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艺术的构成分析四篇

2024-09-13

信息艺术的构成分析 篇1

从音乐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 音乐的美最初都表现在综合性的音乐体裁中。声乐艺术就是贯穿音乐发展历史, 并具综合性的音乐体裁形式。它既有别于纯文学的诗歌, 亦不同于纯音乐的器乐, 更不是简单的文学加音乐, 它有着自己独立的品格、规律、原则和表现, 在诗乐合璧、词曲交融中体现着自身的艺术价值, 给人以淳美的感受。因此, 在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中, 蕴涵着美的各种因素。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一、歌词美

歌词就是能作为歌唱的诗歌或唱词, 一般由诗人、词作家或剧作家写成。歌词的美即它的结构形式、形象意境的美。“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音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 它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地揭示出来, 它是歌曲综合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1) 首先歌词是诗化的文学语言形态, 又同时是作为可唱的意图去进行创作的, 因此它必须凝练简洁、准确优美, 以最精粹的语言去概括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生活。如《大森林的早晨》 (张士燮词, 徐沛东曲) :

大森林的早晨多么美,

淡淡的晨雾, 静静的流水。

山重重, 树重重,

重重绿树中鸟儿歌声脆。

……

大森林的早晨多么美,

古树参天, 竹林青翠。

山青青, 水潺潺,

潺潺溪水边鲜花笑微微。

……

看到歌词, 眼前会立刻出现晨雾、青山、竹林、流水、树林、鲜花、飞鸟……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像诗一般清新优美的画面。可以说歌词是诗的语言的炼金术, 通过炼字、炼句、炼意去创造美的音乐文学形象, 以达到歌词的凝练美的艺术效果。其次歌词也体现出一个民族语音语调的结构美。如在汉民族的语言音节中, 声、韵、调的有机结合形成双声、叠韵的构词特点, 在音调上造成或清亮高扬或舒缓柔和的节奏变化, 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同时句末同韵相协、节奏顿数相对、排偶对仗整齐, 也形成了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形式美特点。第三, 歌词是人们抒发感情的形式之一。诗词中的语言音调具有非常直接的表情性, 因而对情绪的鲜明的渲染是音调表现力的重要特征。歌词的情感美意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不能有半点造作虚假。人类的一切社会生活都孕育着诗情, 也是表现诗情的源泉, 诗情的真实抒发, 也能将人们引入审美的意境, 在“情思”与“意境”交融中, 达到动人心肺的艺术效果。

二、旋律美

旋律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一定节奏组成。旋律的美在声乐的综合艺术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构成声乐艺术美的主体, 用来集中传达歌曲的情感与精神内涵, 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 (2) 旋律虽说是音乐的灵魂、核心, 并是构成声乐美的主体, 但歌词的韵律、结构、内容、风格等又制约着旋律的创作。因而歌曲的旋律美主要取决于美的歌词意韵。旋律是由音调、节奏等组成。首先, 音乐音调是旋律美构成的基础。音调美体现歌词的情感情绪特征, 体现鲜明的声乐体裁特征, 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艺术风格, 也体现时代与个人的鲜明色彩。音调美的这些因素通过各种旋律发展手法, 塑造出完善的声乐艺术形象。其次, 音乐节奏是音乐旋律的构成骨架。音乐节奏既体现出一定语音的自然的节奏特征, 也表现出一定句式的节拍特点。艺术地将长与短、强与弱的音符按时间与速度的不同进行排列组合, 并通过重复、对比等手法,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节奏序列, 展示出千变万化的节奏运动形态, 可以特有的节奏美增强音乐旋律的艺术表现。第三, 音乐和声也是丰富旋律美表现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声的美能造成一种立体的声音音响效果, 它对旋律的音乐美起着非常好的烘托作用。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中的重唱、合唱等多声部作品的宏大壮美, 可以说与和声的艺术功能作用是分不开的。和声极大地增强了声乐艺术美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对声乐艺术美的多样性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演唱美

声乐艺术是歌唱的艺术、人声的艺术。只有当歌唱者进行演唱时, 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美才会真正得以展示。因此, 在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中, 演唱美就成了声乐美的主导因素。首先, 在歌唱艺术中音质是演唱美的基础。如果要塑造出有个性、有特征的声音形象, 发挥人声的最佳艺术表现力, 那么, 音质的好坏是很关键的。同时, 气息在声乐音质美的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声音的优美、圆润等品质的形成也有赖于气息的控制等作用。另外, 音质美还要求演唱者的声音音色丰富, 有较强的声音造型能力, 而独特的个性音色则能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声音形象。因此, 人声的音质美是构成声乐艺术美的物质基础。其次, 歌唱的过程也是语言艺术化的过程, 字音的美也在声乐艺术之美的总体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字音美要求歌唱时字音准确纯正, 并按照出字、引长、归韵、收声这一咬字吐字程序, 去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 使字音在运行过程中变化自如, 形成一种美的流动。同时, 依据字音所表达的情感情绪, 处理好轻重强弱的语气, 高低抑扬的语势和快慢徐疾的语速, 使字、情、声三者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第三, 声乐艺术的演唱美也表现在唱腔的圆润, 完善方面, 即歌唱行腔的美。在歌唱行腔时, 要做到节奏稳定、音调准确、风格浓郁、富于个性。同时, 行腔时要情真意切, 不能矫揉造作, 要“情之所至, 音之所生”, 使歌唱行腔的过程真正成为声乐艺术美的创造过程。

四、伴奏美

声乐的器乐伴奏同样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它是声乐艺术综合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声乐艺术除无伴奏合唱、山歌、田歌、劳动号子外, 几乎都离不开伴奏的烘托和陪衬。尤其是歌剧、戏曲, 如果没有器乐的参与, 这些声乐艺术形式也将不复存在。伴奏除去担任人声演唱的部分外, 还包括前奏、间奏和尾奏。首先, 抒情美是伴奏美的侧重方面。伴奏揭示一定情形下的人的心理情感变化, 帮助歌唱者发挥激情。同时伴奏也通过熟练的演奏技巧在乐器上唱出自己的情感。器乐伴奏者不但要同曲谱的表情术语要求一致, 也要同歌唱者的抒情相一致, 才能共同将一个声乐艺术的整体美创造出来。其次, 对比美也是在声乐和器乐的合作当中产生的, 由于声乐的音色表现和器乐的音响效果在声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从它们的音色、力度的结合中产生了对比美。在庞大的乐队伴奏中, 声乐交错, 此起彼伏, 更能感觉到对比的审美效应。第三, 大型交响乐队的伴奏也体现出它的气势美来, 编制齐备的乐队在为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歌曲伴奏时, 展示了非常宏大的音响世界, 增强了声乐作品的戏剧性效果。

五、表演美

表演在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中指歌唱者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服饰仪表、气质风度等等。表演美是要求歌唱者无论自身还是所塑造的角色, 所表现出的体态仪表都要富于美感, 都一定要有美的造型要求。首先, 歌唱的表演必须面对众多的观众, 并同他们进行艺术的情感交流。体型的优美与否, 直接影响听众的审美视觉。而体态 (即身体的姿态) 则应根据不同声乐艺术的体裁所表现的内容、情绪、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其表现样式。既不能墨守成规, 也不能无节无度。体态所表现出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 都要符合其特定的情感内容和表演美的创造规律。其次, 风度仪表的美是体型体态美的升华。风度指歌唱者在舞台上的形象风韵。它要求歌唱者在歌唱时表情亲切、姿势优美。仪表指歌唱者在舞台上的衣着容貌。它要求歌唱者在歌唱时着装得体、容貌大方。第三, 歌唱者的性格美是由他的道德、精神、知识、才能等构成的。从歌唱者的体态、仪表可以表现出一种性格气质来。歌唱者不仅要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与艺术风格, 而且还要深入角色, 去准确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气质。

摘要:本文通过对构成声乐艺术美的歌词美、旋律美、歌唱美、伴奏美、表演美进行分析, 希望对歌曲鉴赏者能更好地欣赏声乐作品, 声乐演唱者能更完美地展示歌曲的艺术魅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歌曲艺术美,歌词美,旋律美,歌唱美,伴奏美,表演美

参考文献

[1]赵梅佰.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

[2]张前, 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信息艺术的构成分析 篇2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是特殊的意识形态。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 将审美意象物态化的成果。艺术作品是“艺术”的现实存在, 也是艺术家艺术创造的结果。它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的构成要素。而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个因素构成。

1. 摄影作品的题材

题材, 就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生活进行取舍、提炼、创造而在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部分。摄影题材来自于客观存在, 这是摄影的纪实性所决定的。它决定了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以及摄影作品反映的内容必然是客观实体。

而对于摄影艺术, 纪实性是摄影不可更改的本质, 所以在创造过程中摄影主体性和纪实性的统一是必要的。也就是, 摄影的艺术形象以及反映的内容与它的原型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摄影的题材与其创作的原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摄影的题材与其被拍摄的主体关系密切。不同题材的摄影也会有不同的艺术创作过程, 所以摄影的类型也与题材有关。摄影的题材、类型分为:新闻摄影、人文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商业广告摄影等。

2. 摄影作品的主题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反映的认知与改造, 是对题材的认识与评价。它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的思想、观念乃至情感。

前面提到过, 由于摄影的纪实性导致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形象与客观原型的同一性。这种纪实性在摄影一书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摄影随时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当然, 单纯记录现实的摄影不一定称之为“艺术”, 他们只是实际存在的简单物化, 并不具备艺术素质。而真正的摄影艺术作品在于摄影艺术家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往往具有鲜明的主题或者充沛的情感。

可以看出摄影作品的主题是摄影家对摄影纪实性的充分利用, 借现实主体来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在主题塑造的过程中, 摄影家不是被动的摄取眼前的现实, 而是对现实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 并精心摘取具有典型性的画面、形态借以揭示出思想观念或宣泄某种情感。所以摄影是现实的艺术, 他无法脱离客观对象去完成创作。

二、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

1. 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

“绘画是做加法, 摄影是做减法。”这句话反映了摄影在主题表现上的核心原则, 即:好照片画面要简洁。

按照一般的摄影创作思路, 在拍摄主体被确定后, 拍摄者需要做的工作便是想方设法经营好手中的既定主体, 寻找最为合适的表现手法, 并从头脑中构画出照片中包含哪些事物, 用什么样的形式排列它们, 最后按下快门定格画面。有些人认为一张照片中应包含尽量多的内容, 体现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或者形态, 这样不仅能使画面丰富而又饱满, 色彩更加缤纷绚丽, 而且从内容上也更加充实。或许有规律的复杂能够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感官刺激, 但这种规律本身就是一种简洁, 也是以某种统一的、排列的形式出现。而错综复杂的画面内容和眼花缭乱的画面形式从来不会出现在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中。

如果想使照片更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或是更能打动观赏者, 拍摄者必须设法将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画面中的被摄主体 (这是首当其冲的要求) 。所以拍摄者必须尽可能地排除掉分散观者注意力的那些杂乱的画面内容, 让画面做到最大化的简洁。这种作“减法”的创作行为, 在最初按下快门之前用大脑构画图像时就应该完成, 或者在后期的图像制作中加以补救。这样, 作品的主体才能更为突出, 主题的反映也更为明确。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摄影造型艺术同绘画相同之处, 是将艺术形象诉之于视觉, 在一个平面空间内展示出来。在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中, 摄影家也是通过构图的方式将其主题鲜明的表达出来。

构图是对摄影作品中内容的组织结构, 其主要作用是更有效的突出艺术作品内容。摄影师利用美学规律主动的对客观现实进行截取, 简洁且直观的表达艺术形象、表现作品内容是摄影作品构图的要务。

2. 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段

摄影的艺术表达手段也可以称之为摄影的艺术语言, 与摄影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摄影术诞生那天起, 摄影的局限性就对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表达就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

摄影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从而也导致了摄影技术的局限。摄影设备从巨型银版相机到小巧的数字相机的更迭历史, 也是摄影技术从复杂且高端的工艺到便捷大众化的技术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段也在不断的演变。从黑白到色彩, 从胶片到数字, 从模糊到清晰等这些特点都如实的反映在摄影作品上面, 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摄影艺术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发达, 致使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也趋于多样化。

三、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

1. 内容决定形式

在摄影作品中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摄影作品的产生首先是由摄影师雇主的某种需求或者是摄影艺术家受社会生活的事物的某种激发, 而产生了创作欲望, 确定作品内容, 然后根据内容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

比如新闻摄影师是出于反映和报道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为根本出发点, 其内容要求摄影作品确切、直观、形象的反映事件, 所以其表现形式就要用最直观、形象、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事件。再比如商业广告摄影, 他的创作目的是推销商品, 其内容需要突出产品的特点, 强化产品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那么这就要求这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要具有很高的清晰度, 并且能够突出和强化甚至夸张的表现商品的特点。

由此看来, 一幅摄影作品的内容对其表现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 在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中形式常常也起到积极地、能动地作用。

2.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与内容相适合时, 就能深刻的、充分的表现作品内容;而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会造成摄影艺术作品的平庸乃至失败。比方说我们要表现花的艳丽, 就不能用黑白的表达语言。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内容, 有的形式把内容表现的充分、感人, 有的则不然。往往也会出现同表现一内容的多幅作品有的极具冲击力、震人心魄, 有的却表现平庸;也往往会产生同一内容甚至同一现实主题, 由不同摄影家去表现其作品也各不同, 原因就出在形式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源自摄影师的自身修养不同、风格不同和对事物的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

3. 内容形式相互统一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形式都渗透着内容, 任何内容都是通过形式而存在的。内容与形式是艺术作品中不可分割的, 他们不能相互脱离而地理存在。摄影也是如此。只有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有深度的内容有机结合统一, 我们才能称之为优秀的摄影作品。

摘要:本文主要从艺术学的角度来探讨摄影作品的构成, 阐述了摄影艺术创作中的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信息艺术的构成分析 篇3

[关键词]信息艺术网络时代新媒体艺术人机交互界面

引言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社会是什么模样,艺术就会有所反映。数字时代,艺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电脑和各种新信息技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一种被广泛称为新媒体艺术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即信息艺术。

当前国际上对于信息艺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内容也没有统一的概括。在此,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的分析和提炼,将信息艺术定义为:运用数码技术和互联网各方面的新发展,尤其是利用资讯、传播、图像等研究成果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和过程。

一、信息艺术的分类

网络时代,“信息”已经不仅仅指简单的消息或音信,而是指与电视、广播、报刊、Internet等传播媒体有关、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和讯息。

从最早出现的电子艺术到新媒体艺术,艺术学者尝试用不同的名称来反映层出不穷的信息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仍在初期发展阶段,各种名称的范围往往模糊,也有重复性。笔者归纳为信息艺术的当代艺术形式有:

1,数码图形艺术:包括数码绘画、数码摄影和数码视频在内的计算机图形艺术

2,虚拟现实环境:如电脑游戏,三维电影等等

3,电脑动画和全息照相(holographic)作品

4,网络新媒体艺术

5,人机交互界面(human—machineinterfaces)

6,数码音乐、声音艺术

7,与戏剧、舞蹈和装置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艺术形式

二、信息艺术的特点

传统信息的传播模式是以大众传播单向性为基础的,信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

新的信息艺术使用新的计算机、网络新媒体将图形、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大量的视觉形象取代了过去以文字为主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

1,互动性

信息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互动性。

传统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是被动的,观者一般会在苦思冥想中揣摩作品传达的情感,寻找共鸣,而信息艺术可以满足观者参与和身临其境的欲望。创作者同观者的交流变得更为直观,更为亲近。

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信息艺术的创作过程往往要求群体作业,因为它往往涉及不同领域的技术。因此艺术家不能单独完成,而是根据需求向工程、资讯、科技、生物学家等领域的人员寻求辅助。因此,信息艺术的创作可以让创作者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特长。把自己在各自学术领域里所学的。都运用在艺术创作上。

3,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

由于牵涉到科技,信息艺术作品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有可能成为专利品。但由于其创作形式的多样性,新型的信息艺术也容易因追求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而流于形式。

德国新媒体艺术策展人维尔特斯(AxelWirths)曾经强调:“新媒体艺术不是关于科技。而是关于内容。科技似乎给人们带来很多期望。让你相信很多变化会发生,但真正会带来改变的,只有内容。艺术工作者必须去了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史,才不至于重复前人的创作。”

三、信息艺术的传播媒体

大部分信息艺术的传播媒介是屏幕媒体,机箱与屏幕是其技术载体,而展现出来的信息就是艺术形象。在此,笔者将信息艺术的传播媒体总结如下:

1,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是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四大媒体之后,迅速成长的重要传媒形态。由于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的第五大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如下优势:

(1)时效性强:

网络没有时间周期,24小时皆可处在工作状态中。随时可提供实时滚动的新闻。

(2)覆盖面广:

网络媒体大大超过传统媒体的覆盖面:在受众人群上,它将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的不同阅读群体统一覆盖,并可兼顾不同群体的阅读特点在地域范围上,它能跨越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借助网络向全世界传播。

(3)互动性强:

网络媒体大幅度拉近读者与编者的距离,使读者参与媒体、与媒体高度互动成为可能。

2,手机媒体

虽然手机主要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而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与组成要素,成为一种新的媒体。

3,数字交互电视

数字交互电视指通过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互动性是数字交互电视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字交互电视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欣赏节目内容。

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

4,博客

博客的即时性、自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也同时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有学者总结了博客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性质,认为“博客突破传统的网络传播,实现了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5,播客

“播客”的概念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2004年9月,美国苹果公司发布iPodder,这一事件被看作是播客(Podcast)出现的标志。“同21世纪初低调诞生的博客相比,播客似乎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2005年8月,上海举办了中国首届播客大赛。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

结语

信息艺术的构成分析 篇4

关键词:装饰绘画,艺术特征,构成方式,运用

装饰绘画是现代化艺术的一种较为广泛的创作方式, 我们随处可见的装饰物、美化图, 家居摆设等都蕴含着装饰美。装饰绘画它不同于写实性的绘画, 它有它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既可以独立作为艺术形式存在, 又可以说是现代工艺绘画作品。它还是理想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也是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 更是在运用一种高度概括美学的艺术语言, 体现创作者的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良好的装饰绘画艺术能够通过艺术特征的彰显, 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带领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由于不同人种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背景的差异, 每个人的审美特点都有很大的差异, 只有做好分析, 对艺术特征开展探究, 并明确构成方式的运用, 才能更好的突出装饰绘画的艺术效果。

一、构成及装饰绘画的艺术特征

构成是装饰绘画艺术中非常具有特点的一种形式, 也被称为艺术或几何抽象艺术, 对研究创造形象及其组合与排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启迪作者的创作思想, 并提高人们的能力。从某一方面而言, 构成也可以用来研究科学, 大到自然界, 小到微观原子世界, 在结构上都具有自身的关联, 做好期间的排序, 有助于更好的突出装饰绘画的艺术魅力。

装饰绘画在其应用中也具备自己的艺术特点, 秩序性、象征性、浪漫性都是其中的重点。与此同时, 在创作装饰绘画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多样性、意象、重构等手法融入其中, 突出作品优势, 展示出作品要传递的情感, 通过构成的方式展现这些关系, 研究清楚其中包含的规律, 尊重艺术特征。

二、装饰绘画的秩序性及其构成方法的运用

秩序性是装饰绘画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它主要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需要顾及整体, 兼顾部分, 使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美。一副好的绘画作品从画面到整体样式上都需要呈现出一种秩序美, 实现统一, 在清晰的结构图样中遵循自然法则, 更好地凸显装饰绘画所要传递的思想, 将其艺术特征表达出来。具体而言, 装饰绘画的秩序性在表达手法上包括对称、渐变、重复、对比、均衡等多种形式, 研究清楚这些构成方式之间的关系, 是完善装饰绘画艺术特点的关键。

对称是一种和谐美, 指的是轴两边或周围的各类要素需要对应等同起来, 达成一种对称多于画面的关系, 突出它的稳定性与整齐性。重复主要是说在装饰绘画创作的过程中, 需要连续的、有规律的重复使用某些图案或样式, 将其形象的统一性表达出来, 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其中的一项典型代表。渐变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 在构成方法和绘画过程中必须遵循发展的规律, 使作品通过自身的个性特征表达出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我们在装饰绘画中常见的水滴有大变小的图案就是一种渐变特征的凸显。

因此, 在装饰绘画秩序性特征使用与构成利用的过程中, 必须彰显对称、重复和渐变的特征, 多次运用相同的造型开展设计与创作, 体现一种“群体”概念, 以便更好地组合完成设计, 进行构图, 突出作品的艺术性。

三、装饰绘画的浪漫性及其构成方法的运用

浪漫性是装饰绘画需要坚持的原则之一, 也是作品从创意到表现, 从效果到欣赏需要兼顾的主要内容。绘画分为非写实性与表现性两大倾向, 成为促使其具备诗话意韵、幻想趣味的内在因素, 并催化其从现实走向浪漫。观察中外著名的装饰绘画作品, 不难发现创作既包含写实性, 也是作者在合理范围内的想象, 是联想升华的关键。突出装饰绘画的浪漫性, 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 能够更好的启迪作者, 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给欣赏者带来可视化的作品。

装饰绘画的浪漫性特征最常用的表现方法是解构、意象和重组, 在构成过程中需要保留原有的形态特点与精神, 将多种元素集合起来或进行分解, 通过再创造归纳与组合各种意念。绘画是一种二维平面设计, 想要突出它的浪漫性特征, 需要延伸它的二维特征, 扩展空间优势, 利用透视法和明暗法更好的构成画面, 在装饰绘画的创作和设计中都加入浪漫性思维, 实现动态组合, 突出绘画构成方式的优势, 应用好相关艺术特征。

四、装饰绘画的象征性及其构成方法的运用

装饰绘画的象征性是在浪漫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特点, 它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把自然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具有表现性的符合, 通过形状、艺术、图案、颜色以及色彩和构成关系表现符合, 反映绘画作品需要传达的理想意境, 给欣赏者带来巨大的启迪。

不同于浪漫性特征, 象征性特点更注重传递精神理念, 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可以运用想象更好的创作艺术, 著名的人面兽、千手观音就是象征性合理利用的案例。另外, 意象化最常用的手打四夸张与变形, 这也需要借助想像力来完成, 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局部夸张变形是将对象最富个性的方面进行处理, 如人物的颈、腰、背以及服饰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它能强调重点, 突出主题, 更能体现形象的典型性;整体夸张变形, 是使形象的整体特征更加强烈, 趋向性更加明显的艺术形式。两者在象征意象的使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能够通过作品展现不同的形象, 传递出情、景、意、境之间的差异。

五、讨论

以上所说的有关装饰绘画艺术特征的构成方式都是在创作作品中需要关注的焦点, 理解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涵, 对于作品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些构成方式都和作品创作关系密切。装饰绘画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它可以具备人类的天真质朴和最深思熟虑的对美的追求和营造,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创作形态, 发挥各类艺术特征, 提高作品要表现出的整体效果。浪漫性、秩序性以及象征性作为装饰绘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具有非常良好的魅力, 它们对绘画作品的构成关系和研究组织特点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严格遵照这些特点, 突出装饰绘画的各类艺术特征, 展示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才能够更好的传递作者想要通过作品传递的自身情感, 以便向更多的观赏者彰显其创作意图, 并将这些东西更好地赋予生活气息, 从而让装饰绘画更加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陶化举.装饰绘画的艺术特征及构成方式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 (8) .

[2]赵伟轩.当代装饰绘画艺术在互动媒体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翁东迪.谈民间美术对现代装饰绘画的渗透[J].莆田学院学报, 2007 (3) .

[4]李淑琴.浅析装饰绘画的美感要素[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

上一篇: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下一篇:制药企业客户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