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基础设施现状评价三篇

2024-06-05

贵州基础设施现状评价 篇1

城市公交与能源、环境、交通的发展等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对城市公交的优化研究是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人们要求城市公交的设计应达到乘坐时舒适与安全, 但由于各城市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差异, 优化应该应因地制宜。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城市公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提出公交位置区域、座椅及扶手的优化方案, 改善城市公交的综合质量, 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二、调查现状及分析

目前, 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和兴义市的城市公交是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因为它具有经济、便捷、覆盖面广等特点。如贵阳市现有公交线路173条, 其中运营往返路线最长的235路公交的路线长达77.7公里, 截止2013年11月, 贵阳市共有公交从业人员4157人, 大型公交2243辆, 气电混合车辆有232辆, 能源车主要靠液化天然气提供动力。2014年贵阳市的公交的客运量将达到7200万次, 预计增加500辆公交。

通过各地走访、实地调研, 结合乘客建议, 公交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城市公交座椅几乎采用硬质的工程塑料和加海绵的绒布材料, 座椅的高度和座椅间的距离也限制了乘客的伸展空间。扶手都是不锈钢材质的横杆与竖杆, 其高度与材质影响了乘客抓握时的舒适度。残疾人专用通道、轮椅停置空间、特殊群体保护装置均没有得到很好完善。

(2) 公交的广告宣传多为商业广告, 移动电视广告与公交系统的其他广告形式未进行有效的组合, 没能更好地发挥这一系统广告的连动效应。这使公交系统广告的良性资源呈现“割裂"状态。

(3) 城市公交现在普及的报站系统是GPS卫星系统, 常存在信号丢失、传送速度慢、报站不准确等问题。此外, 公交到站时间与距站台的距离是乘客主要关心的问题。

基于以上现状, 文章对城市公交内部设施进行合理调整, 改善其工作方式, 重点从位置分区、座椅可调、扶手舒适度及内部文化宣传等提出优化设想。

三、公交车内部设计及优化

1. 位置分区

考虑到普通群体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 将公交内部空间分成普通区 (A-B) 和特殊群体区 (C-E) , 如图1所示。根据其大致人数比例, 特殊群体区的面积大概是公交内部空间的四分之一。两区间设置竖直扶杆, 并在扶杆间插入分隔板, 使得两个区域独立、分明。同时分隔板可做广告宣传。分隔板间预留的连通道F能确保发生特殊情况时, 迅速到达对方区域。此外, 为了改善秩序混乱的现象, 两区设置有各自的上车门。

2. 座椅优化

根据GB10000--1988的人机学参数[1]确定两张座椅的前后距离为0.59m。为了使座椅满足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等特点, 首先利用气压原理来调节座椅高度, 车座与公交车侧壁固定, 靠背的上部中间较凹陷, 使乘客的颈部得到舒适的支撑;其次, 车座的材料采用纳米抗菌塑料, 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改善车内卫生条件, 如图2所示。

3. 扶手优化设计

为了使扶手更加方便、实用, 从节省空间的角度将横杆扶手设计为螺旋体结构, 环形设计使得横杆的拉握面积在水平及竖直面上均有所增长, 其形状使得乘客在抓握时自动调节站立位置, 增大乘客身高的适应范围;拉握方式由横握式变为竖握式,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臂屈指肌的酸痛。作为附属配件, 增添拉环且设计为倒置的心形, 并镀上醒目、美观的荧光颜料[2]。根据GT/T10000—1988中国西南地区成年人体重、身高、胸围表中的数据, 考虑实际生活中的人体立姿, 对时代差异引起的身高差异进行修正, 确定螺旋体横杆扶手导程为西南地区成年男子平均肩宽 (396mm) [3]。按乘客“抓得到”“不碰头”的要求[4], 整理得扶手横杆优化设计参数[5]如表1。

4. 文化宣传

对于目前公交车上文化宣传的现状, 文章提出在公交内粘贴二维码, 方便乘客查询相关信息。为了避免视屏尺寸小、画面质量差等因素导致视觉效果降低等问题, 可另辟蹊径, 在公交内播放民族特色广播, 这样能同时调节车内气氛, 宣传民族特色文化、弘扬民族风。此外, 城市公交的文化宣传内容还可以向休闲娱乐型发展, 例如挂板宣传我国古典文化, 逐步实现由强迫收视到主动收视的转型, 有助于提高广告文明程度, 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信息传达装置优化

1. Android系统与3G网络优化报站系统

将Android作为开源的操作系统和3G系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优势相结合, 具有以下优点:

(1) 通过3G网络实时获取相应的信息, 由数据处理中心和控制中心使用相应的算法进行处理, 并把信息及时反馈给Android用户终端及公交站台。

(2) 将电子地图与Android系统软件结合, 使用户能按需求进行各种信息查询, 同时还可以共享公交上和站台处提供的Wi Fi。

2. 到站时间精确度的提高

在公交运行过程中, 公交车到达站台的时间受当前车速、交通流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可利用视频车辆检测技术[6]提高到站时间精确度, 通过在每个公交站台安装一个视频车流统计仪器统计车流量, 并通过3G网传回数据处理中心, 由数据处理中心收到车流量统计数据后根据两站之间的距离及车流量估算两站间的车速v, 公交在到站前可能耽搁的时间t1=l/v, 总时间t=T+t1, 并将数据传回终端 (其中:T--站台停车, l--路程, v--车速) , 信息通过处理中心处理后由网络传送给公交上的LED显示屏以及用户终端和智能公交站台。

五、结论与展望

随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公共交通的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但城市公交仍是城市交通的主力, 完善现代城市公交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实地调研, 充分利用公交车有限的空间资源, 考虑不同条件、不同群体、不同状态对城市公交作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 对位置进行分区设计并设计可调座椅;

(2) 设计螺旋状扶手有助于乘客拉握和公交空间的充分利用;

(3) 提出城市文化宣传方案;

(4) 信息系统优化方

(5) 利用车流量统计技术提高公交到站时间的计算精确度。

以上优化将有助于完善城市公交设计并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指导。由于收集的资料有限, 文章仅以贵州部分城市的公交为参考, 提出的公交到站时间的精确计算与诸多因素有关, 将来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 并进一步实践证明。对位置的分区域及扶手的优化将有助于完善日后的设计。

摘要:公交作为城市的窗口,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评价。文章以贵阳市、遵义市与兴义市的城市公交为研究案例, 通过实际调研、收集资料、采集数据, 结合安全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城市公交设施进行优化, 以达到公交更好的服务于人、服务于城市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公交,座椅,扶手,文化,信息,优化

参考文献

[1]欧阳文昭, 廖可兵.安全人机工程学[M].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25-31.

[2]A.H.鲁托什金, 陆红军.颜色表——集体心理气氛经验研究的手段[J].世界科学, 1984, (9) :22-26

[3]董蓉.面向MES的计划调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7.

[4]肖军, 罗卫东, 袁森.西南地区公交车扶手的人机工程学设计[D].贵州大学, 2011.

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现状与改进 篇2

一、评价机制的现状

1对教师的评价

(1)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机械。目前,对教师的评价,多以同事评价、领导评价为主。即使是学生评价,也多是行政部门强加给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偏重于“量”化,学生评价表并没有太多地反映学生关于良好课堂教学的意见,更没有真正反映学生对良好课堂教学的要求。所以,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估时,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偏差,如心理定势、晕轮效应和亲疏心理,有的甚至认为对教师进行评估与己无关,对老师教学不满意,老师的课还是照常上,认为填写评价表是例行公事,因而他们不会认真填写,而是草率行事。只有当教师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平衡时,学生才会给教师负面的评价。因此,学生评价表也不能真实反映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指标单一,以成绩论英雄。教师工作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因而教师评价必须注意指标的完备性。而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仍以应试为目的,因此,不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在对教师评价时,都不约而同直指教师所教班级成绩,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如果该教师所教科目成绩高,对其综合评价就高;反之,对其综合评价就低。在评价中无视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承担的大量隐性工作。在这种难以撼动的强大的固有思维模式中,教师也很难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和确立新课标理念。

(3)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过于功利。素质教育的实施,必然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素质的教师,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又需要系统、科学的专业培训及其相应的评价措施予以保障。然而,很多正统的专业发展形式被认为过于自上而下和过于脱离学校和课堂实际,不能对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一贯认为专业发展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参加专业培训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在实践中,专业培训更多流于形式,或者仅仅为了纯粹的文凭提升,而缺乏跟踪反馈和实践操作性,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发展。因而,教师以应试教育时的专业素质去实施素质教育是有一定困难的。

2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严重脱节。现行的评价方式仍偏重于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评价,缺少对实践、创新、兴趣、科学技能和方法的评价,导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科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局面,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察其学业成绩的好坏,通过学业成绩把学生分等与分类,通过学业成绩把学生区分为失败的学生、成功的学生和过得去的学生,一考定终身是学生不二的选择。

(3)过分追求评价的定量化,导致评价内容及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纸笔测试方式下的分数,导致了学生“为分而学”的不正常局面,基础教育走人了一个怪圈,教材越来越简单,试题越考越难,严重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可避免地抹杀了一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关于评价机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1对教师评价的改进

(1)转变评价主体,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评价表的有效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研究表明,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学生评价比同事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评更具有可靠性。所以,评价教师应以学生为主。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学评价中,有的因素的指标可以直接量化,有的则不能。所以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适当的量化体系。如在教学效果中,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人数、成绩、课时、第二课堂活动等可以直接量化,而教学态度、讲授能力、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教师的创新及奉献精神等指标就无法直接量化,这就需要进行等级评定。所以,在学生评价表的设计上要力求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所做的隐性工作,同样是评价教师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表要设置让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教学效果的空间,由学生自主决定给教师以评价。这不仅鼓励教师形成独特有效的教学风格,而且有利于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与评价,更好地保证评估结果科学、可信、有效。

(2)实施动态评价,反馈评价信息,促进教师发展。素质教育以克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充分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最终目标,可以说这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的教育。相应地,这种教育观指导下的教师评价也不应是“鉴定”、“分等”的工具,而应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发展,及时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成绩,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应成为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实行对教师工作的动态评价,将平时考核与定期评价结合起来,并要加强平时性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看待,彻底摒弃那种单纯依据考核结果对教师优劣进行总结的静态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让评价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完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从教师需要、参与者的学习、组织支持和变化、教师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学生学习结果等五个层次着手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发展评价模式,改变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利性、短期性、盲目性和脱离实践的现状。通过专业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2对学生评价的改进

(1)丰富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学业成就、健康的情感态度、良好的价值观的建立等多方面考核。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应从基础知识、态度方法、思维品质、综合应用能力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除知识测评外,还应考察学习的态度、收集与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自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参加课外与社会活动所表现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习方法与创造能力等,评价中应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测评。

(2)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和手段。美国教育学家波帕姆(W.James Popham)指出:“反映学生成就的证据在数量和种类上越丰富,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就会越公正、越明智。”要体现评价的公正,就需将评

价随教学同步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凭一张考卷,要从教学开始就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对平时成绩予以充分重视,而平时成绩的获得依靠教师布置的作业、每次课前提问与讨论、课前小测验、章节小测验等。而期中、期末成绩也要改变以卷面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要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进行综合考查,如语文的阅读、朗诵、演讲、习字、写作,数学的实际操作、情景测评,英语的朗读背诵、基本对话,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科学制作等。教师根据平时的考察成绩和期中、期末的综合成绩对学生知识技能领域目标达成情况给予全面评价。这种伴随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并促使学生从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试卷命题的改进。命题的改革是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命题的改革可以进一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导向性。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制定考试命题原则,命题内容中突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降低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另外,一学期,每门课的知识点都比较多,可是期末的一张考卷涉及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考试命题中,对于每种题型,教师应适当多出几道题,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任意选几道题免做。这种采取选答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学生因对某些知识的疏漏而对学业作出错误的评判,也可避免命题组在命题时出现重点偏向的情况,从而使一张考卷更能公正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教师也易于分析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既有利于教师今后教学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有重点地复习、巩固。

参考文献

[1]孙波,余秀雅,改进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2005(6):133-134

[2]李慎柱,李云,试论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职业教育研究,2008(1):65-66

[3]夏蕊,刍议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中国实用医药,2006(9):79-81

[4]沈霞,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育良性发展,宜宾学院学报,2007(2):126-127

[5]刘新平,马玉芳,中学数学学业评价机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考试(研究版),2007(3)54-59

贵州基础设施现状评价 篇3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保证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并指出了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文关键词:教育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现状 分析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质量问题是其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教学水平则是教学质量高低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影响到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当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保证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和科学分析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进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活动的依据和基础,也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效能的基本依据,在评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有效,评价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在国内尚没有建立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各高校往往是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高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的有关项目,根据导向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其中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学生评价用表,领导、教学督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用表,教师自评用表以及同行评价用表;按评价课程的不同可分为公共课评价用表和专业课评价用表;按上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理论课评价用表和实验课评价用表。由于受西方早期教育评价思想和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向往定量化,把评价的科学化寄托在以量化为特点的评价方法上。定量评价主要采用对因素指标达成度直接评定分数或先评定等级再用等级赋值法评定分数,然后根据指标权重逐级综合的办法,求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总分。有不少院校已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四大基本要素。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集合全校的智慧和力量。在评价工作进行当中,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对评价的效果、评价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国内多数院校多是每学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汇总。在评估人员的组成上,一般评估人员由学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退休教授、学校及院系督导员、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组成。各方面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基本上能反映一个教师实际的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不少高校都在踊跃进行网上评教的尝试。其组织的构成上主要是参考以往的评价模式,充分利用校园网,积极争取信息管理中心和计算机教研室等相关单位的配合。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与结果

1.学生评价

20世纪代末,华盛顿大学校长给该校教育研究委员会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普遍改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感受者,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生学到知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他们,有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最清楚,因此,他们对教师教学的优劣最有发言权。学生评价一般在学期中期或课程结束前进行,此时学生已经部分或全部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学生评教时,一般是以班为单位,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下发教师课堂质量评价表,全体学生参与对该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把评价表交回教务处,由教学质量管理部门汇总统计。另外,一些学校专门聘请学生成绩好、关心教学工作、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为教学信息员,定期填写学生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收集第一手教学信息,并对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学质量管理部门。

2.同行评价

同行教师评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尤其是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互评可以帮助教师相互切磋教艺,取长补短,易于交流和信息反馈,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同行教师是本学科知识的内行,对业务熟悉,能够提出中肯的意见,他们在评价教师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另外同行专家有长期积累的本课程教学经验,有在类似的教学条件下讲授相同课程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3.领导、教学督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

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反映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学校领导应将教学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各院系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实体,是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规划和措施的最终落实者。且各院、部所属各专业门类跨度较大,教学工作又各具特色,所以他们的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听课查课,可提高全体教师和各教学单位对课堂教学及其质量的重视,便于及时了解全校的课堂教学状况,也有利于拉近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学督导员在评价内容上包括课堂教学、教学准备如备课、教案等,还可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教学检查、到教研室座谈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及时与被评教师交流教学情况,提出建议,指导和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并按评价指标体系作出评价结论,再反馈给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同时,对评价工作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主要是从学校管理和课堂管理的角度出发,这样有利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进而弥补不足之处,帮助教师充分地利用课堂进行教学。

4.教师自评

教师自评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有效改进教学的内在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自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可以鼓励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明确长处与不足,而且有利于和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映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在评价方法上,一般安排授课教师每学期自我评价1――2次,每次评价结束后将评价结果汇总到教学质量管理部门。

5.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将学生量化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其他人员和途径的评价一般不列入教师最终评价结果之中,主要是作为教学质量检查、改进教学之用,发挥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同时为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评价时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取平均值作为教师最终评价结果。一些院校根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内容的分类,赋予四种评价方式的评价结果一定的比例,通常为学生评价占40%,同行评价占30%,领导、教学督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占30%。教师的自评结果往往只作为促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

三 我国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保证了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但是在评价工作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评价理论滞后

我国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是借鉴发达国家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经验,评价指标体系都需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的权重、指标参数和系数仍需调整。评价指标体系随意性大,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

2.评估结果利用率过低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往往简化成一个数据或一句简单的描述,达不到评价工作的目的。

3.评价成本控制不够

教学质量是关系到高校整体发展的主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教育质量建设的深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一个全面的、经常性的活动,投入的人力、物力都较大。如何建立一个公认的评价系统,避免资源浪费,使得评价过程高效、经济地完成,是今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研究的重点之一。

4.评价质量控制亟待加强

任何评价工作和方法都需要不断的改进以适应新的形势。评价工作本身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整个进程,对评价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当前的评价工作却忽略了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质量控制和再评价。

上一篇:责任优先性下一篇:供给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