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山歌三篇

2024-05-23

闽西客家山歌 篇1

一、闽西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闽西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生活习惯。客家山歌表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体现的是一种朴素、自然风格,给人的印象是天然的、快乐的。客家山歌之所以经久不衷、广为流传,是以客家人长期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以及他们淳朴的情感和愿望有关。闽西客家山歌这种鲜明的农村色彩,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感觉很自然、很亲切、很感人。客家山歌形式主要有民间小调、竹板歌、民谣等;具体内容主要是情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

在北宋时期,中原大地战火连年,群众饱受残酷剥削与压榨,农田被占、家产受侵,生活悲惨,致使中原人们背井离乡,往外迁徙,安家立业。客家人来到新的荒凉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千百年来,由于受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客家文化表现的形式主要有山歌、小调、竹板歌、民谣。如:客家妹子快乐多,娘胎偷偷学唱歌;哇哇落地一声唱,绿水青山都来和。又如:客家妹子爱唱歌,家有山歌十八萝;挑来一担慢慢唱,唱到日落月上坡。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一定能听到优美、动人的客家歌谣。

闽西客家山歌主要是七言四句三韵,歌词比较和谐,唱起来很顺口,听起来很舒服,歌词也很押韵。闽西客家山歌是客家百姓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具有随意性、地域性、口头性等特点。客家山歌本地方言特别重,别有一种韵味。客家人在每年的中秋期间,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河的对岸、桥头两边,用高吭的声音在对唱山歌。在农村,很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对唱山歌结为夫妻的。

二、客家山歌的内容

闽西客家山歌内容极其丰富、主题深刻、形象可歌、情感真实、语言凝练。具体表现在:

(一)表现革命题材的山歌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闽西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和指导闽西革命工作。当时老百性知道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贫苦落后究竟是什么人造成的,农民逐渐觉悟了。群众主要通过宣传标语、山歌、漫画、战报、扫盲和唱一些革命歌曲来弘扬正气,鼓舞军心民心。如:流传到现在的《红军游击队歌》:红军游击各乡村,头一要紧杀豪绅;因为豪绅十分恶,勾结军阀打穷人。第二要紧缴枪支,缴到穷人手上持;穷人手上有枪械,地主豪绅一一杀。第三要紧更应该,田契账簿拿前来;还有来往借银字,点火一烧化成灰。第四要紧对富人,没收财产莫容情;现银拿来充军饷,田地米谷分穷人。第五要紧助农工,权柄拿到手当中;建设苏维埃政府,工农专政乐无穷。还有五个好主张,一抗捐来二抗粮;三抗租谷四抗税,五抗放债吃人王。穷人大家要认清,地主豪绅没人情;公公道道同其讲,口讲出血也闲情。

又如反映根据地人民热爱革命、报名参军、英勇杀敌的坚强决心的曲子。《风吹竹叶》:风吹竹叶响叮当,自幼报名到前方,前方打倒反动派,打的敌人一扫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当时产生了大量反映土改、抗美援朝、自由婚姻、互助合作的歌谣:如:日头一出满地红,天下第一毛泽东;斗倒地主老封建,穷人翻身好威风。革命传统要发扬,抗美援朝记分详,抗美就是打美帝,援朝就是保家乡。婚姻大法好主张,绝对禁止妹等郎;废除买卖婚姻制,自由结婚喜洋洋。

这些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谣,文化内涵丰富,深受群众爱戴。鼓舞民心,令人振奋。闽西人民在沸腾的斗争生活中扩大了政治视野,思想更为活跃,充分反映了闽西人民的理想抱负,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为革命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山歌

如:月亮弯弯两头勾,两颗星宿挂两头;金钩挂在银钩上,郎心挂在妹心头。又如:月亮弯弯两头尖,两个星宿挂两边;金钩挂在银钩上,郎心挂在妹心边。再如:月亮出来亮堂堂,犀牛望月妹望郎;郎有心来妹有意,有心有意结成双。永定的《八月十五看月光》:八月十五看月光,看见鲤鱼跟水上;鲤鱼不怕漂江水,恋妹不怕路头长。这些歌词用衬托的手法,歌颂青年男女坚贞不屈、忠贞不渝的爱情,值得颂扬。

(三)赞美方面的歌谣

闽西客家长汀山歌《人民江山万年长》:上连连来闹连连,翻身当家掌个权,工人大哥来领导,人民江山万万年嗳嗨哟!歌词表现了人民对新社会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之情。歌词凝练、简洁、明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颂歌:自从改革到如今,农村变化最分明;落实生产责任制,粮多钱多算唔清,政策落实得人心。盘古开天到如今,哪有农民发千金;自从农村大改革,千金农民算唔清。日头落山满天星,山里人家尽开心;看了电影看电视,文化生活日日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客家人传唱的民间歌谣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新的变化。闽西客家人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如今,客家人爱唱山歌、爱唱民谣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还在一代一代地延续着。被福建省文联授予全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的永定籍“闽西山歌大王”李天生,现已80多岁高龄,他13岁开始唱客家山歌,1956年冬天,他作为福建代表参加全国首届农村文艺调演,满怀红土气息登上中央大舞台,用客家方言演唱《八月十五看月光》,用“竹叶笛”演唱《东方红》,赢得观众交口赞扬。演出结束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邀请李天生等人,接他们入中南海怀仁堂演唱《金丰大山不寻常》等客家山歌。李天生创作的客家山歌已融入了《土楼回响》第二乐章,而且由他本人亲自演唱。他不仅在中国唱山歌,还把中国客家山歌唱到东南亚、欧洲等海外,为宣传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闽西客家山歌的发展史就是客家人的迁徙史、奋斗史、血泪史,客家山歌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发展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音调优美、结构单一、内容特别的客家语歌曲。

踏寻“闽西”客家风情 篇2

龙岩,地处福建省的西部,故统称“闽西”。一踏进这片土地,我们就被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所吸引,被客家人的热情好客所感染,被特有的土楼建筑所震撼。如诗如画的青山秀水中,我们踏寻着那些摄人心魄的美丽客家风情。

客家首府——长汀

长汀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是著名的唐宋古城,绕城而过的汀江被誉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店头街是长汀很有代表性的古街道,一条狭长主街,四处通达,街面宽四米左右,由两列整齐相对的木构建筑组成。每户门面不宽,但都有一定的深度,基本结构是前店后院、下店上宅、前店后坊,故称“店头街”。虽有沧桑之感,仍能显出各宗室的气派。听说政府对这一带不进行开发,就是为了要保持古镇的容貌。

老街、老人、老店、老字号、老照片,构成了长汀这幅鲜活的旧式画卷,本来以为是个很安静的小镇,却发现这里是如此热闹。

走古事,游大龙——连城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连城罗坊乡,被誉为“山村狂欢节”的走古事在雨中隆重举行。走古事是一种传统的客家风俗,共有七个棚(棚,是指为扮演古事的一个轿台)。每个棚有两名男童,扮演天官或武将。“嗵!嗵!嗵!”随着三声神铳的巨响,百余男青年扛着七棚“古事”快速前行,有天官的一棚“古事”在前面领路,随后的带有武将的六棚“古事”争先恐后,奋力向前。据说,后面的六棚“古事”,谁走在最前面,来年就能交好运。他们从罗坊屋背山坪开始奔走,从“云龙桥”前的清岩河下河床,逆水狂奔,浩浩荡荡,壮观无比。雨越下越大,抬夫们在当地民众和海内外游客的围观中,一个个精神振奋,手拉着手,呼喊着,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奋力狂奔,彰显了客家人勤劳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

元宵夜,连城姑田镇,近千名青年壮汉抬着三百多米的大龙翔游,蜿蜒于乡间村野,穿行于大街小巷,一路上男女老少前后左右相随,浩浩荡荡,热闹非常,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燃松明、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足显百姓祈愿之虔诚。威风而壮丽的游龙活动,在民间自古传延至今,是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的强力佐证,也寄托了华夏儿女腾飞的梦想。

土楼奇观——永定

富有特色的闽西客家土楼 篇3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l星扫描到八闽大地崇山峻岭中依山傍水间的一堆堆圆形、不同组合形式的建筑物,成了美国科学家心中的疑团:如果说不是“中国的导弹发射基地、核反应堆”,那到底中国折腾出的是什么军事基地,什么军事设施?

到后来,才知道这是福建土楼。

土楼被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誉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则称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对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前期考察的美国专家内维尔・阿格纽认为土楼“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民间建筑”,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评价土楼“看似千篇 一律,实则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

在龙岩永定,绝大多数居民是南宋、元、明,特别是元末明初从“客家祖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村一带辗转迁徙,到永定定居的客家人。早期到达永定的客家先民,饱尝饥荒战乱、流离失所之苦,来到这片蛮荒之地,平原已被当地居民和先期的移民占据,只能到山区栖身。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一方面修筑遮阳避雨的栖身之所。他们把居家土楼选择在山地丘陵等山间谷地或呈串珠状分布于溪河两岸而筑,这样一可以接近水源,二可以就地取材。土楼朝向大都是坐北朝南,在建筑上背阴向阳,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北面背阳,且冬季尽刮来自北国寒冷的偏北风,气温往往较低;而南面朝阳,阳光充足。因此,建筑坐北朝南,一方面有利于通风,另一方面能产生冬暖夏凉等保温防潮的效果,还能起到不易繁殖细菌而使人少得疾病的良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当时的条件下,家族聚居是防御自然界和人为的各种侵害的一致要求和必然结果。他们就地取材,运用中原古代的版筑技术,仿照军事用途的土城土堡,“堡(寨)宅合一”演进为融堡寨之坚固、防l等优点的多层居宅。

永定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开门见山,丘陵广布,故日照时间相对较短,而土楼大都是封闭的,且不设阳合。一楼、二楼一般都不开窗,这就有利于防盗贼入侵。因为土楼内外不设阳台,所以采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于土楼坐北朝南,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到了中午,太阳便可照到天井,使得楼内光照充足。尤其是圆楼,因为其面积庞大,所以日照面积也就越大,得到的光照就越充足,太阳就可以照到每一个死角。

永定客家土楼的屋顶大都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永定,降水丰沛且空间分布不均。当雨季来临时,其“人”字形屋顶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屋顶的外坡要比内坡长,这有利于防止雨水下渗到土墙而引起的坍塌。

圆形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典型民居。土楼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约10多米,高三至四层,共有一二百个房间。底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居室。二圈两层,均有30―50个房间。中间是祖堂,是婚丧喜庆的公用场所。楼内有水井、浴室、磨坊等设施。

世人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西晋时期起,部分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灾荒先后三次逐渐南迁到现在的闽粤赣交界山区,孕育了一支汉民族中充满活力的民系――客家。永定则成了纯客家县。起先,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便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清康熙、乾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又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使永定的豪门富翁和部分民众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这些高大土楼因取材方便,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审美价值,而辐射周边客家地区。

永定土楼作为客家土楼中最优秀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振成楼是客家土楼的精品,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该楼建于19,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内有花园、学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中西合璧。占地约5000平方米,费时5年建成,耗资8万光洋。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问,八卦每卦6间,一梯楼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防火墙,以拱门相通。祖堂为一舞台,立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圈成内圈,二层廊道有精致的铁铸栏杆。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与雍和宫、长城并列为中国三大建筑,模型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古建筑代表在建筑展览会展出。振成楼设有客房、餐馆、浴室及l生设备。有趣的是,汽车可直达该楼。被称为土楼王的承启楼位于永定县高头乡,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台湾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福裕楼,其整个屋脊漆成彩色,雕刻着孔雀、凤凰等瑞兽祥鸟和花草图案,仰望屋脊,像展翅欲飞的凤凰。其楼结构是以三堂为中轴核心,左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有三堂二横式,三堂四横式,三堂六横式等。福裕楼的九脊顶坡平缓柔和风格朴实,而气势非凡,屋脊装饰更是考究而精致,两端翘成牛角或凤尾的形状,外墙用白色的石灰粉刷。福裕楼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犹如壮观的`府第、宫殿,楼内装饰颇为讲究。

土楼还可以用数字总结出它的特性:

六样功能:聚族而居,教化娱乐,安全防l,防风抗震,防火防潮,冬暖夏凉。

七大特点: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结构奇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

八种形状: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马蹄形。

土楼还有它的几个之“最”:

最小的土楼――南坑翠竹楼直径只有9米,三层36间。

最高的土楼――梅林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共5层,高21.5米,每层28间,共140间。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220根,65厘米口径的梁材780根。该楼有四奇:一奇因为它是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二奇是因为它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没有桩基,整座楼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三奇是因为楼内有二口水井相距18米,却一口清亮如镜,水质甜美,另一口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被人称为“阴阳井”;四奇是因为和贵楼结构是楼包厝,厝包楼的特征。

最大的土楼――书洋顺裕楼。建于1937年,外廊直径86米,每层72间,4层计288间,楼中又有80间,共368间。背山面水,有“王中之王”的盛誉。

最完好的土楼――梅林怀远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直径38米,高4层14.5米,共136间。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楼内雕梁画栋,佳联成对,读来回味无穷。处于核心位置的“斯是室”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精巧秀气,古朴天然。

最奇特的土楼――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形土楼、一座椭圆形土楼和三座圆土楼组合而成,布局合理,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居高俯瞰如绽放的梅花,山脚远眺又似布达拉宫,是土楼民居中最精美的组合群体。

土楼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充实土楼景区的文化内涵,提高土楼景区的文化品位,如今土楼景点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人们在这里不仅能放松心情,陶冶情趣,而且通过旅游了解祖国,了解历史,感受文明。土楼的旅游业,不仅仅是观光,更重要的是寓教于景,寓教于史,寓教于乐,在这古朴自然的风光中,净化游人的灵魂。

上一篇:秦岭水泥下一篇:高职铁路信号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