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产分离论文三篇

2024-09-10

二三产分离论文 篇1

关键词:营改增,二三产分离,效果,对策

一.营改增对常熟市二三产业分离的影响

常熟市被纳入营改增的试点之后, 常熟市的企业纷纷实施了主辅分离的对策。增值税税制改革之后, 常熟的地方经济发展更为活跃, 二三产分离企业自试点后已超过100家。尤其生产型企业的辅助服务和交通服务业都纷纷独立出来成为, 进入第三产业市场。现以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为例展开分析。

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为1994年注册成立的私营企业, 注册资本5561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位于常熟市梅李镇通港工业园华联路118号, 现有职工3500余人, 是常熟国税五分局辖区内一大型钢压延加工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造船用型钢、工程机械用履带型钢系列, 轴承工业用钢球、矿山用耐磨球系列, 管桩用高强度PC钢棒系列和锻造钢锭系列四大主导产品, 已形成年生产能力250万吨。2012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7.61亿元, 增值税4445.86万元, 对当地税收贡献巨大。由于钢铁行业的特殊性, 企业物流成本较大, 年物流费用近2亿元。营改增后, 该企业作为直接受票单位, 属于受营改增影响比较大的试点企业。

1. 营改增后, 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范围更广, 金额更大

营改增之后, 龙腾特钢从试点地区取得的货运专用发票可抵扣11%的进项税额, 较以往可抵扣7%的公路内河货运发票而言, 可抵扣金额更大, 同时物流辅助业也纳入了营改增范围, 企业若取得专用发票, 也可按6%进行抵扣, 抵扣范围更广。

(1) 2011年龙腾特钢运费进项分析:以龙腾特钢2012年的运费进项数据为例, 计算营改增对龙腾减税效应:

(1) 2011年龙腾全年抵扣运费进项税金1169.19万元, 70%为试点企业提供。运费进项多抵扣税金= (1169.19*70%/7%) /1.11*11%-1169.19*70%=340.23万元。

(2) 2011年龙腾全年取得的货运代理及装卸搬运等取得的普通发票金额为3056.60万元, 同样70%为试点企业提供。物流辅助可多抵扣进项税金=3056.60*70%/1.06*6%=121.11万元。

两项合计, 营改增后龙腾按2011年数据计算全年可多抵扣进项税金461.34万元。

(2) 2012年龙腾特钢运费进项分析:通过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系统及CTAIS外挂查询认证数据明细查询:

(1) 2012年龙腾全年抵扣运费进项税金942.37万元, 其中抵扣11%的货运增值税自开发票进项税额219.09万元。运费进项多抵扣税金=219.09- (219.09*1.11/0.11*0.07) =64.33万元。 (江苏省10月份开始实施营改增试点, 龙腾特钢四季度认证货运增值税自开发票明显增多, 仅三个月多抵扣进项税金31.54万元)

(2) 2012年龙腾全年发生的取得现代服务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6%) 的货运代理及装卸搬运等物流辅助费用为3618.76万元, 多抵扣进项税额217.13万元。

两项合计, 营改增后龙腾2012年实际多抵扣进项税金281.46万元。

2. 营改增促进企业主辅业分离, 产生结构性减税效应

龙腾特钢涉及的运输服务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采购环节涉及的运输服务, 另一部分是销售环节涉及的运输服务。营改增之后, 由于龙腾特钢对于销售环节涉及的运输服务具有自主选择权, 龙腾特钢开始筹备将该部分运输业务分离出来, 由旗下物流企业常熟市龙特物流有限公司承担龙腾特钢全部销售环节的运输业务。

(1) 营改增之前, 企业面临主辅业分离困境。营改增实施后, 交通运输业纳入到了增值税抵扣链条, 彻底打破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 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龙腾集团着手准备2013年开始启用常熟市龙特物流有限公司, 实现企业集团的主辅产业分离, 降低企业“运费收入”税负, 并进一步提升企业集团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龙腾特钢与龙特物流签订总承包合同, 将龙腾特钢的全部销售环节运输业务承包给龙特物流, 龙特物流与龙腾特钢的客户签订运输合同, 由龙特物流单独开具税率为11%的货运发票给客户, 并与龙腾特钢的产品销售发票实现“一一对应”的关系。龙特物流现自有长车24部, 可完成龙腾特钢销售环节30%的运输业务, 其他运输业务通过转包或联运的方式完成, 目前主要的下游运输合作单位有常熟市风顺运输有限公司、常熟市科宏储运有限公司、常熟市佳友运输有限公司三家, 均是常熟本地企业, 由于合作运输单位均是试点地区的营改增一般纳税人, 龙特物流可以取得11%的货运专用发票实现进项税额的抵扣, 有效消除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通过主辅业分离, 龙腾集团“运费收入”的适用税率由17%降至11%, 真正实现了结构性减税的目的。

3. 主辅业分离有效推进, 企业集团专业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目前, 龙特物流已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认定有效期自2013年1月1日起, 2013年1月已实现应税服务销售收入152083.61元, 预计2013年全年企业可实现应税服务收入1亿元, 缴纳增值税350万。龙特物流的正式运行, 是龙腾集团核心业务与第三产业分离的重要一步, 开启了企业集团物流专业化管理的新篇章:

(1) 企业销售模式由混合销售向混业经营转变, 有效降低了企业钢材产品销售的税收负担率。营改增之前, 企业产品的销售模式为混合销售, 企业收取的“运费收入”以价外费用的形式适用了17%的增值税税率;营改增之后, 企业产品的销售模式为混业经营, 龙特物流单独收取“运费收入”, 适用营改增交通运输业11%的增值税税率。营改增前后龙腾集团的“运费收入”降低了6%的税收负担率。按照龙特物流预计的亿元销售规模, 对于企业来说, 减税效应可达600万元;对于地方财政来说, 由于龙特物流带动下游合作运输单位, 按照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平均税负计算, 可增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0万。

(2) 企业的物流实施专业化经营, 参与市场的物流配送, 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物流成本。企业原有的运输部门单独成立物流公司, 独立进行核算, 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更加规范和清晰, 同时企业物流直接参与到物流市场的竞争, 势必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物流的管理水平。目前, 龙特物流自有的24部长车, 可进一步拓展回程空车配载业务, 摆脱营改增之前无票可开的尴尬。下一步, 企业可考虑将采购环节的运输业务纳入到龙特物流的运作, 全面实现龙腾集团物流的专业化管理。

从上案例可以看出, 企业二三产分离后, “营改增”新政策的出台是利好, 实现了全方位、多税种的政策性减税, 企业可以借此契机, 进一步拓展市场, 为主产业发展提供配套的二三产服务, 多产业发展, 看好未来发展的前景。

二、营改增对常熟市试点企业发展的意义与启示

1、加强纳税筹划合理合法性的度的把握

“营改增“对于企业来说, 税负并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有所增减的。许多一般纳税人为了迎合此政策, 都结合自身实际, 做出了一定的纳税筹划。而这种纳税筹划, 所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于, 首先必须符合我国的税负政策和相关法规制度的规定, 不可为了盲目的迎合政策降低税负而做出有违法纪之事。另外, 减轻税负是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提升, 但是同样不可盲目的为了迎合此政策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经营的需要。比如为了营改增政策的符合, 将企业本身的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单独成立相关公司独立出来, 虽然表面上对公司的税负减轻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是如果不注意度的掌握, 公司与公司之间会形成诸如沟通不畅, 资源利用不顺等新的问题, 反而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造成新的阻碍, 导致因小失大,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发展。

2、掌握税负政策的变动, 充分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

“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而言, 并不是实际税负一定会降低。部分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短时间内, 也会因为上下游不能及时贯通, 资金流转不顺而造成短时间内税负上升的情况。因此, 实际税负在此政策实施后是有增有减的。财务部门对税负政策的变动对于企业造成的税负动态变化及时和准确的把握, 并作出相关的配套策略,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中的优惠部分, 避免因税负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 对于国家在服务环节尤其是技术服务环节采取的“即征即退”减免策略, 企业充分利用, 积极申报, 在有利于企业自身技术的提升的同时, 享受税负政策的优惠。

3、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筹划能力

对于企业有需要购买固定设备用以生产力提升的, 财务部门需要及时做好财务预算, 利用税负政策的优惠为企业节省成本, 提高产能。税负的减轻, 生产设备的更新, 客户资源的增加, 以及辅助服务的质量提升, 都能使企业财务获得更多的资金, 应收账款的周期能够缩短, 企业的财务筹划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实际上, 这也对企业能腾出精力来实施主辅业分离提供先决的资金条件。

参考文献

[1]高丽萍.涉煤税费占营收35%煤炭行业将“减负”[N].中国税务报, 2013-11-26 (2) .

[2]李静.“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及其应对举措[J].财经界《学术版》, 2013-1 (24) :76-78

二三产分离论文 篇2

Q:相比军品和三产,当前中航工业民品的发展态势如何?

A(殷卫宁):单纯从民品规模来看,2012年1000亿的销售规模,应该不容小觑。但是,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航工业的民品发展态势。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是,早期军转民的技术红利在逐渐消失;而军品任务繁重导致民品不管是精力还是资金都投入不够。民品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其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但是,重大科技创新显然不可能短时间见成效,寄望于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尝试提出了二三产联动发展非航空产品的战略新思路。

Q:这也是今年年初,中航工业将三产从战略规划部划归到非航空产业部的原因。您能具体解读这一战略调整体现的发展新思路?

A:毫无疑问,这次变动体现了中航工业对整个非航空产业发展的再思考与新布局。首先,民品和三产对中航工业而言,都体现出了“富民”的战略思想,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尤其是在当前阶段,这种紧密结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第二,从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非航空民品产业要按照林左鸣董事长的要求“实现井喷”,一方面要依赖于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这次总部部门机构调整,整合成立了非航空产业部,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平台。无论是二、三产的资源利用,还是相互协调合作都将产生积极效用,因为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有效互动。第三,这种整合体现出的变化,关键不仅是“形变”,而且还要“心变”,不是简单的算术叠加而是要发挥出几何级数效应,这就要在实际运行中真正更好地将两者有机互动,在非航空民品产业上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既带动非航空民品产业转型,又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1+1>2的整合作用。

Q:据了解,2013年第一季度,中航工业非航空产业增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那么中航工业的二三产究竟各自发展状况如何?或者说具备怎样的优势以期实现联动?

A:中航工业把二三产联动作为非航空产业的重点方向之一,的确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二者各自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形成了可观的规模,为联动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2012年,非航空产业实现收入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长17%,占集团收入总额的70%。其中,非航空民品实现收入1000亿元,同比增长10%;现代服务业实现收入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长22%。

在非航空民品领域,我们已经形成了专用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大型成套装备、新材料及矿业化工等九大重点产业布局。其中,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大型成套装备、新材料及矿业化工等四个产业的收入规模超过了百亿元;庆安的压缩机、中航光电的光电连接器、深南电路的印制电路板、天马的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器、中航特装的专用车、中航锂电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中航三鑫的特种玻璃及幕墙、西飞铝业的铝型材以及中航工业汽车零部件相关产品等,在国内各自所处的领域内均具备了一定知名度。

同样,三产领域(主要指现代服务业),我们在房地产、酒店宾馆、高档购物、非银行金融、医疗、物流等也都拥有了一定资源。其中,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中航国际,有力地保障了中航工业的园区建设和自有土地的开发利用,2012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以格兰云天酒店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中航工业酒店业务也保持稳步增长。格兰云天酒店管理公司在营酒店达到17家、会所1家,奠定了民族品牌酒店的领先地位。以天虹商场为代表的零售百货,截止2012年天虹商场共经营门店54家,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10.7%。中航工业下属各类医疗机构接近60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25家,包括以3201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8家,以中航工业总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17家,医疗从业人员一万余人,2012年医疗板块营业收入达到33.9亿元。金融产业方面,按照中航工业发展战略组建起来的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为中航工业提供非银行金融产业的服务主体,下辖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和产业基金;2012年全年实现收入50.4亿元,利润总额21.7亿元,EVA12.4亿元,净利润16.5亿元。运输物流方面,2012年中航工业物流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达2400万元。这些资源为二、三产联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Q:您能具体举例说明,如何发挥二三产业的优势,产生联动效应?

A:二三产联动,中航工业主要想从“硬”联动、“软”联动、“巧”联动三方面着手,从大项目、大产业切入,在多层面积极探索二、三产联动的有效模式,尤其是要加强对“软”联动、“巧”联动的实践,这将有助于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推动非航空产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做大做强。

所谓“硬”联动,主要是指以市场机制为主、以政策引导为辅、促进二三产之间的相互配套,在相关联的业务上形成紧密的供销联动,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地产以及园区建设中玻璃、铝型材、电梯、智能楼宇等配套市场,高档购物中心的贴标制造市场、酒店宾馆的集中采购市场等。

nlc202309030316

所谓“软”联动,一方面是指民品产业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在价值创造和技术创新两个维度延伸,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型,由提供简单的售后服务向提供产品生命周期服务转型,这也为我们自身的软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部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是从全产业链角度,将产业链上相关联的二三产资源有效协同,比如专用车与运输物流间的协同、医疗设备与医疗机构的协同等。

所谓“巧”联动,主要指相互借力,合作共赢。比如我们一直强调的通过产融结合。非航空民品产业是完全市场化的业务,在市场开拓过程中,要学会借助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多种金融工具,协同解决产业发展融资困难、有效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改善财务结构以及助推产业升级。

现在,但凡实现井喷的增长,基本都是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尤其是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效用。重大科技创新必须假以时日,制造业的大幅增长也有瓶颈,尤其是当制造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之后,再快速增长则是难上加难。中航工业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二三产联动好,可以催生出很好的系统和产品,衍生出庞大的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Q:2012年非航空产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集团总收入的2/3,2013年是中航工业的“市场效益年”,是非航空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非航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攻坚之年,您认为中航工业非航空产业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A:当前非航空产业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是增长乏力。2012年非航空民品收入增长率首次低于集团平均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度非航空民品出现了零增长的态势,部分企业和产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科技创新相对较弱,商业模式过于传统、体制机制不够灵活,难以支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更难以实现井喷式增长。因此,下一步重点是以“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促进产业发展。在商业模式上,通过三产的拉动作用,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在科技创新上,要不断夯实研发基础、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实现厚积薄发,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专有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在体制机制上,重点推进四级及以下的民品单位体制机制的转变,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真正激发出内在活力。

Q:体制机制改革是制约非航空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今年的非航空民品工作会上,林左鸣董事长专门强调了体制机制改革对非航空民品发展的重要性,黎阳、三叶等企业对体制机制改革也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13年,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A:深化体制机制变革对非航空民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当前必须彻底解决的问题。只有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的用人机制、决策机制、分配机制,才能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你刚才提到的黎阳、三叶等都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很好案例,他们的主要做法归结起来,主要是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多元化战略投资者、经营者出资现金持股等。通过这些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流程来保障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充分调动经营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今年非航空民品工作会的部署,目前已经启动四级及以下单位的非航空民品体制机制改革和股权激励试点工作。14家相关直属单位共上报了22家试点单位,将按照管理关系、参照上市公司模式试行股权激励的操作方式和激励幅度,进行股权改制。

之所以选定四级成员单位,也是考虑到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一者体制机制改革,要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比较简单到相对复杂。二者四级单位不用层层上报,避免因为在等待流程审批中错失商机。市场上很多机会稍纵即逝。总之,集团是下定决心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趟出一条新路,这次改革是力度大、动作快、涉及面广。林左鸣董事长和谭瑞松总经理一再强调快速推进体制改革试点,就是希望这批试点单位能够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规范模式,再在全行业推广。这次是下定决心要在瓶颈上开口,突破天花板的限制了。

二三产分离论文 篇3

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全面推进二三产业业务分离工作,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服务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刚才夏局长就这项工作做了一个阶段性总结,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工作

二三产业业务分离,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产业分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然趋势。谁主动顺应这个趋势,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加快推进二三产业业务分离,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优化调整结构。相对于工业而言,我们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今年是服务业三年翻番计划的最后一年,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是38%,今年要达到40%。因此,我们抓二三产业业务分离工作,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客 1

观要求,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的现实之举。

二是扩大地方税源。财税分配体制改革后,以营业税为主的三产服务业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原有工业企业非核心服务业务未进行有效分离,工业、服务业混合经营,统一核算,服务业营业收入并入工业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既增加了企业税负,又减少了地方税收。因此,二三产业分离是一个的多赢之举,同时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防止税源外流。从长远看,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必将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对国税、地税增收都是有利的。

二、如何富有成效地推进好这项工作

今天会上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二三产业业务分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扶持政策和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分离企业的任务是100户,实现地方税收8000万元,力争1个亿以上;到2012年,全市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达到250户,实现地方税收2亿元以上。这项工作自去年底着手推进,半年时间,初见成效。截止5月底,全市已成功分离39户,实现地方税收313万元。各级、各部门都在努力做大这块蛋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的进展不够平衡,扬中市的分离任务已经过半,丹阳

市的工作进展也很快,但有的地方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推进的力度不大、进度不快,希望这种情况能够尽快改观。下面,我就如何有效推进这项工作,讲六点意见:

一是突出重点。从先进地区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的经验看,抓住重点,就能事半功倍。一抓重点企业。工作的重心要放在生产性服务业务体量较大的大企业上,把大企业做下来,形成示范、带动、辐射效应,以重点带一般,就可以迅速打开局面。二抓重点环节。主要是工业企业的物流、采购、售后服务、科技研发、安装维修、检验检测、后勤保障等领域和环节,做到能分离的尽可能分离;三抓重点区域。尤其是产业集中度高的区域,要下大力气重点突破,通过有效地资源整合,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使分离工作形成板块效应。

二是加强宣传。企业是二三产业业务分离的主体,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充分调动企业实施二三产业业务分离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的重要意义,也要向企业宣传政府的各项鼓励政策,让企业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增强参与二三产业业务分离的主动性。适当的时机,可组织相关企业家到分离成效明显的地区或成功企业考察学习,让

企业实地感受非核心业务分离后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实施分离的热情。

三是强化服务。今天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二三产业业务分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我就不重复讲了。地税部门对这项工作总牵头、总负责,要充分发挥熟悉税收政策的优势,加强对企业实施二三产分离工作的服务和指导,针对企业不同的个性问题,帮助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做到工作有班子、人员有职责、实施有方案,确保分离工作取得实效。对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强化“三项指导”:一是指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要帮助新设立企业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确保企业规范运作;二是指导企业扩大业务范围。要指导帮助企业开拓业务领域,扩大服务市场,增强市场意识,提升驾驭市场的能力;三是指导企业解决具体问题。要密切关注已分离企业的运行情况,主动跟进,加强指导和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分离后三产企业成功运行。

四是落实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是抓好二三产业业务分离工作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

政府已经明确的各项扶持政策,切实抓好落实,不能以任何理由打折扣。在政策扶持上,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企业享受的具体扶持政策内容,逐户明确,逐户落实;二是明确落实扶持政策的工作流程,要研究制订兑现政策的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办理程序、办结时限;三是明确落实扶持政策的督查机制,做到兑现政策讲诚信,分离企业得实惠。

五是形成合力。推进企业二三产业业务分离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切实履行职能,主动加强工作对接。各级政府要把推进二三产业业务分离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协调、规范作用;各级部门要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分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六是考核督查。各地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推进二三产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纳入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督查,及时通报各地工作的进展情况,形成“打擂台”的态势和氛围。

市政府将组织阶段性督查,年底进行考核,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上一篇:自动烧炉下一篇:建筑企业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