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腾飞十篇

2024-05-02

经济腾飞 篇1

韩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韩国是“赶超型”产业政策、政府主导的贸易政策的典型代表。韩国的产业政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 已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 不断促进经济发展。韩国经济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 进口替代政策阶段。由于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绝大部分要靠进口, 该政策使整个工业部门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相对增强了。当时国内购买力低, 工业品的销路狭窄, 国内市场很快趋向饱和。

第二, 出口替代政策阶段。韩国政府首先选择的出口战略产业是以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为了振兴出口, 政府在汇率、金融、税制等方面采用了各种有利于出口的政策。

第三, 重化学工业化产业阶段。韩国经济政策开始由鼓励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出口, 转向鼓励重化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优先发展与出口。这标志着产业政策的导向和产业的发展由工业化初期阶段转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韩国颁布了《汽车工业育成法》、《石油化学工业育成法》、《钢铁工业育成法》等政策, 相应的金融、税收等配套政策也转向倾向重化工业。在金融方面, 推行信贷配置政策, 这是干预作用最强、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的政策。

第四, 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国际化阶段。韩国政府实行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 进行了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重点转向强调技术开发与自由竞争, 由以往以培育特定产业为基本的产业政策开始转变为中立政策, 即不再以培育特定产业为基本, 而是以全部产业为对象的旨在增强市场功能的政策。提出新的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 通过主动调整, 消除原有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的弊病, 推进产业合理化, 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实现“技术立国”, 实现由新兴工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迈进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韩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先后提出了《80年代的战略产业》、《面向2000年的国家长期发展构想》和《工业结构发展战略》等计划, 规划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同时, 确立了以市场经济原理为立足点的新的工业发展体系。确立了新的产业发展目标, 提出了由产业群构成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思想;提出了以技术开发和提高效率为中心的“产业合理化”, 一是重点扶持一些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产业, 政府给予金融和税收等方面支持;二是大力整顿夕阳产业, 清理那些已无竞争能力的企业, 消除产业结构中弱化竞争的因素。此外还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技术开发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同时减少政府干预, 强化市场机制。开放市场引入竞争, 开放投资市场, 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开放商品流通市场, 逐步实现进口自由化。

第五, 产业结构高级化阶段。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 韩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使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化程度加深。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机构改革, 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的主要部门是金融、企业、政府及劳动市场。对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出台了破产、分解和重组法, 并保证其有效实施。继续进行企业的重组和调整, 并使其程序大大简化, 向国际标准靠拢;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 建立国有企业的责任管理系统, 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会通过更为有竞争性的方式来竞选, 通过衡量企业的业绩表现, 看是否签订续约合同;加强市场上的自由竞争, 提高公司财务的透明度。

如何平衡地区间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也是韩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些大城市发展卫星城市, 在每个地区, 政府选择了3-5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产业来培育它们, 通过产业集群化来建立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减少企业和个人30%的收入税来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分散中心地区的功能。政府通过给企业税收优惠, 鼓励企业到当地进行投资, 力主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变, 从传统产业向知识信息产业转型,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 韩国发布了《网络韩国21世纪的计划》, 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在2005年完成超高速通讯网的建设。2000年末, 韩国提前在全国144个主要地区铺设了超高速信息通讯网。到2005年, 大约2000万名国民接受了网络化教育。1996年, 韩国率先实现了致力于CDMA通讯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即在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 的商业化服务。IT与CDMA技术是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这一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形成产业化, 是韩国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结晶。

第六, 创造经济阶段。为了克服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就业增加的危机, 需要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要让科技、信息通信技术 (ICT) 适用到全体产业上, 促进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和文化之间的结合, 推动新产业发展并创造新的职业, 实现“创造经济”, 培养富有创意的人才, 构筑创业生态系统, 提升国家竞争力。以文化创意为内驱力的“创造经济”发展理念, 是韩国政府提出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模式, 此发展模式以“国民幸福—希望的新时代”为最终目标, 以“文化隆盛”为基本理念, 以“文化实现国民幸福”、“文化引领创造经济”、“实现文化国家”为三大推进方向。

韩国的技术立国与经济腾飞

韩国与中国经济起步的时间差不多, 中国195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韩国196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规划。现在韩国的人均GDP大概是中国的几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韩国的技术立国策略。20世纪70年代中期, 韩国政府认为以轻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局限性, 于是决定把经济发展的重点由轻纺工业转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建立了钢铁、有色金属、机械、造船、汽车、电子、石油化学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 因此, 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科技的政策和措施。到了80年代, 韩国大力加强了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建投, 鼓励韩国企业与外国同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先进技术, 大力培养韩国高科技人才, 力求早日实现技术本土化。进入90年代, 韩国政府的注意力集中于鼓励研究基地科学, 保证对研发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以及扩大国际合作。这些努力是为了增强韩国的技术竞争能力, 增加政府领导的研发投资, 力求技术上的自力更生。比如韩国科技发展的重点是通过发展通讯、生物工艺学和新材料领域中有前途的技术, 提高重点领域中的技术独立, 加强对基础技术的研发活动。但是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 韩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于是, 韩国提出了“研发模式从模仿变创新”、以科技知识为推动力的“头脑强国”的口号。韩国在微电子、汽车、造船、智能手机、半导体等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 同时在航天、文化、电子和生物工程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经济腾飞 篇2

一、日本职业教育分类

日本的职业教育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构成, 三者联系紧密, 构成了完全覆盖任何一个劳动者从学校到社会直到退休的终生教育系统。

(一) 学校职业教育

1. 初中和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

日本的初中跟我国一样, 也属于义务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普通中等教育, 也进行基本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 设有家政科和技术科。而高中担任了双重角色, 其一是实施普通教育, 为青年升学作准备;其二是实施职业教育, 为青年就业作准备。

2. 职业高中。

这是日本职业教育的重点, 通常职业高中分为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政、看护六大专业领域。这是日本早期在工业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主要以学业日常生产、生活和商业及家政为主设立的职业教育, 它是日本早期职业教育的雏形, 日本后来发达的职业教育, 特别是战后日本工业经济大发展后, 日本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 高等专门学校。

此种学校于1961年创立, 类似于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其入学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修业五年, 目标是面向工业的技术人员, 毕业生就业一般是制造业为中心的企业为主。

4. 短期大学。

主要是高等学校根据大企业提出的要求, 或与大公司合办的一种高级技术人才培训机构, 一般就业方向明确, 属于订单式培养人才方式。

(二) 企业职业教育

1. 新工人的岗前培训。

主要是对新上岗工人的岗前操作规范、工作流程、设备使用、车间配合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它是日本职业技术工人上岗前的初任培训, 一般由企业内部在1到3个月内完成, 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如软件开发、大型计算机开发、造船、微电子、核能利用、航天器研发、生物环保、特种设备及军工产品等领域, 则由企业请科研院所委派讲师共同完成。

2. 技术人员再提高培训。

主要是针对已经熟练掌握技术要领的工人, 送到德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大企业进行再提高。日本企业每年有约1/10的员工享受海外再培训待遇, 一般为期三个月或半年不等, 回国后, 这些受到高级培训的技术工人, 作为种子队员, 分别在半年或一年内将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传授给国内的其他工人。据测算, 这种再培育每年大约为日本节约培训经费约14万亿日元 (合人民币7000亿人民币) , 但确使日本的工人效率提高近4倍。

3. 中层管理人员再教育。

这是日本最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教育。主要是对在职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技术领导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三方面的培训。日本企业强调, 一个好的中层管理人员, 首先是一个技术过硬的操作者, 其次是以企业为家的献身者, 第三是具有熟暗日本企业文化的组织者。管理人员培训是日本企业培训的核心。主要是日本所选定的中层领导者的文化、敬业、爱岗、爱企、担当和孝敬精神。日本文化认为, 对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的投资要远大于对于企业初创期的投资和管理。一旦某个工人被选定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他将成为企业的终身持股人, 企业就成了他的半个家。

(三) 公共职业训练

这是由社会办的职业技术教育, 它由劳动省主管, 地方团体免费合办。主要是针对在第一轮和二轮就业竞争中败下来的学生、求职者和普通人员, 除了增加他们的基本技能外, 主要是重新建立他们的求职信心。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身心残缺者的训练。同时, 政府对于就业实在困难的求职者, 通过财政补贴等提供一些公益性岗位, 这也是日本在战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 始终是西方国家中失业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日本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 政府高度重视, 通过法律强化职业技术教育

政府高度重视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已成了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 也是日本经济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早在战后恢复时期, 日本就以立法形式来规范教育实施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以期达到经济恢复之目的。如1947年劳动省制定的《技能者培训规程》以及《职业安定法》, 奠定了日本职业补习教育的基础。1951年, 通过并颁布了《产业教育振兴法》, 此法比较全面的对职教目的、国家任务、地方职教组织以及财政作了详细的规定。之后, 各项相关法规不断升级与配套, 为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具体有:1958年的《职业教育法》、1963年的《失业紧急对策法》、1978年的《部分修改职业教育法的法律》等。各项法律成网式结构, 法令与政令, 基本法与普通法结合是主要特点。上世纪80年代, 日本的经济进入了一个结构转换时期。与此相伴, 劳动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职业教育立法提出了新的课题。日本政府1985年6月8日公布了现行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 以取代原有的职业训练法。同年9月30日并公布《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实施细则》, 规定自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自1969年以来, 日本职业训练法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 不但内容有许多改变, 就连基本理念也与过去有较大的不同。不只是名称从《职业训练法》改为《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它是以对企业内教育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为背景的, 其目的就在于要突破原来狭义的职业训练的范围, 致力于更广泛的职业能力开发的促进工作。新修订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体现了训练长期化、训练广泛化和训练弹性化等特色。开启了新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度。该制度是以职业生涯训练为主的人才培育制度。根据社会发展和劳动者个人职业生涯的需要, 将职业训练分成养成训练、进修训练及能力再开发训练三个阶段实施, 由此建立职业训练的完整体系。继1985年之后, 日本又于1986年、1987年、1992年对《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进行了修改。其后因为泡沫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的改变以及超高龄化社会所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又于1993年4月大幅修订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 其改革重点在于确立事业机构实施教育训练或在职训练制度之地位。

(二) 通过产、学、研合作,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生产、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是日本企业生产最典型的范例之一。日本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及科研院所有着天然的联系, 甚至日本企业的生产计划、产品销售、客户分布等信息都与职业学校与科研院所同步沟通, 企业生产中遇到的任何技术难点, 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学校和院所一同攻关, 甚至学校和院所完全参与到从产品的设计、初创、中试、生产、包装和销售的全过程中。而且, 企业盈利后又反过来向职校和大学投资, 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进而形成良性互动。校企人员互相交流, 使得企业所掌握的最新技术、科研成果, 在第一时间内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内容, 这样, 日本的职业学校永远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着全球最新的技术革新成果和信息, 永远站在技术革新的最前沿, 同时, 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每隔一定时间, 就要到学校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 以进一步提高相应的理论素养。对于企业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自我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而也实现了教育成果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从目前的发展趋看,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大有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二者的工作边界和范围越来越处于融合发展阶段。

(三) 日本职业教育走出国门, 为大企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1994年后, 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了结构性萎缩, 日本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受到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挑战。日本为保住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 提高经济外向度及海外投资水平, 日本企业在全球投资的力度逐步加大。为适应日本经济全球化及日本企业走出去的新形势, 日本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日本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和学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创办了适合海外技术转移的职业教育。如日本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为方便在欧美投资设厂, 在职业教育中, 加大了英语、欧美文化、法语和欧洲历史的培训力度, 为了更适合美国的法律体系, 日本职业教育专门开辟了美欧法律、美欧经济学, 美国律师学等急用学科。2000年以后, 日本在全世界大范围发行企业债券, 日本企业大量在海外上市, 日本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量开设证券课、投资学和国际融资理论。为适应企业走出去的需要, 日本将职业教育的学制改为短期和不固定, 有的职业教育与公司一起在海外开设, 形成了职业教育与企业捆绑式发展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 2000年以后, 日本在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创办了10多所职业技术学校。

三、日本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资金、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职业教育引进日本成功的经验却少之又少, 特别是日本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的高度融合, 对经济提供的强大支持力, 并没有在我国表现出来。目前, 我国经济正步入以创新为动力, 以消费和出口为拉动、以节能降耗为手段,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内容的新常态。职业教育由于在体制、机制、投入和管理等方面一时无法满足就业结构转换对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需求, 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促进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连接。面对这一新形势、新特点, 我国亟待打造一种全新的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笔者以为, 学习和借鉴日本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构造我国职业教育的新体系, 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应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1.加强职业教育立法, 突出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日本是高度重视法制的国家, 日本教育拥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系统, 确保教育能稳定地发展。日本的经验表明, 教育法制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柱。而在我国因为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薄弱和教育政策的频繁变更, 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波动较大, 大起大落, 缺乏连续性, 人为因素较多。需要尽快地建立起一整套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增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从日本战后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 大量的教育投资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国目前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仍然明显不足, 经费投入的力度增长太慢。而且除了增加政府投入外, 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3.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产业。从日本教育现代化经验来看, 私立学校功不可没。我国的情况就相差很远, 民办教育所占比重非常小, 无论是义务教育, 还是职业教育, 都以政府办学为主。我们应当借鉴日本的教育经验,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都可以民办。这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使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尽快实现。

4.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多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日本是世界上产、学、研合作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 政府高度重视, 企业大力支持, 学校主动积极, 效果明显突出, 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完整的利益链条。可谓是, 产学研合作, 企校双赢。而这一点我们国内还做得相当不足, 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往往跟不上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者存在的互相脱节甚至不通气的现象, 而科研院所因为商业利益等因素, 又不能及时将最新的生产、科研信息向企业和学校通报, 造成了三方的各自为政, 互不衔接, 不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也同时使职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各级政府、企业和学校应尽自己的义务和努力, 最大程度地将产、学、研合作落到实处, 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应用性人才。

经济腾飞 科技助推 篇3

林州市科技局孙存周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林州市科技局紧紧围绕林州市委、市政府“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双进”目标的科技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开展“科技创新,贴身服务,引领发展”活动为主题,把增强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突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为“双创”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精干力量,明确责任分工,努力当好企业“科技保姆”,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面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林州市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1999年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4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县(市)级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林州市科技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钢铁、汽配、煤机等高耗能、高排放重点产业的节能减排科技需求,引进、消化、再创新了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同时积极发展高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实施了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程项目。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6.9%,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减少比例分别达到16.94%、27.11%、12.82%。

建区以来,林州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发展区位优势,使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良性发展,旅游经济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载体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先后被国家授予“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科普示范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市”、“造林绿化百佳县(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市)”、“名优特经济林之乡”、“文化模范市和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被河南省确定为扩权县(市)、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全省20个县域经济强县(市)等。

如今,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林州市科技局不断优化科技进步环境,出台鼓励政策,着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研发和推广,以更佳的业绩努力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加大科技投入,为创新提供财力支持

近两年,林州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十强,全国进百强”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已达52.3%。两年来,林州市申报并实施科技项目167项,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资金350多万元;建成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个;获省、市科技成果奖11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全市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达到85%;申报国家专利180余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200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8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27.89%。林州市被确定为安阳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2008年,在安阳市对所属五县(市)四区科技工作考核中林州市名列第一。科技局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姚村镇、茶店乡被评为安阳市科技进步先进乡镇,陵阳镇被确定为安阳市第一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

有序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2006年,林州市被确定为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根据本市山多地少的特点,林州市科技局与畜牧局通力合作,大力实施科技兴牧富民九大工程,支持引导养殖户走上一条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和标准养殖相结合的科技致富之路,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林州市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各方面运做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畜牧业迅速崛起,成为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08年,林州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6.52亿元,较上年增长1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还多,撑起了林州大农业的“半壁江山”,农民来自畜牧业的人均收入达到1955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获得了“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省养禽大县(市)”和“全省40个畜牧业重点县(市)”称号。

知识产权工作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林州市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林州市委、市政府和安阳市知识产权局的领导下,以创建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林州”为目标,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活动。为此,林州市科技局不断完善制度,积极开展专利试点企业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并积极开展专利申请优惠月活动,搭建专利成果转化平台。在开展企业专利试点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扩大专利申请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8年,林州市被确定为安阳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区域,成立了安阳市五县(市)四区第一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61件,较2007年增长666.7%,其中发明专利占34%,来自企业的专利占31%,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

力推金融创新 助推经济腾飞 篇4

涟源市财金办副主任 肖志凌

本土成长起来的三一重工,把“一切源于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之魂。以创新支撑跨越。从2005年销售收入58亿,跃增到2010年的500亿。世界500强索尼公司以“不断变革和创新技术为人类带来快乐”为价值目标。2010年销售收入796亿美元。足见创新魅力。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命脉的核心,“金融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最早实施金融管制放松的美国,以“金融创新”,至今吸收全球75%的金融资源。2010年,全市新增贷款8.6亿元,其中4.5亿元是靠创新组织和产品产生的。

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紧扣“主题”、“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强力推进“四化两型”进程,打造“三基地二中心”。要理解好、把握好、落实好中央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首先必须研读政策,研判形势。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个人理解,既不是从紧,也不是从松,而是回归常态。研读政策,要把握“四个基本”,基本思路是中央采取总量对冲,增量控制与适度升值、谨慎加息、适当控制流入资本等对策,控制通胀性、收缩流动性,促进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基本任务是调结构、防通胀、保增长。基本要求是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阐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对中央的货币政策,要辩证看待,科学应对,既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要妄自悲观。中央政策表面来看,越来越紧。从09年的“宽松”到10年的“适度”,再到今年的“稳健”。信贷总量2009年10万个亿,2010年8万个亿,2011年专家预测7.2万亿元。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央政策具有宏观性,实行的是无差别管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仍可以看到具体操作上犹存的“曙光”。从基本思路看,强调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哪些地区、哪些产业,不言自明;从基本要求看,提出了“调节有度”,要求把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这里的“更多”,我的理解是比往年“多”,比其他行业多;从基本取向看,“灵活”与“审慎”相提并论;从基本任务看,“调结构”是目标,“防通胀”是底线。从这里的分析我们不难判断,中央政策出台的初衷还是要把经济搞活搞好,而不是搞乱搞“死”。对于涟源,不应是政策调整的重点地区,甚至还可成为受益地区。

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防控“上涨”物价,打压“高涨”房价,放在货币政策调控的突出位置。流动性过剩是当前金融调控面临的最大挑战。特别是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

结合市情,就是要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重点关注涟源支柱产业——煤炭工业。以金融创新推动涉煤企业优化重组,支持优势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精。2011年,市政府提出新增贷款10个亿,这个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一、要着力金融理念创新

金融创新首要任务是理念创新。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需要金融企业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发展。金融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创新。创新包括金融体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管理创新和金融理论创新等等。创新需要金融企业确立创新理念,扩充想象空间。要想“无缝对接”金融政策,既要“红灯亮了绕着走”,也要“等来绿灯放心走”,更重要的是“创造绿灯快步走”。我们过去的许多“土”政策在有了普遍意义后,许多变成了政策,过去的许多政策有了稳定的基础后变成了法律。这就是创新思维。涟源金融业既要吐故纳新,更要弃旧扬新。

二、要着力金融组织创新

社区性新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我市新成立了2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即源方小额贷款公司和鼎盛汇祥投资担保公司。源方注册资本5000万元,自2010年4月26日开业,至2010年底,公司累放贷款148笔,贷款金额1.335亿元。实现贷款收入659万元。鼎盛汇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自2009年12月开业至2010年12月底,共为47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8205万元,实现担保收入481万元。当前政府要为新型金融机构的引进和市场准入创造便利,要巩固壮大现有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有力补充”和“拾遗补缺”作用。尽快提高小型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覆盖率。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抢抓机遇,积极筹建村镇银行。要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鼓励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促进三农产业做大,金融事业做强。

二、着力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继续加强“银煤联手”,做活“煤业”文章。我市素有“煤炭之乡”美称,已形成了“煤矿”、“煤机”、“煤电”、“煤焦”、“煤化”、“煤贸”为一体的涉煤产业。2010年,全市95家煤矿,实现工业产值22亿元,上缴煤炭税费1.6亿元。全市煤炭机械规模企业17家。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继2009年市工行、市建行打破向煤矿贷款禁区,去年市工行与担保公司合作支持煤矿技改扩能;市建行向煤焦企业成功办理14500万元贷款业务,实现银行与“煤业”的有效联姻。为农村经济播散“及时雨”,为农户和企业构筑“聚宝盆”。

二是以“联贷联保”为推手,创新金融产品的投放。“联贷联保”即企业“组团”,联合贷款、联合担保,无需抵押、质押。去年,市建行在全市率先推出“联贷联保”新产品,为我市的锦源煤业、大华福利煤业、湖南腾达煤焦实业、安立煤业四家企业联合贷款8000万元。市信用联社以“库存产品”为质押,创新贷款4000万元。各金融机构可以此为借鉴,在巩固小企业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推行中小企业联贷联保、订单农业贷款、林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信贷品种,满足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融资需求。

四、着力金融服务创新

现代金融更注重“民生金融”。我相信,我们在场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刷卡消费”带来的便利和便捷。这说明,现代银行电子化程度的实施,带来了金融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先行。一方面要简化信贷流程。推广“信贷工厂”模式,推行“平衡作业”模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缩短办贷时间;另一方面要改善支付环境。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通过增设ATM机、POS机,发展和普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做好网上税费扣缴和民生资金直达“双服务工程”。大力推动农村惠农卡、信用卡、直补一卡通等业务发展。使金融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展手机银行业务。随着3G服务的兴起,手机银行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机银行与“三农”市场更加贴近。从农村地区看,金融成本过高和金融网点覆盖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手机银行可以帮助银行解决建立网点和处理小额交易两大成本问题,降低低收入人群和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从而实现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五、着力融资主体创新

经济腾飞 篇5

一汽通用汽车携即将上市的解放轻卡高端产品亮相此次展会, 展示了合资三年来企业厉兵秣马、厚积薄发的发展历程和竞争实力。一汽通用汽车寄望借力本次车展, 为高端轻卡产品在广东市场的成功导入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提高广东用户对一汽通用汽车的品牌认知。同时解放轻卡高端产品也将通过美国通用汽车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 出口到世界各地。

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来的是高度发达的城市、城际物流, 对物流效率要求极高, 因此广东历来是高端商用车产品的必争之地, 一汽通用汽车自成立之初便把开发高端轻型商用车产品作为公司的第一要务, 历时三载, 厚积薄发、终成撼世之作。一汽通用汽车高端轻卡将助力广东物流效率的提升, 助力广东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助力广东经济腾飞。

腾飞吧!东方巨龙 篇6

请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写演讲稿,先要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然后写演讲的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人教六上“口语交际·习作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每当这首歌曲响起时,我们就会想起自己深情爱着的祖国。在我们心中,祖国就好像那汹涌澎湃的黄河般豪放,像那滚滚的长江般虚怀若谷,像巍峨的泰山般坚强执著,像香山红叶般热情好客……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

颂,“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当年,毛主席响彻寰宇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这一代伟人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衣。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战后废墟上描绘欣欣向荣的建设蓝图;戈壁滩上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五项原则,外接友邻,成就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新中国以不屈的自尊,独立自主,攻破坚冰;以崭新的姿态,和平共处,走向世界。

瞧,“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让中国社会经济的春天悄悄来临。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道风景线,神话般地崛起一排排城堡,奇迹般地聚起一座座金山;“863计划”,科学观念深入人心,由高科技构建的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一国两制,让与祖国分离了百年之久的“东方明珠”,重回母亲温暖的怀抱……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致富的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赞,“一方有难四方帮,建构和谐爱领先。”中国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挺起脊梁,从容应对,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战胜了1998年夏天的特大洪水,“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唱得我们眼泪婆娑;200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中国人在这场灾难面前表现出异常的沉着和冷静,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击退了这场瘟疫的袭击;2008年一场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抗雪救灾的攻坚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刹那间天昏地暗,山崩地裂,江河漫溢,数万条生命瞬间被无情地夺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人民强忍着泪水,爆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一支支抢险救援的队伍,用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大爱之歌……

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祖国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了。南水北调,实现了中国人跨世纪的梦想;青藏铁路,挑战了世界性三大难题;“神舟”遨游太空,“奥运”异彩纷呈;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载着中华民族的憧憬,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腾飞!

(指导教师徐雅锋)

教师点评

为了雏鹰明日的腾飞 篇7

目睹此情此景, 你会由衷地感叹:生活在这儿的师生一定很幸福!是的, 始创于1923年的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经过一代代的薪火相传, 砥砺出“严、精、细、实”的四字校训, 孕育了“文明、勤奋、活跃、创优”的优良校风, 创建了“爱教、严教、善教”的教风以及“勤学、乐学、博学”的学风。学生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 整个学校的幸福是他们所追求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下, 社会上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意识缺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而这股风也毫不例外地影响到我们天真烂漫的学生。

我们到底要为祖国的未来输送怎样的接班人?我们到底该如何“教书育人”,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上下一心, 依托近百年校史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底蕴, 依托教育界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不断汲取提升, 务实践行。向社会, 向祖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构建阳光德育, 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让学生身处浓郁的德育氛围中,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获得启迪, 比起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评, 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情感,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校注重构建阳光德育氛围, 既注重学校整体规划, 整体布局, 又注重各班自主发挥;既注重即时文化布置, 又注重相对长期文化存留;既注重宏观场面建立, 又注重微观场面凸显。学校在显目位置用显目字体书写着校训、校风、学风, 让学生每天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温习, 每个班级都将自己独特的班风、班训用红字写就张贴于教室前后, 使孩子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维护集体荣誉的重要。学校班级还充分利用传统媒介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正能量”, 发挥标语激励、图片影响、墙壁说话的立体效应, 向学生展示爱国主义、勤奋好学、诚信守法、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典型事例, 让广大学生在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度重视心理教育, 让阳光德育走进学生心田。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开设校本心理教育课程, 定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如高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讲座, 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训。讲座培训力求通俗易懂, 学生能比较简单地对照检查, 自我矫正调整。班级教室里专门设立“心情园地”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的困惑或希望老师、同学做到的不署名地写出来, 贴在“心情园地”专栏内, 相关人员对照调整修正, 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 老师对学生的困惑或在班会上集中解答, 或同样将回复张贴于困惑提问单的旁边对应解读。疏通的渠道畅通了, 同学们的心情自然也舒畅了。

德育离不开活动, 活动是有效促进德育的方式之一。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注重构建多样的阳光活动载体, 让学生充分在享受阳光活动中提升个人修养。利用当地有工贸园区, 有知名厂企的优势, 组织学生走企业、进车间, 让学生体验工人劳动的艰辛, 感受改革开放前后的家乡变化, 形成爱家乡爱祖国的强烈情感;组织学生参与“义工联”, 利用学余时间去镇上的敬老院打扫环境, 为老人表演节目, 与老人聊天拉家常, 让学生体验敬老与助人的快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以国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观》、《道德经》等为载体, 让学生在蕴意深刻的诗文诵读中, 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培养学生“知礼仪、学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市县组织的“少年儿童平安活动”、“亲子道德实践活动”、“颂祖国文艺调演”等活动, 学校分别获得过优秀组织奖、优秀团体奖和先进集体的称号, 学生在专题参与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实践中相应的观点意识得到强化和养成;少先队主题队会更是他们坚持不弃的主打活动形式, 学校大队每学期定期契合纪念日或重大宣传主题, 组织开展大型主题队会, 各中队每月举行一次中队主题会, 结合中队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主题队会办出了经验办出了成效, 学校大队辅导员在县少先队基础建设观摩活动中的经验介绍《一枝独秀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2.读书明智, 递于学生道德楷模

古人云:“君子所取者远, 则必有所恃;所就者大, 则必有所忍”。成功者所具有的远大理想和确定的目标需要坚强的意志品德来支撑。对学生而言, 读书对优良意志品德的形成意义更直接, 不是说“开卷有益, 读书好处多”吗?一本好书有时就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学生每每在进行阅读时, 会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1) 营造书香校园

环境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人, 影响人。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学习共同体, 是大公中心小学追求的目标, 也是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此, 学校首先在读书环境的创设上下了一番工夫。学校高规格地配置了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 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阅读条件。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环境, 从格言牌到画廊、墙壁等, 尽心培育校园文化, 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着浓浓的书香。全校21个班级都布置了各具特色的读书天地。有的利用图书角交流书籍, 有的利用黑板报推荐优秀作品, 有的利用“读书论坛”交流读书心得, 有的利用学习园地展示读书成果。学校的“小伙伴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 介绍优秀作品, 畅谈读书体会。《小雨点》校刊专栏介绍读书、写作的优秀成果。每当师生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中读书、学习、工作, 温馨、舒适、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2) 目标导向阅读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学校对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 要求做到“四个一”。

每天一句。“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每天, 学校利用晨会课或是午间自主阅读时间, 要求学生背诵一句名言警句或经典诗句。

每周一诗。根据大纲的建议和要求, 小学生六年至少掌握七十五首古诗。他们将大纲推荐的七十五首古诗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进行阶段性划分, 并适当穿插经典的宋词, 编制成《大公中心小学生诗文集锦》分发到各班, 要求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根据本班情况逐周安排学生背诵。

每月一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午自主阅读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学校推荐书目, 要求学生每月至少阅读一本课外书。

师生共读一本。为了确保学生阅读的质量, 促进师生阅读情感的交流, 学校还提倡每学期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 利用午自主阅读时间或听读欣赏课, 师生共读一本书, 读后要组织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3) 创设激励考核制度

自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以来, 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先后组织了多次学生经典诵读、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成果展示等富有激励性的活动, 开展了“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博士”、“读书小明星”等评选活动, 让学生在激励中亲近读书, 促进成长。每学期组织开展“读书大王”的系列达标活动。制订了“读书大王”评定标准和评选办法。按照达标的程度评选“读书之星”“博览之星”“读书大王”。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 学校建立了阅读考评制度。根据学生年级阶段特点, 进行六级考评, 每一级都对学生读书作出了篇目和质量的要求。完成一年级读书篇目和质量的, 定级为一级, 完成二年级读书要求的, 定为二级, 依此类推。每学年末进行一次考评。队员们也可根据自身情况, 提前考取六级。读书考级制度让学生阅读规范、有序, 从而使学校读书工作顺利进行。

3.依托特色, 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海安县大公镇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群众体育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迄今, 持续四十余年, 声誉响彻全国, 群众基础雄厚。先后培养出奥运会击剑冠军仲满, 泛太平洋世界中学生标枪、铅球冠军储春霞、洪梅, 农民运动名人奥运火炬手陈进……因体育走进校园、企事业单位的大公人更是不计其数。因此, 体育一直是海安县大公中心小学的特色, 依据特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是大公中心小学的抓手之一。他们全力抓实课堂和比赛, 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执行, 不让体育课流于形式, 成为“放羊式”“自由式”。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发掘和培养体育苗子, 充实到校代表队中, 进行系统训练。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身体和心理紧密相连, 健康的身体是形成健康心理前提和基础。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能很好地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比赛的竞争性和荣誉感, 能直接检验和锻炼学生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学校每年五月举办为期一周的体育节和六年级班级篮、排球比赛;定期开展月月单项赛活动。如:“8”字跳长绳、踢毽子、呼啦圈、滚铁环、乒乓球赛等。充分调动师生们的积极性、责任心, 尽量让更多热爱体育运动的同学能够参与到比赛中去, 展示自我的才能。特别是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开展以来, 学校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把课间操、跑操、“2+1”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每个人都能在体育中磨炼自己成长自己。学校在积极推进体育特色工作的进程中, 紧紧地抓住每年县级的篮球、排球、手足球、体能运动会等赛事, 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提高, 在竞争中发展。学校连续5年获得海安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 排球队、篮球队、象棋队、手足球队、体能

队参赛名次均位于县前列。几乎每次都获得体育风尚奖或被评为体育道德先进代表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孕育了新时期的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 当地的人们一提及大公镇中心小学, 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活泼”“健康”“乐观”这些有着积极意义、富有正能量的词汇。而这些词汇的背后则隐藏着学校教育者的汗水和智慧。在人心浮躁的今天, 他们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 始终坚持追求幸福地发展。在不断地前行中, 把“育人”放在首位, 坚持德育的本真, 坚守教师的岗位;将学生品德养成与学校实际相连, 与日常工作相融合, 持之以恒所做的一切努力, 都将为雏鹰明日的腾飞奠立强有力的思想和行为基础。■

两大中心成为经济腾飞引擎 篇8

要把握住大浦东的发展脉搏,离不开对规划的了解,在此我们特地披露原南汇最新的规划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在此,本刊主要就南汇整体规划布局、交通、商业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规划都将形成投资机会。比如交通便捷程度的改善,能够让区域地段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等等。

临港新城成为核心

临港新城将成为南汇经济启动的发动机。为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要求,南汇整体规划布局随之调整形成“一个核心六个功能区域”的发展格局。

规划显示,所谓“一个核心”是指以临港新城为核心区,面向海洋、辐射长三角,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六个功能区域”是指周康、祝桥临空经济区和六灶功能区,主要接受陆家嘴金融城开发开放辐射,与之形成联动发展:惠南、航新(航头、新场)和大团功能区,协同南北两方面效应,促进社会各项功能的提升。

临港新城核心区分为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两大功能区,具体分为主城区和产业区(包括主产业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综合区)。以临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为主导,凸显国际航运物流枢纽、现代装备产业集群、海洋文化特色展示、和谐人居和休闲旅游功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型新兴海港新城。

周康综合经济区以周浦城区、康桥工业区冲国电信信息园、上海国际医学园为主,直接接受中心城区辐射的周康综合经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医疗产业等。形成以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聚集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临空经济功能区以祝桥镇和老港镇、六灶镇部分地区、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及空港综合物流园区、空港工业区、老港工业区为主,与浦东、浦东机场实现联动发展格局,发挥临空服务基地功能,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出口加工产业,同时还提供飞机维修、宾馆服务等。

六灶旅游休闲区以主题公园为龙头的六灶旅游休闲区,主要结合大型主题公园项目进驻的可能性。利用六灶、宣桥地域已有的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会展、餐饮、商业、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服务业。

惠南科教经济区以惠南城区、惠南科教园区、南汇工业园区为主,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的惠南科教经济区,实现产学联动,重点发展装备配套、高科技、生产者服务业,凸显实用型、技术型现代职业教育功能。完善都市型工业和城市生活服务业,成为临港新城、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后方基地和服务基地。

航新商贸区以航头镇、新场古镇为主。发挥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地功能的航新商贸区,重点发展以各类专业市场为特色的商贸流通业,建成上海东南部产业特色明显的组团式市场群落和交通型商业中心。同时加快保护性开放古镇旅游业。

大团都市农业区以现代农业区和大团、老港部分地区为主,发挥生态功能的都市农业区,为南汇未来发展保留空间。

五龙汇聚交通运输

随着浦东国际机场的建成以及洋山深水港的崛起,南汇将汇集两港(空港、海港)、两网(公路、内河航道)、两线(铁路、轨道交通)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形成五龙汇聚的立体交通体系。

南汇将有4条轨道交通线路。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分别是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安亭—主题公园)、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21号线,龙阳路一临港新城)、轨道交通2号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浦东铁路客站),轨道交通18号线(长江西路一航头)。

轨道交通11号线自浦东三林地区罗山路向南,经秀浦路转向东,进入主题公园地区。

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2l号线) 自浦东龙阳路地铁站引出,沿罗山路、A3公路往南,经航头转向东,经惠南镇折向南,沿A30公路东侧进入临港新城,沿临港大道直达主城区中心。在南汇区,沿线设康桥站、周浦站、航头站、新场站、野生动物园站、惠南站、浦东火车站站、临港新城北站和临港新城站。

轨道交通2号线穿越浦东机场航站区,在惠南镇东面的浦东铁路客站处与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21号线)换乘。

轨道交通18号线线路沿康沈路往南进入周浦镇,出周浦镇后沿沪南公路进入航头镇,在A15公路的南侧转至航鹤路向南走行,直至航头镇镇中心。

规划浦东铁路靠A30公路外侧贯穿南汇,在惠南镇东面设浦东客站,是规划上海铁路“4主3辅”铁路枢纽中的主客站之一,与轨道交通2号线和11号线南段(21号线)形成换乘。在临港新城,引支线进人物流园区,设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直接为洋山深水港服务,同时引支线到重装备区和临港新城港区。规划预留浦东铁路自平安路引支线进入东海二桥进入规划大洋山港区。

南汇规划公路网采用均衡的方状网形态,构成“12横17纵”的布局,区域范围内,除临港新城集中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三大主商圈

毋庸置疑,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将成为南汇经济的发展龙头。而南汇的商贸服务业将重点发展二三大主商圈:

新城现代商圈临港新城现代商圈;

城区综合商圈 惠南城区综合商圈、周康城区综合商圈:

镇区特色商圈航头镇区、六灶镇区、祝桥镇区、大团镇区等特色商圈。

相对来说,三大主商圈即临港新城现代商圈、惠南城区综合商圈和周康城区综合商圈的发展潜力更大,后劲更足。

南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南汇将对资源进行整合,开辟上海桃花节、野生动物园、鲜花港等度假休闲旅游;洋山港区、东海大桥、滴水湖等滨海休闲旅游;新场古镇文化旅游;等等。南汇重点旅游区主要包括:

一区南六公路综合休闲旅游区,包括六灶镇、宣桥镇、惠南镇。

二带①滑滨海度假旅游带,包括临港新城、滨海旅游度假区、老港镇、祝桥镇、书院镇;②沿大治河文化生态旅游带,包括惠南镇、新场镇、航头镇、宣桥镇、老港镇。

大浦东还有哪些值得关注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有哪些规划内容值得关注呢?记者发现无外乎与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和张江有关的内容。

规划面积达28平方公里的陆家嘴金融中心规模将套进一步扩大,并改称为“陆家嘴金融城”,形成“一道三区”(世纪大道、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竹园商贸区、花木生态文化区)的发展布局。目前与之有关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如为了弥补目前过江交通需求不足的现状,规划新增轨道交通14号线,并将于明年开工,同时未来陆家嘴区域将拥有4条过江隧道。“浦东金融城”将在明年初具规模,金融机构数量力争超过600家,金融从业人员超过20万。

与金融中心建设有关的还有张江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前身是上海银行卡产业圆,2005年成为以金融信息服务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为核心的高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区,目前园区内有软件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中外金融机构中后台项目16个。

而与航运中心建设有关的是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该项目紧靠外高桥港区三期码头,海关封关面积1.03平方公里,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园区集装箱年综合处理能力将达100万标准箱,目前已引进物流项目20余家,贸易项目26个。

经济腾飞 篇9

税收为莘县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乘着4G发展的翅膀腾飞 篇10

迎难而上打造优质网络

2014年是4G建设关键之年, 常州移动全面启动了4G一期、二期和三期一阶段工程, 面对超常规的4G建设以及多网协同的巨大压力, 常州移动以4G网络建设为契机, 以市场业务发展为核心,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 争分夺秒地推进4G各项工作, 全年建设的基站量相当于2G时期16年、3G时期3年的建设量, 创历史之最, 目前已实现了“常金溧”一市两县4G信号全覆盖, 覆盖用户超过350万, 全面提升了常州地区网络质量。

全面动员, 建设“精锐部队”。4G工程时间紧、任务重, 建设工作从一开始就面临人员紧张、技术能力不足、供货周期不定等不利因素, 常州移动审时度势, 抽调设计、监理单位、设备厂家精兵强将和公司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组, 成立4G建设指挥部, 实行管理人员集中办公。为解决选址工作, 保证工程建设进度, 启动了合作单位、公司党员干部选址工作, 建立合作单位选址龙虎榜, 每周跟踪;发布《常州移动党员、团员4G基站选址活动倡议书》,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公司中层选址摘牌活动, 加大难点站选址攻坚;优化《基站选址管理办法》, 激发全员选址热情, 全年累计完成基站选址量达到以往三年的总和, 极大地保障了4G建设工作。针对4G建设初期设计、施工、监理和公司内部各专业间工作配合不到位的问题, 加强一体化管理工作, 建立落地专业项目经理第一责任人制度, 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确保协同效率和各专业间的无缝覆盖。在复杂的挑战和困难的历练中, 这支建设队伍更趋成熟, 为后期4G网络建设与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足的人员储备。

创新谋变, 技术“精益求精”。绿色建站降本增效———针对厂家4G MU设备安装方案不具备防尘功能的不足, 积极探索现网设备利旧, 通过研究比对不同厂家的TD机柜上下循环通风与MU设备后背散热出风的结构差异, 采用机架背板开孔方式解决MU设备散热问题, 实现了异厂家3/4G设备的共架安装, 该革新方案节约投资三百万元, 并代表江苏移动获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百名节能员工”奖。示范站建设培训提升工艺水平———在建设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各合作单位、施工队伍能力的差异性, 每月组织开展基站设备安装示范站建设活动, 通过项目经理、监理、施工人员现场互动学习, 保证天馈防水处理、GPS安装、接地等关键工艺能在施工中得以高效、保质落实, 有效提高了建设质量。

精耕细作, 让网络“优上加优”。4G站点集中建设、集中入网, 必须多专业、全方位协同才能保质保量完成, 常州移动全面开展选址、设计、建设、验收环节的质量把控工作,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错过任何一处改进, 4G网络优化成效显著。如实施集中会审, 从源头上把控“四超”问题站点, 确保入网质量;开展全量站点查勘审核, 以整治高站为抓手, 持续优化网络结构, 超远站比例、核心城区平均距离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力进行室分建设, 全省第一个完成4G三期室分建设进度要求;加强室分验收环节的把控, 定期对新站入网进行总结回顾, 4G网络质量在不断的改进中得到稳步提升。

精细管理打造贴心服务

在4G发展短短的一年中, 常州的4G客户数就已突破100万。这些既得益于市民对4G从接受到热捧、从尝鲜到热衷的信任, 也来自于常州移动在运营发展中坚持推进精细管理、从客户角度出发打造无忧销售服务链的信念。

流量提醒使用无忧。2014年6月1日, 中国移动启用了4G新资费, 门槛更低、价格更实惠, 内容包括4G自选套餐、4G飞享套餐、4G上网套餐、4G商旅套餐四款主套餐和4G流量可选包等。其中新推出的自动加油包在常州颇受用户欢迎。刚推出一周, 就有5.7万用户开通, 新购买4G终端的用户79%都开通了自动加油包。为使用户更安心地使用4G网络, 常州移动除了推出“流量使用自动提醒”、“500元或15G双封顶”等服务举措外, 还成立了专项工作组, 主动了解、查证用户流量使用去向, 排除手机中毒、设置错误等耗流量因素, 指导客户正确的上网方法和节省流量的相关技巧, 同时, 根据用户的4G流量使用情况, 为用户选择合适的4G套餐, 对后期的4G资费进行精细化的规划和理财。

终端服务管理有方。在4G智能终端大幅普及的趋势下, 市民在购买和使用4G终端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常州移动针对客户的这一需求, 面向全体自有人员举办终端培训工作, 提升包括营业员、客户经理、电话经理等在内的一线接触人员的终端销售、服务能力, “立问立答”快速解决市民的疑问, 提高客户使用感知。同时, 加强终端售后服务管理, 实行“全售后维修周期”现场管理和关键节点管理, 通过确保营业厅接机网点100%覆盖、确保终端维修及时率低于7天的“双确保”, 切实提升终端售后服务。另外, 常州移动还打造售后绿色通道, 依托电子审批实现重要集团客户售后维修的快速处理, 研究在线检测功能实现远程诊断、进程控制和软件管理, 全面提升终端售后服务感知。

一核两翼打造智慧应用

无处不在的4G网络, 功能齐全的4G手机, 4G带来的改变远远不止这些, 丰富多彩的各类智能应用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更为深远。面对近年来不断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常州移动在坚持“行业化内容应用的参与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智能管道的主导者”这一定位的过程中, 以自建的创意云中心为核、以无线高速4G网络+有线光纤网络、创新开发各类智慧城市具体应用为两翼, 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公交”。为响应常州市政府“优先发展公交交通”号召, 2014年常州移动与常州、溧阳的本地客运公交公司合作, 将公交4G Wi Fi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区约2000公交车, 进一步为更多市民提供优质、快捷的4G网络体验服务。乘客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或者PAD等终端, 就可以搜索到常州移动部署在公交车里的4G WIFI信号, 实现不限流量高速上网。乘客既可体验高速上网, 观看热播影视剧, 也可以听音乐、看小说、玩游戏, 还能够通过常州移动“无线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信息化应用客户端感受移动信息化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畅享4G新生活。

“数字城管”。常州移动为常州市新北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打造环卫数字化管理平台, 为100多辆环卫作业车辆安装4G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和北斗系统, 50多个环卫转运站、环卫汽修厂和运转箱安装高清摄像机, 借4G网络实时将高清监控画面传输至新北区环卫处大屏指挥平台, 便于指挥人员监控和调度管理各站点和车辆。同时, 还为溧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42辆垃圾清运车安装北斗定位设备, 加强对清运车辆和保洁人员的监管能力, 后续还将有8辆清运车上线车载4G视频监控项目, 对路面清扫情况实现实时监控。

“智慧农业”。常州天目湖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依托常州移动的极速4G网络和智能物联网信息化系统, 园内的农户们不必每天在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登录统一管理平台, 随时随地都能查看由专业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农作物生长参数信息、由视频监控拍摄的生产操作场景。此外, 他们还能获得后台提供的科学生产分析指导。

上一篇:子宫内膜抗体下一篇:物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