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十篇

2024-05-19

三分法 篇1

一、高教规律分类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1978年以来, 关于教育规律的研究发表了410多篇论文 (含非专论性文章) , 涉及对教育规律论述的书籍出版了130多部。有人认为, 关于教育规律的分类, 我国学术界已经提出了8种观点[2] ;有人将教育规律的分类概括为非逻辑分类和逻辑分类两种[3] 。综合国内学者观点, 当前对高等教育规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据“教育——社会现象说”分类。

该观点认为,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是“教育的外部关系”, 教育内部诸方面的联系是“教育的内部关系”, 进而以此将教育规律划分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4] 。由于这种分类简洁明了, 便于理解和操作, 它已经在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但“外部、内部”的提法往往使人想起它与“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本质联系”相矛盾, 并由此引起人们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 因而, 我们认为还应从事物的规律本身来论述, 以便更有利于实践[5] 。

2.依据“规律——关系说”分类。

该观点按照“规律就是关系”的说法进行分类, 仿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提出教育活动中诸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等十大关系, 认为这十大关系就是十大规律[6] 。这种分类依据经验总结, 其中有些关系并不是规律, 分类依据和分类结果都不够科学。

3.依据“规律作用说”分类。

该观点按照教育规律作用的形式、层次, 分别将其划分为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动态规律与静态规律, 基本规律、学校教育规律与学校内部具体教育工作规律[7] 。但是, 按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动态规律与静态规律划分很难准确概括教育诸方面的关系, 而将规律分层次论述容易使人忽视对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

4.依据“分类学说”分类。

该观点按分类学的原理对规律进行分类, 将教育规律分为一级规律——绝对规律与一般规律, 二级规律——教育本体规律与教育边缘规律, 依次逐级划分, 从而构成一个教育规律分类学体系[8] 。但这种划分在实践中不易操作, 很难运用。

对于高等教育规律的表述千差万别, 但基本是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这两方面来论述的。尽管有学者从新的视角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阐述, 其内容实质仍然没有超出这两个方面。

二、现有高教规律分类的问题

通过考察目前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 我们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归结如下:

1.力求全面性, 缺少鲜明性。

教育规律具有内隐性, 需要研究者不断地认识和揭示。对教育规律分类愈繁杂, 表述愈抽象, 意味着对教育规律的认知愈模糊;对教育规律分类愈简洁, 表述愈具体, 表明对教育规律的认知愈清晰。当前我国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规律分类的研究注重全面、深刻, 逐渐运用分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深入思考, 使之体系化, 表现出科学化的趋向。但由于没有注意“浅出”——表述鲜明, 一定程度上将高等教育规律分类研究引向艰深晦涩, 不便于在实践中遵循和运用, 遮蔽了研究成果。

2.突出普适性, 缺乏针对性。

作为教育的子系统, 高等教育在遵循教育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 也有自身特殊的客观规定性。目前我国学术界注重整个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 没有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系统加以考察和研究, 只是在论述规律的具体内容时才涉及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 甚至照搬照用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规律, 缺乏对高等教育进行针对性研究。

3.注重关联性, 忽略主体性。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 必然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中本质的联系就是高等教育规律。高等教育规律作为一种特殊的关系, 涉及至少两个方面, 高等教育是其中的主体方面。在探究高教规律的过程中, 一些学者只论述各种关系, 注重阐述社会规律或其他方面的规律, 却忽略了我们研究的主体——高等教育, 没有以高等教育为主体探求高等教育的发生、发展规律。

4.强调边缘性, 忽视根本性。

高等教育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如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 等要素,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些组成要素及其活动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十分必要。但是,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或社会现象, 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层次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才是我们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才是我们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核心, 而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却不多。

三、高教规律“三分法”的内涵

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组织机构, 高等教育既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又有着自身固有的本质联系, 因此, 高等教育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揭示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自身发展这三方面的规律。根据高等教育规律所起作用的范围和高等教育构成因素的独特性, 我们将高等教育规律分为外适规律、个适规律和内适规律三类 (简称“高教规律‘三分法’”) , 并赋予其特定的内涵。

1.外适规律。

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是指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和社会的子系统, 它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明显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制约。同时,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高等教育有自身的能动作用, 对社会有独特的功能。因而, 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必须因时而变, 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发展, 及时革除弊端, 顺势而上;另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必须发挥自身特有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 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发展, 引领社会前进。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可以分为动态规律和静态规律两种。高等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变迁、社会改革、社会流动、社会现代化等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高等教育外适规律中的动态规律;高等教育适应和促进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规律则是高等教育外适规律中的静态规律。

2.个适规律。

高等教育的个适规律是指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中学生相比, 大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 感觉、知觉更趋深刻, 定向注意力更为持久, 逻辑能力有较快发展, 科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增强, 独立意识更为鲜明, 学习动机更为明确, 兴趣特点更为集中, 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进一步发展, 同时面临着自豪与自卑、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认同、独立与依赖的自我矛盾和各种差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生的身心特征是高等教育活动赖以开展的基础。因此, 高等教育一方面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另一方面必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正是高等教育个适规律内涵的两个方面。高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处理好四对关系, 即大学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基础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帮助大学生摆正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位置, 教会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

3.内适规律。

高等教育内适规律是指必须适应和促进自身文化、结构、功能、要素等的发展。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在汲取中外古今大学教育精华的基础上, 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文化、结构、功能, 具有特定的构成要素。因此, 高等教育的内适规律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必须适应自身文化、结构、功能、要素等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高等教育必须促进自身文化、结构、功能、要素等的发展。高等教育自身体系的特殊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 即:高等教育活动诸要素 (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影响) 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内容诸要素 (德、智、体、美等) 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过程 (德育过程、智育过程、体育过程、美育过程等) 中的诸种关系, 高等教育内部文化、结构、功能、要素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个适规律和内适规律尽管各有不同, 但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动。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通过高等教育的内适规律而起作用, 高等教育的内适规律则通过高等教育的个适规律来实现, 高等教育的个适规律又通过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和内适规律来完成。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个适规律和内适规律联动, 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四、高教规律“三分法”的优点

将高等教育规律依据其作用的范围和高等教育构成因素的独特性分为外适规律、个适规律和内适规律三种, 既凸现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性, 又分类全面, 简便易行。

1.突出了高教规律的客观性。

“三分法”以“适”字来命名高等教育规律——外适规律、个适规律和内适规律, 突出了高等教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性。对外——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再也不能深居“象牙塔”内不闻世事;对内——高等教育要适应自身文化、结构、功能、要素等的发展, 不能盲目从外;对于教育对象——高等教育要适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因材施教。规律的客观性要求发展高等教育要认识和遵循高教规律, 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强调了高教活动的人本性。

高等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是“人育人”的特殊活动, 是学历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个适规律”就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学活动在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 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内适规律”就是尊重高等教育固有的文化、体系, 尊重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教学活动在适应高等教育自身结构、功能等基础上, 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高教规律“三分法”中“个适规律”和“内适规律”的提出, 突出了高等教育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思想。

3.注重了高教主体的能动性。

高等教育规律“三分法”中的“适”——适应——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概念。这里的“适应”具有必然性 (即客观性) 、双向性 (即制约和促进两方面) 、全方位性 (即从观念到结构、功能、要素等) 和发展性 (即过程性) 。高等教育作为独立的系统, 具有主体能动性, 能够发挥优势, 积极主动地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促进自身文化、结构、功能、要素等的发展,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4.凸现了高等教育的独特性。

作为特殊的教育层级和社会子系统, 高等教育的独特性表现在自身体系具体内容的特别之处。高等教育的外适规律是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来适应和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的个适规律是高等教育适应和促进大学生这个独特群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的内适规律是高等教育适应和促进自身特殊文化、结构、功能、要素等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规律“三分法”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对“外适规律”、“个适规律”和“内适规律”进行具体表述, 将高等教育的独特性凸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兆掌.现代教育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0.196.

[2]程少堂.教育规律分类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 1996, (3) :31-36.

[3]张秀梅.教育规律研究十七年[J].上海高教研究, 1995, (6) :29-31.

[4]潘懋元, 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35.

[5]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9.

[6]教育部理论组.按照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来办高等教育[J].人民教育, 1979, (5) :1-3.

[7]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26-28;谢国隆.普通教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83-84.

三分法 篇2

1.三分法教学模式

“三分法”是哲学说法。它又被叫做三元论或者一份为三, 这一说法是由庞朴先生提出来的。在中西方文化的典籍中, “三分法”都有着明智, 务实, 平等的含义。在孔子“和而不同”就有着“三分法”的含义。在平常我们思考和观察的时候引用“三分法”的思维模式。那么眼界就会变的更加开阔,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的“三”, 并不是指三个要素。比如“双赢”“多元”都符合“三分法”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老师和同学等众多因素参与其中, 老师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如讲解, 考试, 以及实践等。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三分法”模式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如今物流教学的改革过程中, 三分法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为物流专业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会一项专业技能。物流是一个实践很强的专业, 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很多的实践训练。但是学生们的实践训练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三分法”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 企业, 社会, 等多种资源。让学生不仅在学校课堂学习, 还要参加校内实训以及校外实训。学校也可以学生组成一个由校内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组成的专业团队。更加系统的培养学生。“三分法”倡导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学工作者在面对形形色色学生的时候, 首先在尊重每一个学生。运用“三分法”教学, 可以把学生分类。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分类。甚至还可以每一个学会制定量身的学习方案、

2.基于三分法的物流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巨大的工程, 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精心策划, 循序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 对物流专业培养的目标进行“三分”。在如今这个时代。学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提供一系列的人才, 这个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保持一致的。尤其是物流这个专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 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毕业后就一定去物流行业工作。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希望获得一份毕业证书, 对所学的专业并无太大的兴趣, 这样学校就需要关注他们文化课的知识。还有一些学生就希望能够学的一项技能, 然后去上班赚钱。这样就需要学校关注他们的实践训练。对培养目标进行“三分”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

第二, 对专业课程进行“三分”。对培养目标进行“三分”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整体课程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通常情况下, 学校的课程一般都是分为基础课可专业课两种, 这养的课程安排总感觉存在这样活那样的漏洞, 运用“三分法”教学, 把学校的课堂分为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以及专业拓展课。然后把基础课就和专业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程, 把专业拓展课当做选修课程。然后让学校安排和制定基础课堂, 物流学院把精力放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上面。这样就可以把精力着重的放在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上面了。

第三, 对专业学生“三分”。学生是学校培养的对象, 学校的教学成果都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期望, 在学校, 学生是复杂多样的。学生的来源不同, 学习能录和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采用像过去一样“一刀切”。在对待学生上采取“三分”, 对学生们分类管理, 通过分类, 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这样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人才。

第四, 对物流教学评价“三分”。教学评价老师教学工作的分析和评定。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者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根据的。通过搜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 对老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对老师的教学他工作作出客观的判断。进而改善教学质量, 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过于形式化, 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工作者的真实质量。运用“三分法”, 在评价过程中。不单单评价理论知识还且要考察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就能可观的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

结束语

“三分法”教学贯穿着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理念。虽然“三分法”教学模式在表面上看是学校的改革, 但是其实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理念, 是教学上的一个突破。在使用“三分法”模式教学的情况下, 要将不断的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积极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建立起适应时代, 适合学生的课程标准。在改革过程中,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推荐“三分法”模式的实施。确保各方面都实施到位。同时也要不断的反思, 积累教学经验, 积极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 物流教育会作出更大的改变。

摘要:物流是最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行业,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很多学校开始设立了物流专业。但是由于物流是刚刚才兴起的一个行业, 而物流专业也是处在刚起步的阶段。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 我写下这篇文章, 主要基于三分法教学模式在物流教学的改革作出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三分法,教学,物流

参考文献

[1]师天良.三分法教学模式在高职物流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 05:249-251.

[2]刘宁.三分法教学模式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5, 14:81+91.

三分法理财信心满满 篇3

模特出身,站在人群里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孟广美就是这样一位无需语言便能成为视觉中心的明星。身材之外,十几年的T台生涯让她在不经意的穿戴中变幻莫测,即便最简单的T-恤和牛仔,也会泄露它张扬随性的时尚元素。

据说,在香港街头,看到一个从头到脚被“绳”缠绕的高挑女人匆匆走过,千万别以为那是谁在有预谋地实施一场行为艺术秀,或是有谁想当然地把T台时装秀直接搬上街头。事实上,你看到的这个女人很可能就是一个叫孟广美的女人在赴某场约会,在去购物泡吧的途中,或者根本就是在奔向凤凰卫视台上班的路上。

美女向来容易被视作花瓶,然而孟广美善言,配合着丰富的表情与手势,言语感性而生动。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工作之外,她把自己的理财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这在笔者采访的众多的演艺人士中实属少见。

三分法规划风险投资

说到理财的话题,孟广美几乎不假思索便侃侃而谈。“所谓理财,就是靠钱养钱,合理规划尤为重要。我会将我的资产根据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这三个风险等级,分别进行投资分布。”

“所谓低风险投资,将货币放在银行应该是算风险最低的一种。”孟广美说道,“我手中长期持有的货币有人民币、欧元、美元和港币四种。因为对欧元比较有信心,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就会买进一些。当然,对于外汇我并不是刻意地投资。选择几种货币持有,一来是在自己出国的时候比较方便,二来可以避免只持有单种货币而带来的汇率风险。虽然出发点比较简单,也没有什么期望,却在意料之外给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对于投资,孟广美言语之间信心满满。而在2006年,大多数人收益颇丰的基金却是孟广美唯一失败的投资领域。“中风险板块我选择的是基金,可惜赔了很多。我也知道很多人投资基金赚了钱,奇怪的是我投资的基金全部赔了。”于是,去年孟广美在自己所投资的基金到期的时候全部赎回,转向另一领域。“基金赎回的钱,我刚好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一套120平方米,一套130平方米。虽然这样的房子在北京算不上什么大房子,但在香港已经算是豪宅了。两三百平方米的房子我觉得自己负担不起,而且风险比较大,没有两套小房子来得更为灵活。”

股票注重长期收益

由于基金投资结果并不理想,所以在高风险的股票板块,孟广美相信自己。

“我的高风险投资主要包括股票(H股)和国外基金。我在10年前就开始把钱投资在股市。10年来,我一直看到有其他投资者在不停地换股,但我不是。我一旦看中一只股票就长期持有,其中我比较偏爱蓝筹股。”

孟广美以她的经历举例说,汇丰银行在香港有个绰号叫“大笨象”,就是说大家都觉得别的股票升得快,而它的股票却升得很慢,像一只步履维艰的大象。但在现实中,它却是一只“飞象”。10年前,汇丰银行的股价是五六十港元,人们已经觉得它很高了。但是我对它很有信心,十分看好它。我是在八十几港元的时候进入的,现在它的股价已经是140港元了。所以,在股市中,一时的账面损失并不是真正的损失。

合伙投资“非常越”餐厅

在明星的第二收益中,“炒房”成为了首选。然而房地产投资固然回报率高,但投资风险也比较大。相对而言,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交际圈来开店,就容易和有趣得多。

孟广美就和胡东、孙兴三个人因为特别喜欢吃东南亚菜,干脆开了家越南菜馆,圈内的朋友经常一块儿聚聚。

“非常越”是位于上海华山路上的小洋房,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像孟广美这样的股东,因此餐厅的布局和环境就显得特别有艺术的气息。如果说红色的小洋楼代表的是一种精致的时尚艺术感的话,那庭家小院里蔓延的绿色、流动的水幕、散落有致的咖啡座代表的则是一种热带雨林的艺术感。

虽然是餐厅,但店内经营的不仅仅是美食,店内的一角有不少越南的艺术品可供客人欣赏,喜欢的人同样可以买下它们。在“非常越”的大厅里收藏着这样的一辆人力车,据介绍它曾经被收藏于博物馆,有着很长的历史,代表的是一种越南的文化特征,或许某一天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消失,而留下的还有回忆。当然,它属于非卖品。

职业生涯的旧爱新欢

美女不易,常常会被无辜地安上“绣花枕头”的偏见,孟广美却用后天的努力回敬这许多偏见。在各种流行Party上,她多半以美女主持的身份让全场变得活色生香。在《锵锵三人行》中,和铁齿铜牙窦文涛一唱一和的调侃理论中,她的随机应变和真实透明一览无余。但她并不满足,她说,我没有做到最好,因为我看到还有比我更好的模特,更好的主持,更好的演员。

远在大学时代,孟广美学习的是宗教和英文,从没有把演艺事业和模特儿表演当成自己的目标,更没想到这一行业竟成了她的糊口工具,也变成了自己的最爱。“十几年前进入模特圈。虽未曾参加任何一个模特比赛,但陆陆续续也获得一些奖项和头衔。几乎已淡出模特圈的我,竟能在世纪末的最后一季,又被法国某时尚杂志推选为最具‘世纪Look’的20个国际模特之一,实在令我受宠若惊。”

孟广美自嘲道:“我常笑自己样样精通,样样稀松。走T型台、拍杂志、拍广告、拍电视剧、拍电影、主持节目,偶尔还得客串唱歌跳舞,大部分对我而言都是赶鸭子上架,因为我不喜欢说‘不’,不喜欢‘办不到’的感受。”

她说,她很清楚“走T型台”像是她的老伴,“演戏”像是个美丽的邂逅,而“主持”则是她的新欢,也是目前最努力的一个重点工作。

收藏鞋子欲罢不能

在服装上,孟广美有着她独到的眼光和天分,但是那不过是她时尚生活的小点缀,真正让她欲罢不能的是鞋子和饰品。

有人说,如果你想讨好她,带她买鞋去吧,她会为鞋而着魔而欣喜若狂。如果你想设计她,也带她去买鞋吧,她大把的钞票会在刹那间流得精光。“我必须承认,鞋子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我在鞋上花的钱不计其数,衣服可以在路边买几十元钱的,但鞋子不行,我一看到鞋子,就像着了魔似的,双腿不听使唤。”

项目管理中三分法的应用 篇4

所有进度表都有一项基本法则:三分法。虽然粗略,但是这是最接近并了解进度表的最简单方式。

就任何项目而言,要把可用时间分成三段:一段用于设计,一段用于实现,另一段用于测试。由方法论不同,可能每一个阶段的名称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把整个项目周期中的每一天都搞清楚应该做好什么(设计)、实际去做(实现实际环境的程序代码)或者验证、分析以及改良已完成的事(测试)。

按照三分法理论,在安排这三个阶段的进度表时,应该粗略的将整个项目周期进行三等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这个三分的比例,除非你有充足的理由,比如某个项目特别重要(注册登录流程修改,测试比例增加20%)。

在按照三分法划分了进度表后,重新审视每个阶段的工作是否能按照计划完成,如果某个阶段进度出现问题,无法按计划完成,那说明项目的总的时间安排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建议可以有两个选择:

1. 修改进度表,将项目周期加长;

2. 修改预期要完成的工作量,将某些工作放入下一阶段项目安排中。

而不建议的也有两个选择:

1. 调整三分的比例;

2. 加班。

还有一种情况必须引起重视,那就是虽然整个项目在进度表上符合预期,但是三个阶段不是等分的,而又没有足够的理由去进行这样不平均的分配,那么很有可能会有隐藏的项目风险。比如某个项目一共需要3周完成(15个工作日),而进度表中把其中10天用于开发,2天用于设计,3天用于测试,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实现的设计不够仔细,在第二阶段中造成开发时间上的浪费,而测试阶段时间紧迫,一旦出现较大的bug则必须通过加班解决,极容易造成项目质量下降。

三分法同样适用于一个较大项目的每一个迭代周期,在一个大的项目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框架设计之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往往可以按照功能划分成若干个迭代周期,而每个迭代周期都可以应用三分法分为详细设计、代码实现和测试。我认为这个模式在进行一些较大项目开发时应该大力推广,优点是:

1. 项目进度上更加可控,阶段划分细致,Review时项目里程碑完成情况清晰;

2. 项目质量更加可控,每个周期都包含三个阶段,将项目风险平均分布在整个项目周期内;

3. 团队工作能力最大化,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平均分布在整个项目周期内,使团队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的体现,也可以使项目周期控制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分法虽然简单,但是用好三分法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中包含了很多项目管理、沟通技巧以及执行力等方面的知识,而一旦用好三分法,往往会做到事半功倍。

来自:项目管理中三分法的应用

-07-10 00:14 by geruger

三分法虽然简单,但是用好三分法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这句说的没错啊.我深有感触啊.我现在带的这个项目严重失控,老员工人员流失,被别的项目组借调,新员工上手慢.项目需求变动.太多了...真是烦啊.

2008-07-10 06:34 by 金色海洋(jyk)

为什么看到别人的文章,第一反应就是“挑点毛病”呢?奇怪。

这个是时间上的划分,那么人员上的分工呢?

比如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一起工作,那么谁来负责设计、谁来编码实现、谁来测试呢?

1、一起做,大家一起来设计,然后一起编码(可以一人负责一部分,也可以一人负责一层),最后互相测试别人的代码。

2、一两个人负责设计,其他的一两个人负责编码,其余的人来测试?

3、其他。

不知道人员安排上要怎么来做,目前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来做的。

基本上就是,一边设计,一边编码实现,简单测试之后,就交给用户了,用户就成了我们的专职测试员了。

好在bug不是太多,即使不多,也够我改的了。

2008-07-10 09:26 by Dylan Tang

@金色海洋(jyk)

海洋所说的问题,本来不是我这篇文章所想要讲述的范围,不过既然提到了,就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根据团队不同的规模、项目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个高可靠性的项目,比如一套操作系统的开发,证券交易系统的开发,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微软的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比例是1:1,可见测试的重要性。而对于非高可靠性的项目来说,比如一些互联网的应用,就不用那么多测试人员了,据我所知,国内很多知名网站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比例是1:20。而根据团队规模的不同,甚至没有专职的测试人员,而是由一些技术人员或者产品开发人员来兼任。

当然无论如何,不应该只由开发人员自己来进行测试,也许结对编程可以解决海洋面临的问题。

支付领域现三分天下雏形 篇5

2015年大热的红包之战已基本落下帷幕。通过抢红包看似不起眼的“块儿八毛”, 却基本实现了移动支付的全民普及, 这让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和商家发现了居民生活和消费中移动支付的蓝海是何等诱人。

在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布局之前, 各大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卡、开卡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已经先入为主地塑造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因此, 银行信用卡支付、基于社交平台的微信支付、基于电商平台的网络支付共存共生, 未来消费和资金支付领域将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点评:网络红包的微信支付崛起, 让社交平台成为第三种大众化的支付新形式, 致使未来的支付领域形成“三分天下”的雏形。信用卡支付、微信支付和网络支付3种支付方式各有千秋, 相信各自将朝其有利的方向发展, 并带动支付行业越来越火。

三分医生,七分自我 篇6

1972年我在工厂当办事员,当时体形较胖,身高160厘米,体重70千克。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外阴奇痒,去妇科检查没有异常,便怀疑是糖尿病引起的,一查血糖,空腹血糖9.8毫摩尔/升,餐后1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8毫摩尔/升,血清呈乳白色,被诊断为糖尿病。

当年我才40岁,对糖尿病缺乏认识,只知道该病治不好,一时情绪很低落,非常悲观。当时只有D860降糖片,没有降脂药,治疗也不正规,时间一长也就破罐子破摔了。结果导致体重下降、消瘦、抵抗力减弱,不仅外阴瘙痒,又发展成尿路感染、发烧,就住院了。住院期间,我认识了一位老干部,她也是糖尿病患者。她安慰我说:“你千万不要悲观。我从自己多年来与糖尿病的斗争中体会到:患病在天,治病在人。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人生有很多磨难,有的磨难靠别人的帮助是能够克服的,惟有健康是任何人也帮不上忙的,只能靠自己。要相信只有认真治疗,才可以使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约医药费,造福全社会。”听了她的话后,我逐渐端正了态度,平衡了心态,开始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正规的糖尿病治疗。

1976年优降糖上市后,我开始服用时效果还很好,但到了1983年,日服6-8片,空腹血糖还经常在10毫摩尔/升以上,出现消瘦、乏力,腹泻和便秘经常无缘故的交替发生,医生说是并发了糖尿病肠病,用复方地芬诺酯治疗后,腹泻明显好转。到1988年,又合并了高血压、冠心病,我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用上了胰岛素。开始时是使用短效胰岛素,1日3次注射,现在用的是诺和灵30R,每日36单位。自从用上胰岛素以来,血糖控制较好,空腹7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10毫摩尔/升左右。

1994年的除夕夜,我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住院两个多月,总算保住了生命。后来,我经常出现心绞痛,每次发作,我除了及时服药外还进行吸氧治疗。吸氧治疗的效果很好,但是更换氧气瓶太麻烦了,就想买一台医用制氧机,由于价格太高,一时舍不得买。朋友对我说:“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留给后人的,只有健康是属于自己的。为了身体健康,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要舍不得。”我一听很有道理,就下定决心买了一台。10多年来,我每天吸氧1-2次,每次30-60分钟,再配合药物治疗,现在,我的心绞痛很少发作。

我的甘油三酯血症是家族性的,一般降脂药不顶用,我就吃进口的力平脂,效果很好,血脂从18毫摩尔/升降到2.1毫摩尔/升。医生说:“你心梗10年了,身体还能保持得这么好,真是不简单。”

经过30多年与糖尿病的抗争,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自我保健非常重要。常言说:三分治疗,七分疗养。我的体会是:三分医生,七分自我。在这30多年的抗病斗争中,我只住过4次医院,也就120余天左右,绝大部分是自己在治疗的。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很多治疗、监测是需要自己完成的,自己不学习糖尿病知识,光靠别人是绝对不行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总结出“六自”的自我保健方针:

一是自我体验:如口干、乏力、多尿、多饮和许多并发症的症状,最先感知的是自己。一旦有了症状,要及时就医,及时调整药物。

二是自我监测:尿糖、血糖、体重、视力等检查,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的,并做好记录。在我患病初期的20年中,全靠测尿糖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而且用的是班氏液烧沸法,我总是尽心尽力的去做。我可以做到每排尿1次,烧1次尿糖。血压增高后,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我学会了自测血压,每6~10次,光检查记录就写了10多本,做到这一点,没有毅力是不行的。用胰岛素治疗后,1天2~3次的胰岛素注射都是我自己注射的,基本上不麻烦家人。由于我做到了这一切,现在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眼底正常,仅有轻度白内障,在药物作用下,血压、血糖基本正常。

三是自我治疗:服药、吸氧、注射胰岛素、康复锻炼,都要自己认真完成。

四是自我控制饮食:刚开始,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家人为了不让我难受,全都跟着不吃甜食而吃糖尿病饮食。后来,随着自己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饮食控制成了我的自觉行动,控制饮食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件难事。

五是坚持科学生活方式,坚持合理运动:由于我身患多种疾病,不运动是不行的,但运动量过大也不行。现在,我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慢跑半小时、打一套太极拳,自我感觉良好。

六是自学糖尿病诊疗知识:我买了很多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的书,还订了保健类杂志,每本我都认真地学习,从中吸取有益的养生保健知识。

以上的自我保健措施,全要靠自己完成,完全不需要医生,只有当自己出现了不能认识的症状,药物不能自我调整时,才需要去看医生,请医生检查、指导。我经常对病友们说:“养病不能全靠医生,特别是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要立足自我调整,坚持自我保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健康,活得自在。”

见官矮三分 篇7

这次,局长穿戴得整整齐齐,气气派派,像是要开重要会议似的,带他那不争气的儿子上街散步。儿子闹着要开车兜风,局长爹却说:“走走,走走。没看见爹的小肚子大得像什么似的。走走好。”

那边,班长他爹穿的`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穷酸,像个家庭妇女上街买菜似的,带着他那争气的儿子上街散步。儿子不愿出门,但是,他爹说:“出去走走,走走。一天到晚呆在屋头看书做作业,一点不锻炼,身体垮了怎么办?”

这边,局长和他那不争气的儿子极不协调地走在街上。局长春风得意,气度非凡,假如肚子再小点儿,他肯定会一路走来,小声哼唱。儿子呢,面容苦恼,仿佛这个爹是他从外面偷回来的,一路走来,东张西望。

那边,班长和他爹沉默寡言地走在街上。班长他爹嘴巴紧闭,似乎满腹心思没有地芳发泄。班长呢,目光闪亮,心思灵动,一幅舍我其谁的气派。

两边四人在街上相遇了。

先是班长他爹突然个头一矮,两膝一弯,腰身一弓,大嘴一甜,“局长好!局长这是亲自散步呀!局长真爱锻炼。局长的身体好是我们一局几百号的人幸福呀!”局长点着肚子,背着手,挺着胸,昂着头,一点不带笑容的听了,正准备给班长他爹介绍自己的儿子时,却见眼前那不争气的儿子像眼前他那位属下一样,个头一矮,两膝一弯,腰身一弓,小嘴一甜,“班长好!班长上街忙什么呢?班长有没有要需要我家办的事,有的话,我叫我爹给你办。”那班长呢,也像局长一样,点着肚子,背着手,挺着胸,昂着头,一点不带笑容的听了。

两边四人很快分开了。

当局长对儿子说:“你为什么那么怕你那个班长?忘了我是局长了。”不争气的儿子说:“县官不如现管,他管着我呢。”

当班长的儿子对爹说:“你为什么那么怕你那个局长?让我多没面子。”爹说:“他管着我呢。现在谁不见官矮三分?要是你将来当得上局长就好了。”

是药三分毒 篇8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如大家所熟知的人参、甘草、枸杞等,中品如丹参、当归、百合等,下品如大黄、半夏、连翘等,其毒性也依次递增。《神农本草经》序言讲到,“上品一百二十五种,为君,无毒。主久服,养命延年,益气轻身,神仙不老”,言下颇有上品药物绝无毒性,有益无害,常服能延年益寿,且适用一切人一切病之意。然而,对于保健来说,这完全是一个误区。

以人参为例。人参性味甘苦微温,长于补气,但如果患者阴虚火旺,食之则更耗阴液;如果患者脾胃极虚,服之则腹壅发胀;如患者外邪犯表,服之则邪恋不去。

曾见一男性,自幼无病却服用人参,而立之年便面容苍老,形如不惑。因为人参对中枢神经、肾上腺分泌等均有兴奋作用,从小长期服用,加速了人体代谢。有些病人长期饮人参泡水代茶,出现气机壅滞、苔黄口臭、咽肿失眠等不良反应,便是由于不宜服人参或服用不当所致。

清代名医张璐“视人参为砒鸩刀刃”,坚持不用,虽失之偏颇,从中也可见人参用之不当,反为弊端。清代另一名医徐灵胎也在《百种录·论人参》中指出:“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为用参,一则过于谨慎,一则借以塞责,而病者亦以用了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足,而病根遂固,诸药罔治,终无愈期,应当曲审病情用药。”提倡根据人的体质、病情用药,不能一概服用。

除人参、黄芪、甘草等补气之品不能滥用外,滋阴药如麦冬、天冬、玉竹等不适用于脾胃虚弱、痰湿壅滞的人;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菊花等药性寒凉,长期服用可能伤及脾胃。

有些女性喜欢服用市售的“固元膏”,认为其中的阿胶、黑芝麻、核桃等可以滋阴补血,百利而无一害,但实际并非如此,固元膏也要择情选用。无阴血亏虚的人不宜长期服用,有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肌瘤的妇女尤要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配伍其他药物服用。

中医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任何中药都要慎重服用,如果不适合你的体质和病情,任何药物——不管多么名贵,入口即是毒药!服用中药,除特别讲究适应证外,还需注意服用剂量、时间、禁忌、配伍等,一朝不慎,便可能有副作用,虽短时间内难以发觉,却可能留下长期隐患。

1三分球大赛 篇9

学生会体育部

吉三

尼分

斯球

2012-9-19

三分球大赛策划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活动地点:篮球场

参赛形式:个人赛

活动要求:

1.参赛队伍带队人员不允许参加比赛;

2.各二级学院限报男女各一队,队伍人数男女各十人,二级学院学生会体育部负责参赛人员选拔工作;

3.所有参赛人员必须为二级学院12级英才学院学生;

4.将以上信息二级学院做统一汇总,并于规定时间上交校学生会体育部;

遵循国际篮联的规则:投球运动员出手前,人应该站在三分线以外,脚不能踩线,只要这样出手命中的球都是三分球。

(1).比赛设男、女各一队;

(2).成绩好的 10 名球员进入决赛 ;

(3).在三分线上共设有 5个投篮点,每一点上放有 4 个篮球;

(4).每个参赛者定球投篮 90秒,投进一个记 1 分;

(5).比赛都是球员轮流出场比赛;

(6).如果第一轮内两球员成绩相同的话,将进行 30 秒的加赛。如果仍然成绩相同,再进行加赛,直至分出胜负为止。在最后一轮中如果成绩持平,将进行一分钟完整时间的加赛,如果再次成绩持平,再次加赛,直至分出胜负为止 ;

(7).球员投篮时不得踩到三分线或是在线内出手,否则进球无效 ;

(8).决赛中,各学院出场顺序抽签决定,各学院球员出场顺序按复赛成绩由低到高出场。

(9).参赛人员须按时到球场进行比赛,迟到 5 分钟以上的球员则作弃权处理。

活动备案:

比赛期间,参赛队员必须身体健康。禁止学生在比赛场地打球、随意玩笑、嬉闹、说刺激运动员的话;维持好现场秩序,防止参赛队员因碰撞而发生意外事故。如果在比赛之前下雨的话,活动延迟,具体时间由活动负责人通知二级学院带队人。如果是在比赛过程中下雨,看雨的大小决定,如果雨不大影响不到参赛选手,那么活动继续进行,如果影响到参赛选手,则比赛推迟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活动器材:

篮球20个、口哨4个

三分痛苦 七分成长 篇10

令人欣喜的是,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激发出品牌的求生意志。在这一系列的采访中,我们见证了各地品牌商、渠道商寻求品牌成长的健康之路,看到了逆境中求生的品牌展现出的非凡战斗力,感受到品牌商不断爆发的头脑风暴。他们探索文化根基,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断开拓新的路径,而始终如一的是他们对品牌的执着追求。其实,在专业市场中有很多这样踏实逐梦的老板们,他们各展所长,突出重围,在品牌之路上站稳了脚跟,用自身的努力成就梦想。

破釜沉舟 转换跑道

专业市场中新崛起的一大批成长型品牌背后,是一个个拥有服装梦的创业者辛勤的身影。他们带着对服装行业深深的执念,扎根于专业市场的沃土之中,从贴牌加工、品牌代理、杂牌批发的经历中不断吸取养分,历经一次次的打击后仍不放弃,坚持以踏实的脚步向着梦想不断前行。

自从中国的服装加工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贴牌加工企业都进入了彷徨期。调整方向、转换跑道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艰难也最有前景的一种就是从贴牌生产转为自主品牌的研发。很多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关口都选择了这样一条路,而贝克曼就是其中之一。

浙江贝克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林说:“为了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贝克曼品牌营销部门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我们积极调整了原有的产品结构,通过研究目标市场、预测市场变化,做好产品定位,质量定位、价格定位、市场定位,调整产品结构、整合品牌种类,总结了很多数据和趋势,这个前期的分析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面对相对陌生的品牌竞争,贝克曼决定以优质的产品作为切入点。针对进军国内市场的产品,贝克曼做出了很多调整。首先,为了摆脱低端,不再重复低价的老路子,公司采购的面料均为高档面料,优质面料除了提高质量和舒适度之外,优越的质感也能给设计和款式上带来更多的变化。“除了提高面料质量之外,公司还注重研发新颖的花式图案,现在公司每年开发3000多个花型。做工方面,对衬衫越来越注重修身剪裁,传统衬衫配上局部手工缝制的线条,时尚感倍增,不再拘泥传统的暗色调和单一的正统设计风格。在产品结构上,公司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延伸出了许多新品种。”李兴林说。

如今,提到安徽服装就不能不提到孙村镇,孙村镇已成为由中小型服装企业聚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有着安徽服装第一镇的称号。

安徽省孙村镇的服装加工业起步早、名气大,上世纪80年代末就成立了第一家服装企业,进入2000年以来,孙村镇服装加工业迅速崛起,全镇服装生产业飞速发展。“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服装产业向内陆转移,孙村镇的贴牌生意再次扩大,当时的外贸出口增长很快,全镇的服装产业非常繁荣。”瑞得服饰总经理吴光满回忆说。然而,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外贸服装加工面临着竞相压价的现象,加上企业的自营出口少、中间环节多,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贴牌生产的出口贸易最好的时候每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利润过百万元,但是随着外贸环境的恶化,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利润缩水比较严重。”他如是说。

安徽省芜湖市瑞得服饰有限公司从贴牌生产到独立自创品牌RIVER和GREEN WISH,从默默无闻到发展成芜湖市孙村镇的招牌,走过了一段艰辛又辉煌的路。吴光满认为,从贴牌生产到发展自主品牌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都要从头来过,但是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是孙村镇的梦想,也是中国整个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吴光满说:“以前贴牌生产的过程中总结出很多产品款式上的需求和特点,在无形中变成了品牌前期市场调研的一部分,也算是贴牌转品牌的企业宝贵的经验财富。”

细化行业 精准对接

女装品牌的设计竞争愈演愈烈,这是一个被细分的最透彻的行业。中国最庞大的女装消费群体被品牌商们按照不同的标准拆分成了众多更为细致的消费族群,品牌商尽己所能地进行市场调研、设计升级,希望能紧紧抓牢目标消费群体,与她们的需求进行更精准的对接。

古舞花色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李娜说:“我们会不断增添新的系列,但是无论产品怎样变化,有两个不变的主题:一是只用纯棉面料,二是主题永远是花裙子。”李娜认为不怕没市场,就怕没个性。“我会一直坚持做花裙子,如果有一天消费者一提起花裙子,就能想起古舞花色,那就是我最高兴的事。”凭借着这份执着和专业,古舞花色渐渐迎来了订单,一条条花裙子开始从白马走向全国,这个标新立异的品牌也逐渐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Maxlulu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胜利说:“我们专注连衣裙十多年,积累的经验是普通女装品牌不能比拟的。我们的设计非常有特色,这个特色是其他人无法复制的。”他介绍,Maxlulu在设计方面分工非常细致,版型、配色、面料、印花等都有专门的流程。“我们的面料选择非常讲究,你仔细看Maxlulu的花样连衣裙,每一朵花都是完整的,每一组图样都是对称的,这是通过精工细作完成的,即使用了一模一样的花色和面料,都无法达到我们的效果。印花面料的搭配和密度都非常考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品牌古华东文则是在品牌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古华东文”这一品牌名称,本身就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青岛古华东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兆文介绍:“古华东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古典元素与时尚潮流,传承古典的同时又不落窠臼,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独创服饰风格。古典元素的吸收集中在中国传统服饰上,这些元素的探寻源于设计师走出工作室深入民间的过程,无论是汉族服饰还是少数民族服饰,游走于乡间瓦舍才能找到传统古典的元素。”

另外,女装品牌原织工场则是在设计中传递出一种自然环保的生活理念,在文艺高雅的女性消费群体中倍受青睐。设计方面,原织工场遵循精致、细腻、舒适的准则精心设计,严格挑选面料,运用精湛的裁剪技艺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创造高品质的产品。在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以天然纤维和环保面料为主,棉、麻、丝、毛等原料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之中。原织工场设计总监毛黎说:“环保概念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很多人认为只要选择了天然纤维原料,就可以称之为环保服装,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很多领域,越简约的东西,其制作工艺越讲究、越复杂,服装行业也是如此。”

为了保持其环保低碳的特色,原织工场的生产加工相对复杂,环保印花的颜色鲜艳,不易掉色,印花手感柔软透气。原创刺绣极具艺术效果,很好地点缀了服装,使衣服看起来更精致,展现了女性文艺高雅的气质。

抱团出击 打造区域金名片

在品牌单打独斗受阻时,很多品牌选择了相信自己身后的产业集群,以集群抱团形式出击,发挥集体力量,给品牌找到一个安稳的后盾。在集群发展的基础上,有的品牌一枝独秀成为集群中的佼佼者,而他们心中所想的则是回报集群,以龙头品牌之力,把整个集群的区域品牌打得更响。

成都是“东纺西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在这个产业转移的特殊时期,很多成都本地服装从业者都明白,他们崛起的最好时机已经来了。在创立自主品牌之前,很多成都商人都有过多年代理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服装品牌的经验,他们从南方品牌的运营中寻找着规律,希望能通过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彻底把成都制造扭转为成都创造。

伊米图品牌负责人黄洪英介绍,伊米图的销售网络覆盖北京、沈阳、株洲、贵阳、昆明、太原、重庆等多个省市,并在不断探索新路。黄洪英认为,让成都有一批享誉全国的地产服装品牌,是每一个成都服装人的责任。2012年伊米图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的“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荣誉,正是对品牌最大的鼓励,“成都创造”也有好品牌,伊米图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成都还有很多和伊米图一样不懈奋斗的本土品牌,他们的成长故事都是“成都创造”由无品牌到全国名牌的最佳证明。

来自安徽的品牌商陈子伟则是带着对安徽品牌深深的希冀,把品牌命名为“皖领之家”。“我们皖领之家致力于做服装行业的徽商品牌。”陈子伟说,“这看似喊口号的一句话,暗含的是安徽人的经商文化。作为安徽人,身上多少都会有老徽商的影子,也希望徽商的辉煌。虽然这是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但是我相信新徽商都会心存这样的念想。”

勇于舍弃 方得始终

品牌商最大的变化不在于模式,而在于思想。令人欣喜的是,紧迫的大环境使得很多品牌商彻底转换了思维模式,摆脱顽固思想的束缚,开始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在设计上追求简约、在渠道上更加适度,放弃了高大全的追求,明白了节制带来的美感。

女装品牌傅氏集负责人傅艳婷介绍,品牌在设计方面的成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不夸张的差异和有节制的特色。“很多品牌在寻求差异化的方向上跑得太远。”她说,“做服装的大前提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你的创意要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能天马行空毫无节制。要在适度的范围内,与其他品牌寻找差异是最难的,也是女装品牌一直追求的境界。”

韩仙子品牌负责人邹喜莹表示,在产品开发方面,他们主要是自主研发,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和款式创新。她认为,想要在产品方面取得主动权,最重要的就在于设计环节。“考虑到本地设计师的眼界不够开阔,我把眼光放到了广州,签约了那边的设计师,为的是使韩仙子品牌始终保持和流行趋势并行。”专业的眼光和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使邹喜莹在本地及周边地区打开了销路,拥有很多的代理商。

女装品牌约布则是将一个风格坚持了12年,负责人王志杰认为,懂得简约美是约布制胜的一张王牌。“我们品牌成立了十多年,一直坚持同一种风格,这在市场中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不随波逐流,看准一个风格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他表示,约布的设计兼容了东西方的穿衣文化,“有的人认为只有修饰很多的服装才华丽,只有紧贴身体的服装才能显出完美曲线,约布追求的是一种简约的美感。面对竞争,服装品牌很可能在寻求特色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在设计方面用力过猛。约布追求的是简约美,恰到好处的设计感,刚好满足消费者最平凡的消费需求。简约,也是一种特色。”

男装品牌迪奥拉负责人孙承强则明白了另类不等同于时尚。他认为,其实时尚服饰是健康的代表,时尚的本原是得体。“如果要准确地描述流行与时尚的区别,那可以归纳为,流行释放潮流,时尚表现品位,简约凝固经典,品牌塑造格调。”

影子行业品牌意识觉醒

2014的成长型品牌名单中令人欣喜地出现了很多“影子行业”的身影。裤装、学生装、工装等行业一直处于制造大于创造的低端竞争中,品牌意识淡薄。然而2014的他们也开始在品牌化道路上初见成效。

女裤品牌吉宇鸟总经理贺珍玲深有体会,她认为,大多数裤装品牌发展战略混乱,品牌架构不清晰,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延伸方向模糊。品牌影响力弱,重销量而轻品牌。同时品牌诉求不够准确、清晰,对品牌建设存在误区,也导致了没有充分利用终端店展示形象。渠道方面,出现了很多同时代理多个品牌的代理商,对品牌重心偏移,缺乏管理方法,不擅长制定完善的营运计划,对全盘操作缺乏计划性。

对此,卡轩那女裤湖南总代理陈美鑫认为,做女裤运营和销售,最重要的就是寻求两个瓶颈的突破口。“差异化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品牌运营的差异,品牌定位不同,产品风格、品牌内涵亦有差别。不同的女性对于裤装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将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融入产品当中;另一方面,消费地域差异,南北差异最为明显。南方和北方市场的女性身材比例、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南方经销商和北方经销商所拿到的货品,在颜色和款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最大限度迎合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山东耶莉娅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最早开展职业装团体量身定做业务的国家级服装加工集团之一。耶莉娅在创建之初就着手开展职业装团体度身定制业务,填补了国内职业装度身定制、单裁单做的市场空白,满足了国内职业装个性化、高档化的着装需求。耶莉娅集团市场部经理胡海青介绍,在品牌运营中职业装行业不同于传统的服装业,一般大众熟识的服装品牌之所以成为焦点、成为流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媒体的宣传推广,而她认为职业装是不需要耗费过多财力放在媒体宣传上的。她说:“职业装更像是游离于服装行业之外的一个产业,我们很少在商场里看到整排的职业装放在那儿去卖,而且是少有散客来定制这样的服装。因此不同于市面上的服装品牌,职业装就像是一个影子行业。”

上一篇:互补性视角下一篇:北方春季抗旱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