累积使用率十篇

2024-09-12

累积使用率 篇1

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在有关长期合作愿景的分组讨论会上表示, 自工业革命以来, 占全球2 5%人口的发达国家占有全球二氧化碳历史累积排放总量的7 5%, 计算人均累积二氧化碳排放是一种公平性的体现。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 比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滞后2 0 0多年。由于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发展中国家也需要计算历史累积的排放量, 但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累积量, 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均累积二氧化碳排放”的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在气候变化谈判中高调出现, 但在2 0 0 8年7月9日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时已经提到“中国人均排放较低, 人均累积排放更低”。

对于全球共同减排目标, 国际上目前谈论较多的概念叫“紧缩趋同”。

“紧缩趋同”的基本思路是, 选择远期 (如2 1 0 0年)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稳定浓度, 并根据人均原则制定某一目标年 (如2 0 5 0年) 全球统一的人均排放目标。各国从现实排放水平出发, 发达国家逐步降低人均排放量, 而发展中国家逐步提高人均排放量, 至目标年实现全球人均排放的“趋同”。之后各国继续共同减排, 通过“紧缩”在远期年份 (如2 1 0 0年) 实现全球稳定二氧化碳浓度的目标。按照这种思路, 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碳排放水平不能高出世界人均水平, 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空间。

累积使用率 篇2

关键词:累积前景理论,价值,表达

期望效用理论假定人们受物质利益驱动并能理性地作出决策, 即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进行决策, 但Kahneman和Tversky的研究表明, 人们在不确定状态下往往依靠启发式 (heuristics) [1~3]进行直观判断, 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决策者经常不会根据概率原则评价不确定事件, 也不会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1. 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评价标准分析

1.1 自然状态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 (S-0函数)

让S代表自然状态有限集, 自然状态s∈S;0代表可能结果有限集, 可能结果x∈0。在可能结果集0中, 结果局限于数值形式, 即损失数量和盈利数量。

在S与0之间存在着函数f, 每个自然状态s∈S且对应可能结果集0中的一个结果x, 表达如下:

根据对前景序列对的描述, 我们用f+来代表函数f正的部分, f-来代表函数f负的部分。

1.2 价值函数

CPT理论提出了违反标准决策理论并给标准决策理论挑战的五种现象:价值载体、参考点、敏感性递减、非线性偏好、损失厌恶[4], 这五种现象在任何充分的描述性决策理论中都会被涉及到, 并在一系列的试验中被证实了, 可以看做是描述CPT理论价值函数形状的证据或原因。

(1) 价值载体:PT理论的孤立效应[4]表明人们所考虑的价值载体是财富的变化量, 而不是财富的最终状态。

(2) 参考点:虽然人们已经强调财富的变化量是价值的载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特定的变化独立于最初的财富量, 可以把当前的财富量看做参考点, 以此作为变化的起点。

(3) 敏感性递减:随着远离参考点距离的逐渐增加, 边际影响逐渐递减。对于货币价值, 当前的财富量可以被看做参考点, 并区分为盈利和损失。因此, 敏感性递减形成了S形状的价值函数且v (0) =0 (v (x) 代表价值函数) 。在盈利区域内, 价值函数是凹陷的;在损失区域内, 价值函数是凸出的。

(4) 非线性偏好:一系列的试验表明人们对相同变化量的偏好是不同的, 即偏好是非线性的。

(5) 风险规避 (Loss aversion) :风险规避是对财富变化态度的一个明显特征, 这意味着损失比盈利变动更明显 (loss looms larger than gains) 。

试验表明对称公平赌注的厌恶程度通常随着赌注的增加而增加, 即如果x>y≥0, 于是人们会偏好于 (y, 0.5;-y, 0.5) , 而不是 (x, 0.5;-x, 0.5) 。

因此, v (y) +v (-y) >v (x) +v (-x) 。

令y=0, 我们会得到v (x) <-v (-x) , 把y趋向于x, 只要价值函数v的导数v′存在, 会得到v′ (x)

因此, 损失的价值函数比盈利的价值函数更陡峭。

假定在盈利区域内, 价值函数是凹陷的 (在参考点以上) ;在损失区域内, 价值函数是凸出的 (在参考点以下) 。价值函数是可能结果x的增函数且v (0) =0。让v代表可能结果x的价值函数, 0代表可能结果集, R代表可能结果的主观价值集, 价值函数表示如下:

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价值函数的数学特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价值函数v (x) 的一般特性: (1) 价值函数根据偏离参考点的变化量来定义; (2) 整个函数是个递增函数, v (0) =0; (3) 价值函数通常在盈利区域内是凹陷的, 在损失区域内是凸出的; (4) 损失区域内的价值函数比赢利区域内的价值函数更陡峭。

1.3 累积权重函数

为了同等对待风险和不确定性, Tversky和Kahneman用“容积 (capacity) ”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把“容积”定义为事件A (A奂S) 的权重函数, 并且给每个事件指定一个数值来表达决策者对事件的主观权重。容积函数表达如下:

W代表不确定事件的决策权重函数, S代表自然状态有限集, N代表在0和1之间指定给不确定事件权重的有限数集。函数W满足W (0) =0和W (1) =1, 当W (A) ≥W (B) , B被包含在事件A中。CPT理论的权重函数不同于PT理论的权重函数, 它采取累积形式, 并且采取不同的决策权重对待损失和盈利。

权重函数π+= (π0+, …, πn+) 和π-= (π0+, …, πn-) 可以被定义为:

“一个正结果的决策权重πi+是事件‘结果至少与xi一样好’和事件‘结果严格好于xi’的容积之间的差。一个负结果的决策权重πi-是事件‘结果至少与xi一样差’和事件‘结果严格差于xi’的容积之间的差。”[4]

如果把不确定权重转换为概率的形式, 概率累积权重也可以表达为:

在这里, 函数w为严格递增的且满足w (0) =0和w (1) =1。

1.4 前景的整体价值函数

前景的整体价值是由可能结果的价值函数和不确定事件的累积权重函数决定的。不确定决策目标的实现就是评价前景的整体价值, 即要构造出前景整体价值函数, 以此作为决策目标实现的评价标准。

整体价值函数用大写V表示如下:

前景的整体价值是由可能结果的主观价值和不确定事件的决策权重决定的。

根据累积权重函数, 让πi=πi+, 如果i≥0, 且πi=πi-;如果i<0, 因此等式 (1) 可归结为:

Kahneman和Tversky认为, 如果每一个W是可加的, 一个结果的决策权重可以被解释为根据容积W+和W-所定义的各自事件的边际贡献, 可以把一个概率权重简单看做为事件的概率[4]。

2. 不确定决策的过程分析

2.1 评估阶段

概率评估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该被看做为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们利用启发式评估事件的概率, 以此简化复杂的决策任务。

2.1.1 概率和自然状态之间的函数 (P-S函数)

根据对自然状态集的定义, 则自然状态的概率集也是有限的。在这里, 我们将S中的自然状态限定为同一类自然状态, 即不能为互不相关的自然状态。虽然决策者不能确切地知道自然状态的概率, 但从客观上讲, 每个概率对应着一个自然状态, 在概率和自然状态之间存在着一个函数, 表达如下:

P代表自然状态概率集, p代表概率, p∈P;S代表自然状态集, 自然状态s∈S。因为自然状态概率集与自然状态集都是有限的, 且是一一对应的, 则我们可以把M看做是一个类函数。

2.2 框定阶段

(1) 编译原则:相对于参考点, 人们通常把结果理解为盈利和损失。编译就是找到与获取或支付的确切数量相对应的盈利或损失。

(2) 组合原则:该规则的作用就是通过组合相同结果的概率来简化前景。例如:前景 (x1, p (A1) ;x1, p (A2) ;x2, p (A3) ) 可以被表示为简化前景 (x1, p (A1) +p (A2) ;x2, p (A3) ) 。

(3) 分离原则:对于包含着一个能够在编辑阶段从风险部分被分离出来无风险部分的前景, 如前景 (300, p (A1) ;200, p (A2) ) 且p (A1) +p (A2) =1或比较接近于1, 自然被分解成风险前景 (100, p (A1) ) 和确信前景 (200, 1) 两部分, 即前景 (200, 1;100, p (A1) ) ;同样, 前景 (-500, p (A1) ;-200, p (A2) ) 且p (A1) +p (A2) =1或比较接近于1, 则可以用前景 (-300, p (A1) ;-200, 1) 来表达。

(4) 抵消原则:该原则就是放弃拟比较前景中的共同部分。例如:在前景q′= (x, p (A1) ;q, 1-p (A1) ) 和前景r′= (x, p (A1) ;r, 1-p (A1) ) 之间的选择可以转化为在q和r之间的选择。

(5) 简化原则:这个原则是指通过取整概率或取整结果的形式来简化前景。例如:假定p (A1) =0.49, 对于前景 (102, p (A1) ) , 很可能被重新框定为一个偶数概率赢得¥100的前景, 如前景 (100, 0.50) 。

2.2.1 自然状态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 (S-0函数)

我们把结果x看做是一个泛指, 不仅仅局限于损失和赢利, 而且可以扩展到任何由于事件发生所产生的结果, 并可以用主观价值来度量。重新定义自然状态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 让S代表自然状态有限集, s∈S;0代表可能结果有限集, 结果x∈0。

在S与0之间存在着函数F, 每个状态s∈S且对应可能结果集0中的一个结果x, 表达如下:

自然状态与可能结果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S-0函数描述了自然状态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类函数。

同样, 我们用增序排列每个前景的结果来定义累积函数, 每个前景用序列对用 (0i;Ai) 来描述。如果Ai发生, 则产生结果0i且0i>0j当且仅当i>j。如果前景的所有结果为正或非负, 则这个前景就是严格为正前景或正前景。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定义严格为负前景或者负前景 (如果所有的结果为负或非正) 。其他形式的前景为混合前景。我们用F+来代表函数F正的部分, F-来代表函数F负的部分。

定义2.2.1我们称F+为函数F正的部分, 如果

(ⅰ) F+ (s) =F (s) , 如果F (s) >0;

(ⅱ) F+ (s) =0, 如果F (s) ≤0。

定义2.2.2我们称F-为函数F负的部分, 如果

(ⅰ) F- (s) =F (s) , 如果F (s) <0;

(ⅱ) F- (s) =0, 如果F (s) ≥0。

2.3 决策阶段

无论是在风险还是在不确定状态下, 决策过程中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以致于人们不能完全确定地作出决策。根据前景作出决策的关键就是评价前景的整体价值, 选择整体价值最大的前景进行决策。下面我们将构造概率和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 进而改进CPT理论所描述的前景整体价值函数。

2.3.1 概率和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 (P-0函数)

根据上述定义, 概率与自然状态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自然状态与可能结果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 并从前景的定义来看, 不确定事件的概率也可以被看做是可能结果的概率 (因为如果事件A发生, 就会产生结果x) , 因此, 概率与可能结果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根据函数F:S→0和函数M:P→S, 可以构造出复合函数F莓M:P→0, 即概率和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同样, 函数F莓M也是一个类函数。让P代表概率集, 概率p或是陈述的或是判断的;0代表可能结果集, x是0中的元素。因此, F莓M (p) =x。我们可以用F莓M+和F莓M-分别表示函数F莓M的正负部分。

证明:

首先证明F莓M为类函数。假定不然, 就有p, x1, , x2且x1, ≠x2使得〈p, x1〉∈F莓M且〈p, x2〉∈F莓M。

则有s1, s2, 使得F (s1) =x1, F (s2) =x2并且〈p, s1〉∈M, 〈p, s2〉∈M。由于M为类函数, 故s1=s2。又由于F也为一个类函数, 所以F (s1) =F (s2) , 即x1=x2。这与x1, ≠x2的题设矛盾。所以F莓M是一类函数, 即存在从P到0的函数。

再证明下式

假设p∈dom F莓M, 故有x使得〈p, x〉∈F莓M, 因此存在s使得〈p, s〉∈M且〈s, x〉∈F。由于F与M为类函数。所以M (p) =s且F (s) =x, 即p∈dom M, s=M (p) ∈dom F并且x=F (M (p) ) 。

另一方面, 设p∈dom M且M (p) ∈dom F, 则一定存在s, x使得s=M (p) , s∈dom F且〈s, x〉∈F。由此我们有〈p, s〉∈M, 〈s, x〉∈F。所以〈p, x〉∈F莓M。即p∈dom F莓M。

证毕。

函数F莓M:P→0描述了概率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关系, 是构造新的前景整体价值函数的基础。

2.3.2 前景的整体价值函数 (V函数)

根据前面所定义的三个函数, 沿用CPT理论原有的累积权重函数, 我们可以重新构造出前景的整体价值函数。用大写字母V代表前景的整体价值。根据复合函数F莓M:P→0的定义, 函数F莓M的正负两个部分, 分别用F莓M+和F莓M-来表示。

整体价值V可以表示如下:

V (F莓M) =V (F莓M+) +V (F莓M-)

根据累积前景理论:

权重函数π+ (F莓M+) = (π0++…+πn+) 和π- (F莓M-) = (π0++…+πn+) 被定义为:

当决策者不知道事件的概率时, 就可以使用上面这种价值函数形式。但现在我们把不确定事件的概率评估作为不确定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人们可以利用启发式来判断概率。不确定权重就可以转化为风险权重 (概率权重) , 它的累积形式可以表示如下:

让πi=πi+, 如果i≥0且πi=πi-, 如果i<0, 因此等式 (2) 同样可归结为:

这种形式的前景整体价值函数, 既可以描述风险前景的整体价值, 又可以描述不确定前景的整体价值;这样既适用于CPT理论的概率累积权重, 又与不确定决策过程的描述相一致。

3. 结语

本文把CPT理论所描述的不确定决策过程分为评估、框定、决策三个阶段。在评估阶段, 构造概率与自然状态之间的函数, 对概率与自然状态进行形式描述;在框定阶段, 把可能结果扩展为可以由任何不确定事件所产生的结果或者具有单一特征的结果, 改进了PT理论的前景编辑原则, 并重新构造了自然状态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在决策阶段, 根据前两个阶段所构造的函数复合出概率与可能结果之间的函数, 并证明其存在性。然后沿用CPT理论所描述的累积权重函数, 重新构造出前景整体价值函数。Kahneman和Tversky的研究表明, 人们在不确定决策过程中或不能完全分析复杂的决策情景时, 会依靠启发式评估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因此, 应该重视对不确定事件的概率评估, 把它看做是不确定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A.Tversky, D.Kahneman.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A].D.Kahneman, P.Slovic and A.Tversky.Judgmentu 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C].Cambridge:Cambridge U.P, 1982:3-20.

[2]D.Kahneman, A.Tversky.Subjective Probability:A judgment of representativeness[A].D.Kahneman, P.Slovic and A.Tversky.Judgm 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C].Cambridge:Cambridge U.P, 1982:32-47.

[3]A.Tversky, D.Kahneman.Availability:A heuristic for judging frequency and probability[A].D.Kahneman, P.Slovic and A.Tversky.J 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C].Cambridge:Cambridge U.P, 1982:163-178.

累积使用率 篇3

固体火箭推进剂贮存使用寿命的累积损伤-反应论模型

通过对常用失效物理模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固体火箭推进剂贮存使用寿命的累积损伤-反应论模型,并通过算例阐释了这一模型.文中所述的.模型可作为变化环境下固体火箭推进剂贮存使用寿命预估的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剩余寿命计算的参考模型.

作 者:王斌 常新龙 WANG Bin CHANG Xin-long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710025 刊 名:弹箭与制导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 年,卷(期): 27(1) 分类号:V435 关键词:固体火箭推进剂   寿命   失效物理模型   反应论  

累积使用率 篇4

1 研究区域

乌江是国家确定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条实行流域梯级综合开发的大型河流,主要的开发任务为发电,其次为航运,兼顾防洪及其他。

乌江全长1 037 km,流向自西向东,总落差可达2 124 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 690 m3/ 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34亿m3; 上游水能开发潜力大,目前贵州境内乌江干流上已建成的电站有洪家渡水电站、普定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东风水电、索风营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思林水电站已下闸蓄水,下游构皮滩水电站和沙沱水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原规划的大溪口拟按银盘和白马两级开发。乌江干流梯级电站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2 梯级电站水环境模型构建及率定

2. 1 水文监测及河网概化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洪家坝、东风坝、构皮滩坝和乌江渡坝进行水位逐月监测。并将贵州境内乌江的一级支流共有29条,流域面积超过10 000 km2的主要支流分别为六冲河,猫跳河,野济河,偏岩河,湘江,清水河,余庆河,六池河,石阡河,印江河与洪渡河11条支流。在MIKE11HD板块中,选用该11条河流作为乌江一级支流进行模型河网构筑( 图2) 。

2. 2 水动力学模型

在MIKE 11模型中,描述河道水流运动的SaintVenant方程组为[8]

式( 1) 中: q为旁侧入流,Q、A、B、Z分别为河道断面流量、过水面积、河宽和水位。Vx为旁侧入流流速在水流方向上的分量,一般可以近似为零。K为流量模数,反映河道的实际过流能力,α为动量校正系数,是反映河道断面流速分布均匀性的系数。对上述方程组采用四点线性隐式格式进行离散。

上述所有的方程组离散后,经过处理形成流域统一的节点水位、流速线性方程组,其求解采用矩阵标识法。

2. 3 模型率定及验证

2. 3. 1 模型率定

选取洪家坝和东风坝2006年1月至12月共计12次水量监测结果,采用试错法对水动力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即根据模型内部水文监测断面资料,调试各河道的糙率,使得计算水位过程与实测水文相吻合,率定得到河道糙率为0. 031 ~ 0. 037。

2. 3. 2 模型验证

利用模型率定得到的模型参数( 河道糙率) ,根据2006年1月至12月东风坝和构皮滩坝水量监测结果对河道糙率进行验证,确定构建模型适用该研究区的水环境模拟。图3给出了模拟时段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对比图,统计得到验证计算的流量相对误差小于9. 67 % ,平均误差为2. 76 % ,计算误差在建模误差允许范围内,说明河道糙率适用于研究区域。因此,建立的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合理可信,较准确的模拟该流域水文状况。

3 方案设计与结果分析

3. 1 方案设计

在相同的典型平水年水文条件下分别对乌江干流梯级电站建设前与建设后分别进行模拟计算,探讨梯级水库建设对于乌江干流径流量影响。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为天然状况,即为无建坝情况下乌江干流流量情况; 方案2为单一水库运行时对于乌江干流流量影响情况; 方案3为普定坝、引子渡坝、洪家渡坝和乌江渡坝多坝联合运行时对于乌江干流流量的影响。

3. 2 结果分析

3. 2. 1 单一库区建坝前后对于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对于普定、引子渡、洪家渡和乌江渡4个单个库区建坝前后水量变化( 图4) 分析可见,洪季建坝后过坝流量小于建坝前情况下坝址处流量,而枯季建坝后的过坝流量大于建坝前情况下坝址出流量,说明单库库区通过水库截流将洪季来水积于水库之中,在满足发电作用的同时用以补偿枯季来水的不足,达到均化径流的作用。

3. 2. 2 多坝联合运行对于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乌江干流分别以化屋基与思南为界将干流分为上、中、下游,由乌江上中下游年内径流变化图5可知,方案1( 天然情况下) 乌江干流各处径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起伏明显,呈现枯期径流小,洪期径流大,年均径流分配极为不均的情势; 方案2( 单库运行) 与方案1相比,上游径流曲线起伏程度得到一定的减缓,即洪期径流峰值减小,枯期径流值增大;方案3( 多库联合运行) ,径流曲线相较于方案1、方案2变化更加平缓,且沿程在中游及下游径流中,其曲线平缓程度增大。多级水库建设可有效降低年均径流分配不均及丰水期径流量的情势,从而减少河流下游区域洪水灾害发生几率[9,10]( 图5) 。

对比3个计算方案下汛枯比大小可知: 单一水库运行后,因上游水库调节作用,上游径流汛枯比由5. 02降至1. 62,均化作用明显,但至中下游区域,上游水库均化作用被区间内汇流径流量冲淡,汛枯比由上游的1. 62逐步回升至2. 11( 中游) 与2. 60( 下游) ,分别增长了30. 2均化作用逐步减小,径流分布依然呈现不均匀性。多库联合运行后,上游径流汛枯比为1. 62,中游汛枯比降至1. 65,下游汛枯比降至1. 26,呈现沿程持续减小状态,即随着乌江干流沿程水库调蓄,径流量逐步均化,特别是下游,汛枯比为1. 26,汛期枯期径流量已十分接近,由对比可见,乌江流域梯级电站对于均化径流的效果累积性十分明显( 表1) 。

3. 2. 3 多库联合运行对径流均化作用分析

为能够定量分析水库建设对于河流径流均匀化程度,及单一水库与多级水库对河流径流均化的差异性,引入均化系数λ,λ是反映受梯级水库控制后流量Q的均化程度的物理量。定义如下

式( 2) 中: S受水库控制后流量Q的标准差; SN为天然状态下流量Q的标准差。

通过公式( 2) 计算乌江下游流量情况如下: 建坝前流量标准差为402. 3,单一水库建设后流量标准差为279. 7,多级水库建立后119. 2。单一水库与多级水库建设后对乌江下游水量均匀化系数分别为0. 3、0. 7。根据公式( 2 ) 可知,均匀化系数越接近1说明径流均匀化程度越高。此外,相关研究报道多库联合调节对径流的均化作用大于两库单独调节作用的简单加和,累积叠加现象显著[11]。

4 结论

本研究中水库建设对于乌江河道径流具有均匀化作用,其通过洪期防洪节流,削减径流量,并其将多余水量储存至水库用以发电并补偿枯季径流而实现; 且均化径流作用会因梯级电站的叠加产生均化累积性效果,即上游来水依次经过梯级电站调蓄后径流得到逐步均化,梯级水电站联合运行后,使径流年内分配得到改善,通过水量、电力等补偿,可实现梯级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邓云,李嘉,李克锋,等.梯级电站水温累积影响研究.水科学进展,2008;19(2):273—279Deng Yun,Li Jia,Li Kefeng,et al.Cumulative impact of cascade Power Station on water temperature.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8;19(2):273—279

[2] 顾颖,雷四华,刘静楠.澜沧江梯级电站建设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水利水电技术,2008;39(4):20—23Gu Ying,Lei Sihua,Liu Jingnan.Effects of cascad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hydrological regime of Lower LancangRiver.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08;39(4):20—23

[3] 刘金焕.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统一调度的初步研究.水力发电,2007;33(7):5—8Liu jinhuan.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united dispatching for the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in Dadu River Basin.Water Power,2007;33 (7):5—8

[4] 黄峰,魏浪,李磊,等.乌江干流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水温累积效应.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4):337—342Huang Feng,Wei Lang,Li Lei,et al.Cumulative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by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built on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Wujiang River.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a Basin,2009;18(4):337—342

[5] 寇晓梅,牛天祥,黄玉胜.黄河上游已建梯级电站的水环境累积效应.西北水电,2009;6:11—14Kou Xiaomei,Niu Tianxiang,Huang Yusheng.Cumulative effect of water environment of existing cascade stations on the upper Yellow River.Northwest Hydropower,2009;6:11—14

[6] 钟华平,刘恒,耿雷华.怒江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水电能源科学,2008;26(1):52—55,59Zhong Huaping,Liu Heng,Geng Leihua.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umulative effects of cascade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n Nujiang River.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2008;26(1):52—55,59

[7] 钟华平,刘恒,耿雷华.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水利学报,2007;(增刊):577—581Zhong Huaping,Liu Heng,Geng Leihua.Cumulative effects of Lancang River basin cascade hydropower development 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7;(Suppl):577 —581

[8] 吴天蛟,杨汉波,李哲.基于MIKE11的三峡库区洪水演进模拟.水力发电学报,2014;33(2):51—56Wu Tianjiao,Yang Hanbo,Li Zhe.Modeling of flood routing fo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MIKE11.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4;33(2):51—56

[9] 李大鸣,陈海舟,范玉.国内外防洪减灾发展与现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9):33—37Li Daming,Chen Haizhou,Fan Yu.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flood control and mitig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05;(9):33—37

[10] 欧朝敏,庄伟.三峡水库防洪调度运行对洞庭湖区防洪减灾的贡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1):1382—1388Ou Chaomin,Zhuang Wei,Flood-control and disaster-reduction contribution of the flood-control dispatch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a Basin,2012;21(11):1382—1388

累积使用率 篇5

钢结构被认为是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其在地震作用下可以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保持自身的结构稳定性。虽然钢结构有如此优越的抗震性能,但在强震作用下也会遭到破坏,如在1994年美国的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的阪神地震中,钢结构受到严重破坏[1],破坏位置多位于梁柱焊接节点处,并且焊接节点的破坏原因主要与焊接因素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焊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些研究:李国强等[2]对梁柱焊接节点的断裂行为进行了探讨,认为优化焊接质量及结构设计方案可提高梁柱焊接节点的承载力;焦燏烽等[3]通过梁柱的全焊节点和栓焊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认为栓焊节点的抗震力学性能更为突出;李杰等[4]探讨了狗骨式节点及典型梁柱焊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行为,计算表明狗骨式节点对地震能量有较好的吸收,损伤要小于普通焊接节点的损伤;吴艾辉等[5]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物理试验,对比分析有无缺陷的角接T型节点,认为缺陷的分布和形态对焊接节点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T.D.Righiniotis等[6]建立了简化二维裂纹模型来评估梁柱焊接节点的下翼缘焊缝稳定性;Kawabata Y等[7]分析了翼缘不同位置焊接缺陷对工厂焊接节点和现场焊接节点的影响。

焊接缺陷导致局部应力集中更为严重,使部分区域提前进入塑性阶段,对节点的抗震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如前文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梁柱焊接节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献[2]~[4]均是把节点作为匀质材料,并忽略焊接缺陷的影响;文献[5]对于焊接缺陷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受拉状态,并不完全适用于梁柱节点的压拉混合状态;文献[6]对在腹板和上翼缘处的缺陷研究不足;文献[7]研究的焊接缺陷位于上下翼缘的两端,没有考虑翼缘中部及腹板处缺陷的影响。按照现有规范[8]对一级的焊缝要进行100%的检查,二级焊缝进行不小于20%的抽检,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仍不能完全确保焊缝的无损性,因此研究焊接缺陷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梁柱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国内外梁柱节点的典型试验,对比分析不同位置和尺寸的焊接残渣和裂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对节点损伤的影响。

1 损伤模型

对于承受循环荷载作用的结构,通常会发生疲劳破坏特征,根据循环次数,可分为高周疲劳破坏、低周疲劳破坏和超低周疲劳破坏3种主要形式[9]。①高周疲劳破坏:循环次数N>104次,应力和应变一般都在弹性范围内;②低周疲劳破坏:循环次数104>N>102,应力和应变会部分进入塑性阶段[10];③超低周疲劳破坏:循环次数N<102次,应力和应变会进入深度塑性阶段。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一般属于超低周疲劳破坏的范畴,结构进入材料非线性区,累积损伤对结构的影响不容忽略。对于累积损伤问题的研究通常是引入损伤指数DM,表达式一般为[11]。

式中:Δ1,Δ2,…,Δn是反映结构力学性能变化的参数,称为损伤参数。

损伤指数DM应具有如下性质:

(1)损伤指数DM的范围应在[0,1]之间。当DM=0时,对应无损状态;当DM=1时,表示结构或构件完全破坏;当0<DM<1时,表示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状态。

(2)损伤指数DM应为单调递增函数,即结构损伤向着增大的方向发展,且损伤不可逆。

损伤指数DM一般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6]:以能量耗散为自变量,包括刚度、承载力及循环滞回能的退化;以变形为自变量,从构件塑性累积变形方面考虑损伤程度;综合考虑变形和能量双变量为自变量[12]。

为了符合损伤指数的定义、模型的通用性以及便于有限元中的应用,本文引入以应变为自变量的加权线性组合损伤模型[13,14],本模型增大了最大变形对损伤影响的权重:

式中:为荷载对结构造成的最大塑性应变;为第i次加载时的塑性应变;为材料的极限塑性应变;β为权重。

对于本算例中的型钢材料性能[11],弹性模量E=2.1×105MPa,屈服强度σs=310 MPa,强度极限σb=445 MPa,屈服应变εs=0.001 62,极限应变εu=0.241 85,权重β=0.008 1。

2 有限元模型

2.1 梁柱节点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5],选用“强柱弱梁”设计,采用工字型钢柱和梁的型号分别为HM500×300、HM300×200,梁的长度为2m。梁柱材料均为Q235级钢,所有节点焊缝均为全溶透焊缝,焊条为与母材相匹配的E43型焊材,考虑工艺孔的细部构造。节点结构如图1所示。

2.2 焊接缺陷的考虑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气孔、夹渣、裂纹及外观缺陷等焊接缺陷,这些缺陷减小了焊缝有效截面积,降低承载能力,产生应力集中,引起裂纹,降低疲劳强度[16]。在模型计算中,对于气孔缺陷,其形状似空心球体,可采用将空心球体加入到焊缝位置进行替换;对于内含夹杂物的焊接缺陷,由于夹杂物的强度和质量一般都小于周围金属的强度和质量,同时参照其他行业对焊接缺陷的模拟,也可采用空心球体来模拟残渣缺陷[17];对于裂纹缺陷,可用厚度很小的空心长方体来模拟;由于外观缺陷容易发现排查,故本文不考虑焊缝的外观缺陷。

2.3 荷载条件及材料参数

在对地震作用的模拟中,一般以位移作为控制值,或以屈服位移的倍数作为控制值,或以荷载作为控制值。为便于有限元分析,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借鉴文献[4]的加载模式,以荷载作为控制值,以振幅递增的循环荷载模拟地震,每次增幅为100kPa。由于在试算过程中,竖向荷载为400kPa时部分单元进入材料塑性区,故取500kPa为第一次施加的荷载,分析中考虑梁的自重对结构的影响。加载历程如图2所示。对比其他文献的试验研究,本文以竖直方向的循环荷载来模拟地震作用。

2.4 计算模型

根据节点实际构造,为方便对节点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过程中节点按匀质材料处理,不考虑栓接对节点的影响。有限元分析以图3所示的节点构造为分析原型。采用20节点Solid95单元,共有56 839个节点,28 259个单元,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3 有限元分析

梁所受荷载一般由楼板均布作用在梁的上翼缘,为了反应真实结构的荷载传递情况,在梁上翼缘施加均布竖向循环荷载。计算中材料非线性按照Von Mises屈服准则及相关流动法则处理,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分析方法。材料泊松比为0.3,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照文献[18]中所述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加载历程如前文所述见图2所示。

为得到节点中不同位置的焊接缺陷对节点损伤的影响,本文在节点不同位置采用近似替代法模拟焊接缺陷。考虑到结构的对称性,在节点上下翼缘及腹板的不同位置模拟焊接缺陷,缺陷位置如图4所示。

3.1 残渣对节点损伤的影响

参考文献[17]对焊接残渣的处理方法,本文分别用直径为2和5mm的空心球体在前文所述位置模拟焊接残渣。模拟得到的塑性应变如图5所示,根据损伤模型计算得到损伤指数如图6所示。在循环荷载结束时,不同位置焊接残渣的节点损伤指数与无缺陷状态下节点损伤指数的比值如表1所示。分析计算结果得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残渣位置的不同对节点造成的损伤差异逐渐增大。残渣位于翼缘外侧位置对节点损伤造成的影响较小,A处、G处有残渣的节点损伤指数均明显小于其他位置有残渣的节点损伤指数;位于腹板不同位置的残渣对节点损伤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腹板中部的焊接残渣对节点损伤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下部的焊接残渣对节点损伤的影响相对较大;F处有残渣的节点损伤指数最大,该处直径5mm残渣和直径2mm残渣的节点损伤指数分别为无缺陷节点损伤指数的2.24倍和1.89倍。残渣大小对节点损伤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随残渣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残渣大小引起损伤指数的最大差异位于F处,F处直径5mm残渣的节点损伤指数比直径2mm残渣的节点损伤指数大19%。

3.2 裂纹对节点损伤的影响

参考文献[6]对焊接裂缝的处理方法,本文分别采用0.1mm×2mm×5mm及0.1mm×2mm×10mm的长方体在前文所述位置模拟焊接裂纹。模拟得到的塑性应变如图7所示,根据损伤模型计算得到损伤指数如图8所示。在循环荷载结束时,焊接裂缝位于不同位置的节点损伤指数与无缺陷状态下节点损伤指数的比值如表2所示。分析计算结果得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同位置的焊接裂纹对节点损伤的影响不同,其中位于翼缘外侧位置A处、G处的裂纹对节点损伤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两处的节点损伤指数均明显小于其他位置有裂纹的节点损伤指数;腹板不同位置的裂纹对节点损伤指数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下部裂纹对节点损伤指数的影响较大,中上部裂纹对节点的损伤指数影响较小;F处有裂纹的节点损伤指数最大,该处长度10mm裂纹和长度5mm裂纹的节点损伤指数分别为无缺陷节点损伤指数的2.11倍和1.99倍。裂纹的长短对节点损伤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随裂纹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裂纹长短引起损伤指数的最大差异位于G处,G处长度10mm裂纹的节点损伤指数比长度5mm裂纹的节点损伤指数大20%。

图7有焊接裂纹梁柱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塑性应变Fig.7 Plastic strain of welds with the crack

通过前文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焊接缺陷的类型、大小及所处位置对结构累积损伤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中不能简单地通过名义承载面积减去缺陷面积来计算。通过上述4组数据可以看出,F处的焊接缺陷对节点造成的影响最大,这与实际地震中下翼缘焊缝更容易发生脆断[19]相吻合。由计算结果可知工艺孔附近区域的焊接缺陷对结构的损伤造成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工艺孔的存在造成了几何形状的突变,易形成应力集中,而附近的焊接缺陷导致局部应力集中更为严重。相较于同类型的缺陷,对大部分位置,缺陷体越大,对结构的损伤造成的影响越大。不同的荷载条件,焊缝对节点的损伤不同,在荷载幅较小的条件下,有缺陷节点的塑性变形与无缺陷节点的塑性变形相差不大,随着应力幅值的增大,有缺陷节点的塑性变形与无缺陷节点的塑性变形差值逐渐增大,导致节点损伤指数急剧上升。虽然荷载每步增量是固定值,但节点的塑性应变及损伤指数不呈线性增长,而是接近指数型增长,说明节点在部分单元进入塑性区后其承载能力显著下降。

4 结论

根据对不同位置的焊接缺陷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焊接缺陷不仅削弱节点的有效承载截面,对结构的累积损伤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有焊接缺陷节点的损伤指数可达无缺陷节点的2.24倍,其与焊接缺陷的位置和尺寸存在较大的关系。在节点抗震分析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焊接缺陷的分布和形态大小。

(2)梁柱焊接节点焊接缺陷位置和尺寸的不同对节点损伤的影响不同。其中两翼缘外侧位置的影响比内侧小,梁腹板下部位置缺陷的影响大于腹板上部和腹板中部的影响,对全截面损伤指数影响最大的焊接缺陷位于在腹板与下翼缘的交接处。因此在对梁柱节点的焊缝进行无损检测时,应重点对工艺孔附近的焊缝进行检测。

累积使用率 篇6

一、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及分析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 (2001) ”]指出,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项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制度 (2001) 所指的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而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 与现有的金额之间有差额。可见, 制度 (2001) 强调会计政策变更若采用追溯调整法要追溯到变更年度的期初。《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2001年) [简称“准则 (2001) ”]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与制度 (2001) 相同, 均强调要追溯到变更年度的期初。如果会计政策变更是发生在报告当期, 按准则 (2001) 的规定需要追溯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列报期间的追溯;第二是列报前期即累积影响数的追溯, 其追溯所产生的损益调整计入留存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006) [简称“CAS28 (2006) ”]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作了变动。CAS28 (2006) 第六条指出,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根据CAS28 (2006) 的表述,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 (1) 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 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 所得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 (2) 在变更会计政策当期, 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额。可见CAS28 (2006) 强调要追溯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 而不是追溯到变更年度的期初作为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果会计政策变更是发生在报告当期, 按CAS28 (2006) 规定需要追溯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列报当期的追溯;第二是列报前期的追溯, 所产生的损益调整计入留存收益;第三是至列报前期最早期初即累积影响数的追溯, 所产生的损益调整计入留存收益。

《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 (2003年修订) [简称“IAS8 (2003修订) ”]指出, 应作由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而产生的调整时, 与财务报表列报期间之前的期间相关的调整金额, 应调整最早的以前列报期间的留存收益期初余额, 任何与以前期间相关的其他信息, 例如财务数据历史汇总数, 也应当重新表述。

由此可以看出, IAS8 (2003修订) 及CAS28 (2006) 均强调要追溯到列报前期的最早期初。对累积影响数的界定不同, 因追溯调整产生的净损益在财务报表上的列示也不尽相同。

二、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相关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核心问题是, 是否要计算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累积影响数是计入期初留存收益还是计入变更当期净利润, 以及是否重新表述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依据CAS28 (2006) 的相关规定, 会计政策变更若采用追溯调整法时, 需要披露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需要调整的净损益及其影响金额, 以及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也应重新表述, 以反映最新会计政策的影响, 最早期间呈报的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应进行调整, 以反映在此之前的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另外, 财政部的《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 (财会[2011]25号) 特别指出,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2011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合04表) “本年金额”栏下“加: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项目, 不得填列金额。因此, 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时产生的调整数 (含累积影响数) 应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下“加: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填列。

例:中天公司2009年、2010年分别以450万元和110万元的价格从股票市场购入A、B两只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 市价一直高于成本,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购入股票进行计量。公司从2011年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对其以交易为目的、从股票市场购入的股票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改为公允价值计量, 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 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 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2010年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 500万股。A股票、B股票购入成本分别为450万元和110万元, 2009年年末A股票公允价值为510万元, 2010年年末A股票公允价值为510万元、B股票公允价值为13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 中天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 计算改变股票投资计量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1) 若按准则 (2001) 的规定, 需要追溯到变更年度期初即2011年1月1日, 则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640-560) × (1-25%) =60 (万元) 。此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包括对列报前期的追溯15万元。 (2) 若按CAS28 (2006) 的规定, 需要追溯到列报前期最早期初即2010年1月1日, 则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510-450) × (1-25%) =45 (万元) 。此时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包括对列报前期的追溯15元。

2. 按CAS28 (2006) 的规定编制会计政策变更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1) 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8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递延所得税负债20。 (2) 调整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耒分配利润9;贷:盈余公积9。其中, 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 按CAS28 (2006) 及财会[2011]25号文件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1)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年初余额80万元, 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余额20万元, 调增盈余公积年初余额9万元, 调增未分配利润年初余额510万元。 (2) 利润表项目的调整:调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金额20万元, 调增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5万元, 调增净利润上年金额15万元, 调增基本每股收益上年金额0.003 3元。 (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财会[2011]25号文件发布以前, 应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6.75万元, 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38.25万元, 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45万元 (即调整政策累积影响数为45万元) 。同时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本年金额2.25万元, 未分配利润本年金额12.75万元。财会[2011]25号文件发布以后, 由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合04表) “本年金额”栏下“加: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项目, 不得填列金额, 故应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9万元, 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51万元, 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60万元 (含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45万元) 。可见, 财会[2011]25号文件要求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下“加: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填列的金额包括累积影响数及列报前期追溯而产生的调整金额。

摘要:本文结合案例, 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确定、会计处理及财务报表的调整进行分析, 并总结出处理思路。

关键词: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

参考文献

累积式教育法 篇7

“累积式”教育法是赖国全先生总结前人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理论成果,应用老庄“无为而为”的哲学思想,结合最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充分适应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经亲身实践而总结出的一种科学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教育成本低廉,教学手段简单易用,对实施者的文化水平也没有特别的要求,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应用,家家都可以实施的科学教育方法,因此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父母空有一腔爱子的愿望,却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给孩子拜名师,择名校的做法姑且不论能不能成功,其昂贵的费用也不是什么家庭都可以承受的。根据“累积式”教育法制订的《“累积式”天才儿童培养方案》内蕴高深的教育原理,但实施起来却非常简单,教育成本也很低廉,一般的家庭完全可以承担并易于实施。因此,本方案的推出,可以帮助广大父母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他们的教育难题,无疑也给千千万万儿童的成长带来了福音

我们知道,在教育上几乎所有成功的例子,都是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坚持不懈的结果。《“累积式”天才儿童培养方案》就是给你一个正确的方法,并为你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各种素材和教案,你只要按照方案坚持下去,累积的效应就可以体现。而且体现的时间不会很长,你可以在一天、一周或一个月后就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威力。

所谓老子、庄子“无为而为”的哲学思想,是指我们在进行教育时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要太高,只要不停地按这种方法做下去,表面看不追求什么效果,是“无为”,但一旦时间到了,教学效果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有为”。

这种“无为而为”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她可以使家长在实施教学时没有什么负担,孩子在接受教学时没有什么压力,许多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坚持不下去就是因为其对实施双方的要求过高,双方的负担和压力太大,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轻松的教育方法,“累积法”是主张轻松愉快的,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坚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这种方法应用成功后,一般儿童可以在一、二年的时间内认识数千汉字(快的几个月就会体现出来),熟读甚至背诵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等十余种儿童启蒙读物和其他古文经典著作,在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道理修养、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长足的提高,为儿童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这种方案到底是根据什么理论制定的?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

二、“累积法”依据的儿童教育理论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智力发育,大部分是在儿童时期完成的,尽管完成的具体年龄不同的研究机构说法不一,有的说11岁,有的说13岁,有的说17岁,这不是我们要关心的重点,我们只要知道儿童时期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就行了。

如果把人的成长过程比喻成建一座高楼,儿童时期就是打地基的阶段,万丈高楼,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人的成长,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成为什么栋梁之材的。现行的教育制度的缺点之一,恰恰就是在这个打地基的阶段无所作为,我们的教育,只有在六岁以后才正式开始,从0岁到6

岁,整整浪费六年宝贵的时光。虽然上幼儿园可以弥补一些,但幼儿园的主要作用显然不是我们这种意义上的培养,因于意识不强,效果是非常一般的。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自己有意识地利用这六年的时间,您的孩子与其他没有利用的孩子比较,绝对会更胜一筹。我们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儿童时期的教育靠不了别人,只能靠我们自己,靠孩子的父母亲们。

许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觉得孩子特别聪明,学东西特别快,许多东西都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学会的。我们都会有这种感受,这种感受是孩子天性的一种正确反映,如果我们知道利用起来,为孩子准备好充足的精神食粮,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不过,可惜的是,许多父母并没有这种意识,多数都是下意识地给孩子买一些小人书,识字画册,童话故事等,买回来也没有想到用什么方法让孩子掌握这些东西。这种无意识的行动和有意识的教育其效果区别是相当大的。如果你想去一个地方去,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只是下意识地东走走,西走走,不用说你都知道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儿童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要让孩子成才,一定要准备一些东西,并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东西放到孩子的脑袋中去,让这些东西在孩子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儿童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心智的成长两方面。身体的成长大家都很清楚,这里毋需赘言,但心智的成长需要什么营养,却是许多人都弄不清楚的。我们知道,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每个领域,前人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如果我们不去学习这些前人留下来的遗产,万事*我们自己从头开始,那是不可想象的。在儿童教育领域,前人一样为我们留下了不少东西,但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是认真地学习过这些东西的呢?

根据前人的教育理论,进行儿童教育最好的营养是古文经典。包括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等。唐诗宋词大家都知道,但四书五经许多人不免疑问,古文这么难,孩子能弄得懂吗?

这是我们对儿童教育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为什么非要孩子去弄懂这些东西呢?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的,我们不指望孩子五六岁时就能当科学家、艺术家,同样,我们也不用孩子很小就能弄懂这些古文,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习这些东西,记住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了,这些东西自然就会发挥作用,为孩子成为这个家那个家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孩子不明白的东西,他能学得了,记得住吗?

如果你有这种担心,那是你还不清楚孩子的生理特点,孩子天生就是记忆的高手。不信你让他背几首唐诗试试,他随便就能记住的,你觉得他明白唐诗的意思吗?简单的是可以明白,难些的不明白,但孩子一样可以记住。(你可能觉得唐诗比较简单,因为你自己理解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唐诗和古文是一样的,没有难易之分。)

这里有一个成人的记忆方式和儿童的记忆方式的区别问题,科学已经证明,成人采用是理解记忆方法,而儿童使用的是非理解记忆方式。就是说,大人想记住什么东西,一般要先弄明白,才能记住。而儿童完全不是这样,什么东西反复多了,他都能记住。

也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这个道理,有成千上万的儿童经过培养能背诵论语、老子、大学、中庸等内容,赖国全先生的女儿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能背诵许多古文,其背诵的过程有录象放在网站上,如果你知道上网,知道下载,你可以在“在线视频”中进行下载并观看。而且我们确信,你的孩子只要经过培训,也一样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如果上述你都理解了,你一定想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三、制定简单易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再好,如果没有简单易用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理论的可行性就是值得怀疑的。庆幸的是,我们不但找到了很好的教育理论作指导,而且找到了很好的方法,以至于人人都可以应用这种理论,家家都可以实施这种方法。

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在他的教育理念推广讲座上说了两种方法,其一是用来学习中国经典文化的方法,叫“小朋友,跟我读”;其二是用来学习英语的方法,叫“小朋友,跟它读”,这个“它”指录音机。王先生这样说是因为考虑到许多人得不到朗读古文的录音带,现在能朗读古文的父母是没有多少的,因此,我们认为,“小朋友,跟我读”是不够的,我们建议采用后一种方法,就是“小朋友,跟它读”。我们的“它”也有些变化,是指各种能播放MP3文件的播放设备。

大家现在已经能体会到这种方法的简单了吧,六个字,用机器带小朋友读书,多简单呀。现在能播放MP3的设备是到处都有的,有能播放VCD、MP3、CD三合一的随身听,也有专门播放MP3文件的MP3播放器,市面上的VCD机、DVD机一般也有MP3播放功能,这些播放设备的价格也不贵,一般都只需几百元,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可以承担的。科学的进步使我们能得益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教育也不例外,连当老师都可以变得如此简单,如果古人知道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好东西,能不把我们现代人羡慕死呀。当然,如果你不会利用,科学再发达,也是没有用的。

我们更进一步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让你知道什么时候学什么,每天应该如何去组织学习,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等等,这就是我们的“累积式”天才儿童培养方案。参加天才儿童培养计划的学员均可以获得此方案,并可以获得与方案配套的书本和MP3光盘。

在我们的方案中,我们的方法不是笼统的“小朋友,跟它读”,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步骤,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不同的要求,父母只要让孩子按照方案做下去,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一周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学习上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不同的孩子结果会有所不同,如果你觉得一周的学习不够,你可以延长一些时间,直到达到目标为止。一般而言,学习一个语音文件(时间5-10分钟),要达到背诵的目标,普通的孩子需要的学习时间在一周左右。

四、为什么要选择MP3语音文件?

在没有专用录音带的时候,只能采取老师带学生读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是老师很辛苦,一篇文章,反反复复,不知要读多少次;第二是老师的发音未必是正确的,如果老师就是错的,岂不误人子弟?在有专门的录音带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听录音机,但听录音机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第一是时间无法掌握,一盘磁带,少说也有二十分钟,如果让孩子一次听完,显然是取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如果不听完,听到什么地方好呢?第二是大人一样很辛苦,要掌握听的时间,并反复倒带,带子用得多了,还有磨损变音的问题;第三是检索问题,磁带是很难检索的,一张磁带,如果你想听里边的第10首歌,你想想方便不方便?现在有了MP3技术,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第一是我们准备的MP3文件,都是由专家进行朗读的,语音非常准确;第二是这些MP3文件,其时间长度是适合我们的教案的,我们方案里计划让孩子学多少内容,一个文件就刚好包含这些内容;第三是任何MP3播放机都有重复功能,一个文件你打算听多少

次都可以,重复就行了,不必象录音带那样倒带;第四是MP3的容量大,一张MP3光盘,可以存放10小时以上的内容,约合几十张磁带;第五是MP3文件无损耗,用多久还是那个文件,不存在磨损变音等问题;第六是MP3播放机很便宜,很普遍,现在的电脑、DVD机、VCD机等都有这个功能,都可以播放MP3文件。

有这么多优点难道还不够吗?一些人说MP3好是好,但我家有录音机,我还是用录音机吧,因为我不想再花钱去买MP3播放机了。

我们说,孩子的事可不是小事,许多人也知道孩子的事重要,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要,行动上却是很不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许多人愿意和朋友吃饭,应酬,却不愿意多花时间陪孩子,这就是表现,许多人可以去旅游,去买高档衣服,却不愿在孩子的教育上进行投入,这也是表现。如果你认同我们的方案有可能对你的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什么不愿意再花一点钱去买一台MP3播放机呢?

还有人说,你的MP3好是好,但美中不足,没有图象。如果做成动画片,让孩子边看边学就好了。

我们是反对用VCD来让孩子学习的。一张VCD,如果只看一二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我们的学习是天天进行的,一段内容,孩子要学几十遍,即使孩子愿意看,我们也不能让孩子整天对着电视看,因为孩子的眼睛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况且同样的一段没有故事情节的VCD,孩子看几遍后肯定会不耐烦,远没有听纯语音文件的学习效果好。另外,从技术的角度上,VCD与磁带一样,时间也是不易把握的。不停地看,盘片会不会损坏,其质量也是难以保证的。之所以说到VCD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发现,有不少制作单位制作VCD的教学片让孩子学习,作为一种选择,我们不反对家长购买。但是如果作为长期的学习手段,就一定要慎重考虑,孰利孰弊,相信大家想一想就会明白的。

另外,还要说到需不需跟读的问题,我们的学习法是主张跟读的,因为儿童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利用反复在脑中生成记忆,跟读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如果用朗读的文件,连续不间隔地读下去,时间上没有停顿,孩子上一句还没反应过来,又到下一句了,实践证明是非常不利孩子学习的,基本上没法进行下去。我们在实际学习中,即使没有跟读的文件,我们也改成有时间间隔的文件,方便机器读一句,孩子跟着说一句,跟读法的学习效果也是非跟读法不能相比的。三字经上有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是非常在理的,在道德修养上是如此,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孩子教与不教,区别是非常大的,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找到好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说好的工作收入是一万元,不好的工作收入是一千元,仅从经济的角度上说,差别可能就有十倍甚至更大,其他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以前因为你还不知道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还可以原谅的话,当今天你知道有一种好的方法了,而且这种方法你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可以做得到的,但是你知道而不去实践,你的过失就是不可原谅的了,简直就是犯罪,对孩子犯下了不教之罪。

就象身体的成长除了需要牛奶这样的高级营养外,也需要青菜、杂粮等各种各样其他的营养,即使同一种类型的营养也有不同的种类,比如肉类,有鸡、鸭、鹅、鸟等,有猪、牛、狗、羊等,心智的成长需要的营养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但有《论语》、《大学》、《中庸》、《老子》这些高级的营养,也需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样的营养,以及唐诗宋词、童话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小说名著等等内容,这些还只是文学语言方面的营养,孩子的成长还需要音乐、美术的熏陶以及其他艺术方面的熏陶,等等。而且幸运的是,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准备好大部分儿童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这些宝贵的教育素材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会作为配套光盘配发给我们的学员。但是,仅*我们自身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我们也不是包罗一切的,更多的内容需要*大家自己有心去收集,只不过,我们认为,有我们的这些营养打基础,有我们的“累积法”天才儿童培养方案,让您的孩子成为一个小天才,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累积使用率 篇8

红豆杉属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其根皮和枝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紫杉醇是具有良好活性的抗癌药[1],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性肺癌有明显疗效。红豆杉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枝叶中产物含量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天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资源紧缺状况。

红豆杉在全世界共有11种,目前我国天然分布的共有4种和1变种,分别是中国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云南红豆杉(T.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东北红豆杉(T. cuspidata Sieb. et zucc.)、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和南方红豆杉(T. chinensis(Pilger) Rehd. Var. mairei (Lemée et Lévl.) Cheng et L. K. Fu)。曼地亚红豆杉(T.media)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引进的东北红豆杉与欧洲红豆杉的杂交种[2],在我国四川、山东等地有种植。

广东地处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区,全境仅在粤北的韶关、清远等市有天然红豆杉的零星分布。惠州市林科所等单位开展了南方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引种研究[3]。1997年开始,研究单位陆续从西南、东北、华南部分省份引进上述各种红豆杉植物到梅州山区开展种植试验,研究其生殖、生长、病虫害、产物累积等规律[4,5]。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梅州市境内各县山区,地处东经115°18′~116°56′,北纬23°23′~24°56′,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6]。其气候特点是夏日长、冬日短、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充沛,年均气温21.3℃,年降水量1 400~1 800mm。试验地土壤多为黄壤、红壤,土质疏松,肥力一般。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用中国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由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联系提供,云南红豆杉由梅县林业局联系提供,南方红豆杉由福建省明溪县绿色生态研究所提供,曼地亚红豆杉由梅县梅雁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红豆杉苗木规格为高40~60cm,地径0.5~0.8cm,其中曼地亚红豆杉及云南红豆杉为扦插苗,其余苗木为实生苗。

2.2 试验方法

2.2.1 种植抚育

研究单位从1997年始开展红豆杉的引种研究,分别选择不同海拔高度地点、不同遮光条件进行种植。红豆杉栽种前,全面劈除林地杂草和灌木,带状整地,行距为1~2m,带宽约1m,带中挖穴,种植时间为当年11月底到次年3月,选择阴雨天气,林地土壤湿润时进行栽种。每年抚育1~2次,抚育以全面劈草为主,结合松土和扩带培土,根据林龄大小,每株施以农家肥料或复合肥1~2kg。

2.2.2 生长情况记录

红豆杉种植后,定期记录红豆杉生长情况,包括颜色、长势、高度、冠幅、苗木保存率及开花结实情况。

2.2.3 枝叶样品处理

定期采收红豆杉枝叶进行紫杉醇含量分析,红豆杉枝叶于烘箱中5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后粉碎。精密称取红豆杉枝叶干粉3g,加入丙酮-水(3∶2)50mL浸提,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60min后过滤,重复操作4次,合并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回收丙酮。剩余的液体置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二氯甲烷萃取,共3次,收集二氯甲烷相并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用乙醇溶解定容至25mL,摇匀后取1mL定容至10mL,用0.45μm滤膜过滤,滤液供HPLC检测。

2.2.4 紫杉醇含量的检测

样品的检测采用Waters HPLC系统,色谱条件为:Nova-Pak C18(3.9×150 mm)色谱柱;流动相是V甲醇∶V乙腈∶V水 = 29∶27∶44;柱温35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7 nm;灵敏度0.05 Aufs,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长适应性及枝叶中紫杉醇产物的累积分析

根据多年来对种植的各种红豆杉的跟踪记录,结合产物含量检测结果,汇总整理实验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在本地不能正常生长;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缓慢,每年的生长期较短;其余各种红豆杉均能正常生长、繁殖;曼地亚红豆杉及云南红豆杉枝叶中产物含量较高。各种红豆杉均未出现明显病虫害[3]。

曼地亚红豆杉为灌木状,叶片轮生,形态美丽,但在本地生长缓慢,每年仅3~5月抽稍1次,长度约10cm,生物量较低,不宜作为药用植物原料林大规模发展,但可以作为盆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度种植。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及云南红豆杉在本地长势好,紫杉醇含量高,株间差异明显,应积极做好品种选育工作,有望获得生长快、紫杉醇含量高的优株,对大规模发展红豆杉种植作为药用植物原料有积极推动作用。

3.2 红豆杉生长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在引种试验种植区内分别选择生长环境基本一致的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梅县雁洋镇五指峰、南福村、石扇镇松坪村、平远县仁居镇古丁村)作为栽培试验点,进行生长情况调查,分别比较4年、8年树龄的红豆杉株高、冠幅、地径、开花结实情况等,调查结果见表2。

注:以上数据为30株南方红豆杉调查数据的平均值。

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杉对海拔高度的适应范围较宽,不同海拔调查指标差别不大,说明红豆杉能在各种海拔的宜林地栽植。其中海拔高度为1 000m的五指峰红豆杉生长成灌木状(基部分枝多,地径较大),主要与山顶的日照、风力等影响因素相关。

3.3 红豆杉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在引种试验种植区内分别选择4个不同遮光条件下种植的各种红豆杉,种植后第2年始连续3年跟踪记录苗木生长情况、保存率等,结果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遮光度高的红豆杉保存率及生长质量较高,遮光度70%左右的红豆杉保存率达到90%以上,长势较好,叶片颜色深绿、叶片粗长而厚;而遮光度低的红豆杉叶片颜色发黄、叶片短小而薄,红豆杉的死亡率较高;说明红豆杉在幼龄期需要适度的遮荫才能正常生长。

红豆杉对光照度的要求较高,可能与红豆杉的光饱和点相关,幼龄期红豆杉的光饱和点低,叶片对光强的耐受力差,长时间的强光照射使叶片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体内新陈代谢,甚至死亡。随着树龄的增长,红豆杉的光饱和点逐步提高,植株对光强的适应能力也有所提高。

3.4 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与树龄的关系

以试验区内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种植后第2年始逐年剪取枝叶混合样进行紫杉醇含量的检测,以考察随着红豆杉树龄的增长,枝叶中产物累积量的变化趋势,为修剪红豆杉枝叶作为制取紫杉醇的药用原料提供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年限为2~3年树龄的红豆杉枝叶中产物含量较高,达到0.02%左右,可作为制取紫杉醇的药用植物原料;种植年限为4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较低,而根皮中的紫杉醇含量较高(可达到0.05%~0.1%),老龄的红豆杉枝叶不宜作为制取紫杉醇的药用原料。

种植年限为4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逐步降低,而根皮中含量逐步升高,这可能与紫杉醇的合成和贮存机制有关,红豆杉枝叶是紫杉醇等产物的合成工厂,根皮是产物的贮存仓库,随着树龄的增长,产物逐步被转移至根皮中贮存。

4 结语

广东省梅州市境内早期种植的红豆杉已能开花、结果、繁殖,红豆杉在本地已引种成功;提高红豆杉生长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疏水、适度遮阳、松土;红豆杉枝叶中产物含量高低与品种、部位、季节、树龄、抚育管理等因素相关;开展红豆杉的良种选育,进而实施红豆杉良种、良法的推广工作是建设红豆杉药用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Wani M C,Taylor H L,Wall M E,et al.Plant antitumor agents.VI.The isolation and atructure of taxol,a novel antileukemic and antitumor agent from Taxus brevifolia[J].J Amer Chem Soc,1971,93(9):2325~2327.

[2]周进,贺恩德,贺建国,等.曼地亚红豆杉引种试验初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60~63.

[3]徐平,廖建良,周纪刚.南方红豆杉与云南红豆杉的引种栽培试验[J].江苏林业科技,2001,28(4):24~25.

[4]李志良.中国红豆杉和短叶红豆杉的胚胎培养[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0(1):62~63.

[5]李志良,何伟强,肖腊兴,等.红豆杉育苗及造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1(6):92~95.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篇9

2. 人文领域最精微、深奥的部分往往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一分宝贵的体认都必须要靠当事人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契合,很难跨越个人的经验去累积与传承,更难进行全球的分工和整合,因此五千年来很难看出人文有怎样的累积与进步

3. 大部分的人从懂事开始,就活在怕被别人比下去的恐惧当中,所以终其一生,只有在现实的压迫下拼命地力争上游,追求财富与权势,作为武装自己和践踏别人的工具,却从来没有机会停下脚步好好地想一想:这样做,真的会解决问题吗?

4. 这就好比一个怕鬼的人,总觉得鬼在自己的身后,你愈是想跑得快一点,愈会觉得背后有什么东西在追你。真的要解决这种恐惧,唯一的办法是停下脚步,勇敢地往后面看清楚。只有当你敢往后面去看清鬼的真相时,鬼才会消失掉。一味地在它的恐吓下拼命往前跑,累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

5. 面对现实的压力,道理也是一样。只有当我们看透了现实能给我们,以及不能给我们的是什么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坦然地面对现实。

6. 人生所有的能力都是慢慢累积,慢慢增长的;而人生的方向则像“摸着石头过河”,抓着一个大方向边走边盘算,能力长到哪里,实践就跟到哪里。人生不能没有大方向,但也不该用一个毫无弹性的“生涯规划”套牢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没有一点喘息空间,变成那个规划的囚徒。

7.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里,重要的往往不是如何“抉择”,而是要去看到(记得)一个抉择背后完整的事实。相信“真理愈辩愈明”的人老是想要把完整的生命故事放到过度简化的理论结构下去论证;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分辨生命的事实与理论的差距,就会知道,关键在于回到生命的现场去看见全部的事实,而不是在语言中争辩残缺不全甚至被扭曲的片面“事实”。

8. 真正的自我实现是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可以掌握、可以随意运用的能力,而不需要炫耀或它们人艳羡。自然就可以在其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它只跟自己有关,它带给我们的是自足的喜悦。

9. 德国人很流行在考上大学后先休学一年,想当英文老师或发展国际贸易的人往往选择到英国打工一年,体验当地的语言、文化与经济环境,以便确认自己一年后是否真要注册当英语系或国贸系的学生。喜欢金融的就到银行打工…直到找到自己未来想要投身的行业,并且得知这些行业需要哪些专业知识为止。

10. 因而有能力跟这个世界有更深层的接触。春天来的时候,有些人可以从空气的湿润、阳光的柔美、草地的芬芳,乃至于隐匿在草丛里的小野花中全面性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有些人却对这一切毫无感觉。

11. 做得到的才能叫理想,做不到的只能算空想。年轻最大的本钱就是热情,愿意追求理想;而最大的弱点就是人生经验太浅,很难分辨哪些憧憬、向往有一天会成真,哪些会变成一辈子徒留遗憾的空想。

12. 存在的东西不一定人人都看得见。如果你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感受能力,即使存在也不见得能被你觉察得到。

13. 如果有人用手指指向天空要你去看月亮,你不能误把他的手当作月亮,直盯着指尖一直看;而要顺着指尖所指的方向延伸出去,在这引导下自己去看看月亮到底在那里,到底漫天繁星中哪颗叫“月亮”。

14. 文字的描述不能代替一个人亲自的体悟,人必须顺着文字叙述延伸出去,靠自己的揣摩与想象来探索述说着超乎文字的个人体验。

累积使用率 篇10

累积投票制度的起源

累积投票制度起源于英国。所谓累积投票制度,是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有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当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以把所有的投票权集中选举一人,亦可分散选举数人,按得票数的多少决定董事人选的表决制度。

19世纪下半叶,累积投票制度在美国得到了重大发展。美国依利诺斯州鉴于该州屡有发生某些铁路经营者欺诈小股东的行为,遂于1870年州宪法赋予小股东累积投票权。依利诺斯州州宪法第三章规定,任何股东在法人公司选举董事或经理人的任何场合,均得亲自或通过代理人行使累积投票权,而且此类董事或经理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选举。随后,该州《公司法》也规定了累积投票制度。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有二十多个州在其宪法或制定法中规定了累积投票制度。

美国各州关于累积投票制度的立法各有千秋。有的是强制性累积投票制度,有的是许可性累积投票制度。许可性累积投票制度又分为两种,一是选出式,选出式要求公司应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度,除非公司章程作出相反规定;二是选入式,选入式要求公司可以不实行累积投票制度,除非公司章程规定了累积投票制度。

虽然累积投票制度在选举董事时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但是,西方学者对这个制度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赞成者认为有利于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提高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兴趣;批驳者则认为由于大小股东之间考虑公司经营的角度不同,如果通过累积投票权制度使得小股东的代言人进入董事会,极易造成董事会内部的不和谐,并由此造成公司治理混乱,降低公司经营效率。正基于此,国外对累积投票制的立法态度并不一致,有些采取了许可主义,有些采取了强制主义,但总的趋势是在制度推行初期采取强制主义态度,待制度已普及,绝大多数公司已主动自觉实施之,再由强制主义向许可主义态度嬗变。

根据美国近年来累积投票制改革的趋势,可以看出,目前这一制度在美国正向许可主义的方向演变。我们可以从各个时期版本的美国《标准公司法》中表述找到例证。美国1950年版的《标准公司法》中明确要求须实行强制主义的累积投票制度;1955年版本则规定了可以在强制主义或许可主义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立法;而到了1959年版本

又改为规定许可主义中的选出式或选入式两种立法选择;1984年版本则明确表示采纳选入式。

纵观日本的商法典,其中受美国标准公司法变革影响的烙印很深,日本对累积投票制度亦经历了由强制主义向许可主义的转变。1950年版的日本《商法典》规定:即使公司章程中规定董事选举不采用累积投票制度,但若有持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总数1/4以上的股东提出请求,公司必须采用累积投票制度。1974年版本的日本《商法典》将该条修订为:为选任二人以上的董事而召集股东大会时,除章程另有规定外,股东可以对公司提出累积投票的要求。

我国《公司法》对董事和监事的选举规定实行的是直接投票制。这种投票方式使得小股东不可能选出一个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及监事,无疑这是立法上的缺陷。直到2002年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累积投票制度第一次写入部委级法规性文件中。

我国内地累积投票制度的产生

董事会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行使权利。董事会的权限来自于法律强制规定以及股东大会的授权,主要有制定公司经营计划、投融资计划、财务预算计划、任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多项权力。随着股东大会权力的日渐削弱,董事会权利范围不断扩大,权利独立性不断加强,其上秉股东大会意愿,下选任并 领导经营层,在事实和法律上已成为公司经营决策和 领导的核心。

根据公司法,董事会由经股东大会选举生产的董事组成,股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为5-19人,设董事长1人。股东通过提名董事候选人,选派董事进入董事会来实现自己治理上市公司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多为大股东绝对控股的企业,在这些公司中,控股股东通过控股地位控制董事会,通过选派董事占据了董事会的多数甚至全部席位,然后再通过董事会选聘高管人员负责公司经营。这使得董事会、经营层完全成为控股股东的代言人,代表控股股东一方的利益,而不是广大股东的利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极易出现偏离公司全体股东利益而追求控制人一己私利的机会主义行为。上市公司完全被控制在少数股东的手中,使得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屡屡发生。

如果要避免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制衡机制,就必须制订相关规则,使中小股东有机会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出自己的代言人,在董事会中拥有一定的董事席位。1990年代末期,监管部门曾就此多次征集过学者的意见,其间征集到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如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引进累积投票制度等。以上方案已逐步纳入到证监会的有关规章中。累积投票制度作为改进股东大会选举制度的一个最佳方案终被写进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去。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在董事的选举过程中,应充分反映中小股东的意见。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应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度。控股股东控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当采用累积投票制。采用累积投票制度的上市公司应在公司章程里规定该制度的实施细则。这是在我国法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累积投票制的要求。从治理准则对该制度的表述来看,该准则总体上采取的是许可主义的政策思路,只是对部分控股股东持股超过30%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强制主义的硬性规定。

累积投票制度是相对直接投票制度而提出来的概念。在未实行累积投票制度之前,股东大会选举董事均是通过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所谓直接投票制度,是指在选举董事时,每个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数量为限对每个董事候选人进行意思表示。在采取直接投票制选举董事时,持50%以上股权的大股东便可以完全操纵股东大会的每次选举,其他股东根本无法对董事的选举作出独立的意思表示。相对于直接投票制度,累积投票制度对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实行累积投票制度可以给予小股东将其代言人选入董事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大股东操纵公司的目的。同时从这个公式中我们也发现:待选举的董事人数越多,那么对小股东持股份额的要求也就越低,也就越容易选举出自己的希望的董事人选,

累积投票制的有效性

采用累积投票制度从表面上看仅是投票方式的变化,但由于该制度可以起到限制大股东在董事会中的权力,充分体现中小股东意志的作用,而且规定公司必须写入公司章程这样的小法律中,这样从制度上进一步保证了这一方式的施行。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从累积投票制度得益的只是持股比例仅次于大股东的二股东或三股东,如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太大,累积投票制度实施的意义就不会太大。再者,如果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相差太大,累积投票制度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了测算累积投票制度的实用价值,我们用一具体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假定K、L、M三公司某次股东大会上欲选举出三名董事,三公司出席会议股东的持股数量占出席会议比例各不相同。

对三家公司选举可能结果进行分析:K公司,因为B、C所持股权数量小于A持股数量的三分之一,所以选举董事只会由A说了算,其他两位股东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L公司,如果其他两位股东想选举出一名董事,必须联起手来才能实现,而且只能选举出一个。M公司,如果选举三名董事,B、C均可以通过累积投票方式实现选举一名董事的目的。

从上述分析结论可以看出,累积投票制度本身有着一定的缺陷,如果大股东与其他股东间持股数量差距过大,纵使制订累积投票制度亦不能实现权力制衡的目的。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严重。

据统计,至2002年底,约40%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即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例原则上不能超过75%,这样可以推测,仅次于控股股东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与控股股东持股数量相比会有很大差距。据本文对控股股东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得出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总股本比例的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控股股东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中,84%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低于5%,其间又有54%的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甚至低于1%。在这样股权结构中,累积投票制度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试想一个持股不到5%的小股东,他连提名董事的提案权都没有,还如何与大股东争夺董事席位?即使该股东可以提名董事候选人,但由于其持股甚微,即便用累积投票也无法选举出自己的董事人选。

关于董事会中董事席位数设置的探讨。上述分析中均涉及到董事会中董事席位数问题,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为5-19人。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董事席位数量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即公司只需修订章程即可改变董事会组成人员数量。因修订公司章程条款只需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就视为通过,不需要其他特别表决的方式,这样,本文认为,在控股股东可以控制每次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票数的公司中,董事会中董事席位多少操纵在控股股东手里,控股股东完全可以通过调节董事会中董事席位数量来排除其他股东进入的可能。

由上述分析结论,本文认为,累积投票制度在推行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对证监会要求强制实施该制度的公司群中,该制度对三分之二的公司没有实用价值;这个数字占沪深全体上市公司的45%,换而言之,该制度对近半数的沪深上市公司没有实用价值。经进一步分析,本文发现,该制度比较适用的上市公司集中在大股东持股30%以下的上市公司,而这部分公司正是证监会没有予以强制实施的对象。由于监管当局在这部分上市公司中推行持许可主义的态度,以致几乎没有几家公司积极主动实施该制度。

本文研究未考虑小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的现象。虽然从理论上小股东可以通过征集投票权来增大表决票数,但应该看到,征集投票权有着成本高、工作量大、效率低的缺点。纵观近几年来上市公司治理情况,有过胜利股份、方正科技等几家公司小股东征集投票权的现象,但都是持股超过5%以上,股东自身就已拥有提案权。经本文作者调查,鲜有持股5%以下的小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的情况。鉴于持股5%以下的小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本文研究时未考虑这种情况。

建议:累积投票制度往哪个方向改

累积投票制度出台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该制度的设立,能使公司中小股东选举出自己信赖的董事参与公司治理,以达到董事会权力制衡目的,藉此抑制控股股东通过内部人控制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的发生。本文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历史因素,使得累积投票制度的现实意义大大削弱。如果要真正发挥累积投票制度在国内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加强股权多元化改革,改变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累积投票制度目标是在董事会中达到权力制衡,而我国目前大股东一股独大,甚至绝对控股的现象是与这一制度的立法思想相左的,只有切实改变大股东一股独大的怪现象,降低大股东的控股比例,累积投票制度才有其实施的现实意义。

2、扩大被选举对象范围。就累积投票制度而言,待选举人名额愈多,小股东选出自己代言人的机会就越大,累积投票制度的功能也就越能发挥。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董事席位数增加,就会增大小股东选举出自己合适董事的机会。另外,亦可探讨在选举董事、监事时一并实行累积投票制度的可能,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小股东代言人在董事会或监事会中的席位。

3、制订完善的实施细则,保障累积投票制度的贯彻实施。证监会自2002年初在治理准则中作原则性规定外,从治理准则出台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从未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以致许多上市公司在实施中对该制度的理解各异,实施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单纯以这条规定来构建我国的累积投票制度显然是力不从心,应制订相应的细则加以完善。

4、扩大累积投票制度的适用范围。根据前述推论,累积投票制度对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实用性较强,鉴于我国目前累积投票制度还处于初创时期,大多数公司在实施时还处于一种不自觉、被动的接受状态。纵观国外累积投票制度的发展史,无不是在制度创立之初强力推行,待制度已广泛普及,绝大部分公司均自觉实施时再改以许可主义态度。制度初创之时必辅以重典方能顺利推行,这个古训对于推行累积投票制度也适用。所以建议对大股东持股低于30%的上市公司在推行累积投票制度时也实行强制主义的原则,加大对这部分上市公司累积投票制度的推广力度。

5、提高累积投票制度的法律地位。建议在适当时机将累积投票制度写入公司法,以国家法典形式对该制度进行推广。

表1K、L、M三公司某次股东大会股东持股比例

A股东B股东C股东

K公司85105

L公司70

M公司453025

上一篇:小儿护理绩效管理下一篇:非货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