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十篇

2024-08-30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1

1 体育文化产业的介绍

体育文化属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在体育领域中的综合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体育文化艺术产业、体育广播、电视、录像和体育娱乐服务业等,也包括体育赛事转播[1]。比如欧洲足球五大联赛赛事转播,就属于体育文化产业的范畴,其中涉及转播权、转播收入等内容。而体育文化艺术产业主要包括体育艺术教育、出版、文物保护、图书馆和教育产业,以及体育文化代理、经济、体育事业展等[2]。从广义上将,体育文化表现在体育教育产业、体育信息产业和体育知识产业等知识产业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文化产业的实质为一种体育事业,在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快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一次产出”,而且还要追求“二次产出”,将出席产出的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转化为可用实物和价值形态进行计量的经济效益。

在现代经济中,自然资源的作用将逐步减弱,而某些要素的重新组合,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生存动力及智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人文资源经过系统开发、设计和升级,将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就创造出许多信息时代的经济产品。而体育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精神产品的生产、流动和市场运作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体育文化、复合化新趋势和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体育文化产业[3]。

西方国家将体育文化产业视为支柱性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世界范围内销售体育文化产品,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可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也是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一招。

2 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介绍

美国的两位人类学学者Claek Wissler和克鲁勃提出了“文化区”的概念,属于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概念,其中的“区”指的就是地域。因此,文化区也就是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区域[4]。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开创了体育地理学研究这门学科,为区域体育文化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洛河体育文化,就隶属于区域体育文化的范畴。从地理范围上来说,洛河体育文化的中心为洛阳,北跨黄河地域,南到月伏牛山,东至郑州、荥阳、西至华阴、潼关,是指这一区域内的体育文化。视角不同,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定义也不同,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体育文化产业应当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经济活动,以及其同类经济部门的统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体育用品;另一部分是体育服务[5]。比如城市中的健身中心即属于体育服务,为市民提供体育服务的场所。而洛河体育文化产业是指中国古代洛河体育文化产业及其衍生产业的集合。

3 牡丹国际文化节背景下的洛河体育文化

河南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包括经贸合作、观赏花灯和文化交流等,同时还融入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及文化体育等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内容。在第23届牡丹花会中,举行了民俗文化庙会、大型嘉年华游园晚会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促进了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第26届牡丹国际文化节上,更是举办了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并承办了中朝女足邀请赛等,以及灵山文化旅游节、体育舞蹈公开赛、荆紫山道教文化旅游节等等;第28届牡丹国际文化节上,举办了国际舞公开赛、全国门球邀请赛、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互动,与河洛地区的体育文化密切相关,比如抖空竹、踢毽子和扭秧歌等,河洛体育文化就融于这些体育活动中,这些活动共同展现出牡丹国际文化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四海宾朋品味到了独特的河洛体育文化。

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毫无疑问带动和促进了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花会搭台,经贸唱戏”,牡丹国际文化节自创办以来,吸纳了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由于牡丹花开富贵,寓意吉祥,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促进了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经济文化之花竞相绽放。洛河地区通过牡丹国际文化节这一平台,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经贸活动,每次经贸活动的参展商家超过了400家,合同资金超过了8亿美元,对于河洛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非常显著。同时,在花会期间举办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也带动和促进了旅游链条的延伸,餐饮、住宿、购物等活动异彩纷呈,人才交流、劳务输出和体育文化发展等取得了重大进步[6]。在牡丹国际文化节的带动下,河洛体育文化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第31届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上,与体育文化、旅游有关的项目非常多,比如建立了洛神文化产业园、着力打造了丝绸之路伊斯兰风情街,以及建立了道教文化产业园等。而与体育文化产业相关的项目,比如开发成集老子、老子官场,以及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体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等等。

洛河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构建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园的打造,可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河洛文化及牡丹文化[7]。众所周知,牡丹文化及河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洛阳,同时这两种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基础,促进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对民族文化的肯定,以及继承和发展。而推动河洛体育文化产的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政府大力支持,进行整体规划

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河洛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应给予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极大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下放和取消各种审批权,进一步释放地区的市场活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到体育文化产业中;二是为减轻企业的税负,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促进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三是保持适当的市场监管力度,维持体育文化产业的公平竞争,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市场环境,促进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给予河洛体育文化产业政策倾斜和支持的同时,为了更好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对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做整体规划,对于河洛广场体育文化、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在内的体育产业旅游文化,做一个整体规划研究,加强项目论证,保证投资收益,提高河洛体育文化项目的经济效益。

3.2 构建河洛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洛阳牡丹文化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创新性,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影响力将不断上升。因此,在河洛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将货样牡丹国际文化节作为媒介,进一步突出文化节的特色、文化性,并注重牡丹的市场性、创新性,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广场文化、龙狮文化和太极拳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

而河洛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工程的构建,首先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各种文化活动的规模、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品牌;其次加大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和手册宣传等形式,扩大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使人们耳熟能详,乐于参与进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体质;最后对体育文化活动设施,要加大保护和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和损坏赔偿制度,提高民众的保护公物的意识,确保龙狮文化活动、太极拳文化活动和民俗庙会等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8]。

3.3 河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河南作为中西部省份,旅游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众所周知,中原地区作为古代的文化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十分有利。因此,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将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一环,加强体育文化产业旅游品牌的宣传,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契机,在文化节期间,广泛宣传河洛地区的人文景观游、自然景区游、民俗庙会游和民族体育游,并举办具有地区特色的体育赛事,不断提升河洛民间体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同时,在大力宣传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以带动河洛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4 加大对河洛体育文化的宣传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注重品牌营销的今天,应积极转变营销观念,加大对河洛体育文化的宣传,主要是宣传河洛体育文化的独特性、时代性,大力宣传河洛体育文化的现代意义。为了更好宣传,可邀请主流媒体、知名主持人和文化名人等参与到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中,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提升网民对于河洛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为河洛文化点赞。

4 结语

河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经过整体规划与系统开发,可成为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而洛河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契机,借助这一平台,加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提升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洛阳发展的软实力。

摘要: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是在洛阳牡丹花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在国际文化节期间,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不但能感受到牡丹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品味河洛文化。以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平台,河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提升洛阳城市竞争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该文中,笔者探讨了以洛阳牡丹国际文化节为媒介,促进河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文化产业,研究

参考文献

[1]龙飞.河南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之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牛军伟.“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 3.

[3]汪晓琳,胡安义.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49-57.

[4]董晓欢.我国体育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5]范方.体育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中的新亮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4):34-36.

[6]薛永武.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3-28.

[7]王立新.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 1(1):101-104.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2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 新亚欧大陆桥东段, 横跨黄河中游两岸, 有近5000年历史。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1市6区8县, 总面积15, 208平方公里, 总人口607万, 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 市区人口130万,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 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 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洛阳北临巍峨逶迤的邙岭, 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境内伊、洛、涧廛诸水并流, 其地广衍, 平夷洞达, 土质肥美, 物产丰饶。此外, 洛阳气候温和, 冷暖适宜, “洛阳牡丹甲天下”早已盛名远扬, 洛阳郊县又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辉相映, 也给游人带来无限乐趣,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洛阳就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旅游业作为洛阳市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 在洛阳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早在1999年, 洛阳市就提出将旅游业发展为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口号。近年来洛阳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 着力培育建设旅游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将旅游业培育成洛阳市的支柱产业已初见成效。伴随洛阳市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其行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 如洛阳旅游产业发展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次, 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方面, 其均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与洛阳市所提出的“工业强市, 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还有差距。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因此, 研究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意义重大。

二、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 目前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国内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1.旅游收入与旅游地位不相符, 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 旅游业的经济规模不如其他城市。

2006年旅游总收入全国8850亿元, 北京1802亿元, 上海为1734.6亿元, 西安为230亿元, 河南省旅游收入为1017亿元, 郑州为200亿, 洛阳仅136.7亿元, 远远落后其它旅游城市。并且仅占洛阳2006年GDP的10% (2006年洛阳GDP为1331.7亿元) , 而北京2006年旅游收入占北京市GDP的22%, 这与洛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地位远不相符。

以西安为例, 据统计, “十五”期间, 西安共接待国内旅游者9639万人次、同比增长70.9%, 实现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86.9%, 接待国际旅游者317万人次、同比增长20%, 旅游业总收入682.5亿元、同比增长75.5%。而“十五”期间, 洛阳共接待国内游客7939.2万人次, 实现收入371.51亿元;接待国际旅游者48.2789万人次, 仅相当于西安市的15.22%, 旅游业总收入384.58亿元, 仅相当于西安市的56.35%。 (如下表所示)

洛阳与西安两座城市, 相距400公里左右, 历史渊源很深, 且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十三朝古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 同属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是旅游热点城市, 2006年两座城市的旅游总人数都达到2800万人次;都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经济带上的中心城市, 去年两市GDP总量较为接近, 洛阳仅比西安少118亿元。从国内旅游收入来看, 洛阳与西安相比, 洛阳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 西安旅游总收入为204.3亿元, 洛阳则为136.7亿元;西安接待境外游客86.7万人次, 洛阳则为21.6万人次;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达到3.5天, 洛阳则为2.5天。

究其原因, 近几年来, 来洛旅游团队多从郑州机场启程, 玩殷墟、少林等, 然后到洛阳参观完龙门、关林 (或白马寺) 后就前往西安或开封, 在洛阳停留不到一天。来洛虽然人多量大, 居全省之首, 但停留时间短, 消费低。而西安凭借自己的古都风韵, 每年有众多高素质、高收入的游客往返其中, 城市给人的特别的印象和感觉, 吸引着游人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前往旅行。

2.旅游特色不突出, 历史文化名城开发不够。

一个城市的旅游特色是非常重要。如北京的磅礴大气, 富有帝王之象, 长城故宫、大型会议场所、体育场馆都足以让人振奋。上海是时尚开放自由的国际大都市, 引领服装、珠宝等消费潮流, 又是购物的理想城市。还有那新旧交相辉映的建筑都令人津津乐道。西安的凝固厚重让人叹服, 四方的城墙, 宏伟的兵马俑, 令多少国际游客赞叹不已。成都是休闲娱乐的天堂, 美味可口的特色小吃, 丰富而轻松惬意的城市生活, 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女, 令人流连忘返。这些特色无疑成为上述城市发展旅游产业, 吸引中外高层次游客的一张具有很高美誉度的名片。正是因为这些旅游特色, 才使其旅游产业发展较快、较好。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 从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 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 建都史达1500余年, 是我国建都最早, 朝代最多的城市。其旅游资源, 从其特质看, 人文旅游景点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这种资源优势却没有形成应有的旅游名牌效应。一说洛阳, 人们只知道是个古城, “若问哪朝哪代的都城?”来过洛阳的人不知道, 没来过的人更不知道了。究其原因, 在于旅游产业定位不够准确, 旅游发展特色不够突出。人们总觉得到洛阳旅游除了去看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老三篇”外, 别无它样。结果在旅游业发展上忽视了洛阳自身文化名城的价值, 未能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转化为城市旅游发展的一张名片, 从而实现洛阳历史古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结合, 塑造洛阳的特色旅游品牌。

3.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 未能形成整合效应。

洛阳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但目前看来其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除几个重点景区 (点) , 如龙门石窟外, 其他大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旅游开发经营处于自发状态, 各守领地, 随心所欲。很多景点由农民自主开发, 很好的资源被破坏, 景区环境卫生、文化品位与服务质量都比较差。

究其原因, 主要是缺乏合理规划与科学管理, 大家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也较为薄弱, 与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存在问题。表现在:一些野外景区缺少垃圾桶, 食用品垃圾随处丢弃。有些地区出现盲目、过度开发的情况, 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如嵩县由于开发矿产自然资源而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一些重点景区医疗急救能力低, 隐患大。如果发生突发事件, 这些中心则无力救治。如:重渡沟风景区。还有些地区存在匆忙上马、盲目开发, 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此外, 个别地区在建设过程中贪大求洋, 高档宾馆饭店增长过快, 超过市场需求;也有的地方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 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

我国原总理李鹏同志在2002年4月17日在到小浪底水库的路上顺路观看了牡丹, 他在日记中写道:“上午9时, 去洛阳北郊的国色牡丹园。花不少, 由于过多, 倒看不清极品了。”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何尝不是如此, 因为太多了, 而失去了重点发展方向。从洛阳的地理位置来看, 其距离开封、郑州和西安较近, 因此, 应当重点开发洛阳的某一类型旅游资源, 如文化旅游, 进而以点带面, 形成资源整合效应, 才利于洛阳旅游产业的发展。

4.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洛阳多数旅游景点的运作, 仍按事业单位的运作方式运作, 缺乏竞争机制, 旅游产品老化, 旅游企业规模小, 缺少具有带动性、创新性的企业集团。传统优势的旅游产品品牌化建设力度不够, 新兴旅游产品规模、特色与品位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 也存在着各级执法部门执法不严, 人浮于事,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

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参与旅游活动的一切人员, 具体是指从事旅游接待的宾馆, 餐饮服务人员, 从事旅游商品销售的服务人员以及导游旅游车司机等。发展旅游业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研究、规划、策划、管理人才, 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服务人员。因此, 洛阳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人力资源队伍, 进而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此外, 旅游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旅游业是一庞大的综合产业, 涉及到文物、林业、交通、餐饮等多个行业部门, 需要对这多个部门进行统一协调, 形成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 然而, 至今在旅游管理方面仍未实行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旅游产业单位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下, 洛阳的景区景点及国有旅游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程度还较低, 不少景区景点目前仍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 缺乏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 国外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1.国际旅游收入规模远不如其他几个古城

洛阳虽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史最长, 但其地面文物价值已不能和七大古都中北京、西安、南京、杭州等相比。从国际旅游收入来看, 其旅游业的经济规模远不如其他几个古城 (如图所示) 。从接待国际游客的人次来看, 占全国的份额也较少。

2.国际旅游大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980年代以来, 洛阳的旅游环境建设成就有目共睹, 但若要成为能够代表中国旅游业水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 洛阳要走的路还很长。硬件建设方面, 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公路建设、交通工具、饭店业、餐饮业、旅游购物点及旅游标识物、公厕等) 、市容环境 (如城市大气质量、街道园林绿化、环卫、治安等) 、景点建设等有待改进;软件建设如经营理念、服务业水平、市民的精神面貌等,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国际旅游产品结构急需丰富。

目前洛阳多年形成的以“牡丹花会”为媒介的集龙门、白马寺观光型旅游, 己很难满足国外游客日益丰富的需求。如抽样调查显示现代日本女性崇尚舒适、浪漫、轻松、趣味的消遣旅游;商务、会议旅游者需要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会议设施、较高水平的服务和组织活动能力, 而这些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洛阳目前尚不能充分提供。

4.缺乏国际知名旅游品牌。

当我们处于与国际旅游接轨的关键时刻, 品牌竞争强弱悬殊的尴尬已无法回避, 洛阳没有日本交通公社、美国运通那样的名牌企业, 没有迪斯尼公司那样的名牌景点, 一些资源品位极高的景区仍处于低级经营阶段。所以, 洛阳旅游业的当务之急是创立自己的旅游品牌、旅游名牌, 依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多方案比较论证、命名和特色设计、强化营销、规范服务、环境管理和满意度评估等程序建立国际知名旅游品牌, 建立稳定的知名度和形象认同性。

5.促销方式落后。

对绝人多数旅游企业来说, 还不具备每年都出国参加旅游博览会参与促销的实力, 而与外地、外国经销商联系的方式还是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或个别人员偶尔外出面谈这样的操作方式。在信息时代, 不要说与国际间存在差异, 就是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 也显滞后。

参考文献

[1]、刘溢海.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博弈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23) .

[2]、张明灿, 李芳.河南文化旅游:欲将包袱变财富.中国旅游报, 2006年4月10日.

[3]、刘莉芳.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3) .

[4]、吴金文.西安旅游经济开发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 2006年.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3

一、洛阳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

一些地方和职能部门对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打造,思想上重视不够,投入上力度不强。

(二)特色不突出

洛阳市旅游景区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无论是旅游产业还是文化产业缺少鲜明的特色,缺少在全国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缺少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能够真正体现洛阳文化特色、便于携带、有收藏价值、能满足不同方面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开发、生产。

(三)体制机制不活

洛阳市的部分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不分,一些文化企业改制不彻底,没有真正完全进入市场,造成在产业的发展上动力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分散,条块分割严重,没有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

(四)产业链条不完善

洛阳市文化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问题,总体规模小,产品层次低。文化交易基本以零售为主,文化创意、现代设计等高附加值产品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旅游观光、门票经济阶段。高端的娱乐、休闲、健康、养生、度假项目少,缺少精品项目,难以留住游客。

(五)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较为缺少,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既懂创意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型人才更为短缺,人才队伍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相对不足。

二、推进洛阳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高端引领,在特色上下功夫

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和洛阳本土学者,成立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为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征求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低层次的开发和低水平的建设。在文化旅游产业具体项目的打造上,要紧紧围绕世界圣城、丝路起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这4个定位,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优势,在特色上下功夫,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真正把特色做特、把项目做精,形成一批能够彰显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市场主导,在搞活上做文章

以市场为主导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在存量上,推动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推动文化企业与所属单位的彻底分离,激活市场主体;在增量上,从项目的谋划开始就要引入市场化的理念,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来运作和实施项目,形成一批层次高、效益好的文化旅游项目。要整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改变利益均沾的使用方式,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真正起到培强、扶特、助新的作用。

(三)文化为魂,在创新上求突破

文化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要通过举办河洛文化论坛、牡丹文化论坛等方式抢占思想文化领域的制高点。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用文化和旅游的理念引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融入更多文化和旅游元素,让洛阳更具文化韵味。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加强以河洛文化为代表的洛阳特色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综合运用网络、动漫、影视等多种形式和方式,丰富和活化历史文化;重视文化的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的研究和开发,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旅游为体,在融合上谋发展

以旅游景区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强旅游要素的积聚和融合发展。要把文化资源按照旅游产品的内在属性来打造,以游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市场规律,突出文化特色,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打造特色饮食一条街、主题文化酒店等方式,把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旅游的每一个环节。要结合景区和园区特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演艺、书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手段增加新的业态,丰富景区的旅游资源,逐步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增强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考核,在求实上见成效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篇4

一 选题意义

洛阳牡丹文化节作为拥有33年历史的老牌牡丹特色节日,在2010年荣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由洛阳市政府主办升级为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主办。

现如今,“经贸搭台,文化唱戏”的招商引资理念风靡全国,各类文化节层出不穷,洛阳牡丹文化节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危机,菏泽、彭州牡丹文化节是洛阳牡丹的竞争者,且特色地域各有千秋,洛阳牡丹文化节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面对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牡丹花会带来的挑战,经过三十年经营升格为中国牡丹节后的洛阳牡丹花会将如何脱颖而出?

洛阳牡丹花会作为景观性旅游节庆,其特色和魅力就在于牡丹文化。如何彰显牡丹文化,并外化于洛阳牡丹花会的旅游产品之中,从而提高洛阳牡丹花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其长盛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是洛阳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洛阳牡丹花会的SWOT分析

优势S:

1、“洛阳牡丹甲天下”家喻户晓,赏花传统自古有之,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在海内外有极高的知名度

2、作为国家重要的牡丹花研发培育基地,洛阳的国家牡丹园科研力量雄厚保证了花卉的供给

3、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保证了稳定的客源市场

4、办节经验丰富,历届花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造势铺垫作用

5、花会规模大,观赏点多,影响深远

6、目标顾客群众广泛,老少皆宜 劣势W:

1、洛阳身居被山包围的盆地,市场距离较远,对经济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带等的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2、地处中原,花卉种植常有旱涝之忧,花期极大程度上受天气状况影响,不可控因素较多

3、品种数量及花姿花色上稍逊于其他地区,甚至有“菏泽牡丹胜洛阳”之说

4、处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接待能力有限,游客旅游体验度较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专业的节庆管理人才

6、节庆活动游客消费低,盈利不多

7、观赏性活动不如游山玩水等动态娱乐活动吸引力强

8、指导思想错位,注重经贸轻文化,忽略本身文化内涵,舍本逐末

9、缺少良好的牡丹文化氛围,文化研发严重滞后 机会O:

1、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第29届洛阳牡丹花会刚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节,文化部和省政府联合主办使其升级为国家级盛典,档次得到提升,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2、随着传统文化及国学的走红,近几年国内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为洛阳牡丹花会的转型提供契机

3、随着近年来洛阳机场的再度开放以及郑西高铁的开通,洛阳的交通条件在不断改善,为游客带来便利

4、旅游业蓬勃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地方政府重视

5、每年同期的各种明星演唱会吸引更多潜在客源

6、牡丹评国花呼声日益高涨,一旦评选成功将会带来无限新的商机

7、发展牡丹产业的积极性高涨,许多企业策划投资,未来的四季牡丹展厅将极大延长观赏时间,不再局限于春季,增加了淡季旅游人数 威胁T:

1、同类竞争者层出不穷且竞争激烈,分散客源,如安徽毫州、安徽铜陵、安徽宁国、重庆垫江、山西古县、江苏常熟、湖南邵阳、甘肃临夏等国内主要牡丹产地

2、旅游产品同质化,各地牡丹花会大同小异,洛阳并无出彩之处

三、我国三大牡丹花会的异同 3.1相同点

各大牡丹花会均在清明节至五一黄金周这一旅游高峰期,期间以牡丹花展览作为旅游项目主体。3.2差异

菏泽 由于品种齐全、花容姣好,山东菏泽成为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全国牡丹观赏旅游和生产、科研的中心。因此该地牡丹大批量销售甚至远销海外。近年来,菏泽开始重视牡丹文化的弘扬,牡丹插花艺术展、国花婚礼大典等活动相继推出,打造文化盛宴,使赏花旅游更加多样化。

彭州 此地牡丹多生长于山野崖间,花时倒垂。成都的农家乐城郊旅游项目成熟发达,因而彭州的牡丹花会着重展示田园风光,以其独特的野趣取胜。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5

关键词:油用牡丹,产业,四川绵阳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油料生产能力建设和加强生态治理。油用牡丹因其“三高一低”和保持水土的生物特性成为我国热门的木本油料作物, 绵阳地区适合种植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是指以生产牡丹籽油为目地的专用牡丹品种, 具备以下几大特点:一是高产出。五年生产量可达4 500 kg/hm2, 综合效益可达15万元/hm2。二是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三是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四是低成本。油用牡丹耐旱耐贫瘠, 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 一年种百年收, 成本低。五是种质资源丰富。牡丹是我国原种物种, 资源丰富, 为油用牡丹品种筛选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库。宜根据种植环境, 在对不同种质资源系统收集的基础上, 进行全面的评价研究, 筛选适合油用发展的油用牡丹品种。总之, 要带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将油用牡丹产业打造成为绵阳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油严重缺乏的国家, 自给率不足40%, 年均缺口在60%以上, 已超出国际安全警戒线。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 食用油消费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具有保健作用的新型植物油需求将更加旺盛。牡丹籽油是一种新型的食用油油料作物, 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3.4倍, 种植综合效益是油菜的10倍以上。经中国林科院分析中心、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机构检验, 牡丹籽油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及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以上, 其中油酸21.5%、亚油酸28.5%、α-亚麻酸42.4% (有植物脑黄金之称) ;含有珍稀生物活性成分VE、VF、角鲨烯、植物甾醇等, 多项指标超过橄榄油, 是优质植物食用油[1]。2011年3月29日国家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

2012年经回良玉副总理批准, 国家林业局投资3 000万元, 在山东菏泽进行油用牡丹开发的试点。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汪洋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 相继对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做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26日视察菏泽期间, 专程到菏泽牡丹产业园, 了解牡丹种植、开发情况, 对牡丹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寄予厚望[2], 这标志着油用牡丹和开发开始得到国家林业局的重视, 已经提升到国家层面领导人的关注。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作物种植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 这有利于缓解我国食用油安全问题。通过实践和研究发现, 牡丹籽油无论是单位面积出油量还是油的质量都远远高于核桃油、茶树籽油及其他植物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发展牡丹籽油生产对利用有限的耕地来高效提升油脂供给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抵御国外油料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均有积极作用。因此, 大力推广油用牡丹种植, 有利于提高我国食用油供应能力, 缓解植物油紧缺现状, 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做出贡献。

2 油用牡丹在绵阳的种植情况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牡丹的重要产地, 在宋、明时期观赏牡丹兴盛, 当地发展牡丹产业具有历史传统。目前, 在绵阳种植油用牡丹的公司有四川国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万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中, 国康公司在绵阳有着36年的牡丹种植历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绵阳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合牡丹的生长需要。

农业产业发展依靠科技, 种子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体现。良种繁育是当前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乎油用牡丹产业的效益和牡丹籽油的品质。

从全国看, 油用牡丹仅有2个品种投入生产应用, 绵阳乃至四川省无本地品种。从长远看, 地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必须解决本地良种选育和种苗繁育问题。首先应开展油用牡丹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建立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基地, 从中筛选产量高、产量稳定、籽粒含油量高的商用品种;其次应研究种苗的快速扩繁技术进行工厂化育苗[3];再次应研究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栽培技术标准, 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可带动农民增收, 特别对于山区百姓意义重大, 对保护坡地农田、林地生态环境也有利, 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有战略意义, 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这种新型木本油料作物的产业开发[4,5,6,7]。

参考文献

[1]迟诚.良种繁育是油用牡丹产业的“牛鼻子”[N].中国绿色时报, 2013-09-13 (01) .

[2]陈慧玲, 杨彦伶, 张新叶, 等.油用牡丹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 2013 (5) :42-44.

[3]周琳, 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 2014 (1) :68-71.

[4]李育才.中国油用牡丹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 2014 (10) :58-62.

[5]刘卫.牡丹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四川绵阳召开[EB/OL]. (2014-03-31) [2015-03-31].http://www.ruipumudan.com/ruipuxinwen/20140331/.

[6]中国经济网.一粒种子的国家战略—牡丹开发[EB/OL].[2015-04-07].http://nongye.ce.cn/gbgdxw/201504/07/t20150407_2435 958.shtml.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6

1 牡丹区规模养殖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畜牧业主要表现为散养户以及散养规模日渐萎缩, 规模养殖不断增加, 规模养殖经济已经成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主体。

1.1 规模养殖户发展迅速

近年来,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动物及其产品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 社会对其需求量快速攀升。另外, 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而出台的多种惠农政策, 驱动了大量资金投入到畜牧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作为提供动物及其产品的规模养殖户得到迅速发展。2009年底, 全区规模养殖户为320余家, 到2012年底, 全区规模养殖户迅速发展到近700家, 2013年底, 规模养殖户总数突破一千家, 短短几年时间, 规模养殖户是原来的近3.3倍, 养殖企业及养殖数量发展迅速。

1.2 规模养殖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通过快速发展, 牡丹区规模养殖产生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左右在畜牧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首次突破50%, 并且比例还在继续攀升, 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可以预见, 随着社会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 规模养殖仍将大幅度发展, 散养户和散养规模将持续萎缩, 规模养殖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3 兽医监管体系逐步健全

兽医监管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对于规模养殖场的健康发展、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牡丹区在规模养殖场逐步建立健全了兽医监管体系, 并且通过落实各级责任, 实现了在规模养殖场内建立细致完备的监管档案及生产记录档案, 并通过落实进货票证查验制度, 进一步突出了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地位, 从生产源头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断努力, 牡丹区逐步建立健全了兽医监管体系,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发展态势。

1.4 一牛两羊发展迅速

自古以来, 牡丹区就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等国内外著名地方畜禽良种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 为发展地方良种, 牡丹区组织专家, 精心设计了“良种繁育-扩繁推广-社会化饲养-集中育肥-定点屠宰加工”这一模式推广地方优良品种, 并通过承担山东省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区项目, 为全区地方良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和积极的政策引导。一牛两羊迅速发展, 成为畜牧养殖产业中的亮点。

2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规模养殖最终要向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科学化发展, 牡丹区规模养殖在向着这一目标迈进的同时, 也面临了相当多的问题, 主要集中表现在:

2.1 用地矛盾问题

牡丹区人口稠密, 在历史上农业人口较多, 近年来工业化发展步伐较快, 这就导致了畜牧业发展和种植业发展、和工业发展、以及和其他产业发展在用地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另外, 畜牧企业的发展必须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载体, 但作为农业项目不需要纳税, 其发展就不能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立竿见影的贡献, 也导致地方政府对畜牧业用地的支持力度不如对其他产业用地的支持力度大。

2.2 产业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民群众对于自身周边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加之牡丹区本身人口稠密, 经济相对落后, 产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畜牧业产生的粪污来讲, 建设沼气池是解决该问题最好办法, 但是, 牡丹区只有10%左右的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池,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沼气池建设费用较高, 场主即使明白其建设的意义, 也只能望而兴叹。因此, 产业污染造成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并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2.3 队伍建设问题

鲁西南地区在畜牧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从事该行业的业主们的职业素养不能满足畜牧业高速发展的要求, 导致整个行业发展不稳定, 抵抗风险的能力差。其二是管理者特别是监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2009年全区规模养殖场320家, 监管人员为20余人, 到2014年全区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000余家, 监管人员仍然为20余人, 并且这些监管人员还要承担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其他职责, 监管队伍建设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 亟待加强。

2.4 规模程度问题

牡丹区位于黄淮海冲击平原, 人口稠密, 村庄较多, 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短, 并且距离大城市较远, 经济相对落后, 受这些因素影响, 规模养殖场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 多数禽场的存栏量以3000~5000只为主, 猪场存栏量以200~500头为主, 羊场存栏量以200~300只为主, 牛场存栏量以50~100头为主,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非常少, 规模化程度较低, 更缺乏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

2.5 抗风险能力问题

由于受规模程度较小、龙头企业缺乏、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牡丹区绝大多数规模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都非常差, 市场行情好, 就跟着市场大赚一把, 市场行情差, 就赔本赊账赚吆喝, 甚至很多养殖场被迫关闭, 形成了市场行情好就一窝而上、市场行情差就纷纷落马的恶性循环局面。

3 牡丹区规模养殖实现产业升级的发展对策

规模养殖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科学化, 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向人民群众提供质量安全的动物产品, 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依托是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所以我们认为, 牡丹区规模养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市场开发

市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指出, 要让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具体到牡丹区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 加强市场开发,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才能实现全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打开市场, 全区畜牧业才能实现近期和长远目标实现的有机统一。牡丹区地方一牛两羊品种在济南、北京等大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扩大知名度、实现一牛两羊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区畜牧系统共识。可以在这些大城市设立专卖店, 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产品影响, 实现全区畜牧业特别是特色畜牧业的发展。

3.2 解决环境污染

畜牧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但畜牧业产业污染已经却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较好途径是实施过腹还田, 所谓过腹还田是指由秸秆通过精加工转化为动物饲料, 动物饲料在牲畜体内经过转化成为动物粪便, 动物粪便经过沼气设备, 转化为有机肥和沼气废液, 既能为田地提供有机肥料, 还可以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沼气及相关能源。这里一个最大问题在于沼气设备的投资, 它需要较大数额的资金投入, 一般养殖户很难负担得起。牡丹区2014年首次承担了秸秆过腹还田项目, 为探索解决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 这个项目如果持续实施三到五年, 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强化科技培训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 重点推广环保养猪法、生猪人工授精技术、青贮氨化、林下柴鸡放养、大棚养鸭、动物疫病综合防治、奶牛分阶段饲养等畜牧实用技术。要积极搞好科技示范工程, 在柴鸡放养、牛羊快速育肥等方面抓好示范典型。要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对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力度,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切实为规模养殖户排忧解难, 促进科技兴业。

3.4 突出优势产业

畜牧龙头企业对畜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要把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当做发展畜牧业的重点工作, 努力发展建设龙头企业。如果在牡丹区建立一个屠宰龙头企业, 在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原料基地, 根据龙头企业生产需要, 科学指导, 合理规划, 逐步建成各具特色、优势突出、供求平衡、配套完善的生产基地, 形成产销一体的经营格局, 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牡丹区畜牧业发展一定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建设, 形成区域畜牧产业优势。

3.5 保障产品安全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7

开放招商工作究竟应该以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众所周知, 经济结构的主体是产业结构, 相应的,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任务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 实现三次产业之间关系的优化和协调, 必然成为洛阳市谋划和开展开放招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城市之间资源禀赋、外部环境、发展阶段等方面的相似性, 本文选取了合肥、郑州、长沙、西安等四个较为发达的中部城市, 与洛阳进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 基于定量化的对比分析结果, 寻找洛阳三次产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进一步明确洛阳市开放招商工作的方向与重点。

1 洛阳等五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为了能够进行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的比较, 本文采集了合肥、郑州、长沙、西安等四个类洛阳城市2007~2013年七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 (GDP) 和各次产业增加值数据, 与洛阳市同期数据进行对比 (如表1所示) 。

(单位:亿元;%)

注:表中数据来自于2007~2013年上述五个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将表1中各年度的数据描绘成曲线图, 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近七年来洛阳等五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各次产业增加值的历时发展变化情况, 以及五个城市之间的对比情况, 如图1~6所示。

从图1~图3可以看出, 2007年至2013年七年间, 与其他四个中部城市相比, 洛阳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整体呈现出"大一产、二产, 小三产"的特点, 且七年间这种产业结构特征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所谓"大一产、二产"是指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需要指出的是, 占比大并不代表发展势头好, 相反, 洛阳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由图4和图5数据测算可知, 洛阳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七年中的年均增长率仅为8.33%, 在五个城市中排名末位, 合肥、郑州、长沙、西安分别为20.68%、8.85%、13.14%、17.4%;洛阳第二产业增加值在七年中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0.99%, 在五个城市中同样排名末位, 合肥、郑州、长沙、西安分别为25.82%、17.65%、26.03%、18.56%。所谓"小三产"是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同时, 这个"小"也体现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上。由图6数据测算可知, 七年间, 洛阳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4.78%, 在五个城市中排名末位, 合肥、郑州、长沙、西安分别为20.46%、16.68%、18.24%、19.14%。

2 洛阳市开放招商工作方向

根据以上统计和数据对比可知, 当前洛阳市三次产业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合肥、郑州等四个参照城市, 其三次产业结构布局更是亟待优化。洛阳市有关部门对这一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并将其作为全市开展开放招商工作的重要参考信息和行动依据。因此, 洛阳市开展开放招商工作应适当偏重第三产业, 以实现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与协同发展。

(1) 稳步提升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本文第一部分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 七年来洛阳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年均增长速度在五个城市中双双位居榜尾, 可见, 洛阳要实现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需稳步提升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 使第一、第二产业为全市GDP总量的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遵循如下规律:产业结构通常是从"一、二、三"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化, 即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最大、就业人数最多, 第二产业相应次之, 最后是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阶段, 向第三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比重最大, 第二产业稍次, 第一产业最小的经济发展阶段转化[1]。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 随着工业化演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快速上升、缓慢上升、不变和逐渐下降的特征, 第三产业比重则趋于不断上升。

当今世界, 全球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体趋势, 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衡量区域经济结构高级化及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3]。据统计, 当前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逾80%, 全世界平均水平逾60%, 而我国仅为40%;2013年, 我国多数沿海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水平已经超过6000美元, 而洛阳刚刚超过2000美元, 同年, 合肥、郑州、长沙、西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9.4%、41.6%、40.7%、52.2%, 而洛阳仅为34.3%。

以上理论、经验和数据均表明, 洛阳市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明显呈现出城镇化水平偏低、工业产业层次偏低、居民财政收入水平偏低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的阶段性特点[4], 若要高效配置社会资源, 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 实现经济增长"内涵式"转型, 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大幅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

通过上述分析, 本文认为, 现阶段的洛阳开展开放招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应是"稳一产、优二产、扩三产", 即, 开放招商工作, 要着力于稳步强化第一产业, 全面巩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要着力于持续提升第二产业, 不断增强第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着力于全力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 洛阳市开放招商工作策略

(1) 洛阳市开放招商工作策略之选

"稳一产、优二产、扩三产"的洛阳市开放招商工作方向已经明确, 但是在这个方向指引下实现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领环节是什么, 突破口在哪里?在三次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现代化过程中, 究竟哪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定局棋子"?洛阳市应该如何谋划和制定开放招商工作策略?

我们认为, 宏观层面上, 第三产业能够通过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效率增益促进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较快增长[5];中观层面上, 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再造和创新, 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显著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微观层面上, 第三产业对生产流程的全面介入赋予了生产行为显著的"服务密集"特征, 从而能够有效拓延产业深度和广度, 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

因此, "扩三产", 即全力发展第三产业, 理应成为洛阳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任务, 成为开放招商工作的最优策略。

(2) 第三产业开放招商工作重点

结合当前洛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做好洛阳第三产业开放招商工作, 提升第三产业比重, 增进第三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①着重做好物流、信息、金融、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高成长性服务业的开放招商工作。一是以完善物流功能、优化物流布局、构建物流网络为目标, 以物流园区建设为抓手, 大力推动物流业开放招商工作。二是抓住国家扩大信息消费和洛阳获批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契机, 着力做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开放招商工作。三是着力做好金融机构、商务机构等的开放招商工作, 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洛阳市人民政府授权洛阳市国资委监管的洛阳国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四是围绕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和谐城市开展开放招商工作, 挖掘古文化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特色农业优势、工业遗产优势, 强化资源整合, 打造"中原休闲之都"。五是利用洛阳制造业独特优势开展服务外包产业招商, 引领洛阳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在更高水平上的有机融合。

②着重做好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开放招商工作。要以壮大机构和培育品牌为招商切入点,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专业培训。要结合商务中心区建设开展招商, 以会展、广告、知识产权为工作重点,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务服务机构和品牌。要制订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意见, 在健康护理、健康保险、医疗保健、体检咨询、休闲养生等新兴领域开展专业招商。要加强养老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强化养老地产、养老公寓、社区养老、居家护理等专业机构的招商, 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养老及家庭服务体系。

③着重夯实开放招商基础,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一方面, 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是促进全市服务业提质增速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要着力推进城市综合体、现代专业市场、精品商业街和商务楼宇建设, 真正把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成为集聚效应显著、拉动作用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载体。另一方面, 要围绕河南省"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战略, 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增强载体功能为重点, 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尽快形成一批服务业产业集群, 带动全市服务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 结论

洛阳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开展开放招商工作应更加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既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依次推进三次产业转移, 又要着力缩短产业转移进程、加速产业结构重心的变迁, 因此, 本文认为, 洛阳开展开放招商工作的方向是"稳一产、优二产、扩三产", 策略是全力实现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

值得强调的是,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洛阳市通过开放招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应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 须稳中推进, 切不可急于求成, 资本过早过快地抽离第一、第二产业, 涌入非实业领域, 造成"产业空心化"现象, 如此必将危害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开放招商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洛阳市与合肥、郑州、长沙、西安等四个较为发达的中部城市之间的对比分析, 本文找出了洛阳市三次产业布局中现存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分析第三产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提出了洛阳市通过开放招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实施策略。文章强调, 洛阳市开放招商应该遵循"稳一产、优二产、扩三产"的基本思路, 秉承全力实现第三产业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的基本策略, 防止"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产业结构,开放招商,战略研究,洛阳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台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分析及建议[EB/OL].[2008-09-02].

[2]葛华, 高尚.河南省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分析与持续发展[J].经济视角, 2013 (10) :31-33.

[3]彭宝玉.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分析:结构转型与空间布局[J].河南科学, 2013, 31 (5) :683-686.

[4]陈向平.工业化中期阶段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洛阳为例[J].创新科技, 2013 (5) :16-18.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8

唱响时代旋律 讴歌伟大人民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曲协精心组织全国各地老中青少曲艺演员联袂登台演出;围绕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在采风创作、慰问展演、结对帮扶、研讨培训、宣传推广、对外交流、基础建设方方面面拿出措施,用曲艺独具的艺术表现方式,收获了四两拨千金的预期效果;226场曲艺专场连番上演,深情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感人至深的故事;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曲协志愿服务小分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为灾区人民群众和官兵战士送去温暖、祝福和希望;自2005年起,中国曲协充分发挥曲艺小快灵的优势,持续开展“送欢笑、到基层”品牌活动,2万余人次曲艺工作者参加,汗水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31个省区市,为上亿观众送去了笑的愉悦和幸福的种子。

力推精品佳作 培育优秀人才

中国曲艺牡丹奖在奖项设置、评审标准、传播推广诸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出人才出作品的导向性、牵引性和带动性不断增强。全国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年年举办,坚持名家授课,坚持学员稳定,坚持作品入班,坚持现场过稿,坚持立在台上,一批执着创作、安心创作、擅长创作的优秀曲艺作者脱颖而出。通过持续打造全国优秀曲艺作品年度评选、“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艺作品征集、“南山杯”曲艺新人新作展演等各种作品孵化平台,推动了各类相关人群参与到曲艺的创作中去。探求人才培养有效模式,实施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对10名优秀青年牡丹奖获得者进行重点跟踪培养,这些平台、载体和举措对于曲艺精品和人才的竞相涌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倡导行业新风 加强行业建设

根据中央赋予文联职能作用的新定位,中国曲协在行业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发挥主导作用。以行风建设为突破口,召开纪念马三立等老一辈曲艺家系列活动,大力实施曲艺名家风采工程,弘扬他们德艺双馨的品质,率先出台《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和配套实施办法,组建行风建设委员会,努力倡导行业新风正气。以做好行业服务管理为抓手,切实加强中国曲协专业艺委会建设和管理,成立了全国曲艺小剧场指导委员会;以行业教育为重点,在全国各地举办曲艺研修班,目前已在陕渝鲁桂沪蒙辽皖等省区市举办了8期,培训人数达1500人,占培训目标人数的四分之一。推出了《曲艺维权手册》、《曲艺演出合同示范文本》,维护曲艺工作者合法权益;完善会员发展和细化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扩大覆盖,延伸手臂。

注重理论评论 推进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理论评论、学科建设是曲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中国曲协开创性地设立了中国曲艺发展史上第一个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10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的课题立项。注重“热活动”“冷思考”,围绕中国梦等重大主题开展座谈研讨,为曲艺艺术和曲艺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建言献策、破题支招,并与辽宁科技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高等教育曲艺类本科专业教材,首批11本教材编写已经全部启动,2017年底完成出版,举办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成立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

展示曲韵风情 讲好中国故事

曲艺是用说唱进行叙事的表演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在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方面独具价值。针对国外受众的文化和心理及欣赏特点,中国曲协精心安排展演节目,足迹遍及六大洲近20个国家,直接观众达到10余万人,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曲艺艺术的独特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价值,传播中国声音。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9

29个爱心插花志愿者以290朵高科技牡丹鲜切花为主要花材,辅以百合、红掌、蝴蝶兰、万寿菊等20多种切花配材,通过巧妙构思,运用不

同风格的插花技巧,创作出了多姿多彩,石家庄皮肤病医院不同文化内涵的29件牡丹插花作品,这些作品充分表达了当代洛阳人“热烈开放、和谐包容、团

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以来,全市上下、各行各业以及广大市民都以积极的姿态,具体的行动,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把

洛阳牡丹文化节办成人民自己的节日而努力工作,全市各行各业不少职工和市民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地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牡丹文化

节的光辉篇章。

为了向这些做出无私贡献和奉献的普通员工、普通市民表示敬意、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牡丹节、奉献牡丹节的热情,在洛阳市委市政

府和农经委、花会办、旅游局等全市各个方面的支持下,由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和洛阳市神州牡丹园具体筹办的“晚报杯首届市民牡丹插花

大赛”特别推出“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爱心插花送花活动”,天津皮肤病医院本次活动邀请具有一定插花基础的花卉爱好志愿者29人,精心创作29件

具有较高质量和文化内涵的牡丹插花作品,送给全市各个行业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做出贡

献的“可爱的洛阳人”,并通过他们向其所在

行业的员工表示敬意,感谢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付出的辛勤劳动和默默无私奉献,让大家的爱心行动像牡丹一样香染洛城!

洛阳牡丹文化产业论文 篇10

1 体育文化与民间体育

“体育文化”的定义是:“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我们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可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是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

“体育运动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与文化的其它组成部分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更大的比较性。”“民间体育”似乎是一个众所周知、不言自明的概念,但要仔细界定一下却也并非易事。通常情况下,人们将体育分为:民间体育、竞技体育和军事体育。但这三者之间外延和内涵都有交叉,即使是民间体育内部概念不严的现象也屡屡出现。“民间体育”还常常被“群众体育”所取代,实际运用中还出现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甚至“农村体育”混为一谈的偏差。这几个概念之间确实有着各种联系。“群众”和“民间”最为接近,是泛指的人民大众,也带有一点非官方的色彩;“民族”侧重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类共同体;“传统”则主要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农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民间”则有广义狭义之分,其广义是指人民中间,狭义是指与官方相对的一个社会群体。各个概念侧重有所不同,但都和“民”有关。“民族体育是体育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民族体育传统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是一笔特殊的宝贵财富。”所有的民间体育都是民族体育,但民族体育却不一定都是民间的;民间体育中大多为传统性的;农村体育可能是民间体育的主体,但相对应的城市体育中相当比例的体育项目也是民间体育。

民间体育,是各族人民在历代生产和生活斗争中逐渐创造出来的,用来强身娱心的重要手段。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健身的内容,简单而易行。各地有各地的风采,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城乡工矿、机关学校、男女老幼,都有人参加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民间岁时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有舞龙、舞狮、腰鼓、赛龙舟、秧歌、踩高跷等;婚丧嫁娶中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有抬花轿、背新娘、抛绣球;民间流传的体育活动项目如风筝、呼啦圈、跳绳、踢毽子、滚铁圈、荡秋千、鞭陀螺、木兰拳等。

在文明社会中,现代生活里,人的文化存在最核心、最基本的仍然是民俗文化的存在结构。社会中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无法脱离一定的民俗圈而生活,在他们身上,都烙有这样或那样的民俗印记。同时,正如文艺活动中诗歌舞三位一体特征一样,民间体育的起源最初也不外是人类模仿动物、游戏等天性的表现。史前的体育活动不可能是单纯的体育活动,而更多是一种生存手段。并且往往是和先民的祭祀、仪式或巫术宗教等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并同步向前的。正如人的童年记忆牢固如漆一般,民间体育缘起时的民俗胎记是人类无法磨灭的童年记忆,一直积淀于人类的心底,代代延续。轰轰烈烈、色彩斑斓的现代体育活动潮流的河床是特定的民族精神、民俗心理。没有它们的烘托支撑,现代的一切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体育发展的历史也是特定民俗心理衍变的历史。

2 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性

2.1 文化团块性

洛阳民间体育活动像一个文化意识团块,把竞技、娱乐、戏曲融为一体,从活动中还可以抽取出许多现代文艺的因子。民俗活动裹夹在民间体育当中,将民俗心理、民俗精神、民族特色代代相传。许多历代相延的节日风俗中的传统活动内容在沿传中,经过劳动人民不断加工、提高,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如放风筝(也叫纸鸢)这个大江南北都曾十分流行的民间体育活动,人们在放飞风筝的同时,也是在放飞希望,好风凭借力,送我到碧霄。风筝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战争的信号,一说是与把晦气放走有关。再如龙舟竞渡原先不一定和屈原有关,龙舟形似独木舟,后来继续发展,生产性实用性引退,娱乐性、观赏性越来越强。还有不少民间体育活动后来干脆发展成为地方戏。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洛阳民间体育的文化意识团块性,或曰文化凝练性、粘附性是很强的。

2.2 天人合一性

洛阳民间体育由于和生产劳动生存活动密切相关,所以留下了浓重的注重向自然学习和重模仿以求实用的特征。在活动方式上,民间体育多模仿动物动作(如五禽戏、大雁功以及各类仿生武术等等),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善于直观的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取法自然,强身健体,所以,民间体育的方法往往比较简易自然。不少民间体育活动至今流传不衰,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外,方法简便,简单易行,不受场地、设备、人数和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等,这也是其历代相传不绝的一个原因。也正是天人合一整体思想的实际运用,更是人的主动性的集中体现。同时,许多民间体育活动,由于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就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源远流长的武术活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2.3 区域性

有道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由于我国民族甚多,居住地域辽阔,各民族所处的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基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不同,因而各种文化特质也就千差万别。洛阳民间体育的丰富多彩性是和我国的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特征紧密相连的。由于各地区各种条件和民众生活习俗的不同,所创造的体育活动也形式各异,丰富多彩。

2.4 表演趣味性

一项民间体育活动的流行有似于感冒,风习性很强。近几年在街头巷尾悄悄出现了一种集体健身活动。街头巷尾,只要有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忙完了一天家务的中老年妇女,呼朋引伴,扭起秧歌,舞起团扇,打起腰鼓,转着呼啦圈,伴着“我心飞翔哦来哦来哦来”欢快的节奏,本身就成为新时期街头一道迷人的风景。从未登台演出过的家庭主妇们在众多围观者面前大大方方地翩翩起舞,引得一些老头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她们的行列。秧歌,这种起源于先民庆祝丰收时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的舞蹈,在今天还普遍流行,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这与它的健身价值、表演性、艺术性是分不开的,同样又能表达今天劳动人民的幸福美满心情。

2.5 民间规约性

洛阳发达的民间体育文化的组织特点是民间规约性很强。正如乡规民约有时能起到比行政法规更为显著的效果,民间体育组织的一些规约对保证项目的纯粹性、延续性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许多民间体育行当的家规门规严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带有一定的门派性、保守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体育的发展和创新。能兼收并蓄,吐纳英华者,最终成为影响巨大的民间体育流派。中国许多民间武术组织就是因此得以发扬光大的。如精武体育会是我国建立较早、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以武术为主的综合性群众体育组织。民间规约性还是中国民间体育的品格特征。它既约定了民间体育的游戏规则,也有着严格的人格品行的要求。所以,这些规约也是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特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3 加强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进一步发扬洛阳市优秀民间民俗体育文化

现今的“体育”所具有的含义较多具有西洋色彩,竞技内涵。这决不是我们所说的民间体育。但实际体育活动的产生却是早已有之的事情。正如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一般,随着竞技体育的盛行和体育全球化趋向,中国体育所受到的挑战也愈来愈激烈,国人争做体育强国的愿望也越来越急迫。更高更快更强是举世体育人不约而同的追求目标,我国在发展体育运动方面的投资力度日益增大,各级体育机构也在大张旗鼓地追赶时代步伐。在有意无意当中,我们对民间体育的关注冷漠了,中国民间体育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除了现代体育的声势日盛造成的压力外,更主要的也是更可怕的是国人自己心理上对民间体育的忽视———对自身民族传统的漠视以至于否定。

因此,有心的体育文化研究者无不密切关注中国的民间体育,力图从这个活态的民俗文化中挖掘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以在世人面前毫无愧色地挺起自己的脊梁。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成为世界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3.2 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原则

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矛盾的现实问题。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关于体育文化的记载,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地发展了民族的体育价值观念、功能结构和方法手段。

体育有民族文化性,现在的体育活动大多是西方体育,它们不能全部满足中国人体育活动的情感需要,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国家体育部门倡导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不少人认为中华民族是个好静的民族,好沉思的民族。这个立论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至少在表面上,在中国民间体育中不多见那种烈火金刚式的运动项目。即使有激烈的竞争,也往往裹着温情脉脉的面纱,因此民间体育许多场景可以入诗。例如,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有着数以万计的爱好者。再如武术,是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及其功法为内容,通过套路和对抗形式,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及训练格斗技能的目的的体育运动。

3.3 以健全身心为主

现代体育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竞技体育,但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突出的是竞争性、搏击性,往往忽视人的身心俱进。传统儒教文化或道家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重文轻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的开展,但游戏和竞技活动还是从远古那里继承了下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所以,经过若干代人传承下来的民间体育依然保持了传统竞技体育的温厚性,从而显示出身心并重,全面发展的特点。

民间体育虽然诞生自民间,但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等级森严的礼乐观和谨慎克制的嬉戏观,同样影响着洛阳民间体育的性格特征。就竞技体育而言,无论是竞争激烈的摔跤、射弩、角力、顶扛,还是趣味性极强的跳鼓、摆手舞、打秋千,均呈现出东方文明的特殊气质,竞争而有礼让,蛮劲而不粗野,力掘而不笨,巧熟而不玄浮,情饱满而含蓄内向,趣味横生而不庸俗,使竞技运动纳入了“礼”和“自娱”的轨道,一定程度扭转了纯粹竞技体育运动的偏差。

当今体育活动中的另一种偏差是功利和陶冶比重的失衡,以至于体育的根本目的的迷失。尤其是实行商品经济以后,重利轻义的不良风气在体育队伍里也有所滋生,有时甚至达到惟利是图的地步,这与有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也是民间体育文化所不齿的。民间体育由于和特定的民俗宗教信仰相关,活动时态度虔诚,表演笃实,把体育本身看得至高无上,注重活动中的精神内涵和快乐效果。即使有奖励也以精神奖励为主。

3.4 加强对学校的宣传

当我们思考洛阳民间体育前景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民间体育的重要传承渠道———学校体育的特殊作用。中国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独尊儒术,重文轻武,文弱之风很盛,学校体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近代,才将体育“贴”到学校教育上,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地方粘贴未稳。学生作为中国体育未来的主人,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但他们更是中国文化的传人,他们必须要懂得接受我们民族的固有文化,也需要有现代意识、现代精神。但如果从学校教育的地方特色、易教易受性来看,民间体育无疑是首选教学内容。以民间体育文化为中学体育教学的背景内容,以此导入现代体育的教学。土洋结合,中西兼容,既能发扬我们的传统,又能吸收他人的精髓;既能传承我们民俗体育中的宝贵精神,也能普遍提高下一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培养新型的体育人才。

4 结论

综上所述,振兴洛阳民间体育文化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客观地评价洛阳民间体育盛衰的内外原因。首先是功能的退化。中国文化中“知足常乐”倾向严重。过激的观点甚至认为:“缺乏体育传统的中国文化则更是中华民族自身文明系统中的严重缺陷。这种缺陷深深地限制了中国人的勇于开拓和敢于冒险的精神,紧紧拖住了中国人前行的双腿。”民间盛行的满足于现状的心理却实实在在是阻碍民间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其次是西学东渐后的自我迷失。中国民间体育逐渐受到冷落,中国体育在摸索中自我趋于迷失。第三是市场冲击后的精神疲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再次让国人看到中国体育发展的曙光。耽搁了若干年的中国体育又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市场机制的引入,使中国体育有了洗心革面的要求。但“竞技运动文化的商品化、手段化是竞技运动中产生异化现象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但是竞技运动文化的商品化、手段化并不单纯是竞技运动自身的产物,而是在整个社会商品经济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于是中国体育又有了离开民间根本日益疏远的偏失,特别是经济与文化的撞击中,文化的价值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大大跌落。失去了文化底色的体育显得苍白无趣。这时人们才又注意到虽受冷遇的而自强不息的中国民间体育内蕴的精神的可贵。

摘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保留了大量的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对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文章试图通过归纳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为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文化,民间体育,民俗文化,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特征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3]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4]周爱光.竞技运动异化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TiO2溶胶载体下一篇:单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