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谈十篇

2024-08-14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谈 篇1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在高中阶段, 乃至整个教学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的教学改革, 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 因此,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越发引起人们的注重, 在高中教学阶段, 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显的尤为重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解题的过程中去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 同时在学习中学会善于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问题,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教学对高中生重要意义分析

从教学的角度讲, 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不断学习数学方法, 将二者结合, 解决课本上乃至生活上的数学问题。从内容上讲, 数学是其他科目开展的基础, 例如物理、化学等, 无一不需要利用数学思维进行学习, 只有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强化数学思维, 才能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对于高中生而言,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更是为未来奠定文化基础, 有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故而数学教学对于高中生而言, 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时, 要着重优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二、培养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重要性分析

1.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现阶段教育行业全面推行高中教育改革, 提倡创新教育, 不仅要创新教学目标、还要创新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改革的大背景下,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与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2.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特点在于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数学建模能力、对数学问题深度思考能力、数学问题探究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对于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都是必要的。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 教师直接将数学思想灌输给学生,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不能确保学生灵活应用, 不懂得举一反三, 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如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学生会自主发现数学中的问题, 并通过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进而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 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良好习惯, 还大幅度改善数学教学效果,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 更加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前文已述, 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而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以下是具体措施分析。

1.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式

若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改革更新着手。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数学教学理念, 不断融入现代化数学思想, 给予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方式方面, 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务必要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内容学生记笔记, 通常来讲, 教师在课上会抛出一个数学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然后各抒己见, 各自给出自己的答题思路, 教师针对这些答题思路加以点评并进行正确引导, 不仅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好数学问题, 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享受知识带给的快乐同时,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两个方面。首先, 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将课本中的数学实例以及数学方法的运用等进行简单的了解, 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 标明难于理解的地方, 便于在教师讲课过程中重点记录。学生通过预习过程可以提高对问题的探索能力。再者, 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 要对当堂所讲知识进行巩固, 要善于抛出典型事例, 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这一问题, 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解决类似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完成过程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有利于开发创新思维, 更好地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阶段的数学是抽象的以及枯燥乏味的, 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它的抽象而对其失去兴趣, 也有的学生会因为题目的复杂做不出来, 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兴趣的培养, 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会使老师的教学顺利的进行,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提高, 老师在教学时, 应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 投其所好, 安排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不但能充分的表现自己, 同时能够开放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一道数学题, 以小组为单位, 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 去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对这个题目进行解答, 看到底有多少种解题方法, 这样会充分地开拓他们的思维, 发挥他们的所长, 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让他们在这种比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充分的表现自己, 让他们充分地得到满足感, 不仅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浅述, 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数学教学顺利进行及学生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切实做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兴趣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帮助高中生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更好地应用在学习与生活中。

摘要:本文以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为切入点, 分析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切实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石翠红.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2)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谈 篇2

邓小平说,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这个过程中, 高中数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并对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 正是因为数学的抽象性, 也就保证了数学的严密性。然而数学的抽象和严密并不妨碍其在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数学不仅是科学家、工程师或者金融经济学家的必备工具, 更是普通老百姓的必备生活常识。例如, 人们习惯用“三点一线”来描述学生的生活规律, 将某个团体活动中配合最好的人称作“铁三角”, 甚至人类的感情生活中也有“三角恋”的现象, “三点一线”和“三角”等数学语言,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表达和生活实践。总而言之, 数学语言的使用在当今时代已越来越广泛, 它正以它特有的完美性、准确性改造并完善着人类的生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正因为数学和生活的息息相关, 就使得学习数学成为一种必然, 学习高中数学更成了人的一种更高的目标追求。然而, 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性也决定了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路。例如, 很多学生自己做题时不知如何下手, 只要老师一讲, 甚至稍微一点拨, 立马思路畅通。长此以往, 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会渐渐削弱,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下降, 学习效率必然受挫。

第二, 数学应用与生活实践相脱节。21世纪是一个高效率的世纪, 是一个生活节奏空前加快的世纪, 是一个社会方方面面的严密性都无比强大的世纪, 更是一个数学应用无孔不入的世纪。所以, 应用题教学几乎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最重要内容。数学应用题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 应用题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很多数学应用题内容比较枯燥, 甚至脱离生活实际, 造成学生形成学好数学只能“死学”只能通过“题海战术”, 甚至“数学无用”的错误观念,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 现代教学技术的不合理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 时代的发展, 先进的教学技术涌进了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多。优质课比赛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一部分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越花哨, 这节课的水平就越高, 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科学, 把数学教学的重点用在花样百出的课件制作上, 无疑是一种避重就轻, 严重脱离实际的做法, 不仅对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 造成他们认识上的偏差, 同时使得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也大打折扣。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是高中数学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1.恰当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提示, 实验活动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 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魅力, 产生求知进取的内在动力。例如, 涉及《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时, 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墙角, 找到不同的“面”与“线”, 再对号入座, 找出“线线垂直”“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同时将建筑物的结构与不同的垂直关系相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展开想象, 既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知识, 又将书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必然会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求知欲望。

2.把握好教学难度,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 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学中要分层次要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优等生, 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中等生,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暂差生”, 加强他们的“三基”训练, 使他们能够跟上进度, 不掉队。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学有所得, 共同发展。比如, 在教学“函数的值域”, 要求优等生熟练掌握分离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函数单调性法等, 要求中等生重点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函数单调性法、反函数的定义域法等, 而差等生只要求重点掌握换元法、配方法、函数单调性法等等。

3.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热情的持久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价, 尽量避免消极评价, 放大积极评价,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 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上进心, 使得学习热情经久不衰。

(二) 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 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很多学生自己做题无从下手, 老师一点拨马上豁然开朗, 关键问题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数学教学一直致力于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课前应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题型+方法”的教学模式, 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能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逐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

(三) 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广大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利用好的教学方法,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高中数学究竟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有三个大的领域,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模式,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各个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大前提。数学教学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大精力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相关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结合,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教学内容中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沟通点,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被更好地实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课堂的效率。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兴趣。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愿意学、主动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有了兴趣,学习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学好数学关键的就是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的好坏,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爱护自己的学生,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少批评,多鼓励,不能轻易的否定一个学生,要和学生做好朋友,用爱心去教化他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另外要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数学知识一般比较抽象、严谨,涉及的知识点多,一堂课如果老师只是喋喋不休地讲,学生会感到乏味,进而会难以集中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的新知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本节的内容。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转变身份,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己则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局面,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给他们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和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回复,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反映情况,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地位,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和学生做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要完全把学生放在一个主要的位置,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并为他们搭建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真正利用好课堂时间,真正走入课本中,积极地去学习、思考。

四、精讲例题,让学生多做课堂练习,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课本上的例题虽然不多,但都是每个章节非常有知识代表性的题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更要重视例题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例题,例题的讲解一定要抓住重点,保证质量。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如何去解一道习题,课堂上老师在讲完例题后,可以立即拿出习题让学生试着用刚讲过的方法去进行解答,数学习题的练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还可以让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进行思维能力的拓展。另外刚讲过就让他们进行练习,学生在刚刚听过例题很容易就把习题做对,这样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就感、满足感。

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些内容外,要保证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教师还要多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形象具体的声音、图像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课堂,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清晰、形象,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另外要切实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篇4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一直以来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而高中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困难,内容覆盖也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从新课导入方法,和谐教育,多媒体的应用,作业设置与批改,这四个方面来对高中数学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我国很多年前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完成高中的教育,所以高中教育也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推出,对高中课堂的教育越来越高。新课改基本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但在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遗留的痕迹,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探求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新课导入方法

一堂课的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入有很大的关系。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打动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趣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些新课导入的主要类型。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内容时,可主要引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与它的平面角!”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2)事例导入法

事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者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3)趣味导入法

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者创设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设疑导入法

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二

和谐教学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摒弃教师主导课堂一切的现象,从而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和谐教育。第一,建立和谐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课后教师可以多和学生聊聊家常,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扰,让学生能够更喜欢亲近教师,促使和谐师生关系更好的发展。第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愉快的学习数学,而愉快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此外,和谐的氛围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三

多媒体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表达空间抽象对象和化枯燥为生动,并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比较难板书和解释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现出动态和立体的图形,因此能够创设更加丰富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这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变枯燥为生动。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媒体并不能取代板书,不能盲目地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多媒体呈现。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判断多媒体和板书哪种方式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只有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四

作业设置和批改 1)作业设置

适量且有代表性的作业既能巩固新知识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设置应该分为两类。第一,巩固必做类。所以的学生均要完成,这是检阅这节课掌握情况的题目。第二,提高研究题,这是专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设置的作业。2)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方面,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与学生约好,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把会做的题做完,并且如实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次作业中,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在解答的末尾注明。这能使教师准确的清楚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和实际水平。以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参考。

(2)找出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目,或在题目做不好的地方或步骤用其他颜色的笔画出来。本问是设置,使学生面对不会做的题目有个合理的说法,减少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让学生抱着学习研究的心态来面对问题。

(3)本次作业运用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总而言之,虽然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像教学内容的改革那样受到重视,理论性也较差。但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并创造出各种各样新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2】 【3】 【4】 傅镇清.高中数学教育的减负增效策略研究 张云.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多媒体运用 何小亚

姚静

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篇5

一、高中数学概念的相关特点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概念是一种反映某类对象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中本质属性的相关思维方式。数学概念所代表的是一类对象,不是极个别的对象。比如正方形这个概念,它是指具有任意颜色、任意形状、任意大小的正方形的抽象。另一方面,高中的数学概念是反映某一类对象在形与数方面的固有的、内在的属性,并不是指它的表面属性。

高中的数学概念都可以表述为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简要概括。并且这些数学概念都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具备了数学概念的相关特征。此外,这些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些数学概念代表了某一类对象的相关本质属性,而且这些概念都是抽象的。另一方面,虽然数学概念都是抽象的,但是它必须以具体的素材来作为基础。比如,对应就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以原始人的狩猎、分配以及计数等相关活动为原型而创造的。高中的数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而且这种逻辑联系有较强的系统性。

二、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1、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数学概念

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应当要从实际入手,多举一些与数学概念有直观、明显联系的例子,从而使学生在联想具体问题的同时深刻感受数学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学生再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并进而推而广之最终形成数学概念。

比如在教学异面直线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正方体的模型,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相交或平行的直线。然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没有除此之外的位置关系。当学生找到其中的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直线时,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说这就是异面直线。以此类推,教师也可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异面直线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异面直线的概念,同时也对数学概念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2、重视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

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说,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关于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还应当向学生阐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应的证明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数学概念的规律和形成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才不会感觉数学概念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比如在教学异面直线的相关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当要努力让学生掌握该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当要以具体的图形向学生讲解,告诉学生异面直线的相关特征,让学生找出某一图形或立体物体中的异面直线。然后让学生从几种异面直线的实例中概括出异面直线的特征,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在新旧概念的比较上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别让学生说出几种不同概念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比如向量平行和直线平行、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等。教师在教学这些数学概念时应当要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比较双曲线、椭圆以及抛物线之间的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得出椭圆的特征、双曲线的相关特征以及抛物线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法,学生可以首先掌握抛物线的相关特征,然后通过相互比较和分析,也可以得出双曲线和椭圆的概念和特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对三者不同概念的联系和完整的认知结构。

4、要不断加强对数学概念的巩固

教师应当要注重对数学概念的讲解和引入,同时还要注重对相关数学概念的深化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数学概念。教师应当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数学概念体系,并以例子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新的数学概念。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比如教师在教学函数概念时可以先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细致地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地解疑释惑,从而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教师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应当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让学生对相关的函数概念、函数图像以及函数的表示作相应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当过早地给学生的结论给予错误的评价,而是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自己进行辨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三、结语

浅谈高中数学之习题教学 篇6

一、高度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

大部分学生认为理科就不用背诵那些繁琐的知识点, 而数学虽然是三大主课中的一种, 但学生也将他看似为理科, 在他们脑海里轻视了课本中的定义、公式等理论基础知识。在学习当中他们只重视习题的解题率, 通过题海战术的不断磨炼来达到解题的高准确率。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却不怎么理想, 有时不但解题效率没有提高, 而且大量的习题也使学生身心疲惫, 逐渐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烦的心里。就此现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把学习比作盖高楼。基础知识是地基, 高楼大厦便是我们的解题能力。只有地基非常牢固和扎实才能撑起壮观的楼房。如果地基不牢固, 即便撑起高楼也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

习题教学课中, 我们也能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度, 例如:在等差数列的习题教学课中, 我们在讲述典型例题之前可以将等差数列的所有知识点从头到尾先带领学生回想一遍, 然后给学生留有查漏补缺的时间, 最后进行考察。而且在讲述每道题之前再将所能用到的公式、定义复习一遍, 这样通过反复的复习和强调, 学生便会更加注意他们, 从而在学习当中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对试题教学课的兴趣

“习题教学课”让学生听了觉得这就是让他们做大量的习题, 一下子就失去了激情, 面对学生这种偏激的理解, 我们不但要加以纠正, 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习题教学课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优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种优势给学生营造更加直观、轻松的教学环境,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立体几何的学习, 高中生的立体感普遍都比较匮乏, 在普通的教学方式中想要提高学生的立体感也比较困难。而多媒体教学就能更加形象地加以展示,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立体感。如2009年宁夏的高考题:如图, 三棱锥P-ABC, 已知△PAB为等边三角形, PA⊥AC, PB⊥BC。 (1) 求证AB⊥PC。 (2) 若PC=4, 且平面PBC⊥平面PAC, 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学生对三棱锥的立体感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立体感还要差, 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三棱锥的空间感, 并提示作出辅助线———过A点做AD⊥PC, 垂足为D, 连接BD。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显示立体感觉比较强了, 对解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 学生扮演“小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的感悟能力很强, 创新思维也很发达, 而且有比较强的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这种本领, 数学的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把他们自己的解题思维和过程讲述给其他学生, 当然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或在典型例题讲述之后, 确保学生的解题思维是正确的。这样做不但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并且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初识数列时我们会做一些找规律填空的习题, 这样比较简单的习题学生在教师的例题讲解之后就很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两道例题来打通学生的思路:这两道试题来举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题的规律是2n, 第二题的规律是所以这两题的答案: (1) 2, 4, 8, 16, 32, 64, 128;便迎刃而解了。在弄明白这两题的解题思路之后我们可以给出类似的题目如: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并将自己的答案讲述给其他同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能够马上学以致用, 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从而拥有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创造性数学思维, 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采用比赛的方式

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在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 对成绩优秀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如习题教学中对知识点、公式的巩固考察,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抢答的比赛方式进行。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中来。这样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 轻松活跃的教学课堂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问题式教学, 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习题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通过问题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一连串问题的逐步解决, 学生的答案也逐渐浮出水面。通过这样的解题过程, 学生会在脑海里留下很清晰的思考脉络。这道题:在等比数列{an}中, 已a1=-1.5, a4=96, 求q与S4。这道题很简单,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 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3) 前n项和的公式?只要学生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 问题就很轻松地得到了解答。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篇7

一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含义

新课程改革标准及国家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 充分地暴露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 教师面对整个班级进行整体性的授课, 并不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仅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较坏的影响, 还严重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 同时削弱了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硬性知识的接受, 还在于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掌握。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 必须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别, 因材施教。在数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区别对待不同的个体, 针对个体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 则恰好满足了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课时, 针对不同能力程度、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 力求达到个体的优势发展。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 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调整对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便于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 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 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实际学习能力;而对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够顺利地接受更高水平的知识, 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同学进行学习。

长期以来, 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已经深入高中教学课堂, 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 但是限于其推广程度不足, 必须继续推进其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二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教学以其自身优势切实提高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必须加大对于分层教学策略的推行力度。笔者认为, 要顺利地推行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数学教师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分层教学势必需要教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然而, 学生的心理都是极其敏感的, 若不能合理地进行分组, 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进而产生厌学的想法。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 一定要遵循学生自愿、教师指导的原则。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进行分层教学的计划告知学生, 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进行分组的目的, 然后根据学生对自身学习程度的评价及学生进行分组的意愿, 结合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判定, 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合适的教育。

2. 教师将分层教学的策略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数学教师要将分层教学的策略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和授课, 在课堂结束后, 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其布置作业, 并按其学习情况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为不同的分组中不同情况的学生制订学习目标, 针对其目标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和夸赞,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

再者,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测验时还要让学生选择符合他们能力的试卷, 并且在评试卷时不要使用“差”“不好”等字眼, 必须加强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的信心的培养。

3. 数学教师要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

不论是教授哪一门知识的教师, 都会感觉到对擅长这一方面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更省心省力, 对于那些基础差又不愿学习这一科目的学生则很有可能失去教育他们的兴趣。这样一来, 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来讲, 教师的关注及鼓励是尤为重要的。因此, 在进行教学时, 要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注以及辅导, 让优秀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教师的关爱, 这样, 分层教学的效果也就更容易达到了。

三结束语

分层教学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大力推行, 以便于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 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 使学校为社会教育出更多的优秀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兴趣;效率;课堂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55-01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利用好这块阵地提高数学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能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概率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有10000张有奖储蓄的奖券中,设有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从中买1张奖券,中奖的概率是多少?”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了解问题的解法,从而流露出迫切希望教师教给他们知识的心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组织。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重点教授,对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或少讲,也可以对课本安排的顺序进行前后调换。鉴于数学学习能力较低,精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每一节课安排的重要知识点不要贪多,一个到两个即可,不然,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效果也不会好,我们应该把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衡量一节课的好坏标准。

对于教学中例题及练习题的选择和利用,教师可以首先示范讲解针对本课知识点的例题,尽量使学生理解解题过程;其次,出示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做模仿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最后,在此基础上稍作变式,进行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通过这样的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达到知識过手的目的。

四、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五、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落实中同时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论文 篇9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学有用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如何面对数学,怎样看待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时常浮现脑海。通过近几年高中数学教育,我认为作为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取得双赢。

一、首先介绍初高中数学思维方法的变化,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和初中阶段有显著的不同。初中阶段,教师总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更变使很多高中学生感到不适应。这使很多同学产生自己初中数学基础没打好,很难接受高中阶段的学习;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没意思的想法,这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将直接影响到同学们的数学学习。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认识产生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认识上的偏差,将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此重点针对同学们初中数学基础不好,不能接受高中阶段学习的问题进行澄清。

初中数学成绩不理想,千万不要丧气,更不要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点同学们十分看中,其实数学知识还有相对独立性,这一点同学们领悟可能不够。比如:集合、函数初中已学过,高一还要学习,当然是在初中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初中没学好,借此之机补上初中知识的漏洞。在高中阶段随着身心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反过来看初中知识会感觉非常简单,有时会产生顿悟的感觉,因此,不要因为基础不是很好就没有信心,而应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弥补其他知识的缺陷,并要求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上,多思考自己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中有哪些断层?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由高中思维方法的变化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误区,是数学学习的天敌,因此,要走出误区,提高学习数学的认识,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数学的学习。

二、学会认知学习心理状态,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体可以分为“要我学”和“我要学”两种,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十分明显,是“要我学”升入高中后,面临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其学习可依赖心理滞后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迷茫了,这对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需要我们去培养,大家熟悉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他们能取的卓越成就,并不是他们能力超常智慧超群,而是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感兴趣,在研究中体会了无穷的乐趣,进而成为研究的志趣,由兴趣——乐趣——志趣的衍变,从而走上科学成功之路。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和我们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立体几何感兴趣可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出对学数学兴趣,兴趣有了,乐趣也就来了,你就有了学习的志趣,乐中求知,知中有乐。正如题记中所说数学也就成为了快乐的游戏了,成功也就来了。

三、优化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要“会学”要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和教师若不试图从教学的形式和单纯的演算中跳出来,以掌握数学的本质,那么挫折和迷惑将变得十分严重。”可见高中学习不可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而是要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什么又是数学学习方法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包括:

1.制定明确的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2.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主能力,而且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3.专心上课: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关键环节。

4.及时复习: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

5.独立完成作业:独立作业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解决疑难是对独立完成作业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

7.系统小结: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以丰富文化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谈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学生学习到立体几何的知识后,很多几何问题的综合性明显有所增强,问题的难度、思维量也会更大。因此,在几何问题的解答中,选取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解决几何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应当是仔细观察,学生如果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会迅速发现解题的突破口,进而高效地解题。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时,教师首先要加强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很多学生拿到问题后并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尤其是那些给出了图形的问题,观察图形对于解题过程而言非常重要,这也是挖掘与获知题设中没有出现的信息的一个过程。2.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技巧。观察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并且要善于结合题设在观察中挖掘信息。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观察来辅助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的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条直线与某一个平面平行,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是不是都与这条直线平行呢?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不少学生还产生了争论,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分歧较大。为了灵活地给予大家思维上的引导,我不失时机地拿出两支笔,把一支笔放到和讲桌所在平面平行的位置上,把另外的一支笔放在桌面上,这时问题的答案就很明了了。可以说观察在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用复杂的证明过程要简单得多、省事得多。从这个教学范例中我们看到,很多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学生想得那么复杂,主要问题还是学生没有找准分析的方法。对于有的问题,学生如果能够先进行一些必要的观察过程,从观察中提炼核心信息,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思维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学生具备清晰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这当然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对于有的问题的思考过程,如果能够借助一些合理的猜想,然后运用科学的分析与论证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也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在进行解题思想方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有些问题上融入一些合理的猜想,尤其是那些自己一时间确实没有明确思路的问题,不妨从猜想着手,以一定根基的猜想和假设作为切入点,然后用科学严密的方法验证这一猜想的真伪,这也是不少问题的一种解题模式。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是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与严密性,而要通过猜想的合理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易学的。我们应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大胆猜想,然后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出其中的规律;应该先通过大体的估算,做出大胆的猜想,再通过严密的数学原理和方法证明其正确性,以这种方式来逐渐解答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在有些问题的解答中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

三、发挥例题的引导作用

学生如果善于分析与总结就会发现,很多接触到的问题都是基于一些固定的模式,或者是在某一类很有代表性的题型下的发散与延伸。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往往选择一些典型问题或者有代表性的题型来让大家分析,学生如果能够对于例题的实质有清晰的认知,往往会对于这一类问题的解答方式都较为熟悉。由此可见,例题往往也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解题思维方法的教学时同样可以让这类例题的教学功效得到发挥,这也是让学生的解题技能有明显提升的一个教学策略。

上一篇:石油仓储企业下一篇:操作型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