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十篇

2024-06-09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1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机电专业,应用

目前制造行业的发展对当前的社会进步起着积极作用,加强机电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有助于推动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高效学习及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也有着积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应用理论研究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育人模式是当今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紧密合作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已经表现得愈来愈突出。

(二)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分析

从现代学徒制自身的发展特征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机电专业教学中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兴趣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生和师傅能够在同样的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师傅在结合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指导学徒对实训设备进行操作。学徒则根据师傅的演示进行逐步的学习。学习中有困难时,师傅能及时指导徒弟解决,这样使日常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实习以及就业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专业教学的作用及教学组织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对机电专业教学的作用分析

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解决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以书面知识为主,而缺乏实践教学的难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效提升。由于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性方面比较强,而学生在选择这一专业的最大意愿就是为了今后的就业,所以对实践能力的学习也比较积极。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分析

现代学徒制这一教学模式是以企业选择技术比较娴熟的师傅对学生实施实践性的教学指导以及监督,并对学生的应用信息以及知识技能、实践能力进行选择性的培养。在这一教学组织发展中,有些关键的元素,主要有灵活配置带徒的师傅,在教学中常常是一个师傅带着众多的徒弟,有的是一个师傅一个徒弟。

现代学徒制中的另一教学组织是企业,企业主要是对机电专业课程实践任务加以完成。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师傅的选派以及实践教学时间和场地的安排,提供专业教学资源等。再有就是校企共同考核的模式,是对学生的工作效率以及出勤率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合格之后就会颁发国家认可的技能资格、毕业证书。

三、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然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不充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培养的目标不能有效契合,在对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过程中,缺少可操作的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另外,在学生的实习利益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这些问题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加强解决。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应用要注重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结合实际进行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可以通过机电企业进行推荐,然后选派一线的技术能手作为带徒的师傅。对于专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任务方面要妥善安排,制定科学的实践计划表,派专职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机电技术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

(四)校内外实训结合

现代学徒制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校内外的实训合作的紧密性以及科学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校企合作能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双方的合作。

总而言之,对于机电专业教学中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要能和实际教学情景紧密结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能充分重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要从市场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作为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2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现状

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主要存在师资缺乏、教材落后、设备老旧、教学内容无法与社会发展对岗位的需求相契合。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专业知识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模块。中职院校作为应用性的实践人才培养机构, 应该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但是该教学模式各个教学内容都较为独立, 其各个教学内容间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融合, 再加上教学工作中教师对理论知识过于重视, 从而使教学实际效果并不能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由于近些年来中职院校的招生数量逐渐减少, 学校并没有对该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资源等进行过多的投入, 所以即使不断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 还是无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满足企业中该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要想实现模具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工作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结合, 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学生开展定向的教育培养工作。

二、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

传统的学徒制主要应用于我国的民间, 即师傅将自身的所学以及工作经验等传授给徒弟,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但是只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机构中, 并且培养的周期较长, 不能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工作, 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所以, 现代学徒制也正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特色应运而生的, 现代学徒制汲取了传统制度上的一些优点, 并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应用该项人才培养模式时, 都是通过与当地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 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 并由工厂中经验丰富的师傅担任学生的培养教师, 实现一对一, 或一对多的学徒制培养, 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满足企业模具岗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既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 又需要在企业中接受专业实训。所以, 在中职模具教学中运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可以将行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融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从而明确模具专业的教学目标, 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开拓专业教学新思路, 为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三、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该模式并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发展, 影响该培养模式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不完善、该制度推广效果较差等, 这些都对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 首先要对该模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根据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 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程度较低

我国中职教学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所实施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以及家长对中职院校的认识不够正确, 从而降低了对中职教育工作的认可程度, 这也就导致一些大型的企业很少录用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中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 其招收的学生整体的水平也比较低, 所以使我国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形式化

从目前来看, 虽然大多数的中职院校都与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的管理较为形式化, 学校与企业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合作制度,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中职教育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 对与中职院校之间的合作缺乏重视, 另一方面, 企业对该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该合作关系中对资金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较少, 所以这也就导致合作关系趋于形式化, 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培养, 当然也就不会将企业自身实际的岗位需求融入实训培养工作中。

(三) 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力度不够

我国的中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时, 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教育,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人生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 中职院校作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院校, 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 还要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一个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将整个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理论和专业技术内容的教学上, 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中职院校的发展的。

四、改善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模具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 开展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工作, 将教学工作与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 从而培养出可以满足岗位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 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

模具专业在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充分重视与企业间的合作, 企业作为实训场地以及实训师资的提供方, 其整个教学模式的开展效果与校企的合作方案有密切的联系。所以, 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首先要对所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明确各个企业模具岗位实际需求的岗位能力, 从而针对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明确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分工, 通常情况下, 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理论以及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 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企业的主体作用, 让企业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位置, 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岗位对专业能力的实际需求, 促进学生岗位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 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改善教师的培养模式

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的培养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中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水平。这就对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有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 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 所以院校要想有效地提升该模式的人才培养水平, 就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 定期对教师开展一些岗位实践活动, 组织教师分批在企业中实践, 并建立合理的实践效果考核制度, 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 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岗位实际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将其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工作中, 从而全面提升对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水平。

(三) 构建完善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具专业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中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 并在教学过程中将两个模块进行有效的融合, 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模块构建时, 要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 并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模块的构建, 首先要注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避免重复, 然后就是注意教材设置的时效性, 确保教材内容设计可以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另外, 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时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讨论平台, 从而改善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 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 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由于整个模具生产中所涉及的模具数量较多, 只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增加对相关模具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日常的技能训练需求。所需的相关模具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普通的机械加工设备、模具加工设备、模具结构拆装室等。另外, 在与企业合作时, 企业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训平台, 让学生对岗位生产中所需的一些专业设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实地提升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 为学生日后在岗位的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五、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 我国中职院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其教学效果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还是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所以为了实现中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共同发展, 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加强校企文化建设

校企文化具有企业与学校文化的双重属性, 通过校园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所以, 中职院校在建设校企文化时, 要对企业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从而实现两者文化之间的有效结合, 例如, 可以在院校中建设单独校企文化展示栏, 设计具有校企特色的徽标、制度等, 从而营造校园中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地留在企业进行工作。

(二)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考核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为了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效果进行有效的考核, 以便于培养模式的下一步改革。所以, 在培养模式的建设过程中,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 根据学校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 并将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效果。完善的考核机制还应该包括合理的奖励制度,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院校可以以企业的名义对其发放奖学金, 并提供就业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 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

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实现校企间的有效合作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所以,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政府要加强对该培养模式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一些补贴、专项经费等措施, 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另外, 学校还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一些培训服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在培训工作上的费用支出, 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本文对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目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在该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模具行业的发展实际需求, 提出了有效的措施。通过本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中职院校在学徒制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需要同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其优化完善。希望文中的分析可以对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而有效地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摘要:现代化的学徒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该教学模式主要运用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工作中, 因其自身的一些优势受到了中职、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从中职教育工作出发, 对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化学徒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根据目前在该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 实现中职院校现代化学徒制度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黎震, 黄丽燕.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与安装》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29) .

[2]魏永辉, 丁晓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农机, 2016 (9) .

[3]陈叶娣, 徐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模具专业中的实践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 2016 (10) .

[4]王洪志.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1) .

[5]李兴俊, 余健, 龚正朋, 等.基于项目共享的模具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模具工业, 2016 (10) .

[6]程婧璠, 刘兵, 陈帆.关于高职模具专业骨干院校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展望, 2016 (18) .

[7]王仁志, 阳娣莎, 吕小艳.浅谈就业教育为导向的“三型”模具专业人才培养[J].模具制造, 2014 (2) .

[8]张丹, 刘元林, 于信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12) .

[9]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1) .

浅谈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3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问题;技能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理想和求职者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心态,使得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对于刚走出校门的中职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待遇不错、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岗位是非常不易的,这部分毕业生大多数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年内连续换好几次工作的情况。对于企业来说,招聘人才也十分困难:在通用岗位上,职工普遍待不长,经常出现离职状态,用工不稳;在专用岗位上,掌握精通技术的人才很少,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都只是接触过而已,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并不能胜任这个岗位。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和双力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在20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中推出现代学徒制就业模式,来改变这不太理想的就业形势。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现代学徒制的就业模式已初显成效,但由于学徒自身和一些客观的原因,也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有待解决。接下来我从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所带来的成效和个人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三方面谈一下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就业模式的认识。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依据,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与岗位标准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在实际生产一线岗位上,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最终掌握岗位技能。

机电专业的学徒制实施模式是让学生分别轮训本专业5个岗位,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加强岗位技能。待轮岗结束后,要求学生在专业核心岗位上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水平,其他岗位达到初级工水平。同时要求学生在轮训过程中学习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工作奉献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现代学徒制所带来的成效

1.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技能,增加了自信

在八月中旬的某一天,数车岗位的林师父由于身体不适,挂了一上午的盐水。他所操作的两台数控车床处于闲置状态。这时学徒(陈某、慎某某)看这两台数控车床空闲在那里,又觉得通过先前的训练,自己的水平可以单独操作数控车床,在征得车间主任的同意后,每人独自操作一台数控车床,加工齿轮零件,经过了一上午的时间,两人加工出了百来个零件,均是合格产品,中午的时候林师父回来一看,着实高兴了一把,至月底分给他们每人50元作为奖励。这是他们第一次不在师父照看下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不仅是技能方面的提高,对他们的自信心更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2.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学徒潘某现在在铁工部轮岗实训,由于铁工部工作繁重(电焊、打孔、包装等),所以需要经常性的加班。企业里也没有要求强制性的加班,完全是凭员工的自我积极性。潘同学在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后还坚持加班到晚上8点半(下午4点45下班),星期六又留在企业里继续加班,达到每个星期加班4次之多,有时自己感冒了也没请假,坚持继续工作。他就是凭借这一份刻苦的毅力,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上班和加班中本着多学多做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多次获得了他的师父和部门里其他同事的一致好评。

三、个人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

1.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学徒本人,也就是实习的学生。学徒是学习的本体,现代学徒制就是为其服务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学徒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徒应该摆正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在轮岗实训的过程中,要刻苦努力学习,发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

其次,学徒仅仅靠刻苦努力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要勤问、多记、多思考。在这个双力学徒制班中有一个学生很不错,态度很端正,轮训的时候也认真刻苦,但是他的岗位轮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后来在与他的谈话过程中我才了解到该学生平时比较内向,在师傅操作过程中只会看不会问,所以,很多操作都是形似神非,不得要领。后来他渐渐地克服了这个问题,在后面几个岗位中就表现较为出色。所以,参加学徒制的学生还得要勤问、多思考。

再次,学徒在参加学徒制的过程中是以学习技能为第一要务的,不能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觉得轮训的工资不高就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更有甚者退出学徒制。这个方面除了学徒本人要彻底领会之外,还得让学徒的家长充分了解其中的轻重缓急,不要因小失大。

2.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起前提条件、基础作用、提供硬件设施服务的是企业。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企业应该做好两点服务。

(1)给学徒们安排好各轮训岗位的师傅。企业可以适当减少这些师傅的工作量,让他们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徒制中。衡量这些带教师傅的工作量可以用他们所带的学徒掌握的技能水平或是学徒加工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来计算。

(2)给学徒们提供好相应的服务,比如,毛坯材料等。企业可以给每个学徒制定相应的材料损耗量,超出这个范围的材料由企业和学徒各承担一半。这样既能给学徒一个鞭策作用,又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3.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起后勤保障作用的是学校。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校作为学徒的娘家,既要管理教育好学生,又要为学生提供好后勤保障服务。除了要有专业带队教师之外,相关的分管领导也要重视关注学徒制的开展。当学徒有各种各样的疑惑、问题和困难时,学校应根据相应情况通过相应途径给予圆满的解决。

现代学徒制无疑是一种新型就业模式,对于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这种模式既能快速提高他们的技能,又能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它必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靳永彬.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学园:教育科研,2013(02).

[2]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3(06).

[3]毕结礼,王琳.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培训,2012(08).

浅谈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4

浅谈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文/施利华

摘 要:当今社会中,企业存在着招工难、用工稳定的问题,而职工存在着收入不高、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许多职场人的心病。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针对上述就业问题,率先在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实习中实行了现代学徒制模式,通过这些学徒的成长和带教的相关案例来探讨现代学徒制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问题;技能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理想和求职者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心态,使得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对于刚走出校门的中职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待遇不错、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岗位是非常不易的,这部分毕业生大多数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所以,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年内连续换好几次工作的情况。对于企业来说,招聘人才也十分困难:在通用岗位上,职工普遍待不长,经常出现离职状态,用工不稳;在专用岗位上,掌握精通技术的人才很少,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都只是接触过而已,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并不能胜任这个岗位。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和双力自动化科技装备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在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中推出现代学徒制就业模式,来改变这不太理想的就业形势。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现代学徒制的就业模式已初显成效,但由于学徒自身和一些客观的原因,也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有待解决。接下来我从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所带来的成效和个人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三方面谈一下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就业模式的认识。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依据,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与岗位标准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在实际生产一线岗位上,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最终掌握岗位技能。

机电专业的学徒制实施模式是让学生分别轮训本专业5个岗位,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加强岗位技能。待轮岗结束后,要求学生在专业核心岗位上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水平,其他岗位达到初级工水平。同时要求学生在轮训过程中学习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工作奉献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现代学徒制所带来的成效

1.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技能,增加了自信

在八月中旬的某一天,数车岗位的林师父由于身体不适,挂了一上午的盐水。他所操作的两台数控车床处于闲置状态。这时学徒(陈某、慎某某)看这两台数控车床空闲在那里,又觉得通过先前的训练,自己的水平可以单独操作数控车床,在征得车间主任的同意后,(www.fwsir.Com)每人独自操作一台数控车床,加工齿轮零件,经过了一上午的时间,两人加工出了百来个零件,均是合格产品,中午的时候林师父回来一看,着实高兴了一把,至月底分给他们每人50元作为奖励。这是他们第一次不在师父照看下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不仅是技能方面的提高,对他们的自信心更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2.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学徒潘某现在在铁工部轮岗实训,由于铁工部工作繁重(电焊、打孔、包装等),所以需要经常性的加班。企业里也没有要求强制性的加班,完全是凭员工的自我积极性。潘同学在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后还坚持加班到晚上8点半(下午4点45下班),星期六又留在企业里继续加班,达到每个星期加班4次之多,有时自己感冒了也没请假,坚持继续工作。他就是凭借这一份刻苦的毅力,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上班和加班中本着多学多做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多次获得了他的师父和部门里其他同事的一致好评。

三、个人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

1.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学徒本人,也就是实习的学生。学徒是学习的本体,现代学徒制就是为其服务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学徒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徒应该摆正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在轮岗实训的过程中,要刻苦努力学习,发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

其次,学徒仅仅靠刻苦努力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要勤问、多记、多思考。在这个双力学徒制班中有一个学生很不错,态度很端正,轮训的时候也认真刻苦,但是他的岗位轮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后来在与他的谈话过程中我才了解到该学生平时比较内向,在师傅操作过程中只会看不会问,所以,很多操作都是形似神非,不得要领。后来他渐渐地克服了这个问题,在后面几个岗位中就表现较为出色。所以,参加学徒制的学生还得要勤问、多思考。

再次,学徒在参加学徒制的过程中是以学习技能为第一要务的,不能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觉得轮训的工资不高就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更有甚者退出学徒制。这个方面除了学徒本人要彻底领会之外,还得让学徒的家长充分了解其中的轻重缓急,不要因小失大。

2.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起前提条件、基础作用、提供硬件设施服务的是企业。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企业应该做好两点服务。

(1)给学徒们安排好各轮训岗位的师傅。企业可以适当减少这些师傅的工作量,让他们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徒制中。衡量这些带教师傅的工作量可以用他们所带的学徒掌握的技能水平或是学徒加工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来计算。

(2)给学徒们提供好相应的服务,比如,毛坯材料等。企业可以给每个学徒制定相应的材料损耗量,超出这个范围的材料由企业和学徒各承担一半。这样既能给学徒一个鞭策作用,又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3.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起后勤保障作用的是学校。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校作为学徒的娘家,既要管理教育好学生,又要为学生提供好后勤保障服务。除了要有专业带队教师之外,相关的分管领导也要重视关注学徒制的开展。当学徒有各种各样的疑惑、问题和困难时,学校应根据相应情况通过相应途径给予圆满的解决。

现代学徒制无疑是一种新型就业模式,对于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这种模式既能快速提高他们的技能,又能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它必定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靳永彬。中职生就业形势分析。学园:教育科研,(02)。

[2]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3(06)。

[3]毕结礼,王琳。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培训,2012(08)。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5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将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践基地的一种新型知识传授模式,它的教学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学环境是工作场所、生产场所等实践基地,教学内容是与岗位相关的实践内容和理论内容。

现代学徒制的三要素为岗位、学员和师傅。岗位是教学的载体,因此高校在岗位确定的过程中要联系课程建设的实际,从而实现学生岗位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在教学中以准职业人或职业人的身份出现,并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实现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师傅是教学的主导者,在现代学徒制的条件下的师傅是现代教师的“升级版”,即他们既能教学也能做学员的师傅,也能在工作中指导学员操作。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一)依托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它利用行业专家的参与与评价,让学生在竞赛中能够根据其指导迅速找到生产工艺的关键点,并利用竞争的形式,实现技术突破。因此高职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与合作,并通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奠定基础,以实现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依托技能竞赛,实现学校主导

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及落实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设计,组织、协调、监控的作用。学校在发挥这一作用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能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而学生虽然还没有成为企业的职工,但是其在做学徒过程中的表现,都是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以提高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2)注重对教师的选拔,即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讲授能力,还要具备专业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在选拔师傅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途径,一种是在本校内进行教师选拔,将那些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纳入学徒制体系中,另一个途径是从企业中选拔,即对企业中的能工巧匠进行筛选,并对具有较强理论讲解能力的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在其取得专业证书后,进行教学实践。(3)注重考核,即学校应该将学生的考核作为评价教学目标与否的重要手段,并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情感塑造、学生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考核体系,如“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就是高职学校常见的考核方式,例如某校的计算机专业,每年都会组织“星光杯”技术大赛,大赛的项目设置既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要依据计算机专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每一个题目和环节都是学校精心设计的,同时在大赛中要求每两个教师负责一项技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该考核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既健全了职业学校的选拔和评价机制,也保证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

总之,现代学徒制度秉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将教师和学生利用学徒的关系进行连接,并利用竞赛的方式实现教学发展和教学改革,从而让学生将对理论的理解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转变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学徒制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专业性、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开源,朱秀娟,原红玲,等.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1234”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53-255.

[2]杨文福.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亚太教育,2016(12):142.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不断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整体部署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也明确要求:校企共同参与招生,形成联合培养的育人机制,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鼓励与支持,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2015年,全国范围内确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并实质性开展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在现代学徒制专业类别中,旅游管理专业试点数量排名第二,因此有必要结合试点情况,为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的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实践要素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职业人才培养机制。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三元制”、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都是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践。我国的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1];它是学校教育和工作培训的紧密结合,学生(学徒)既要在学校接受职业理论教育,也要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要素

从运行过程的实践要素来看,现代学徒制主要体现为:一份契约、两个主体、三个互动、四种变革[2]。一份契约指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的三方协议,在招生(招工)的同时,明确三者职责权利和义务;两个主体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人才共育;三个互动指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学徒)在双元导师的教育下,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完成技能和经验的习得;四个变革包括人才培养理念、管理方式、教育内容、评价模式的变革。因此,现代学徒制是给予学生双重身份、双元培养、双元管理以及双元考核。

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自2015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质性推广以来,很多学校已有了经验总结。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不断摸索、研究、实践和改进。

第一,国家缺乏对企业、行业的激励。政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明确的经费保障明显不足;行业自身力量薄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第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都有所欠缺;企业师傅在选拔、培养、教学和考核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和监督,教学效果受到局限。

第三,学生(学徒)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徒)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学习和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工作表现、生活管理、思想教育对校企双方来说都存在不小的难度。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行(企)业和学校有效合作

第一,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目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动、学生顶岗实习为特点的单向合作模式,这与现代学徒制的“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多方联动型”等校企合作模式格格不入。现代学徒制下的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均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政府可对参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和补贴;地方政府应平衡多方主体利益关系,调动知名企业如旅行社、旅游网和酒店的积极性,促使其深度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第二,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是现代学徒制里重要的育人主体,企业是否有相应人才发展需要,是否能吸引家长和学生,企业的招生规模和资质能力,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础是否顺畅和深厚[3],以及校企能否在持续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实现共赢,都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成功与否和人才教育质量的高低。

第三,学校应转变教育理念。现代学徒制的目标是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学校在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坚持教育本义。学校教育应避免“以企业利益为本”的片面教育导向,兼顾学生的再就业、岗位迁移等因素,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现代学徒制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依据市场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要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和旅游企业应在合作中反复协商,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遵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制订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培养体系。

第二,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是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既要符合校企双方的需求,也要体现出能力本位、工学融合的科学性。校企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合作项目,确立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就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课程体系应由旅游职业素养养成模块、旅游类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旅游技能强化模块和从业者职业持续发展模块四部分内容组成。该课程体系定位明确,旅游职业素养养成模块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旅游类技能基础课程模块让学生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构建知识体系;旅游技能强化模块包括专项基础技能、综合实务技能等内容;从业者职业持续发展模块包括旅游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强化教育。这样的课程体系既满足了旅游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又使得培养的学徒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建立多元参与、注重过程、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在多元参与方面,为了保证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政府部门、行业、学校、企业、学生和家庭等都应参与质量评价。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决策作用;行业要承担指导、诊断和认证的作用;学校和企业直接负责全程质量监控;学生和家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直接客观地反馈。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可以有效地参与质量监控。其次,应注重过程评价。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对学生的评价要兼顾“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4]。考核应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组织,侧重对学生(学徒)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不但要检查学生对技能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还应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态度,例如团队合作意识、协作配合能力、个人责任意识、职业素质等主观工作能力。第三,在弹性教学评价方面,应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技能。校企双方一般会围绕学历教育标准、企业用人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来确定评价标准。除此之外,也可应用一些弹性评价制度。学生毕业时是否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通过行业、企业组织的考试或技能比赛,如导游大赛、旅游综合技能比武;以及取得旅游行业内同类企业所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与获奖证书,都应作为评价标准和依据。

(三)提升培养层次和质量

第一,注重实践教学内涵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承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重要场所,既是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实践的平台,也是联通学校和企业、社会的桥梁。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设备等教学资源,形成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有机结合,以“实训—实战—实体”为实践教学要义。与以往单薄、单向的实训、顶岗实习相比,“实训—实战—实体”实践教学要义集教学、培训、研发、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为一体,展示出对人才技能和能力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实训”主要指学生对校企合作课程的学习;“实战”主要指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项目和工作任务,例如旅游类商业项目实践、旅游知识竞赛;“实体”主要指学生通过做中学、研中学,进行科研服务和创业,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智慧旅游成为一大趋势。旅游类学生的实践不应仅限于为实体旅行社提供导游、计调等一线实训项目和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厂中校”、“校中厂”的方式为网络旅游行业企业提供呼叫中心、订单预处理中心、虚拟旅行社、旅游产品营销等产品和服务。在旅游业飞速转型的背景下,“实训—实战—实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更多地面向新兴产业,能够提供新兴产品和服务,通过“实训—实战—实体”训练培养“眼界宽、思路广、勇创新、敢创业”的旅游人才,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第二,应用刚柔并济的教学过程和管理运行方式。一般说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校和企业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大约一半以上(70%)的时间用于企业培训学习,其余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旅游行业与制造业不同,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时间性特征。在现代学徒制实际教学运行中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和企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循环周期安排学校和企业学习时间。对于业务量平稳、不存在阶段性变化的企业(如酒店业),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时间可以进行大或小周期循环设置,比如一学期在企业学习,一学期在校学习;对于业务量存在典型阶段性变化的企业(如旅游、会展业),应对接企业需求,旺入淡出安排学习时间,对于旅游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课程特点,结合旅游行业的季节性特征,在旅游非繁忙阶段进行学校课程教学,在企业岗位需求量较大的高峰期(如4、5、6月,8、9、10月)安排相应的实训、实战和实体式教学,“旺入淡出”地灵活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对于会展业来说,可以在正常实训期间,根据本地区大型博览会,如园博会、农博会、茶博会开展时间,为学生安排为期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实战式实践教学。这种教学运行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休息日制度,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既解决了企业的周期性用人需求,也能让学生有效地得到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实现实岗育人和校企双赢。

第三,贯穿情境认知、理实一体的教育理念。情境认知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习者也可将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真实的情境问题的解决。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情境教学中,教师围绕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教育规范和技术规范相融合[2]。学徒在职业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能扎实掌握旅游专业相关技能。

参考文献

[1]刘静慧,关晶.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状研究[J],职教论坛,2015(25):21-27.

[2]成洁.试论现代学徒制试点要素及学校实践模型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5(21):72-76.

[3]关晶.开展现代学徒制应选什么样的企业[N],中国教育报,2015,11.16.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7

一、校企合作再深入,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的结合

在大多数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中, 学生基本都是先在校完成两年的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后, 再在校内贯穿理论知识的实训教学。许多中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而在实训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实训设备, 创建完善的教学环境, 但是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一般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设备极佳, 但是学生在就业时, 就常出现学生难以进入大型的企业工作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就要实现校企合作再深入。 就中职院校而言,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改善教学实训的设备、建立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实训室, 同时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丰富学生的电子电工理论知识。就校外的企业而言, 要积极实现“校企零距离”制度, 在校企联合以后, 企业为学校提供的东西就会很多, 实现教师师傅合一、课程与工艺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和作品合一。 例如先进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磨床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资金不足等问题。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 中职院校应当与企业签订协议, 在学生进厂后, 让学生按照条例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强化, 并以学生加工出来产品的数量多少、质量好坏等作为考核的成绩, 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学校和企业、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的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对工人岗位的适应程度, 对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及安全规章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管理制度的熟悉度。

二、重组课堂体系结构及内容, 实现学习载体的重建

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素质及高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 而学生去校外的企业进行实训教学以及校外的专业电子电工的师傅担任教师的角色进行教学都是学徒制教学方式的一种常态, 但是,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却做不到这一点, 同时这也是中职院校运用现代学徒制时所遇到的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中职电子电工教学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一味地将系统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 就会使得岗位工作的任务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去, 又或是岗位工作的任务融入教学之中, 但是教学的内容却缺乏逻辑的训练和系统的学习。这就使得 “职业性”与“高等性”相互分离、不能融合。因此, 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师要充分依据市场的变化及波动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的规律, 重构教学课堂的结构和课堂体系, 确定电子电工教学课程的标准, 真正实施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相融合的培养体系, 即将校内外的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系统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实现学习载体的重建, 才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进行具有发展性的学习评估, 实现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

在中职阶段, 学生的理解能力都较为成熟, 所以对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理解能力以及对职业规范、创新理念的把握都十分到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发展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 进行过程考核, 结合 “学”“工”的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 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 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 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其次, 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成果展示平台, 组织各类技能比赛, 以发挥榜样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 实施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突出表现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 以学生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学习素养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总之, 这些评价的标准都应当是贯彻校企要求的, 要全面体现出来双元多主体五段式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总而言之, 中职的双元多主体五段式现代学徒制模式已经越来越被教育部门以及用人单位所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电子电工专业的人才, 中职院校更要积极地将理论知识与电子电工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 以增强教学效果, 促进社会发展。以双元制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以培养能力为本位, 突出了各行各业的新知识、新工艺以及新技能, 极大地顺应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双元,多主体,五段式,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1) :150-154.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J954-4

学徒制教育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自身的体系。西方的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工,也就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1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位企业中的工程师,即师傅,每次收少量徒弟,这是与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虽然这样好像显得有些低效,但它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学校传统教育的高效补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每周1-2天的学校理论学习,3-4天的企业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7。上述是一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理论学时比较少,所以要求学校据此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同时把实践作为重中之重。

2 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特点

(1)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目标明确、前景明确,所以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应该有一大批学生被原企业在毕业后录用。

(2)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内容由学生和企業双方共同制定,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突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最真实的生产理念、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3)理想状态下,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根据个人的表现还会享受学徒工资,这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现代学徒制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

3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多是针对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而抽象概念又多的内容放到实验或者实训课程中来完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更加系统化的多方协作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徒制教育在很多方面也进行调整和完善。学徒制教育模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通过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完成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中如何做课上就如何来讲授,而且整个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来进行授课。学习的同时也在工作,在企业时就完全按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约束,这样学生也能够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理论与运营模式。

4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1)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来共同实践,不仅包括企业和学校,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当然还有法律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实施,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率。

(2)师资队伍

由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授课是现代学徒制得以高效实施的必要保证,也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基本要素之一。包括了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数量的可行性及质量的保障性,这些还都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同时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是需要强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专业技术技能与实际项目的经验,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方面,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指明了目标,但这个目标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可一旦能够在这方面有本质的突破,将会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实践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将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要素。

(3)教育方式

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校企双方建立完整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后,如何采取一种可行又高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显然不能满足其办学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的师傅适时的介入,以达到实践技能的有机培养。这也就展现出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所在,由企业具备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承担师傅的角色,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效果。

5 学徒和学生的区别

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科体系下偏向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学徒则是在作坊进行技能的学习,偏向于动手能力的锻炼。目前就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仍然缺乏企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技能,办学实际状态与行业企业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该与西方国家的有所区别,应该体现中国的国情,应该展示出学徒与学生的整合关系。

随着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各个领域对于用人的标准及要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遵守规章、能操作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范畴发挥其作用、体现其发展空间。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恰恰与这种思想有着很高的切合度,它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因此,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与企业要求相吻合的实践能力,所以能够使学生具有“零距离就业”的感触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R].上海师范大学,2014:23.

[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1-27.

[3] (美)阿兰·科林斯,(美)理查德·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范星.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及其意义.职业教育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5] 李敏,潘严娜.英国发展世界一流学徒制的最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34-36.

[基金项目]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LZY15186)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9

摘 要:“现代学徒制”为汽修专业教师顶岗实习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汽修专业教师也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汽修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实施制度的建立是当前学校、企业和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修专业;教师顶岗实习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学徒制”模式主要是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但是我认为,“现代学徒制”模式不仅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还可以应用于汽修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以往汽修专业教师由于学校、企业和个人的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系统的顶岗实习制度。究其原因:一是?业学校受到编制与经费的限制,很难按企业实践系统的要求抽调足够的教师到企业;二是教师因为认识不足,到企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三是企业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求其履行太高的社会责任并不可行。即使是个别成熟度较高的企业,有与职业学校合作的意愿和行动,也会因利益追求及生产技术保密等诸多原因,影响教师到企业实践系统的有效、持久运行。而教师到企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表现。这需要从政策与实践的层面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梳理思路、找出问题、寻求对策。2016年5月13日,教育部等七部门正式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验,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从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使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加以制度化,而实施起来就需要学校、企业和教师个人密切配合,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建立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顶岗实习方案。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汽修专业教师顶岗实习的意义

1.“现代学徒制”是汽修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

汽车维修是一个对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教师利用“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去企业顶岗实习、拜师学艺,使得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独立上岗,大大地缩短学徒时间。因而“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是我们汽修专业培养学生的一个方向,同时也为汽修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建立一个平台。

2.“现代学徒制”模式能增强教师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现代学徒制”这个平台的建立为教师架设起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联系的桥梁。根据“现代学徒制”要求,学校和企业制订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计划,共同实施日常管理、实习指导及考核评定。学校和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框架制定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具体细节,确定教师顶岗实习的具体内容,从而加快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的职业能力养成,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3.教师顶岗实习为 “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大量的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的师傅不会像学校老师那样为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积极与学生交流。因此,开始时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严重的会出现弃岗离职现象,这势必会影响“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展开。专业教师在参加顶岗实习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地与企业、学生进行沟通协调,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少数学生因为不适应实习岗位而离职。

4.汽修专业教师顶岗实习为“现代学徒制”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现代学徒制”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汽修专业教师来说,需要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将课堂设在生产第一线,且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实际生产岗位任务要求,教学应满足生产一线的需要。而现在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且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汽修专业教师通过参与 “现代学徒制”下的顶岗实习,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基于汽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选择相应课程和教学内容;能基于汽修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进而为编写出汽修专业的校本培训教材提供实践经验。

5.教师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顶岗实习,需要拜师学艺,即拜汽修厂或4S店的修理工为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事汽车维护、维修操作。虽然这些修理工动手能力很强,但是他们大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不能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和讲解。汽修专业教师在顶岗实习中可以充当“解说员”的角色,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真正把课堂搬到生产第一线,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汽修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

1.相关汽车维修企业应负担起社会责任,积极配合“现代学徒制”平台的建立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要求汽车维修企业在其中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企业需要认识到,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可以给企业带来理论指导,同时又能宣传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学校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主动配合“现代学徒制”的实行。例如,学校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生产的要求共同制订教师到企业实习计划,共同实施日常管理、实习指导及考核评定,分阶段、分步骤、分任务协同推进教师到企业实习工作的开展,加强教师到企业实习的细节管理,创建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运行模式。

2.学校必须依据“现代学徒制”模式制定出实施规划和要求,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必须积极与相关汽修企业取得联系,建立起“现代学徒制”这一校企合作的平台,制定出相应的教师顶岗实习规划,安排好实习工作任务,同时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例如,学校根据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情况核算出相应的工作量,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应予以优先考虑。另外学校领导应不定期地到各个实习点慰问和检查。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和学校的工作相比甚至更累,加班加点是常事。所以学校领导的及时鼓励对某些教师来说犹如强心针,而对某些教师来说则更是一种鞭策。

3.汽修专业教师应当好“徒弟”,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深入

汽修专业教师要放下身段全身心地投入顶岗实习中,和一线师傅同吃同工作,拜他们为师。汽车修理厂的一线师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汽修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教师将岗位工作任务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中,编制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架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学徒制”这一校企合作平台,虚心求教,严格自律,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为同时参加“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的学生做出榜样。

参考文献:

机电专业学徒制模式 篇10

统计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具很强的数理性和逻辑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因此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课程,便于对各类经济现象展开研究分析,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此课程的意义明显。统计学课程的开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在日后的物流统计业务中发挥作用。尽管统计学课程在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率非常高,但是传统培养模式下的统计学教学仍然存在着各种弊端。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1]。随着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度点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属于校企深度融合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有效缓解企业中高级物流人才数量缺乏、质量不够匹配的压力。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契机,实现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形成既包含从长远考虑的个性发展所需的一般素质和能力,也包含指向近期的职业流动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 年物流管理专业新生中首设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本文将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关设想。

2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与专业相结合,很难将统计知识运用到实际物流岗位的工作中去,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使得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喜好程度不强。

2. 1 偏重理论教学和轻视实操训练

统计学课程定量计算多、数理性强,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基础相对薄弱,面对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同学反映统计学是大学课程中最难的课程之一[3],学习积极性倍受打击。教师教学时经常是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然而随着统计软件的大量应用以及软件设计的完善,物流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应更侧重统计软件的操作应用[4],但学生得到真正实操练习的机会非常少。

2. 2 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和案例教学少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材大多为版本通用的,没有针对物流行业的特征进行编写。教材市场上极少有的《物流统计学》教材仅仅是物流行业中一些简单的统计概念和方法的介绍,有失统计学工具学科和基础课程的作用性。另外从事统计学一线教学的教师多数没有物流企业的工作经验,不懂得哪部分知识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性强,更难以举出物流企业的案例进行教学,课程讲授时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日后从事的物流统计岗位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2. 3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化

现行的统计学考核方式大都以卷面考试的考核方式为主,考题以选择、计算为主,这种考查方式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地背诵公式,应试能力强但实操能力弱的学生在考试中反而容易得到高分,这违背了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本质[5]。

3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统计学教学改革设想

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是“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教育规范和技术规范相融合”[6]。因此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于统计学的教学改革的环境,能够真正意义上让统计知识的学习和物流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相匹配。针对统计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我们作了几方面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统计学教学改革设想。

3. 1 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修订课程标准

统计学课程开设,应该充分和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进行探讨,合理安排,征求合作物流企业对统计知识的要求程度,再结合现有的课程标准修订。物流企业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和软件,可以直接引入课堂学习和使用,也可以让企业统计岗位的带教师傅直接讲授统计学的部分实训课程,最大化的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来组织教学。

3. 2 校企合编教材与教学案例

针对当前统计学教材普遍理论性过强,案例少的特点,可以根据与现代学徒制学校从事物流统计方面的师傅对岗位的职业需求,重点突出物流企业中对统计知识要求较高的章节,多以案例教学或者项目化教学的形式呈现。

3. 3 校企共同创新化考核方式

现行的单一化统计学考察方式不利于统计学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借助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创新化统计学的考察方式,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在做学徒期间以在物流企业完成一份统计报告的形式作为课程设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将统计学知识学以致用于解决物流企业的实际问题之中。

4 结语

随着我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培养符合现代物流企业需求的高技能物流人才任重而道远。统计学教学的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现代学徒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本文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设想,丰富了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学方法研究,实践中为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2]广小利.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7:57-58.

[3]东方,秦小辉,黄素心.素质教育下物流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路径[J].物流技术,2014,01:371-373.

[4]李冠军,贺世红.对大数据时代物流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25-127.

[5]段春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尝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42-45.

上一篇:三味下一篇:兴城明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