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十篇

2024-05-06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 篇1

食用菌已经广泛出现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家常菜。作为营养丰富, 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 不仅仅可以作为食物, 还可以利用其药性作为药品或保健食品。我国的自然条件对食用菌的栽培来说很适合, 所以发展食用菌的潜力非常大, 尤其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 食用菌的地位更加重要。

1食用菌未来将作为重要的食品之一

食用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故卫生部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民众每天增加菌类食物 (食用菌) 的摄入[2]。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菌类菜肴已经很常见。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新鲜或水发食用菌都可以用来煲汤、炒、烧、涮火锅等。老百姓还经常用木耳做凉拌菜, 用银耳煲粥, 用香菇做馅料等, 这些都是可口的菜肴。食用菌中除了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都远远高于普通的蔬菜以外, 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 尤其是其他蔬菜从不提供的维生素D。

2食用菌是重要的药物源泉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例如, 猴头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品, 也是一味良药; 黑木耳可以补血、强身、清肺、止痛;银耳, 是久负盛名的良药。我国和日本的学者均证明其具有抗肿癌的作用。还有很多食用菌品种具有药用价值, 可以用来开发成保健食品或药品[3]。

3食用菌的发展将促进饲料的开发

大量的废料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 而目前大部分的废料都是被随意丢弃的, 并没有进行妥善处理[4]。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给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现在很多人在积极研究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的二次使用,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利用加工设备将其加工成了燃料或肥料[5]。这样一来, 食用菌种植的产业链被加长, 变废为宝, 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又降低了食用菌栽培的生产成本。

4食用菌产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力就近转移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如何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答案只有大力发展经济, 扩大对劳动力的容量。食用菌产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发展食用菌产业为广大的农村剩余人口提供了就业门路。因此, 在我国发展食用菌种植业, 不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对国家的安定团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食用菌的高价值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并接受, 在普通的家庭或宾馆饭店, 食用菌已成为常见的菜肴, 极受消费者的喜欢。近年来, 食用菌产品的价格在逐年增加, 生产技术和工艺也在迅猛发展, 作为投资相对较少, 周期相对较短, 收益较高的项目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因此,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好门路。

参考文献

[1]张金霞.1997年世界食 (药) 用菌生产栽培概况[J].中国食用菌, 2001 (1) :3-5.

[2]左东黎, 吕冰.提倡食用菌消费利国利民——访全国政务委员、国际蘑菇学会副主度、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和顾二熊[J].中国食品, 2006 (16) :4-5.

[3]张树庭.药用菌产品:保健品或/和药品[J].食用菌学报, 2009 (4) :74-79.

[4]秦玲, 孟青青, 路晓玉, 等.关于食用菌废料的综合利用探析[J].北京农业, 2015 (36) :196-198.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 篇2

关键词:食用菌,途径,对策

菌类作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菌类作物具有天然、味美、营养和保健等特点,是典型的食药两用型佳品,已成为21世纪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环保的佳品。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带动地方的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节约型农业、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循环。佳木斯市地处祖国东北边疆的三江平原,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及肥沃的土地条件,使之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食基地,同时,也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1 佳木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政府支持力度较大,规模初见成效

目前,汤原县已新建150栋2.4万m2的高标准养菌房,并利用塑料大棚、闲置房屋、学校和圈舍改建18万m2养菌房,落实摆放地块750hm2,专业设备均已到位。近年计划栽植食用菌1.5亿袋,预计当年可增加收入1.5亿元。2013年8月,佳木斯双兴村利用大棚试种植2.5万袋菌袋滑子菇,村民积极性很高,销售订单已签发。同江市委书记王兆力带领全市各级领导到同江市拉链检查项目建设,为鼓励农户增收致富,政府决定给予优惠政策:利用闲置水稻育秧大棚,大棚无偿使用,水电路三通。2012年7月,农户利用大棚种植金针菇、香菇、秀珍菇和平菇等品种。九芝源公司总经理孟庆辉利用公司优势,采用“五步骤”计划,即酿酒、酒糟变成食用菌栽培的培养基、栽培食用菌、菌糠转化饲料及牲畜粪种植庄稼,推行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近2年来,佳木斯周边的农户看到了食用菌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实惠,都纷纷栽培食用菌。2013年冬季,桦南县孟家岗镇农民利用闲置的民房种植10万袋木耳,佳木斯市郊区长青乡也在利用大棚种植食用菌,佳木斯市桦川县创业乡利用闲置的仓房种植平菇、榆黄蘑和猴头等蘑菇,农民的积极性正在高涨。

1.2 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管理模式陈旧

由于生产规模零散,农户基本上都是自发的种植,向有经验的农户学习经验。近2a,虽然相关部门组织农民到相关院校进行技术培训,配套栽培技术得到了改善,但实际操作技术还有待加强,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马上解决,耽误了时机,对生产造成影响。此外,生产中管理过于松散,自主意识强烈,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方法不正规,食用菌产量虽然不低,但品质不高,产后销售及加工链脱节,产后加工技术不成熟,不成规模,使得食用菌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食用菌专门技术人员很少,系统、标准的食用菌生产管理欠缺是当前佳木斯市食用菌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

1.3 生产规模零散,生产模式单一

据调查,佳木斯周边食用菌生产者众多,生产方式大多数都是使用菌袋常压灭菌,使用闲置的房间或塑料大棚进行生产,种植的品种及种植数量有限,而且不能达到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市场的要求。这种作坊式生产食用菌规模较小,不能达到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更谈不上出口创汇,社会经济效益不高,制约着食用菌快速发展。

1.4 产、供、销链条不畅通,增值化程度不高

农户零散式栽培,导致产品基本上以鲜菇的形式供应市场,只能满足市场的限时需求,不能满足市场持续的需求。而且食用菌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农户经济效益就无法达到最大化,连带着食用菌饮料、药品、保健品及美容企业效益发展受限。2012年以来,尽管佳木斯地区食用菌生产初具规模,但各种配套的设备还不完善[2],具有高质量的技术指导及研发团队不完善,标准化、高质量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尚未形成,销售渠道还有待开发。综上所述,佳木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发展食用菌产业任重而道远。

2 佳木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途径及对策

2.1 打造食用菌产业示范园

针对佳木斯地区食用菌生产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建立示范基地[3],基地建设包括生产设施的完善,菌种高效规范生产,菇房合理设计,出菇管理规范化,产后加工适当化,产品销售品牌化。

2.2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强化标准化生产

只有改变现有的生产状态,使食用菌产业得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首先,安排农户进行系统的培训,针对农户所种植食用菌品种进行对应的培训,从菌种制作、原料的选择、装袋与灭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害防治、采收、保鲜与加工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传授,既开拓了农户的视野,又针对性地提高了农户种植管理技术;其次,在佳木斯市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立食用菌研发中心,培育食用菌技术科研攻关团队,研究食用菌新品种和食用菌深加工,丰富市场品种,提高食用菌的经济利益,为农民创造更高的价值;第三,鼓励科研人员定期下乡服务农民,既能提高科研人员的实践知识,又能及时解决农户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借鉴工厂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两头集中、中间分散”的模式,即菌棒加工基地或合作社负责专业生产菌棒,菇农负责接种和管理,加工企业负责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不仅从源头上提高了菌棒的质量,更让菇农从传统食用菌生产的高劳动强度中解放出来,为增收创造空间。

2.3 加强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现在食用菌种植的种类有木腐菌、草腐菌和粪草生菌等,其中木腐菌生产量很大,木质资源利用率较高,然而木质资源逐渐匮乏,需要提早做出相应的对策以缓解资源问题。同时,菌糠产出量也非常的大,因此菌糠的充分合理利用,也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纵观整个食用菌栽培过程,一方面可以开发其它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另一方面开发菌糠的用途,例如以栽培蘑菇作肥料、饲料或制沼气等。合理开发菌糠的用途,从而有效地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4]。

2.4 提升品牌意识,出口创汇

佳木斯市的食用菌生产及管理运营采用散户自种和自销的模式,食用菌的生产质量和品质不高,农户获得的效益也不高,社会经济提升缓慢。提升的途径有:第一,注重种植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主打食用菌品种的质量和品质;第二,种植珍惜食用菌,扩大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强市场空间;第三,立体化、自动化栽培,增加有效面积的经济产量,快速提高经济;第四,针对具有规模的食用菌品种,进行深加工处理,例如制作饮料、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等,以提高经济价值。

2.5 有效保持现有的野生资源,不断开发驯化

佳木斯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如榛蘑、松茸和羊肚菌等,这些野生菌类有着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是珍贵的菌类资源。这些资源一方面要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加以利用,充分发掘其潜在的价值,为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3 结论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 篇3

陕县农广校

郭仲儒

目前,食用菌生产通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食用菌产品也逐步从人们所接受,成为一种喜欢的产品,但是,在目前食用菌的发展阶段,人们还只是将食当做一类高档蔬菜,农民栽培食用菌当做一个致富项目。食用菌产业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认识的高度不够,造成对产业的规划、技术研究方向、加工销售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作者试图从营养学、生物学和人类社会对食物追求的高度来论述发展食用菌的意义。

一、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价值极高的新型食品。

1、食用菌产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优于植物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传统的农业可划分为种植村和养殖业。种植业所生产的粮食、果蔬是人类必须营养来源,但是,种植业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不能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于是,人们就发展了畜牧业,从动物食品中获到大量的蛋白质。但动物食品中,脂肪含量很高,导致了人类各种现代疾病。

食用菌是介于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之间的食品,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比植物性食品高很多,干品蛋白质含量和肉类差不多,但脂肪含量却很低,能够很好地满足人类的营养需要,被称为“健美食品”。

2、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含量高于大多数果蔬产品。

维生素是人类必须的一类营养物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人们大多数通过食用蔬菜来获取身体必须的各种维生素。食用菌鲜菇中VC、VB、VD含量都很高。例如:公认维生素含量很高的大白菜,每100克中含VC大约31毫克,而100克鲜草菇中VC含量可达206毫克。摄取大量的维生素被认为是长寿秘诀之一,多食用食用菌产品,有利于人们提高抵抗力,有利于长寿。

3、食用攻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疗价值。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将许多食用菌视为治病的药物。灵芝被传说成能够起死回生的“仙草”。银耳被历代中药大家认为是“润肺、补气、美容”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是治疗和预防癌症的良药。菇类多糖是人体“干扰素”的诱导素,能够起到增强人本抵抗力和治疗癌症的作用。在民众更加重视“食疗”作用的今天,食用菌产品作为一类新型的保健食品,将会逐渐被人们所追捧。

4、食用菌是一类少有的安全食品。

食用菌的生长周期短,从菇蕾开成到采收一般都在10天左右,一般不需要使用农药。即使食用菌发生了病虫害,一般菇农也无法施药,因为食用菌对农药的耐受力很差,施用农药会直接将食用菌杀死。中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食用菌产品,特别是鲜品,是为数不多的安全食品。

二、食用菌产业最终将发展成为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列的“菌业”。

1、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食用菌产业的地位。

生物界有三大类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称为动物界、植物界和菌物界。我们通过养殖高等动物,获得肉、蛋、奶、毛皮等生活必须品。我们通过种植高等植物来获得粮食、水果、蔬菜、木材等生活必须品。现在,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栽培高等真菌(食用菌)来获得一种高级食品。植物利用自然界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形成有机物,形成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物质能量来源。动物通过食用植物体的可消化部分,来吸收营养,维持生命活动。而食用菌利用的是植物体中那部分动物(包括细菌等微生物)不能利用的部分——木质素和纤维素。食用菌可以将其它生物不能利用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转化成为人类(和其它动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因此,从生物学地位上讲,食用菌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从未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角度看食用菌产业的地位。

目前,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大关。2010年世界粮食产品已经达到22.8亿吨,而1981年世界粮食产品仅12亿吨,但粮食产量的增加却远远跟不上因人口增加而带来的需求增加。目前,世界上还有近1亿人口处于饥饿的威胁之中,世界各国都把粮食安全问题视为头等国策,非常重视。

由于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困难,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呢?

国际上许多专家提出,食用菌产业将是解决未来人类粮食来源的重要途径。

有专家测算,目前全世办每年由于农业生产产生的作物秸杆近40亿吨,如果将其中1/4拿出来生产食用菌,每年可以生产出10亿吨鲜菇,有科学家测试,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不到1千克的鲜菇,就可以满足身体需要。这样,每年每人需要消耗350千克的鲜菇。那么10亿吨的鲜菇就可以养活24亿人口。

科学家测算,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木质素、纤维素达到2000亿吨,如果都拿来栽培食用菌,那将是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来源。

三、食用菌产业是一个高效、劳动密集型、适合我国广大农村的新型产业。

1、食用菌产业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目前,食用菌生产的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杆及农产品加工下脚料。以前农民总是在作物收获后,将秸杆就地点燃,产生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成了每年地方政策非常头痛的问题。发展食用菌产业,将秸杆合理地利用,不但提高了生态利用率,而且对杜绝燃烧秸杆,对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食用菌生产还是一个清洁、无污染的产业。食用菌生产要求清洁的无菌条件,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物。相比较起来,畜牧业产生的污染就严重得多。养殖过程中动物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浊的气体,还会产生大时的粪便,污染周围环境。有专家估算,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有40%来源于养殖业。多发展食用菌产业,从食用菌中获取人体必须的蛋白质,减少养殖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物利用率,都有很高的生态环保价值。

2、食用菌产业是一个高效的产业。

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例如,草菇从开始栽培到采菇仅用10天左右的时间。生产周期短,就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国外的一些高效栽培的菇房,在同一个菇房内,每年可以种植食用菌8次,每平方米面积每年可生产鲜双孢菇117公斤。按我国市场双孢蘑菇每公斤8元的平均价,每平方米土地的产值可达936元。这样,一亩土地的年产值可达62.4312万元。提高设备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越其他种植业和养殖业。

3、食用菌产业是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半工厂化生产,产业化率高,管理要求精细,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食用产业,就地安置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 篇4

1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食用菌种植规模仍然较小

新品种的种植少之又少。虽然我县养马甸子乡的香菇发展迅速, 有辽西香菇第一乡的美誉, 但是品种单一, 仅仅停留在香菇的常规品种的栽培上, 没有珍希品种栽培, 总体看来, 生产规模还是相对较小, 品种单一, 新品种推广开发速度慢, 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 大部分还是包木耳、香菇、平菇等常规品种, 没有利用好我县的优势原料资源, 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品种。

1.2 食用菌深加工数量水平较低, 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较大

当前, 我县乃至全国的食用菌产品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还较少, 甚至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生产规模的不断加大, 肯定也会出现丰产年及欠收年的更迭, 这样就要面临与其它产品同样的价格巨大波动的风险, 而当前我县食用菌深加工的数量水平几乎处于零的状态, 加工非常滞后, 菇农对滞销的大量鲜品只能做简单的烘干处理, 这就使食用菌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巨大风险。

1.3 食用菌交易平台建设不足, 物流服务水平差

我县食用菌缺乏统一市场, 批发市场的建设跟不上产业的发展步伐, 缺少市场是导致买方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生产食用菌的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开发新市场。当前我县广大种植菇农只能在家门口的小市场上销售, 价格低, 市场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渠道单一, 而且目前的市场条件有限, 甚至连简单的制冷设备都没有, 菇农的鲜品如不能当天卖掉连储存的地方都没有, 所以使得许多中间商把价格压得很低, 进而使得菇农的收入降低, 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1.4 食用菌产业科技研发水平较低, 种植及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对食用菌的研发仅停留在新品种的研发上, 而且研发非常少, 对产前的研发及产后的研发则更少。另外, 食用菌的种植及管理人才缺乏, 由于食用菌的种植管理条件较为艰苦, 收入水平也不高, 选择食用菌专业学习的人很少, 即使选择了这一专业学成之后也不一定真正从事食用菌的种植及管理。这就使得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低下, 种植及管理人才缺乏。

2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科技研发, 加快食用菌新品种的开发

针对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 加快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速度, 促使食用菌产业科技化、规模化发展。

2.2 加强宏观调控

做好食用菌产品供需预测及信息收集发布针对食用菌产品面临价格波动较大风险的现实情况, 并且产品价格波动太大, 最终即伤害菇农又伤害广大消费者, 政府有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 认真做好食用菌产品的供需预测以及为广大菇农做好相关信息收集和发布, 使得广大菇农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 以便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2.3 调动食用菌产业各有关主体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应宏观把握, 最大限度的调动食用菌产业各有关主体的积极性, 使得相关部门对从事食用菌产业的机构、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扶持, 以便我县的食用菌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大环境。

2.4 加快建设食用菌交易市场, 大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要尽快建立食用菌集中交易市场, 提升交易市场的配套设施, 不断提升食用菌物流服务水平, 要根据食用菌产品的物性, 设计特别的食用菌物流设备及特殊的物流线路, 以拓宽食用菌产品的销售区域及销售渠道。

2.5 加快培养食用菌产品种植及产业管理人才

有关部门要依托现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培训机构以及阳光工程的有效途径培养种植人才, 及熟练的食用菌采摘人员, 形成食用菌产业的立体人才供给体系, 以保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卢敏, 李玉.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战略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 .

[2]浙土.我国食用菌产业前景分析[J].农村新技术, 2002年 (8) .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篇5

1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我国食用菌传统生产和现代化种植方式并存,年产食用菌的数量超过3 0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3/4,产值2 000多亿元。我国食用菌产值居第5位,仅次于粮、油、菜、果[4]。我国食用菌除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外,栽培种类也较多,为70~80种,其中形成商品的约为50种,年产20万t以上的有14种,产量位居前6位的分别为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这6种菌类的总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4/5。目前,一系列的珍稀品种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灰树花、姬松茸等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5]。

1.1 我国食用菌产量现状

我国一直有栽培食用菌的传统,在改革开放后,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的产业链条。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产量稳步增长,2000年产量仅663万t,2013年突破3 000万t,截至2014年,产量达3 169.66万t。其中,2003年增幅最大,达18.51%,2012年以来,增长速率有所放缓,2014年增幅仅为4.44%[6,7](图1)。

1.2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现状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逐渐势头迅猛,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量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由单纯的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二是从单纯的消耗资源逐渐转变为资源节约和再利用。三是栽培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四是改变以往分散生产的方式,生产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2004年底,我国拥有食用菌生产厂家的数量达到900多家,生产食用菌的厂家广泛分布在江苏、福建、山东等省份。食用菌生产技术现代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生产企业管理完善、工厂化企业的单品种日产能得到提高、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6 133.96 t[8](表1)。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区域现状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形成了黑龙江东宁县、辽宁省岫岩县、河北省平泉县、河南省西峡县、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浙江省庆元县、四川省金堂县、湖南省岳阳市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但是,从整体发展水平上来看,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2014年排在前10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福建省、河北省、江苏省、四川省、吉林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年产量达100万t的还有辽宁省和江西省[9](图2)。

2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因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全面、均衡,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具有显著的药理、保健功能,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抗肿瘤等,尤其是对癌症、高血压、消化系统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如猴菇、灵芝)。因此,食用菌产品被誉为“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上帝食品”“健美食品”“长寿食品”等;食用菌生产的原料主要作为农业、林业生产的肥料,发展食用菌产业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延长农业产业结构链,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2.1 食用菌的营养优势

食用菌产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矿物质、维生素、抗生素、核苷酸等多种有益物质,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有益矿物质元素,而且味道鲜美,营养全面、均衡,具有“一高”(高蛋白)、“二无”(无淀粉、无胆固醇)、“二低”(低糖、低脂肪)、“四多”(维生素多、氨基酸多、矿质元素多、膳食纤维素多)的特点。与植物食品相比,食用菌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干品蛋白质含量可与肉类媲美。而食用菌干品脂肪含量非常低,完全符合当前人们对低脂、高蛋白食品的需求。

2.2 食用菌的药理、保健优势

食用菌具有显著的药理和保健作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是治疗和预防癌症的良药,是人体干扰素的诱导素,能够起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对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安神镇静、保肝解毒、健肠胃、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辐射、抗肿瘤等,尤其是对癌症、高血压、消化系统的疾病具有独特的医疗效果。在人们更加重视“食疗”作用的今天,食用菌产品作为一类新型的保健食品,将会逐渐被人们所信赖。

2.3 食用菌产业的生态优势

食用菌能分解植物体或有机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与大田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和小麦相比,具有低耗水、低耗养分和高生物转化率的特点,生产过程中几乎能达到废弃物的零排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高。以前农民总是将农林业的生产废料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这也成为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而发展食用菌产业,将秸秆等农林业边角废料进行合理地利用,可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对降低污染、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图3)。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从食用菌中获取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减少养殖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物利用率,具有很高的生态环保价值。

2.4 食用菌产品安全、绿色、无公害

大量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所谓“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和关注高于其他商品。食用菌栽培生产环境要求清洁、无污染,远离工矿区;生长过程中大多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农药残留低;食用菌本身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对有毒有害物质降解能力强等,使得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无公害性能得到保障。

2.5 食用菌市场潜力大

欧洲市场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是食用菌消费的主要国家,年人均消费量达3 kg;美洲市场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秘鲁等国为主,年人均消费食用菌约为2.5 kg;亚洲市场以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为主要消费群体,日本年人均消费食用菌约为3 kg,中国香港每年人均消费食用菌约4.8 kg;我国虽然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国内年人均消费菌类量还不足0.5 kg。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的饮食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保健功效逐渐被消费者认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选择选择食用菌,食用菌的市场前景良好[10]。营养专家建议每人每天应该消费250 g菌类,照此计算,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国内食用菌的消费市场将会呈现几何数量级的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2.6 政府、社会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食用菌产业成本低、污染小、效益高、市场前景看好,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食用菌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及畜禽排泄废弃物等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践表明,食用菌是改变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产业。因此,受到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逐步认识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可行性,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将其列入主导产业以采取政策倾斜,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扶持。

参考文献

[1]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马同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与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128-1130.

[3]臧峥峥,沈军.东海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l(16):286-288.

[4]王爽.食用菌成为我国第五大农业作物年产值两千亿元[EB/OL].(2014-09-17)[2016-01-2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9/17/c_1112520250.htm.

[5]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我国食用菌产业生产现状及消费市场特征分析[EB/OL].(2015-11-16)[2016-01-28].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511/358796.html.

[6]张俊飚,李波.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101(5):13-22.

[7]2015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及细分市场分析[EB/OL].(2015-09-01)[2016-01-28].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2/388513.html.

[8]报告网.2015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EB/OL].(2015-10-12)[2016-01-28].http://bg.yjbys.com/diaoyanbaogao/19648.html.

[9]耿建利.对2014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的分析[EB/OL].(2015-12-18)[2016-01-28].http://www.cefa.org.cn/2015/12/17/9168.html.

四川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篇6

1 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四川省立足食用菌品种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和原材料充足等突出优势, 通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33万hm2, 栽培品种30余种。2014年, 全省食用菌 (鲜品) 总产量150万t, 产值63亿元, 位居全国第六, 西部第一。

1.2 区域布局加快形成

四川是全国食用菌优势产区之一。近年来, 全省大力培育川西平原、秦巴山、川西北高原等集中产区, 形成了以双孢蘑菇、姬菇、平菇、香菇、鸡腿菇、金针菇和毛木耳、黑木耳、银耳等“六菇三耳”为主, 高档珍稀菌类多品种综合发展的格局, 建设了双孢蘑菇产区、袋料栽培产区、反季节菇类产区、传统名特优菌类产区、野生珍稀菌类产区等5个特色优势产区。2014年姬菇、毛木耳和双孢蘑菇等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为西部最大的食用菌产地。

1.3 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四川拥有实力雄厚的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 专业从事食用菌研究的科技人员100余人, 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 3人进入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和省级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 2004年以来, 全省制定和颁布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近40个, 通过国家认定新品种16个和省级审定的食用菌新品种30多个, 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20多个, 推动了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推进了食用菌的工厂化、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 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1.4 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全省通过标准化栽培、病虫综合防控、轻简化栽培、食用菌-大田作物轮作 (套作) 、林下食用菌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引入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 全省有从事食用菌生产和加工的企业100多家,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 年出口额近1亿美元。成立省级以上食用菌示范专合社和协会10个, 各级专合组织直接带动20多万户、100多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产业基地、农户与各类带动主体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模式机制不断创新, “互动共赢”格局逐步形成和强化。

1.5 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 加大区域品牌的打造力度。通过举办金堂菌博会, 积极参加多形式、多层次的展示展销会, 不断开拓食用菌国际国内市场, 提升品牌知名度, 涌现出了什邡毛木耳、中江毛木耳、大邑双孢蘑菇、长宁竹荪、雅江松茸等一批品牌产品, 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近2 666.67 hm2, 金堂姬菇、通江银耳、青川黑木耳、宣汉老君香菇和黄金黑木耳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产品保护,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知名度不断提升。

2 四川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食用菌产业近年来虽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与山东、河南、福建等国内先进省份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发展滞后。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 规模普遍偏小, 工厂化生产发展慢、比重小, 加工和销售能力较弱, 带动能力不强, 抗风险能力弱。二是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能适应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传统大宗菇类产品竞争优势在下降, 珍稀特色菌类开发迟缓, 产业以传统鲜销生产为主, 加工产品少、档次低, 大多从事干品、盐渍品粗加工, 缺乏品牌和拳头产品, 精深加工产品少;食用菌观赏、保健、药用开发不多, 饮食、养生、休闲、观光等食用菌多功能开发滞后, 产业附加值低, 整体效益较低;菌渣、菇脚、加工过程中固 (液) 废弃物等食用菌副产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及生产应用滞后, 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三是产业体系不完善, 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从产前优良菌种供给、生产基地规划设计、设施设备采购和生产材料供应, 到产中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再到产后商品化处理、营销流通和加工都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化服务企业或机构, 按产业链专业分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未建立。

3 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气候条件优越。四川地处西南内陆,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四川盆地云雾多、日照少、昼夜温差小, 全年阴雨日数200 d以上, 盆周山区和川西北高原地区立体气候特点明显, 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全省可实现周年生产供应, 适宜生产多种名特优新菌类。

二是品种资源丰富。大型真菌资源高达1 300余种, 其中食 (药) 用菌600种以上, 是全国种类最丰富省份之一, 具有新品种选育、新种类驯化和新型加工产品开发的良好基础。

三是原料充裕。四川是农业和林业大省, 可用作食用菌生产原料的农林副产物资源十分丰富。全省仅稻麦秸秆年产量就达2 000余万t, 若将秸秆的1/5用于食用菌栽培, 每年可生产200万t食用菌产品, 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四是效益显著。食用菌产业是非耕地式、立体式、高效生态农业产业, 可以利用沙石地、坡地、荒地、盐碱地、林地、废弃厂房、房前屋后等各类土地进行生产。四川地域广阔, 土地资源丰富, 劳动力充足, 农作物秸秆、木材等原料取材便利、费用较低, 产业成本低, 种植效益高于山东、福建、浙江等省。农户种植l万袋食用菌, 耗时3~5个月, 可获得5 000~8 000元的纯利润, 是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和特色产业。

4 加快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和规划引导。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要求, 科学制定个各产区中长期规划, 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力度,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加快建立和完善菌种研发管理体系、生产与加工社会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等“四大产业体系”为核心, 努力推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支撑、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的现代食用菌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是食用菌产业发展重要方向和根本出路, 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四川在菌种选育、原种扩繁、段木栽培、大棚代料栽培和省内错季周年生产等方面优势的同时, 要放眼全国瞄准食用菌产业在菌种选育、设施设备研发、栽培模式创新以及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发展方面的技术储备, 大力推动社会化服务发展, 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且专业分工明显的品牌服务主体, 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定西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 篇7

食用菌产业在全球发展迅速,与种植业、养殖业相比,有原种足、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既适合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又适合规模化生产.定西市发展食用菌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 者:吕书林 朱宏伟 作者单位:吕书林(甘肃渭源县农业局园艺站,748200)

朱宏伟(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730500)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 篇8

对接洽谈会以发展食、药用菌高端产业为导向, 主要围绕食用菌产业链中“新品种”、“栽培技术”、“废弃物处理”、“精深加工”等环节,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发布与推介。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研究员现场为成都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把脉, 提出了发展对策。成都市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郑林用研究员针对四川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思路。

本次会议共收集食用菌产业新成果、新技术60项, 食用菌产业科技需求23项, 食用菌产业科技项目6项。本刊将陆续介绍, 以飨读者。同时, 读者还可在成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站 (www.cdaas.com) 进行专题搜索。

一、新品种

1.欧洲优质块菌

块菌是一类地下真菌, 主要食用种为黑孢块菌、夏块菌和白块菌3种, 是世界公认最昂贵的美味食用菌, 被西方列为世界顶级食品, 有“黑钻石”之称。块菌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受到追捧, 价格居高不下, 鲜块菌售价高达500~1 500欧元/kg。

块菌是植物共生菌根菌, 生长在一些特定植物如核桃、桤木、板栗、榛子、油橄榄、云南松、华山松等的根上, 靠植物提供营养, 生长繁衍;同时块菌菌根能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和水分, 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块菌人工栽培需要培育菌根苗, 然后用菌根苗营造块菌林。我国天然的商业块菌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川滇接邻地区。

欧洲块菌菌根苗栽培后, 大约4~5年开始出产块菌, 每年都产块菌1次。根据世界各地人工营造的欧洲块菌园产量估算, 正常年份年产量不低于3kg/亩, 按黑孢块菌900欧元/kg计算, 每亩产值达到2.7万元人民币, 10年后进入盛产期, 年产量10kg/亩, 每亩产值可以达到9万元人民币。

2.川草53 (国品认菌2007039)

以四川采集的野生草菇菌株v4为出发菌株, 利用菌丝为材料分离获得原生质体, 经紫外线诱变获得变异菌株, 并通过多次筛选育成。商品菇菇蕾椭圆形, 呈浅褐色至灰黑色, 长5.5~8.0cm, 直径2.5~3.5cm, 表面光滑, 外包膜厚。口感和风味特征:脆嫩, 清香。

3.川金2号 (国品认菌2008040)

商品菇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5~1.2cm, 菌盖厚0.25~0.30cm, 菌柄长15~18cm (视采收时间而不同) 、粗0.35~0.45cm, 菌盖黄褐色至褐色, 与光照强度有关, 光照强度在10LX以下为黄褐色, 在10LX以上为褐色, 菌柄中生;子实体伞状, 子实体完全成熟时开始大量地弹射孢子, 孢子印白色。口感和风味特征:脆嫩、滑、清香。

4.川杏鲍菇2号 (国品认菌2007040)

单孢杂交育成。子实体中型, 菌盖黄褐色, 平展, 顶部凸, 直径3~5cm, 厚0.8~1.5cm, 表面覆盖纤毛状鳞片;菌柄中生, 白色, 保龄球形, 长度8~13cm, 直径2.4~5.5cm, 质地紧实。口感和风味特征:脆嫩, 清香。

5.黄菊菇 (川菌审2005001)

1) 特性

(黄菊菇散生或群生、群生每丛常20~40朵, 有时可达上百朵, 菌盖直径2~8cm, 初期为半球形至钟形, 后展开成伞状, 菌盖橙黄色至金黄色, 粘滑, 上面均匀分布褐色尖角状翘鳞片。适宜多种材料的代料栽培, 菌丝体适宜温度范围为5~30℃, 最适温度20~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25℃, 最适温度10~20℃。培养料适宜酸碱度范围为p H4~9, 最适p H6~7.5。培养基适宜含水量为60%~62%, 菌丝培养期空气相对湿度60~75%, 一般200LX以上的散射光就能刺激子实体原基的发生。自然条件下, 全生育期为100~120天。以棉子壳、杂木屑为主料, 添加15%~20%的麸皮或米糠作为精料, 生物转化率可达85%~100%。

(2) 栽培要点

(1) 制袋。按60%~62%的含水量, 将栽培原料拌匀, 用20cm宽, 40cm长, 厚3丝的菌袋装料, 100℃条件下, 灭菌10~12小时, 冷却后两头接种。15~25℃条件下菌袋培养40~45天长满, 80~90天后进入出菇期。 (2) 栽培。待菌袋菌丝长满后, 将其移入出菇棚, 不开袋, 保湿 (85%~90%) 和一般散射光刺激, 40~45天后, 子实体就会陆续发生。待子实体菌幕即将裂开时即可采收子实体。

6.白金1号 (国品认菌2008042)

子实体为白色, 丛生;子实体朵数:120~150朵;菌盖幼时半球形, 成熟后为球形, 不易开伞, 直径1~2cm;菌柄长短18~20cm;菌盖大小0.5~1.0cm;孢子印白色。菇形整齐, 均匀, 转潮快, 口感脆滑。

7.姬菇Rj-25

菇丛大型、密集。有效菇多, 子实体色泽灰褐色, 较耐高温。出菇温度5~25℃。姬菇、平菇兼用型品种, 产量比大宗品种高10%以上。栽培要领与其它姬菇品种一致。

8.大球盖菇1号 (国品认菌2008049)

大球盖菇1号产量高, 适应性广, 具有气味清香、味道柔和、质地脆嫩、口感爽滑、营养丰富的特点。子实体大小中等;菌盖近半球形, 后扁平, 一般直径5~25cm, 菌盖肉质, 湿润时表面稍有黏性。子实体初为白色, 长大后菌盖渐变成红褐色至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或灰褐色。成熟后, 边缘内卷。菌肉肥厚, 色白。菌柄近圆柱形, 靠近基部稍膨大。

9.金地灵芝 (国品认菌2007044)

单生, 菌盖黄色至红褐色, 肾形或半圆形, 直径8~25cm, 厚1.0~1.2cm, 菌盖表面有环状棱纹, 成熟后木质化;菌柄红褐色, 侧生, 长度约6~10cm, 粗1~3cm。

10.川黄芝1号 (朱红硫磺菌)

(1) 特性

子实体大型, 初期瘤状或脑髓状, 以后长出一层层覆瓦状的菌盖。菌盖直接着生于基质上, 无菌柄。菌盖直径8~30cm, 厚1~6cm, 有放射状条棱和皱纹, 菌盖表面为朱红色或鲜橙黄色、浅红色。朱红硫黄菌是典型的木腐菌, 以腐朽杉木为主。菌丝体适宜营养C/N为20~26/1;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2℃, 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0~25℃, 气温低于16℃, 子实体色泽为朱红色, 16℃以上, 子实体呈鲜橙红色, 20℃以上, 子实体色泽进一步偏淡;菌丝体适宜生长酸碱度范围为p H3.0~8.0, 最适酸碱度为p H4.0~6.5;子实体的发生需要200~300LX的光线刺激, 光照强度影响子实体的发生时间和色泽。培养基适宜含水量为60%~62%, 菌丝培养期空气相对湿度60%~70%, 出菇期空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菌丝体生长需要的新鲜空气较少, 但子实体的发生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正常自然条件下, 该菌株从接种到出菇的生育期为60~75天, 出菇转潮期为20~25天。生物转化率可达60%以上。

(2) 栽培要点

栽培方式为熟料袋栽, 栽培主料有杉木屑、杂木屑和棉籽壳、玉米芯等, 辅料为麸皮、米糠、玉米粉等。自然条件下适宜在春季的2~5月、秋季9~11月出菇。出菇温度控制在10~25℃, 空气相对湿度80%~90%, 光照强度控制在200~300LX。要保持菇棚通风良好, 同时保持菌袋周围空间湿度。从菌袋排放开始到出菇结束, 要人为拉大出菇场所的温差, 以温差刺激子实体的发生。

11.灵芝G26 (国品认菌2007046)

韩芝×红芝, 原生质体融合育成。单生, 菌盖红褐色, 肾形, 直径10~15cm, 厚1.2cm左右, 菌盖表面有环状棱纹, 成熟后木质化;菌柄红褐色, 侧生, 常规段木栽培菌柄长度约8~15cm, 粗2~3cm。子实体致密, 产品宜于低温干燥环境贮存。

12.褐菇 (俗称牛排菇)

吴店镇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9

一、吴店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适宜

生产食用菌除技术和资金以外, 首先要进行栽培区域的选择。吴店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 海拔在400—800米之间,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3.5—16.3摄氏度, 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 年无霜期超过240天, 相对空气湿度80%以上, 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全镇国土面积248平方公里, 拥有山场面积25万亩, 耕地面积2.4万亩, 土地资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 无工业污染源, 具有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优势条件。吴店镇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 可供生产的食用菌类型多样,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2、原料资源丰富

吴店镇耕地和山场面积广大, 植被丰富, 农业所产生的下脚料多, 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十分充足。吴店镇党委和政府着眼于食用菌产业的长远发展, 坚持做到既要山川增绿, 又要菌业稳定持续发展。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经过几年的发展, 吴店镇食用菌生产所需的栎林资源已达10万亩, 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食用菌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崇尚“三低一高”食品即低糖、低盐、低脂和高蛋白的食品, 食用菌则被视为首选。食用菌多糖能激活人体免疫细胞功能,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特别是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引起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目前, 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二, 但消费水平偏低, 人均年消费量约500克 (干品) ,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吴店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吴店镇的一大主导产业, 涌现了东河、东湾等食用菌生产专业村。为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吴店镇引导菌农成立了食用菌协会, 食用菌生产步入了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据初步统计, 目前全镇约有80%的农户掌握了食用菌生产技术,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吴店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经过实地调研, 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吴店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1、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技术含量仍然较低

吴店镇不断探索和引进食用菌种植新技术, 促进品种转型和产品更新。在保持传统香菇、黑木耳稳定发展的同时, 注重新品种的培育, 新技术的推广, 新农民的培训, 使食用菌由一“菇”独秀到百“菌”齐放, 已由单一的品种白木耳发展到香菇、黑木耳、巴西菇、白灵菇等多个品种;从单一依赖栎棒栽培发展到利用栎杂木、花生壳、棉花籽壳、桔杆等多种原料栽培食用菌。东河村投资120万元, 占地90亩, 试种反季节香菇50万袋, 产值达300万元, 纯收入130万元;浆溪店、芝麻湾村试种袋料黑木耳10万袋获得成功;近年镇里新引进了经济价值更高的巴西菇种植技术, 目前全镇已有100多家食用菌种植户掌握巴西菇的种植技术, 共建有巴西菇大棚100多个, 种植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 年产值达400多万元。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也取得较大进展, 相继发展了东湾、东河、三土门、浆溪店等食用菌产业基地, 按照“五统一分”的原则进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从总体情况来看, 吴店镇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含量还较低,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在生产程序、消毒灭菌、农药使用、菌种配方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香菇无害化催花烘干等先进技术也尚未得到全面推广。吴店镇食用菌产业缺少整体的行业技术指导, 镇里能指导各村食用菌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很少, 有些懂技术的人员较保守、封闭, 不能和其他种植户交流, 影响了食用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产品市场化发展较快, 但尚无知名品牌

吴店镇把培育市场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条件, 重视食用菌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镇政府投资50多万元, 搭建雨棚1500平方米, 建起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食用菌交易市场, 大大提升了食用菌市场的集装和交易能力。吴店的食用菌产品不但畅销国内多个城市, 还远销到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周边的曾都、信阳等地的客商也常年来吴店采购, 年交易额达8000万元以上。吴店镇重视食用菌产品品牌的培育, 目前已有云雾牌黑木耳、广丰牌香菇、玉花牌冬菇等品牌, 但这些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 竞争力不强, 没有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不能做到以品牌取胜, 难以形成品牌优势来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龙头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但市场竞争力还不强

吴店镇引导农民经纪人创办了广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并为公司提供了食用菌加工厂房, 公司拥有自营出口权, 也是广水市外贸创汇大户。公司已成为广水市食用菌产业的龙头企业, 带动了周边6个乡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辐射农户3万多家, 基本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 达到了“产销两旺, 农民增收, 企业增值, 财政增税”的目的。广丰公司总资产1000万元, 注册资本300万元, 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 加工厂房2600平方米, 与市内同样从事食用菌加工的吉阳食品 (广水) 有限公司相比, 广丰公司的规模偏小。公司尚未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市场知名度不高, 精深加工产品少, 市场营销网络与大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与国内上规模的食用菌加工企业相比, 广丰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4、食用菌产品粗放, 精深加工能力欠缺

当前国内外食用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加农民收入。广丰公司拥有食用菌深加工、精包装技术和设备, 具备一定的食用菌产品加工能力, 所加工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已发展成多个品种、多个系列。但目前吴店镇销售的食用菌仍以初级产品为主, 深加工能力不足, 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还很少。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增值不够, 出口的大多数只是用来深加工的原料, 精深加工能力欠缺。在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方面还未能取得大的突破, 尤其是在利用高科技开发食用菌保健食品、生物药品等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三、提升吴店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考

提升吴店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水平, 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技术水平

引导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食用菌技术研究与开发。建设若干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 命名一批科技示范户, 大力推广和普及新品种、新技术, 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大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力度, 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菌种质量评价、安全生产控制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保鲜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建立健全全方位、多渠道的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鼓励食用菌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帮助菌农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探索“科技部门+基地+农户”、“科技部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 提高科技贡献率。

切实推进菌农技术培训工程, 提高菌农技术水平。加快食用菌主栽品种及珍稀品种的制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等技术的普及, 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建立吴店镇食用菌示范培训基地, 邀请一批食用菌专家定期来吴店授课, 传授先进的食用菌栽培和管理技术, 以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培训重点, 引导菌农不断提高生产技能, 提高产品质量。

2、提高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要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 引导其扩大产品深加工规模, 推动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增加辐射面, 提高带动能力。引导企业扩大食用菌产品加工规模, 开发新产品延伸加工链条, 在食用菌饮品、菌酱等深加工产品上搞突破, 在食用菌保健品等方面进行探索, 努力改变产业链条短、产品粗放的现状。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开发生产盐渍品、干品、休闲、药用、美容等食用菌系列食品, 将食用菌变成各种集方便、食用、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 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通过精深加工, 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3、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提高菌农组织化程度

加强与广水市食用菌协会的联系与合作, 充分发挥吴店镇食用菌协会的作用, 提高菌农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为菌农搞好全方位服务, 可引导其成立科技、菌种、市场信息等服务队, 为菌农服务。继续搞好村级专业合作社的完善工作, 引导各食用菌专业村成立或健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要做到“五有”即有规章制度、有办公地点、有专人负责、有综合服务、有定期活动。采取股份合作等方式, 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加强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协作, 提高菌农组织化程度, 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 为菌农创造稳定的增收平台。

4、加强对菌农的资金扶持

要把对菌农的资金扶持作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农民申请贷款的门槛高, 贷款期限短, 而且普遍要求提供担保, 而农民正缺少可以提供担保的财产, 要解决生产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 难度很大, 影响了生产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可以考虑设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 主要解决食用菌从业者融资难的问题, 为食用菌从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尽力帮助农民解决发展食用菌生产的资金瓶颈。由吴店镇政府筹集资金, 设立吴店镇食用菌发展基金。食用菌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食用菌基地建设和生产营销大户, 奖励固定资产投资、品牌建设、科技创新、组织服务等, 奖励对吴店镇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5、实施品牌战略, 培育知名品牌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法宝, 也是产业发展的灵魂。以品牌取胜是吴店镇食用菌产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政府要积极组织食用菌品牌推广的咨询、指导和培训工作, 鼓励和扶持企业培育知名品牌。食用菌生产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努力打造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靠品牌拓市场, 靠市场增效益。

做好食用菌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质量认证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要争取能有一批食用菌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 争取能有若干产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同类产品, 要实施“三统一”, 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 统一营销策划, 避免无序竞争, 树立吴店食用菌产品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深加工, 使现有的云雾牌黑木耳、广丰牌香菇和玉花牌冬菇等品牌产品形成从初级到精深加工的系列化产品, 提高品牌知名度, 增强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使现有品牌成为知名品牌, 以品牌效应来带动吴店镇的食用菌产品更好地抢占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黄毅:食用菌栽培[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2]方天堃:农业经济管理[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潘熙筑: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问答[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 篇10

食用菌产业是山东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作为食用菌生产大省,如何尽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向产业强省转变,是“十三五”期间山东省面临的重点任务。为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本文对“十三五”期间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山东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处于产业升级发展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较高,横向比处于全国省域第一梯队,是生产大省,但还不是强省。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在科技创新、专业化生产、精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发展空间很大。

1 关键问题和重点需求

1.1 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1.1 食用菌主产品种过少,工厂化生产品种单一,多元化结构尚未形成 据统计,山东省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和木耳五类主栽品种产量已占到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的80%,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品种仅集中在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双孢蘑菇等少数几种,大宗菇类部分品种发展过盛,珍稀菇类规模生产的品种较少,尤其是适于工厂化栽培的珍优菇种及专用品种不足。品种结构和规模比例仍需进一步优化,珍优菇类如银耳、茶树菇、大球盖菇、猴头菇、白灵菇、长根菇、姬松茸、灰树花、绣球菌、羊肚菌、蛹虫草等价值高、市场畅销的品种需要大力引种栽培和扩大生产规模。

1.1.2 种质资源和新型基质开发不足,育种及制种水平较低,专业化生产缺乏,菌包菌料生产方式落后 山东省专用品种选育发展缓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食用菌名特优品种及野生珍贵食(药)用菌新品种研发、引进和储备工作滞后,工厂化生产、珍稀菇类新品种不足。制种水平和能力较低,工艺落后,尚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良种繁育生产,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优良品种和优质菌种的需求。菌包菌料生产缺乏专业化分工,产业标准化进程缓慢。新型栽培基质以及畜禽粪便、食用菌菌渣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1.1.3 传统栽培设施利用率不高,产业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尚不完善 山东省新型高效栽培设施更新缓慢,周年化生产覆盖率较低。目前食用菌生产以分散式季节性传统大棚栽培模式为主,一般为春秋生产、夏季闲置或夏季生产、冬季闲置[1]。通过品种优化选配和菇棚性能改进,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大大提高设施利用率和种菇效益。优势产区的园区化和精准化技术发展进程较慢,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效率不高、人才不足、科技平台和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工人队伍缺乏以及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凸显。

1.1.4 保鲜加工和菌渣综合利用等产后处理工艺层次较低,产业链延伸深度和产业融合程度不足 目前,山东省食用菌大多以鲜品销售为主,而鲜品保质期短,要延长其销售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必须进行精深加工,而现有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加工品种及产品单一,大多为初加工品,加工增值率较低,工艺技术研发薄弱,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大大影响产业整体效益。同时,食用菌菌渣数量大,而综合利用率较低,菇农处理菌渣一般是直接还田、弃置或燃烧,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并危及食用菌自身栽培环境,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研发不足[2],产业发展急需解决其共性关键技术。

1.2 食用菌产业链重点需求

1.2.1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选育补充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大宗菇类新品种,引进驯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珍稀菇类新品种,丰富工厂化生产专用品种 应加强山东省食用菌核心种质库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技术工艺和设施装备水平的升级,逐渐实现菌种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改变部分主栽菌种高价进口的局面。针对现有主栽品种,突出适宜新型栽培基质的品种创新,实现上档升级。大力开展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毛木耳、鸡腿菇、草菇、滑菇等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示范,着重在品种改良创新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针对珍稀菇类,突出适宜较大规模推广的品种创新,壮大生产规模。积极引进和培育猴头菇、白灵菇、秀珍菇、姬松茸、大球盖菇、灰树花、长根菇、羊肚菌等珍稀优质菇类新品种,形成成熟配套技术,不断扩大山东省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珍稀菇类生产规模,进一步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形成一批新的珍稀菇类优势发展区域。

1.2.2 突破工厂化生产、珍稀菇类栽培、周年化生产、新型高效设施栽培以及食用菌保鲜与精深加工等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 精准精致生产和合理优质优价将是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之一。在传统栽培方面,急需研发推广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生产适用的新型菇棚(房),示范推广夏季和新型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形成珍稀菇类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在工厂化生产方面,急需集成工厂化生产调控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及精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急需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及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在保鲜加工方面,加快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贮运保鲜重大关键应用技术研发攻关,建立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突破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的产业发展瓶颈,尤其是食用菌功能食品、休闲食品等加工技术急需研制熟化,食用菌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化妆品、药品开发工艺亟待深入研发,形成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3],加快深加工产业化步伐。

1.2.3 以推进菌渣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产业由低值转化型向高效循环型转变,促进种、养、菌业的有机结合 产后资源再利用是食用菌产业链条延伸和整体提升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食用菌菌渣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集成推广。积极探索适合山东省主栽品种菌渣的基质化、肥料化等先进技术,构建和示范推广“食用菌—有机肥(基质)—农作物—食用菌”、“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生产(菌渣)—二次种菇—还田”、“食用菌—菌渣饲料/垫料—养殖—沼气—农作物—食用菌”等多种生态循环利用模式[4-7],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农、林、牧废弃物的多元增值,实现种养废弃物菌业与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

1.2.4 加大食用菌技术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培育产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菇农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不断集成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成果,培育建设业务精、素质高的产业技术转化型人才队伍,提升科技转化和示范推广能力,重点指导应用周年化高效栽培、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等专业技术。在主产区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菇农,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面对当前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新型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精准化生产园区,实施食用菌提质增效和专业化生产示范推广工程,展示优势、优质、特色食用菌新品种和符合各生态区域特点的栽培新模式,重点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及新型栽培基质利用,增强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效果。

2 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预期目标

2.1 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围绕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以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增效益”的基本思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全力推进食用菌原料专业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加工精深化,全面提升基地建设、加工增值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打造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效益,加快迈向食用菌强省的进程。

2.2 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

坚持质量安全第一,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坚持循环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为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技术水平,实现食用菌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着力调整生产结构,在稳定大宗菇类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市场潜力大、产品效益好的珍稀菇类,不断推动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强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的研发。深入推进原料和菌包的专业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和菌渣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产品安全、产业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菇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3 产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550万吨、350亿元,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基地达到100个。预计消耗农作物秸秆800万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度高的食用菌名优品牌,保持和扩大产业竞争优势,产量、产值等主要指标仍保持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要以推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重点,实现“六大转变”:以推进优势区域布局为重点,加快产业由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推进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由粗放生产型向集约化发展型转变;以推进菌包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由分散生产向专业化生产转变;以推进菌渣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产业由简单利用型向循环生产型转变;以推进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由产品优势型向品牌优势型转变;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3 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科学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在山东省原有优势生产区域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和特色,注重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整合区域农业资源,进一步扩大优势区域,增加当地菇农收入,提高食用菌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在大宗菇类生产上,突出提档升级。平菇优势产区拟以聊城、青岛、枣庄、临沂、济宁、滨州、潍坊、菏泽、德州等为核心地区;金针菇优势产区拟以济宁、临沂、德州、聊城、淄博、莱芜、潍坊、枣庄等为核心地区;双孢蘑菇优势产区拟以德州、济宁、聊城、菏泽、滨州、泰安、潍坊等为核心地区;香菇优势产区拟以滨州、青岛、淄博、烟台、日照、威海等为核心地区;木耳优势产区拟以日照、临沂、济宁、泰安、枣庄、潍坊、青岛、莱芜等为核心地区。不断扩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珍稀菌类生产规模,珍稀菌类优势发展区域拟以泰安、济宁、济南、青岛、烟台、临沂、潍坊、淄博等为核心地区。

3.2 以省食用菌创新团队为主体,提升产业关键技术

“十三五”期间,食用菌创新团队围绕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内外上下联合,相互补充协作,共同进行重点研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全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共性技术和区域发展关键技术攻关。

一是优良专用食用菌品种选育和菌种优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通过食用菌野生种质驯化、珍优专用品种选育和菌种优质快繁技术的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食用菌育种技术体系,全面提升食用菌种质创新和育种技术水平。围绕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品种、菌种的关键问题,驯化选育长根菇、花脸香蘑等野生及优异品种;创建工厂化主栽品种孢子资源库和优异基因转化体系;育成长根菇、绣球菌等工厂化珍优专用新品种;改良复壮双孢蘑菇、真姬菇等工厂化主栽品种,并建立工厂化菌种繁育、保藏、检测技术体系。

二是食用菌新型高效栽培模式和精准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开展优势、优质、特色菇类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以“精准节简,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周年、轮作、立体等高效栽培模式,专用设施利用、轻简化栽培及工厂化精准调控,新型基质专业化制备与优化配方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生产技术,集成完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三是食用菌冷链保鲜、加工提取和菌渣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以优质供应、副产物增值、产业链高效循环为目标,形成简约冷链物流操作技术体系和产后加工技术体系,开发食用菌精深加工及菌渣系列产品。

3.3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生产基地(园区)

积极培育一批大型经营主体,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巩固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8],形成“农、工、贸”有机结合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建设集菌包培育、出菇管理、产品加工、包装、物流配送及菌渣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食用菌产业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引导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栽培原料更替、品种更新、栽培模式升级、设施设备改造、营销方式转变、菌渣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进度。

立足优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技术模式领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特色标准化示范园区。通过建设集新品种新模式科研、示范、推广或培训、生态观光、采摘、餐饮为一体,以食用菌产业为依托的高标准现代化示范园区,充分挖掘食用菌产业的非传统功能,打造一、二、三产及多产融合的亮点和样板。

3.4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培育创建知名品牌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竞争力为核心,引导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和菌食文化挖掘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菌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引导食用菌优势产区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统筹制定本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品牌,加快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建设良好局面。通过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鼓励食用菌生产加工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国内外知名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食用菌产业供需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份额[9, 10]。

3.5 培育信息化专业市场,激发菌品流通活力

依托食用菌优势发展区域,科学规划和布局,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或改造集交易、信息平台、仓储物流、产品展示、市场网络、菌业文化宣传和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构建以交易规模化、空间信息化、冷链一体化、配套多样化为标志的四大服务体系,实现线下实体店与线上交易相结合的现代电商经营模式。积极开发二、三线城市食用菌销售交易平台,扩大销售范围,避免因产品局部集中过剩而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加快完善多渠道流通、多方式经营、多元化竞争的市场体系,搭建市场信息平台。

在食用菌优势产区,以区域性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覆盖周边区域的“互联网+”食用菌流通销售服务体系,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食用菌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应用[11],逐步推进对产品交易、受理、运输、仓储、配送全过程的监控与追踪,实现追溯体系对食用菌产业链的全覆盖,加强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风险因素分析[13],发挥电子商务拓市场、促消费、带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作用,激发菌业产品流通活力,推动食用菌产业现代化进程。

3.6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培植壮大产业新型经营主体

目前山东省食用菌生产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工厂化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已逐步成为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但其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平台建设薄弱,专业人才及技术储备不足,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员缺乏,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亟需加大培植力度,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栽培料和菌包专业化生产,采用“原料专业化供应+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专业化出菇”的细化分工协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食用菌生产[12]。同时,引导发展原料处理、出菇管理、储运销售以及精深加工等环节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加速产业从小规模粗放生产向机械化、专业化生产转变。强化加工企业与食用菌创新团队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共同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开发精品型、保健型、即食型、套餐型等产品,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整体精深加工水平,围绕调结构、降成本和补短板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7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面向生产一线,建立“三系融合”,即“创新团队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食用菌生产经营体系”,并有效带动菇农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与普及,促进菇农增收、产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在食用菌优势区域,重点选定食用菌产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莘县、邹城市、惠民县、东港区、齐河县等县(市、区),作为食用菌综合技术指导服务核心县,优先建设新技术推广与培训基地。具体由食用菌创新团队整体对接服务,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协调,各岗、站技术骨干参与和联动,以食用菌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灵活高效的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工作,提高一线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现代农业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并积极探索食用菌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型升级及多产融合的新模式,为新型职业菇农培育提供智力支撑。

上一篇:汽车生产商下一篇:预算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