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四篇

2024-06-15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篇1

“软件平台”普及关键行业

对此, 普元提出了“软件平台”的概念, 即借鉴平台化理念, 将软件实现与运行的共性技术抽取集成封包成为“技术平台”, 用来构建与支撑应用软件的独立软件及系统。

这样做的好处是, 企业通过引入软件平台, 可以快速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灵活、低维护的软件产品, 即以规模化定制的方式, 实现在合理成本的约束下提供可定制、个性化、多样性的软件系统。

普元软件高级副总裁刘尔洪告诉记者:软件平台趋势将是软件业发展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刘尔洪解释说, 金融行业、电信行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都有共性业务和个性化业务, 共性业务需要全网部署, 个性化业务应由各地方自由开发营销而不受总部约束。面向业务的软件平台将大量成熟而实用的应用组件和模块进行高度封装, 并内置功能强大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电子表单管理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消息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各种成熟的应用系统和开发工具。

开发人员在进行软件开发过程中, 绝大多数开发与应用无需特殊的代码编写, 只需按照项目需求选择相应的组件或模块进行“拖拽式”配置, 而捏合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共性+个性”加速应用效率

正如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机器零部件, 只需按要求简单的拼装即能成为完整的机械设备一样。“软件平台”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降低了软件开发与应用的难度, 并且应用可立即部署, 大大缩短了应用开发的调试期。

这些功能浓缩后就是普元为软件平台化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层次化、组件化、产品化、简约化。比如从财务角度, 软件平台化表现为多项目软件管理的ROI;从业务角度, 软件平台可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撑;从管理角度, 软件平台更多意义在于对精细化管理的支持。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篇2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日益加大,我国国产基础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品也越来越成熟。目前,已经有很多集成应用采用了国产基础软件,这也对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集成应用的关键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为了更加准确、更加有效、更加及时的对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的性能进行评价,诊断性能瓶颈,助力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本文结合国产基础软件的特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平台,并通过对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的性能测试对该平台进行了验证。

1 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平台设计和实现

1.1 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平台总体设计

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平台主要包含了基于HTTP协议的性能测试工具、国产操作系统资源监控工具和集成应用故障诊断工具。这三个工具之间采用松耦合的方式设计,之间通过文本文件进行数据的合并。国家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平台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 基于HTTP协议的性能测试工具设计和实现

基于HTTP协议的性能测试工具是由HTTP消息记录端和压力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HTTP消息记录模块主要是捕获用户操作的会话过程,记录下对应会话的用户行为,并生成一时间序列为基准的脚本文件。压力控制主要是对性能测试的启动、停止等控制以及显示测试状态、控制测试进程和设置测试策略等辅助性能测试(如图2)。

该性能测试工具主要通过代理服务器截获用户访问的行为,通过格式化模块将其转换成本统一格式后,再将其按照时序先后保存到脚本当中。压力控制部分主要通过多线程技术模拟多用户同时访问的方式进行性能测试,同时通过委托方法将各个用户行为的响应时间传递给性能测试工具,并进行记录(如图3)。

该性能测试工具是通过记录在测试脚本文件中的用户行为回放实现用户行为的模拟的,通过多线程实现了并发的模式(如图4)。

1.3 国产操作系统资源监控工具的设计和实现

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资源监控工具采用了SSH协议远程连接被监控服务器操作系统,通过运行获取虚拟文件系统中对应的系统资源信息,并以文本的方式传输监控结果实现服务器资源的数据采集(如图5)。

本监控工具通过多线程方式实现了同时监控多台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通过应用委托的方式将多线程监控结果回传给UI显示。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资源监控工具总体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资源监控工具依据上述算法,通过配监控服务器配置信息表,建立多线程启动监控算法。同时通过动态曲线控件动态的展现各个指标的曲线实施图形。程序截图如图7所示。

1.4 集成应用故障诊断工具设计和实现

集成应用故障诊断工具是C/S结构的工具,信息收集服务部署到国产中间件上的诊断服务来进行的,诊断服务通过JMX收集所有运行在该中间件上的应用的状态。通过网络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客户端,客户端通过诊断分析模型对运行在中间件上各个应用进行分析,同时显示诊断分析结果(如图8)。

集成应用故障诊断工具的诊断分析模型是共分为两层分析,首先通过分析是否存在异常信息预警服务错误,其次通过预设资源阀值预警资源过度消耗。通过故障映射表进行故障信息诊断结果(如图9)。

该诊断工具通过将信息收集服务部署到过程中间件之上,经由客户端输入中间件WEB服务地址和端口号与信息收集服务进行通信,再有本地算法进行诊断分析,同时显示诊断结果,并将故障服务高亮显示,程序截图如图10。

2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的性能测试平台,该平台包含了性能测试工具、监控工具和诊断工具,同时介绍了各个工具的工作流程、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目前该平台已在部分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平台的系统验收测试中得到了应用,且取得了初步成果,该平台的正确性、可用性等都得到了验证,但是由于该平台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中。

[下转77页][上接52页]

摘要:目前,我国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应用越来越广发。这对该类基础软件的性能测试关键技术也提出了发展需求。基于此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该平台更加符合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性能测试的需求,为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资源监控,故障诊断,性能测试,HTTP,JMX,多线程

参考文献

[1]多线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5706.htm.

[2]委托[EB/OL].baike.baidu.com/view/159798.htm.

[3]张杰,戴英侠.SSH协议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

[4]徐健,王涛.HTTP/1.1的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5]杨柳,李志蜀,王逸飞.用JMX实现可配置的动态数据处理流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

业务基础平台怎么选? 篇3

在互联网、云计算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正在积极尝试业务、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企业对IT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他们希望IT系统在提升效率、优化流程的同时,能够改变工作模式、增加用户体验,与其业务、市场、服务甚至运营管理深度融合。

IDC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走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原有的经营业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因此传统行业客户纷纷寻求业务变革,互联网转型成为众多行业客户共同关注的焦点。互联网促使企业业务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驱动企业IT需要交付新价值,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助力企业业务创新,以此来支撑业务从前端到后台的全面变革与发展。

未来,所有企业都是技术驱动型的公司,IT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再扮演辅助角色,更多的是主导作用,IT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产品与服务中去,而不仅仅是支撑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因此企业自有IT建设能力将会逐步加强。

越来越复杂的IT建设

除了互联网+,现在还有个炙手可热的词就是“工业4.0”。不同于早期的工业自动化,制造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不再只涉及制造、销售、商业化这样一些流程,互联网+时代的工业4.0让制造业遇到了市场营销、销售服务、设计生产、管理决策、组织模式一整套的企业变革。

然而,传统的IT建设模式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后续容易出现难于集成整合、运营监控等问题。

从IT交付价值的角度看,用户体验、业务持续创新和围绕数据产生的新的寻求,如何将这些企业业务在IT层面进行市场化,这些问题最终会落实到应用系统上来。

具体来看,IT应用面临着四方面挑战。

首先是标准化解决方案和用户深度定制间带来的挑战。不同行业情况不一样,同一行业不同客户情况也千差万别,业务模型不一样、发展思路不一样、组织架构不一样、商业模型不一样,这就导致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无法适应所有客户。不同的客户会有针对自身特点的深度定制需求;

第二,是一劳永逸和快速适应变化带来的挑战。供应商自然很希望做出一个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一个版本永远不要变,但事实证明这根本不现实。随着企业业务的变化和扩张,IT必须要快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第三,来自数据孤岛的挑战。经过二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国内大量应用相互独立、关系复杂,依附这些应用形成了很多数据孤岛,这种现状跟互联互通趋势相违背;

第四,应用系统分散带来的建设管理挑战。而未来趋势是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框架和集中管控。

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平台打造IT系统,以便快速响应市场与业务转型需求。

业务基础平台是什么?

在解释业务基础平台是什么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它不是什么。

业务基础平台不是具体的行业应用,也不是传统的应用服务器,不是消息中间件,不是系统管理软件,更不是数据库。

业务基础平台是构建在IT基础设施和行业应用之间一个逻辑层次。是通过对业务的抽象和理解,梳理出来的由应用开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监控运维平台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软件平台。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业务基础平台贯穿了IT系统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能够覆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确保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一致性;第二个方面,平台会内置标准化的技术框架和开发规范,能够屏蔽技术架构的复杂性,使平台的使用者可以专注前端的业务具体实现;第三,软件工程相关的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基于统一的平台和规范能够共同协作完成业务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工作;最后一个层面,除了基础功能之外,业务基础平台一定要聚合行业用户通用的一些属性和组件,通过积木拼装的方式,能够实现不同行业快速的开发、快速的迭代,这是整个业务基础平台重要的特性。

如何跨过“两山加一河”

如果把业务基础平台比作即将到达的一座山,那么,企业的IT运行现状就是脚下的这座山,而在两座山中间还有一条河,这是平台导入之前需要做的IT准备工作。只有完成了下山、过河、上山的过程,才能实现基础业务平台的导入。

下山区主要对现有一些存在问题的IT系统进行改造,比如,对烟囱式或者竖井式的IT系统进行改造。过河区是平台导入前IT预处理或者准备工作,爬山区可以借助平台产品组合,帮助企业按照新的建设思路,把所有的产品或项目构建在一个业务基础平台之上。

东软集团平台产品事业本部基础软件事业部总经理纪勇表示,平台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以东软为例,他们在帮助客户导入平台之前,会进行系统解耦,以资产化为目标重新梳理业务系统,同时完成技术统一;其次,帮助客户进行组织、流程及相关规范的重构和建立;最后是基于东软平台产品Unieap和Saca,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IT平台。

早在2007年,东软帮助美国著名制造商波音公司做咨询项目。当时,波音公司有2000多个业务系统,如果想查询所有系统里的物料使用情况和销售数据,这个简单工作变得非常难。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后果,这一种现象到底隐藏什么?

经过东软的调研发现,波音公司这2000多个系统一共用到20多种开发语言,而且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里面都用到了4~5种开发语言。这么复杂的技术路线之下,不仅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难于学习和掌握问题,即使对供应商而言,因为每个供应商都熟悉不同技术,一旦一个供应商出了问题,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找到其他供应商加以补足。这样背景下,面临的是开发效率极低的现状。

为了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IT的建设目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工作?

要帮助波音公司“下山”,解决他们遇到的那些有挑战性的实际的问题。系统耦合度比较高要通过系统解耦解决,统一技术路线,通过组建复用形式提升整个开发效率。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就可以导入平台产品。实际上企业还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内部IT管理,原来IT管理方式是按照业务系统管理,有人力资源的IT小组、有供应链系统的IT小组、有销售管理的小组。这样组织单元在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之下,实际已经满足不了研发需求。更适合的IT管理方式应该是按照软件全生命周期来划分。

再比如数据的统一。有的企业A系统里面对于原材料编码是四位数,B系统里面又采用八位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要写一个统一查询语句是不可能把“相同类型的原材料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一个数量统计清楚的。所以,在这样背景之下,还需要通过制定统一技术标准进一步做好平台导入准备。

这些工作就像是河里的暗礁,只有通过优化组织、梳理过程、建立规范,提升整个交付能力这些手段,才能把这些“暗礁”除掉。

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就可以开始“爬山”了,也就是平台产品的正式导入。在正式导入之前都是在帮助企业梳理内部研发存在的问题的阶段。

选业务基础平台,看准这六点

业务基础平台有这么多好处,那么,这么好的东西怎么选呢?以下六大核心能力不妨参考一下。

首先是软件全生命周期支撑能力。只有增强软件全生命周期的支撑能力,才能为不同的业务系统开发提供最好的支撑;

第二,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定制能力。这一点特别重要,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整个中国市场业务快速变化的需求,要求业务基础平台一定要具有标准组件开放能力,此外还要能配合企业个性化需求,有定制能力;

第三,适应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这将会影响到未来这些技术如何能够适应业务基础平台。以自然接口为例,现在我们还在键盘、鼠标上使用触摸技术,不排除未来可以实现体感操作。或许Google眼镜可以应用于仓储的管理,管理人员戴着眼镜就可以看到下一个仓储货架上产品是什么,交互能力、自然接口能力就变得很重要;

第四,软件业务资产沉淀能力。模块的沉淀最后会成为企业的软件资产,IT资产的复用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第五,DevOps支撑能力。DevOps是软件开发、运维和质量保证三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集成所采用的流程、方法和体系的一个集合。DevOps是一个很好的开放规范流程,可以集质量开发、运营于一体,更好地适应未来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快速迭代。

第六,厂商的专业服务能力。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服务,抑或任何一个平台,都需要厂商有非常专业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在初期,如果平台应用不好,很可能后续这个产品和服务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面对复杂的企业流程,包括培训在内的专业服务能力非常重要。

“两山一河”是什么?如何“下山”、“过河”,再“爬山”?企业在选择平台产品时应该注意什么?

物流业务基础平台组建指南 篇4

谈到系统整合,就必须要说起物流行业核心系统的SCM,它是一个及其庞大且分散的系统,业内人把他分为两大类,即供应链计划和供应链执行,两者无法单独拆分,供应链计划在于运用精确的数学运算辅助改进供应链的流转和效率,并降低库存;而供应链执行则能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自动化,这是一个运用指令贯穿全过程的系统,而没有谁的软件能够将自己的指令自动的贯穿整个供应链系统,因为供应链系统往往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堆异构的复杂系统。

这仅仅是一个SCM的内部整合,而对于整个公司系统的上线,要想防止信息孤岛问题的根本,那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支持,也就是业务基础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拆并、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客户。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一般来说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平台规模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然信息平台战略规划的起点要高,不宜反复修改,避免投资损失,实际出发很重要,量力而行,绝对不要好高骛远,曾经在投资上我也花了不少冤枉钱,只能是当作“交学费”了。

上一篇:混沌脉冲同步研究下一篇:银行理财产品购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