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十篇

2024-08-13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半导体器件种类多如二极管有普通型二极管和特种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 , 双极型三极管分为PNP和NPN型, 场效应管有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电路形式多每章有基本电路单元, 并派生出各种功能电路和应用扩展电路。

分析方法多如基本放大电路有估算法、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每种方法要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

微观概念多如非线性失真、频率响应、温度漂移、噪声、自激振荡等概念。

教材内容更新快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的器件、新的应用电路及新方法和新理论不断出现, 使得相应的理论课与实验课也必须不断更新内容。

(二) 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

基于以上特点, 如果授课时一味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将导致主次不清、重点不突出。为此, 我们围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 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 内容的取舍遵循教学规律, 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 打破学科体系, 突出应用特点, 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具体表现在:

降低理论难度, 重视应用性根据高职院校生源基础薄弱的现状, 精选理论知识, 以讲清基本概念为主, 教师不引导学生过多地探究“为什么”, 而是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 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不实用的理论知识, 如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虽然可合理地设置静态工作点, 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但比较麻烦, 在生产实践中几乎不用, 因此, 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删去。

以集成电路分析为主线, 淡化分立电路为体现电子技术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我们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从以分立元件为主转移到以集成电路为主, 在保留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 压缩分立器件电路, 加强集成电路的分析和应用, 并及时跟踪电子技术前沿的进展。如“反馈放大器”一章, 我们以集成运放为主线, 在保持反馈的基本规律、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 把集成运放有机地融入到反馈规律中。集成运放具有高增益特性, 实际应用中可作为深度反馈使用, 这部分内容进行这样处理简单易懂。同时, 在应用电子、机电等专业增加可编程控制器内容, 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视器件外特性, 弱化器件内部原理分析本着“管为路用”的原则, 在讲解半导体器件时将三极管、场效应管作为“黑匣子”处理, 删除内部机理分析, 对于集成电路, 粗略了解内部电路简图即可, 而把重点放在器件和模块的选用、连接、匹配、功能扩展等外特性上。这样, 既能避免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 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以定性分析为主, 定量计算为辅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人才, 必须进行工程思维的训练, 即从工程思维的观念出发, 不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 定性分析是在生活实践、工程实践研究实践基础上的抽象与提炼。目前, 许多定量计量可借助计算机完成。因此, 定性分析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 使学生从工程实际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学会用工程近似和等效的思想分析电路。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 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 改革教学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自然流畅、张弛有度、生动活泼的气氛下进行。

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教师讲授效果好坏, 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 而在于学生吸收和消化了多少。因此,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开展讨论式教学, 教师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预习,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形成师生互动关系。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整理, 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解;应用现场教学, 教师在现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和记忆,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在进行“共射放大电路”分析时, 交直流信号叠加在一起, 学生理解困难, 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先讲电路, 然后借助船与人的关系, 形象地比喻直流信号是船、交流信号是人, 船是为了运载人, 直流工作点的作用是保证交流信号放大时不失真。这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自主学习是教师提供学习指导, 由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 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尝试独立地钻研、探索及解决问题, 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培养了自学能力。自主学习依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 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学习效果。如果本课程内容很多,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加以比较归纳, 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适应现代电子系统功能日益复杂的趋势, 不仅要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且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此, 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实和完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 顺应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较多的元器件、信号波形图和电路图。如果任课教师单纯运用“语言+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 会使课堂信息量偏少, 有些理论难以表述清楚。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优势明显, 能节省画图时间, 增大课堂信息交流量, 使课堂教学更生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讲授“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时, 采用多媒体技术, 使用Pspice、Pr CAD软件分析输入、输出以及电路中各点的波形情况。调整输入波形, 会得到相应的输出波形, 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甲类、乙类及甲乙类功效。这样,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提高了学习兴趣, 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利用互联网技术目前, 大多高职院校建有校园网, 我院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上传到校园网上, 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 并设立在线讨论栏目, 供学生提问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较好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利用网络布置和批改作业, 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局面。

实践教学的改革

对高职学生而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因此, 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通过系统的、紧贴生产一线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完成各种相关实验。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实验, 并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 以全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基本实验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形成基本实践能力, 如元器件识别、焊接和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专业实验用于训练一定的专业技能, 提高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如印刷板制作、电路设计、电路调试和各种功能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综合实验用于训练综合技能, 实习教师只提出基本要求,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线路、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设备,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创新实验主要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而设。从选题、查阅文献、方案论证比较、购买元器件到制件调试完成等, 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既完整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一个有宽度 (实践教学内容丰富) 、有厚度 (包括基本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 、有尖度 (针对基础好的学生的创新实验) 的金字塔形结构, 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核方式的改革

成绩考核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评定学生学业水平的关键步骤, 是教学中的必需环节。以往的考核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理论考试占70%, 而对实验实训几乎不作考核。这就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忽略对基本技能的练习。为此, 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改为基础理论占30%, 实践操作占40%, 平时成绩占30%。基础理论考试以考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主, 实践操作考核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实训时操作的规范程度和掌握技能的程度评定, 平时成绩考核根据出勤、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定。为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如果获得电工及电子装配工、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将适当加分。

高职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我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考核成绩比教改前提高了, 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 有90%的学生考取了中级电工证书和电子装配工技能资格证书, 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孟秀玲.《模拟电子技术》课教学难度的分析与对策[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1, 15 (4) :75-79.

[2]蒋玲, 侯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7 (4) :37-39.

[3]王瑾.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7, (21) :138-139.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一、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当前教学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教学内容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中心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上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更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去掉陈旧过时、不实用的内容。

1. 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技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和今后可能从事的行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不再进行烦锁的集成电路的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也就是说,注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例如在时序逻辑电路章节中,在介绍了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后,直接介绍了集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功能表和使用,并没有讨论它们的内部逻辑电路。在组合逻辑电路等中规模集成电路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这样安排课程内容既突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又增加了技能训练时间。

2. 从培养能力出发,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训练环节,包括基本性技能训练和设计性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性技能训练”所指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性技能训练”则根据实际问题,由学生设计逻辑功能电路,包括选用芯片、进行安装调试、排除故障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还设置了课程设计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学生掌握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课程设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1. 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授课效率。

购置相关的电子教案光盘,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开发使用。这种授课方法直观、形象,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元器件或电路的时间。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节奏太快,学生既要听,又要看,还要记,很难兼顾。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将课件在网上发布,学生可自主下载学习或复习;二是讲课要点内容要课前印发给学生;三是在多媒体课件切换时间段,要注意与适时地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互动、学生反思时间的配合。

2. 多种教法优化组合。

首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对于需要深入讲授的内容采用分解法,授课时将整体内容分解成若干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在逻辑上的关联,使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思考。其次是“倒叙法”,即将一个问题的前后顺序调换,也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随机存储器时,首先将存储器的实际应用提出来,引导学生入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次讲解存储器的整体结构和原理,使学生先有一个整体概念,再介绍各个存储单元的结构、原理。这两种方法在具体授课时,可以混合使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理解课本知识的能力。

3. 现场教学,讲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首先,将课堂讲授与技能训练有效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实训进行。“先讲后训”可以用于介绍集成电路工作原理后,由学生对电路的功能及外部特性进行测试;“先训后讲”则用于由学生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表对电路进行测试。师生对测试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这种将教学过程放在实验、实训中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控制教学进度。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投影屏幕,无法注意到教师的表情、动作和眼神等肢体语言。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很难实现师生间面对面的直接情感交流,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接受。基于此,教师尽量站着授课,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注意抑扬顿挫,讲到重点内容时,要靠声音的变化吸引学生,还要控制语速,善于使用停顿加大语言力度,便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老师的视线要汇集学生视线,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认识。

三、结语

笔者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存在很多不足,教学设计等方面没有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会进一步改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76-285.

[2]梁俊编.关于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四川技术学院学报, 2005.2 (1) :97.

[3]周茜, 徐亚宁.《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8 (4) :115-116.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是机械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相应专业技能的熟悉与掌握。比如,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要参加“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技能证书的考核,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如何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 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好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近三年来,学院启动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我们电子技术教学团队对该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由原来传统式教学-教师理论教授、学生验证性在实验箱上做实验改成现在以项目为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开放的“一体化”教室

由于教改实施是以项目为驱动,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为保障教学,需要建立“一体化教室”。教室配备有如电子仪器仪表、焊接调试工作台、工具箱、电子元器件库、多媒体教学等硬件资源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创建了开放式的实训环境。

二、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的选取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主要包括逻辑代数基础、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等内容。传统式教学按知识篇章逐一讲解,学生学会之后不会应用。在进行教改时,我们序化教学内容,整合知识,确定项目。力争改革后的教学以应用为主,少去分析甚至不分析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在课程改革中,以工作项目驱动教学,使有相关联的知识点、技能点串接在一起,让学生边学边做,巩固理论知识点,提高动手能力。我们精心安排的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小型的实用电路,具体有简单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由触发器构成的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交通灯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数字电压表的设计与制作、锯齿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6个大的项目。每个项目下面又包含相应的子项目,对应学生相应的知识,锻炼实际的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图1为数字钟项目的具体内容。

2.教学过程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组织教学。如在进行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和制作项目时,将它分为5个子项目,如图1。知识、能力教学目标都贯穿在每个子项目中。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把全班学生按3人一组分成若干组。项目实施以数字钟为例,项目需要以下几步:①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数字钟项目任务书,通过自主性学习,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论证,各组确定数字电子钟的设计方案。确定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教师也随组讨论;②方案确定后,学生要完成数字电子钟的逻辑电路设计,运用虚拟软件画出布线图,进行功能验证。最后选取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并进行元器件的检测;③学生根据电路图组装和調试数字电子钟电路,完成数字电子钟电路功能检测和故障排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的问题;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电路的详细分析及编写项目实训报告。⑤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和制作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化打分。

实践出真知,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理解得透、记得牢。更是极大程度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训练2-3个项目之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自己边做边学,教师只需引导、辅导、评价、总结即可。通过介入各个项目环节,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随时对教学进程、内容进行调整,有效监控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会越来越轻松,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会越来越强。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会越来越有成就感。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

考核分两部分,一是期末考核50%;二是实操考核50% 其中实践操作环节占40%,项目实训报告占10%。期末综合性考核重点考察课本基础知识等;实践操作环节为实训,考察学生的数字电路综合应用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做好平时登记。项目实训报告为报告形式,考察学生设计思路及撰写报告的能力。 这种综合考核方式评价比较全面,更能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四、结语

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兰清,黎艺华.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杨丽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58—60.

[3]金卫国.谈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lJ1.职业教育研究,2007,(6).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4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

结合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在观念、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几点设想及改革的初步尝试,旨在建立满足社会市场对高职教育需求的教学体系.

作 者:李俊 作者单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临汾,041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712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工电子技术 观念 模式 方法 考核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5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1]。因此,对传统的技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我们对该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下面就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包括电子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课程教学内容繁杂、图型多、公式多,抽象,难理解。课程中基本概念比较抽象,对部分概念的推导过程繁琐,既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又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从分立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 I)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电子技术教材多是以小规模集成电路,甚至分立元件电路的分析设计为核心。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应以“加强集成、精简分立”为出发点,将传统电子技术内容进行精选,加强新技术应用内容,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和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分析,突出集成电路的外特性和应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应用的有机融合。

模拟电路内容繁杂,教学难度大,应将该部分内容处理成:以集成运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主线,分立元件电路为集成电路服务,尽量压缩分立元器件和电路的内容;讲解元器件知识时注重外特性及其应用;以分立元件电路入门,重点讲授分立与集成相结合的电路。

数字电路部分内容不仅仅是减少关于门电路内部工作原理的分析,而是应从整体上作调整。例如关于电子元器件,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多是使用MOS和CMOS工艺制造,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使用也相当广泛,在速度上已经超过TTL系列通用集成电路,因此应将原来以TTL唱主角的局面改成由CMOS集成电路唱主角。由TTL集成电路构成的维持阻塞边沿触发器等也可略去。在小规模集成电路系统中广泛应用的JK触发器,而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内部很少用。因此,在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中的地位应让位于D触发器。同时还可以适当削减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及内部工作原理分析的内容,而着重于集成电路逻辑功能和外部特性以及典型应用的内容。关于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可略去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而重点分析普遍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对于目前大多数教材中详细介绍的逻辑化简内容,因实际设计中采用的开发系统中多包含自动化简程序,不必手工运算,因此对逻辑化简和卡若图化简只需介绍一些基本知识,不必作大量训练。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通常有:讲授接受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探究一发现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我们必需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强化素质教育,树立“正确引导、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一只粉笔,一讲到底”的单向型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

结合授课内容,认真编排每一堂课的教学进程,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过程中,问题情景占有极其要地位,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自学和讨论教学方法。

对于非重点的一般性的教学内容,如电子元器件有关章节的内容以及时序电路中由MIS器件构成的各种进制的计数器等内容,事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给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自学,查阅资料手册,写出自学体会和总结,在课堂中组织讨论,活跃学习气氛,让他们有施展才能、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关建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要改变原来只有验证性的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自主性的实验。宁可降低实验难度,也必需让学生独力自主去完成。教师的作用只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对实验方案可行性审定,以及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检查实验结果。因此,原来实验指导书应改成实验任务书。在学习某一章节内容时,预先向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审定后实施。当然,第一个实验教师应多讲一些实验方法,如各种仪器使用方法,各种逻辑部件外部功能,导线连接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方法,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养。

三、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

考核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许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把重点放在期末应考上,轻视平时学习,出现学生到期末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产生考试夹带纸条作弊等不良考风。事实也说明这种只重视期末考试的方式,考不出学生真实水平,也考不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成绩。因此高职课程考试改革应放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与评价。结合数字电路课程特点可采用以下四种考核与评价方式:理论考核占50%: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放大电路与正弦波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缉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与信号转换及数模转换等六部分内容,各考一次,每次一节课。期末综合考试一次。实验考核占20%:根据预习情况,动手操作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表现,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平时成绩占20%: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出勤、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课堂提问和讨论占10%:课堂提问,每学期每位同学至少提问一次,讨论可以课堂组织或课外进行,每学期三至五次,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成绩。总之,课程考试不是孤立的,它应与课程教学全过程相伴随,做到学生学习成绩组成多样化,提高学生平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上述所提出的一些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建议,仅供参考。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H

参考文献

[1][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A].

[2]苏丽萍.电子技术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冠戈.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6

一、原有教学情况

(一) 理论教学环节

在许多高职院校中, 开设《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是为了配合其它专业课程的开展, 其教学采用的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模式。《电子技术》授课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 缺乏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许多教师都是从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 缺乏工程项目实践经验, 对高职教学理念理解不准, 在授课时如何把理论知识和企业工程中的应用结合起来把握不住。就课讲课导致本来就很难学的一门课程, 学生学习更加困难, 使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抱有畏难情绪, 提不起精神。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这些知识对其有何作用,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教学在我校不断进行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最初由理论和实验环节组成, 在教学中相对减少理论学时, 逐步增加实践学时。但由于课程开设的验证性实验过多, 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进了实验室, 按照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接线图, 依葫芦画瓢的接好线, 记录下实验数据就算是完成了一个实验。有的学生不了解理论值与实际数据存在一定的不同, 在实际数据得出后觉得与书本上有差距, 画出的图形不好看, 便自行修改数据而不是思考数据不同的原因, 问其原因, 说这样修改后得分会高些, 应试教育的思想还在作怪。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 连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内部电路结构都无法看懂, 更不要说判断故障点, 排除电路故障了。

二、完善课程教学条件, 实行课程教学改革

(一)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体。自2000年起, 我校学生人数规模不断扩大, 需要引进大量教师。引进师资时我们不仅重视学历, 更是把重点放在有无工程项目经验上。一方面引进有工程项目经验的师资, 聘请企业能工巧匠进行教学, 两者结合对现有师资的技能提高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送出现有师资, 提升学历, 脱产到相关企业寻找项目, 并亲自完成工程项目。采取以上方法后, 不仅使现有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 更明确了行业企业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 组成了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为课程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 合适的项目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载体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逐年降低, 更有大量文科学生进入我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理论教学中淡化理论推导, 简化电路计算, 而着眼于学生应用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能力的培养 (淡化理论分析, 突出工程应用) 。尽量用最简洁的办法来分析器件的工作原理。如淡化三极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分析, 突出对电路参数的工程估算, 增加元器件的辨识和测试、电路故障分析、电路调试方法等教学。在教学的内容上精心规划、精心设计, 学生不仅是理论上的设计, 而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设计制作出相应的电子成品来。在综合知识技能教学阶段, 我们集中1到2周时间完成小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 提供了8个典型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给学生选择, 如晨昏控制器、信号源、水位控制器、手动式公交车到站报站器等项目, 学生也可自选项目。由于学生自己确定项目、设计方法和步骤,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 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遇到知识与技能的不足, 也会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学生在完成教师提供和自选项目过程中, 学会了收集信息, 掌握相应的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 了解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提高了元器件的辨识和测试、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排故的能力。

(三) 现代教学技术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高效手段

电子技术课在我校开设几十年来, 以往一直沿用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手段在该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但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画电路图, 时间效率低下。近年,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组织了课程教学团队,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 制作多媒体课件, 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教师个人特色板书有机结合,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呈现与阐述教学内容, 使教学过程既形象又直观, 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枯燥问题生动化, 既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不减教学互动。学生在课程网站下载电子课件, 自主学习, 反复观看, 实在不懂处, 有网上咨询, 教师通过回帖等方式回答学生的提问。对于同样类似的问题, 学生还可以查阅以往的回答记录帖子,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建立完善了《电子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包括: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课件库、在线答疑系统、试题库在线自测、网上考试等系统, 逐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主性和设计性学习要求, 培养其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学时减少、教师辅导不便等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 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实践条件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

随着省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 我校实践教学条件也在不断优化, 建设了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 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内安装了投影仪, 在实践场地边教边学边做, 淡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如在介绍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时, 少讲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现场就让学生测试二极管、三极管, 确定晶体管好坏;介绍三极管电路的放大、饱和、截止时, 在教学场地立即连接三极管电路, 并进行相应测试。淡化软件实验与硬件实验的界限, 充分应用各种最新的硬件和仿真软件, 软硬结合, 采用计算机软件EWB和PROTUES仿真与传统真实实践教学相结合, 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 又提高了电路设计、安装、调试、排故能力。达到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理想效果。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在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其内容涉及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方面的电子控制内容。它一方面与学生系统学习过的汽车发动机底盘等课程联系紧密, 另一方面, 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如传感器原理、ECU、执行器工作过程等非常了解, 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检测的能力。如何把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特点, 开展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电控知识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我们所说的“满堂灌”, 教师拼命灌输式的讲和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 即所谓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不好, 我们是不提倡的。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传统教学过程中, 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教学结构简单、方法单一。

目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进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两者互相结合, 课堂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从理性的高度来认识汽车结构, 实践教学用来产生感性认识, 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汽车电控部件结构的理性认识。但是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时, 普遍存在似懂非懂, 感到枯燥乏味、难学易忘的现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但专业理论知识已忘记不少, 往往只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 难以形成系统技能。这样一来, 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指导教师各负其责,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适应我国当前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要求,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势在必行。

(一) 理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针对高职学生应用性的学习目的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原理多、知识覆盖广的特点, 也就决定了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

1. 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 动静结合, 声像兼备, 如果恰当地加以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汽车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汽车各部分的原理上, 有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却不知所云。借助于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或以动画形式, 或配以不同字型, 或配以醒目的颜色, 或配上与众不同的艺术字体, 或适当配以音响来突出显现。教学实践证明, 此举可以起到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增进课堂教学效果之功效。例如在讲解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 (A BS) 时, 在理论讲解A BS工作原理的同时, 配合制动抱死和制动不抱死对比的视频, 使得其工作原理和作用更加直观, 学生理解起来也更为容易。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 可以通过借助一些相关的维修视频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 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是多种方式的知识传导, 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不再觉得乏味,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2. 改革和完善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法是启发引导式的“教”和消化吸收式的“学”。这种教学法相对于填鸭式教学法要先进得多, 而且教学效果好也是公认的。但这种教学方法的立足点仍然是把教师的任务定为“教”, 而学生的任务仍然是被动地“学”。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仍不能很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有必要对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张扬他们的个性。

启发式教学看起来比较容易推行, 但真正做到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并非易事。这就需要给学生营造能够参与“教、学”和积极思考的机会, 只有适当地设置情境, 才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进而需要教师去启发, 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开展讨论式教学,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传统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一言堂,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讨论式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安排习题讨论课, 对重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讨论研究,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 问题的提出方式应该是双向的, 可以是学生问、学生或教师答。学生在主动提出问题时, 他一定是经过自己积极思考的, 而且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他们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水平太低, 被同学或教师嘲笑。作为教师一定要打破学生的顾虑,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积极发言, 鼓励学生多“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 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讨论式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先设定好问题, 让学生课后思考并且做好试讲准备, 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 先让学生走上讲台就自己课外对传感器的学习和理解, 把新的内容试讲出来, 学生讲解完毕, 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 试讲的同学再进行解答,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比如, 提前给学生布置“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轿车省油还是装备手动变速器的轿车省油”的讨论题目, 课下搜集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在课堂上, 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讨论, 教师最后再进行点评。通过讨论, 学生对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从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充分、系统地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改进教学模式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不可相互取代的独特作用。单独依靠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 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开的。为了提高《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 实践教学应该和理论教学交叉同步进行。

为突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实践环节意实结合的特点, 实验室购置设备时应重在求质, 而非求量。实践项目的设置应重点放在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电控部件及系统电路的检测和故障判断上。

为了提高理论授课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出双师型教师, 理论授课教师也应该参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

(三)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考试制度的改革

传统考试制度实际上除了鉴定学生掌握记忆性知识的功能外, 在更多的方面却起着束缚学生能力发展的负面作用。应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坚持创新评价的理念。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应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具体的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传统的考核办法是理论考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省时间, 能够考查出学生对汽车零部件结构、功能的理解。缺点是:考核的内容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一样的, 是相对固定的, 不能全面考核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通过考试方法改革, 建立一个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试题库, 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考核更改为由学生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题目, 在实验室让学生找到具体的零部件, 画出其机构结构示意图, 讲述其工作原理, 正确地运用检测工具或设备进行检测, 判断检测数据是否正常, 如有故障存在应如何排除, 从而达到全面考核学生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

(四)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建立基于网络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平台, 结合《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 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中的相关资源分为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课程评价、在线答疑等, 覆盖文档、图片、视频节目、音频节目、动画、网页甚至是相对完整的网络课件。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使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在平台随时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 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利用网络教学, 开设论坛, 对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指导, 网上答疑, 网上讨论, 提高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与协作, 使教学过程管理更加科学化。

通过《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增加了学生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其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交叉进行, 改变考试方式和建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精品课程, 在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汽车结构的不断复杂,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将会不断地深入, 这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又要能熟练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丽.高职院校《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

[2]石美玉.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 2004, (1) .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究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1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电工电子这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但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理论、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时候,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的复杂且抽象,学生们没有办法在实践当中去体会知识,这才导致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的出现,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难学”、“学不会”等理由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产生厌学的状态。[1]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们必须对自己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正,由此来解决学生们厌学的现象。

1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1.1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基地,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也是以培养技术类人才为主要目的。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面对的教学对象主要以应届高中生或者是说具有高中生同等学力的学生为主。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成绩较差,在数理化等方面的成绩表现的都并不是很好。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数理化的基础不好而导致学习困难。[2]由于电工电子技术在高职院校当中属于基础性课程,学生们不管选哪一种其都需要学习这一门技术,为此我国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经过各大高职院校以及电工电子技术教育者的多方努力,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教师们在教授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理论知识不那么空洞。

1.2高職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虽然说高职院校在电工电子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近几年,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上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使得不少的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吸纳更多的学生而进行盲目的扩招,而盲目扩招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就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再加上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偏理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这使得不少在理科方面不太擅长的学生缺乏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电工电子技术。[3]还有一点就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足,这也就使得相关的教师对学生们在这门课程上的要求也就不高,对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不会有所改变,受到这些影响,学生们也就认为学不学好电工电子技术没有很大关系,只要不挂科就行,这也就导致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一点实践能力。

2 解决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当中所出现的问题的相关措施

2.1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职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为主,学生们在学习一门课程上的好坏,依旧是以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来进行评定。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过去在应试教育当中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在适用于目前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们需要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们为主体,不断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

2.2培养学生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

上述我们说道,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空洞,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枯燥,这也就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学习的情况。[4]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们必须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利用自身的主导作用来培养学生们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良好学习习惯;然后教师在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来引进相关较为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3加强实验教学方法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之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教师想要加强实验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5]然后,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在学生们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掌握好电工电子技术当中的理论知识,以此来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的电子技术型人才。

3 结束语

综述所述,本文主要对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探究。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两大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我国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则是根据第一部分所分析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电工电子技术作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基本上是所有高职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内容过于空洞、抽象,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而高职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们就必须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彻底解决电工电子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淑.高职化工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初探[J].广东化工,2014,41(15):292-293.

[2]蔡敏玲.提高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初探[J].大众科技,2011(11):202-203.

[3]许勇平.高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64-64.

[4]马红宾.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9):34-35.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9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作者/ 李玮

摘 要: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有效地锻炼与提高师生的操作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讲了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提出了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整体机制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学期项目

电子信息科技更新较快,在高职学校开设电子信息专业以来,

对高职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与电子信息科技职业教育接轨,迎接更新挑战,我们还要不断地更新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的措施不断地加强并开设各种学期项目、毕业项目等,不断变换科目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

为与就业市场的要求相适应,使高职学校的学生早日适应工作,我校加强了与校企的合作,以“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为出发点,制定相关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制度。比如,在第1年主要开设了专业基础培训与学期项目,其中的专业基础培训有基础模块与核心模块,都属于必修课。第2年主要开设了专业深化培训与学期项目,对专业深化培训有专题课、

核心课及选修课。第3年主要开设了专项培训与毕业项目以及企业实习,专项培训有核心模块与技术以及工业方面的选修课程。

二、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

1.要不断地使数据库资源更丰富,加强网络的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2.以教学与学生的培养为目标,要建立一种精细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使学生的专业有良好的发展;使学生的实践时间有所加长,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工作;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参加实践,比如,多下企业、下车间等。

3.加强了校企合作,开发了许多与电子信息工程职业教育相适合的教材,比如,《protel印制电路板设计实用教程》《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电路》等各种高职类的教材,还在高职学校进行了

推广。

三、电子信息工程的软硬件条件

电子信息课程的学习不但有良好的教学软件进行支持,还有院校的硬件设备给予支持,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通过人性化布局、良好的环境、精湛的技术及老师的耐心指导,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借助这一实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并进一步了解了电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从根本上实现共建专业。

四、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的整体机制和思路

在专业目标确定以后,我们高职院校还要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基础,建立相应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引进人才,建立一批精良的教职工队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学科发展规划,并制订相关的专业建设的整体机制及思路。

1.做到学工结合,加强校企的合作,以项目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加强教学。

2.制订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模拟现实岗位的方法,做到教学场所与工作现场的融合与统一,让更多的企业一起来培养学生,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结合企业所需做好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岗位的要求统一,加强教学,让学生实际参与电子产品的生产与设计;以实践为目的,实现知识的项目化,借助任务驱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合岗位职业的相关要求,统一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标准,借助这一标准实现电子工程的信息化,使学生可以较快较准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与社会需求结合,建立一系列的课程标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支撑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

合,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找到合适的并适应工作,且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还要与电子信息产业相统一,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与

发展。

5.确定了思路和体制以后,还要有一支活力四射的教学队伍。特别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还需要相当多的年轻教师充当领军人物,形

成年龄搭配合理、具有创造力的团队。

6.走开放性实践教学之路,一是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内容,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和研究。除了所需的实践操作以外,还要有更多的自我设计与自我实践,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二是加大开放的时间与开放的专业,利用晚自习与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开放,不限专业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可以通过预定登记措施,统筹安排实践

内容。

总之,在实践教学基地的训练为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加强。既使课程结构得到了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又使其实用性与灵活性有所增强,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10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理论体系严密, 逻辑性强, 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应该全面掌握电力电子变换电路、驱动与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分析、计算和设计电路的各种基本方法与技巧,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 奠定扎实的基础。该课程以往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 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实践能力不能有效的得到提高。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组结合高职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兴趣的特点, 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原则, 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一、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1,2]。为此, 课程教学方法由过去的“满堂灌”改为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 注重师生的课堂互动, 摒弃了教师单向传授的方法。在教学中通过项目驱动等方式将理论授课、实训、综合实习融为一体,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体系中引入实际案例, 将重要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例如以电机变频调速电路引出案例, 让学生了解变频调速电路结构, 再逐步深入到主电路使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及驱动电路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一步步挖掘知识要点。以案例的形式提出学习内容,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掌握案例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技能。对于每个重要的知识模块, 都围绕知识的综合应用, 配有精选的案例分析, 及时将知识由“点”串成“线”、铺成“面”。例如在讲授三相半控、全桥整流和双反星型整流电路后, 就以飞机变压整流器为例, 介绍如何结合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应用电路, 通过实例教学既使得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如何应用, 又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不同电路的理解。

2.项目教学法。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专业或岗位相关的学习模块, 将其构成实际项目, 以项目的实现为目标, 将整个教学围绕项目任务的解决展开, 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课程内容以项目模块为引导, 每个模块提出一个项目要求, 让学生从现象找本质, 从感知了解必然。如白炽灯调光电路模块, 先以该项目现象让学生了解调光灯电路的特点, 再深入到晶闸管、二极管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和测试、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调试、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分析和调试。学习内容以项目的形式提出, 将学生的学习目的建立在“我要学”的基础上, 完成项目的过程即为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同时, 学生在设计电路、组装调试的过程中, 也培养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3.讲练结合。上课过程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先讲后做、边讲边做、先做后讲等。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比如学习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器件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特征, 及时进行现场测试训练。再如学习单相整流电路时, 理论分析了电路波形, 马上让学生现场实践印证效果, 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记忆。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 而是学习其特征, 并自己动手印证, 这不但加强了学习效果, 还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采用这种授课方式, 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增加, 学习兴趣浓厚。这种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 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实践性。

4.启发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注重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习升降压变换电路和库克变换电路时, 首先给学生介绍两种电路的工作原理, 然后针对两种电路的异同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到两种电路的异同点, 从而掌握升降压变换电路和库克变换电路各自的特点。在教师的启发下,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经过思考, 自己获得结论, 完成从不知到知的转化。

二、教学手段改革

1.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 电路结构复杂, 比较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利用动画FLASH技术演示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过网络来展示各种类型晶闸管及其派生器件的实物等。将PPT技术, FLASH技术及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引进课程教学, 通过大量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形象描述与实物展示, 将抽象的内容真实化、形象化, 并配合黑板讲授, 同时将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也有助于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及丰富教学内容, 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真实的实训设备与条件, 进行仿真一体化教学。建立由真实的设备构成的实训场所, 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 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实践教学严格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 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将教学课堂移至教学车间、实践教学场所,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

3.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将来成为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学习, 高职教学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3,4]。能否组织好《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 课程实践教学开设了基础验证性实训、综合设计性实训和创新研究性实训三个层次的实训, 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 全方位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将计算机虚拟实验、仿真实验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实践教学中, 实现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将虚拟实验与硬件实验的有机结合, 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实训内容和实训设备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实训内容有感性的整体认识。在实训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指导式教学并重的方式, 学生自己参照实训指导书连接线路, 测试波形和参数, 教师对观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引导学生分析试验现象并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则由教师进行单独指导, 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基础性实训项目到综合性实训项目, 层次化的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优化衔接, 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交融渐进, 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三、结语

在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运用项目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接收, 变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 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都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权建军.高职“DSP应用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6 (2) :112-114.

[2]赵曦, 李颖.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之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 :93-94.

[3]俞仲文, 刘守义, 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免费抗病毒治疗下一篇:调度管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