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人防工程论文十篇

2024-08-18

小区人防工程论文 篇1

1项目概况

某住宅小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 总用地面积85654m2, 其中地下面积为70278m2 ( 人防部分面积为57151m2) , 共分为A、B、C三区进行建设, A、B两区规划A1 - A10、B1 - B10, 共16栋 ( 无A4、B4) 31 - 39层的板式高层建筑, C区为3栋14 - 31层板式高层。本项目的人防部分位于小区地下, 平时为地下车库, 由6个防护单元组成, 抗力等级为甲类核6常6级, 防化等级为丙级。

2地下室人防工程建设设计基本原则

2. 1地下地上统筹考虑原则

小区人防地下室建设应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地上、地下建筑, 确保该人防地下室在能够完成战时赋予的各项任务外, 而且符合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地下地上建设遵循“三统一”原则, 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

2. 2避开管线和地下构筑物原则

设计小区防空地下室前, 需要对地下各种埋设的管线及地下构筑物进行勘察, 尽可能避开这些管线和构筑物, 此外, 不允许非本项目所需的一切管线穿越人防工程的围护结构。上部小区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地下室, 若不得已情况下, 在做好防护密闭措施的前提下, 仅允许公称直径小于等于150mm的管道穿过。

2. 3考虑上层建筑原则

目前大部分住宅小区都是多层或高层建筑,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战时的各种破坏因素, 但是又极易发生火灾, 产生高温以及有害气体, 因此在设计人防地下室时需要综合考虑地面建筑的影响, 做到经济、适用。

2. 4面积匹配原则

人防地下室的面积一般宜与地面建筑的底层面积相同, 且地下室的内外墙、柱等承重结构尽可能要与地面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相对应。

2. 5平战转换原则

平战转换是人防地下室与一般地下室最大的功能区别,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平战时人防地下室的功能要求, 如果功能不一致时, 则需要配套平战功能转换措施。

3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

3. 1人防地下室室外出入口设计

人防地下室的每个防护单元应设计≥2个出入口, 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阶梯式或坡道式外出入口。战时使用的出入口需设在室外, 且宜设在地面建筑的倒塌范围外[2,3]。本人防地下室共设10个防护单元, 设计20个出入口, 其中10个是阶梯式的外出入口, 且设在0. 5倍建筑高度外, 采用钢筋混凝土人防门, 室外出入口通道的长度为5m, 其临空墙为≥250mm的钢筋混凝土墙。此外, 在出入口位置设计相应的防雨、防地表水措施。

3. 2防护单元主体设计

防护单元主体设计包括室内出入口、单元之前的隔墙处理、单元的室内顶板、防护单元与非人防部分的衔接处理等的设计。

* 室内出入口设计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 5级以上的人防地下室出入口应进行拐弯设计, 但如果存在90°的拐弯时, 则内通道的最小长度和室内出口临空墙最小防护厚度需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4]。本项目室内出入口均具有一个90°拐弯, 采用钢筋混凝土门, 室内出入口内通道的长度为2m, 临空墙采用250mm的钢筋混凝土墙。

* 单元之间的隔墙处理

人防地下室的不同的防护单元体之间设置防护密闭隔墙, 本项目在隔墙两侧上均设有防护密闭门。其中, 清洁区与染毒区的密闭隔墙要求最高, 隔墙采用200mm厚度的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墙, 且在染毒区墙面还用水泥砂浆抹光。

* 单元的室内顶板设计

根据规范要求, 室内顶板未进行抹灰, 为了便于清洗, 在密闭通道、 防毒通道、洗消间、滤毒室、扩散室以及战时易染毒的通道和房间的顶面进行平整光洁处理。由于条件的限制, 小区部分管线穿过了地下室顶板, 因此在顶板上方设置了管道层。

* 防护单元与非人防部分的非衔接处理

本项目人防单元与非人防部分采用200mm厚度的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墙隔断。在地下室汽车通道处采用人防平时出入口钢筋砼预制梁封堵路口, 共设置8个连通口。

3. 3防护功能平站转换

相关规范要求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不仅要满足战时的防护和使用要求, 还需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由于平时本项目地下室为地下停车库, 与战时的防护功能不一致, 因此设计了相应的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临战前, 对出入口进行封堵, 中间位置设置隔墙。平战转换在临战前进行, 封堵的材料、构建放置在洞门附近位置。

3. 4通风口、水电口

本项目在室外独立设置了柴油机发电机组的排烟口、室内进风口、 排风口。室外进风口设置在排风口和柴油机排烟口的上风侧。进、排风口的水平距离为11m, 进风口与柴油机的排烟口水平距离为16m, 并设置消波设施。

3. 5内部装修

人防地下室的室内装修要求构造简单、易于检修、坚固, 且灯光、饰面、色彩等材料的使用要能够助于地下室空间环境的改善。因此, 本项目采用能满足防潮、防腐、防火、抗震的耐用、轻质材料进行装修。

4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分析住宅小区人防工程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 基于福州某小区的人防地下室的设计案例, 浅析人防工程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普通地下室的设计要点, 还需结合城市建设规划, 综合考虑战时和平时功能需求, 确保人防地下室的建筑设计完善, 力求项目建设的经济、适用、合理。

摘要:小区地下室人防工程是指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用于保障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的地下室。本研究根据人防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浅析福州某小区地下室人防工程的设计要点, 为将来相关的人防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区,地下室,人防工程

参考文献

[1]郑玉红, 王权山, 牛志伏.人民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 2011, 8:84.

[2]潘国贵.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探究[J].建筑, 2015, 9:74-75.

[4]何宝珊.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探究[J].城市建筑, 2013, 12:30.

小区人防工程论文 篇2

所以依法义务修建人防工程与超义务修建人防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 分别适用《人防法》第4条规定和第5条规定, 依法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归国家所有, 超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其使用、受益权 (用益物权) 归投资者所有,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 即超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能否就可以直接认定归投资者所有呢?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 (尤其是商品房小区) 在政府进行规划审批时, 都设定了专门的平时使用的规划用途, 如停车场、贮藏室、小区会所等等, 往往正是因为平时使用上存在较高的经济价值, 才成为多方争议的焦点, 成为目前产权纠纷的主要原因。

第一、对于义务内修建的人防工程, 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但其平时用途可能根据规划用途用作小区停车场或其他, 亦称其平时用途在规划时就已经设定好了, 在一般情况下是由人防办和规划局审定通过的。《人防法》对此亦有明确规定:第20条“建设人民防空工程, 应当在保证战时使用效能的前提下, 有利于平时的经济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程的开发利用”第26条“国家鼓励平时利用人民防空工程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平时利用人民防空工程, 不得影响其防空效能”。

根据规划许可的有关内容, 人防工程因为平时使用的规划用途, 其使用权已经确定给了特定对象, 或由小区业主作为公共的配套设施共同使用, 或由某一特定使用人使用该人防工程为小区全体业主提供某项特定服务。根据《人防法》25条之规定, 使用国有人防工程的应当领取《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 签订《人防工程使用合同》并交纳人防工程使用费, 同时还要做好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由此可见, 虽然小区内配套的人防工程使用人取得了平时使用人防工程并因此享有经营或收益的权利, 但应当根据国家规定支付人防工程使用费, 同时根据《人防工程使用合同》的约定, 由国家或授权某个单位承担维护管理责任, 或由人防工程使用人承担维护管理责任, 在保障防空效能的前提下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二、对于超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 目前确定归投资者所有的呼声日益高涨, 我们发现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1) 投资者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 就将超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积计入用地规划的容积率, 并交纳了土地出让佥或土地使用费,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取得地下空间使用权, 并可以领取人防工程的产权证; (2) 投资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时, 因人防工程的特殊属性, 国家明确同意将人防工程所占用的地下空间划拨给投资者使用, 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超义务所修建的人防工程, 可参照投资公益设施的有关规定领取人防工程产权证; (3) 投资者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并无明确约定, 但规划审批时投资者按《人防法》第5条之规定, 除负担了义务内修建人防工程的费用外, 还积极投资建设超比例外的人防工程, 由于没有明确该部分人防工程的地下空间使用权, 导致申领人防工程产权证时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笔者认为, 超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应当归投资者所有。依据如下:首先, 投资者在修建该项人防工程取得了用地许可, 并符合城市建设规划的要点, 履行了各项审批手续, 因此超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属于合法建筑, 并符合物权取得之基本理论;其次, 根据《人防法》第5条之规定, 投资者取得该人防工程的占有、使用, 受益权, 并享有受到一定限制的处分权, 但此处分权受限制的内容与其他取得产权的人防工程类似, 同样是基于法律的强制规定, 除此以外, 并无明显差别。再次, 根据《国防法》和《人防法》的规定, 用于国防目的的人防工程建设用地可以由政府划拨, 即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尽管投资者修建人防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 但国家为了战时防空的需要对此行为予以鼓励并采取优惠政策, 该政策在人防工程的建设和平时开发利用上均有明显体现, 如减免各项规费、税收以及用水用电价格等。其中, 减免人防工程的建设用地 (地下空间) 使用费, 也应当属于国家鼓励投资建设人防工程的具体政策。但该项规定目前只有法律的原则精神, 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制定。更何况, 修建地下人防工程的建筑成本本身就比地上建筑成本高两到三倍, 必须考虑到投资者的成本和收益的比例问题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因此, 超义务建设的人防工程应当归投资者所有。

参考文献

[1]苏宝纬.人防工程管理与使用[M].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6.

[2]钱七虎.民防学[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3]陈亚舟.人民防空概论[M].解放军出版社, 2008.

[4]王珏.新时期民防研究[M].解放军出版社, 2000.

[5]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对小区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常见问题

0.引言

目前,城市人防地下室的设计水平已经大大提高,这对于人民防空工程的安全是极为有利的。然而,地下室整体面积在不断扩大,人防设计也不断复杂化,此时设计人员对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要更加细致。住建部实施的相关法规规定,新建设的建筑高度大于等于十层或是地基大于等于3m的九层建筑,均须建造一定面积的人防地下室。其主要功能是在战时能够提供避免空袭,对战略物资与设备进行储存,供人员进行隐蔽。日常生活中,人防地下室可用作地下的商场、仓库以及停车场等。由此可见人防地下室对于城市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对于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以期为同行间的互相交流提供参考。

1.人防地下室概述

防空地下室是指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防空地下室不仅要顾及到平时的使用,而且必须要按照战时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设计。人防地下室不一定是全埋于地下,乙类人防地下室是可以突出地面的,因为战时工程所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大,人防地下室的顶板、外墙、底板、柱子以及梁等要比普通地下室的尺寸大。有些时候为能满足平时的使用功能需要,还须进行临战前的转换设计,比如战时封堵墙、洞口以及临战加柱等。另外,对于特别重要的人防工程,一定要在顶板上对水平遮弹层进行设置,用来抵挡导弹以及炸弹的冲击。

2.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2.1人防主要出入口的设计

有关人防主要出入口的相关设计的问题。甲类防空地下室的人防主要出入口一定要设置为室外出入口,并且出地面的部分须是在地面建筑的防倒塌范围以外,或者是增加设置防倒塌棚架从而避免战时人防主要出入口被上部的建筑构件所封堵。而汽车库的坡道大多是室外设置,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须首选汽车库坡道作为人防的主要出入口。若错误选择了人防的主要出入口位置,则会导致设计上的返工,也会对结构等相关专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人防门的设计问题

2.2.1人防门不能全部开启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对人防门进行了相应的规定,附建式防空地下室的出入口通常设计为楼梯式的出入口,楼梯作为公共通道,设计的过程中须进行消防以及给排水管道、管道井或者是消火栓等的布置。因为人防门为能达到抗爆以及密闭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和普通的门是有所差异的。人防门不能镶嵌于洞口中,门扇的尺寸通常要大于洞口,比如说钢筋砼门扇和门框墙均需要搭接100mm。设计过程中须注意,人防门开启关闭的范围内有没有顶板梁、消防管道或者是消火栓等因素的影响,保证人防门门前通道的尺寸可以达到人防门的安装与开启关闭的要求。

2.2.2人防门的开启方向问题

因为人防门的重量较大,门扇启闭较不方便,安装完成之后使用的频率也较低,为了避免门扇自重过大而形成的变形,须在门扇下采用垫块从而支撑门扇的自重。在对门开启方向进行设计时,须使开启后的门扇可以完全贴近墙边,从而降低占地面积,与此同时还要防止遮挡门洞或者是消防栓。此外,密闭通道的尺寸相对较小,滤毒室密闭门经常开启对平时人员的通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时可将密闭门开启的方向设置为朝内开启。

2.3出入口集水坑的设计问题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还规定:防空地下室在战时,主要的出入口防护密闭门的外通道内、进风口的竖井或者是通道内部,均须对洗消污水的集水坑进行设置。并且规范中还提到扩散室内也必须对地漏或者是集水坑进行设置;对于给水与排水,需冲洗的位置主要包括了进风竖井、滤毒室、进风扩散室以及除尘室与战时出入口的洗消间、防毒通道或者是防护密闭门之外的所有通道,均要对收集洗消废水的地漏、清扫口或者是集水坑进行相应的设置。排风竖井以及扩散室和外界大气是相互贯通的,一定会会受到相应的污染,空袭后理论上是由防空专业队进行洗消,也要对地漏或者是集水坑进行设置。

通常进风、排风竖井以及扩散室的设计尺寸均较小,设置集水坑的施工难度较大,此时可于竖井以及扩散室设置防爆波地漏和通道外的集水坑贯通即可。防爆波地漏仅仅可以承受空气产生的正向冲击波,是不可以承受管道传输的反向冲击波,因此要在排水口对防爆波阀或者是闸阀进行设置。

2.4人防疏散出口的设计问题

对于出口疏散宽度有着严格的标准,须按每100人>0.3m的要求,并且每个门的设计人数小于等于700人。人防地下室除了具备主要与次要的出入口,还须具备其他的疏散口进行辅助。对于人防工程的疏散宽度,不仅要计算主要出入口以及次要出入口的宽度,可能还需设置若干的疏散口。有条件的可以在与非人防区相邻的为之设置密闭通道,根据非人防区的出入口(阶梯的出入口、汽车坡道的出入口)进行相应疏散。若没有条件,可以考虑设置阶梯通到上层的非人防区之后,再凭借相关的出入口进行相应的疏散,疏散的宽度一定要考虑每一层人防地下室须同时进行人员的疏散,疏散的宽度需相应的迭加,也就是说各个单元合用出入口时,疏散的宽度须按照掩蔽人数的加和进行计算。

2.5人防单元封堵口数量的限制

规范规定,每个人防单元的预制件临战的封堵数量要小于等于两处。此处普遍的错误或者是不合适的做法有如下几种。(1)人防单元预制件的临战封堵数量大于规范的限制,这是规范所不允许的,但常常被忽视。(2)根据人防规范,人防各单元间的预制件临战封堵以及采用人防门外堆垒砂袋的临战封堵是不受规范封堵数量的限制。

2.6防空地下室内部装修问题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规定:防空地下室的顶板不须抹灰。但这不是说对防空地下室的顶板不采取任何的装饰而外露混凝土板面;顶板不须抹灰的初衷是为了避免由于振动使抹灰。但这不是说对防空地下室的顶板不采取任何的装饰而外露混凝土板面层脱落而砸伤人而进行的相应规定;同时该规范还规定了:防空地下室的装修须按照战时以及平时的功能需要进行设计,并按照适用、经济以及美观的原则进行确定。在灯光、色彩以及饰面材料的处理上,对于改善地下空间的环境条件必须是有利的方可。因此,可以在人防顶板处刮一层白色水泥腻子,然后喷涂白色涂料从而增加室内的亮度。

3.结束语

影响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文中简要对其中部分易被我们设计人员忽视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的阐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战备效益,提高设计水平,从而保证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的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2008.

[2]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小区人防工程论文 篇4

常价服[2008]218号 常防办[2008]123号

关于明确市区住宅小区人防工程用于停放汽车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辖市、区物价局、人防办公室,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公安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停放管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意见的通知》(常政办发[2007]37号)精神,经研究,现对市区住宅小区人防工程用于停放汽车收费有关问题和要求作具体明确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停放管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意见》第(六)条第2款“住宅小区的停车场所”包括:住宅小区的各类非营业性公建配套停车库(位)和场所,依法配建的各类人防地下工程。停车收费标准按照37号文件附件“常州市市区汽车停放收费标准”第三条“住宅小区停车场汽车停放收费标准”第(二)款执行,即“非营业性公共车位每月100元,上浮最高不超过50%,下浮不限”,其中包括各级人防部门按不超过60元/车位.月的标准收取的人防车位“平时使用人防工程有偿使用费”。

二、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住宅小区汽车停放收费的监督管理,规范小区停车收费行为,维护小区汽车停放秩序。各停车经营管理单位收取停车费必须严格执行市物价局《关于印发<常州市市区汽车停放收费明码标价实施细则>的通知》(常价检[2007]104号)规定,向市物价部门提出标价牌格式和内容监制申请,并按监制的格式和内容进行明码标价。为便于对收费行为进行监督,各停车经营管理单位应对住宅小区人防工程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设立明显的识别标志。

三、各级人防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人防工程登记管理,明晰权属,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严格对所收有偿使用费的监督管理;加强人防工程维修管理力量,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提高人防工程“平战结合”使用率和人防工程完好率,有效缓解住宅小区“停车难”的矛盾。

常州市物价局 常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二○○八年九月十八日

主题词: 汽车停放 收费管理 通知

高层地下人防工程结构的设计 篇5

一、人防基础设计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第4.9.3条, 需先计算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例如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核五时, 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包括底板核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顶板传来静荷载、防空地下室墙体 (柱) 自重。若建筑很高, 楼体自重远大于核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时, 可不考虑核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 按照常规计算基础即可;若建筑不高, 小高层或多层, 其内力不由平时设计荷载控制, 或核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起控制作用时, 必须按照以上组合计算基础, 同时必须满足《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第4.11.7条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表中最小配筋率比较大, 例如C25~C35的受弯构件, 最小配筋率是0.25%, 此处设计人员应注意。例如鹿泉市某小区住宅楼, 主体为剪力墙结构, 地上11层, 地下2层, 主楼结构主体高度33.800m (大屋面至室外地坪) , 地下2层1、2单元人防部分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5级 (甲类)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5级, 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与附近车库共用一个防护单元, 车库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计算得知, 平时荷载控制的主楼筏板地基反力标准值为235KN/m2, 查《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表4.8.5得筏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为75 KN/m2, 则基础内力不是由平时设计荷载控制, 查表4.11.7, 筏板最小配筋率为0.25%, 而非平时的0.15%, 这点经常被设计人员忽略, 导致基础筏板配筋严重不足。当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加防水底板时, 核五时底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为50 KN/m2, 地下水埋深在基础以下时, 不用考虑水浮力作用。

二、人防地下室外墙计算

计算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外墙, 首先确定荷载组合, 共有非饱和土和饱和土中钢筋混凝土外墙等效荷载标准值两种情况, 另外还有地下室顶板传来的荷载以及墙土压力、水压力等标准值组成。墙的结构计算简图, 应根据外墙墙体与基础和顶板的刚度比例来确定, 一般取墙与基础固接。当墙厚度大于顶板厚度时, 取铰接;等于顶板的厚度时, 取弹性固接;小于顶板厚度时, 取固接;两侧支点, 如果挡土墙在垂直于外墙的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墙, 或者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比较大, 则外墙可以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同时需要注意, 应把挡土墙荷载导入计算扶壁柱配筋。扶壁柱作为支撑构件受力比较大, 所以一般地下车库, 例如柱截面600×600, 如果按照扶壁柱计算的话, 配筋相当大, 甚至超筋, 故此种情况外墙不宜按照双向板计算) , 其余情况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当外墙按照单向板计算时, 可以用理正软件中的连续梁计算配筋及裂缝,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顶板开洞时, 例如有楼梯间或车库出入口时, 地下室外墙顶部没有楼板支撑, 外墙应按照下端固结, 上端悬臂计算。

三、人防顶板

人防顶板荷载包括核武器爆炸等效荷载标准值、顶板自重、顶板上部覆土等其它静荷载标准值。当甲类防空地下室为多层时, 例如邯郸市某项目, 地下1、2层人防部分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 (甲类) ,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6级, 需要注意的是负二层顶板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与防护单元隔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相同, 即50KN/m2, 而且只需计算作用在负二层楼板上表面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人防顶板计算时, 可以按照塑性算法计算, 这样配筋能减少不少。顶板厚度应满足《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第3.2.2条规定, 顶板厚度包括顶板结构层上的混凝土地面厚度。

四、其它

(一) 临空墙。临空墙一般位于防空地下室的人员、车辆、物资出入口、进 (排) 风竖井、电梯口、管道井等直接承受冲击波作用的部位, 临空墙是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部分之一。临空墙的等效静荷载可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查表使用, 当主楼一层外墙开洞面积大于外墙面积的50%时, 就不能计入上部荷载的作用了, 此处应注意。

(二) 门框墙。防空地下室的人防门框墙, 因直接承受核爆动冲击波作用, 故除了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外, 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刚度。当门框墙两侧宽度或上挡墙的高度较大时, 按悬臂梁进行内力分析和计算的结果不够精确;可在门框墙的内侧增设明柱或暗柱, 在上挡墙的下端增设明梁或暗梁以抵抗冲击波荷载。对于核五常五, 采用明柱、明梁的结构形式比较合理。对于核六常六, 因门框墙的厚度不小于300mm, 可采用暗柱、暗梁的结构形式, 这样墙面平整、美观, 而且施工比较方便, 两者视不同情况而定。

(三) 出入口。防空地下室的每个防护单元应有一个主要出入口和一个或若干个次要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应设在直通室外的阶梯式或坡道式出入口。对核五、核六防空地下室阶梯式或坡道式的室外出入口, 当没有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上部建筑时, 则楼梯踏步和休息平台上的核武器爆炸动荷载, 必须按照正面和反面分别计算。核五时, 正面荷载:qd=120KN/m2, 反面荷载:qd=60KN/m2;核六时, 正面荷载:qd=60KN/m2, 反面荷载:qd=30KN/m2, 详见《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表4.8.11。

(四) 防倒塌棚架。规范对防倒塌棚架的解释是:设置在出入口通道出地面段上方, 用于防止口部堵塞的棚架。棚架能在预定的冲击波和地面建筑物倒塌荷载作用下不至于坍塌。当因规划或周围建筑受到限制时, 宜在防倒塌范围内设置开敞式防倒塌棚架。开敞式防倒塌棚架在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 产生的水平等效荷载标准值, 核五为55KN/m2, 核六为15KN/m2, 详见《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表4.8.10。

五、结语

总之, 在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中, 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对人防各构件的内力进行全方位的计算、分析, 从而进行合理的人防工程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城市防空的认识也不断增强。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人防工程中人防基础、人防外墙、人防顶板、临空墙、门框墙、出入口等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人防基础,人防外墙,人防顶板,临空墙,门框墙

参考文献

[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特点 篇6

1 人防结构的设计特点

建筑使用功能为平战结合, 因此, 人防工程上作用的荷载, 平时正常使用时以静荷载为主, 战时爆炸冲击波产生的动荷载成为人防工程的主要荷载。因此, 人防工程结构设计, 除了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以外, 同时还要满足战时能够承受规定爆炸荷载的效应组合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可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进行设计。由于构件在塑性阶段工作可比仅在弹性阶段工作吸收更多的能量, 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材料潜力。由于人防工程防护设计是将动荷载等效为静荷载进行分析, 与此相适应的是, 人防工程的结构材料承载能力是按静载试验取得的, 这些材料的强度在用于人防工程设计时, 要将材料在动载下的强度提高因素考虑进去。因此, 人防工程设计时的材料强度要用动荷载强度增强系数来进行调整后方可用于结构设计。这是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2 关于等效静荷载的设计概念

人防工程设计的核心问题, 是人防工程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和构件截面的设计方法。人防工程设计从程序上看, 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结构方案、内力分析、截面设计。其中的内力分析是人防工程结构设计与一般建筑结构设计有较大的区别, 而截面设计则与一般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基本相同。进行人防工程的结构分析, 首先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中确定的工程的抗力等级, 由此明确工程的防护要求。防护等级确定后, 即可根据有关的规范来确定人防工程的各种荷载作用数值。

人防工程的荷载平时以静载为主, 战时以动荷为主, 这种动荷载是冲击荷载。那么人防工程的荷载是如何选用的呢?动荷载又是如何作用于结构上的呢,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 把爆炸动荷载转化为等效的静荷载, 然后根据荷载组合情况, 按照一般静力结构力学的方法求出结构的设计内力。一般结构进行内力分析的方法是对结构从整体上进行分析, 从整体结构到具体构件, 而人防工程的内力分析是先将结构分解成为独立的构件, 每种独立的构件分别按照不同的防护要求和防护等级, 计算其等效静荷载, 每种构件所受的荷载不再向其它构件传递。

等效静载法原则上只适用于单个构件。实际人防工程结构是由顶板、梁、外墙、柱等构件组成的多构件体系。用等效静载法设计时, 一般将结构分解成独立的构件, 求出各自的等效静载后, 将复杂结构简化为基本结构或构件, 即可按静力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结构的内力。

这样一来, 人防工程的顶板设计时, 不再考虑其它构件对顶板的影响, 设计外墙时, 不再考虑其它构件对外墙的影响。计算底板时, 也不再考虑其它构件对底板的影响。另外, 内部承重墙柱设计时也不再考虑所有其它构件的影响。

爆炸动荷载可以简化为等效的静荷载的原因, 在于在爆炸荷载对于不同的工程部位并非同时达到荷载的最大值, 因此可以不必把整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而是独立地分别按照荷载的最大值分别设计计算各个构件。这是人防工程结构内力计算的基本特点。

3 几种人防结构构件上的荷载取值方法

上部建筑物对于人防地下室顶板是否有防护作用, 结构设计人员常常存在模糊认识, 似乎上部建筑物对于人防工程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防护作用。其实,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上部建筑物对人防地下室顶板核爆动荷载的影响, 应从爆炸冲击波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当冲击波从迎爆面墙壁的各个窗孔冲入室内, 由于从孔洞骤然进入一个较大的空间, 冲击波峰值降低, 经过了室内各个方向障碍面复杂的反射过程, 形成了新的超压波形, 地面建筑也相应由变形、开裂、失稳而最后倒塌。

由此分析, 可以清楚地理解上部建筑物自重计算方法, 也就明确了为什么在人防工程等效静荷载中, 上部建筑物自重为什么会作用于顶板。这是因为上部建筑物在爆炸的冲击波作用下遭受破坏, 建筑物倒塌, 或者被抛掷到远处。核爆时, 上部的混凝土承重墙全部倒塌, 压在地下人防工程的顶板上, 这时上部建筑物的自重取其全部, 而其余结构形式, 由于建筑物被抛掷, 因此上部建筑物的自重取一半或不计。

在设计构件截面时, 要严格区分临空墙、扩散室墙、进出口楼梯、防倒塌棚架等各类构件的动荷载作用的区别。临空墙一侧在工程防护门以外受空气冲击波荷载作用、一侧在工程防护门以内不受冲击波荷载作用的影响。扩散室外与防护门外的通道相隔的临空墙, 其外侧受到空气冲击波的强大压力荷载, 墙的内侧还受到冲击波经过防爆活门进入扩散室的余压荷载。人防工程室内出入口楼梯核爆动荷载, 应按构件正面和反而不同时受荷分别计算配筋。防倒塌棚架只是梁、柱等构件的迎爆面承受冲击波荷载, 其余方向上均不受动荷载。

在人防结构设计时, 结合建筑功能要求, 合理布置结构, 合理建立结构计算模型也很重要, 将结构构件与建筑构件有机结合为一体, 合理地选用设计参数, 调整结构设计软件中的设计参数, 保证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人防设计的重点是底板、顶板和侧墙的设计。这是人防设计的基本结构, 从建筑功能和经济性来看, 这是人防设计的重点。人防工程的口部的细部设计是人防结构设计的另一重点。人防工程的出入口、排烟口、通风口、各种管道的穿过口都是设计者要重点关注的, 也是设计中最容易出问题的, 这些部位, 需要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来解决, 既要保证出入口临空墙、临空楼梯的结构承载力, 又要保证各种防护门的安装牢固, 保证防护门能承受规定的设计荷载, 保证各种管道在战时的正常运行, 正常发挥使用功能。各种节点的设计要全面, 设计要求要明确具体。

人防工程的设计, 还要高度关注各种设备与结构的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 各设计专业要密切配合, 各专业的设计要求必须及时传递, 各专业要尽量为其它专业创造条件, 反映其它专业的要求, 否则, 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要施工时发现, 再进行调整, 往往与人防工程的结构要求相矛盾, 有时很难调整。

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 只要在一般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上, 充分认识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特点, 经过设计实践, 不断总结设计经验, 就可以掌握人防结构设计的规律, 逐步提高人防工程的设计水平。

摘要:简要论述了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特点。

浅谈人防工程建筑防火设计 篇7

关键词:人防工程,防火,设计

近年来, 我国许多城市的人防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 缓解了地面空间紧张的情况, 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人防建筑的特点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容易导致人防建筑存在火灾隐患, 相比普通建筑来说, 人防建筑的空间比较封闭, 缺乏自然采光, 安全出口狭窄并且数量较少, 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十分严重, 同时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必须对人防工程建筑防火进行合理设计, 这样才能保证人防建筑安全和人员财产安全。

1 人防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出入口严重不足。

现阶段一些人防建筑为了追求充分地下空间, 在设计时没有设计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入口, 没有设置专门的消防通道, 当发生火灾时不能有效组织人员撤离, 容易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

1.2 建筑材料不符合防火标准。

许多人防建筑建设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没有按照人防建筑的施工标准, 选择的建筑材料不但不具备防火功能, 而且许多还是可燃材料, 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人防建筑的火灾隐患。

1.3 设备年久失修。

人防建筑发展的同时, 对于人防建筑的管理和维护却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 对于人防建筑中各种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没有形成一项常态工作, 致使一些电气设备陈旧失修, 严重老化, 极易发生事故, 导致人防建筑发生火灾。

1.4 消防设施设施严重不足。

一些单位为了节省开支, 人防建筑的消防设施严重不足, 一些人防建筑虽然有消防设施, 但是多年没有更换, 已经报废失效了, 当发生火灾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 人防建筑防火设计措施

针对上述人防建筑的各种火灾隐患, 在施工前就要对防火设施进行合理设计, 这样才能保证人防建筑的防火效果, 保障人防建筑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2.1 总体设计要求。

人防建筑的设计要根据城市的布局进行, 确保人防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为了保证人防建筑的防火效果, 人防建筑最好临近消防水源, 远离人流众多的区域;人防建筑内部不应该设置仓库、锅炉房、强电井等危险设施。为了火灾发生时能够组织人员快速撤离, 人防建筑要有足够的安全通道, 严格保证过道之间的距离。人防建筑的层数最好不要超过两层, 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10m。

2.2 防火设施设计。

人防建筑的防火等级为最高的一级, 防火设施的耐久年限在保证在100年以上, 因此必须对人防建筑的各种防火设施进行科学设计和安排, 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防火效果。

人防建筑要配备防火门, 选择防火门通常为钢木质防火门, 这种防火门由钢质和阻燃或难燃的木头作为主要材料, 具有很强的耐火性。按照防火设计要求, 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3小时, 因此工作人员在挑选防火门时一定要保证防火门的耐火时间符合工程要求。在进行防火门安装时, 防火门与墙体和地面之间的缝隙要用特殊的防火材料进行封堵, 所有穿越防火门的管线周围都要用阻燃材料进行填充, 防止在发生火灾时对这些管线造成影响。每个防火门之间的区域, 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

每个防火区域的面积不应该超过超过400m2, 如果人防建筑没有自动喷淋设施, 防火区域面积可以按照要求适当增加面积, 但是最大面积也不得超过1000m2。防火区域的垂直高度不应少于6m, 防火门的高度不应小于2m, 这样才能保证发生火灾时人员安全撤离。

2.3 防火控制室。

每个人防建筑内都要设置一个防火控制室, 以便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及时启动消防设施, 组织人员进行撤离。防火控制室通常设置在地下一层的安全出口处, 防火控制室主要由消防水泵房、通信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等设施组成。人防建筑设计时要保证防火控制室的耐火性, 防火控制室的墙体耐火极限不得低于3小时, 在重要位置上还要提升防火级别, 加强防火效果, 保证防火控制室的稳定安全。

2.4 安全出口设置。

人防建筑的安全出口应该朝向不同方向, 这样才能使人员分散开来, 最大程度保证人员财产安全。安全出口还要满足一定的疏散距离:人防建筑各个位置据安全出口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15m, 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人防建筑还有特殊要求, 安全出口设置时要符合工程标准。安全出口楼梯和疏散走道的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净宽计算, 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防建筑合理计算楼梯间的宽度, 保证所有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安全撤离。

当人防建筑层数超过二层时要设置防烟楼梯间, 特别是像大型商场、影剧院、体育场、大型医院等人流众多的建筑更要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内应设置一个面积不小于10m2的隔离室, 以便阻隔烟雾, 防烟楼梯间还要设置排烟设施, 隔离室与楼梯间之间要设置防火门, 同时要保证防火楼梯间的通畅, 避免在楼梯间内推放杂物的现象。

2.5 自动喷淋装置。

为了在第一时间控制住火势, 人防建筑内要设置自动喷淋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约为30L/s, 水泵供水压力为0.50MPa, 除了在横梁位置采用垂直喷头外, 其余位置都采用直立型喷头。喷头安装要符合工程技术要求, 喷水口距离顶棚不应该小于75mm但是也不能大于150mm, 如果有特殊需要, 还要对喷头进行特殊处理, 比如根据防火要求适当地进行加压处理。

2.6 自动报警系统。

人防建筑内要设置自动报警系统, 自动报警系统装置与防火控制室相连接, 同时还要与自动喷淋装置相连接, 这样在报警的同时就能对火灾进行第一手处置, 防止火灾的蔓延。每隔一段距离就应该设置一个手动报警按钮, 当火灾发生后, 按下报警按钮, 启动喷淋装置和消防栓并切断电源, 启动应急照明。这样保证人防建筑的防火效果。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和防火技术的不断提升, 在今后的人防建筑防火设计中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防火新技术, 在进行防火设计时, 要不断利用这些防火新技术, 推动人防建筑防火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防建筑对城市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各部门必须告诉重视人防建筑的防火设计, 加强防火队伍建设, 防止人防建筑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火灾事故的人员财产损失, 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宋洋.试论民用人防工程消防防火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4) .

[2]顾正军.浅谈人防工程建筑防火设计及有关问题探讨[J].中外建筑, 2010 (3) .

[3]李栋.浅谈地下人防工程的消防设计[J].山西建筑, 2008 (6) .

人防工程防护作用 篇8

发布人: 李淑华发布时间: 2012-4-23 10:10:00 阅读次数: 19 次

人防工程通常由人员生活设施和防护设施两部分组成。其中防护设施是人防工程的特殊设施,人防工程依靠这些设施达到各种防护要求,起到防护作用。

工程的密闭设施:主要由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毒通道和洗消间组成。它的作用是阻止染毒空气进入工程内。防护密闭门还能防冲击波,既能起到防护作用,又能起到密闭作用。两个相邻密闭门之间的空间称作防毒通道,能降低漏人毒剂浓度,便于人员进出。

滤毒通风设施:主要由滤尘器、滤毒器和风机、管道等设备组成。滤尘器和滤毒器分别起到滤除烟尘、毒雾和吸附毒剂蒸气的作用,过滤出来的空气由风机通过管道送入人防工程内室。

洗消设施:包括洗消间、消毒药品、洗消器材等。用于对进人人员进行局部或全身洗消,以避免人员将毒剂带人内室,保障内室安全。

小区人防工程论文 篇9

1.1地下工程的潮湿情况根源于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环境。比如每一年的雨季, 潮湿的外部环境会在建筑物及其土壤连接的墙壁上进行冷却, 这就导致其地下空气的较高相对湿度。这样就导致人体散热的困难, 就容易导致人体的闷热, 从而导致其不舒服。其较大的湿度也不利于霉菌的生长, 从而导致金属的锈蚀情况, 导致其木器变形情况, 发霉及其变质腐烂的情况, 从而不利于设备的正常使用。无论是哪个气候带, 其地下工程的想对湿度都是比较大的。在夏季过程中, 其都是出于潮湿状态, 为了实现地下空间湿度环境的改善, 我们要落实好规划设计, 进行结构的设计, 做好土建施工工作, 做好通风空调的维护及其管理工作, 保证综合性技术方案的更新, 从防潮及其除湿等方面进行考虑, 进行潮湿空气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进行工程内部空气湿度的降低, 从而解决地下空间的湿度环境问题。

1.2在地下建筑物应用中, 其含湿量远远的超过工程内部的空气含湿量, 从而进行工程内部空气想对湿度的增加, 可能会出现壁面的结露情况, 从而进行凝结水的形成。这就需要进行地下人防工程空气潮湿原因的分析, 做好人防工程湿负荷的计算工作。

2除湿设备和除湿技术方案的优化

2.1为了满足上述工作的要求, 进行除湿设备、除湿计算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空气除湿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吸收式固体除湿、冷冻除湿、热管除湿等。比如冷冻除湿的应用, 其需要进行冷冻机的应用, 进行空调装置的应用, 从而进行空气湿度的降低, 进行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凝结, 从而导致干燥空气的达成。所谓的送风系统, 就是进行湿空气的吸入, 再进行蒸发器的应用, 保证其有效的冷却, 将其冷却到一定的露点温度下, 实现其绝对含湿量的降低, 进行制冷剂的吸收, 保证其升温, 从而进行其相对湿度的降低。还有一种应用方法是进行空气的处理, 进行空气含湿度的降低, 进行空气温度的降低, 比较适合热湿比环境的应用, 这也可以进行风冷式冷凝器的应用, 进行除湿后空气的加热, 保证除湿机的干燥空气的温度控制, 满足日常除湿工作的要求。

2.2在日常地下工程应用中, 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 有的工程的余热量有时比较大, 但是有时却是比较小的。比如一些影剧院, 如果人员大量的进入, 工程的余热量就比较大, 如果人们离开, 其工程余热量会减小。在进行冷冻除湿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针对工程的湿负荷情况进行除湿机的应用, 保证除湿机的额定风量的分析, 进行湿负荷大小的分配工作, 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

冷冻除湿系统的应用不适合进行较低温度空气的处理, 也不适宜进行空气的露点温度的处理, 从而进行其效率的控制, 实现其运行费用的控制, 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除湿设备, 就是地下工程工作中的冷冻除湿机的应用。

2.3该除湿系统的应用, 需要进行固体吸附剂的应用, 作为其主要的吸湿材料。吸湿剂是一种多孔的材料, 其内部含有很多的毛细孔。这些毛细孔的毛细管直径比较大。这就容易导致水蒸气分子的易于捕集, 从而保证毛细管壁的吸附。那种吸附式除湿系统的应用就是进行固体吸附剂的吸湿特性的应用, 其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除湿装置, 这种除湿系统的应用整体效果取决于吸附剂质量的优劣及其再生情况。目前来说, 比较流行的固体吸附剂包括了活性钙、硅胶等, 适合于进行较小工程的应用。

在应用过程中, 进行溶液的应用, 会导致其自身浓度的变稀, 这就需要进行再生, 需要针对其再生驱动源进行分析, 进行溶液除湿方式的应用, 保证电驱动方式及其热驱动方式的结合。所谓的电驱动方式就是进行电能驱动溶液的应用, 电能的整体应用成本是比较高的。所谓的热驱动模式就是进行城市热网热水、太阳能等的应用, 满足驱动溶液的再生系统工作要求。

相对于冷冻除湿模式, 其整体运行费用比较低, 故障情况比较小, 而且维修起来非常的方便。稀释剂的再生还原应用需要进行热源的应用。有些吸湿剂对于金属有着严重的腐蚀作用。热管除湿机有着降温型、调温型、升温型等的模式。可以这样说, 降温型热管除湿机、调温型热管除湿机分为水冷及其风冷的形式, 为了满足各种工作场合的需要。调温型热管除湿机具备升温、调温、降温等的除湿功能。

热管除湿机的应用需要其热管内部充满工作液体, 进行液体蒸发及其冷凝的应用, 在其应用液体蒸发及其冷凝过程中, 其不存在机械部分及其能源消耗情况。除湿热管是由两个区段构成的。第一个区段被放在空调冷盘管的入口处。热气流进入了热管的第一个区域, 其管内的液体会进行蒸发, 进行热量的传送, 进行热管第二个区段的传送, 这就说明其蒸发器的空气热量已经被转移, 其内部空气温度是比较低的, 从而导致空气内部的水分冷凝量的增多。

2.4转轮除湿机的应用对于除湿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其核心部位是蜂窝状转轮, 转轮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 是由于活性硅胶及其陶瓷纤维载体组成。转轮的密封装置分为两个领域, 分别是处理区域及其再生区域, 需要进行除湿的潮湿空气会通过转轮进入处理区域。

湿空气中的水蒸气会被转轮的活性硅胶所吸附, 干燥的空气会被传送到需要处理的空间, 转轮再讲那些饱和的水蒸气进行再生区域的进入, 从而满足了转轮吸湿的工作要求, 转轮的不断转动, 有利于其除湿的可再生, 保证除湿机的良好除湿状态的保证。每一种的转轮都能够进行巨大的吸湿表面积的提供, 其除湿能力是非常强的, 硅胶转轮的性能非常高, 种转轮均能提供巨大的吸湿表面积, 所以除湿能力强。就强度而言, 氯化锂转轮不如硅胶转轮。

结语

通过对人防工程防潮除湿方案的优化, 更有利于提升人防工程的应用效益, 从而满足实际地下人防工程的工作需要, 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做好地下人防工程防潮除湿的相关工作, 提升相关工作的应用效益满足人类的生存及其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耿世彬, 等.防护工程通风[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1.

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利用 篇10

关键词:人防工程,地下空间利用,综合体

0引言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地减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民生活质量难以保证等境况。在这种背景下,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铁等各类地下空间出现在中国的城市中,城市地下空间所具备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发达国家已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综合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我国早期的人防工程

我国从50年代建设人防工程,特别是70年代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思想指导下,全社会兴起了建设人防工程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人防工程大多数标准较低,用途较单一,主要是备战。进入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平战结合的方针在人防工程建设中得到贯彻。

2国外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利用

2.1国外地铁

伦敦地铁:世界上第一条地铁,1856年开始建设,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总长超过400 km。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地铁被用作地下掩体,每晚有6万居民进入地铁隧道,最多时达17.7万余人。

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全长277.9 km。二战期间作为防空掩蔽所,基洛夫站候车大厅成了前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通讯枢纽。前苏联1941年十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就在马雅可夫斯基站候车大厅举行。

纽约地铁:营运路线373 km。

2.2地下停车场:

日本的大板和名古屋大量修建地下停车场,现有70%以上的汽车停在地下。

法国巴黎修建了欧洲最大的地下车库,长500 m,宽32 m,地下四层,可停车3 000余辆;加拿大的温哥华修建了当今最深的车库,共14层。

2.3日本地下街

日本是亚洲最早进行地下街建设的国家,至2005年共建成70条地下街,总面积113万m2。

(1)第一阶段1955-1964年,这10年是日本大规模建设地下街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地下街的特点是通道的宽度很窄。

(2)第二阶段1965-1969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地铁大规模建设,结合地铁与站前广场的整体建设计划,有代表性的是东京八重洲、新宿西口、札幌大通地下街。

(3)第三阶段1970-1980年此时期的特点是地下街结合地铁站一起开发,如新宿南口、福冈天神、名古屋中央地下街等。

(4)第四阶段1980-2006年,特点是规模更大,对老城中心进行城市改造与地面城市空间整合为新城市公共空间。

2.4地下城

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总面积达400万m2,步行街全长30 km,连接着10个地铁车站、2 000个商店、200家饭店、40家银行、34家电影院、2所大学、2个火车站和1个长途汽车站。

3我国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的利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城镇化趋势明显。北京和上海人口已超过2 000万。全国各地交通拥堵严重,城市建设向地下和空中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3.1地铁

北京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作为战备工程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1981年9月15日开始运营,截至2012年底共有16条地铁运营,线路总长442 km。到2020年规划线路达1 000 km。

上海地铁:截至2013年运营线路617 km。

深圳地铁:运营线路348 km,仍在不停建设。

广州地铁:运营线路达751 km。

截至2015年已运营和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有33个;已开通运营地铁的城市达22个,运营总里程2 900 km。

3.2地下街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地下街道,长80 m,宽12 m。由于缺少规划,以致地铁线路在这里不得不降低埋深才能通过,而且由于功能单一,综合效率不高。

3.3其他地下场所

地下停车场、地下娱乐场、地下仓库和冷库的建设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趋势

4.1地下空间的利用向地下综合体发展

中关村西区商务中心地下总面积约50万m2,共3层,地下一层为交通层,有公交、轻轨和大型停车场;地下二层有商务、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地下三层是综合管廊。区域内各楼之间地下有车道相连接,成为城中之城。

王府井地下商业街长810 m,宽40 m,共3层,总面积超过30万m2,是集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市防空防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地下一层为市政综合管廊,地下二层为商业街,地下三层是娱乐、餐饮设施。该综合体达到了扩大容量、改善交通、分散客流、提供就业的目标。

4.2地铁车站与商场连通

城市土地寸土寸金,为了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城市地铁车站与商场连通即商场作为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模式横空出世。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车站与百盛商场连通;2号线阜成门车站与华联商场连通。正在建设的兰州地铁也有车站与商场连通的设计。

4.3地铁车站与火车站、飞机场连通

国内已有多处地铁车站与火车站、飞机场连通的案例,方便旅客出行,提高了公共设施的效率。

4.4城市道路向地下发展

城市道路堵车已成为大城市通病。城市道路对环境影响以及对周围地区的割裂,限制了城市中人们的活动空间,同时高架道路横贯城市,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城市道路寻求出路成为了紧迫的事情。

波士顿的交通问题十分严重,1959年建设的中央干道是州际高速公路的一部分,穿越城市中心区,为高架6车道公路,设计流量为每天75 000辆机动车。到了90年代中后期,车流量达到每天19万辆。每天的拥堵时间超过10 h。波士顿机场距市中心仅相距1.6 km,却要花费1 h穿越拥挤不堪的隧道才能到达。波士顿城已没有用于新建城市道路的土地,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在中央大街下面建设一条地下快速干道,在波士顿海湾建设一条海底隧道连接机场与城市中心,并将车道增至10条。

工程2004年竣工后,快速路拥堵的时间缩短到每天早晚高峰2~3 h,降低城市12%的一氧化碳排放,空气质量得到改善。高架路拆除,腾出了12 hm2的土地,75%用于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的建设。地面留出空地,消除了城市鸿沟,密切了城市的联系,解决了噪声污染问题,高效利用土地空间,为将来城市的持续发展储备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见图1所示。

波士顿城市交通改造项目为城市交通建设和城市交通改造提供了一个新模式。城市交通地下化,可以腾出土地搞城市绿化、步行街,减少了道路对城市的割裂;安全、便捷的地下交通降低了城市污染,改善了城市环境。

波士顿交通改造项目对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改造,面临与波士顿相似的问题。

5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正处于发展期和上升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机遇。我们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既科学地进行开发又要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将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5.1地面地下综合化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不再是实现某一单项功能,将是多项功能的整合,如商场作为地铁出入口;也不再是空间形态的孤立,而是向由点、线、面、体多种形态灵活、丰富的空间整体组成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发展,如日本东京车站及与其相连八重洲地下街和丸之内地下街:

东京车站为普通客运列车、新干线(高速铁路)、地铁综合车站,建筑面积2.6万m2,客流量每日88万人,有105家商店、56家零售店、49家餐饮店;

八重洲地下街面积为13.8万m2,客流量每日20万人,有246家商店、163家零售店、83家餐饮店;丸之内地下街面积9.7万m2,客流量每日10.5万人,有296家商店、209家零售店、87家餐饮店。

5.2地下空间分层化和深层化

浅层:地下车库、地下商业、娱乐、地铁车站等。中层:污水、市政管道等。深层:地下水、能源输送。如王府井地下商业街。

5.3城市道路建设向地下发展

城市道路设计由传统的以行车优先为目的转变为以人行需要为目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增加城市绿化,城市道路向地下发展是趋势。

参考文献

[1]耿耀明,刘文燕.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J].建筑结构,2013,43(增刊).

[2]谢清荣.美国最大最复杂的交通改造项目——波士顿交通改造[J].城乡建设,2010(8).

[3]黄莉,霍小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02).

[4]田鸿宾,那允伟.莫斯科地铁[J].铁道知识,2006(01).

[5]钱七虎,王秀文.美国波士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更新[J].中国人民防空,2002(6).

[6]李春红,阮如舫.从“地下街”到“地下城”:日本地下空间发展演变及启示[J].江苏城市规划,2013(7).

[7]刘皆谊.日本地下街的崛起与发展经验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07,22(6).

上一篇:企业靠管理管理靠人才下一篇:内容分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