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论文三篇

2024-09-13

让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论文 篇1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大家也都知道,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教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应当首先做出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比如匡衡凿壁借光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苏秦刺股勤读书等故事,以此来多多鼓励学生去读书。在平时,教师也可以开设阅读课与学生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会增加读书的兴趣。同时,以身作则去读书也是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

阅读在学生语感培养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才能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种种衔接深有感触,更为深刻地领悟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所以, 在引读质疑的时候,教师也应当将重点放在“读”的方面,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充分地朗诵、细读,在读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比如在学习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 《“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先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陌生字、词、句,先解决阅读的障碍,随后,让学生们一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后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随后,有学生提出问题:“船长和轮船一同落入海中,这样值得吗?” 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便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讨论,直到找到答案。一些学生会认为值得,而有的学生却认为不值得。但是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态度,教师都不要给定答案,随后,教师再带学生进入课文,将重点自然段摘出来逐一进行朗读并分析。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问题,学生印象会更深刻,课文学得也会更加透彻。

3.丰富阅读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形式的多样性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因为对很多事物充满着新鲜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如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采用游戏、比赛等多种实践形式,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而且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欢乐。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字描写很优美,韵律感较强的散文, 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化文章的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荷塘的情境中去,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指导朗读第三段“……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边朗诵边做动作,将“明珠”“星星”“美人” 都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阅读的形式需要多样化,才能让课堂灵动起来, 让阅读课更为形象有趣。

4.给予学生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以引导为主

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遇见自己喜欢的。 对于阅读内容的喜爱因人而异,喜欢上阅读可能因为某一篇文章其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就拿我自己来说,喜欢上阅读是从读周国平开始,之前我并不是热爱阅读之人,但是往往会由于文中一个细节而喜欢上阅读。学生们也是如此,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阅读喜好,只是有的兴趣偏离了方向,所以,教师不能对任何一个学生的阅读行为给予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要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自由的阅读空间,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抓住时机,巧妙地进行引导,将课本中的内容或者要求阅读的内容进行有效迁移,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论文 篇2

一、课文导读,诱发阅读

兴趣

课文导读,就是在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后,用简单扼要的导语,诱发学生由课内学习向课外阅读的过渡,达到自读、乐读的目的。例如,《鲜花和星星》一课使孩子们得到了美的享受,读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读:读了《鲜花和星星》后,同学们都很喜欢金波老爷爷写的这首朴实优美的小诗,其实金爷爷还写了许多类似的小诗,比如《花朵开放的声音》《善良》,你们不妨去找一找,看一看,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又如,教完了《狼和小羊》后,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这篇课文选自《伊索寓言》,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你们爱看的寓言故事,你们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这本书,读完后,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教师用简洁的导语,把课文内容延伸到了课外阅读,诱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促使他们急切地用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读文章,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品味儿童诗,开辟阅读天地

儿童天真、好奇、富有想象力、爱探索的天性和童诗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特点,决定了儿童对儿童诗具有天然的兴趣。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教学思想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便会充盈儿童的文化精神底蕴,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儿童诗,如《水乡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雨后》等,儿童在阅读时兴味盎然。在课内阅读完成后,我又注意推荐一些短小精练的课外诗文给学生,让孩子们每日一诵。从金波、樊发稼这样的名家大作到金子美铃、林良写的趣味十足的儿童诗,从图像诗、绕口令到晨读对韵、古诗赏析,孩子们在每日诵读的熏陶中,轻松地把知识和经验井井有条地收进“智慧仓库”之中,并模仿着创作小诗,以儿童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美的事物,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更体会到了自己创作小诗的乐趣。你听:“轻轻柔柔的微风,吹着我们,就像老师上课美妙的声音;快乐的风,就是老师微笑的时候,教室里书声琅琅;猛烈的风,就是老师生气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希望老师心里每天都刮甜甜的风。”孩子们正是用这样的语言抒发着他们内心的感受,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创造出美的境界。

三、借助听故事,激发自读兴趣

对于读书少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的声情并茂中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明白是非善恶,对所听到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这样没有文字作为载体,算不算是课外阅读的启蒙手段呢?我认为算。记得小时候,我们都是从“小喇叭”、“评书连载”等广播节目中听了很多文学名著,以后就对这些名著产生了读的欲望。我曾捧着书给学生讲过《窗边的小豆豆》《乌丢丢的奇遇》《小猪唏哩呼噜》《时代广场的蟋蟀》等故事。在讲《乌丢丢的奇遇》一书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乌丢丢跟吟老一起去寻找珍儿的路上,遇见了蘑菇人、小泥猴、鬃人、不倒翁等各类伙伴,读到最后,他们来到珍儿所在的村子里时戛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我却把书合上,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再告诉他们,谁想知道结果就可以向老师借这本书看。学生被兴趣推动,有的要求借书,有的自己去买来书看。由听故事到自己阅读水到渠成,教师也借此机会引导学生看书,推荐书目,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开展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读书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在比赛中乐读爱读,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和阅读习惯。如,学生每读完500个字,奖励一个小兵。累积满10个小兵上升到排长,以此类推,比比谁能最终晋升到司令。或在班内贴出一张攀登榜,每看满5000字奖一面小红旗,看谁能在学期末攀到顶峰。又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竞赛、收集春联比赛、朗读比赛、复述故事比赛、知识抢答竞赛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进行课外阅读。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五、定时定量,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孩子们始终保持住对读书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达到自觉读书的目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定时定量做起。所谓定时,即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固定的读书时间,或早晨,或睡前,一旦确定了就严格执行,决不能想起来才读,想不起来一连几天都不读。所谓定量,指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开始时,把标准定得低些,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从而把计划安排得合理科学,使读书效果更持久。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包括选定了一本书就一定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读书时的坐姿;遇到生字要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边读边思考等。这些习惯也须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六、自主选择,还阅读自由

在课外阅读中还要强调阅读的自主选择。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生动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人的兴趣就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已经熟知的,别人不说也了解的,不会感兴趣;根本读不懂,与年龄层次不相符的,也不会感兴趣。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既有些熟悉又不太熟悉、既有所了解又了解得不太清楚的内容,这样的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上也很愉快,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因而,对刚接触书籍的儿童来说,让他们自主选择书籍是最合适不过的。切忌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推荐名著。名著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流传下来,它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对读者所产生的震撼力,不是现在的流行文学所能比得上的,但不适宜强行推之。若学生无一定的阅读基础,就要求其阅读名著,他们必对名著厌而恶之,结果适得其反。对名著的推荐,要顺其自然,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自然会对名著产生兴趣。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的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做到循循善诱,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才能真正培养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从阅读走向悦读》读后感 篇3

扎实有效的读书方法。

本书介绍了详实的读书方法。开放教学,激活学生的读书兴趣,课前让学生主动阅读与文本相关的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伙伴。课后,将教学延伸开去,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开放性作文。增加语文阅读实践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模式化的教学,布置同样的作业,阅读同样的书,学生也是在老师的框框要求下,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没有读书的热情,更谈不上激情。读了这本书,在今后指导学生阅读上,也力争做到开放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用自己的话讲书中的内容也是很好的一种读书方法,能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书上的内容。有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分角色说等形式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练习,形式是灵活多样。书中还列举《颐和园》、《红狐狸教算数》、《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等具体的例子,书中那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学片段,仿佛自己置身于课堂之中,心里默默地赞叹做李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并暗下决心要向李老师学习,让我们的学生也感到幸福。

书中介绍的其他方法都是我们学习的宝典,以多种激励手段创设有趣的场域。我们学会了怎样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提高朗读能力的四个秘诀,不仅介绍了朗读的技巧,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理文本,怎样利用课文这些例文学语文,圈点批画,是阅读走上新天地,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怎样引导学生走向自主高效的阅读新天地。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如果说一个个生动具体的读书方法,是这本书的阳光;那么书中介绍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则是雨露。自主和阅读俱乐部,给学生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学校成为了学生共同阅读的地方,阅读体验的地方,梦想成真的地方。我们的阅读存折这样的读书活动更是独出心裁。走进去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阅读的痕迹。听到了活动场上孩子们读书的声音,研学旅行主题的阅读,倾听《朗读者》的心声等读书活动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活动把孩子们带入了智慧的领域,给孩子们编制了五彩缤纷的童年。

这本书读完了却把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给孩子们缺少了什么呢?

【《从阅读走向悦读》读后感】相关文章:

1.从阅读到悦读的作文

2.从阅读到悦读作文

3.悦读的姿态阅读答案

4.从阅读到悦读作文范文

5.《悦读的姿势》阅读答案

6.“悦读”的“姿势” 阅读答案

7.阅读与悦读的故事

8.阅读与悦读-初二作文

上一篇:神经功能恶化下一篇:现场校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