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在家里七篇

2024-08-16

创意在家里 篇1

这种节日期间宅在家里, 以放松为名, 行懒惰之实的不良习惯, 其实就是在家里生根发芽的“节日病”。对于慢慢生发让人暂时感觉不到病痒的各种“节日病”, 有些人会觉得无足轻重, 可天长日久, 说不定就会诱发危害身体的沉疴重疾。可能很少有人注意过, 雪花是再轻不过的东西了, 但雪花再轻也能压断树枝。今冬北方地区普降大雪, 许多大树的树枝都被雪花压折了。仔细想想, 雪花是多么柔弱的东西啊, 但累积多了居然有那么强的杀伤力, 其带来的危害决不可小视。身体也是一样, 节日期间许多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就像埋在身体中的一颗颗定时炸弹, 后患无穷。所以说, 过年过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就像不断地抖落树枝上的雪花一样, 把一些欲要生根发芽的隐患排除掉, 这样对自己好处多多。如果身体真到了雪花压断树枝的阶段, 那后悔可就晚了。

去年过春节, 朋友江滨早早就盘算着年假怎么过。她计划和老公去丽江度一个二人假期。但是放假前一天老公却临时变卦, 说他不想去受那份人挤人的洋罪, 这个长假他哪里也不去, 只想呆在家里放松自己。江滨想, 在家宅着也好, 两个人一起搞搞家庭建设, 锅碗瓢盆, 夫唱妇随, 也是个温馨的长假, 于是决定放弃旅行计划, 留在家里与老公一起过节。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她的设想。老公所谓的长假就是长觉, 每天除了睡觉还是睡觉。江滨想打破他的长觉状态, 早晨在床上摇醒他一起去超市买些过年的东西。谁知睡到中午才起床的老公拿出一碗泡面, 直接把早饭午饭合二为一了。一边吃一边说, 到超市买东西太麻烦, 到楼下便利店买些各种口味的康师傅, 保证天天吃都不会重样。平时江滨希望老公不上班时呆在家里, 一起睡睡懒觉, 放松放松。可是一个年假下来, 才知道呆在家里彻底放松的男人是多么的可怕。只见他每日蓬头垢面, 不修边幅, 气若游丝, 口里嚷着没有胃口吃饭, 还一劲儿说自己像个病人似的, 腰膝酸软浑身没劲。节后未来得及上班, 他便连着跑了三次医院。

同事莎莎常在我面前说, 男人总得有点爱好。平时她老公爱打游戏, “每日一游”几乎是例行公事, 不过也还算有节制, 每次打一两个小时而已, 所以莎莎对他打游戏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但是每逢节假日, 他坐在电脑前就石化了。盯着电脑两眼发光, 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和时间赛着跑打魔兽, 一玩就是一个通宵。去年春节除夕的晚上, 莎莎看电视看到半夜, 眼睛都睁不开了, 催老公上床睡觉, 他坐在电脑前说:“马上下线, 马上下线, 你先睡, 我马上就来。”结果第二天早上莎莎起床了他还在玩, 忍无可忍的莎莎发出最后通牒:“从今天起, 每天晚上12点前再不睡觉, 就让你好看。”

迫于妻子的压力, 这天晚上快到12点时, 他一边小声嘀咕着:“平时没法玩痛快, 过个节多玩一阵都要横加干涉。”但还是赶着在12点前洗脸刷牙上了床。莎莎心里一阵暗喜, 心想, 嘿嘿, 老娘不发威, 当我怕你, 这下你算老实了。没想到她高兴得太早了。不知多久后, 睡得迷迷糊糊的她被一阵咔咔的键盘声给吵醒了, 睁眼一看, 老公正在网上酣战, 再一看表, 才刚刚凌晨三点。这么早, 他居然爬起来不要命地又魔兽组团了, 简直是丧心病狂!自打与他结婚后, 从未见他起得这么早过, 把莎莎气得直喘粗气。老公也感觉到背后的阵阵寒意, 转过头睁着一双红红的兔子眼小心翼翼地说:“嘿嘿, 老婆我睡不着, 你多睡会儿吧, 不用给我弄早饭了。”莎莎气得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一记降龙十八掌打了过去:“你还敢跟我提吃早饭, 自己啃电脑去吧。”一个春节, 他们家整个儿没了欢乐, 弥漫得全是压抑和沉闷, 尤其是莎莎, 郁闷得节后上班好几天依然高兴不起来。

上面两个非典型事例告诉我们, 过节宅在家里睡大觉、玩游戏, 不仅会宅出“节日病”, 而且还会给夫妻情感掺上沙子。本是共谱节日喜庆的曲子, 却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奏出家庭不和谐的音符。对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 时刻重视健康, 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责任。自己健康了, 就会让身边的亲人放心, 就不怕给自己本来得心应手的工作留下遗憾, 自己也不必被疾病所折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 健康就是一切!”

创意在家里 篇2

其实,设计师和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小点子,并找机会把它们付诸现实。

纸飞机图钉是可以DIY的。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让一种事物看上去不像原来的样子,然而却又有"变身"的理由。这就是许多趣味创意的本质。

这个微型电线塔可以用来搁置鼠标线、键盘线、耳机线等,让桌面看起来既整洁又有趣。

北方的同学都比较了解"暖气"这种装置,而恐龙暖气片一改传统的冷酷外形,有趣极了。再挂上点衣帽之类,给"恐龙"打扮一下,就更加可爱了。

这个长凳看起来就像一棵倒下的树干,只是被残余的一些“枝杈”支撑着。如果将长凳立起来摆放,就又变成了衣架。

想学乐器,家里没有买钢琴?没关系。钢琴指是日本厂商推出的一个新奇玩意,戴着它,你就可以随时随地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你家有3D电视机吗?你是近视眼吗?为了让那些本来就戴着眼镜的人们更方便地观看3D电视,设计师设计了3D眼镜贴纸。只要将不干胶贴纸撕下来,覆盖住镜片,就可以戴着自己的眼镜观看3D影片了。

“野餐裤”是一家礼品网站上最奇特的商品之一。这种裤子的裤裆很低,当盘腿而坐时,裤裆的布料就能形成一个平面,人们可以把它当成桌子,放上食物开始吃饭。这应该是最节省空间的餐桌了吧。

这是一款巨大的鸟巢床,它不仅是一个起居家居,也可以是一个娱乐的空间。它的直径有4.5米,最多能够容纳16人。

创意在家里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14个生字沙发、报纸、台灯、茶几、书架、水、果、笑、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和识字,让学生们练习说句子,认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沙发、报纸、茶几、台灯、书架10个字。

难点:让学生想办法记字,结合识字,认识4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家里都有什么吗?

师:你们介绍得真仔细,看来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现在,有个小朋友--小红,她邀请咱们去她家做客,你们想去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在家里(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看图学文,学习生字。

1、看图引入:小红家里都有那些家具和电器?

一生指着屏幕说:小红家有电视,沙发,茶几。

师:说得真好,谁来补充?

生:还有台灯,电话,书架

师:你们介绍的真仔细。

2、看图识字

(1)咱们看图时一定要有顺序,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左到右.现在咱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认识这些词语.(播放课件)

师:你喜欢哪个物品,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生:我喜欢电视,可以看动画片。

生:我喜欢沙发,可以休息。

你们说得真好,老师看得出你们都是生活中非常有心的孩子。

(2)拼音检验--学生尝试,齐读现在老师把这些摆设藏起来,你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谁来当小老师读第一行?

生读你读得又正确又流利谁想挑战第二行?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齐读.

(3)去拼音,领读,齐读

(4)单个字,介绍沙灯,组词,齐读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词宝宝,现在还有些字宝宝要和大家打招呼,生自己尝试读、小老师领读。

(5)咱们现在来做“放飞气球”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如果你们读对了,气球就会被放飞,如果读错了,它还会停留在这里,你们有信心放飞气球吗?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师:你们可真棒,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把气球都给放飞了。

1、咱们到小红家做客时,小红和她的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呢?(看图说说)

2、那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大家打开课本50页,自己读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反馈:出示短文,生字用红色标出。指名读句,四人小组读,齐读。

4、品读人物感情

(1)看图想一想:我送水果给爸爸、妈妈,他们为什么笑了?

师:小红很爱自己的父母,很孝顺父母,所以父母很开心。

师:他俩会怎么说呢?

师:我为什么也笑了?我觉得我已经怎么了?

师:你真的非常爱自己的父母。带着快乐的心情再读这个短文。

师: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过那些家务事?看图练说。

(2)带着快乐的心情再齐读(会背的小朋友背)。

(五)、指导书写

师:课文学完了,咱们来写一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认读。

2、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的好看?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个别的字。(重点指导“个”)

4、学生师:在书上描红一个并写一个。

(六)、课外延伸,拓展识字

师:小朋友们,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家里的物品贴上标签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遵循了先学后讲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自学说词语,造句子,遇到问题我随机点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课中主要是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和朗读,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低年级的学生多读可以刺激记忆,加强记忆。课上学生们的习惯也比较好,基本上没有特别不专心或随便乱动的现象发生。

但我深知,我的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只抓住了大的框架,没有对小环节进行仔细推敲;第二,学生在课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全部的解决;第三,评价语不够丰富。

我在家里等你 篇4

老太太讲,她是二十三岁结的婚,新婚十八天后,丈夫便跟随大哥、二哥去了台湾,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她那时多年轻啊,是一朵开得正红的花儿。沉浸在新婚的喜庆、热烈和幸福中,还没有回过神,新郎就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离。开始,她觉得这没有什么,新郎的离去就如同出了一次门,很快就会回家的。

可是,慢慢的,她才明白自己走进这个家门,仿佛就是专为日后等他而来的。在她的生命和生活中,

“等待”这个词的分量最重,重得犹如生死承诺,而做出承诺的只是她一个人。

是战争残酷地分散了他们,那么战争结束后,丈夫一定会回家的。抱着这种信念,她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坚守在家里,等他同她一起去过憧憬了无数次的幸福生活。她一点儿也不抱怨丈夫,他没有错,他肯定为回不了家而备受煎熬,他肯定比她还痛苦。因为她毕竟还有家,而人无定根的他,不知道是怎样的辗转漂泊、艰辛苦累?

越等,她越心疼他,越思念他,越渴望他回来。大嫂、二嫂相继改嫁了,连公公婆婆都过来劝她别等了。在他们看来,这明摆着是空等一场。可是她偏偏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下去,也许在她看来,等本身就是希望,就是生活,再艰难的等待都有一个结果,世上没有真正空着的等待。

在她遥遥无期等待的时候,远在台湾的丈夫给她写来了一封信,告诉她“回来遥遥无期,不要等我,你另寻幸福”。在亲人们看来,这应是一封诀别信。她却似乎从中读到了一种怜惜疼爱,依然说不怨他,要等他。回忆,总是在等待中愈加清晰。她永远忘不了他离开家的那天早上,是笑着对她说话的,话的内容她早已经刻在心上:你在家,要好好照顾老人,我办完事就回来。這句话停留在了她的生命中,任凭再大的风雨都吹不走它,淋不坏它。有了这句话,再漫长的时间都会缩短,再遥远的距离都会变近,心里有爱、有希望的等待是不在乎时空阻隔的,大不了把一年当做一日来过,让命运的荆棘开出最柔软、最美丽的花瓣。

她经常在梦中梦到他,还从亲戚那里要来了他从台湾寄来的照片,翻拍后放大,用木制相框罩起来,挂满了墙壁。在她简陋的家里,连一台电视机也没有,但她拥有这些时刻都能看到的照片,并不觉得生活的清贫和贫乏。丛桦前去采访她,她已经有七十七岁了。丛桦感动地说:“老太太满脸皱纹,但面目可亲,没有丝毫我想象的怨妇神情。她始终微笑着向我回忆,即使说到断肠处也不落泪,真是坚贞。”这真的令人动容,不由得让人想为她祈祷奇迹。

十年后的一天,一位朋友突然告诉丛桦:“老太太去台湾回来了!”这一刻,丛桦的热泪夺眶而出:老太太依然活着,她的丈夫依然活着,他们居然能在有生之年有缘相见,这真是一个令人喜极而泣的奇迹!

老人打开门,仍旧是那张慈悲的笑脸,而且笑容更深了。听说了记者的来意,老人亲热地叫她“丛姑娘”,还说“我终于从地狱里走出来了”,话语里饱含着她此时的幸福和喜悦。

原来,年过八旬之后,她病痛缠身,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既担忧等待他的日子所剩不多,又害怕等到他回家后,自己照顾不了他,反而成为负累。于是,她开始对照顾她的好心人说:“死了吧!死了吧!”谁知绝处逢生,一位陌生的女士听说了她的故事后,深受感动,资助并陪同她飞往台北,网了她“我一定要去台湾找他”的梦想。

他见到她的一瞬,万分愕然,竟说不出一句话。她却一点儿也不隔阂,自然、亲密得一如六十年前。

她轻声细语,高兴得好像一朵开得正红的花儿:

“我是李玉秀,你的妻子,这些年我一直想见到你,我想你呀!”

正如她所想,他在这里并未再娶,一直单身,仿佛像她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等待着一个爱人,一个亲人,一个冤家。但是,沧海桑田之后,他并不认她,拍拍她的胳膊请她走,还说自己要吃饭了。

“我和你一起吃饭。”她依旧笑盈盈地看着他,觉得他就是一个变得有些认生的小孩子。

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哭,好不容易见面了,彼此都应该好好地笑一笑。当老人对丛桦说起他一个人生活的脏乱、孤苦时,她方才伤心地抹起眼泪——滴眼泪滴落的时间竟如此漫长,漫长过半个世纪。

丛桦临走时,老太太突然问:“你说怪不怪,怎么他也是一个人呢?”丛桦忍住泪水,安慰她说:“他心里有你,记着你。”老人点点头,有些羞涩地笑着,像盛开着的一朵花儿。

心愿已了,左邻右舍觉得老人的身体和精神会垮下去,商量着要送她去敬老院。她竟像又活了一次,神采飞扬地说:“我不去敬老院,我要在家等他回来。”

一朵花儿竟然在爱和希望的等待中永不凋谢,一世盛开,这该让多少人感到意外和震动啊。也许,人世间最有情有义的等待,就是这样在家里坚贞不屈地等待一个人吧,就像她,只为他而盛开,只为他而等待。

退休后,我在家里做“财主” 篇5

我今年53岁,从某企业退休后每月能拿600多元的退休金。老伴是退休教师,月养老金1200多元。为了照顾外孙,我们和女儿女婿同住,自己的一套60平米的房子出租,每月有500元的租金收入。我们的收入在这个中等城市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水平。女儿女婿都在市内企业上班,虽说企业目前效益还不错,但女儿女婿还背负着二十万元左右的房贷,孙子马上又要读书,况且企业以后的发展状况也很难说。所以,我寻思着:趁自己还没有到老得走不动的地步,好好打理自己有限的存款,也好为女儿减轻后顾之忧。

首先,我确定了自己理财的首要原则——“稳”。毕竟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理财的最终目的是养老。所以,在每月拿出700元作生活费后,我把节余的1/3都存了定期。在存单的原则上,我也是煞费苦心。为了避免因提前支取造成的利息损失,我把存单分为2000元、3000元、5000元、8000元几种,若急需用钱需提前支取,只支取相应数额的存款,这样能使利息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另外,我的存单都办理了“自动转存”功能,防止因一时疏忽忘了续存而损失利息。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别把鸡蛋放在太多的篮子里”。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有限的精力和财力不允许我们的投资四面出击,过于分散。也因为年龄和性格的因素,我不买股票,它利润大,但风险也高,不适合我们老年人。我选择的是凭证式国债和开放式基金。债券的利息虽和定期存款差不多,但可以免20%的利息税。为了防范加息风险,我买的债券的期限都在两年以内,数额在2万元左右。至于货币基金,它的优越性在于安全,可随时卖出,随时兑付,收益上平均年利率也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我也选择了两家基金公司。

“未雨绸缪”是我在理财时考虑的另一重要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忧虑现有的医疗保险不能满足我们以后的医疗需要,医疗费会成为我们老俩口今后最大的一笔支出。于是,我专门准备了一万元活期存款作应急金,以备不时之需。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买一些商业保险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要选择适合我们老年人的险种。我买的是新华人寿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美满人生”,花费不多,却能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提供一份切实保障。

当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也是理财的一部分。比如,数十年来我坚持记“家庭收支明细账”,随时掌握家庭资金流动情况;再比如,我进超市购物很少带小孙子,小孩子嘴谗,零食一买一大堆,浪费钱是小事,更不利于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到超市购物前,我一般要先罗列清单,按图索骥,避免买回一大堆用不着的东西,同时,现在许多超市都兴起了诸如“买100元,送××(东西)”的活动。我一次采购量大,一年下来,能得到不少赠送的牙膏、牙刷、香皂等小东西。

如此这般,我家的资金组合呈现多样性,债券、定存、保险搭配合理,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不过,反思自己,我在理财上也有不少败笔。三年前,一远房亲戚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许诺从我这里借走8000元钱。结果讨了三年债,还算万幸,好说歹说他把本金还给了我,利息自然是打了水漂。我因此还得出一个结论:民间借贷信不得!还有一次,我以50元的价格把一套文革时期的连环画卖给一小贩,结果一转头就发现在旧货市场同类画册已卖到2000!这件事让我对“货比三家”有了深刻体会。

但总的来说,我对自己退休后的理财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我的财产没有因为退休后收入递减而减少,没有因为通货膨胀而缩水,反而略有盈余,更重要的是,我在全家人的心中播下了“理财”的观念。现在,声称对“孔方兄”不感兴趣的老伴也会给我的理财出谋划策了,女儿女婿的消费行为渐趋理性,女婿还涉足邮市,小赚了几笔。我这个半百之人,每每想起未来,仍觉得充满了希望,我相信明天生活会更好!

栏目管理/曹雯编辑/饶虹

在家里挂一块小黑板 篇6

◇ 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小黑板出售,有简单质朴的,有温馨可爱的,也有标新立异的,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选一块你最喜欢的,让它成为房间里的一道风景,看到它心里会很舒服,起码你的心情不会像看到教室里的大黑板那样严肃、沉重。对了,还有粉笔,也选用你平时最喜欢的颜色。

◇ 有了小黑板做什么用呢?每天临睡前,想一想明天要做些什么事,特别是那些必须在明天完成的事,比如必须背10个英文单词,必须给好朋友写回信,必须把球鞋洗干净,等等。自然,每天起床后和出门前,再看一眼小黑板,记住,这些就是你今天的任务。

◇ 小黑板很小(记得不要买那种太大的哦),写不了多少字,基本上3~5件事就写满了,这就逼着你必须想一想:你头脑里杂七杂八的一堆事,到底有哪些是必须尽快完成的,而哪些事暂时放一放问题也不大。你可能会叫起来:“天哪,所有这些事我都必须尽快完成啊!”但是你要知道,很多人之所以攒了一堆没完成的事,就是因为老是觉得自己要做的事太多,做一件事的时候想着另一件事,往往还会半途放下手中的事跑去处理另外的事,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很好地完成。一块写不了多少字的小黑板,正好“迫使”你学会作必要的取舍,学会分清轻重缓急,学会“把每一件事做好,比做很多事更重要”。

◇ 有小黑板,必然有一块黑板擦。每天晚上,把那些已经做完的“今日事”从黑板上擦掉。当然,你的目标是,昨晚小黑板上写满的字,此刻可以全部擦干净!如果某件事仍然没有完成,那么就依然留它在黑板上,并且用红色的粉笔在上面画个大大的圈圈,把它作为明天首要完成的任务。每擦掉一行字,你都会收获一份小小的成就感。慢慢你会发现,虽然每天完成的事并不算多,但日积月累,你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事,最重要的是,手头堆积的事越来越少了。

◇ 把小黑板挂在家中或寝室里显眼的地方,目的是让你的家人或室友也能看到。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他人的监督,那一点不太大但也不算小的“舆论压力”往往会促使我们做得更好。

“宅”在家里的企业家大佬 篇7

任正非:

和小孩子一起疯

其实,与孩子们疯着、闹着、侃侃而谈的任正非心里有数:产品在巴黎的高调一定比自己高调有效果。此时的任正非正为刚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华为手机新品“风花雪月”的“高调”喜悦着。

“你们还说我低调嘛?”感受过现场气氛的人似乎明白了任正非的高深。

一个“宅男”独享到的最大的幸福是快乐激起的人生情趣。

这让他不仅享受了天伦之乐,还学会了幽默轻松的对待媒体。

一贯被视为“低调老板”典型的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近日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我一贯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否则不可能鼓动十几万华为人。我平时在家,都和家里小孩子一起疯,他们经常和我聊天,我很乐意夸夸其谈。”

而在之前的企业家故事里,低调的任正非却是个“霸气”十足的老板,他的企业内部书信、他的文章就像战斗的“号角”。 一位已经离开华为的原高层曾这样评价任正非:“老板的那种高调、高度,员工无法企及,就是一般企业家也难以企及。他的霸气也不适合在公开场合流露。”

也许现在的任正非,更容易让企业员工接受。茶余饭后员工也笑着议论几句:“老板的很多‘散文’表达出的真实情感还是很让人感动的,他是一个为中国品牌荣誉而战的商业英雄。” “老板现在变成一个更低调务实,爱家、爱孩子的大男人了。他的文字与他这个人一样有血性。”

马化腾:

我依然不喜欢社交

2013年起,清华大学附近的书店咖啡馆总有腾讯和新浪的头头们出出进进,那些来自微信的鸟叫声让服务员感到特别的自豪。

“血腥的故事开头了。”内部人偷偷地议论着。

“嘿嘿,互联网世界要有大事了。”每当蓝山咖啡需要重新续的时候,一个女服务生就激动地传递着“情报”。

冷静思考,一向是马化腾的行事风格。受经济危机影响,马云、王石等人都在谈“过冬”的时候,他就说“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深圳大学杰出校友报告会上,马化腾面对小师妹的拷问时承认了自己甘愿当个“宅男”:“我依然不喜欢社交,也不喜欢应酬。包括对媒体的选择,我一直都觉得平面媒体比较好,可以这样随便聊,我对着摄像机会感觉不太舒服。”

减少了出镜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在家做“宅男”的马化腾显然有更多时间勾画梦想,找到解决办法。

那是在2006年的秋天,北京某平面媒体需要一张马化腾的个人照片,一个俏皮的深圳实习生说:“我来搞定,我爸爸认识他。”令女孩儿想不到的是,这个帅气的书生气质企业家仅存的几张照片还是几年前拍的。“表情几乎一样啊,跟张朝阳、马云他们没法比。”女孩子很失望地说。

2007年的一天,混在电梯里的马化腾好开心:“没人认出我来”。直到QQ休闲游戏在线用户突破300万人请他出席内部庆功酒会和每个人碰杯,才让员工们看清他的模样。

在深圳,这个低调的马化腾,瞄准目标时,却让人吓了一大跳。

在好朋友刘晓松眼里,正是缘于这种低调带来的好感,刘成为第一个投资腾讯的人。

前不久,马化腾终于在北京与新浪握手,低调地唱出了“一个高调”,让每一个微信客户都对着小图腾微笑。

刘永好:

一个典型的“憨厚大厨”

新希望集团老板刘永好做事业一辈子“高调”着,但是他却自称是“低调宅男”:“下班就回家,读书、看电视纪录片、看网络,做回锅肉和麻婆豆腐”。

2012年2月的一天,结束了一上午工作的刘永好头戴厨帽,腰系白色围裙,一身专业行头出现在饲料厂食堂,就是一个典型的“憨厚大厨”。员工们笑着传开了:“今天老板做饭了。”

据当时在场的人介绍,刘永好的剥蒜、切菜、切肉、调制酱汁、翻炒原料等一系列细节绝对到位。回锅肉、麻婆豆腐很快被大家一扫而光,留给他的是空盘。

“他笑的非常满足。”员工接受采访时断言。

一年365天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刘永好哪来的大厨手艺?刘永好说:“到养殖场、饲料基地和农户家实地走访,只要时间允许,我就下厨,慰劳大家。”

“大厨宅男”刘永好的生活哲学被人这样总结:“舞勺动锅中,回锅肉是他为人处事的方法,他处理事情不武断,喜欢回锅反思,有些事情大家觉得难办了,心灰意冷了,他就回回锅,让它热起来,然后鼓励大家坚持做下去;麻婆豆腐是他的性格,看似内敛温和,其实有麻辣强悍的一面;蚂蚁上树是他事业和资本积累的一个过程。”

张瑞敏:

几十年没打高尔夫

海尔的张瑞敏,几十年也没有打高尔夫。

“业余时间学习李嘉诚勤奋读书,看到对管理有用的章节,会复印下来,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提炼出对海尔的现实指导意义,然后发给每个中高层管理人员讨论。”

“干涩的业余生活。”年轻的海尔人这样调侃过。但是对海尔中高级经理人来说,雷打不动的培训会内容,一定是张瑞敏低调私生活的“精华”。

事实上,张瑞敏匆忙的身影在海尔大厦里一出现,员工就知道“有新东西要学习”。几十年来,从哈默尔、波特、韦尔奇到杜拉克,张瑞敏是海纳百川般地去吸纳。“我宅在家中的重要休闲就是学习。学习是我终生的事情,许多重大决策都直接来源于学习和研究之后。”

上一篇:世博会的东风论文下一篇:文化认同与欧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