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十篇

2024-09-12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1

一、理清思路, 统筹规划, 以共同愿景引领全市教师培训工作

⑴在学习和调研中理清“十二五”培训工作思路。为了科学规划好耒阳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 我们组织了调研活动。为了全面掌握耒阳市教师培训现状, 我们制订了全面完整的调研方案, 了解教师心里所想, 基础教育改革所需。我们运用了访谈、问卷调查、查阅学校培训管理资料等方法, 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耒阳市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师培训现状。在科学调研论证之后, 我们确立了“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 以改善培训基地服务功能、学分登记、校本培训为着力点, 坚持修德与长能相结合, 送培与自培相结合, 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全面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师资保证。

⑵在抓学习修改“规划”中, 形成教师培训的共同愿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是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没有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教师认可, 一纸空文, 毫无价值。只有通过讨论学习, 才能把领导专家意见转化为全市教师共识, 形成共同愿景。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 抓实意见的征求过程。征求意见稿出台后, 我们一是分别召开了中心校、中学主管师训领导会。教师会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会。为了让与会者了解和掌握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态势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规定, 我们将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和“规划”先发给他们, 并配发了意见征求表。二是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 能采纳的尽量采纳。

其次, 抓实学习宣传。“规划”正式出台后, 我们一是以文件形式发至中心校和中学以上单位, 要求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讨论学习;二是通过“耒阳教育信息网”进行宣传。

⑶在抓“规划”与学校工作“交会对接”中, 引领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运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重要内容, 关涉学校可持续发展。《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能否真正落实,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共识, 能否转化他们的工作思路和实际行动。为此, 我们对学校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其一, 我们要求学校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实行“培训三优先”策略, 即学校规划中优先考虑, 经费使用优先保证, 学习设施场所优先安排。

其二,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机构。中小学学校校长是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学校要有一名副校长主管教师培训工作, 教研处 (教务处) 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 学科教研组要认真落实常规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

其三, 学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各类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耒阳市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变成现实的基本保证。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和落实是“规划”引领培训的重要一环。

二、找准着力点, 夯实基础, 努力拓宽教师培训之路

“十二五”教师培训能否顺利开展, 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以什么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怎样抓住这个着力点。

⑴以加强基地建设, 改善其服务质量和功能作为提高培训质量的着力点。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市唯一的教师培训基地, 担负着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信息开发与利用等重任。是教师培训中的业务中枢。为了搞好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几件事。

第一, 以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为契机,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现有校园、办公场所、教学与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均系20世纪90年代初所建, 其突出特点是校园面积小, 建筑面积严重不足, 功能用房奇缺。“十二五”期间, 市教育局确立了争创示范性教师培训基地的目标, 我们计划新增校园面积6667至10000平方米, 新建培训用房5000平方米, 装配学术报告厅、语音室、综合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体操训练室等, 并添置相关设备, 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拖后腿。

第二, 以职能转化为切入点, 使之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在国家实施分层、分类、分岗的教师培训策略过程中, 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必将实现转变, 要突破包揽式培训的思维定势, 逐步成为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基于此,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围绕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学习资源的汇流之处。教师进修学校不仅要集聚本地教改资源, 还要广泛集聚外地教改资源;不仅要集聚名优教师教改经验 (录像、课堂实录、教育叙事) , 也要集聚普通教师的成功经验。要让它成为教师学习集散地, 成为教师学习源头活水。二是要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缠绵之所。我们要通过进修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功能的完善, 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自修环境, 让教师学有场所, 惑有解答;另一方面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术性支持, 引导中小学教师认识自我、规划未来。三是让教师进修学校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行动的始发地。就此, 我们将要求学校专任教师成为耒阳市教育改革研究者, 并将研究触角深入到耒阳教育改革实践中。

第三, 加强培训者培训, 提高培训队伍素质。教师进修学校能否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以及发挥得如何, 主要看能否形成智力资源优势, 看培训者能否成为本地教育改革领头雁。为此, 我们一是鼓励培训者开展教育科研, 力争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十二五”开局之年, 耒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基于职业幸福的教师文化研究”成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资助性课题, “学校视域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课题被中共衡阳市委、衡阳市人民政府评为“衡阳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有11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 其中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二是加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 我们计划每年对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不少于70学时培训。三是建立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⑵以完善学分登记制度作为加强教师培训管理的着力点。耒阳市按衡阳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 于2006年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分登记。几年来, 我们运用学分登记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管理者在“十二五”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我们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首先, 将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作为评价考核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指标。对此实施“三挂钩”, 一是学分登记和合格率与年终目标考评挂钩;二是学分登记率和合格率与骨干教师培训指标挂钩;三是学分登记率与合格率与校长提拔应用挂钩。

其次, 修满合格学分是教师评优评先, 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为了将这条规定落到实处, 我们要求学校将每年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名单先送师训股审核该年培训学分情况。

⑶以抓校本培训作为加强对学校教师培训的着力点。教师培训工作落脚点在教师所在校,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理想、感受职业幸福的地方。无论教师参加哪一级, 哪一类培训, 其学到的理论、知识都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行消化吸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校本培训在此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我们对校本培训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其一, 以校本培训作为巩固国培、省培和市培效果的抓手。我们认为参加国培、省培和市培的教师必定是少数, 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 我们一要通过校本培训将国培、省培和市培等学习资源、教改信息传递给学校每一个教师, 让他们也成为国家、省市教师培训受益者, 实现教师培训里的教育公平。我们的做法是:参训归来的教师要向全校教师汇报学习内容、学习感悟。二要使校本培训成为培训学习与教学实践交会对接点。我们要求参训归来的教师向全校教师谈学以致用的打算, 怎样在教育活动中体现新思想, 怎样规划专业发展过程, 让其他教师受到启发。

其二, 以校本培训作为创培训特色的抓手。校本培训是紧切教育改革实践的培训, 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方式, 它既可以是教师之间的听课、说课和评课, 也可以是一个话题的讨论, 也可以是外面学习归来的感想和体会的介绍, 还可以是同读一本书……好的校本培训更能体现教改所需、教师所想、学生所盼, 容易让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共鸣。我们要求各校校本培训创特色, 也就是让学校培训更切近教师、更切近教改、更切近学校发展。耒阳一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让教师“在学中提升、在实践中合作、在反思中研究、在发展中开发”, 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其三, 以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抓手。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 其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决定课改实际进展状态。校本培训最容易让教师彰显个性、言说自己教育主张、畅想自己教育理想, 教师只有在这个开放平台和营养基上才会对新课程改革充满激情, 才能创造诗意的教育生活。耒阳二中新课程培训的“青蓝工程”, 通过师徒互亮改革主张, 师徒同上一堂课, 将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城北小学争创课改示范校过程中, 运用了“习惯中寻找疑惑点、研究中寻找突破点、课堂中寻找创新点、生活中寻找诗意点、生命中创造闪光点”的校本培训思路, 充分调动了教师参加创课改示范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课改中是有滋有味。

三、锤炼经验, 创新模式, 努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提高培训质量是教师培训工作永恒的主题, 是教师培训生命力所在。一年多来, 我们认真反思了以往的培训工作, 通过锤炼成功经验, 创新培训模式, 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来说:

⑴修师德与长知能相结合, 凸现培训内容全面性。教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 以不同视角去审视不同的结构方式。如果我们以三维结构模型分析, 教师的素质可分为, 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这个结构体中, 师德素质是为师之魂, 专业知识是为师之本, 教育实践能力是为师之能。教师素质又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种素质的缺失都会造成素质水平整体下降。因此,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 一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上体现各类素质要求, 克服重业务能力, 轻师德水平的做法, 促使教师各类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2011年我们将师德师风列入校本培训内容, 并评选了师德标兵, 2012年我们又开展了“教师幸福人生与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二是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能力增长同步发展, 能学以致用, 使理论与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耒阳市一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培训模式对此进行了大胆有效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⑵送培与自培结合, 凸现教师培训实效性。教师培训要产生真正的效果, 一方面离不开国培、省培, 这类培训体现了教师培训发展的方向, 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没有这些培训, 教师培训必将误入歧途, 教育改革难以成功。2011年, 我们选送了392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 选送4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远程培训, 选送331名中小学教师参加衡阳市级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培训也离不开区域性或校本培训, 这类培训容易寻找理论与实践的交会对接点, 能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我们认为没有国家、省市的“送培”的教师培训难有“底气”, 没有“自培”的教师培训是难接“地气”的培训。基于这些认识, 我们一是实施以研促训, 以研导训基本策略, 积极探索市级教师培训内容途径和方法, 使之成为教师培训最具活力的内容。二是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讲学和本市的名优教师上课提升培训档次和含金量。2011年我们邀请了首都师大田汉族教授作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术报告, 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作了“教师心理调适”的学术报告, 培训中小学教师2653名。我们邀请本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分学科对319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学科专题培训。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2

1. 加强岗位练兵, 为教师成长“搭台子”。

在一日活动中要求教师上好“四课” (汇报课、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 , 达到“六心” (关心幼儿、热心服务、耐心教育、虚心学习、真心待人、全心奉献) , 提升“六能” (能创设教育环境、能设计教育活动、能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能评估幼儿发展、能进行教育科研、能开展家长工作) ;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 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传、帮、带”作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努力发现每一位教师的特长、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 为青年教师成长“压担子、搭台子”;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名园, 吸收有益的经验, 为我园所用;定期邀请知名幼教专家来园讲学送教, 听课、评课、手把手指导教师如何上课、如何与家长交流、如何开展教科研等等,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 多渠道、多方法培训, 为教师发展“下单子”。

一抓学历提升工程, 严把新教师的入园关, 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一律不予录用, 并鼓励教师参与在职进修。二抓教师形象建设工程。我园紧紧围绕办“幼儿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幼儿园这一目标, 通过自塑工程、岗位承诺等规范每位教师的教育行为, 努力做到对孩子的爱心体现在点点滴滴, 对工作的责任心落实在分分秒秒, 形成人人赶先进、比奉献、讲团结的良好园风。三抓专业成长目标工程。我园为教师专业发展制定了多种目标, 设计了多层阶梯, 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合格教师等台阶, 对各级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定期评定。帮助教师分析自身优势与问题, 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 并为每位教师设立专业成长档案袋, 详细记载专业成长过程, 让教师在发展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四抓提升人文素养工程。我们开展“与名家对话”系列活动, 引导教师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听名家课、走名家路, 不断提高教师的内在素养。我们倡导建立书香校园, 配备了一批书籍, 鼓励教师大量阅读, 让教师在阅读与思考中, 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把书读破, 把人读厚, 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3. 深入教学研究, 为教师成功“引路子”。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3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当前,江西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力军和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他们身处教育一线,对学生的需求最了解,对教育的问题最熟悉,对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深切。广大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育改革的认同和参与程度,奉献和创造的积极性,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成效。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抓好。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是灵魂。我们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常态化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的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江西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监督测评办法》等文件要求,严格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要加强师德宣传,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激励全省广大教师。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优秀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而教师教育是培育优秀教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工作母机”的作用,实施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江西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招生与培养办法,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三位一体”新机制。完善“江西省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办法,完善师范生招生制度,科学制订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实行提前批次录取,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类专业。不断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大力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实施“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为全省农村每所完全小学至少培训1名合格的专职音、体、美教师。实施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兼职专业教师聘用制度,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坚持培养与引进兼顾,教学与科研并重,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人才项目,造就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但事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且事关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逐步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师编制、职称评聘、考核评价机制等问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完善高等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的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校外办班,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科研学术规范,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兼职兼薪。建立全省统一的常态化教师招聘补充机制,改善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现象。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通过3~5年的努力,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常态。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模式,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很多地方做老师还比较清苦,特别是农村基层小学老师很辛苦,收入不高,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有些家庭负担较重的老师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真心实意地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了解教师的困难和疾苦,多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确保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继续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公办幼儿园教师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企事业单位办、集体办、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由举办者依法保障。要出台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继续实施和完善特殊津贴政策,在现行每人每月210元和360元补助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标准并扩大覆盖面。加大力度实施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将长期在农村任教教师的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使广大农村教师能“安居乐教”。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4

一、要有责任心

既然当初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选择了努力,选择了付出,我将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教学中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课前做到深钻教材,课上做到抓效率,课后勤批改勤辅导,真正做到持之以恒,永不懈怠。

二、对学生付出爱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学生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学生,充分鼓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导师、朋友。让学生感受到爱。特别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较多,他们大多因为爱的缺失,出现很多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作为学生的榜样,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工作之余,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专家的先进的教学教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反思,寻找最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注重同行之间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让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不是捉襟见肘。在教学中要注重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敢于创新,做到以最好的自我献身教育事业。

选择了教师,我将无悔地站在三尺讲台,无悔地耕耘于课堂。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篇5

一、思维敏锐,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老师要时刻保持思想敏锐、开放,具有崭新的思维方式,能对新的教育观念、新的音乐课程有一种职业的敏感,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要打破条条框框,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教师以尊重、接受、理解、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

二、技能扎实,全面提高

所谓技能扎实,是指教师本身要拥有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复合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教学更富创造性。一名能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1)歌唱技能。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功底是成为一名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到歌曲隐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

(2)乐器演奏技能。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其中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3)识读乐谱技能。能够较熟练地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虽然音乐新课程对识谱教学作出了新的规定,降低了识谱教学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音乐教师识谱技能的要求降低了。相反,音乐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的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的水平。

(4)创作技能。音乐新课程增加了“创造”这一教学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

(5)指挥技能。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见形式,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组织合唱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各种乐队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其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指挥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6)表演技能。表演技能同样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应用身态、动作、眼神等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德艺双馨,教书育人

教育是多功能的,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老师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传递的对象,而是要经常启发学生,“接受教育就是要寻求做人的真谛,就是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要利用音乐教育具有示范性和楷模性的特点,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震撼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1)正确的角色观。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只是教育教学的工作者,还应是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行为观: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强调民主和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同行上,强调相互学习与合作。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2)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在传授音乐技能知识的同时,应引领学生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积极的情感;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教学还应以审美体验为中心,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审美体验、观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思维,又能使整个音乐课堂教学显得生气勃勃。

学生在审美的同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审美观点,教师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时期的学生,身体、相貌正处在发育期,思想状态尚未成熟,所以判断力不是很准确。因此,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6

一、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及热点[2]。教育部2001年发文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3]。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和重要的经验。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种种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师资极度欠缺

实施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素质。但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困难较大,而外语教师虽然语言过关但不能担当其他专业课教学。有些教师勉强采用双语授课,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将一些错误信息传递给学生。

2.课程设置无法满足需求

由于双语教学的推行时间较短,除公共课程外,其余课程都是围绕一个狭窄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设置,文科生的课程设置缺乏自然科学的渗透,理科生又缺乏人文知识的熏陶,因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术视野局限。

3.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双语的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效果和目的。大部分学生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在口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进行。

4.缺乏适合的教材

教材选用得当是双语教学正常进行、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外语教材的编订基本上是以外语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主旨,很少有学科类的外语教材。原版教材更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能够提供最新科技动态,启发性强。但我国学生外语水平尚未达到直接使用原版外文教材的程度,将势必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5.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无疑问会产生课堂教学质量与授课进度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势必要减小课程容量,因而,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授课内容和进度,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高校双语教学教师专业化素质要求

双语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及水平,是保证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及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科学的双语教育理念

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双语教师对双语教育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看法,是决定或调节双语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是双语教师在对双语教育本质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双语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活动观,将有助于发挥双语教育既为人的发展服务,又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双重功能。双语教师只有明确双语人才的标准和规格,树立与时俱进的双语教育理念,才能更加自觉地为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而不断钻研、不懈努力。

2.完成多种教师角色

在双语教学这个特殊的信息传播系统中,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而是以推动、辅助和交流课堂教学为目的。教师在双语教学体系中应充当下列几种角色:(1)信息提供者。双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运用外语传递给学生。(2)交流参与者。双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运用外语进行专业内容交流的环境。(3)组织者。双语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4)语言指导者。双语教师应该适当保持传统外语教师作为语言指导者的角色,可以直接展示新的语言现象,通过改正错误,提供正确的用法,对学生的语言行为进行直接的干预。

3.合理的双语教育知识结构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非双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系统的学科知识。双语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才能从事该学科的教学。(2)精深的双语专业知识。双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母语修养,而且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双语专业知识处于双语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层面,是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4.复合的双语能力素养

(1)双语表达能力。双语表达能力是指双语教师借助汉英两种语言文字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4]。双语教师的双语应用,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双语基础和接受能力,力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双语教师的双语表达要遵循教育性和启迪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引导学生思想向上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功能;要讲究表达技巧,逐步形成简明流畅、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风格。(2)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是指双语教师驾驭双语教学、体现双语教学水平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4]。双语教师应具备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即对双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媒体等各个要素进行有序、优化安排并形成教学方案的能力。根据科林·贝克(Colin Baker)的观点,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科与主题、学生语言背景以及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两种语言[5]。

三、高校双语教学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推动双语教学发展的关键。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之外,师资建设还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倡导和关注,需要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培养制度和激励策略,不断推动双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双语教学教师专业化素质主要是指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专业化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新的素质[6],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

要保证双语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帮助双语教师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观。应引导教师从与国际接轨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出发,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双语教师的培养应从语言向语言、学科并重的方向发展,才能处理好外语和专业在双语教学中的关系,保证专业课中专业知识讲授的质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格局

作为教学专业人员,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必然要经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大阶段。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格局的建立与实施,将有利于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有利于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三方面:(1)对外语教师进行某一学科培训。主要是促进其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对某一学科教师进行外语培训。主要是对其进行外语口语培训,使其学习各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专用术语,以及阐述和评论本学科问题的外语表达能力。(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择合格的教师出国培训,为适应国内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双语教师资格证制度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我们可借鉴外国的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尽快对我国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资格认证[7]。申请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修完相关领域的学分,上岗前双语教师应该获得双语实习的学分,拥有成功进行双语教学的经验,考核合格后,才能颁发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4.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能正确引导双语教学健康积极地发展。首先,应考虑设置与双语教学相统一的评价系统。例如:双语教师与双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双语试题考试等。其次,要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提高双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双语教师的劳动,为双语教师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尽可能在教师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双语教师更多的照顾。第三,为双语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自主、积极的双语教学氛围。通过健全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双语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文贵芳,刘慧平.对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张虹.CAI课件制作的双语教学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5).

[3]刘君雯,魏书敏.体育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05,(5).

[4]姜宏德.试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

[5]郭燕,龙晓明.从双语教育的特点看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

[6]秦平.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2).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篇7

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文化含量,它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相互交流、 交往的层次和品味,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与创造文化的神圣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事业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站稳脚跟、谋求生存发展、实现人身价值的资本。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升学压力和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教师整天忙于编制试卷、批改试卷、讲评试卷,似乎唯有考试才能显示教学水平。平时的备课从教参搬到课本,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上课时把一篇篇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变成纯粹的教学内容条分缕析,这样的教学,必定枯燥、死板、僵化,没有生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只有博览群书,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才能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获得人生感悟和生命的体验,才能拓宽我们的内涵,丰富我们的思想,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熏陶、鼓励学生感知阅读材料,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品质

好的课堂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者变为学生人生意识的指导者。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传统教学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学生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奉献和付出。其实,教育本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教育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是语文教育的要义。

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与新课程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技能

1. 纯正的语 音语调 。 作为教学工具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有声语言的记录符合。语言丢掉了语音、语调,就成了死的语言,它的交际作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语文语言知识是发展语文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同时,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进行并得以巩固。

2. 语文板书 技能 。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提示、启发、强调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加强记忆。一个教师板书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无形之中还影响学生的书写水平。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板书技能上一定要下苦功夫:不仅书写字体要正确, 格式要规范,而且字迹要工整,书写要流畅,整体感觉美观大方。另外,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板书,能简要说明板书设计的意图。

3. 课堂提问艺 术 。(1)捕捉信息,开拓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巧选角度,变中求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智慧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8

农村教师教师专业素质均衡发展现在,农村教育确实到了必须大力发展的时候了,各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思考,让更多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育专家扎根农村,全力打造优质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快速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大做强中国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进一步促进国家繁荣昌盛,雄踞世界东方。由此,农村学校应抓住提高教师素质这个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从管理的创新入手,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和搞好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健康型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是广大教师的思想灵魂,是教师群体精神风貌的再现。当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广大农村教师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坚守高尚道德情操,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抓师德师风建设,关键是要大树特树正面榜样,大力宣扬他们依法执教、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通过优秀教师典型事迹来感染教师,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之本在于师德”,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两袖清风,永葆教师本色。让广大教师怀仁爱之心,修师德之道,守为师之规,惜师誉之名,尽师智之能,从而具有敬业报国、为人师表,诚实守信、严谨笃学、教育创新的崇高政治素养。

二、注重学习培训,打造学习型团体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本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宗旨,应强化校本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1.倡导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图书室、阅览室等教学资源,定期向教师、学生开放。图书室继续添置一批图书,学校明确教师及行政领导的必读书目,要求教师一学期读书不少于3本,其中至少有一本是教育专业书,所作读书笔记不少于一万字。尝试开展教师读书俱乐部活动,提高教师读书的兴趣和实效,结合“新教育实验”,努力营造和谐的“书香校园”。

2.开展校本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创设条件、提供平台,组织、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充实底蕴。

(1)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学校利用教研组等活动阵地,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开展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2)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

加强对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的管理,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新教师参加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参加提高培训,以培训促提高,以提高促成长。

3.抓好三支队伍,形成教学龙头

三支队伍是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必须做到知识、业务、管理三过硬,能团结和领导全组成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科带头人为专业学科水平最优秀人才,在备课、讲课、辅导诸方面应成为年级学科教学的核心与代表,并负有培养和提携后进的责任;骨干教师为中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者,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重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支教师龙头队伍的形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在学校教研教改中显示出勃勃生机,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三、创新校本教研,缔造敬业型集体

学校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探索、改革校本教研形式,在实践中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学群体。

1.构建平台,活动锻炼教师

(1)名师引路,引领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创造条件聘请专家名师来校献课,作课改报告,引领教师高瞻远瞩。通过专家们多形式的引领,努力让教师逐渐实现视域的拓宽、理念的刷新和行为的改变。

(2)骨干示范,指导课堂教学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作用,每学期都要组织所有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骨干教师都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3)达标考核,研讨课堂教学

对青年教师实行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制,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评优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等多种形式营造学校课堂教学研讨氛围,以活动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4)教学沙龙,推动课堂教学

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教学沙龙”活动,或探讨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或共商教学对策,或交流课改经验、展示成果……有效加快了学校课堂进程。通过活动以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2.评价激励,分层培养教师

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认真修正并不断完善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以评价激发教师的原动力。根据学校教师的实情,落实分层要求,进行分类培养。

(1)组织新教师达标

学校对新教师分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能力、班主任管理等方面加以考标。

(2)评选校级骨干教师

(3)培养区(县)级骨干教师

对获得校级骨干的教师,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跨校的师徒结对,鼓励、扶持他们参评区(县)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

(4)培育省(市)级名教师

对已获得省(市)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将通过压担子、搭梯子、指路子等方式,提升其层次。从而形成教师结构梯次,达到专业素质的有效提高。

3.群体优化与培养青年教师兼顾

农村学校往往师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学科发展也不平衡,在教师业绩评价方面容易只重终端,不重过程,出现管理真空地带。为此,学校应设立评教信箱,及时将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全体学生参加的评教活动,看满意度怎样,对不满意的要帮其找原因,定措施。学校还可实行竞争上岗机制,中者上,能者上,庸者下,对优秀教师在待遇上实行倾斜。

对于教育来讲,抓好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实行一帮一定点帮扶,落实带教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成才。二是为青年教师“搭台子”,鼓励他们“当才子”。鼓励他们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上优质课,过教学质量关,使青年教师人人争当“才子”,个个施展才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是为青年教师“指路子”,鼓励他们“挑担子”。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参加教育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活动博采众长,寻找科学与艺术的最佳结合点。经常组织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促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优势,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领导要大胆放手,积极扶持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担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让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跻身于教改之潮,立足于教学前沿,成为教育教学的排头兵。

四、开展课题研究,建设研究型群体

学校以课题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管理为保障,既围绕立项课题扎根课堂进行研究,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努力实现“在教学中研究,为教学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1.课题引领,确立科研意识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确立“科研出质量、科研出效益”的观念。学校要确立专人负责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课题引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实验班围绕课题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和月观摩活动。每位教师每月上传随笔或案例不少于2篇,上交论文不少于1篇。这样,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形成,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就会出现喜人的新局面。

2.扎实研究,推广科研成果

不断完善教研科研管理机制,建立学校、教研组和个人三级科研网络,由专人负责学校课题的研究工作。围绕课题,开展扎实的探究。同时要将课题的研究成果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引导教师科研与教研工作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带着科研项目进课堂,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自觉性与责任性。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9

提纲

一、我县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

2.年龄结构

3.学历结构

4.任职年限

5.职称结构

(二)股级干部情况

1.学历结构

2.年龄结构

3.职称结构

二、当前我县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建设重视不够

(二)专业化水平不高

(三)干部队伍活力不高

(四)作风建设不够深入

(五)培训机制不够合理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二)选人用人渠道还不够宽

(三)引进人才力度还不够大

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突出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二)突出干部能力建设,推动能力大提升

1.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业能力

2.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业精神

(三)突出事业为上,推动队伍结构大优化

(四)突出严管厚爱,在管好上求实效

正文: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聚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等方面,对当前我县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领导班子基本情况

我县正科建制单位...个,其中,县直单位...个(公务员及参公单位...个,事业单位...个),镇(街道、度假区)...个;副科建制单位...个(含内设机构和派出单位)。全县副科以上干部...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人(实职...人,待遇...人);正科级干部...人(实职...人,待遇...人);副科级干部...人(实职...人,待遇...人)。

1.性别比例

全县科级干部...人,其中:男性...名,占...%;女性...人,占...%。

2.年龄结构

全县科级干部中,...-...岁...人,占比...%;...-...岁...人,占比...%;...岁以上...人,占比...%。

3.学历结构

全县科级干部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

4.任职年限

全县科级干部中,任现职满...年以上正科级领导...人,任现职满...年以上副科级领导...人。

5.职称结构

全县科级干部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其中,教育类...人,卫生医药类...人,工程类...人,农业类...人,财经类...人),其中男性...人,占...%;女性...人,占...%。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其中,教育类...人,卫生医药类...人,工程类...人,农业类...人),其中男性...人,占...%;女性...人,占...%。

(二)股级干部情况

全县股级干部约...人(学校、医院未列入统计),其中:正股级中层干部...人(正股级中层职务核定职数为...个)。

1.学历结构

全县正股级中层干部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占比...%;大学本科学历...人,占比...%;大专学历...人,占...%;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占比...%。

2.年龄结构

全县正股级中层干部中,...岁以下...人,占比...%;...-...岁...人,占比...%;...-...岁...人,占比...%;...岁以上...人,占比...%。

3.职称结构

全县正股级中层干部中(学校、医院未列入统计),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其中,工程类...人,农业类...人,财经类...人),其中男性...人,占...%;女性...人,占...%。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其中,工程类...人,农业类...人,财经类...人),其中男性...人,占...%;女性...人,占...%。

二、当前我县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过召开座谈会议、收集意见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当前我县干部队伍与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政治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干部对政治建设、思想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缺乏“挤”劲和“韧”劲,平时忙于工作多,研究政策时间少,对党的政策和上级精神不能全面理解掌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不注重理论思维素质的提高,缺少辩证发展思维,没有掌握科学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有的干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面前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还不强,遇到问题拿不出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发展思路不宽,对策不多,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专业化水平不高

一是干部队伍中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缺少农业经济管理、国土、水利、旅游管理、海洋科学、经济学、建筑学等方面人才,甚至有些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领导岗位长时间选不到干部担任。

二是干部队伍业务能力结构比较单一,存在过分强调行政职业能力,业务专业能力培养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县直部门和乡镇中,一些干部,对所在岗位专业知识缺乏钻研,业务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当前机关和基层工作专业化要求。三是干部队伍学历结构“含金量”不高,科班出身的干部所占比例仍然比较少,多数干部都是通过后继教育取得大学学历,学历的“含金量”较低。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有些单位存在比较严重的“年龄扎堆”现象,年龄结构老化,干部队伍活力不够,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干部队伍活力不高

干部队伍中存在交流少、交流慢、交流锻炼不够的现象。如一些县直机关的干部,不愿意去乡镇工作,尤其是山区乡镇工作,一些年纪稍大的乡镇干部,也不愿意去别的乡镇工作,一些县直业务部门和部分效益较好的单位,中层干部如果没有被提拔,就一直待在原单位或者原岗位,有的甚至...多年不挪位,造成干部思想僵化、视野狭窄、标杆不高,甚至产生工作倦怠,影响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四)作风建设不够深入

一些监督管理的制度、条例虽然制定下来,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如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虽然解决了少数“三拍”干部的“滥作为”,但也把干部的责任推到了至高点。这种情形下,有的干部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不愿意冒风险,工作上不作为。同时,对股级干部的考核和监督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容易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存在,助长了工作懒散、敷衍了事等不良风气的滋生,也挫伤部分干部想事的主动性和干事的积极性。部分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欠缺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精神。个别干部仍存在着失职、渎职,甚至违法违纪行为。

(五)培训机制不够合理

我县当前干部队伍很多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领导干部专业化知识培训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内容不全面,比较陈旧,没有及时跟进时代和地区发展实际需求,忽视本职专业的培训,过于重视管理能力的培训。二是培训方式组合不佳,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都是在实践中培养干部能力的方式,但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将获得较少。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和分析,产生上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新形势下,各级领导班子没有时刻注重抓理论学习,对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没有深入研判学习,没有对标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都是通过再教育取得的学历。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不够,对党的政策精神研究不够深入,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存在一些差距。

(二)选人用人渠道还不够宽

由于业务性质差异、编制身份限制等因素,在乡镇的干部轮岗的机会不多,内外交流的机会更少,对许多乡镇干部而言,在现行机制框架内,如果不能进入领导班子,基本就没有交流到本乡镇以外的可能。这些长期工作在同一个岗位的乡镇干部,往往成长为某项业务精熟的工作骨干,但也容易视野受限,甚至产生工作倦怠。另外,部分单位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缺少系统和长远的选拔、培养、教育规划,重提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的倾向较突出,不少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及时上台阶经受锻炼,阻碍了他们成长的步伐,影响和制约着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三)引进人才力度还不够大

我县在人才引进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人才引进的总量有所增长,达到一定的规模,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数量却差强人意,在装备制造、信息管理、经济贸易等重点领域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匮乏。面对新的形势,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受限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待遇、人才服务等人才引进的配套工作仍相对滞后,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呈现总体数量偏少,层次结构不优的情况,面临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培养难的问题,导致干部队伍中现有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全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突出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确保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培训全覆盖。一要突出政治标准,在选准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等政治素质要求,在酝酿提名、推荐干部过程中突出看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坚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将政治标准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全过程,对政治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切实把紧把严政治标准这个选人用人“硬杠杠”。要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干部现实表现,改进完善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的方式方法,以对党忠诚之心选好对党忠诚之人,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二)突出干部能力建设,推动能力大提升

1.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业能力

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按照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形式,开展农村旅游等具有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专业能力培训,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去年底,我们分期分批组织了党员干部到浙江实地学习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干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2.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业精神

加强对干部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品格教育,强化干部专业精神的培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偏远乡镇、基层一线、关键岗位挂职锻炼、蹲点服务,到信访维稳和重点项目经受考验,让干部在一线岗位练兵,在基层积累工作经验,在实干中提升专业素养。

(三)突出事业为上,推动队伍结构大优化

坚持依据工作需要、岗位需求选用综合素质好、专业匹配度强的干部,努力做到以事择人、依事选人、人岗相适。着眼重大项目建设,在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重大任务等关键节点考察识别干部。严格执行干部交流制度,在同一职位满...年的,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实行工作性交流,根据工作需要,特别是对不胜任现岗位要求的领导干部,可适时进行交流。突出做好三类干部的培养选拔。大胆地把思想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党外干部、女干部放到关键岗位上压担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定岗培养和重点培养,加大力度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党外后备干部和女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四)突出严管厚爱,在管好上求实效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篇10

本文努力理清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即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结构,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具有怎样的特殊性, 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专业水准, 以促进当前国内职前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

一、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从事其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构成直接影响的素质, 主要包括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 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是教师相对于其职业活动所形成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以及期待、童心、快乐体验等诸多心理元素的结合物, 这种结合物具有着一种新质, 这就是师爱。它形成的直接动因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高度的价值认同, 也是这种认同的情感表现;它形成的品质特征是职业承诺, 这意味着教师热爱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 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它的本质属性是教师良心, 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 具体表现是一名教师身上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积极性。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人格特质的集中反映, 透过它, 可以分明地折射出教师这种职业的独特性, 也可以感受到教师个体在情绪状态、个性倾向性、性格特质以及自我体验等方面的基本情势。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首要成分, 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所在, 是教师的为师之本、敬业之基、爱生之根、成功之母, 也是决定一名教师是否胜任工作的第一要素。

2. 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有效乃至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专业活动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按国内学者申继亮的理解, 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 具体解答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就是教育心理类知识, 具体解答为何教和怎样教的问题。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在教师的素质养成上其实是不可分的, 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 才能做到教书育人。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其他两类知识: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表面看起来好像并不专业, 但实质上在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上, 其意义一点也不亚于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的渊博, 往往是一名教师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重要原因。一个有知识但没文化的教师, 是不可能将学生很好地引向未来之路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 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 (或) 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一般包括教育信念、自我认识、人际认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3. 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专业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教师能力的总体结构来看, 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一名教师的智力水平, 而特殊能力就是与职业活动的完成密切关联, 并为顺利、有效地完成职业活动提供具体支持的能力, 考虑到它与职业活动的关联程度以及能力结构内部的互补互助关系, 我们将特殊能力分为主推能力、助推能力和基础能力。主推能力就是为活动完成提供直接支持的能力, 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助推能力就是为主推能力提供助力的能力, 主要包括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监控能力、交往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五种能力。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

1. 专业情意的鲜明性

与中学教师相比, 小学教师专业情意除了具有教师专业情意的一般性以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当我们把小学教师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发展需要联系起来时, 发现小学教师必须在专业情意上满足儿童强烈的向师性, 适应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小学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师爱和鲜明的童心。鲜明的师爱与鲜明的童心是对儿童思想进行启蒙的先决条件, 同时也是最好的启蒙。

2. 专业知识的广域性与综合性

一是总体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小学教师应该具有小学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艺体与劳动技能知识。更重要的还不是简单拥有这些知识, 或者将这些知识条块分割式地堆放在未来教师的脑海中, 而是要经过实践, 真正建立起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互补与转化关系。只有知识之间实现互补与转化, 才能达成实质意义的综合。

二是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做教师就要求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但小学教师需要达成的综合性要求更高。目前国际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的变革方面突出强调综合性, 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的学科知识要达成综合, 至少要能教两门学科, 并向能教多门学科发展。由于本体性知识难度较低, 事实上使很多小学教育管理者在实地分配工作任务时, 在主观意愿上有要求未来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的管理趋势。这意味着小学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必须达成综合性。

三是专业知识的广域性。在综合的基础上, 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总体结构的外延方面要具有广域性, 主要体现在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向艺体与劳动技能知识适度的延伸。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师不但要使自身发展成为健康的人、审美的人、爱劳动会创造的人, 更要在立德启智、健体审美、劳动创造等多个方面为儿童的生命发展奠基。

3. 专业能力的全面性与特长性

专业能力的全面性。小学教师的角色范畴比之中学教师往往更大, 一身多职是常见的现象, 在很多小学, 由于人力资源的匮乏和人事制度的制约, 班主任、后勤人员、任课教师、心理辅导人员, 常常就是一个人, 这个人或许还要同时任教多门课程。这也就要求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具有全面性。专业能力的特长性。比之中学教师, 小学教师在基本功、艺体和劳动技能方面要具有更突出的能力表现。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专业水准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 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应集中体现在小学教师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的丰富程度和机智程度上面。这是因为小学教育教学对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一个比较特别的规定性, 这就是马鞍形的知识结构。因为小学学科知识在结构上比较简单, 难度上也不大, 但在为什么教、教的是什么人、怎么教等一系列教育心理类问题上存在着高难度。因而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相当复合程度、相当专业高度的条件性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 对条件性知识的利用是不能脱离具体情境的, 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教学心理化或许只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基本课题, 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跳跃性、有意注意时间短、行为易动等特征, 决定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机智。

四、小结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专业性规定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所应达成的专业标准, 这就是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特色鲜明。有了这三条, 一名未来小学教师也就具备了基本的入职胜任力, 就是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衡量一名新教师是否合格, 最终还是要看他的入职胜任力, 即看他能否胜任小学多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又能胜任小学各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这个要求一方面规定了在专业水平上的最低限度, 这个限度就是要能实际教育教学, 另一方面又规定了在职业活动上的适用范畴, 那就是入职初期, 只要能达到顺利、有效教学即可, 所谓顺利, 就是能适应一线工作;所谓有效就是教育教学行为基本规范, 能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能有效达成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Hopkins D., Stern D..Quality Teacher, Quality School:Implic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Teaching&Teacher Education, 1996 (5) :501-517.

[2]李英武等.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117.

[3]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

[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1) .

上一篇:独立保护层下一篇:消费动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