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十篇

2024-07-12

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1

一、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师生交流

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缺少了师生间的互动, 违背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也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比较注重发散思维, 教学活动中必须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教学判断题“240×50的乘积至少有两个零”时, 不少学生都会认为是正确的, 因为学生根据“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零的简便乘法运算法则”很容易判断出有两个零.同时也有学生认为是错误的, 因为这些学生认为结果至少会有三个零.这部分学生除了依据“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零的简便乘法运算法则”外, 还看到4与5的乘积中有零.学生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如果教师简单否定任何一种看法, 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影响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多鼓励学生开展发散思维, 陈述自己的看法与理由,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还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另外, 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法, 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师生互动.如讲授方程概念时, 教师可以用天平做教具, 让学生上台做实验.在添加砝码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一边会下沉呢?天平达到平衡时问学生什么条件下会达到平衡?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认识到方程与天平一样, 都是让两边平衡.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因人而异, 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个体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也会有所不同.有效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制定目标,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时, 既要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 又要有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针对性目标.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 教师可以设计出三层目标:一是能正确判断怎样的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二是在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过程中, 归纳出其过程;三是利用观察、分析等方法, 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归纳思想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 力所能及地完成相应的目标,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定的发展, 实现有效教学.

三、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因此, 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教师可以先用名胜古迹引入教学内容:古都西安有很多名胜古迹, 大雁塔和小雁塔就在其中, 今天我们学习与这两个建筑相关的数学问题.再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雁塔和小雁塔, 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学关系,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些复杂的数学关系.最后设出未知数x, 列出方程小学生没有接触过带未知数的方程, 不创设情境, 学生很难理解复杂的关系.

四、走进生活, 让数学教学贴近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最终又要应用于生活实际, 因此, 讲授数学知识时要结合生活实际, 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 做到有效教学.如讲授计算长方体体积时,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长方体模型, 让学生思考需要摆放多少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然后得出此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的教室也是一个长方体, 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吗?这样的方法简便吗?学生会说不简便.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简便地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很容易得出, 通过摆放小正方体的方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不简便, 有时候根本无法运用.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 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如教学“字母表示数”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用字母表示一个数、表示运算定律等活动, 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 体会到数学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 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激活数学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红梅.有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5) .

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职高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上课策略

上课的策略大体可以分为教师的讲授策略、加强互动教学的策略、建构课堂教学的策略, 以及运用教学媒体的策略等。

(一) 教师的讲授策略

教师的讲授策略主要包括:第一, 对教材要有全面的把控。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解读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和考纲, 对教材处理要做到取舍有度。同时, 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注意融入数学学科思想, 分析学生的学情, 挑选适合学生知识现状的典型例题。第二, 在讲授时要注意讲授方式。就数学课堂而言, 传统的讲授式虽然不符合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要求, 但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因为职高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 如果过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领悟, 很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在讲授过程中还应注重语言的生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加强互动教学的策略

课堂的生成性在新课改来看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评价, 在学生的思考与对话中生成新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极富灵活性与跳跃性的,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对于课堂提前的那种假设统统都抛弃掉, 按照学生的思路加以引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对课堂有强大的掌控力, 看准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生发的地方, 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时间点, 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生发过度, 这样会对课堂造成影响, 影响课堂的进程。让本该在本课进行的知识点讲解有所拖延, 是十分不合适的, 还是需要教师来指导进行。

(三) 运用教学媒介的策略

Power Point、Prezi等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能够融合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 它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 更易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也更容易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因此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利用电脑帮助学生分析空间几何体, 动态演示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 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教学评价结果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也为学校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教学评价应秉持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原则, 同时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 切勿仅仅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还应注重将学生在课堂以及课后活动中的表现融入其中。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维度出发,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亦可分为两种:

(一) 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指出了反思在教学以及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每一位想要快速成长为名师的一线教师所必须做的工作, 由此可知,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再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反思的时候要注意下列几点: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及前瞻性等;2.反思教学态度是否认真, 教学热情是否饱满;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安排得当;4.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适用, 课堂预设及生成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二) 评价学生的听课后的学业成就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课后练习、课堂回答以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等。如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掌握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 那么说明该课堂的有效性较高,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反之则说明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缺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效果的内涵必须体现多层次、立体型。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实现由少知到多知的转变;在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实现由学习兴趣低下到兴趣浓厚的转变;在方法方面, 学生实现由方法单一到方法多样的转变。2.教学效果的对象必须体现全面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可持续性是指教学注重的不仅是知识传授, 更应注重学法的传授。

参考文献

[1]周建荣.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010 (12) .

[2]杨学良.有效教学的标准和评价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7 (3) .

[3]金玉梅, 靳玉乐.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3) .

[4]沈洁.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9.

初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3

一、活用数学教材,让教学资源更有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教教材”,结合数学内容的特点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时,我曾引入两条网上新闻:1.2007年中石化共进口原油1.56亿吨,比去年同期上涨7.8%;2.据最新数据显示,东风悦达起亚11月单月销量高达28,067台,同比增长实现195%。问:“从这二则新闻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些新闻中还含有一些隐性的信息,你们能不能用百分数的知识将它们找出来?只列式不计算,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分析知道哪些算式是正确的,表示什么意思。

二、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教学时先以故事导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小熊商店开张了,小猴子开着汽车来送货。它送来了4个箱子,每箱热水瓶12个,每个卖6元。这时小熊问小猴:“你带来的热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钱?”小猴子犯了愁,忽然,从天而降了一位智慧爷爷说:“不要急,小猴子你能回答出下面的问题,就可以算出来了。”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是求4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新知的教学。

三、精心设计有效教学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参与中体验,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或图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前准备当中。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并组织讨论、探究,抽象出角的特征,然后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表象的建立。

四、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建构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例如,教学“认识小数”这一单元后,我安排了一节复习课。当复习到小数的读法时,一位学生问:“为什么小数点后面要分开读?如16.48,为什么不读成十六点四十八?”学生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决定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说为什么呢?”学生们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小数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为了区别整数和小数部分,所以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必须分开读。”一位学生解释道。“因为小数部分的末尾加上0,大小都一样,如果按照整数读法就读不清楚了。比如,16.48如果可以读做十六点四十八,那么16.480就读作十六点四百八十,四十八怎么跟四百八十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一位一位分开读。”“我发现从意义上来说这种读法也是不妥的。”还有一位学生说,“如16.16,整数部分的16表示一个十和六个一,小数部分并不表示一个十和六个一,而是十分之一和百分之六。”……经过学生的互动讨论,我也有了正确的解释,并及时进行了小结,这时学生一个个恍然大悟。当面对课堂中动态生成的问题时,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和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4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毕汉丽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元马小学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这改革的大潮中,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离学生越来越近了,离生活越来越近了,课堂越来越有生机了。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既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障课改顺利前行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障教与学的有效性

1、教的有效性。

指的是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2、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学习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里所说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体验过程,学习者只有在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脉络,才能体味到学习的三味,才能把知识一点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点水式地学习的人,是很难把握所要学习知识的核心的。

三是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首要。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点对点的学习,而是借助对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的学习,以期达到对点所在面上所有内容的全面把握,这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仅把学习的内容作为学习重点,更要把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抓实基础,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解,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基础,才能脚踏实地。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

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注重运用,有效地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原有的教材与生活实际也有联系,但相对来说,那种联系是间接,或很牵强的,甚至是造作的。同时,原有教材在知识运用时,大量出现的都是封闭式的练习内容,模式化的思维方式。这时的运用,与其说是运用,还不如说是在进行简单化的训练,它只单纯地考虑到了如何达成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没有考虑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枯燥的运用,时间一长,不仅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也割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

四、综合发展,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从一些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因而,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5

一、兴趣导入, 深入课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的乐学情趣,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佳境。例如, 在教学“小数除以小数”的除法时, 我先出示了几道习题 (1) 4.5÷15 (2) 0.45÷15 (3) 4.5÷1.5 (4) 0.45÷1.5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在前两小题的计算中获得成功, 产生了喜悦感。接着满怀信心地做后两小题, 却碰到了“拦路虎”。这必然唤起了他们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接着启发性地问:“能否根据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解决这两道题呢?”我趁机导出新课“小数除以小数”。这样适时地导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二、拓展思维, 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 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 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学生不能利用现成的信息与知识, 而是学生思维及探索活动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讨论交流, 尝试新的方法, 在学生获得个人体验的过程中引发矛盾冲突, 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 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 自主探究, 展开学生思维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后能积极地思考, 找出解决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数学思想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知识。例如, 在教学15×15 25×25 35×35时, 让学生仔细观察, 发散思维, 展开讨论, 进行判断, 发现规律, 自己小结算法, 然后教师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学生由被动地听转为主动地探索, 培养了学生自由主动学习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深入练习45×45 55×55 65×65……自己找一下规律, 加深理解。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 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促进思考, 提高能力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的主要环节, 练习要有趣味性, 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地设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 这样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 体现了练习的坡度, 把握了练习的难度, 掌握了练习的深度, 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并且教师及时地反馈信息, 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性评价, 给学有困难的学生善意的点拨。例如, 在教学“可能性”的练习中我先出示等分的大转盘的游戏, 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并找出其可能性的大小,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大转盘, 让学生得出设计要合理, 必须要等分的要求, 最后教师出示生活中不等分的大转盘,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还有不等可能性的存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实施数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6

一、阅读活动前的准备:阅读能力的初步判断

我们都清楚的了解, 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 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 在我所教的六年级班中, 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读懂霍金所著的《时间简史》, 而能力欠缺的, 却经常想读清楚一道填空题都很困难.

那么阅读能力如何判定呢? 这其实是无法量化的, 但是我想在成熟的条件下, 以问卷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大致的水平还是有可能的. 而本次的实践活动的探索, 我仅仅是通过平时的悉心观察, 学生平时数学阅读的感受, 在教学中, 学生读数学题后的主动分析来判定的, 一般分为三段:初级、中级、高级. 这样的评定等级较平时的优、良、中、需努力, 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热衷于不断的“升级”, 最主要的是分段直接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产生指导性意义.

二、阅读内容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小学生数学阅读材料除了些报刊杂志外相对还是较匮乏的, 适合低年级入门的相对多一些, 针对于中高年级的就更难寻找了.

因此, 平时我着重从学生课外订阅的相关数学报刊如《小数报》《天天爱学习》《科学大众》等着手. 对于初级阅读水平的学生, 我建议他们将以前订阅的杂志也找出来, 去三、四、五年级收集来阅读. 这些杂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 直接解决了无内容的难题. 同时要提醒学生的是数学书上也有相关的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对于书上提到的课外阅读的细节, 我都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收集, 看看能不能找到比数学书上更全面的资料. 因此, 我们的图书角就有了《九章算术》《中国国家地图》等书籍.

三、阅读的实时交流和汇报

鉴于阅读材料的原因, 加之阅读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 因此多数阅读还是需要外界引导与激励的. 那么在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小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交流的形式应丰富多样.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以下几种形式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和探索欲望, 同时也能营造出适当的阅读氛围.

1.手抄报.手抄报适 用于读整本书 或者具连贯性材 料的学生. 个体能直接完成, 它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所阅读书籍的中心思想和纲要, 领悟书籍的精髓, 更好吸收阅读材料的精华, 是高效阅读效果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此外, 手抄报的内容通常是图文并茂, 又因为其随意性较强, 学生更愿意用这样的形式来小结自己的阅读成果, 有内容可表达. 同时手抄报的展览, 更能激发孩子的好胜心, 培养积极的荣誉感.

2. 读书交流 会 . 读书交流 会比较适用读相同 书目的学生, 有同等阅读水平的同学参与交流和讨论. 时间与参与人数都没有任何限制, 视孩子们的阅读情况来定. 同时在决定好交流会的时间后, 老师应提出适当要求:读书交流会必须要有相应的记录. 记录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列表格整理, 录音录像整理, 甚至是流水账式的整理……只要能记录所交流小组内成员的读书心得体会就可以了. 在实际的操作中, 我发现这种方式比语文中常要求写的读后感更愿意接受, 并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 几次交流会后, 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兴奋, 并愿意为之寻找佐证, 侃侃而谈, 而在完成汇报表时, 却能用简短的语言, 高度概括自己的想法, 这是难能可贵的能力.

3. 读书交流卡. 读书交流卡则是将读书笔记简单化. 我在班级上鼓励孩子自己制作读书卡, 根据自己需要表达的观点可制作不同版式的读书卡. 当然也给孩子们点建议, 比如颜色的选择可以考虑整体效果, 卡片大小最好是相同的. 那么一学期、一学年下来, 孩子们自制的读书交流卡, 老师帮他们串联在一起, 不仅好看, 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孩子们都愿意再去看看那些读书卡片, 用孩子们的话说:“每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总有说不出的激动, 原来自己能写出这么多的东西.”“每多看一次自己的交流卡, 总有要改进的, 自己以前有的想法还蛮幼稚的.”

4. 黑板报. 黑板报的 作用主要是激励 孩子坚持 读书. 以表扬为主, 评出“读书之星”, 评出“升级之星”, 张贴读书明星的照片, 孩子们的讨论成果也在黑板报上有所体现, 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光荣榜上, 总会露出自豪的笑容, 仿佛坚定自己认真阅读是正确的.

5. 读书辩论会. 这样的活动适用 于读相同的阅 读材料出现意见分歧时. 经常在辩论会中看见部分学生时而争得面红耳赤, 时而紧锁眉头沉思, 时而侧耳倾听同学的见解, 时而手舞足蹈表达自己的观点, 时而翻开书本给同伴看依据. 空气中弥漫着知识的香气. 孩子们在辩论会中体味:或坚持己见, 或赞同同伴, 还有的找不到知音就将自己独到的体会与老师分享. 在和学生共享时, 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学相长的魅力, 有的东西我都没能读出来, 是孩子们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拓宽了我的视野.

四、阅读的检测与评估

这一点在黑板报这种交流方式时也有所体现了. 在阅读活动中, 检测与评估是一体的, 以评估为主体, 无任何定性指标. 评估以表扬与激励为主, 放大闪光点, 当然了如果有本质错误时自然是要提出来并着重正向引导的. 每次评估后, 尽量有所评价同时作出合理化指导, 如阅读内容的更改, 阅读能力的提高具体可以体现在哪几方面, 阅读心得的体会……

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7

一、层层推进, 适可而止

在高中数学中, 学生普遍认为函数是他们学习中面临的一大困难, 而函数知识又对高中学生来说是重要的知识, 学习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高中数学函数有一种厌恶感和害怕的情绪. 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函数, 教师应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层层递进, 引领学生们从浅入深, 切勿在教学中为了一时赶进度, 而忽视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学习中释放压力, 舒缓心情.

比如, 在函数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让学生对y = f ( x) 有充分的了解, 就需要运用上边这种推进教学方法. 首先, 提出导入性的题目: “第一, 知道f ( x) = +1函数, 算出f (0) , f ( -1) , f ( 2) , f ( a) , f ( 2a) 的值; 第二, 假如函数g ( x) = f ( x) 1, 解析式y = g ( x) 为多少? 第三, 给出函数f ( x + 1) = 2x +1, 解出y = f ( x) . ”其次, 在对前面问题了解的情况下, 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指导. 向学生传授像“关于x的函数f ( x +1) = 2x + 1, 求函数y = f ( x) 的解析式”等类似题目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概念, 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二、举例论证进行函数教学

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也有它的不足点和缺陷, 这种函数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函数知识, 更要让学生培养自己思索问题的方式, 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就对数学老师的举例教学有更高的要求, 使用案例方法教学, 让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 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及时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帮助学生学习函数的时候, 还实现了教学目标. 比如这样一个题目: 一个矩形, 长为L m, 周长为60 m, 求矩形的一边长L与面积S ( m2) 的函数关系式; 又或者半径为R cm的圆, 面积S cm2, 求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这两个例子极好地说明了把案例教学引进到上课之中的重要性. 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在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自如, 如履薄冰.

三、通过建立数学思维来学习函数知识

中学数学中的思想方法中, 其中之一就是函数和方程思想, 在学习不等式时, 我们应该灵活地将方程与函数有机结合, 让学生摆脱积聚在心里的固定模式, 体会在不等式、函数方程中的一系列变化. 要让学生领悟到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充分说明在新课改中数形结合的依据, 而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与不等式方程的有效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函数与不等式以及不等式与函数之间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互依存.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kx + b = 0或ax + bx + c = 0从中可以得出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等一系列问题. 比如Δ与0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该函数与x轴有多少个交点, 给一实际的案例, 一条直线y =2x + b和x轴的交点为 ( 2, 0) , 那么x的方程2x+ b = 0的解也就是x是多少. 高中数学教学让学生需要有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而不是粗浅的理解. 由于当前新课改存在的情况下, 它要求学生对函数本身的思维能力有深入认识, 也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因此必然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对待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有大胆的想象力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 怎样学好习, 且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这样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时能轻松愉悦, 自然也会省时省力.

四、增强知识的连贯性, 建立函数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浩如烟海, 知识繁杂, 但其内容紧密联系, 一环套一环.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使整个知识前后联系方便学生的理解、掌握、解题以及在实践中应用. 而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高中各个章节知识点都相互沟通交集. 对函数高水平的理解,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高中各方面的难题.

例如, 函数曲线在垂直坐标中的位置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联. 正确看待函数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正确求解问题, 正确理解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数学思想在教学生活中的体现. 犹如教师在教授解析几何以及求范围、极值等数学问题时, 也要以函数思想开题、讲解. 使学生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及在解决此类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对函数的理解程度加深, 让学生自己建立函数关系, 通过求函数值最值的方式求解问题, 这对学生日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 结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97-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效的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的学习。小学生一方面抽象思维、动手操作、自学能力等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面临毕业,学习压力大,情绪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变得不如以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学生心理、生理、思维变化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势利导,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行之而有效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有效教学。

一、加强目标整合,注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认真钻研教材,增强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实施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前提。走进教材吃透教材。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时,教师依据教材,凸显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策略之一,突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精心组织教学。活化教材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教师以本班学生抖空竹的例子改编例题,让学生感到亲切,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三个层面的有效参与。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发现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是直径的1/2。再通过欣赏: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古老的阴阳太极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圆的美。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有效参与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从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则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

1.创设冲突情境,诱发探究欲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有意识的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44€?2,14€?.2,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计算,第二题就“卡壳”了,这时学生猜想能不能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等等。通过巧设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动机。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越贴进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过程就越好,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如学习《分数和百分数》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班38人去将军山游玩,门票每人35元,40人以上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五、关注学习过程,促进自主探究的有效性

教师应创设开放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主动性。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前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进展。

六、实施激励评价,强化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小学生数学有效教学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有效的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对于小学生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最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篇9

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许多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有效的组织教学,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的课堂环境。

1.等学生做好准备再上课。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耐心地示范课堂上需要准备的东西,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特别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要让学生从假期的氛围中适应过来,养成学习习惯,良好的开端会是课堂成功教学的一半!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之策略研究 篇10

一、引入游戏, 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 只有建立正确的数学思想,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明确数学知识, 进而站在数学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解释问题。但是,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 都是在盲目地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 无法真正用数学的思想去看待这些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借助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比如, 在组织学生学习“视图”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提议让学生在桌上摆一个文具盒,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把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表述,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亲身体验, 便会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具开放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这样便于促进学生全面地去观察、思考问题,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发现问题,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有益。比如, 在组织学生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是垂直的 (如邻边) , 那么, 这个时候, 四边形的形状会发生一些改变吗?是怎样的改变呢?如果两组边相等的话, 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对角线发生改变的话, 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的设置, 既能够让学生巩固之前学习的旧知识, 又能帮助学生消化一些新知识,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的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双边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主要设计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创造性地思考、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特点, 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课堂情境, 以实现教与学双方的良好互动。此外, 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些知识时, 还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见, 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 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 要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同时还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上加以考虑, 对整个课堂教学合理地进行安排。比如, 一些新知识的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知识之间的迁移过渡等, 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周密布置,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与信心, 真正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以及解题探索化的效果。

四、提倡实践操作, 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

科学都是通过具体的实践做出来的, 不是用耳朵听到的。人的思维的开发基本上都是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开始的。因此, 动手实践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 如果脱离了生活实践, 学生的思维也就不可能得到锻炼与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直接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来体验一下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 为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打好基础,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做”中掌握数学知识, 在“做”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比如, 在组织学生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相关内容时, 这部分内容是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教学时, 为了避免教师单纯讲、学生一味记的情况, 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总结、交流、讨论, 然后在互相展示一下自己动手制作的几何体, 和其他的学生分享一下制作几何体的过程与成功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只需及时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用制作的几何体构造一些丰富的实体造型即可。这样的课堂教学, 气氛很活跃,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几何体的知识, 再学习几何体的知识也就不再那么空洞了, 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总的来说,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是连接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 也是开发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材中一些丰富的资源仍有待于教师去开发, 去引导, 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采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手段与策略, 让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良好的反应, 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习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养成与开发的重要阶段, 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深研教材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体验数学知识独有的奥妙。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织里镇中学数学课题组.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 (S1) .

[2]李树臣.论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两个根本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 (9) .

[3]吴义红.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探索[J].科技咨讯报, 2007 (4) .

[4]陈东栋.问在“点”上——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10) .

上一篇:项目开发课程下一篇:娱乐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