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十篇

2024-07-08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1

1 施工方案的确定

一个好的施工方案是在若干个初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正确的。拟定工程的施工方案时, 应着重考虑施工程序、施工起点、施工段划分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1.1 工程的施工程序应注意以下几点:

1.1.1 执行开工报告制度。

1.1.2 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原则。并结合工程的建筑结构特征, 施工条件和建设要求来合理确定。

1.1.3 做好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施工的程序安排。

1.1.4 排好最后的收尾工作。

1.2 工程的施工起点和流向

施工流向的确定, 牵涉到一系列施工过程的开展和进程, 这是施工组织的重要环节, 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生产工艺或使用要求;施工的繁简程度;房屋高低或高低跨;选用的施工机械;施工组织的分层分段;分部工程或施工阶段的特点。

1.3 施工段的划分

1.3.1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 尽量利用伸缩缝或沉降缝、平面有变化、留槎而不影响质量处以及可留施工缝处等作为施工段的分界线。住宅可按单元、楼层划分, 建筑群可按区、幢分段。

1.3.2使各段工程量大致相等, 以便组织流水施工, 使劳动组织相对稳定、各班组能连续均衡施工, 减少停歇和窝工。

1.3.3工段数应与施工过程数相协调, 尤其在组织楼层结构流水施工时, 每层的施工段数应大于或等于施工过程数。段数过多可能延长工期或使工作面过窄, 段数过少则无法流水, 而使劳动力窝工或机械设备停歇。

1.3.4段的大小应与劳动组织 (或机械设备) 及其生产能力相适应, 保证足够的工作面, 以便于操作, 发挥生产效率。

1.4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如图1示)

2 施工方法

2.1 基础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地质资料提供的情况, 认真研究熟悉图纸, 核对轴线, 放好桩位, 标高尺寸, 结合场地情况, 规划平面图及桩机行进路线。桩机就位后应复核校验桩位, 基中心桩位按规范控制在正负5cm内, 钻杆垂直度不超0.5%。造孔过程中密切注意地质各层变化情况, 灵活掌握护壁泥浆比重并应控制在1.1-1.3范围内。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范围内 (按设计要求) 。孔底沉碴厚度应按规范认真控制, 并保留孔底岩样备查。

2.2 模板工程

模板拼接时须注意其垂直度, 侧向稳定及砼侧压力, 要有足够的底枋, 上紧螺栓, 支撑必须采用钢支撑, 拆模时按一定顺序:柱→板→梁侧→梁底拆除。

2.3 钢筋工程

在现场安装钢筋需有屈服强度延伸率, 冷弯性指标才能使用, 对现场子堆放的钢筋进行分类, 钢筋绑扎时应按图施工, 避免配错筋, 并应有监理人员认可方可浇筑砼。

2.4 砼工程

楼板、梯、梁柱、浇注利用垂直运输井架, 将砼送至各屋, 再用手推车输送, 楼面浇砼时要保证楼板钢筋位置, 搭设桥道供施工用, 所有砼用搅拌机在现场子搅制, 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 平板振动器捣实, 砼梁由两边中间浇筑, 楼面砼则中间向两边浇筑, 浇筑时须连续进行, 若要留施工缝时, 对于柱应设在梁下, 对于楼板应设在梁及板中的范围内, 对于板则可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一位置, 对于楼梯则应设在楼板交接处, 砼采用自然浇水养护。

2.5 砖砌体工程

砌砖前须淋砖, 按图示尺寸在楼地面放线 (留门窗洞口) , 砖墙要做到灰浆饱满, 不通缝。砌体施工时, 楼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当现浇楼板砼尚未达到设计允许堆载强度时, 板面不得堆载, 以避免板底裂缝的产生。要经常观察检查楼层堆载情况。作业面不要过于集中, 不应过早堆放建筑材料、设备。吊斗接触楼板面时应轻缓, 应避免不必要的冲击经楼板造成损害。

2.6 粉刷工程

粉刷工程可采用主体交叉作业, 当砼框架完成三、四层时, 可插入瓦工班进行施工, 应遵循先内后外的原则, 从上到下分层、分区进行流水作业, 先天棚———墙面———地面———天面防水、隔热———外墙贴砖———门窗安装。

综合以上所述,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部分,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单位工程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组织”.

[2]“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2

1 工程概况

交口隧道3号横洞位于隧道线路方向右侧,横洞中线与正洞左线中心线交叉点里程DK230+645.5,横洞纵坡为+10.3%,横洞全长116 m。其中V加强围岩40 m,V围岩76 m,横洞进洞口山体为错落体,有轻微偏压,洞身主要地层岩性为Q2粘质黄土、夹透镜体粗、细圆砾土、细砂层、古土壤夹层。横洞开挖以新奥法支护为原理,采用正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3号横洞施工完成后承担正洞561 m的施工任务,正洞561 m围岩类别全部为V加强,V加强围岩自身稳定性极差,而且交口隧道正洞全线都处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水量较大,成洞困难,横洞和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比较复杂,交叉口段支护属三维受力状态,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很难掌握。

2 施工方案

采用“渐进小导洞挑顶法”施工,即在横洞与正洞交汇处,以3.0 m(宽)×3.0 m(高)的小导洞沿正洞拱顶开挖轮廓线斜向挑顶开挖,小导洞走向与线路方向垂直,小导洞按照新奥法支护原理进行设计与施工,横洞与正洞相交挑顶段采用双层拱架加强支护,第1层拱架加宽渐进抬高施工,第1层拱架施工到设计里程后,进行第2层拱架(模拱)施工,最后安装正洞拱架,待正洞初支完成后,分别沿隧道进出口方向正常掘进。

3 施工方法及步骤

3.1 选定加强段施工长度及渐变原理

3号横洞中线和正洞线路郑州方向成57°00′23″夹角, 由于横洞与正洞为非正交平面投影关系,故横洞开挖至正洞挑顶地段时,型钢钢架采用由斜交57°00′23″向正交90°逐步过渡的方案,则开挖掌子面也相应采用过渡方案,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经过研讨,挑顶段加强施工长度最终决定为10 m。

3.2 施工过渡段

横洞按设计原断面开挖至H3K0+022.2里程处时,开始加大、抬高开挖和初期支护断面,加大、抬高里程为H3K0+022.2~H3K0+012.2,系统锚杆长3.5 m,每榀钢架单侧增加4根锁脚锚杆,长3.5 m,并与钢架牢固焊接,确保下步正洞跨越横洞提供支护保障,并将开挖及初期支护提高1.5 m,然后绑扎钢筋或加工成格栅进行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即加强环施工。

3.3 托梁施工

横洞初支与正洞交界时(H3K0+012.2)距正洞开挖轮廓线40 cm外,拱架拱顶标高比原断面设计拱顶抬高1.5 m,既利于小导洞挑顶施工,又方便口部加强环以及托梁施工,见图1。

横洞渐变施工完成后,该部位正洞上半断面拱脚处于悬空状态,无持力层,必须施作加强环,加强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墙为50 cm,顶拱厚度1.5 m,考虑方便施工,可以采用喷混凝土结构,在加强环顶部混凝土浇筑时,沿正洞方向设置拱顶纵向托梁,托梁由2根[25槽钢拼装,焊接而成,托梁牢固焊接于横洞钢架拱顶,以供安装正洞上半断面初衬拱架,另加强环起到锁口作用,保证了正洞与横洞相交地段复杂的受力状态。

3.4 正洞挑顶开挖

当横洞施工至与正洞(开挖轮廓)交汇里程H3K0+012.2时,开始采用3 m×3.0 m小导洞沿正洞上弧导开挖轮廓线挑顶,小导洞开挖轮廓线比正洞开挖轮廓线高25 cm,均采用人工开挖,手推车出土,每循环进尺1 m,每开挖1 m施作1榀钢架支护,钢架采用Ⅰ20型钢,墙脚设2.0 m锚杆,钢架间采用ϕ22钢筋连接,喷C20混凝土厚度设计为25 cm,鉴于小导洞开挖属辅助施工,在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中拱架顶部必须一次性喷射饱满,小导洞两边墙处只需进行初喷就可以了。

在小导洞支护完成后,正洞采用台阶法进行上台阶初期支护的施工,并及时施作临时仰拱。正洞上导开挖向西安和郑州方向各施工6 m,然后开始采用台阶法进行拱架落底施工,楔形掏槽至对侧拱架,同时对拱脚处进行加固处理。要做到中、下导、仰拱及时跟进,尽早封闭成环。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小导洞存在积水,采取预留核心土的方法,即在小导洞开挖至隧道中线时,开始采用小导洞变形拱架的方法。

4施工要点

1)渐变段拱架设计、施工时注意事项。

渐变段拱架设计以横洞原拱架断面为依据,调整每榀异型拱架断面尺寸,保证每榀异型拱架架设完成后都能达到设计断面尺寸。

异型拱架施工时最主要的是把里程控制好,里程控制不好就影响拱架的使用净空,造成模拱无法施工,其次是拱顶标高,在异型拱架架设时标高的原则是宁超勿欠,但是不能超挖太多,这样就会造成喷射混凝土厚度过厚,给喷锚工作带来不便。

2)正洞跨横洞段施工。

在导洞内正洞初支完成后,注意检查初支,尤其是拱脚背后喷混凝土密实和回填情况,必要时采取注浆措施处理,沿正洞进出口方向分别开挖,禁止同时掘进施工。

3)加强环施工注意事项。

a.加强环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模喷时,须预先制作Ⅰ20型钢作为模拱,净空须预留横洞二衬厚度,并不得侵入正洞二衬限界,加强环混凝土挡头模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测量检查。

b.采用现浇混凝土时,加强环内须布置双层钢筋网,采用模喷时,拟采用预埋型钢加强。

4)横洞和小导洞反坡时的排水。

在H3K0+019.9~H3K0+014里程段下导边墙拱架(直腿)加长至3.5 m,并隔榀安装仰拱拱架,在H1K0+019~H1K0+015沿隧中纵向设置1.2 m(宽)×0.6 m(深)×4 m(长)的抽水坑,满足抽、排水需求。

5结语

按上述方案进行的横洞挑顶施工,施工后效果良好,交叉口托梁位置工后沉降仅17 mm,达到了预期的安全稳定效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认可。对于黄土隧道横洞挑顶施工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交口隧道3号横洞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渐进小导洞挑顶法的施工方法及步骤,并阐述了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类似黄土隧道横洞挑顶施工积累经验和进一步推广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方案,小导洞,施工要点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测量方法与方案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 测量 方法 方案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从适应现代化城市环境需求来考虑,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注重建筑外观造型,许多外观造型复杂及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物应运而生,在这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测量人员专业水平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程及质量。建筑工程测量的项目愈来愈多,工程规模愈来愈大,内容愈来愈复杂,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必将愈来愈高。因此为满足测量工作的需要,测量工作者除了努力提高有关现代测量理论与技术水平外,还应学习必要的土力学和土木工程知识。下面结合工作实践着重谈一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

一、建筑施工控制测量主要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测量,首先是建筑物轴线测设,一般应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进行定位,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将建筑物四周外廓主轴线的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的依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物定位测量。由于在桩基础施工时,所有的角桩均要因施工而被破坏无法保存,为了满足桩基础竣工后续工序恢复建筑物桩位轴线和测设建筑物开间轴线的需要,所以,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不是直接测设建筑物外廓主轴线交点的角桩,而是在距建筑物四周外廓5m~10m,并平行建筑物处,首先测设一个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基础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再根据这些交点进行详细敖样,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主要有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建筑物轴线和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建筑物轴线两种方法。

(1)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首先,审查核实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红线关系是否得到城市规划部门的批准;检查核实规划部门提供的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的关系以及平面控制坐标的准确性;检查设计总平面图坐标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根据规划红线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并要求施工单位在轴线的延长线上打制桩,以便在开挖基槽后作为恢复轴线的依据。

(2)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的建筑物轴线:首先检查核实设计总平面图上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已有建筑位置的关系,及坐标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可采用延长直线性、直角坐标法、平行线法来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

建筑物的主轴线测好后,应进一步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位置(中心桩),测设时,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2000)。

在多层楼房施工中,控制桩也是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布设的控制桩钉在槽外2m~4m的地方。如系多层建筑物,为了便于向上引点,可设在较远的地方,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最好把轴线投到建筑物上。

二、建筑工程测量方案

1、校核起始依据,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1)校核起始依据

定位测量前,应由甲方提供三个衣刷相互关联的坐标控制点,和两个高程控制點,作为场区控制依据点。以坐标控制点为起始点。作二级导线测量,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作等外附合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场区内。平面控制网导线精度不低于1/10000,高程控制测量闭合差不大于±30√Lmm(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

在测设建筑物控制网时,首先要对起始依据进行校核。根据红线桩及图纸上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反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测允许误差:角度为±12〃;距离相对精度不低于为1/15000。对起始高程点应用附合水准测量进行校核,高程校测闭合差不大于±10mm√n(n为测站数)。

2)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以导线点为依据,测设出距建筑物外边7米的矩形平面控制网Ⅰ Ⅱ Ⅲ Ⅳ(见附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点必须妥善保护。

2、主轴线的测设

1)主轴线的选择

该工程的结构主体分为裙房和主楼两部分,裙房为3层,主楼为26层,中间留有后浇带。因此,定主轴线时,按流水段的划分将该工程分三部分进行主轴线的控制。选择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作为X方向的主轴线;B轴、G轴作为Y方向的主轴线。

2)主轴线的测设

根据图纸尺寸在Ⅰ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Ⅱ点,在此方向上量测出3轴、5轴、6轴、11轴、12轴、14轴桩点,再后视Ⅳ点并量测出B轴、G轴桩点。同样在Ⅲ点架设经纬仪,分别测设出东侧、北侧的主轴线桩,并分别测设出引桩。测设完的主轴线桩及引桩应用围栏妥善保护,长期保存。

3)高程控制

利用高程点进行附合测法在场区内布设不少于八个点的水准路线abcdefgh,这些水准点作为结构施工高程传递的依据。

3、±0.000米以上施工测量

1)轴线竖向传递

工程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在首层地面设置投测基点。在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施工时,在欲设置激光投测点的位置预埋100×100mm铁板,铁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激光投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在3轴、6轴、12轴东侧、5轴、11轴、14轴西侧;G轴南侧、B轴北侧布设激光投测点。各点距主轴线距离均为1.000米。

施工至首层平面时,对各主轴线桩点进行距离、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平面放线。放线后,再将各激光投测点测定在预埋铁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每层顶板应在各激光投测点相应的位置上预留150×150mm的接收孔。投测时将激光铅直仪置于首层控制点上,在施工层用有机玻璃板贴纸接收。每个点的投测均要用误差圆取圆心的方法确定投测点。即:每个点的投测应将仪器分别旋转90°、180°、270°、360°投测四个点,这四个点形成的误差圆取其圆心作为投测点。每层投测完后均要进行闭合校核,确保投测无误,再放气其它轴线及墙边线、柱边线。

2)高程传递

首层施工完后,将±0.000米的高程抄测在首层柱子上,且至少抄测三处,并对这三处进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进行标高传递。

±0.000米以上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从三个不同部位向上传递。每层传递完后,必须在施工层上用水准仪校核。由于高程超过一整尺,因此,在十层标高投测后,精确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十以上结构施工高程传递依据。

标高传递误差主楼不应超过±15mm,裙房不超过±10mm,且每层标高竖向传递的不应超过±3mm,超限必须重测。

每层结构施工完后,在每层的柱、墙上抄测出1.000米线,作为装修施工的标高控制依据。

4、放线质量检查工作

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看图,弄清楚各个轴线之见的关系。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轴线进行检查。重要部位要报请监理进行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5、精度要求

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不低于1/10000。平面放线量距精度不低于1/8000,标高传递精度主楼、裙房分别不超过±15mm、±10mm。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4

一、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路基开挖

1、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2(1)、土方开挖

采用反铲配自卸汽车台阶倒退法施工。采用自上而下法分层开挖。地下水位以下部份基坑开挖时,基坑排水采用设置集水井(坑)、开挖排水沟网,将基坑水集中排到集水井(坑),再用潜水泵或小型抽水机将水抽走排出开挖工作面以外。与此同时,基坑边坡设置临时支护措施,采用打木桩或槽钢桩进行支挡,以防止发生滑坡填埋基坑的事故。

(2)、运输出碴

在现场用反铲挖掘机挖出的土石碴,有符合路基填筑要求的,直接运至路基需回填处或堆料备用,有多余的或含有其它有害杂质的土石碴,则将其用汽车运到指定的弃碴场弃掉。

(二)路基填筑

(1)、施工分段

为便于各个工序流水作业,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每座结构物间为一施工段。

(2)、土料的选定及运输

①本标段回填土主要是利用较好开挖料,不足部分从取土场开采。

②本标段土料场在使用前对土料场进行复查、规划。

(3)、试验路段填筑

正式填筑前,用路填料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的试验路段,现场试验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试验结果报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推土机、反铲挖掘机开进开挖区开始清除表面腐植土。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可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控制的依据。

(4)、路堤填筑压实

①基底表土处理

基底表土处理包括清除表土和碾压基底。路堤填筑前,将路基范围内原地面表层的腐植土、草皮等全部清除。路堤基底表层土清除后,进行晾晒、碾压并取样试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填土施工。

②土方填筑施工方法

本工程路基土料填筑按作业内容分为:铺土、压实、质检三个工序。土方填筑压实施工工艺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土料运至工作面卸料后,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平,铺土厚度由碾压试验确定,但不能超过30cm。

b.压实方法

拟采用振动压路机平行于公路纵向轴线进退错距碾压,碾压遍数由碾压试验确定;对于边角部位和大型机械不能到达的地方,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手扶蛙式打夯机进行压实。

c.路基压实质量检验

填土压实后,不得有疏松、软弹、表面不平整现象。压实度按规范要求控制。压实检验方法采用灌砂法,每压实一层均应检测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压上一层。如检测不合格及时补压。

(三)特殊路基施工

本标段软土地基处理较多,主要采用抛石挤淤。

抛石处理时,抛石至水面以上0.5米,碾压稳定后采用碎石嵌缝,其上逐层铺筑路基

填料,分层压实,抛石要求使用不易风化的石料,直径不宜小于30cm,且小于30cm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抛石处理后再进行路基施工。

抛石挤淤施工框图

1、施工前先做好场地排水及防护工作,局部堆料点应作场地硬化,泥堆码应离地面20㎝,并覆盖。

2、用全站仪放出脚墙位置,并按设计图纸要求,放出基坑开挖及坡度。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挖至离基底标高20㎝时,用人工作业将剩余清除。

3、基坑如有积水,可挖积水坑,并用水泵将水排出基坑,保证基坑无水,以免基础在砂浆初凝前遭水浸害。

4、砌筑前,由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坑尺寸及地基承载力,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采用加宽基础或其安措施。

5、石料不得带有泥土、油渍、水渍和其它杂质,片石厚度不小15㎝(卵石和薄片石不得采用),块石厚度20~30㎝,宽度为厚度的1.5~2倍,长度为厚度的2~3倍,施工前必须浇水湿润。

6、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和砂浆,拌合时间3~5分钟,稠度控制在5~7㎝,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砂浆随拌随用,3小时内必须用完。气温高于30℃时两小时内用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并做好每组抽检试件。

7、砌筑时,两面立杆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顺直、整齐,逐层收坡,施工中随时检查和较正线杆。从基底坐浆砌起,先砌角隅石和镶面石,然后铺砌邦衬石,最后砌腹石。分层坐浆砌筑2~3层组成一个工作面,每层大致栈平,相邻间的竖缝错开一定距离,宽度不大于3㎝,上、下层的平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上、下层接缝时应清理砌体表面浮碴,确保连接性。

8、砌体每隔10~15m设置2㎝沉降缝一道,用沥青麻絮填塞内外顶缝隙,深度不小于15㎝。

9、砌体表面清刷干净,用浸水湿润的草帘或草袋覆盖养护7天以上,养护期间洒水,保持砌体表面湿润,避免受到碰撞和震动。

二、路面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水稳基层的摊铺

1、对已做完的下承层进行标高、厚度、宽度、路拱、坡度、平整度的复测检查。清除表面杂物,保持潮湿以利于黏结。

2、恢复中线和边线。定出拉线桩的位置,拉线高程。并在拉线桩上标出所需摊铺厚度的位置,作出标记。

3、混合料拌合。拌合前检查拌合设备性能,保证配料精确,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拌合料运输时为防止水分蒸发,应加覆盖。拌合料最好随拌随运。摊铺采用2台自动找平,具有振动夯实功能的大功率摊铺机,全幅一次性摊铺。

4、摊铺。摊铺前应对下承层洒水,使其表面湿润,准确测量摊铺机底板高程、横坡和路拱,校核正确无误后,方可开始摊铺。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要高于最佳含水量的1%-2%,以补偿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摊铺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摊铺速度,经常检查振捣棒的工作情况,确保摊铺质量。

5、碾压成型。混合料摊铺后,用重型压路机振动压成型,碾压的原则为由低向高先静压后振压,碾压速度控制在1.5-2.0km/h,随压随测铺层的压实度,采取快速测定含水量进行压实度计算的方法,现场指导压实遍数。碾压时配人工整平基层顶面,确保达到质量要求。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水泥)以达到质量要求。

6、养护。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成型后,应覆盖洒水养生。养护期一般为7天,养护期间,路面基层上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

(二)沥青混凝土摊铺面层

按要求做4㎝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检查路面基层→运送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碾压→测试检查→养护。

1、下承层准备,在铺筑沥青混合料时,要对下承层清扫干净后即可浇洒透层油和撒布石屑。

2、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包括标高测定与平面控制两项内容。标高测定确定下承层表面高面高程与原设计高程相差的确切数值,以便在挂线时纠正到设计值或保证施工层厚度。根据标高值设置挂线标准桩,以控制摊铺厚度和标高。为便于掌握摊铺宽度和方向,还应放出摊铺的平面轮廓线或设置导向线,以保证摊铺路面符合设计的平面要求。

3、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本项目沥青混凝土采用厂拌,选用合格材料进行路面材料摊铺。

4、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成品应及时运往工地。施工前应查明施工具体位置、施工条件、摊铺能力、运输路线、运距和运输时间、所需混合料的种类和数量等。车辆数量必须满足拌合设备连续生产的要求,不得因车辆少而临时停工。要组织好车辆在拌合设备处装料和工地卸料的顺序。装料时必须按其载重量装足,安全检查后再启运。运输车辆应清扫干净,并涂抹防粘剂。

5、摊铺机摊铺作业。采用沥青砼摊铺机,按照事先确定的松铺厚度摊铺。摊铺采用两台德国进口的沥青砼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沥青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加覆盖,到现场摊铺时温度应不低于1600C,运沥青混凝土的车辆在现场要有10辆左右即载够200t沥青混凝土时方可开机摊铺,以保持摊铺的连续性减少接茬。摊铺沥青混凝土时运行要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严禁倒料车辆撞击摊铺机。当摊铺机摊铺时,尽量不用人工修整,若出现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边缘有缺料,表面有波浪、离析和明显痕迹时人工可以找补修整,但切忌人工在已摊铺的料上操作。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5

2016年5月1日起, 建筑业开始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的本意在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有效避免偷税漏税、促进建筑业规范健康发展、有利于建筑业上下游产业融合, 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现转型升级。在此形势下, 如何科学地合理避税, 真正减轻企业赋税, 便成了建筑施工企业最关注的问题。

根据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可知, 增值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 则进项税额越大, 应纳增值税额越少;而进项税额可以以成本费用中的材料费、机械费等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当这些费用达到某种组合时, 可以使得增值税额最小。因此, 营改增后, 可经过代数运算, 得到增值税额的线性模型, 再根据造价指标提炼出的约束条件, 将施工企业最优纳税方案决策问题即转化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最小值的线性规划, 由此可得到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最优纳税方案的理论数值。

2 施工企业最优纳税方案决策模型

2.1 费用口径统一

根据日常交易习惯, 设E1为人工费 (分部分项工程及单价措施项目) ;E2为机械费 (分部分项工程及单价措施项目) ;E3为材料费 (分部分项工程及单价措施项目) 、E4为综合费 (企业管理费、利润及附加税) 、E5为其余费 (总价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费、规费) , 则E1、E2、E3、E4、E5均为含进项税的费用。假设E为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根据不同的材料进项税率17%、13%、3%, 将材料分为A、B、C三类, 假设含进项税的ABC三类材料费分别为E3A、E3B、E3C, 则E3=E3A+E3B+E3C。

建设工程改征增值税后, 按照相应的费用调整规则, 结合建模考虑, 对费用口径进行调整。

在增值税模式下, 附加税被并入综合费-企业管理费中, 即进入到E4中。至此, 建安工程造价的各项费用均已与模型自变量对应, E=E1+E2+E3+E4+E5。因此, 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下, 工程造价的计算公式调整如下:

建安工程造价=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增值税额=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不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销项税额= (不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 (1+11%) (1)

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不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11%-进项税额=[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进项税额]×11%-进项税额 (2)

2.2模型构建

根据川建造价发[2016]349号文, 得到各项费用含进项税和不含进项税费用关系如表1所示。

销项税额= (不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11%= (E1+92.8%E2+85.77%E3A+88.73%E3B+97.15%E3C+105%E4+E5) ×11%=0.11E1+0.1021E2+0.0943E3A+0.0976E3B+0.1069E3C+0.1155E4+0.11E5 (3)

进项税额=含进项税额费用-不含进项税额费用= (E1-E1) + (E2-0.928E2) +[ (E3A-0.8577E3A) + (E3B-0.8873E3B) + (E3C-0.9715E3C) ]+ (E4-1.05E4) + (E5-E5) =0.072E2+ (0.1423E3A+0.1127E3B+0.0285E3C) -0.05E4 (4)

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0.11E1+0.0301E2-0.048E3A-0.0151E3B+0.0784E3C+0.0655E4+0.11E5 (5)

设E1、E2、E3A、E3B、E3C、E4、E5在E中的比例分别为e1、e2、e3a、e3b、e3c、e4、e5, 则可得:

增值税额= (0.11e1+0.0301e2-0.048e3a-0.0151e3b+0.0784e3c+0.0655e4+0.11e5) E (6)

设以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为基数的增值率为t, 则:

t=0.11e1+0.0301e2-0.048e3a-0.0151e3b+0.0784e3c+0.0655e4+0.11e5 (7)

增值税额=t×E。

由此得到了以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为基数的增值税率的计算模型 (式7) , 根据各含进项税费用 (Ei) 占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E的比例 (ei) , 便可计算出增值税率t, 进而计算出增值税额。

3 施工企业最优纳税方案决策模型的线性规划求解

3.1 目标函数

营改增条件下, 施工企业的纳税最低, 即要求增值税额最低, 可对式 (7) 求最小值, 故目标函数为:

Mint=0.11e1+0.0301e2-0.048e3a-0.0151e3b+0.0784e3c+0.0655e4+0.11e5 (8)

3.2 约束条件

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可根据成都《工程造价信息》中登载的建设工程造价指标 (实例分析) 分析得到。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的11组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 该段时间内按照2013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四川2015建设工程清单计价定额编制, 采用营业税模式, 故其中的税金仍为营业税及附加税 (如表2所示) 。

在原始数据中, 措施费用中包含了总价措施费和单价措施费两部分, 单价措施费中可分解出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及综合费并已包含在前列的四项费用比例中了, 而总价措施费中不可分解出该四项费用, 且仍含有 (营业) 税金, 其费用尚未与目标函数中的各变量对应, 故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调整步骤如下:

(1) 原十项原始数据相加已经超过100%, 超过部分即为单价措施费中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及综合费, 故在措施费中扣除, 即可得到总价措施费的占比。

(2) 因原始数据中的税指原营业税及附加税, 在增值税情况下, 营业税已经改为增值税, 在工程造价中表现为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 附加税并入了综合费中。结合数学模型中的代数含义, 需要找到各费用在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中的比例范围, 故用各部分费用比例除以去除税金后的总比例的数值调整为各部分费用比例。虽然营业税率 (市区3.48%) 远低于增值税销项税率 (11%) , 但在工程造价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基数中扣除了进项税额, 而营业税的计算基数中则不扣除任何费用, 故在此处忽略了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营业税额差异对各费用比例的影响, 对数据进行近似处理。

(3) 将总价措施费、其他费用及规费合并, 即得到了其他费的比例。

经过这三步调整, 即得到在11组实际工程中各费用占比的情况 (如表3所示) 。

经过调整, 各费用与目标函数自变量 (近似) 一致, 表3中的各数据变化幅度可作为自变量变化范围参考, 再结合造价实务经验, 提炼出各自变量e1、e2、e3a、e3b、e3c、e4、e5的约束条件。

3.3 线性规划求解

根据式 (8) 、式 (9) , 在EXCEL中, 先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各自变量系数、约束值录入, 设定最优值返回框、最优解返回框及约束关系, 使用规划求解功能, 得到满足条件的最优解。当X*=[10%, 25%, 52%, 0.5%, 5%, 2.5%, 5%]时, 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t*=0.45%。

在最优方案中, 人工费和机械费约占35%, 而材料费用占57.5%, 根据工程造价的经验判断, 该比例是合理的, 此时的增值税率仅为0.45%, 远小于原营业税率3.48%。

通过对表3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各变量的中位数代入式 (5) 计算出增值税率为:

t=0.11e1+0.0301e2-0.048e3a-0.0151e3b+0.0784e3c+0.0655e4+0.11e5=3.28%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 增值税率仍小于原营业税率3.48%, 而这也间接表明, 推行增值税政策对于企业降低税赋、减少负担是有可能的。

4 结语

本文构建了以 (含进项税不含销项税) 工程造价为基数的增值税率的数学模型, 并基于营改增条件下四川省的部分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指标, 通过线性规划求解, 得出了各费用比例最优配置下的增值税率, 说明了降税的可能性。在今后的研究中, 还可以定性分析可采取的降税措施, 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提供具体的定量指导。

摘要:以四川省为例, 从建筑施工企业角度出发,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推导增值税率的数学模型, 通过造价指标分析提炼约束条件, 经线性规划求解出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下的最优纳税方案。以此说明在合理安排技术方案、施工方案的情况下, 减少税赋是有可能实现的。

关键词:施工企业,增值税,计税方法,纳税方案

参考文献

[1]陶学明.四川建筑业营改增及工程计价依据调整政策解读与操作实务[R].2016.

[2]张红标, 李冬青, 卢立明.建设工程计价领域“营改增”对策论[J].建筑经济, 2015 (1) :5-9.

[3]《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 (第四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4]纪金莲, 张玉娟.“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 2014 (7) :15-17.

[5]饶海琴, 王杰.建筑业“营改增”基本税率测算——考虑T值和t值[J].建筑经济, 2015 (1) :10-13.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6

关键词:箱梁,模板,施工

箱梁技术的应用推广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每道工序的认真、求实、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温度,冬季施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队伍必须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尤其是砼的养护,及时排除冷却水,加热养护时间,以同体试块强度为准,达到设计强度的40%后方可外露,同时拆模之前注意调整降温速度,砼的表面温度冷却到5度后方可拆模,如砼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20度时拆模后必须及时用良好的保温材料覆盖。

1 简述箱梁的施工工艺

1.1 钢筋加工及安装

(1)加工:粗钢筋用弯曲机弯制,细钢筋用人工弯制;(2)安装:采用人工抬,如果用吊车吊,由于骨架较长,会造成较大的弯曲;(3)在加工和安装的全过程,随时进行抽检,按照《规范》的要求控制各道工序的质量。

1.2 模板的制作和安装

(1)场地硬化:采用石灰稳定土,在低洼地带用砂砾,硬化宽度为12米,地基标高为箱梁底设计高程下返6.2m,其横坡与箱梁同;(2)支架:采用6m脚手杆满膛红支设(除1#,17#孔因净空不够采用松木杆支设),横向宽度10m,间距1.0m,纵向间距0.75m,竖向间距1.0m;(3)外模:底模在全桥宽范围内采用大块钢模拼装而成,用错位方法形成曲线;侧模和翼模用6015定型钢模进行拼组,用小折线完成大曲线;(4)芯模:采用木模,分段预制,并且不加底,上部和侧面用彩条布覆盖;(5)在场地硬化、支架、支模全过程中始终用全站仪控制位置和标高,确保符合《标准》规定。

1.3 拆模和支架

先拆侧模和翼模,后拆底模和支架,为了拆除芯模,在浇筑第二次砼时,顶板需预留天窗。

2 施工方法

2.1 钢筋加工和安装

箱梁钢筋按其位置及作用,基本分为底板、胁板、横隔梁、顶板,由于钢筋用量大,钢筋直径粗,长度较长,应采用先预制后安装。

2.2 箱梁钢筋制作

(1)钢筋平台的制作。钢筋制作主要是弯筋和焊接,焊接量较大,先用大块钢板做好工作平台,平台长度按单元焊件尺寸而定,在30-35m左右,宽度5-8m。平台要求平整,清洁。(2)钢筋弯制。由于受力筋直径较粗,用量较大,弯制采用钢筋弯曲机,采用弯曲机,效率高,规格化,直径较小的筋(φ20以下)采用人工弯制,速度较快。(3)钢筋焊接。由于连续箱梁中顶板、胁板、底板的受力筋较长,若采用一次成形,在安装时,会产生很多不便,所以采用分段预制,集中安装,在钢筋场地,将筋做成25-40m的单元件或单元骨架,运到桥上焊接成形。

在后台焊接时,先将钢筋在平台上按设计图纸布置就绪。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骨架将会发生翘曲变形,使骨架的尺寸和形状不能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会在焊缝内产生收缩应力而使焊缝开裂。为防止焊接变形,可采取以下措施:在焊前,先在平台上焊上定位器,卡住钢筋,使之不走位;焊接时先点焊,使其成为一体,然后焊缝,焊接时,采用“跳焊法”,以防焊接变形,产生过大挠度。另外,采用双面焊缝,可使钢筋变形均匀对称。在拼装骨架时,考虑焊接变形和梁的预拱度对骨架尺寸的影响而设置预拱度,跨径22-25m的预拱度2-3cm。

2.3 制梁模板制造及安装要求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确保箱梁在施工过程中,各部位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并在多次反复使用下不产生影响梁体外形的刚度。

(1)底模。箱梁一次灌注混凝土重量达530多吨,加上梁体模板重达90多吨和每平方米1.5KN的施工荷载,底模每延米荷载达27吨以上。为使底模板刚度大且满足受力均匀的要求,底模面板采用12mm厚的钢板与槽钢组成井字型整体焊接结构,利用钢结构底横梁将底模受力传递到台座基础。

井字型结构分段制作,便于调整其平整度和底模的反拱度。底模的反拱设置根据底模的分段呈折线布置,同时为了将模板受力均匀地传递给基础,采用了三点支撑的工字型底横梁,与混凝土地基有效地结合成整体,既增加了底模的刚度,也增加了混凝土条形地基的横向刚度,同时节约了钢材的用量。横梁的间距为800mm。底模与侧模的密封采用燕尾橡胶条进行密封,底模与端模的密封采用海绵橡胶条进行密封。

(2)外模。箱梁的梁高2m,上翼板悬挑宽度达3m,侧模板同时承受灌注混凝土的侧向压力和上翼板混凝土的竖向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还须在侧模上设置振动器。为保证梁体混凝土外侧的平整和光滑,采用刚度较大的整体侧模。侧模由面板、面板加劲槽钢、面板加劲立带、侧模支腿、调节支撑和调节拉杆组成。模板加劲立带的设置,确保了侧模双向受力的刚度;面板加劲槽钢的采用,节约了钢材的用量,还增加了侧模的纵向刚度;侧模立腿的使用,改变了侧模上翼的悬挑受力为简支受力的受力方式。

考虑到侧模刚度大,侧模立腿受力不匀,为保证在上翼板混凝土灌注时侧模不发生变形,增设立腿调节支撑和调节拉杆,通过调节支撑来保证侧模立腿的支撑高度,通过调节拉杆来对侧模立腿预施荷载压力,来保证侧模在混凝土灌注施工时的双向受力稳定。

(3)内模。a.液压式内模。液压式内模有二种.一种是液压整体收缩抽拔式内模。其方案是设立内模纵梁,把整个内模按顶板和侧模铰接为三大块或多块,利用液压顶伸缩完成内模支模和拆模,利用整体内模床来支撑内模。它的优点是:钢模整体性好;整体刚度大;表面平整光洁;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观;容易保证梁体外观尺寸;支模和拆模时可一次整体完成,减少劳动用工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其缺点是:由于精度高,带来加工制造困难,用钢量大,使用维修难度大,模板投资大,其箱体内油顶设置多,难以保持同步运动,因而使内模易变形,模板变形后难以修复;由于箱梁的两端带有隔墙,其整体内模脱模时须完全折叠,造成内模竖向刚度减小,移动时若支点不匀容易产生变形;因为箱室净空低,加上内模的油顶和支撑,减小了箱室的空间,给箱底混凝土灌注带来困难;立模时,只能在台座上完成,其工序时间较长。b.拼装式内模。工具式拼装内模:其方法是采用工字型断面的钢梁及节点板拼成环形骨架,以螺旋支撑杆组成稳定的三角体系,消除环形骨架拼装接点的微量变形;面板采用工具式钢模板拼装,在环形钢结构骨架上形成整体内模。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7

参考文献

[1]崔国华, 王国强, 何恩光, 张英爽.盾构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矿山机械, 2006 (6) .

[2]陈馈.浅谈盾构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建筑机械化, 2004 (2) .

[3]胡胜利, 乔世珊.盾构机概论[J].建筑机械, 1999 (11) .

[4]侯祥明.浅析盾构技术[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8) .

[5]白杉, 周洁.我国隧道盾构掘进机的发展和应用[J].工程机械, 2004 (5) .

[6]张振宇.盾构法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

[7]石双丽.浅谈盾构法施工对盾构设备的选型[J].山西建筑, 2007 (15) .

桥梁加固施工方法与维修养护 篇8

关键词桥梁;加固;养护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124-01

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提高,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损坏的桥梁座数逐年增多。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对有缺陷的桥梁进行安全承载力评定,进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补强,是公铁路养护中的重要课题。

1混凝土桥梁补强加固方法

1)加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是在原结构基础上再浇筑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这是对钢筋混凝土桥加固的一种常用的改造技术。增大混凝土截面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厚桥面板;另一种是加大主粱梁肋的高度和宽度。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汁和施工经验,适用于较小跨径的梁桥或板桥的加固。采用此法加固后桥梁刚度明显提高,承载能力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法也有明显的缺点,比如混凝土构件的体积增大、自重增加、施工周期加长、施工空间大等。

2)粘贴钢板加固法。以树脂粘接钢板与混凝土的结构加固法,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3)粘贴碳纤维增强塑料加同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采用专门的树脂将碳纤维粘贴于混凝土结构受拉表面时碳纤维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整体,碳纤维与钢筋共同承受荷载,降低了钢筋应力,从而使结构达到了加固和补强效果。

4)喷凝土加同法。喷混凝土加固法是在原有结构上喷涂一层高品质的混凝上,以恢复对钢筋的保护,提高已剥离或变质的混凝土强度,提供美观表面功能,是目前常用的维修加固方法。

5)增加支承加固法。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2桥梁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桥梁建成后,为了适应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确保正常运营,必须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养护维修。桥梁养护维修的基本要求是:

1)建立、健全公路桥涵的检查、评定制度。对公路桥涵构造物进行周期性的检查,系统地掌握技术状况,及时发现缺损和相关环境的变化。按桥梁检查结果,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分类评定,制定相应的养护对策。

2)建立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和公路桥梁数据库,实施桥涵病害监控,实行科学决策。逐步建立特大型桥梁荷载报警系统,地震、洪水和流冰等预防决策系统。

3)公路桥涵养护应做到:桥涵外观整洁,桥面铺装坚实平整、横坡适度,桥头连接顺适,排水畅通,结构完好无损,标志、标线等附属设施齐全完好。

4)桥涵构造物的养护,首先应使原结构保持设计荷载等级的承载要求及设计交通量的通行要求。根据交通发展的需要,也可通过改造和改建来提高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在确定改造或改建工程方案时,应注意新旧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原有结构的作用。

5)养护作业和工程实施应注意保障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行及环境保护。

6)桥涵构造物养护应有对付洪水、流冰、泥石流和地震等灾害的防护措施,同時备有应急交通方案。

7)新建或改建桥梁交工接养,应有完备的交接手续并提供成套技术数据。特大桥和大桥应配置养护设施、机具,设置养护工作通道、扶梯、吊杆、平台;设计单位提供养护技术要点及要求。未配置或配置不能完全满足养护工作需要的,可根据实际需要增添。

8)桥涵构造物的检查及技术状况评定、养护对策、维修、加同、改建的竣工验收等有关技术文件,均应按统一格式完整地归人桥梁养护技术档案及数据库。

3桥梁养护工程分类

桥粱的养护按其工程性质、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建,专项工程五类。各类养护’工程分别包括下列内容:

3.1小修保养工程

1)保养:对公路桥涵及其附属构造物进行预防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工作:①清除污泥、积雪、杂物,保持桥面、隧道内及洞口清洁;②疏通涵管,疏导桥下河槽;③养护伸缩缝,疏通泄水孔,栏杆油漆;

2)小修:对桥涵轻微损坏部分进行修补,使其保持完好状态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作:①局部修理,更换栏杆和修理泄水孔、伸缩缝、支座和桥面的局部轻微损坏;②修补墩、台及河床铺底和防护圬T的微小损坏;③修理涵洞和进出口的铺砌。

3.2中修工程

对公路桥涵及其附属构造物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况的小型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作:①修理、更换木桥的较大损坏构件及防腐;②修理、更换中、小桥支座、伸缩缝及个别构件;③大、中型钢桥的全面油漆防锈和各部构件的检修;④永久性桥墩、台侧墙及桥面的修理和小桥桥面的加宽;⑤重建、增建、接长涵洞;⑥桥梁河床铺底或调治构造物的修复和加固。

3.3大修工程

对桥涵及其附属构造物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牲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的技术状况,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逐步提高其通行能力的I:程项目。如:①不提高技术等级的大、中型桥梁的加宽、加固、加高;②增改建小型桥梁和技术性简单的中桥;③增改建较大的河床铺底和永久性调治构造物;④吊桥、斜拉桥的修理与个别索的调整更换。

4桥梁养护管理

1)认真落实桥梁工程师负责制。

2)认真执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中关于桥梁检查的规定,制定巡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定期检查频度,及时掌握桥梁病害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准确判断桥梁结构的强度和技术状况。

3)掌握各条路线车流量的变化,尤其是重车流量的变化,从而掌握每座桥梁实际承受荷载的变化,监视桥梁的安全。另外,因为施工等原因需要车辆绕行时,对绕行路线上的桥梁要加强检查。

4)三.四类桥梁一经发现,及时做出限载、限速或断交的决定,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根据情况,派专人看管,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5)多方筹措资金,及时改造加同危病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严格要求“公路管理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桥梁载重能力适应率”。

6)在桥梁管理中注意发挥桥梁专家的作用。在桥梁检测和加固方案的研讨中要约请有关专家参与。交通事业的发展,对公路桥梁的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旧桥并存、荷载标准不一的现状,短时间内不可能彻底扭转。因此,必须加强桥梁养护和管理,努力提高桥梁载重能力适应率,保证桥梁安全。在桥梁改造中,旧桥加固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要深入开展桥梁加固研究。

参考文献

[1]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2001.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9

防水堵漏工法所采用的基本原理是化学灌浆。无论怎样渗漏、怎么出水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化学灌浆就是利用手工或机械手段,进行带水堵漏,在压力作用下,将特制的化灌材料灌入到建筑物结构裂隙中,使灌浆材料在裂隙中凝固,以达到充填裂隙和止水的目的。无论怎样渗漏、怎么出水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

我公司根据多年在南京自来水厂的防水施工经验,在治理结构缝、施工缝、污水池、地面水池、管、矿井等漏水情况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勘查决定采用背水反压堵漏法施工。确保堵漏之处无渗漏现象发生。

1、堵漏方法与施工工艺:

背水反压堵漏法有注浆法和嵌缝法二种方法配套施士。先凿开隧道与水泥交界处的一周,将水泥凿成3.5*4.5的U型缝口和平面漏水处的每一个漏缝都成U型,清理漏水层表面,冲洗干净后,即使用速凝止水材料进行埋管、抽营、引水减流作业,凹槽不要一次填满,以便为嵌缝留出余地,每隔一定的距离里设一个竹节(注浆嘴),速凝材料达到一定强度后,就可能过竹节反压灌注弹性堵漏浆液,一直灌至变形缝不再出水为止,遇水膨胀速凝,然后在止水的变形缝凹柄上部用浇注料嵌填压实表面层。采用材料防水和结构防水相结合,即刚柔相结合的长效防水

2、堵漏工艺。

a、按甲方要求指定的工程量进行凿缝。

b、清理漏水部位,将漏水缝凿出成U型缝口。

c、铣漏水缝口,预埋竹节,清洗漏水缝口,填埋堵料,安装抽管和竹节(注浆嘴)。d、导流、减压、缩小流水量,控制漏水点,大水流改小水流, 使小水流从安装好的导流管流出。e、配料:将几种试剂配兑成二组混合浆液,根据漏水量的大小, 确定配料的凝固时间。f、反压注浆:注浆的压力必须大于漏水的压力,这样才将水流推回,并渗透进漏水岩石毛细缝内,遇水膨胀速凝,达到长期深层止水的效果。g、挖出竹节(也可不挖出),直接用堵料填平。

h、表面处理,经自查无渗漏现象后,将表面套浆刮平。

3、堵漏材料性能

甲、乙、丙、丁四种高分子化学材料配对好后为液体,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 水即是稀释剂;又是固化剂。渗透性深,能渗入砼结构 的毛细缝内,凝固前和水一样无孔不入,浆液遇水后分散化合,进而凝胶固结。

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篇10

在催化装置的设计过程中,为使再生器壁面材料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工作,同时考虑节能因素,目前再生器的外表面温度设计的普遍比较低,在生产中一般控制在100℃以下。而催化烟气中含有各种氮氧化物及其它组分,使得烟气的露点大大提高,一般在110℃~130℃之间。这就造成了烟气中的一些酸性成份在再生器及烟气管道内壁结露。而再生器的母材为16MnR,该钢材在硝酸盐环境下易在应力集中区发生腐蚀断裂[1],使得再生器及烟气管道易发生裂纹。目前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催化单元中,采用16MnR材质的再生器和三旋等设备局部产生了裂纹,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催化再生器和三旋内壁温度的简单可行的方法是进行外保温处理,并对外保温的厚度进行设计,给出合理施工方案,以保证烟气温度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生产安全进行。

1 设计原则

三旋出口烟气露点温度为130 ℃。因此需要对装置进行保温设计,以使得再生器、外取热器、外循环管、三旋及烟气管道的钢壁温度提高,使各个方位、部位的器壁温度在惠州地区全年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控制在150 ℃~190 ℃,并且不超出最高允许的200 ℃,以避免应力腐蚀断裂的发生。

2 保温材料选择及要求

再生器外保温选择憎水型复合硅酸盐涂料。复合硅酸盐涂料是由精造的高温不燃材料、硅酸盐纤维、海泡石绒耐火纤维、复合高温黏剂,经特殊工艺制成的高效节能保温涂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罐体、管道、异型式常规设备保温。该保温材料有憎水性、粘接力强,保温效果好,且不腐蚀钢板,快速固化等优点。主要技术指标[2]如表1所示。

保温层外表面不做防水处理;异型部位结合部进行强化防水处理;个别部位做提高表面强度处理。在保温层外采用玻璃丝布缠绕加固;防止局部脱落。对保温材料进行改性,除加入憎水剂外,使用耐高温的黏接剂,提高粘接效果。同时,适当减少纤维材料含量,提高材料强度。保温结构应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用性, 至少在一个检修周期内不允许发生保温失效、鼓包、脱落等问题。

保温层外表面不做防水处理;异型部位结合部进行强化防水处理;个别部位做提高表面强度处理。在保温层外采用玻璃丝布缠绕加固;防止局部脱落。对保温材料进行改性,除加入憎水剂外,使用耐高温的黏接剂,提高黏接效果。同时,适当减少纤维材料含量,提高材料强度。保温结构应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用性, 至少在一个检修周期内不允许发生保温失效、鼓包、脱落等问题[1]。

3 保温厚度设计计算

3.1 隔热衬里导热系数计算

2011年2月,对再生器绝热效果进行了现场测试,实测环境温度为23.1 ℃,风速1.6 m/s,内部热电偶温度显示为690.2 ℃,保温衬里厚度为125 mm。测试条件下的隔热衬里导热系数计算结果[3]如表2所示。

由计算结果可知,再生器隔热衬里导热系数为0.414 W/(m·K)。

3.2 外保温厚度计算

对调配的复合硅酸盐涂料进行测试,得出其导热系数为0.125 W/(m·K)。

对外包保温层进行厚度设计时,应考虑最不利天气条件下,外包保温层厚度能否满足工艺生产。最不利条件一,夏季工况:环境温度最高为41.3 ℃,风速为0;最不利条件二,冬季工况:环境温度最低为3.6 ℃,最大风速6.2 m/s。设计时使催化装置钢壁外表面温度在150~190 ℃范围内。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经计算可得,当满足夏季工况时,外包保温厚度应为0~2 mm;当满足冬季工况时,外包保温厚度应为1~4.7 mm。所以催化装置再生器的外包保温厚度应在1~2 mm之间,建议选择1.5 mm,这样可以保证再生器在一年中不同的环境工况下均可以安全运行。

4 保温施工方案

(1) 对装置表面进行处理,去掉现有保温层、灰尘、油污及起皮的银粉,要求具有良好的表面附着能力。

(2) 采用点黏、点抹法,分两次对装置表面涂抹复合硅酸盐涂料,累计使保温层厚度介于1~2 mm之间。待第一层充分干燥时涂抹第二层,每层厚度不得超过1 mm。注意均匀用力,纵横交错涂抹。

(3) 涂层厚度达设计值并充分干燥后。检查一下再生器外壁温度,根据钢板外表面温度是否接近设计温度来决定是否增加涂层厚度。

(4) 外表面基本干燥后,轻轻压光、找平。局部接点做强化防水处理,个别部位做提高表面强度处理[1]。

5 结论

对于惠州地区,为保证催化装置和三旋钢壁温度在150~190 ℃范围内,需对装置外表面进行外保温处理,选用复合硅酸盐涂料,外保温厚度为1.5 mm。选用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施工后,再生器保温工况得到明显改善,保证了该装置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磊,吴强.催化裂化装置设备保温及防腐蚀施工方案设计.全面腐蚀控制,2007;21(6):38—40

[2]吴强,付治栋,刘波,等.催化装置反再系统设备的保温改进.管道技术与设备,2008;(6):54—55

上一篇:文书档案连锁法下一篇:接触碰撞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