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十篇

2024-09-12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 篇1

一、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要想“有效备课”, 就要突破和创新。如果教师在教育思想上没有重大转变, 那么在备课方法上就不会有真正的突破和创新。如今, 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鲜明, 极具时代感, 因此教师必须顺应时代, 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时刻把学生的需要和感知放在首位 (例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探究, 问题设计是否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 , 教会学生适宜的学习方法。只有教师树立新理念, 才能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真正做到“有效备课”。

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一是数学知识, 即呈现在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二是数学方法, 即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因此, 教师要从中挖掘教学资源,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 并针对他们可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作出预设, 以达到“有效备课”的目的。为此, 教师应做到两点。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有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 教师备课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融入学习中。

2.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应掌握的数学知识与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紧密结合, 从而令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便学生触类旁通。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 更要备学生。首先, 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 了解他们的个性化需要, 做到用心备课。其次,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切入点和目标, 再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归纳分类, 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最后, 教师应开展面向个性化对象的备课工作, 照顾和尊重每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赶上课程进度, 达到整体进步的最佳效果。

四、备课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采取富有创新性、前瞻性和独特性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应强化的基本功。具体方法是:备课时, 结合教学实际, 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指导学生采用“搜集资料”“大胆质疑”“实践验证”“交流讨论”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做到“一法为主, 多法配合”。归根结底, 找出适合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宜的学习方法, 才能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五、备课时要合理设置“预留空间”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避免“一言堂”教学法和“填鸭式”授课法, 应给学生留有互动和交流的时间与机会, 让学生大胆质疑, 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只有在备课时提前预想到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 并尽早想出应对办法, 才能掌握课堂互动教学的主动权, 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挑战性。只有合理设置课堂“预留空间”,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补, 提高“教”的针对性, 促进“学”的自主性, 达到从“预留空间”要课堂效益的目的。

六、备课要注重“教学反思”

有些教育专家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可见,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措施。一句话:在反思中总结, 在反思中变化, 在变化中创新。其实, 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因此, 需要进行系统、完整的归纳、总结, 明确得失, 对症下药, 形成简洁、明了的课后小结——“教后记”。

“教后记”的主要内容包括:“总结经验”“问题剖析”“整改措施”和“理论提高”等。教师特别要在“教后记”中写出“教的空白点”——也就是学生“学的空白点”, 即对学生学习失利原因的总结。反思教师“教的空白点”, 旨在进一步改进教学, 弥补不足。有了“教学反思”, 才算彻底完成备课工作。当然, 对教师而言,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不足之处, 最可贵的是知道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其实, “教学反思”的意义就在于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明确认识。因此, “教学反思”不容忽视, 常反思才能常出新。教师只有勤于思考自已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 才能更好地理清思路, 另辟蹊径, 迸发智慧的火花, 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达到“有效备课”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做到少而有精?就是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只有备得细, 才能讲得少, 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备课”。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 篇2

一、备教材———掌握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内容

首先, 钻研教学大纲, 掌握课程标准。要通览全册教材, 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确定全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范围,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教学计划和进度表。其次, 在讲授每个单元之前备课, 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 确定单元的重点、难点, 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单元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落实。最后, 最细致的讲课前备课, 必须认真细致地阅读资料, 详细地书写教案, 准备相应的当堂训练习题。

二、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 尊重个体差异

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弃学, 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英语教学。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

1. 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变化, 帮助其克服消极因素, 促进其学习过程的优化, 逐渐由教师激励到学生的自觉学习, 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他们认识到“学有所用”。

2.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有梯度的课堂活动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应在心目中明确, 哪些学生记忆力好, 哪些学生善于分析和比较等, 把这些时刻装在脑子里, 以便课上组织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资料———科学选择资料, 贵在灵活渗透

在选择相关资料时, 必须慎重考虑, 把握好资料的量和度。

1. 按中考题型进行选择, 要选典型、综合、有引领性的题, 做到基础全面, 覆盖面大, 特色创新。

2. 博览精选, 备教辅资料。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需有一桶水, 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借助教辅资料, 整理和运用, 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

四、备教法———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1. 加强趣味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猜谜法”和“问题法”等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

2. 开展Learning By Doing.在讲授新目标八年级上第七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 我准备工具和原料, 引导学生边做边说banana milk shake和fruit salad, 在实践中习得新知, 学生兴致很高, 教学效果明显。

3. 我每节课要留十分钟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即当堂训练。我通常以竞赛、游戏的方式进行, 发一些小礼物, 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枯燥形式和沉闷气氛, 还使学生理顺了所学知识。

五、备教具———灵活选用设备, 优化教学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如音频资料、图像、实物、Flash动画等, 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和活力。

简析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有效备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70

在课程教学之中,备课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备课水平和备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展开,以及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能否真正的得以改善和提高,而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得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关键也在于教师能否开展有效的课程备课。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的课程教学都需要教师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读和整合,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有效教学元素,将教学内容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归纳,找出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备课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只有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进行认真的、有效的备课,才能够真正的感知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的进行课程备课,完善和改进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备课质量,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我定位,有效备课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由单纯的传授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转变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语文专业人才。面对教学目标的这种调整和转变,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备课时,也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对自身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定位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在这种学科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教师已经不再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绝对领导者和独裁者,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为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提供更多的个人化空间和时间,多方位多角度的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使教师由原来的“主角”地位,退居为“次主角”。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而科学的认知和定位,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在进行语文教案设计时,教师应该发扬自身的优点和强势,避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备课过程的不良影响,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符合个人教学习惯的高质量教案。

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结束之后,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备课内容和备课感受,对教案进行进一步的审视和思考,及时发现备课过程中可能遗漏的知识点,以及教案中的其他一些不合理问题,进一步完善教案内容,从而提升教案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经常对自身的备课过程和备课方法等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不断学习和吸收,将更加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备课方法,引入自身的课程备课过程之中,提升自身的学科备课能力以及专业水平,从而在认清自己,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备出更加高效的课堂,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体性地位,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备课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教学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之下,能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班级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科学感知学生现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并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等对备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提升备课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之上,将学生看作独立的学习个体,了解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所具有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在备课过程以及教案设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备课措施,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凸显备课过程的因材施教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提升备课质量。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生活实际等进行一定的考查和思量,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并且将学生的这种实际生活状态纳入语文课程备课范畴之中,避免在备课中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消除备课过程的盲目性,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质量。例如有些教师在讲解关于亲情和家庭的教学篇目时,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生活实际,而提及学生已经逝去的亲人,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学生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这种不顾及学生生活背景和生活实际的备课过程,不仅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或者教师本人产生一定的误解,继而影响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

三、吃透教材,有效备课

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备课的依据和落脚点,教师的动态备课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的一次有机整合和归纳,是将平面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使教材内容能够立体生动起来,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立足于语文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使教材内容能够充分的在备课和教案内容中得以表达和反映,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知识系统性的残缺。同时教师在依据教材进行备课时,既要认识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不能陷入教材的沼泽中无法自拔,过分的依赖和迷信教材,从而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备课渠道和备课视野,使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技能等,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而是应该以教材为基准,丰富备课参考内容,使教师由之前的教材内容的传声筒,转变为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完善和升华,从而提升备课质量,丰富备课内容,体现出符合时代和教育理念发展的大语文观,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 篇4

——浅谈小学英语的高效备课

通讯地址:山东省蓬莱市北沟中心小学聂爱兰邮编:265601

Email:al_lantian@163.com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后,小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课堂教学的内容没有变化,但是时间却减少为2-3节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力武器——优质高效的备课。高效备课,不是生搬硬套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教学用书上的课堂思路,而是从全盘意识来考虑,使自己所备的每一节课每一篇教学设计都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便可以获得最高的课堂效率。

首先要做到详备教材。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大都是新标准教材。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少年儿童的兴趣和行为特征来设计,以大明和玲玲两个中国儿童为主线,介绍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些趣事。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将小学阶段六册书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每个知识点在哪一册出现,它与其他几册知识点之间有哪些必然联系,每册书的模块安排有什么理论依据,这都是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业务素养。

其次,备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统领全局的点睛之笔,因此既要全面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先将一学期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各模块重难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具体的课时数和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突破,这样制定好的学期计划才更加合理和科学。学期计划确定后,相应的模块教学计划和各模块的重难点便迎刃而解。而学期计划中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学情分析。学情是我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一名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哪些学生是轻松可以学会的,而且可以适度增加难度的;哪些是能够学会,但是不属于学有余力的;哪些是能够认真学,但是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只要我们是有心人,我们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我们所制定的计划会更具有实际意义。有了正确而全面的学情分析,我们对于重难点的解决办法便会因人而异,可以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我们的学期课时安排会因此而更加合理。

第三,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教案。根据学期教学计划,我们每节课还要有详尽完备的课时计划,包括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等,其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重难点的突破要因人而异,根据教师自身的基本业务素质和学生的学情来确定,只要教师认为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便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课时计划完成后,每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便是关系我们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先不参考任何教学用书或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设计出这节课的所有环节,并详细计划好每个环节所需时间,这是第一次备课;再观看教学参考的DVD,边看边做笔记,重点记录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和对自己的第一次备课最有启发的地方。另外从网络上下载一至两篇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教案,这是第二次备课;将前两次备课的结果综合到一起进行比较,根据自身风格和学生特点再次备课,此为第三次备课。经过三次备课后,教师已经对这篇课时教案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体会和分析,有时还会因为备课的次数增多和思维的开阔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出现更多的亮点和升华。这种备课方式表面看来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实际上由于备课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同时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细化,而且将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都考虑在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

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有备而来,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课时教学的目标能够比较圆满地实现,所以从实际上来说是节约了时间,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和谐高效,也使学生产生更多思维火花的碰撞。

小学数学教学应怎样进行有效备课 篇5

1. 明确、具体的原则。

制定教学目标需要严格遵照明确、具体的原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引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明确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教学行为、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标准三个方面。教学行为是可度量的,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运用学生易懂的专业术语来进行描述。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分层次的, 由低到高, 并且需要体现知识、技能以及态度三个方面, 并且容易被每个学生理解与接受。同时, 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具体, 主要具体到通过努力就能实现并且通过一定的途径就能够检测到。

2. 全面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只针对单个的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该坚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课堂提问或者布置作业时, 可以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一些基础性的练习, 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

3.“精”和“通”的原则。

在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 “双基”目标是教育的重点。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 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知道哪些知识是该详细地讲述, 哪些知识是需要加强训练的, 一定要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防止出现不分主次的情况, 必须体现“精”的部分。同时, 教师也不能只强调学生掌握了多少“精”的知识点, 还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能否解释有关的现象, 能否将这些知识点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即所谓的“融会贯通”, 这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深挖教材

首先, 需要关注备课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实际内容, 合理科学地制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同时, 需要掌握每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 保证内容深浅适中, 如果内容太深奥, 学生则无法完全地理解, 内容太浅, 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其次, 注重备课教材的顺序。虽然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安排, 但是教材设计的内容顺序是最基本的, 没有达到一定的细化原则。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重新设定更加具体的顺序安排。最后, 挖掘备课教材中隐藏的教学资源。新课改下的教材中的例题以及习题的选择素材,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资源,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课本中的具体习题以及例题, 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进, 使教材能够更好地为教师以及学生服务。同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的重要素材, 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总之, 教师在备课时, 不仅需要尊重教材的实际内容, 同时也需要突破教材的限制, 灵活地运用教材, 根据学生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 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用。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根据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的实际情况, 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首先, 教师需要择优选取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与缺点,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次, 巧妙地运用趣味性。根据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充满着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该联系教材内容, 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逸闻趣事或者向学生讲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采用巧妙的解法, 进行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材、备教法, 同时更加需要备学生。教师需要认真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数学的知识基础水平、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用心备课。同时, 教师需要开展面向个性化对象的备课工作, 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进行课后备课,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但进行课后反思是教师的第二次备课,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进行课后反思, 有助于教师重新认识自己, 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 一旦课堂放开, 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 比如学生的一个提问或者一个发难, 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 可以将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记录下来, 对自己的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地分析, 通过反思与感悟, 帮助自己总结教学经验, 形成一套能够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 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科学的备课方式, 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 不断深挖教材内容, 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进行课后反思, 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有效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京秀.精心备课, 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J].学周刊:A版, 2013, 10 (26) :112-113.

[2]郭玉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11 (47) :169-170.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篇6

一、吃透课标精神是根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课标就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指南, 就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利器, 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课标的学习, 做到真正吃透课标的精神实质, 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才可能有科学的、鲜活的课堂教学。

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各学段应把握的重点等都有明确的表述, 它不仅对学生语文认知水平提出要求, 而且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目标要求,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领会, 认真把握。因此, 吃透课标精神是建构高效课堂之根。

二、深入钻研教材是本

拿到教材后, 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 认识每一单元、每一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 挖掘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联系, 并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入的钻研。研究教材一般分四步: (1) 从字词句着手, 把握思想内容, 明确中心。 (2) 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一定要把作者行文的线索搞得清清楚楚, 既要分清段落层次, 又要搞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这些搞清楚了, 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3) 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抓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 便于我们在讲读课文时, 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4) 要备读课文。在备课的时候, 教师要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的过程, 也是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过程,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上课时不能用朗读录音来代替教师的范读, 必须亲自朗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三、精心设计学案是经

要想上好课, 设计学案是关键。用心设计学案, 要做到“四思”:首先, 设计学什么, 怎么学。简单地讲, 课上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书要让学生读, 字要让学生识, 词语要让学生解, 问题要让学生提, 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想, 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 设计思什么, 怎么思。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思维, 在思维的参与下, 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读出来。再次, 设计教什么, 怎么教。教师可以用问题或试题形式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 用缓慢而明确的语言给学生发出学习指令, 让学生学习。最后, 设计练什么, 怎么练。要关注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 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并加以内化, 还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 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看似普通的语句、词语的丰富内涵, 让学生多品味语言。最后要内化课文本体, 融入综合运用, 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人物与事件, 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进行读写迁移。

四、意识转化行为是纬

模拟讲授或训练, 作为备课的一个环节, 往往被人忽视。其实, 教案完成了, 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 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 成为印象, 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 融化在脑海里, 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 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写完教案, 要多看几遍, 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操作, 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 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 如发现纰漏, 及时修改补充教案,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 到了课堂上临场发挥, 就有点草率了。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 篇7

注重备课内容的精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而集体备课,则是集思广益、接纳百家、精致备课的一种有效方式。

每次集中交流时, 各组主讲人先展示自己的原始教案, 成员各抒己见。我们备课时讨论的内容精确到每个单词的发音、运用, 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 每个练习的设计, 甚至每一个评价语, 力求使教案完善, 努力打造精品教案。我们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解决或探讨, 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活动中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又虚心倾听了别人的意见, 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们学习现在进行时, 不是少了be动词, 就是动词后忘加ing。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积极讨论, 最后用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比喻来进行教学, 巧妙地将这两个条件比喻成我们的两只小手, be是“左手”、v-ing是“右手”, 而忘了任一条件, 两只小手就拍不响了。学生们学得愉快, 记忆深刻, 这一教学难点也得以化解。“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练习、精心设计作业”都能在我们的教案中得以体现, 充分显现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注重备课内容的细

备课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更需要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

三年级是起始年级,字母的教学要到后半学期才学,我们自行调整教学内容,孩子们一进入三年级,就开始进入字母的学习。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英语,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放慢速度,每次教学4-5个字母,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效果不错。3A至6B每单元的最后一个版块是语音教学,我们把它作为备课的一个重点。在备课时老师切入了音标教学,并帮助孩子们归纳总结一些读音规则。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孩子们不仅在学习生词时轻松许多,而且拼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经常性的语音练习,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对读写技能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五、六年级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除了词句,还有语法。词组增多,课文内容变难,老师在备课上也下足了功夫,我们把每单元的词组一一摘录下来,帮助学生整理,让孩子们随时可以记忆。

备课内容的活

一是活用教材。教学中我们要学会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课时随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

小学英语新授内容分为A、B、C三大版块,我们备课时没有受到教材编排的束缚,先进行词句(B、C)的教学,再进行语篇(A)的学习,此时老师只要适当点拨,学生就能理解A版块的内容了,也能在类似的语境中活用新学知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有时也会考虑把后面的歌曲(song)或歌谣(rhyme)置于第一课时。当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因班级而异。教学中我们也融入时代气息,与时俱进。World Expo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在学习一般将来时前,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第一届World Expo何时举行?在哪里举行?(课前布置任务)本届又是何时何地?你最喜欢的展馆是哪一个?下届World Expo何时何地举行?学生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活用教案。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都跟着不同了。”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更应“活用教案”,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照搬教案。集体备课结束后,我们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天赋资质、接受能力等,对教案认真推敲、斟酌,并进行适当的增删,同时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生成能实施自己课堂教学的子教案,使之更有效地为自己的课堂服务。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 篇8

一、备课组建设要关注教师个体内在发展的需要

毋庸质疑,备课组建设,必须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要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关注教师个体内在发展的需要。

要引导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自己的成长历程作为自己研究的过程,把对自己对发展的追求作为研究的内容,使自己处于持续而又健康发展的过程中。

要让教师真正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并驾驭自身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内在潜力得到开发,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主体精神得到弘扬。

要引导教师围绕自身的成长,将现代教师的专业要求,与自身日常教学、各方面表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进行对照、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成效以及教师成长的速度和效度。

(一)引导教师研究自我,要有计划地引导教师诊断自身问题和需求

1、在备课组建设过程中。要引导教师个体审视面临的问题,探询教师的实际需求,明了学校教师状况与学校预定发展规划之间的差距。

05-06学年度上学期,我校开展了“我向40分钟要质量”主题活动,引导老师审视学校和个人发展中的小问题,探询教师需求,在教师提出的326个小问题中,100%的教师的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近60%的教师努力想突破课堂教学的现状,新的策略、新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从中可以看到教师们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整整一学期,我们都在反复审视自我,咀嚼内心需求,强化了教师的自我意识。

2、要结合教师需求,邀请专家来协助诊断。

通过专家解读问卷、专家面对面、专家课堂诊断等活动,进一步明晰教师需求,也通过专家指导,进一步清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二)引导教师研究自我,要引导教师关注自我需求,明确个人发展努力方向

在备课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备课组成为教师展示个性、完善自我的平台。

1、关注教师个性发展需求

06年,我校开展“我的成长我做主”专业展望活动,教师自主选择专业发展,除按年段编制备课组,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培优、德育、课题研究等方面又组编。

2、指引教师发展方向

在自主选择基础上,鼓励教师:第一,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对时代变化,学生状态和教育变革的敏感化和研究兴趣。第二,有探索创造的勇气和感悟,反思自身改革实践的能力。第三,清理自己头脑中存在的根深蒂固并已转化为行为习惯的传统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使我校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客观统一。第四,提高形成的教育经验的自觉性,逐渐养成新课程中教学改革和班级建设所需要的新基本功和习惯。

二、备课组建设重在促进教师团队互动发展

我校在《三年发展规划》中定位的群体目标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师德兼备、业务熟练的教师主体,形成“相信自己、信任他人、支持团队”品质的教师,形成努力打造教师个体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

团队是教师个体的反映,团队的学习力与教师个体的学习力是相辅相成的。在备课组活动实施中,虽然需要专家引领,但更要以教师为主体,并组织教师经常而有效地进行信息与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建立合作攻关的同伴互助备课组,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和团队精神,在分工协作、互动生成中创造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构建有特色的备课组核心文化

06年,我校开展了备课组团队目标认定活动。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1、我们的团队名;2、我们的队长:3、我们的口号;4、我们的目标;5、我们共同的理念。通过这个认定活动,凝聚了备课组教师的共同目标,使备课组有了灵魂。

2、备课组的发展离不开多元评估

人有被认可的需要,同样,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在不断经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鼓励和认同,他才会在其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不断地展望可能发展的空间。

在备课组评估上,我们应不断丰富评估的内容。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的构建,更重要的是教师成长的内心体验、工作状态的提升与精神世界的丰富。所以,除了评估在备课组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表现,还应评估教师在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参与面貌、合作精神等。

在备课组评估上,还应做到评估主体多元化:专家、领寻、同事、学生、教师自己,每次活动结束备课组成员交流“我的收获”“我的感受”“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让备课组教师自我激励、互相激励以及备课组组长或蹲点领导对每个成员的肯定。

在备课组评估上,注重及时性和阶段性结合。除上述每次活动的及时的自我或他人评估外,我们每学期都要对备课组活动做阶段性小结。各备课组之间展开交流,促使团队之间的互动,相互认可、相互借鉴。

3、打造备课组文化,还需要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备课组成员在专业生活之外的交流亦能促进人际之间的和谐。我校以备课组为组织单位,通过“智慧团队”心智培训、每周“健康快乐一小时”主题康乐活动、以各种节假日为契机组织的庆祝活动等,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备课组教师个体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利于备课组的和谐发展。

三、备课组建设,需要规范备课组常规活动的制度作保障

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促进教师团队互动发展,还不能忽视备课组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度是备课组正常持续有效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备课组常规活动的流程制度化

(二)行政蹲点,及时跟进与反馈型管理。

依据下面评价表每月评分,教师大会小结反馈。对薄弱学科和年段的备课组,通过专家指导、行政支持等帮助提升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开展。

四、促进备课组建设的速度和效度,需要开展目标明确的备课组主题活动

人是需要成功的激励的,备课组主题活动中,需要我们创造一个激励人成功的环境。成功需要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期待,成功需要尊重每个人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人的生命潜能。

07年5月,我校开展了“课堂激励比武”主题备课组活动,促使教师主动在教学上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提升研读教材、设计和实施教学、反思教学的能力。

口号是:

自我激励——让每个教师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

互相激励——让每个教师信任他人、悦纳他人、支持团队

(一)活动设计

1、活动的准备。备教研组提前准备单元教材分析,选好单元中典型课例,结合本组课题(课堂愿景)及教学中具体要突破的问题进行研讨。

2、活动的程序:第一阶段教师执教典型课,第二阶段由主持人主持全过程,(1)由中心发言人交流单元解读、重难点及策略分析,(2)教研组成员围绕本组课题(课堂愿景)及教学中要突破的问题评课,(3)由教研组长进行本次活动进行活动小结。(4)请评价员对各位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5)最后其他观摩教师可以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或教研中的问题互动探讨。

3、每位老师积极参加观摩其他备课组活动,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创造性意见,体现“相信自己,信任他人,支持团队”的激励成功的教研氛围。

4、各教研组活动结束一周后,整理全程教研成果。含单元教材分析稿,典型课的教学设计、评课意见、课例(教学反思)、本次教研活动小结、本次教研活动记录等。

5、学校做专项总结,肯定教师和备课组的成功,总结不足,展望后期备课组建设的发展。

(二)活动的评价:

1、评价的方式:“卡式评价办法”

(1)角色卡

教师抽取卡片决定自己在下一次教研活动中的角色,给基础分。

(2)评价卡

根据现场交流、碰撞、教研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情况,由评价员分别对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及每位参与教师的表现予以公平公正的评价,并当场发卡,期末累计分值。

(3)备课组活动过程评价(由评价员在活动结束时发卡评价)

(4)备课组成果评价:

(三)活动的总结:

1、根据累计活动积分,全部活动结束后,不评等级,只鼓励个体发展,针对教师的起点进行语言激励式评价。最后评选出备课组活动中的智慧者;优秀主持奖;优秀中心发言人;课堂教学自我超越奖;最佳支持参与奖;最佳提炼升华奖……智慧型备课组团队:课堂文化实践初级研究团队;校本教研规范研究团队;校本教研规范团队。

2、备课组教师代表交流成长心得。备课组团队中的每个人感受到被信任、被支持的幸福感,感到自我超越的自豪感。教师的潜能得到发挥,备课组被老师们看作是自己成长的乐园。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 篇9

解东二小 闫海琴

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教学的关键。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样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按照熟悉授课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编写授课教案三个步骤实施。

一、熟悉授课内容

在备课之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所需讲授的课文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教材等资料,透彻分析课文的内容,并从授课内容中找到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内在联系,发现教学的切入点。

二、绘制思维导图

在熟悉所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结构清晰的特点,将文章的各知识点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便于把握全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这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思维和联想,把零散的知识列在图上,形成知识的全景图,提高了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编写授课教案

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的辅助,可以视情况体现在教案中。比如,将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导放在教案正文的第一部分,然后参照导图编写各知识点的授课内容。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 篇10

一.教育理念层面

案例一学生对文言文有抵触情绪, “读—译—背”模式已经让他们身心憔悴了, 因此, 必须要找到一个方法, 既能让学生接受文言文又能体现文化著作的教育作用。现有的教材在编排上打散了《论语》的整体性,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将儒家思想割裂开来, 而应该立足于“因简求繁”, 以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突破口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读出自己心中的孔子。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在上《高山仰止》这节课的时候只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文中有很多章节讲到了子路, 说说子路是怎样一个人?他跟孔子关系怎样?

生一:子路是一个鲁莽、好大喜功的草包。他有勇无谋, “行行如”, 所以孔子咒他不得好死。

生二:孔子曾说:“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言下之意是子路太鲁莽, 遇事不会动脑子, 孔子不愿跟他共事。

生三:我觉得子路脾气太直了点, 想什么就说什么, 简直像小孩子一样。

师:子路如果真是这样的家伙, 孔子还会让他经常跟随自己左右吗?子路有什么优点呢?

生四:孔子说的“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是说子路除了好勇, 没什么可取之处啊。

师:大家想想, 子路为什么还能成为孔子精通“六艺”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呢?子路的鲁莽也可看成是直率啊!你看, 孔子去见南子, 子路就敢于当面批评, 逼得孔老夫子当即跳脚发誓。

学生有的点头, 有的交头接耳。

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直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框在文本的范畴之内, 没有进行合理的拓展, 同时, 本环节中貌似给学生一定的启发, 让学生的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了教师所想要的答案, 最终使得教学双方都似乎是达成了目标。但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学生是否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论语》的这个片断有了很好的认识?是否教师自己对子路的认识就局限在这里?能否更深层次地对于文本进行解读, 而不是用貌似启发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呢?

策略目前, 课外对《论语》的解读资料也有很多。作为教师, 这些凝结了许多智慧的作品不能不了解, 但如果照单全收, 不加筛选, 势必造成很大的困惑。因此, 教师自己要在“博览”的基础上细细斟酌筛选, 不盲目迷信。《学科指导意见》有教学建议:《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 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 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 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就《〈论语〉选读》而言, 语录的格局、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 所以教学建议着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

所以, 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要摒弃“穿新鞋走老路”的讨巧思想———即读-译-背的模式, 真正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本主义思想, 认真揣摩《论语》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编写意图,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下, 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教材处理层面

案例二我们知道《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语录体儒家经典。通行本《论语》共20篇, 编辑体例相对杂乱。它既不按内容类别编排, 也不按语录的时间先后集录。但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的《〈论语〉选读》却不一样。该教材从课程及教学论的角度, 按照主题编排, 即每一章的语段是根据主题来编排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应采用“主题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提炼每一章的主题, 把每一章每一段根据主题串起来, 使其前后连贯。

例如, 在上《周而不比》这一课的时候, 我觉得应该把原始儒家的交往观和现代人的交友观结合起来讲, 就截取了百家讲坛中于丹讲“交友之道”的一段视频。其中于丹有这样的一段话:“孔子说的第二种好朋友是‘友谅’, 就是宽容的朋友。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友便辟’呢?就是性情暴躁的人;‘友善柔’, 就是性格特别优柔寡断的人;‘友便佞’就是心怀鬼胎的朋友。”

很明显, 于丹对于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解释跟课文中的注解有很大的出入。那么《论语》中的原义到底是什么呢?翻阅了一些参考书籍, 我才得出结论:应该从损友和益友的对立面去理解。“直, 正直”, “谅, 诚信”, “多闻, 博学多闻”, 那么, “便辟”便是“多闻”的反义词, 意为“谄媚奉迎”;“善柔”便是“谅”的反义, 是虚伪;“便佞”便是“多闻”的反义, 就是“言过其实, 夸夸其谈”的意思。所以说, 于丹教授的解说是不够准确的。

问题《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 含义深刻, 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文中孔子充满生命智慧的话至今熠熠生辉。但把《论语》作为必选教材进入高中语文课对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著作该怎样教才能达到预设的目的;教师自己对《论语》的理解能有多少, 况且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孔子的;我们真能深入领悟这些语句吗?而且许多后人对《论语》中涉及的观点并不一致, 如何取舍呢?

策略这几年关于《论语》的解读书籍也不少, 除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 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中, 以训诂的刀片对《论语》进行了条分缕剖, 把孔子“还原”为一个“怀抱理想, 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谭景伟的《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行文明白晓畅, 说理通俗易懂, 且融入个人经历, 为我们提供了研读论语的另一种角度。加上我们手头的教师用书等, 可以说, 有些问题是众说纷纭,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放出眼光”, 细心斟酌了。

从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上讲, 教学活动是活的东西, 而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 则是静态的死的东西。因此, 要把教材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就应对它进行科学适度的加工和处理, 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准备过程中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 并且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 灵活恰当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三.探究方式层面

案例三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感受典雅, 鼓励他们自主诵读课文。用诵读的方式进一步品味、体悟, 让学习升华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同时,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我有意识的将名家对于论语解读中的不一致的地方指出来让学生查找各种文献进行比对, 找出他们认为合理的解释, 并阐明自己的理由。最后,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讨论。

在讲《中庸之道》时, 我先把于丹、南怀瑾、牟钟鉴的不同理解呈现给学生, 安排了一次“文本导读质疑”活动。

任务:依话题为导向, 结合文本交流, 从而使资源共享达到最优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话题预设———“我看中庸之道”。以小组为单位, 搜集资料, 结合文本完成。

生一:中庸是慎独自修。人们必须严格地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 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 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物为的地方, 也时刻属守中庸之道。

生二:“中庸”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忠恕之道, 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 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 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 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

生三:由孔子的“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 得出好色的中庸之道讲求合乎情理、顺其自然, 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不要伤害到他人。

……

问题这是一堂试验课, 尤其是在《论语》课堂中进行这样的尝试, 到底能否让学生对于文本, 以及文本所承载的文化进行合理的探究?这样的探究会不会太专业了?这些问题在论语的教学中一直在困惑着我。但是, 作为一直以来被奉为经典的《论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说, 不同的解说也得到了不同的成就。似乎这样的结果真是我们解读《论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即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 百家齐鸣, 百花齐放。

策略我省《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式定位于“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文化论著研读”的教学要“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 “引导专题探究, 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学习探究的方法”。“简而能赅, 浅而能深, 态度雍容, 辞义典雅”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 , 抓好诵读是最为朴素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论语》选读教学的自主诵读课通常开在精讲探究之前, 做法是在这门课准备开设之初, 就让学生利用早自习来展开充分的诵读, 或者把选文都背下来。这使学生大大熟悉了要学的内容, 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精讲探究之后, 还要安排诵读课, 这是在对《论语》有了一定程度解读的基础上。

对学生而言, 自主探究的课堂, 真正是他们的地盘, 这里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自由选择学习机会, 以个性化成长为载体, 积淀良好素质与创新意识, 有效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但对其中产生的问题, 教师更需要在备课时做足功课, 以优化探究方案, 提高探究效果:

1、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估计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档次。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 探究很难进行下去。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 备课时教师有必要准备一定的问题情景、必要的背景知识等。

2、备课时教师要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充分的预设并制定相应的预案。

总之,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学科教学中的三个核心要素, 备课过程中只有做到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材内容和优化学生探究方案, 才能保证新课程要求下《论语》教学的有效性, 并在实施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上一篇:兼职工作论文下一篇:舌尖上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