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进口五篇

2024-06-19

石油进口 篇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全球瞩目,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以及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 我国石油和化工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的势头。我国石油贸易从无到有, 再从不断增长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可以看出:受国内经济加速增长、汽车、运输等相关行业持续较快发展以及原油储备需求的拉动, 全国石油需求仍较旺, 进口继续较快增加。如何解决石油的安全供给不仅仅是企业的局部问题。更是涉及国家利益的根本性问题, 本文就石油进口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予以分析, 并论述其相应的解决办法。

1 石油企业进口贸易现状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导致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要求石油企业产量必须跟上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石油企业加大产量的手段就是多打井, 其次就是缩减打井的天数, 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必须进行技术更新。目前打井的核心设备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这就使得石油企业这几年的进口物资量急剧增加。进口贸易具体还表现有以下几点特点:

(1) 进口物资品种多样化。石油企业开采量的增加, 开采区域的扩大, 地质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 要求设备的适应能力相应的提高, 针对各种地质情况的设备相应的出现。国际钻井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速度快, 钻井技术多样化, 使得进口物资可选性增大, 进口物资呈多样化趋势发展。

(2) 进口渠道多样化。由原来的进口物资集中采购变为大型进口物资集中采购, 小型进口物资自主采购。说的是大型物资由集团公司统一集中采购 (例如:各大油田需要采购的石油压裂车等) , 小型物资由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个单位自主采购 (例如:钻头等) , 另有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招投标法》、《机电产品国际招投标实施办法》) 。

(3) 国家政策有利于进口石油企业进出口政策在十一五期间进口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进口范围有所增加, 进口的权限有所放宽。大大的调动了石油企业更新设备的积极性。

2 石油企业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 但受资源条件的制约, 产量增长十分有限。从需求方面看, 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仍然很低, 石油消费仍将大幅增长, 但是进口贸易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 管理部门多。

在进口贸易中设立的管理部门较多, 导致相关项目的审批周期较长。例如:进口一套设备的前期工作, 各二级单位项目组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报主管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预审后, 报局规划计划处。局规划计划处汇总计划, 综合平衡资金后报局引进领导小组研究计划处, 向集团公司申报。集团公司下达限上项目及重要工业品批复文件。限下项目由局规划计划处组织立项审批。局规划计划处下达勘探局下一年度引进计划。仅前期工作已经涉及6个部门, 可窥见一斑。

(2) 进口手续繁多, 周期长。

进口设备先要立项, 单项设备金额大于10万美金的要招标, 不能招标属于独家采购的必须上报申请材料。招标要通过中石油指定的招标公司招标, 先写标书然后严格执行一系列招标的程序, 周期在一个月左右。采用独家采购、谈判方式采购的要先与供货商进行技术交流, 然后再根据技术交流的情况进行商务谈判等程序, 一般周期2个星期左右。根据谈判总结或者招标公告再签订合同, 签合同时又必须走企业内部的一整套签合同手续, 一般周期3天-5天。从采购设备立项到合同的签订完成手续13-15项, 经手部门不下10个, 周期15天-45天。

(3) 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从项目的立项到执行只有操作办法, 而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造成各个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 容易产生工作脱节、扯皮问题等。

3 解决石油企业进口贸易问题的建议

首先, 项目经理负责制:进口部门按照公司化管理模式运行, 每个项目由一个项目经理具体负责, 从立项——采购——交货——售后, 实行责任到个人, 全权负责。这样做改变了以往项目实施的间接负责及分工负责的做法, 实现了从项目跟踪至项目完成的全过程一贯制负责。通过充分授权, 确保项目组织协调高效, 逐步使项目由传统的分工合作运作模式向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主的规范的公司运作模式转变。

其次, 可以施行规范招投标。应该招标的一定要招标, 不能规避招标。构建招投标统一平台, 规范招投标行为, 促进公平公正。要改变以往分散操作招投标的方式, 杜绝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实行行业垄断;坚决制止少数项目单位逃避招标、虚假招标, 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标、评标和定标;严厉查处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直接介入或干预招投标活动等问题。各项开标、评标和定标活动, 要严格按照招投标业务操作规程执行。这样才能规范操作程序, 切实提高招标的公正性。

再次, 简化进口审批程序。简化进口审批程序主要指简化企业内部审批程序, 减少管理部门的数量, 提高审批的速度。

最后, 努力跟国际接轨进口贸易市场化运作, 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 合理配置社会的资源, 用市场规律优胜劣汰。这样我们必须和市场接轨成立专业的外贸公司, 全权负责进口货物的采购贸易。这样有利于防止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越位;有利于从源头上扼制腐败行为, 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 降低采购成本。

4 结论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拉动下, 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进出口价格随着能源、资源、环保以及运费等成本的上升呈现出普遍上涨的趋势。在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情况下, 外贸形势将出现一些变化。部分产品或许可能通过提高出口价格将政策的不利因素转嫁出去, 但是对多数出口产品而言由于技术含量不高, 产品档次低下, 利润微薄, 竞争十分激烈而难以提价, 出口势必受到影响。因此, 我国石油工业应改变传统的低水平发展模式, 改变过去长时期以来形成的低价竞争的出口方式, 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依靠技术创新,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进口依存度可能将进一步提高。油品价格可能因政府控制放宽和可能开征的燃油税而上涨, 但对消费增长的影响不大。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和批发市场的开放可能促使成品油进口增长加快。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多的趋势可能使中国在2007年重新变为柴油净进口国。石脑油也存在同样的趋势。炼油厂继续增产石脑油可能使汽油的出口量降低。电力紧张局面的缓解应使燃料油消费量再度下降。如何解决石油的安全供给不仅仅是企业的局部问题, 更是涉及国家利益的根本性问题, 本文就石油进口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予以分析, 并论述其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陈甲斌.中国石油市场形势分析[J].天然气技术, 2007, 1 (2) :20-24.

[2]王亚辉.中国石油贸易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6, 10:36-38.

[3]蔡恩明.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07, (15) :8-10.

[4]田春荣.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7, 3:14-20.

[5]田春荣.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6.3:1-8.

石油进口 篇2

1文献综述

我国 “石油能源进口安全”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在可以接受的能源价格水平下,确保我国能源进口过程不受中断威胁,使我国可以从外部获得稳定连续的石油供应。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是对外部资源抵达我国的整个供应过程的潜在风险进行衡量。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问题关注已久,从经济学层面上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情况的现状分析以及提升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度的对策建议上。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 1) 资源禀赋说: 石油是重要的工业能源, 但其本身也是一种自然资源,石油能源的国别分布不一,而我国就是石油资源匮乏国之一 ( 齐琪,2012) 。 ( 2) 投资组合理论: 盲目增加石油进口来源的数量,并不能降低石油进口风险,只有增加风险相对较小的新合作伙伴的进口量和份额,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才是降低石油进口风险的最佳途径 ( 高建良,2007年) 。 ( 3) 能源替代说: 我国面临巨大的石油供需落差,我们不仅要深入发展国内油气勘探开发,节约油气, 同时要积极发展油气替代,更多使用天然气、风能等能源 ( 林伯强等,2011年) 。 ( 4) 安全评价法: 对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进行定量化研究,需要确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多方面的考虑我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因子,更好地认知我国当前石油进口的安全情况 ( 王礼茂,2002、王强等,2014) 。 ( 5) 国际博弈说: 石油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国内石油能源的缺乏,使得我国在国际石油能源市场上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博弈,从而满足国内石油能源需求 ( 朗一环、王礼茂,2008) 。

综上所述,鉴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其对我国经济和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我国石油进口结构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但是学者们对我国石油进口结构的安全度研究更多的是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稍显薄弱,本文通过综合评价法从资源、经济、运输、政治的角度确立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当前石油进口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提出提高石油进口安全度的相关对策。

2我国石油进口的现状分析

石油是一种珍贵资源,但本身也是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对我国而言,保证石油进口的安全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因素之一。 分析我国石油进口的现状,可以从国内石油开采量与石油进口量、石油进口依存度和多元化指数这3个方面反映。

2.1国内石油开采与石油进口情况

本文选择2012年HS分类标准中的270900 ( 石油石油,包括从沥青矿物提取的石油) 作为研究我国石油进口结构安全度的对象,原因在于该种商品最直接地代表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石油贸易。

从1993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石油能源的高度投入。 由于我国自身石油资源匮乏,同时石油开采难度增大,东部主力油田相继进入开采中后期,使得原有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从2006年起,我国石油进口量已经高于国内石油开采量,国内石油的需求严重依赖于进口,石油进口的安全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表1和图1所示,我国石油开采已呈现小幅平稳递增的趋势,然而这样的增长幅度并不能满足我国逐年高幅增长的石油需求,我国通过石油进口获取石油能源的数量增幅明显,因而对于石油出口国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石油进口的风险性较大。

2.2石油进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重要。根据上述对对外依存度的定义,现将石油进口依存度定义为石油年净进口量在石油年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即:

石油进口依存度 = 石油年净进口量/石油年消费量

资料来源: 中国历年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 中国历年统计年鉴

近10年来,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呈现明显的平稳上升趋势,表明我国对其他国家的石油进口依赖性不断加强。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石油消费量来自于进口,足以说明保证石油进口安全的重要性。当然另一方面,我国也要积极勘探新油田,提高老油田的挖掘效率,并且要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

2.3石油进口多元性指数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现在的石油进口组合中包括4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进口比重差别较大。多元化指数反映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性水平,通过Hirschman - Herfindahl - Agiobenebo ( HHA) 法进行评估,指数的值越大,表示我国的进口源越集中,反之则表示进口来源较分散,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d为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性指数; Si为我国从i国进口石油量占总进口量的比重; m为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数目。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我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和进口也大幅度增加。从表3中可以发现,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性指数基本保持稳定,变动幅度较小,间接也体现了我国石油进口结构也基本保持稳定。在与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多元性指数的对比中,我国的多元性指数值较小,表明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相对较为分散,并不会严重依赖某个或少数几个石油出口国。

3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结构的实证分析

3.1模型构建

影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石油出口国的资源、经济、政治和运输方面,在评价各石油出口国的安全度方面,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一,因此需要通过熵值法对各因素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分析,利用标准化后的各评价指标分值及其权重,构建加权平均评价模型,计算石油进口安全度水平,公式如下:

式中,Yi为石油进口国的安全度水平,代表了该国对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重要程度; Pij为指标层各指标的标准化值; dj为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

3.2数据来源

2012年,我国的石油贸易对象国有52个国家,其中贸易进口来源国有48个。本文选取17个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 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联邦、伊朗、阿曼、 伊拉克、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巴西、刚果 ( 布) 、也门、哥伦比亚、阿尔及利亚和苏丹。这些国家对我国的石油输出均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0. 5% 以上。

3.3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1) 鉴于统计数据的各项指标存在的明显差异性,需要对评价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标准化处理, 公式为:

式中,Pij为标准化处理后所得值,Xij为评价指标实际值,i = 1,2,…,n; j = 1,2,…,m。n为各项研究对象数量,m为各项指标数量。

( 2) 计算参评指标熵值H( Xj)

式中,令K = 1 /lnn; n > 0,j = 1,2,…,m。

( 3) 计算指标差异系数hj

式中,j = 1,2,…,m

( 5) 计算参评指标权重系数dj

式中,j = 1,2,…,m

3. 4指标解释及数据说明

3.4.1资源因素

国内石油资源巨大的供需缺口导致了我国巨大的石油进口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出口国石油供给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资源因素主要采用2个指标进行评价: 1出口国石油资源储采比,表示出口国石油资源可以以当年产量持续开采的年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P代表出口国石油资源储采比; Rs代表剩余可储采量; Pn代表当年产量。

2出口国石油净出口能力NEC,表示出口国可供出口的石油资源量,表现为该国当年的石油净出口量。

3.4.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影响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因为外汇是我国选择石油进口国的考虑因素之一,而两国间的经济往来则是我国获取外汇的重要途径。经济因素选取了2项指标: 1经济绝对影响力,表示我国与石油进口来源国双边经贸额,代表了我国对该国的直接经济影响程度。2相对经济影响力,表示双边经贸额占该国GDP的比例,体现了我国在该国经济贸易体系中的比例和地位。

3.4.3距离因素

在石油进口过程中,石油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性也是我国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从资源的获得性角度来衡量。距离因素主要选取 “贸易路径风险”指标进行评价,该指标考量的风险主要来自3个方面: 1路径上承担的运输量,承运贸易量越大,石油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就越大。 2运输路线的海岸距离,运输距离越远,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越大。3途径的海峡。中国77% 的石油进口途经马六甲海峡,而全球60% 的海盗袭击发生在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成为我国进口石油运输过程中的高危地带。其具体计算公式表现为:

其中,TRACE代表贸易风险路径,RSi代表石油进口贸易份额; Di表示出口国到我国的海运距离; Dmax= max{ Di} ,代表距离中国最远的海运距离; MR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国军事风险指数的平均值; α 为是否经过马六甲海峡,α = 0代表未经过,α = 1代表经过。

3.4.4政治因素

石油资源特殊的战略价值属性使得我国在选择石油贸易伙伴国时,必须把政治因素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分析。政治因素对于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的选择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对外关系稳定度,表现为石油进口来源国与我国的政治关系的稳固程度,一般而言,两国政治关系越稳定,石油贸易的安全性越高。由于该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时所需的数据难以取得,所以往往会根据我国的对外关系进行分级评估。2石油出口国政治风险指数,政治的稳定性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国内政治越稳定,对我国的石油出口安全性越高。该指标依据国家风险国际指南,对石油出口国国内的稳定度进行了综合的评估。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2

资料来源: 国家风险国际指南

3.5结果分析

( 1) 在确立的指标体系中,资源因素对于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的影响是最大的,石油资源储采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该国安全度水平增加0. 206% ; 石油净出口能力每增加1个百分点,该国安全度水平增加0. 2614% 。可见,在我国的石油进口来源国中,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所占据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我国首要考虑的石油进口合作对象。经济因素对我国石油进口也非常重要,经济绝对影响力每增加1个百分点,安全度水平增加0. 1908% ; 经济相对影响力每增加1个百分点,安全度水平增加0. 1356% 。两国之间的贸易体现着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也表明着两国在商品贸易合作方面的深入程度,而推进与这些石油丰富的国家的经济往来,能够提高该国的安全度水平,对于我国的石油进口具有积极的意义。距离因素中,贸易风险路径每增加1个百分点,安全度水平增加0. 1925% ,说明了海运运输方式对于提高我国石油进口安全也是不可忽略的内容。政治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外关系稳定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该国安全 度水平增 加0. 0051% ; 政治风险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安全度水平增加0. 0086% 。即便如此,我国依然需要搞好与各石油进口来源国的外交关系,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资料来源: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 2) 评价模型将影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资源、经济、政治和距离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从这4个方面研究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的安全度水平。这17个国家因其特定的国情而对我国的石油安全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沙特阿拉伯的安全度水平居首,表明了我国的石油进口来源结构中,沙特阿拉伯是我国最值得信赖的石油贸易国; 而苏丹的安全度水平最低,表明苏丹作为我国主要的石油来源国之一,其对我国的石油输出对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性贡献最小,风险偏高。 这些国家的安全度水平均值为0. 0588,然而17国家中,只有7个国家的安全度水平达到了均值, 10个国家的安全度水平在平均水准之下。在这样的石油进口来源结构中,安全度水平高的国家占比小,说明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的石油进口来自于安全度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这样的现状正体现出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方面的不足,也是我国在选择石油进口来源国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的内容。当然, 我国也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来改进这样的石油进口来源结构,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控制好石油进口的风险。

资料来源: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4改进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结构的对策建议

4.1积极勘探国内石油,石油进口来源分散化

我国是一个石油匮乏国,2012年底的探明储量为24亿吨,储产比为11. 4,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0%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供给形势,从而严重依赖进口,但我们并不能维持这种现状,而应该努力勘探新的油田,提高勘探油田的技术, 只有提高自身供给,才能最大化地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尤其是进口安全。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当前,我国只有更好地分散石油进口的来源,才能够降低石油进口的风险。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石油资源蕴藏丰富,且与我国与政治关系相对友好,应适当增加这两地区的石油进口量。东南亚国家也是石油进口分散化的重要方向,这些国家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又同属东盟组织,运输距离较短,运输路线无海峡,风险较小,是非常适合的合作对象。另外,我国适当增加从安全度水平高的国家的石油进口,控制部分安全度水平较低的中东、拉美国家石油进口规模,通过调节各国进口量之间的比例,从而提高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

4.2深入我国与各国的经济合作,提高我国的经济影响力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愈演愈烈,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商品贸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1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8667. 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足以说明我国在全球市场上重要的地位以及巨大的影响力。 在这些石油进口来源国中,俄罗斯联邦以881. 95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居首,巴西次之。多数国家与我国的双边贸易额能达到百亿美元,在我国的双边贸易伙伴国中排名前60位,这说明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交往较为密切,但仍有上升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地不断增强, 双边贸易的前景越来越光明,而两国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对于稳定石油输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然,与我国经济往来越密切的国家,是我们更应关注的对象,因为在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国结构中,这些国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保证。

4.3推进运输方式多样化,提高海上运输通道保障力

我国石油的进口大多以海运为主,然而因为马六甲海峡的存在,海运却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运输方式。为提高我国的石油进口安全,我国必须积极推进石油进口运输方式的多样化。管道运输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运输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石油进口的风险,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推进中哈和中俄陆路石油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和中缅石油运输通道的建设。然而,海运运输方式并不是可以完全被替代,因此我们要正视我国对进口石油运输路线、运输要道和进口地的军事干预力较弱的现状,努力提高保障石油运输路线安全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马六甲海峡地区的保护的能力。因而要加强以海军为主体的海洋综合力量建设,形成一支包括海军、商船队和海洋科研船队的强大海洋力量,捍卫我国海上石油能源的补给能力。

4.4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发展与石油进口来源国的外交关系

从政治因素的角度而言,对于一些对外关系稳定值相对较低的国家,例如中东地区的阿曼和伊拉克,中南美的阿尔及利亚等国,我国需要积极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通过实行积极的能源外交政策,寻求稳定的多边合作。只有推进合作,减少对抗,才能够拉近距离,为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提供多一份保障。当然,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石油贸易,还应该包括石油投资,我国应该积极联系石油资源丰富,但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的国家寻求合作,参与到该国的石油勘探与开采,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能源合作,可以使我国石油的进口少一份风险。当然,我国也应顺应当下构建和谐世界的浪潮,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好的国际环境能够提高国家政治风险的评级,这对于提高我国石油进口安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鉴于国内石油资源严重的供求失衡以及其重要的使用价值,石油进口的安全已成为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主要的17个石油进口来源国因其特殊的国情而具有不同的安全度,本文从资源、经济、距离和政治因素4个方面构建了评估体系,通过熵值法量化分析了17个国家的安全度水平,并且研究得到资源是影响石油进口来源国安全度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分别从这4个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的提高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度的对策和建议。

石油进口 篇3

石油贸易流向即石油市场贸易地区分布结构,了解石油贸易主要流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分析国际石油市场上进出口双方情况,优化我国石油贸易进出口市场结构,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08年国际石油贸易流向情况

(一)石油贸易主要流出方

中东:出口石油10.00亿吨,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主要流出市场为日本1.97亿吨,占流出总量的19.7%;欧洲1.28亿吨,占12.8%;美国1.20亿吨,占12.0%;印度1.08亿吨,占10.8%;中国9200万吨,占9.2%。

前苏联:出口石油4.05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欧洲3.19亿吨,占流出总量的78.7%;美国2380万吨,占5.9%;中国2240万吨,占5.5%。前苏联的主要流出市场在欧洲地区。

西非:出口石油2.29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美国9090万吨,占流出总量的39.7%;欧洲4950万吨,占21.6%;中国3910万吨,占17.1%;印度1660万吨,占7.3%。

中南美洲:出口石油1.78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美国1.19亿吨,占流出总量的67.0%;欧洲2520万吨,占14.1%;中国1650万吨,占9.3%。

北非:出口石油1.62亿吨,主要流出市场为欧洲1.01亿吨,占流出总量的62.7%;美国3260万吨,占20.2%。

(二)2008年石油贸易主要流入方

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有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合计进口19.29亿吨,占全球石油进口总量的 71.5%。美国的进口石油主要来源地是加拿大、中东、中南美洲和西非,自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基本较为均衡,依次占美国进口份额的19.1%、18.8%、18.8%和14.3%;欧洲进口主要来自前苏联、中东和北非,其中来自前苏联的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46.8%;日本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占其进口总量的80.6%;中国进口主要来自中东、西非和前苏联,合计占进口总量的70.5%;印度进口的大部分均来自中东,占其进口总量的71.9%。

二、石油贸易流向的主要特征

(一)石油贸易流向的基本格局未变,主要是由中东等欠发达的产油富集区向美国等发达的石油消费大国转移

在全球范围内,石油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中东、前苏联、亚太地区、西非、北非和中南美洲等,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洲和日本等。2008年,前者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82.7%,后者占全球石油进口量的 57.8%。这些国家和地区构成了石油贸易的主体和流向图。

这一格局是由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决定的。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中东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2008年底的探明储量为10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9.9%,虽然与10年前相比,该比例略有下降(1998年为64.0%),但仍为全球最高。中东地区石油储产比高达78.6年,高于全球平均的42.0年。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国家的代表经合组织,其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7.1%,储产比也仅为13.2年。

(二)中东石油出口占比下降,以前苏联为首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地位上升

在世界石油贸易中,中东和前苏联仍是最主要的出口地区,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以中东地区为主的OPEC的石油统治地位有所下降,中东石油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份额从1999年的44.1%下降至2008年的36.9%;以前苏联为首的非欧佩克地位有所上升,由于前苏联石油产量的迅速提高,占世界石油贸易的份额从1999年的9.7%升至2008年的15.0%;西非的石油出口份额略有提高,从1999年的7.2%升至2008年的8.4%,在2006年占比曾达9.0%;中南美洲石油贸易份额略有下降,从1999年的7.6%降至2008年的6.6%;北非石油出口所占份额也在基本稳定中略有下降,从1999年的6.6%降至2008年的6.0%。

图1 1999年-2008年主要石油出口地区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份额变化

(三)发达国家占世界石油进口的份额下降,亚洲占比上升

虽然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石油进口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占世界石油贸易的份额不断下降。美国石油进口占世界石油贸易的比重在2005年达到顶点,为26.4%,2006年和2007年下降至25.9%和24.5%,2008年更降至23.6%;欧洲石油进口占比变化不大,但2007年和2008年也略有下降,分别为25.1%和25.2%;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行替代能源政策,石油进口量占全球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12.9%降至2008年的9.0%,政策成效较为明显。在金融危机和高油价的冲击下,2008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石油进口量同比分别下降5.6%、1.4%和2.1%。

图2 1999-2008年主要石油进口地区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份额变化

世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量逐年递增。除美欧日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占石油贸易的比例由1999年的36.2%上升至2008年的42.3%。2008年,世界其他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增长 0.6%。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进口量也随之增长。根据OPEC的官方统计,印度石油进口量占比从 2004年的 4.6%升至2008年的5.9%(BP石油公司的统计为6.5%)。而根据BP石油公司的统计,中国石油进口量占比从2004年的6.6%升至2008年的9.1%。

(四)石油出口流向趋于分散化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在稳定传统出口目的地的同时,主要石油出口国家和地区采取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争取开拓新的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

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流向变化不大,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但近年来,中东输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略有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增加。与2004年相比,2008年对日本出口占中东总出口的比重下降1.7%,出口欧洲占比下降3.6%,出口美国占比下降0.8%。

前苏联石油主要出口至欧洲,但对欧洲出口的占比下降,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供应相对增多。与2004年相比,2008年对欧洲出口占比下降4.4%,对美国出口占比增长1.6%,对中国出口占比下降0.1%。

西非地区石油主要出口至美国,但对欧洲和中国出口相对增多。与2004年相比,2008年出口美国占比下降0.7%,出口欧洲占比增长8.2%,出口中国占比增长3.5%。

中南美洲石油出口主要流向美国,但对欧洲和中国出口份额明显提升。与2004年相比,2008年中南美洲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15.0%,对欧洲出口占比提升6.8%,对中国出口占比提升6.7%。

北非石油出口市场主要在欧美,但两个地区所占份额有所下降。相比2004年,2008年对欧洲出口石油占比下降3.4%,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4.1%。

(五)主要石油进口国推行进口来源多元化

从战略层面上看,石油消费大国意识到,过分依赖中东地区石油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因此通过能源多元化战略,分散石油进口来源地,以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

美国历任总统均制定过能源政策,其主要目标是如何调整和控制中东石油的供给。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能源问题的政策向进口来源多元化转变,战略布局遍布全球,希望摆脱对中东地区能源的依赖。能源的多元化战略包括:努力扩大从非欧佩克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石油进口,加强同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产油国的贸易关系;发展与中亚、拉美和非洲等能源供应潜力巨大地区的能源合作关系。奥巴马上台之后,更是重视改善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国的关系,以期构建美洲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络。除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外,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巴西、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刚果和俄罗斯等也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在能源领域,欧元区15国对俄罗斯严重依赖,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约占进口总量的1/4。欧盟不断加强与北非、中亚、南高加索和中东等周边地区的油气合作,积极推动了巴库-杰伊汗石油管道的成功修建,以期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日本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自中东进口占进口总量的 80%以上。日本除继续进口中东石油外,近年来还向俄罗斯油田进行投资,开采非洲和中亚的石油资源,以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从技术层面看,随着许多国家新的大油田的发现和开采技术的提高,石油来源多元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强。2008年4月,巴西宣布发现了30年来全球探明的最大一块油田,在全球油田中储量排名第三。仅2009年上半年全球就发现了200多个新油田,遍布全球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澳大利亚、以色列、伊朗、巴西、挪威、加纳和俄罗斯。加拿大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油砂蕴藏量,随着油砂开采技术的进步,加拿大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在表1中,OPEC可以作为中东石油输出的代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国从战略上积极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但自重点地区和国家的进口占比没有明显下降,反而有一定上升。这表明,在当今世界,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输出国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能源独立目标与现实越来越背道而驰。发达国家虽然推行进口来源多元化等措施,希望减少从主要进口来源地的进口,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中东、俄罗斯等能源大国的依赖无法摆脱。

另外,本文拟利用1999年-2008年美国、欧元区15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石油(HS2709)进口数量,通过计算前15位进口来源的占比情况,测算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集中度,从而观察石油进口多元化的效果。本文所指的进口集中度是指从前15大来源地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该国家或地区进口石油总数量的比重。

表1 1999年-2008年美欧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油数量(HS2709)占进口总量的比重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年-2008年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中,进口集中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日本、印度、欧元区、美国和中国。日本石油进口集中度在99%左右波动;印度2006-2008年进口集中度不断下降;从2004年起,欧元区进口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变动不大;美国是进口集中度下降最为明显的国家之一,从2000年的96.3%下降至2007年的93.0%。由此可见,美国的石油进口战略布局相对较好,进口来源较为均衡、分散和稳定;中国的进口集中度相对欧美日较小,但前15位进口来源占比不稳定,具有较大起伏。2008年,除印度进口集中度有下降外,其余四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集中度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图3 1999年-2008年主要进口国石油进口集中度比较

三、2009年我国石油进口来源情况

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前六位来源地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和阿曼,自每个国家的原油进口量均超过 1000万吨,合计进口13641万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66.9%。其中,沙特进口4195万吨,同比增长15.4%,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20.6%;安哥拉进口3217万吨,增长7.6%,占进口总量的15.8%;伊朗进口2315万吨,增长8.6%,占进口总量的11.4%;俄罗斯进口1530万吨,增长31.5%,占进口总量的7.5%;苏丹进口1219万吨,增长16.1%,占进口总量的6.0%;阿曼进口1164万吨,下降20.2%,占进口总量的5.7%。

我国进口来源的第7至11位分别为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自每个国家的进口量均超过500万吨,合计进口3186万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6%。其中,伊拉克716万吨,增长285.1%,占3.5%;科威特708万吨,增长20.0%,占3.5%;利比亚634万吨,增长98.9%,占3.1%;哈萨克斯坦601万吨,增长5.9%,占2.9%;委内瑞拉527万吨,下降18.6%,占2.6%。

近年来,我国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大国,大力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试图分散进口来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国原油进口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东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区域。2009年在我国原油进口前十位来源中,有七个国家属于中东地区,分别为沙特阿拉伯、伊朗、苏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利比亚。我国自中东15国进口的原油占进口总量的比重虽有波动,但新世纪以来变动不大,1999年占比为46.2%,2003年为50.9%,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50.1%和47.8%。我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地是沙特阿拉伯,在我国进口总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1999年占比仅为6.8%,2008年增至20.3%。二是来自非洲、南美和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油数量不断增多。我国自非洲地区进口的原油量占比稳步攀升,1998年仅为8.2%,1999年升至19.8%,2008年和2009年占比分别为30.2%和30.1%。前苏联在我国总进口中的比例也明显提升,1999年仅为2.9%,2008年为9.8%,2009年为10.6%,而在2006年和2007年占比曾达12.8%和12.6%。另外,我国自南美地区进口的原油比例也不断上升。以委内瑞拉为例,2003年自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仅占我国总进口的0.5%,2008年这一比例升至3.6%,2009年为2.6%。三是自亚太地区进口的原油比例大幅下降。以东盟为例,1999年我国自东盟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 15.6%,2004年降至10.2%,2008年仅为2.2%,2009年为3.8%。

四、我国石油进口优化策略

(一)把握石油贸易变化趋势

石油出口国希望找到更加稳定的石油消费市场,并将目光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石油出口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一定变化。我国应当把握住这一趋势和潮流,在稳定原有来源的同时,关注更多具有石油资源潜力的地区,开展合作。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应注重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二)继续巩固中东在我国石油供应中的重要地位

中东是世界油库,虽然近年来在世界石油出口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的重要性无法比拟。根据预测,中东地区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将稳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中东地区都将始终是我国石油海外供应的主要来源,我国应当稳定这一主要进口来源,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

(三)加大自中亚、俄罗斯等能源新兴力量的石油进口

以俄罗斯为首的前苏联国家在全球石油供应体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占全球石油贸易的份额也有较大提高。俄罗斯致力于开拓亚洲市场,同时中俄地域毗邻,在石油的运输距离、方便程度上,优于其他地区。因此,我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合作,不仅要增加总量,而且要提高在我国石油总进口中的比例。

(四)加强与西非和南美的石油贸易合作

进口石油运输安全策略研究论文 篇4

在创建船队的时候,要积极的分析其承受力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进出口的规定来讲,体现出来的能力不足。而且要切实的分析到目前的油轮输送水平出现剩余这种现象,防止一哄而起,防止出现重复投资等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那些对于石油进口量非常多的国家其通常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其承运数可以达到进口总数的一半还要多。如日本油轮船队可以满足日本进口石油80%以上的运输需求。这些船舶全部以期租方式租给石油进口商使用,合同期最短为5年,最长为18年。引导和促进石油进口企业与国内航运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石油进口企业应该给航运企业长期和稳定的订单支持,而另一方面航运企业也应优先保证石油进口企业的运力供应。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是今后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设置综合化的资源供应系统,降低资源出处太单调而导致的问题

只有保证供应出处较多,才可以防止风险。该项资源的进口出处要分布到各个区域之中,以此来保证供应的稳定性。通过分析我们国家目前的能源发展态势我们得知,要积极的强化和中亚等产油国家的协调,提升从此类国家获取资源的水平,进而降低从中东等区域获取资源的比例。确保我们国家的进口方式更加的多样化,降低太过聚集而导致的不利现象。

加强中东和马六甲海峡运输渠道的影响力

目前中东尤其是海湾区域聚集了整个国际的油量的一大部分,其出口总数超过了整个国际的二分之一,如今我们国家超过二分之一的油量都是来自这个区域的。通过分析储量我们得知,如今国际上的别的产油区域的资源开始变少,而海湾石油的可采储量年限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多44年。我们国家虽说设置了进口措施的多样性等发展体系,不过要切实分析的一个事项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中,中东还是非常关键的来源。要确保中国未来能长期稳定地获得中东的石油,首先要继续在政治上与中东产油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获得中东石油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中国还应积极参与中东政治、经济事务,维护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目前中国从中东、非洲、挪威、英国进口石油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中国85%石油进口的必经通道,而马六甲海峡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中国应逐步加强在马六甲海峡信道的影响力。

不断的探究全新的海上运输路线

当前马六甲海峡的局势并不乐观,已经开始干扰到航运的稳定性。如果太依靠它的话,就会使得我们国家的能源稳定受到干扰。我们国家要主动的开展相关的输送线路的规划等活动,保证输送通道的稳定性如泰国在南部克拉地峡地区修建一条长260公里的石油管线,油轮可以不必绕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直接在克拉地峡西侧港口卸下石油,通过输油管道让石油从印度洋直达太平洋。我国要积极的分析此类项目的发展态势和具体的发展情形,要不断的探索全新的输送路线。

设置资源节约型的体系,积极寻求全新的代替物质

节约资源以及适量的使用是确保其安全的关键措施。由于群众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时对于更加的需要资源。不管是从目前的情形亦或是长远的发展来看,该项资源都是严重干扰经济进步的关键要素。要像节省粮食一样来节省该项资源。要将节省放在优先的层次上分析,进而设置出一套合理的经济体系。其不但是处理当前石油短缺的关键措施,同时还是确保安全的关键方法。创建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国家的关键发展方向,石油本身是不能够再生的,因此要努力的寻求替代物质,同时还要分析最佳的节能措施。当前的社会发展速率非常迅猛,群众对于资源的需求总数也在变多。不管是以远见性的眼光亦或是当下的情形来分析,石油都是一项非常短缺的物质。

石油进口 篇5

笔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发布会上了解到, 2015 年,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 为历史上首次下降。其中,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速不足1%, 炼油业投资降幅近20%, 化学工业投资增幅滑落至2%左右, 创历史最低纪录。

“行业投资缺少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和差异化投资方向, 投资不足可能对未来行业回升、结构调整产生严重影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说。

祝昉说, 当前我国传统大宗石化产品的总产能明显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 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人工成本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与此同时, 行业进出口多年来整体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资源类产品和高端石化产品短缺严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说, 目前我国炼油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约7.5 亿吨, 但每年实际原油加工量只有5 亿吨左右, 其中国产原油约2 亿吨, 炼油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 而且原油大量依靠进口。

化工行业结构性过剩更为突出。市场监测显示, 2015 年, 通用树脂市场年均价格跌幅超过10% ;尿素价格在连续两年大跌后, 受成本支撑, 均价仅比上年略有上升;烧碱价格降幅达8% ;电石价格降幅为12% ;甲醇价格降幅更是达到20%。氮肥、氯碱等出现行业性亏损;无机盐、甲醇、轮胎制造等行业利润连续两年或三年下降。

尽管产能过剩严重, 但化工产品进出口仍处于逆差。数据显示, 2015 年前11 个月,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总值为1378.8 亿美元, 同期化工产品进口总值为1456.5 亿美元。

“出口主要是基础化学原料等传统产品, 而进口则是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中高端产品, 显示行业结构转型升级非常迫切。”祝昉说。

石化行业转型升级正在推进。祝昉说, 一些企业已经根据自身特点, 制定了提质增效、新产品研发、展开差异化竞争的中长期规划。

数据显示, 2015 年合成材料, 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显示结构优化步伐在加快。

炼油行业的产能过剩调整也在稳步推进。2015 年初, 我国着手解决地方炼油企业的“油源”问题, 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到目前为止, 全国已有十余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

“长远看, 解决炼油行业产能过剩还是要上大压小。”李寿生说, 2016年将在严格审查并确保落后产能淘汰的基础上, 让符合标准的地方炼油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

上一篇:角色视角下一篇:平面广告创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