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三篇

2024-09-01

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 篇1

一、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足

大小兴安岭的生态产业缺乏龙头骨干企业, 产业优势不明显。目前,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开发现有状态来说, 仍然是地区和企业各顾各的, 大小兴安岭始终没有作为独立品牌真正的拥有自己的市场, 尚不能形成明显的产业上的优势。产品开发上也都是考虑自身利益, 同是一类大小安岭资源产品也进行恶性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该区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 加工能力薄弱, 农林产品加工总量过小, 加工深度不够, 基本上是在出售初级产品, 产品升值少。产品类型单一, 特色不突出, 规模偏小, 缺乏拳头产品, 品位不高, 功能不完善。

(二) 大众对生态产业认识不到位

目前, 在大小兴安岭还有一些基层干部以及生产者对生态产业和生态产业建设的认识理解不够, 重视不够, 破坏生态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说对于推进林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来说生态产业是有效途径, 但目前很多林业管理部门对于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扶持。企业和林户作为生产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 忽视长远的生态社会效益。

(三) 体制约束

对大小兴安岭地区的生态产业发展来说生态农业的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 目前该区域农村、农业管理制度和体制改革滞后, 特别是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农业金融信贷政策、农产品流通体制、农村综合减灾体系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还不能完全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

(四) 市场体系的不适应

大小兴安岭的生态产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多变性, 是由于对市场经济理解不够, 市场观念也太弱, 不能灵活掌握和利用供求关系造成生产计划还依据上年情况而定。生态产业本身其实是可持续经营系统, 它强调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系统及结构功能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 有时会设计生态功能强而市场价值低的产品, 但市场需求是多变的, 生态产业系统为了迎合市场就要与其自身产生矛盾。大小兴安岭市场化体系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缺乏市场营销, 销售渠道、网络还不健全。另外, 由于相关的概念、标准、政策和管理均没有统一标准, 这一点严重制约着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发展问题的政策因素分析

(一) 缺乏深入推进清洁生产的环保政策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 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其基本内涵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优化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绿色发展都需要通过清洁生产的推行。近几年, 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推进清洁生产的具体的环保政策还是有欠缺。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推进清洁生产, 更应加大政策对清洁生产的支持力度。需要政府多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以深入推进清洁生产。

(二) 缺乏能够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税收对促进技术创新生态化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在纷繁复杂的多种税收政策中, 最有效果的当属税收优惠政策。因为企业纳税义务的多少, 利润的积累明显得到扩大还是缩小, 资本的循环能否被推动, 能否顺利实现资金的再次及多次投入都跟税收优惠息息相关, 有了优惠的税收政策会对产品的成果的转化和新产品开发都有好处, 从而实现生态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 这样的政策倾斜信号会直接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的方向。

(三) 缺乏升级和创新生态技术的货币政策

企业往往需要很多资金来进行有关清洁生产的进一步技术改造, 大批量的资金支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一些政策支持应该确切可行的落实在那些技术方案可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这些项目往往是节能减排手段中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提供贷款启动中的高费方案或者是对于有关治污的经费中可安排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对清洁生产方案的落实。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才能在生态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中有质的飞跃。

(四) 缺乏有效地推广生态产业的产业政策

在过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为才是决定发展林业科技、推广其体系及运行机制的主体, 按照什么计划模式建立, 选择什么项目进行推广以及推广范围都由其决定。但这样的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其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林户才是林业生产的微观主体, 但是行政式推广办法剥夺了林户的权力, 使林民对于技术推广只能被动的接受, 降低了推广效率, 其不能主宰自己生产经营什么以及选择什么技术理论, 进而弱化了林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发展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的建议

(一) 调整产业结构政策

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 包括:“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与深加工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依托的健康产业。利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现有基础发展优势产业并重点突出优势产业。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 进一步带动生产者改良生产的规模并使生产方向朝着生态产业发展, 淘汰传统落后的产业, 扶持生态产业, 使产业结构能够迅速转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资源优势, 进一步落实生态产业的发展并优化产业结构。

(二)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 龙头企业的作用非常大。具体落实到开拓市场、管理林户的重任和促进功能区产业结构调整都是龙头企业的肩上重任。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方面, 通过积极地财政政策, 扶持龙头企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帮助龙头企业进步。

(三) 运用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政府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支持生态产业企业优先发展对生态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专项资金投入, 实事求是地推进企业自身和产品竞争力, 开拓和建设省内市场, 积极开拓外埠营销市场。

(四) 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政策

政府应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扶持生态消费市场的发展, 建立标准体系、检测体系以及有关的法律制度。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政策宣传力度, 更新人们的观念。加大对环境保护项目的奖惩力度。

(五) 注重各项政策协调配合运用, 注意各项政策间的衔接

1. 注意不同政策作用方向上的力度。

不同的政策, 作用方向也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决, 该轻的不能重, 该重的不能轻, 只有轻重适度的不同政策方向上不同的力度相互协调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

2. 注意不同时点上各项政策作用力度的把握和调整。

一个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合理解决, 这就涉及到解决问题的各项政策作用的时效问题, 随着时间的变化, 各外部客观和内部主观因素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 要注意在不同时点上各项政策作用力度的把握和调整, 当情况发生变化时, 要积极迅速的调整相关政策的作用力度, 并使之相互配合, 该加强的加强, 该减弱的减弱, 才能保证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始终处于正轨。

3. 注意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各方面的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已经做出的成绩而产生变化, 我们要不断调整各项政策的轻重和方向, 必须确保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只有稳定的政策才是有效的政策, 也只有连续的政策才能保证政策的效力不断地加强。在解决的过程中, 只有保证了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共存, 才能保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问题真正的得到结局, 我们的努力才没有白费。

摘要: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建设存在着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足、大众对生态产业认识不到位、体制约束以及市场体系不适应等问题。同时, 也缺乏深入推进清洁生产的环保政策, 能够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的财政政策, 升级和创新生态技术的货币政策, 有效推广生态产业的产业政策。国家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政策、运用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政策, 以促进大小兴安岭生态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爱燕, 等.论构建西藏生态产业体系商场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 2009 (5) :20

[2]李劲松.国家税收政策对生态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 :10

[3]谢玉姣.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9-11

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 篇2

功能区作为区别区域的基础,主要强调区域内外的联系。一般,地域分异规律是传统的功能区划的划分指导,以区域发展要素的一致性、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和区域空间的完整性,逐级划分或者合并地域单元[1]。这容易形成超大重点发展区,并激发区域问题。由于功能区具有主观认知、多样构成、相互作用、空间变异和时间演变的属性,某一特定区域都有着自身的发生和演变的规律,所以,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将特定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重点来考虑。划分出的区域单元,普遍具有某一主导功能,如水土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等,并形成了一定单元等级系统的区域划分方法[2]。

2010年6月12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时,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当中,列入了“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3]。

2 重点生态功能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一概念是在2010年底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正式提出的,是指为提供生态产品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工业产品及服务产品[4]。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的生态功能,将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了保持和提高区域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需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开发。

2013年1月,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意见》,并开展了陕西、海南、宁夏、重庆四个地区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全过程试点管理工作。

3 案例

3.1 陕西省略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

陕西省以略阳县为试点县,开展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为主导功能,以矿产资源开发等为主要影响因子,探索综合管理途径的试点。

略阳县生态功能区划主要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即东北部自然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东南部城市中心农工贸综合发展与循环经济生态功能区、西北部矿产资源开发,景观旅游与生态恢复功能区、西南部矿产资源开发、特色生态农业功能区。

1)东北部自然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地处汉江、嘉陵江源头,是两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域内土地空间的主要用途是构建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禁止建设各种与其生态功能不相吻合的开发活动。

2)东南部城市中心农工贸综合发展与循环经济生态功能区,该区域交通便捷,城镇化发展也较为完善,其中县政府位于城关镇,是略阳县的经济文化贸易活动中心。应发展生态旅游,构建农业绿色无污染的生产模式和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并加强矿山生态恢复。

3)西北部矿产资源开发,景观旅游与生态恢复功能区,本区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分布比较多。应以矿业开发为重点,加快矿业走向区域集中化,并以当地自然风光及地理位置为优势,建设旅游服务中心。

4)西南部矿产资源开发,特色生态农业功能区,以稳定黄金生产和香猪生态养殖为主。应加强矿山生态恢复,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3.2 宁夏隆德县重点生态功能区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宁夏生态功能区划》(2003)、《隆德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县申报材料》(2013),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系安全保障和洪水调蓄功能为基础,确定了隆德县3类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河谷高效农业生态区。

1)六盘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应严格保护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建设水源涵养林基地,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2)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包括退耕还林及生态移民区、旱作节水农业区。应以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为目标,实行退耕还林与农田水利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积极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3)河谷高效农业生态功能区,主要分为特色花卉产业功能区、设施农业功能区和工业开发功能区。该区域应以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壮大苗木花卉产业;稳步推进林业科技园建设,带动设施林业发展为主要方向。

4 总结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课题,涉及到规划学、生态学、水文学、地质学、国土经济学、土壤学、地理学及环境学等诸多领域。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目标;具体的建设项目;广泛的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城镇建设的一体化推进;以及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上的保障体系。

摘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是一种局部的、积聚式的发展,而不是成片的蔓延式的发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以陕西略阳县和宁夏隆德县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为例,探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规划策略。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划,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张晓明,刘晋媛等.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J].地理学报,2007,62(8):787-798.

[2]米文宝,余晓霞,李雯燕,侯雪.宁夏主体功能区划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2008(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 篇3

关键词 秦巴生态功能保护区;多样性;现状;主导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中圖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1 秦巴生态功能保护区多样性现状分析

1.1 植被现状分析

1.1.1 区域植被空间分布情况

对于区域植被,其繁盛期处于第四纪,因此,不管是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在历史背景下,天然植被的保存情况良好,植被的开发利用大部分集中在海拔1 000 m以下,而垦殖区也在1 000 m左右,中高山区的植被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根据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及历史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区域植被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区域植被类型可以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等几个森林带。本植被地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常绿阔叶林作为地带性植被,主要由耐寒性的壳斗科种类构成,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常绿树种居于落叶乔木层下面,也就是群落乔木的第二层。

从植物种属地理分布情况看,属于华北分布的油松处于分布区的南部边缘;本地区鄂西、川北山地的特殊成分有巴山冷杉、巴山松;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有的物种有水青树、连香树和领春树。此外,在本地区还分布有鹅掌楸、檫木等。

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气温比较低,水利条件比较差,山地较多,因此种植的水稻比较少,大多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和豆类等为主。

1.1.2 区域植被覆盖现状

对于本区域,其总面积为311.96 km2,农业、建筑用地总面积达到47.52 km2,在区域的总面积比例为15.23%,而灌丛、森林、草甸的覆盖面积为264.4 km2,在区域的总面积比例为84.77%,由此可见,在本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比较高。其中地带性植被阔叶林的覆盖面积为101.34 km2,在总区域面积的比例为32.49%;针阔混交林的覆盖面积为86.31 km2,在区域的总面积比例中占27.67%;针叶林的覆盖面积为26.39 km2,在区域的总面积比例中占8.46%;灌丛的覆盖面积为29.08 km2,在区域的总面积比例中占9.32%;草甸的覆盖面积为21.28 km2,在区域的总面积比例中占6.82%。

1.2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本区域位于川东的东北边缘,地势比较复杂,海拔跨度比较大,气候温暖湿润,野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本区域的东西、南北多种植物区系交汇,植物种类丰富,调查显示,在区域内,国家的1级保护兽类共有4种,国家1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有1重,国家2级重点保护兽类有12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8种。

对于秦巴山区,处于亚热带以北、暖温带以南、青藏高寒高原以东、温润大平原以西,从动植物区系看,秦巴山地属于我国华中、华东、横断山脉和唐古特等区系的植物交汇处,也是我国华中、华东、青藏、西南等区系的动物交汇处,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下,使得秦巴山区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良好。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秦巴山区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弱,各种动植物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保护天然林、建设自然保护区、调整林业经营结构实现的,随着国家禁伐天然林政策的实施及生态公益林的划定,使本区域中现有的天然林木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对于现有的残次天然林,也在人工造林、封山抚育等措施下,恢复了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本区域周边总共建成8个自然保护区,占地总面积达到224 219.1 hm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珍惜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区域及重要生态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2 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及评价

2.1 水源涵养功能

在本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如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说是“天然绿色水库”;同时,本区域能通过枯枝落叶层、植被冠层、土壤层等的综合利用来对地表径流、地下水、河流量进行缓和调节。水源涵养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调节河川径流、缓解水资源短缺、防范区域洪涝和旱灾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叠加,削弱了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及价值的评价,是建立在长期有效地生态补偿机制基础上。因此,在实际中,应该制定有效地生态补充机制,进一步对天然植被进行保护,并加强生态建设,为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提供基础,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2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应该通过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来实现,在本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比较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8种,其中有7中野生植物属于国家1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1种植物属于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区域内,国家1级重点保护兽类有4种,国家1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兽类有12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8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有1种。在工作中,需要结合本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并确保其真正落实在基层工作中,以此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实现。

3 总结

在新环境下,加强自然生态区域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对秦巴生态功能保护区多样性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科学的评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全面促进秦巴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多样化发展,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高行宜.西北山地与生物多样性[J].森林与人类,2014(10):119-120.

[2]何家理.秦巴山区保护与发展生态型经济区政策制订依据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133-135.

[3]邓永红.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6(5):92-96.

[4]王彦青,叶启胜.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定位中安康突破发展的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2007(5):36-38.

上一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基于活动的德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