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想象之美三篇

2024-05-24

无限想象之美 篇1

一、仔细观察生活, 在实物和想象之间架起彩桥

爱因斯坦认为:“没有想象, 世界就没有进步, 人类的文明以及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合理的想象。”小学语文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 总会感觉到其作文的语言平淡没有生气。究其原因, 除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以外, 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能够深入观察生活并缺乏对生活的思考造成的。因此, 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展开想象, 进而在现实的生活和想象之间架起一座彩色的桥梁, 这样, 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在对事物进行描写时就会充满情感, 不管是对事物的描述还是对人的描写, 都会变得有声有色。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教师要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并对事物进行推理、想象, 这会使得观察的效果得到增强。例如, 在冰心的《再寄小读者》中推断出孩子成绩好的原因, 或在《琥珀》与《黄河象》中对化石的形成原因做出推理。这样, 针对某一具体事物展开想象, 不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还能够借助适当的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润色, 使描写更加形象具体, 更加具有灵性。

二、展开思维想象, 巧妙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意境

常言说“诗情画意”, 就是说在诗中有情, 在画中有意。这里的“情”和“意”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想象, 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无限的思维想象。不少文学作品本身就蕴含着许多的想象空间, 虽然笔墨不多, 但言尽而意未尽, 即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意境。因此, 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意境, 使学生扬起想象的风帆, 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例如, 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可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 将意境无限拓展。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 其中情景交融, 蕴含着无限的离别之情。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应巧妙利用其意境,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 自己去理解、去体会, 也许学生的发现会和作者有所不同,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无心欣赏春天的美景, 任百花盛开, 蝴蝶纷飞, 依然排解不掉心中那一缕离别的愁绪。

三、丰富表象导入,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小学生的习作中可知, 很多学生没有话说, 本来一件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事情也就几句话了事, 只有概括性的语言, 没有细腻的描写。因此,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这就可从丰富的表象导入开始, 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展开想象。例如, 有些事物很相似, 如在屏幕上出示一滴水的图片, 学生就会想到圆形或球形的物体, 硬币、篮球以及纽扣等都在他们的想象之中, 都会成为他们笔下的描写对象。又如, 出示不同的色彩或者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 学生也能够根据颜色的深浅或不同的形状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时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 可使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融于其中, 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另外, 观察想象较为杂乱, 没有系统性, 教师要适当引导, 帮助学生从众多的表象中进行筛选, 让想象更完整, 更具有典型性的特征。

四、大胆超越时空, 逐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

小学习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课程学习的需要, 更是时代的需要。想象力的培养不应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 而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拓展和延伸, 打破时空范畴, 用不一样的思维创新想象, 使其发现不一样的美丽。平时训练时既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在体现新课程要求的前提下, 让学生尽情想象, 不断打破时空局限进行创新思维想象。一般善于想象的人, 会综合各种不同的表象特征, 使组合之后的想象更加丰富。同时, 也可以借助文本中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如李白的“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青云”跨越了两个不同的年龄阶段, 而在陆游的“楼台夜雪瓜州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中更是将瓜州渡和大散关的景象以及冬天的白雪皑皑和秋天的秋风卷地联在了一起, 有楼台肃然, 更有金戈铁马, 学生容易受到这种想象的启发, 超越时空而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 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应以现实为基础并超越时空, 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思维是多变的, 想象是无穷的, 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空间里, 学生就会看到智慧的灯塔。当然, 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从童心的角度出发, 让天真的童心体现在习作表达中。

参考文献

[1]王小红.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中小学电教, 2013 (02) .

[2]袁家娟.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J].语文学刊, 2014 (12) .

无限想象之美 篇2

人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认知,是具有着多重性与多维性。在面对客观显性事物的认知常规是确定性的概念思维,但是如果面对非显性的事物,思维便会产生游移与含糊。基于人的思维特征,本文结合视觉传达的艺术特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探索模糊性在视觉传达中所承担的深层次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模糊性 视觉传达 创意 想象空间

模糊,是表达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词语本身表达含糊、不清楚、不分明、难以辨认的含义。模糊本身,可以给带给人一个体会、想象、选择,具有的弹性空间。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1899年所著《艺术风格学》中,他将模糊性和清晰性作为一个共生体来剖析,从绘画与建筑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以“绝对的和相对的清晰”为结论解释它们的存在意义。1965年Zadeh提出了模糊理论,是继经典的二值逻辑的扩展。模糊理论对不确定性事件和不精确性描述和处理具有先天的优势。

一.模糊性

1.1模糊性产生

在古典艺术时期,强调美的形式便是毫無遗漏的形体展现,到了巴洛克艺术时朗,这一现象发生了改变,即使力图完美描绘实际画中绝对的清晰也变得模糊,只要它能留下某些东西让人猜测,它就不会把一切都表现出来。

在早期艺术中,泰尔博赫能画一个桌旁读书的女子,光从背后照射来,掠过两鬓,一缕卷发漫不经心地垂下,在她皮肤上投下一片阴影。这种创作在文艺复兴艺术中并不被允许。但是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不能满足于肉眼所看到的,过于简单的东西会让人觉得已经很明白,只有去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才能感兴趣。因此,艺术有了更多的创作可能,相对的清晰也因此逐渐应用与艺术创作中。

艺术发展至今,模糊性已经不只局限与表现手法,一些艺术作品也往往进行了更深度的整合,设计手法只是最表层,而作品真正的主题意义往往可以埋藏的更深,模糊性不只画面表现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带给人是一种多维度的空间感受。

1.2模糊性现实意义

艺术中的模糊性一定是建立在清晰性的基础之上,它并非是指专业的抽象改变。艺术虽然栖身与高高的山巅之上,但艺术的每一响声音,每一束投影,都丰富着平凡众生的生活。人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认识思维活动,具有多重性与多维性。即使在相同的成长环境中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完全不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即使同一件艺术作品,每个人能从中得到的感受也会有干差万别。

人类的感知依赖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则是以想象为手段将感知编织在现实意象中的结果。想象可以分为自动想象与非自动想象,自动想象主要来自于人的梦境,非自动想象则包括再生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通过艺术而产生的想象空间则属于再生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艺术之所以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它可以给予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的得到的一种精神世界,它具有对人类的精神的引导性。

模糊性自身具备着不确定性,有目的地将其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可以让人从有限的感官上得到无限的想象空间。想象力是人类创造力的来源,它能帮助人打破既有的规则,去突破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意识与非意识,它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意识形态。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模糊性

2.1模糊性在视觉传达中的从属关系,我们在美术理论架构中很难觅其踪影,更不会有诸多具备时代性的参考标准。现代美术教育的理论架构多建立的绘画、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门类之上,这也是因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有着厚重的历史进程。视觉传达是一门近代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以电波和网络为媒体的各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生活便利而诞生。时至今日,视觉传达可以说与每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它的内涵是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我们可以从其他的艺术门类加以剖析,来寻找它的理论体系。

2.2印度设计师Kapil Bhagat对科学家们的名字进行了有趣的设计(图1),通过字母位置、颜色和形状的改变,将这些科学家们的代表成就表现出来,简洁中不乏幽默。当达尔文冥冥之中踏上贝格尔舰,当牛顿被一只苹果敲痛了脑袋,当哥白尼驳斥了“地心说”……Kapil Bhagat用极简的方式上演了一场人与科学碰撞的火花,斑斓四溢传古颂今……KapilBhagat巧妙利用点、线、面结合罗马字符的特点,把科学家们的名人轶事隐含于画面的背后,它并非完全直观,它用极其需要想象力的简洁画面,普及了这些经典事故。

2.3第二届意大利国际海报双年展中获奖的海报设计中(图2),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们的视觉表现语言更加独到。lnjury or Love作品中,担架上的血自然流淌形成peace,这与担架本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是救助人类的工具,却在用鲜血呼唤着和平…一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让作品的蕴含着深刻的寓意。Violence of the war通过子弹巧妙的设计,形成了一张狰狞的嘴,它背后所隐含的暴力又有多少,画面已经不需要做更多解释,你可以将它看成是一张像魔鬼般狰狞着的嘴,暴力无情的吞噬一切,也可以当它是战争背后的N枯骨,每个人的世界观的不同都让我们有着自己的想象,但终归,这不是我们愿意去面对的。Maryam Khaleghi Yazdi则将视觉语言的拉像另一个维度,当生命成为了一件奢侈品,那它背后的所肩负的生命该何去何从。通过巧妙的表现,作者充分阐述了践踏生命所带来的伤害,让人对到大自然中的生命的意义去产生关注。

2.4负空间视觉语言越来越多的被设计师所发展并应用到视觉传达之中,设计师会在一个画面中利用多个事物的局部特征,来构建全新的视觉语言。这种设计的特点通常以一个事物作为画面的核心,但是这个事物又是被一个或数个独立的个体来共同组成。图3中的两幅海报都是利用了负空间的设计方法。Dirty Harry同化了枪与男性脸庞的轮廓,画面的第一感官在枪上,而后便会被一张男人的脸庞所吸引,而这才是画面所要传达的真正意义所在。BAMBI本是迪斯尼旗下的一头可爱的小鹿,作者却有趣地将鹿角修饰成了枯树,并色彩与构图重新进行了处理,让整体灰暗叉充满神秘,形成了一副暗黑风格的负空间海报。

2.5从上述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模糊性在视觉传达中的表现是多维度的。艺术家可以改变事物本身的形体、色彩,保留事物认知度较高的一些特性,来重新构建画面视觉语言,而作品真正的内涵,则与事物隐藏与更深的层次中。但这并不等同于完全抽象的概念。模糊性在视觉传达中具备一定的隐含性与交叉渗透性。从模糊性的掌握及运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设计者的综合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2.6如今的视觉传达已经迈向一个更深层次之中,而不在局限于画面的表现上,画面所能传达出去的精神才是核心所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国内国际的设计赛事,乃至政府上下的科普、教育等关乎民生的视觉传播活动中,模糊性都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直接生硬切入主题、会产生不易被接受,缺少感染力的效应,从侧面切入,以另一个角度来间接阐述主题精神所在,逐渐进入人内心深处,寻找落脚点,去引发思考,才是模糊性在视觉传达中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结语

有限长尾的无限想象力 篇3

指望长尾解决所有的营销难题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种战略思维所具有的无限想象力

,长尾(The LongTail) 理论(准确地说是长尾思维)提出已近两年,其商业实践也已在中国遍地生机,尽管很多企业对此缺乏自觉的认识。然而,围绕长尾话题的讨论其实才刚刚开始,或强或弱的脑力激荡也仍然只是在博客圈中进行着,或者,更大一点说,也不过是互联网圈。

不止是讨论范围有限,讨论深度也远远不够。相比于特色简明的“蓝海战略”,内涵和外延都不够明确的长尾理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深入的讨论。人们或是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是对二八原则的颠覆―这贬低了它作为一种中型理论的解释力和自身的精致性;或是把它复杂化地上升为是对现代社会结构高度分化的映射―这不恰当地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

长尾究竟是什么?不是什么?又究竟能做什么?

看似模糊的“长尾”

看一下这些颇有趣味的商业故事:

与人们预料中的情况正好相反,在网上书店亚马逊的销量中,畅销书的销量并没有占据所谓的80%,而非畅销书却由于数量上的积少成多,而占据了销量的一半左右。

投向1000个活跃博客的广告,其效果有可能不亚于投向大型网站的效果,尽管每个博客的读者可能只有几十人。

没有几家企业能够付得起电视广告或平面广告,但Google却以低价格和低成本,找到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来自中小企业的“广告市场”。

彩铃等数字音乐的出现,让身受盗版之苦的中国唱片业,找到了一个陡然增长的、心甘情愿地进行多次小额支付的庞大用户群。此前,有意愿、有能力进行金额可观的正版音乐消费的客户群,其数量少得可怜。

毫无疑问,高档酒店的大客户是房客或企业,但酒店纷纷在节假日时外卖月饼等商品,是否可以理解为是试图寻找更大规模的小客户群的一种努力?

还有,出租车价格提高会不会只为这个行业留下“数量有限的高端客户”?而如果价格不变或有所下降,那么扩大了的打车群体,是否又足以提高出租车公司的总收益?

这些看上去很不相同却又貌似长尾的事例,似乎都可以从长尾理论那里得到部分的解释。“20/80”,“畅销/不畅销”,“热门/冷门”,“大客户/小客户”,“大众/小众”,“广告/窄告”,看起来都是关于长尾的不错的理解框架。不过,那些试图从长尾理论那里寻求解决之道的企业,得到的却可能仍然只是灵感:因为长尾理论有效地说明了成功者何以成功,却没有告诉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成功。

这不是长尾的错。是我们的不适当的理解和运用,让长尾理论失去了它的准星。

有限,但却足够精准的解释力

至今为止,大部分关于长尾的讨论都是基于和围绕着Chris Anderson先生最初的想法,在他看来长尾意味着以下规则:

法则1:使任何商品都可以购买得到―这意味着足够丰富的产品供应。对于图书来说,“几乎可以肯定,今天的孩子们再也不会知道绝版是什么意思了。”

规则2:降低一半的价格,现在就开始降低价格。对于iTunes等数字音乐来说,“通过公平定价、方便的服务、稳定的质量,你也能够同免费进行竞争。”

规则3:帮助我找到想要的东西―从热卖品入手,进而推介冷门或个性化的产品。全是畅销或全是冷门都不太好,换句话说,在20%的热门头部和80%的.冷门尾巴之间,需要有效的联系。“对于娱乐产业自身来说,推荐是极为有效的市场运作形式,让小规模的电影及非主流的音乐得以拥有自己的观众。”

由此看来,把长尾理解为只是对二八定律的颠覆,显然是过于简单了。比如,长尾绝不意味着仅仅是把众多分散的小市场聚合为一个大尾巴,而是还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头部,以及头部与尾巴之间的有效联系。这一观点往往被忽视了。本期报道中我们发现了太多鲜活的事例:

对在线拍卖业务来说,无论需求量是多么小的商品,甚至那些已经无法使用的废品,都有可能被放到在线拍卖的平台上出售。显然在线拍卖拥有的是一条长长的尾巴市场。但有意思的是,正因为在线拍卖聚集了众多细小的需求,反而使得它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头部――那些畅销商品在哪里?Chris Anderson也曾提到:“没有头只有尾巴,在吸引消费者时就会显得杂乱和无序;人们需要一个亲切的开端,然后通过信任的推荐,去浏览不熟悉的地方。”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很容易会想到亚马逊的“买了这本书的人还购买了……”,也可以从数字音乐那里找到例证:如果全是冷门的或网民自创的歌曲,那么它就只拥有一条长尾巴而没有畅销音乐构成的头部,因此,消费者在这些良莠不齐的歌曲库面前就会失去方向。再远一点说,所谓的消费,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而不仅仅是交换,其中既有消费习惯的问题,有消费所需要的时间成本的问题,有消费者需求需要逐渐明确化的过程,也有貌似从众、实则是需要与社会保持联系感的问题。想一想吧,当身边所有的人都在热论超女,你能够置若罔闻,坚持不去看超女吗?

长尾在中国

长尾理论传入中国,至今仍是刚刚开始,从博客圈和互联网圈到其他行业,从关注到推崇到反思再到重新思考,也许它必然会经历一个“另类→时尚→流行→经典(或被证伪)”的过程。应该看到,在前期的概念引入和随后的推崇、怀疑之后,目前它在商业中国还不是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概念。

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落后于现实的商业创新。我们在本期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信息,让我们倍受鼓舞。那些先锋企业和企业家,已经对长尾深深体认:

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彩铃,几乎是改变了整个中国唱片业的命运。正是手机用户无数次小额支付的2元钱,让音乐的消费者从之前几百万位买唱片的核心消费人群,扩展到了到数以亿计的购买数字音乐片段的手机用户―这是一条长长的尾巴。

淘宝网新推的“淘宝商城”是一个B2C交易平台,eBay易趣也推出了品牌旗舰专区,这跟他们原初聚集分散需求的C2C业务模式已经大有不同。显然,这些电子商务公司正在寻求“头尾相连”。

类似这样的创新不在少数。其实,在商业智慧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哪种理论会是横空出世,全无来由。我们更愿意相信,长尾理论的出现,是互联网商业形态日趋成熟的标志:概念期和启蒙期已经过去,今天的互联网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的收入,发育出了自身的产业链,更以复杂的形式嵌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给每个人每个小众的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了这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现在,这一尚不成熟的理论并不需要无节制的赞誉,更不需要轻易的放弃,它真正需要的是对故事细节的描摹,和对收入结构等数据的分析。让我们给长尾更多耐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联网周刊》封面故事:寻找商业中国的长尾

上一篇:自然用户界面下一篇:天山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