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风险管理十篇

2024-08-18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1

1 IC U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原因

1.1 窒息人工气道建立后, 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 气道湿化不够导致痰液黏稠形成痰痂堵塞气道;

拔管前未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饮食误入气道;意识障碍患者鼻饲时胃管脱出, 大量胃内容物反流。

1.2 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起血管相关疾病;留置尿管患者引起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操作不规范造成交叉感染;消毒隔离措施不严格。

1.3 非计划性拔管[1]颅脑损伤、中毒患者使用解毒剂烦

躁不安, 清醒患者不耐受留置管道的刺激, 全麻初醒未拔管患者, 老年患者不合作, 在护理操作中搬动患者造成非患者因素的意外拔管。常置的管道种类有:气管插管、尿管、胃肠减压管、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部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

患者缺乏各种管道护理知识;意识不清躁动患者未使用镇静剂和保护性约束;对清醒患者心理护理不到位;翻身、转运患者时搬动幅度过大, 管道受牵拉;缺乏有效的固定, 如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时气囊放气, 患者呛咳将插管咳出;护士交接班检查患者皮肤解开约束带患者瞬间将导管拔出;进行膀胱冲洗时扎破气囊导致尿管自行脱出;夜间发生意外拔管未能及时处理。

1.4 压疮多发性骨折限制翻身;

高位截瘫患者;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全身水肿患者;糖尿病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

1.5 危重患者护理要点不明确护士临床知识欠缺, 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全面;

对患者潜在并发症缺乏预见性;缺乏可行的应急预案。

1.6 护理文书存在的风险[2]护理记录字迹潦草、涂改、代签姓名;

病情变化记录不详细;药物剂量不准确;抢救记录、诊断与医师医嘱不相符;生命体征与体温单不相符;专科护理描述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7 其他方面的风险由于ICU病房里收治的患者是各

科的急、危、重症及需要生命支持和大手术后的危重患者, ICU医师只注重病情观察, 与专科医生缺乏沟通, 可能出现治疗方法不同等问题。

2 IC U常见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做好气道湿化, 定时翻身、叩背,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负压管道处于备用状态;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鼻饲时抬高床头并检查胃管的位置;备好抢救药品和用物。

2.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及循环风定时消毒, 保持室内温度20~22℃, 相对湿度50%~60%。

对卧床、昏迷患者加强口腔护理, 定时翻身、叩背, 促进排痰, 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医务人员给患者检查、治疗、操作前要认真洗手, 避免交叉感染。规范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 配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2.3 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讲解各种置管的作用, 取得理解和配合;

对颅脑损伤躁动不安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和保护性约束;注意观察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 并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是否合适;搬动患者时整理好各种管道, 避免插管移位或牵拉各种引流管;脑室引流管除引流口缝合固定外, 在头部加用头套;留置胃管患者除常规固定外, 将胃管末端固定于患者衣领口上;胸腔引流管贴胶布用别针固定在腹带上, 引流管置于患者胳膊下, 避免患者抓到, 协助患者翻身时注意管道长度, 搬动患者时用2把血管钳夹住胸管, 水封瓶放于双膝间;腹腔引流管除用腹带固定外, 再用别针固定在腹带上;中心静脉导管用大贴口膜固定整个针头及前端管道, 每次更换贴口膜时记录长度;双腔尿管留置时注入盐水15 m L, 在膀胱冲洗时要避免刺破气囊而致尿管脱出。

2.4 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决定翻身时间, 每种姿势不能超过2 h。

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防止皮肤擦伤。避免局部刺激,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无皱折、无渣屑。每次更换体位时应注意观察并按摩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受压部位用50%酒精按摩, 按摩时手掌贴紧皮肤, 顺着一个方向, 力量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进行按摩。对昏迷患者加强营养,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加强床头交接班制度。

2.5 定期组织护士业务技术培训, 了解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护士素质;

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工作中的有效沟通能力;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 严防由于工作不细致、粗心疏忽造成的护理风险。

2.6 要求临时医嘱须在开出后30 m in内执行;

护理诊断要与医师核实后再记录, 字迹要工整, 不允许涂改并签全名, 文书记录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7 护士陪同患者外出做各项检查时, 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 做好记录;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防范途中发生意外, 如呼吸、心搏骤停等, 避免可能引起的医患纠纷。

当班护士与专科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查房, 制订诊疗计划、注意事项。患者入住ICU通知护士的同时询问是哪一科的患者, 在患者到达前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及床单元, 以免延误患者的诊疗;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纠纷的发生, 使用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仪器各种参数的调节除严格执行医嘱外, 必须2人核对后方可给患者使用, 使用期间不允许其他科室的医师和进修生动用, 以免参数变动。

3 结论

我院ICU自2004年成立以来, 通过早期预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既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又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 护士责任心增强, 病情观察及服务到位,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慧敏.ICU常见护理问题及防范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 14 (3) :192.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2

关键词:神经外科ICU,护理风险事件,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分析我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325例神外ICU病人的临床资料, 其中脑出血99例, 占30.4%;脑挫裂伤47例, 占14.4%;颅内骨折19例, 占5.8%;头部外伤128例, 占39.3%;蛛网膜下脑出血11例, 占3.3%;硬膜外血肿11例, 占3.3%;硬膜下血肿10例, 占3.1%;平均住院时间7.4d。

2 常见护理风险事件

2.1 窒息

神外ICU病人大多为昏迷病人, 咳痰无力, 加之气道湿化不够, 未及时吸痰、呕吐物误吸等均可引起窒息。

2.2 意外拔管

神外ICU病人监护线路及管道多, 在做各种治疗护理时可能出现意外拔管及患者的自行拔管, 在我科收治的325例患者中有2例自拔头部引气管, 4例自拔尿管, 7例自拔胃管, 意外拔管占4%。

2.3 意外损伤

一些烦躁病人因约束及保护用具使用不当, 护士巡视不够, 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如约束胶体肿胀、四肢擦伤等。

2.4 口头医嘱多

神外ICU抢救病人多, 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 夜间医生不愿起床开医嘱, 以口头吩咐下医嘱多。

2.5、院内感染

病人抵抗力低, 加之神外ICU侵入性操作多, 及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 消毒隔离制度及方法不妥, 设施不合理等, 均可造成院内感染。

2.6、神外ICU护理人员因素

人员配置不足, 护士工作经验不足, 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等。

3 预防措施

3.1 防治窒息发生

患者头偏向一侧, 床旁备好吸引器及其用物, 及时巡视,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做好气道湿化工作、张口呼吸及气切病人外敷湿纱块, 翻身时加强叩背, 必要时采用体外多频振动仪促使痰液松动, 易于吸出。

3.2 防治意外拔管

烦躁病人在约束的同时酌情予以镇静药物, 加强巡视, 及时排除隐患, 昏迷病人做各项治疗、护理动作要轻柔。

3.3 防止意外损伤

加强防护措施, 床四周放置枕头防止擦伤及撞伤。使用约束的患者, 注意保护四肢, 腋下垫毛巾松紧适当, 加强巡视。

3.4 正确执行医嘱

护士在执行抢救医嘱时须2人核对, 对有疑问者要询问医生, 确认无误后再执行, 非抢救时不执行口头医嘱。

3.5 防止院内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加强日常消毒工作, 如手卫生。

3.6 加强神外ICU护理队伍培养

解决人员配置不足问题;ICU护士应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 不断加强护士专业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训练, 合理排班, 新老搭配, 加强法律意识培训。

4 小结

根据神经外科ICU特点, 神经外科I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易发生护理危险。因此, 了解神经外科ICU护理风险的种类、特点, 对提高神经外科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起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士杂志2005, 40 (5) :375-376.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4-01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复杂,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ICU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风险种类,常见原因及控制手段具体介绍如下:

1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

其常见原因有: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控制手段:

1.1 对进ICU工作的护士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病人抢救技术等。

1.2 高年資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1.3 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新进ICU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他们苦练基本功。

1.4 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并定期对他们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护理技能,应急能力考核。

2 窒息

其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喉头痉挛,无力咳痰,大量咯血,呕吐物误咽;其控制手段如下:

2.1 充分湿化气道,吸痰及时,方法正确。

2.2 大量咯血时病人头侧向一侧,如血压稳定,则取头低足高位,及时去除血块,血液。

2.3 病人呕吐时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其相关用物。

2.4 正确判断窒息原因,对因处理,如血痂、痰痂等引起的气管插管堵塞,可用气管插管,内芯条疏通,再吸引,无法疏通者更换气管插管,如其他原因引起者则头侧向一边,紧急吸引,保持气管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 口头医嘱

常见原因有:抢救病人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医生不在科室,电话口头嘱咐,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控制手段:

3.1 抢救时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2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4 监护仪器故障

常见原因有:设置不合理,电源未接上,元件损坏,保险丝断,机内积灰多;控制手段有:

4.1 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合理设置报警范围。

4.2 遇故障时检查电路连接情况。

4.3 定期检修监护设备,由专人保管,维护保养。

5 院内感染

常见原因: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用品缺乏,控制手段有:

5.1 增强病人抵抗力,必要时实行保护性隔离。

5.2 医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出入ICU的制度,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设立单独的物品消毒间,购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6 管道脱开扭曲

常见原因有:导管质量差,不配套,管道受压,扭曲未能及时发现,病人不合作或不理解置管的重要性擅自拔掉,其控制手段有:

6.1 使用前检查物品质量。

6.2 使用过程中注意保证通畅,妥善固定,及时解除受压,扭曲等情况。

ICU护理危机管理 篇4

ICU是医院集中救治危莺患者的特殊护理单元,患者病情复杂、发 展凶险,是医疗纠纷、护理危机发生的敏感区。如何有效预防危机,如何 在危机发生后怎样有效地应对、化解和利用危机,使危机的破坏性减少 到最低限度,这是摆在ICU护理管理者面前很重要的任务。而危机管 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现 对ICU护理危机产生的表现及其管理对策进行综述。

1 ICU潜在的护理危机表现

1.1质量危机:由于ICU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而 患者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出现过失或差错在所难免。不良后 果严重的为严重缺陷,甚至引发护理危机。据调查„1,ICU发生概率较 高的严重缺陷为给药错误、意外拔管、皮肤黏膜损害,都直接影响治疗质 量,甚至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问。

1.2人文危机:ICU的强化治疗和救治模式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但同时也导致医疗过程的“人性化”淡薄,ICU由于患者的特殊性需要进 行火量技术型护理操作.但这些操作对于患者而言仅仅是一种机械性护 理,护士机械的忙碌与紧张的工作,常常忽略其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一 些常规性的操作比如裸露、约束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1.3护届危机:患者入IcU后,家属一是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二是无法陪伴在患者身边,时刻对患者挂念担心,处于一种极度焦虑的 状态,而护士忙于各种操作往往忽视或冷淡了与家属的沟通,一旦达不 到他们所预期的护理效果,就容易与护士发生纠纷,爆发危机。

2 IcU护理危机管理的策略 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在危机爆发或在其发生实质性的危害以前将 它弱化或消除,或者在危机爆发以后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最大限度 地减小其对科窀以及患者的损害。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危机管理呢? 法国管理学家费尧曾说过,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相互联系的 运动过程。4R管理框架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框架之一,在危机管理的实 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缩减(Reduction)危机 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Readiness),如何规划以及 如何培训员丁以反,缸危机局面(Response)并从中尽快恢复(Recovery),这四个方面(4R)构成』.基本的危机管理。针对于此,在ICU的护理危 机管理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2.1 强化全员危机意识:科学的危机观不仅仅反映了护理人员的业 务素质,而且也是策略化处理护理危机的保障,只有重视护理危机,才能对 护理危机的征兆具有敏感性:“。目前ICU护理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增强护 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认识到潜在危机存在的必然性和突发性。科室安全管 理人人有责,及时发现征兆、苗头,把危机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2.2提高业务素质及沟通交流技巧的能力:人才培养是管理的核 心,有研究表明[3],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 直接的联系,是维护护理安全的根本。一名合格的ICU护士必须不断学习,适应危莺症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倡导个性化 护理而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人文关怀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与 医生、患者及家属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是专科护士必不可少的能力。

2.3加强危机的预测与防范,制定危机应急方案危机的发生有些 可以预测的,有些却难以预测。对那些可以预测的,实现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例如护士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消毒 隔离制度等。都是对危机的预测后采取的预防措施。而对于难以预测的 制订危机应急方案,可以让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的地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 风险问题,及时化解危机造成的损害。

2。4正确处理危机事件:阻止危机的扩散只有隔绝危机的根源,这 是危机管理的必要手段。危机发生后,管理者首先要仔细检讨自己的工 作是否有失误,是否在人员的安排上存在问题,专业人员是否需要进一步 培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加强或改善,哪些方面需要奖励和保持。对于人 为因素引发的危机事件,对当事人的处理应该是“重防轻治”。因为加霞惩 罚的后果可能是对今后问题更大的隐瞒。正确的做法足鼓励当事人写出 事件的客观过程,检讨每一个细节,使全科护士引以为戒,并在科室组织 讨论,结合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借机查找漏洞。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ICU56例患者, 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年龄21~78 (46.77±5.32) 岁, 男17例, 女11例。观察组年龄22~79 (47.03±6.36) 岁, 男18例, 女10例。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

1.2.1 强化风险意识

制定护理各项操作的相关规程, 并建立应急预案;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 定期对其进行技术和风险意识培训, 提高全员素质, 倡导全员将风险规避贯穿至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已发生的风险事件, 并将其列入反面教材, 时刻警示风险规避。

1.2.2 管道护理

(1) 若患者神志较清醒, 则向其耐心、详细的介绍每种导管重要性及作用, 取得配合;反复叮嘱其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导管, 避免管道扭曲及压迫;给予患者翻身时, 应松解引流管, 防止牵拉导管造成导管脱出。 (2) 若患者有烦躁和意识障碍, 则对其适当的应用镇静药物, 使用约束带给予制动, 避免坠床;妥善固定管道, 防止患者触碰管道;及时更换敷贴, 预防导管脱出。

1.2.3 呼吸机护理

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时, 应对其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测, 并做好记录, 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做好对患者呼吸道的湿化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进行吸痰;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坚持无菌操作, 对各种医疗器械做好消毒工作, 预防感染。

1.2.4 生活护理

(1) 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用气垫床, 每隔2h协助其翻身, 床铺保证无异物、平整;对患者易摩擦部位使用薄毛巾进行包扎, 或贴透明贴膜, 保护皮肤; (2) 若患者经口腔气管插管, 应避免牙垫对口唇造成压迫;若患者经鼻腔气管插管, 应使用红霉素软膏, 涂于鼻孔局部; (3) 对于腹泻患者, 应及时对其肛周进行清洗, 擦拭干净后涂抹药膏, 预防糜烂和红肿;若患者眼睑无法完全闭合, 则使用红霉素眼膏涂抹, 并使用凡士林油纱予以覆盖; (4) 对患者静脉注射药物时, 应对穿刺皮肤做好密切观察, 防止药物外渗。

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包括院内感染、意外坠床和非计划性拔管等, 并比较。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并对比。

1.3 效果标准

不满意:护理评分<60分;基本满意:护理评分61~85分;非常满意:护理评分>85分。以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作为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 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

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是17.86% (5/28) , 其中2例院内感染, 1例非计划性拔管, 2例意外坠床。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是7.14% (2/28) , 其中1例院内感染, 1例意外坠床。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护理评分

对照组护理评分是 (75.24±6.25) 分, 观察组护理评分是 (89.35±5.24) 分。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护理评分较高, 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 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由于ICU患者病情具有复杂多变特点, 护理不当或不及时可直接危及生命, 加上ICU护理工作具有风险高、工作繁重等特点, 因此ICU较其他科室易发生风险事件。风险规避有利于识别、处理、评价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 减少风险事件, 减轻风险对患者及医院构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促进ICU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常规护理的工作理念比较落后, 护理内容较为单一, 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护理针对性不强, 无法满足ICU患者病情特点, 无法有效规避风险。近年来, 护理服务发展迅速, 患者护理意识逐渐增强, 对护理工作质量提出较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 逐渐形成诸多新型护理模式[3]。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护理理念比较先进, 以给予患者优质性、高效性护理为目的, 结合ICU患者病情特点及护理特点开展工作。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强化风险意识、管道护理、呼吸机护理、生活护理等, 其中强化风险意识可有效提高全员素质及风险意识, 并将风险规避贯穿到护理各个环节;管道护理可增强患者置管依从性, 提高对管道重要性及作用的了解程度;呼吸机护理可实现对患者各项指标的密切监测, 辅助呼吸;生活护理包括翻身、皮肤护理、肛周护理、用药护理等, 可增强患者舒适性, 使其感受到人文关怀, 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减少风险事件[4]。

在本文研究中, 对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 对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结果显示,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分别是7.14%、17.86%, 表明优质护理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观察组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分别是 (89.35±5.24) 、 (75.24±6.25) 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分别是96.43%、82.14%, 表明优质护理的护理质量较高, 患者较为满意。

综上认为, ICU护理风险规避中应用优质护理, 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 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护理质量较高, 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摘要: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ICU56例患者, 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护理评分较高, 护理满意度较高, 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优质护理在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作用较大, 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优质护理,规避

参考文献

[1]张秀荣.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ICU护理风险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 2013, 32 (32) :152-154.

[2]罗跃全, 王庆梅, 郭继卫, 等.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14 (4) :442-444.

[3]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1) :70-72.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6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ICU成立于2003年, 现共有临床护士25名, 年龄21~38岁, 男7名, 女18名;其中ICU专科护士13名;硕士在读2名, 本科9名, 大专14名;护士15名, 护师8名, 主管护师2名。

2护士长软技能的培养

2.1软技能 (soft skills) , 又被称为非技术技能 (non-technical skills) , 是相对于硬技能提出的概念[1]。不同领域软技能有不同的内涵。研究者根据护理行业的特点, 界定了护理专业软技能的内涵:护理人员的智能、情商、人文素养、人际沟通、观察、判断、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文素养底蕴外显。没有指令性的范围和尺度, 难以量化, 定性为主, 故为软技能[2]。ICU工作特点之一是横跨多科室, 与各科人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多, 提升自身软技能, 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与各科室密切合作, 是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2.2护士长自身软技能的提升

2.2.1人文素养的提升护士长的仪表、谈吐通常为患者和护士所注意, 同时又影响着周围的工作人员, 注重仪表、谈吐、作风的良好表现, 会给护士一个良好榜样, 受到护士的尊重和认可。

2.2.2业务水平的提升ICU的各项工作必须遵循高标准、严要求, 灵活处理ICU的各项工作及突发事件, 护士长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 不断地学习护理新理论、新技术, 才能赢得护士的信任和配合, 提升个人魅力。

2.2.3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就是服务”是ICU护士长应树立的新型护理管理理念[3]。ICU护士长应坚持每天查房, 亲自指导和协助护士护理危重患者, 才能了解护理工作流程是否合理、物品摆放是否顺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及规范等, 同时了解护士在工作中有何困难及需求, 以便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给以指导和帮助,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3运用软技能, 充分调动ICU护士主观能动性

3.1首先关注护士的需要, 尽量使科室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以增加护士实现目标的自觉程度, 并且要创造条件, 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在科室人员紧张的情况下, 每年派出两名ICU护理骨干, 到国内知名医院ICU研修, 积极帮助ICU护士进行职业规划, 激发工作热情。

3.2适当授权, 采用护理组长负责制, 调动护理骨干工作积极性。笔者所在科室分为五个护理组, 三年ICU工作经验的人员均可竞聘上岗, 组长与组员双向选择, 组长负责本组护士在各班次内发生和发现的一切护理问题, 根据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组长享有组长津贴, 优先外出参加会议、进修学习。承担院内护理会诊任务, 组内成员出现的护理问题承担间接责任。年底评选优秀团队及优秀组长各一名, 并给予一定奖励, 此项改革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管理的意识。一名护理组长针对危重患者穿普通患者衣不便的现象, 设计出ICU专用患者衣。

3.3与护士有效沟通积极倾听向沟通对象表达的是愿意沟通, 鼓励对方讲话的信息, 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信息, 而且可以缩短与护士的距离。在沟通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 非语言行为往往比语言更明确, 要注意保证它们与言语的一致性。

3.4巧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3.4.1多给予正向支持, 适当给予奖赏与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 护士长在日常管理中, 多发现小的闪光点, 并且给予表扬, 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

3.4.2通过护士会议制定出ICU护理奖罚制度, 以奖为主, 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有合理化建议、负责科室讲课及操作、各种竞赛成绩优异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奖励, 并且在护士会议中公开表扬。

3.4.3启发式教育护理工作中, 护士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有效的批评, 可以使其及时改正错误和不良行为, 同时变压力为动力, 更加努力地工作。而批评不当, 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严重挫伤其自尊心。首先明确为什么出现问题, 是否护理流程有问题, 如果是因为个人的问题启发护士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后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 注意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简单粗暴的批评。公开批评的事情一定就事论事, 指出错误的同时, 提出防范措施。

3.4.4在ICU工作量大、节奏又快的情况下, 不过分指责工作中出现的小疏忽, 以免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 有时护士长的宽容, 反而会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4运用软技能, 实现愉快工作, 快乐生活

4.1护士长不仅要协调好与护士、医生、医技、后勤各部门的关系, 还要教育护士处理好与医生及其他部门的关系, 有了良好的医护关系, 才有愉快的心情工作。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 提高科室凝聚力。

4.2建立护士排班需求本, 护士可以将休假要求提前写在需求本上, 在不影响工作的基础上, 尽量满足护士个人需求。

4.3快乐生活笔者所在科室建有自己的QQ群, 下班后在QQ群里聊一会天, 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 还可以发起各种活动, 几人响应后便可成行。科室也会定时安排适当的休闲及社交活动, 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

5体会

一个组织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人, 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是现代管理活动的保证[4]。在ICU护理管理中, 人的管理是核心因素。护士长在ICU管理中应用软技能, 注重自身软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ICU护士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将弹性排班与护士意愿相结合, 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定期组织各种活动以缓解护士工作压力, 使ICU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确保患者在ICU得到最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软技能,ICU护理管理,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伏艳芳, 郑显兰, 李平.软技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 :74-76.

[2]赵爱平.探讨护理软技能的服务[J].上海护理, 2003, 3 (2) :5859.

[3]刘启华, 王玉玲, 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57-58.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病床18张,为综合ICU,配备各级护理人员54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8人,护士31人;ICU工作年限:1年~2年25人,3年~4年20人,5年以上9人;学历:本科20人,大专34人;层级:护士长1人,护理组长(N3级)2人,高级责任护士(N2级)12人,初级责任护士(N1级)39人,护士在岗位率90.7%。

1.2 方法

1.2.1 人员分层

根据广东省《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3]及《省护理管理工作规范》[2]结合我院的实际建立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与护理岗位能力有机结合的培训方案,内容包括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评定方案、ICU护理层级岗位设定、护士培训手册;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分为N1级、N2级、N3级;ICU护理层级岗位分为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与ICU护理岗位的关系:N1级为初级责任护士;N2级为高级责任护士;N3级为护理组长。评定方法:ICU工作3年以上人员通过操作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考核,科主任、医生、护士长、护士就护士的德、能、勤、绩4方面进行评分投票,总成绩前2名为护理组长,第3名~第18名为高级责任护士,其他为初级责任护士,各级责任护士通过ICU准入培训考核合格准入。

1.2.2 人员分组

将全科护士分两大组,6个护理小组,每组7人,横向同组中必须由2名N2级(高级责任护士)、6名或7名N1级的(初级责任护士)层级护士组成,每半年轮换1次,固定搭配,A、P、N班均同时上班,上级落实本班组所有管床护士二级质控,给予专业及技术上的指导。

1.2.3 床位分组

18张床,横向6个护理小组,每小组负责3张床位,纵向在不同时段每一个病人都有各自的管床护士,各级护士都有自己管辖的病人,各层级护士各司其职,为自己所管的病人负责,上级为下级负责,以小组模式相对固定至少1个月。

1.2.4 各层级人员的工作职责

1.2.4.1 护理组长

参加医疗查房和病历讨论;对病人护理进行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对复杂的临床个案做全面跟进,对护理问题实时进行指导并提供建议;领导所属的护理团队,对护理危重病历、疑难病历进行讨论,分析病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建立一个有助于病人痊愈康复的环境和团队文化;发掘护理单元质量改进项目,发起、组织、参与护理研究。

1.2.4.2 高级责任护士

负责高技术、高风险工作,承担本专科危重/复杂疑难专科病人的专责护理和个案管理,及时与医师沟通,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准确确定护理级别,负责、安排及跟进病人的基础护理,根据病情及时制订护理计划或护嘱,使护理有连续性,确保护理质量安全。承担下级护士、实习或进修护士临床教学任务。协助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做好科室持续质量控制。

1.2.4.3 初级责任护士(管床护士)

及时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严格执行护理工作流程、护理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常规等,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熟练完成部分专科护理工作,按要求完成护理记录。参与急危重病人抢救配合,熟练掌握使用、保养各种急救器材及药品。参与常规性护理查房,参与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和护理个案讨论。按要求完成值夜班数、运用“五常法”加强病区管理,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安全、安静、舒适。

1.2.5 层级培训

采用层级培训模式,通过各级护理查房,将培训贯穿在日常工作当中,实现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岗位能力培训有机结合。

1.2.6 效果评价

实施前和实施后对ICU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专业技术考核成绩,病人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上述两项分别发放问卷100份,30份,回收98份、30份,回收率分别为98%、100%,有效问卷分别为96份、28份,有效率为96%、93.33%。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

3 讨论

3.1 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ICU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起到了指导、质控的作用,保证了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本研究可以看出,在实施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后护理质量在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使用呼吸机病人卧位不正确发生率较实施前减少了9.15%,病人口腔清洁合格率提高了7.75%,人工气道意外脱出率减少了4.80%,VAP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分别减少了4.00%、3.45%和4.87%。所以,在实施双向层级责任制后,便于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及连续性的动态观察,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为医生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帮助。另外,此种方法交接班时相互交接,既易于明确责任,又易于相互配合,有利于发现下级护士存在问题,立即纠正,及时堵漏,避免护理缺陷发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

3.2 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提升ICU护士综合能力

ICU护理人员多,而且年资较低(平均年龄27岁),ICU工作时间低于3年者占83%。通过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各级护士都有自己管辖的病人,各层级护士各司其职,为自己所管的病人负责,当遇到护理问题时,下级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护士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并为下级负责,有效促进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岗位能力的提高,满足医疗需求。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层级责任制后培训率由实施前的75%上升到实施后的100%,各级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岗位能力均得到提升。上级护士能掌握本组下级护士的培训情况及接受能力,并实施个性化的培训,人人通过培训,使科室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保证护理安全。

3.3 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①通过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护士能充分掌握病情,取得医生信任,方便医生联系管床责任护士,医生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7.62%提高到99.50%,增强了医护配合程度。②ICU的护士因为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封闭式管理,造成心理压力大,特别是低年资的护士,实施此管理模式使低年资护士时时得到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不仅减轻了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上班的固定搭配,团队合作精神也大大提高。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的抢救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得到训练及提高。③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使每组护士对其所负责的病人全程负责,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得到护士主动、热情和细致的关心,消除了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了对医院的信任。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率也较实施前提高了9.70%,护患关系得到提升。

4 小结

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岗位能力是直接影响ICU的护理质量,通过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管理,实现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岗位能力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各级护士核心能力得到有效的培训及提升;各级护士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医护配合,护理团队合作性的加强,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低压的工作环境。因此,在ICU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不断优化排班模式,是人力资源最大化使用,保证ICU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减少护士缺陷。

摘要:[目的]建立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实现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护理岗位能力培训有机结合,提升ICU护士综合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对各级护士的职级评定,制订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将护士和床位分组,每组护士由不同层级的护士组成,形成上级对下级护士逐级负责制的层级系统化管理模式,并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护理质量、专业技术考核、护理服务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施纵横双向责任制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专业技术考核指标、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使各层级岗位职责及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得到有效落实,保证ICU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减少护士缺陷。

关键词:层级责任制,排班模式,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马新利,吴淑华.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16(21):2562-2563.

[2]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4-5.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8

【关键词】层及护理模式,ICU,评价,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6-02

近年来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层及护理已经在全国各大医院实行,它是一种护理管理、护理组织结构、护理服务改革的一种尝试,将责任制护理与小组护理结合在一起,集合了护理层级管理、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和原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提高了护理人员科学有效配置的效率。下面就我院在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谈一些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ICU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位以及工作年限等,按个人分别统计好作为参考。

1.2层级设置及排班

我院按照护理人员的能力在层级设置方面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3个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依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划分。然后按照A(8:00-15:00)、P(15:00-22:00)、N(21:30-9:30)的形式进行连续排班,每班都设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岗位以保证护理质量。

1.3层级培训

根据护士级别的差异,培训不同的内容。(1)责任组长的培训[1]:主要是提高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对护士进行考核与评估。(2)责任护士的培训[2]: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内容: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训练内容进行培训,包括形象塑造及礼仪知识、常见疾病及其护理、常见治疗检查、常见药物、常见护理技术、常见病人护理问题、护理记录、常见法律、伦理与护理问题分析与处理、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品质管理(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并参与活动);(3)助理护士的培训[1]:以进行基础护理、安全技能基本知识培训为主,包括医院及病区的规章制度、患者及护士的消毒隔离技术、鼻饲饮食的要点、注意事项、记录患者一昼夜出人量等。

1.4层及护理的评价

1.4.1ICU护理质量的评价

目前我院ICU有一张护理质量指标,要求护士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登记,有相关负责人每月进行统计考核、评价。

1.4.2患者满意度的评价

由于ICU患者康复直接出院的病例不多,多数患者转科,所以我们采取电话回访,把患者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2结果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而且ICU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3讨论

3.1ICU实行层及护理模式的的目的

由于ICU在我国各大医院建设中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性更为明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其潜能的挖掘,进而推动护理人员的成长,提高护理质量[3]。

3.2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的意义

3.2.1实行层级不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故抢救工作相对其他科室较多,特别是在夜班,护理人员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心里难免会高度紧张,身心俱疲。护理人员不足、护理强度大,流程复杂,工作时没人指导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4]。

3.2.2实行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层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地进行,使ICU病人得到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服务(1)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的设置有效保證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准确性,主治医师与护士之间能够有效交流,提高了医师对服务的满意度。(2)加强了与病人,病人家属以及主治医师之间的交流,保证了对病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缓解了家属对ICU病区不设陪护的担忧,提高了家属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3)在交接班时,责任组长对各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对转入和转出的病人严格把关并做好相关记录,继而提高了合作科室的满意度。

3.2.3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层级护理模式中把安全纳入到了分层管理中,各级护士之间根据职责,加强了关键环节以及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2.4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长可根据ICU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各级护士实行层级培训以及业务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素养以及基本技能,也大大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使ICU科室的护理能够有效、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提高护理效率。

3.2.5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我院要求护理人员每天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记录,责任组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指导,这样不仅加大了管理制度而且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中的诸多弊端,使得基础护理以及护理措施有效地落实到患者身上,提高了护理质量。

4小结

ICU科室的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护理体系也不够完善,层级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护理观念,使护理由“以提供者为主导”向“以患者为主导”转变。我院ICU科室实行层及护理模式以来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家属、主治医师以及相关科室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虽然层及护理管理模式使得ICU科室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水平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再接再厉,学会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学习,使ICU科室的护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玉华,彭粤铭,曹静.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3,10:116-117

[2] 李威,彭粤铭,曹静.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04:56-58

[3]管玉梅.护理人员阶梯式培养与层级使用建立与实施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12(12):34-36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9

目的: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的研究。方法:对206例ICU病例中l16例感染病例进行感染部位比较和综合感染因素分析,并针对感染因素采取预防控制及护理措施。结果:结果206份ICU病历中感染了116人,感染率是56.84%。ICU感染与病房管理,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病人免疫力低下等有关。结论:ICU患者是医院地高危人群,应该重点监控,加强护理。

【关键词】ICU护理;感染因素;预防控制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地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以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实施,更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而ICU病房由于其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使ICU病人感染几率明显比一般病房要高,成为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地重要因素之一。现对116例ICU感染患者进行系统顾,比较感染部位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预防控制和护理管理对策,现综述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 感染对象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归档的ICU病人206例病例中,男120例,女86例,年龄是15N78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的57例,多脏器衰竭的43例,胸部手术的32例,腹部手术的46例,复合外伤的20例,其他的8例。入住ICU时间7-17d.人住ICU以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计数正常。按年龄分

老年组(60~78岁)和年轻组(15-59岁),每组有103人。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执行。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和医生病历相结合地方法,对206例ICU感染者逐项查阅填写ICU感染调查表并且进行分析综合,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X 检验。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不同年龄组ICU感染部位及感染率见于表1。

讨论

3.1 感染因素分析ICU患者感染因素一般有患者的自身疾病,免疫力低下,ICU病房病人集中,患者伤口多,ICU专职护士与为重病人比例严重失调,病房管理不严格,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侵入性操作的执行等。

3.2 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3.2.1 环境污染的控制监护病房应该处于环境安静,阳光充足,邻近手术室,必须和外界隔离。一般设床位4~6个,床和床之间最好用屏障分割开,有条件者应设置层流空气,经过5urn过滤器输入室内,来杜绝污染。每天及时有效处理病人换药和敷料,排泄物,遗弃物,各种引流管,墙,柜,床定时使用消毒液来擦拭,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达2次,每次为1小时。严重限制进到ICU内的人员,更换ICU内专用拖鞋,衣帽和口罩整齐,进行无菌操作之前,坚持洗手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处理不同病人或直接接触同一病人不同部位前后必需认真洗手。

3.2.2 交叉感染的控制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长,经气管插管来抽吸痰液,由术者操作带入污染源而致肺炎者的机会较高,而气管的切开,抽痰或作雾化吸人治疗机会会更多,应该对其严格的消毒,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消毒手套,用一次性吸痰管。而新近发展地完全密闭式地经人工呼吸机导管抽吸气管内痰液地装置可杜绝交叉感染。

3.2.3 合理使用抗生素外科ICU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的较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地耐药性,反而大增了感染的机会,特别是难以控制地霉菌感染。目前国外趋势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主张缩短疗程,于术前即期用静脉滴入,术中继续滴注,术后维持滴注2~3天,必要时延续至5天,、很少有超过1周者,对延长应用抗生素的病人,需每日检查是否有霉菌感染,且加以预防。

3.2.4 防止术中感染手术中的各个环节均有污染手术器械用具,组织及血液地机会,尤其以施行体外循环手术时污染机会更加多,有时无法判断从何环节受到污染,对此,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其无菌概念,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无菌操作,来杜绝污染源。

3.2.5 重视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危重患者及营养低下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根据具体患者身体情况来定,促进身体康复;对患者病情应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四早”方式处理患者病情的变化。4 评价

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的下降,又兼ICU病种繁杂,大多的侵入性操作,所以较其他病人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

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较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7%明显增高。提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在全院病人中的蔓延。

ICU护理风险管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73例入住ICU患者既往均无糖尿病史,而在应激状态下出现高血糖,随机2次以上测定血糖水平,以空腹血糖≥6.9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作为诊断应激性高血糖的标准[4]。其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41~79岁。原发病为颅脑外伤24例,多发伤5例,脑血管意外12例,重症肺部感染9例,重症胰腺炎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3例,消化道大出血5例,心肺脑复苏后6例。

2 循证方法

危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发生高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过度兴奋,促分解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糖的生成速率明显增加;(2)严重应激状态下,来自不同组织的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可造成肝脏和骨髂肌对胰岛素耐受从而引起高血糖;(3)危重患者多采用肠外或肠内营养,容易引起糖摄入过多出现高血糖;(4)很多药物如皮质激素、甘露醇等可引起患者血糖升高。血糖水平过高、持续时间过长,不仅导致机体代谢增加,负氮平衡,创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率增高,还主要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合理监测、调控血糖可减少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与病死率。如何调控血糖?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1)提出临床需回答的问题:血糖的控制目标,血糖的监测,胰岛素的应用方法。(2)证据检索及评价:根据提出的问题,检索关键词,找出相应的研究证据,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适用性作出分析与评价,得出确切的结论以指导临床决策。然后,将所获得证据与临床需求相结合,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3 循证护理

3.1 血糖的控制目标

循证:2001年比利时Van den Berghe等[6]报道的1458例外科ICU患者的结果认为:严格控制血糖于4.1~6.1mmol/L是有效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显示,维持血糖正常化对住ICU>5d的重症患者仍然有改善预后的作用。但是,其他学者的研究以及“拯救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中,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8.3mmol/L,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2009年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Intentive versus conventional glucose control in critical ill patients—the NICE-SUGAR study investigators》中,经过总计6030例患者的校验,强化血糖控制在4.1~6.1mmol/L者的所有主要或次要考察指标都显著差于常规治疗组。国内有研究表明[7],将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可减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可避免低血糖对患者造成的危害。综合分析以上证据,我们确定血糖控制目标为6.1~8.3mmol/L。

3.2 血糖的监测与调控

血糖监测是ICU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不同的检测方法、皮肤消毒液、采集血量的多少对血糖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外周毛细血管血快速血糖检测给临床及时发现高血糖、低血糖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其结果可作为了解危重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快速血糖测定时,应注意采血时不按摩,直接用75%乙醇消毒左手环指指端待干,根据患者手指表皮的厚度用自动取血笔以足够深度刺入,自然流出足量血液并由快速血糖仪中的试纸条自动吸血测定。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作为一种新的控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GMS在美国ICU普遍应用,我国CGMS的应用目前还较局限于内分泌病房的糖尿病患者,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少见报道。因此,本组患者均采用快速血糖仪测定。当血糖>15mmol/L或<3.8mmol/L时,每30分钟检测1次;当血糖>8.3mmol/L或<15mmol/L时,每60分钟检测1次;当血糖维持在6.2~8.3mmol/L时,每2小时检测1次;如血糖维持在6.2~8.3mmol/L且胰岛素输注速度4h没有改变时,可每4小时检测1次。当患者饮食改变或者应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时,特别是饮食中断、使用β受体阻滞药(降低血糖),或皮质类固醇、锂盐、硝苯地平(升高血糖)时,必须严密监测血糖。

3.3 合理应用胰岛素

循证:胰岛素是治疗高血糖的药物,能促进脂肪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合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在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管理问题上,目前提倡采用“安全、平稳、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以最大限度地获得血糖控制带来的益处及较少的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当重症病人存在组织水肿、低体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可造成皮下和肌肉注射胰岛素吸收不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连续静脉应用普通胰岛素是最好的选择。采用静脉微量泵入胰岛素的方式可使血糖平稳达到目标,减少调整中的波动及低血糖[5]。

对于危重病人采用连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48h。以30U胰岛素加入30mL生理盐水稀释后,以微量泵泵入。当血糖>11.1mmol/L时,胰岛素起始泵速为2~4u/h,当血糖<11.1mmol/L时,胰岛素起始泵速为1~2U/h。每1~2小时监测血糖1次,以后根据血糖值调整泵速。在胰岛素维持治疗时,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每小时下降3.9~5.6mmol/L。在血糖下降过程中,应注意K+的补充和血容量的维持。为避免低血糖发生,所有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同时给予持续的葡萄糖输注。在胰岛素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低血糖,当发生低血糖(<40mg/dL)时,静脉推注葡萄糖10g(50%的葡萄糖20mL),30min后复查血糖。重症患者的低血糖可能不表现为出汗、心率增快、饥饿感等症状,而表现为抽搐、昏迷、不可逆的脑干损伤和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本组73例患者中,仅2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经及时处理后症状消失。

4 小结

高血糖是危重症和(或)ICU患者的常见问题,它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病死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诊断和处理危重症和(或)ICU患者的高血糖,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或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73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了循证护理,从而为整体护理在提出护理诊断、建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方面提供了科学、真实、可靠的最佳证据,保证了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循证护理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仅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能,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其合理性和先进性更能有效地指导护理实践,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最优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沈励,方旭晨,刘新兵,等.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9):677~678.

[2]蒋慧芳,关天容,王灵聪.危重病患者的加强胰岛素治疗[J].江西医药,2005,40(6):315~318.

[3]马丽,马健.循证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26~28.

[4]李强.危重症和(或)ICU病人高血糖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6):566~567.

[5]高友山.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93~199.

[6]Van den Berghe G,Wonters PJ,Weekers F,et 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N Engl J Med,2001,345(19):1359~1367.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法下一篇:作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