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效四篇

2024-09-12

科研成效 篇1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法,成效评价分析

医院科研经费是指医院科研人员获得的, 由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所提供的, 用以完成共同规定的医学科研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费用, 科研经费对于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 医院科研活动所需要的四大基本条件就是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基础材料及研究经费, 而研究经费是科研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其管理自然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 管理的目标不仅要监督好经费的使用, 更要实现以经费的最大效率化杠杆效用推动整个医院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 充分发挥项目研究社会与经济双方面效益, 促进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

1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上的问题

1.1 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对于大部分医院的科研人员来说, 项目成功立项后,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会将研究的重点锁定在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上, 研究小组的成员也会更多地关注解决主要困难与障碍的有效路径, 而少有科研人员负责与关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效益。这是经费管理上的重大漏洞, 科研人员都投入到关键技术的研发中, 没有主要的责任人督促科研经费的到账、使用及调度进度, 这样会造成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与经费的合理使用严重脱节, 在关键时候阻碍科研的顺利进行, 严重影响项目工作的整体效率。

1.2 制定预算与执行预算脱节

医院的科研工作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小组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科研小组没有专门的责任人监督与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和情况, 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也没有工作人员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主动与科研小组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这样, 一方面科研小组按照制定的预算进行项目的设计与研究, 而实际的经费支出却不一定能满足预算的理想状况, 给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与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1.3 科研经费的开支管理过于松散

一般来说医院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多为在医院中资历较老的专家教授或科室主任, 在医院中属于有份量的关键人物, 而医院的财务工作者只是医院基础岗位的初级员工, 所以当科研项目小组以各种名目去财务部追加科研经费的后期资金投入时, 尤其是当主任或教授亲自进行经费索要时, 财务工作人员无法深入透彻了解项目进度和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 很多时候只能同意科研经费的后期补充。这样不利于科研经费的财务统计和记录管理, 也很难有效地根据经费预算执行项目计划。

1.4 科研项目的设备或材料缺乏统一的安排与管理

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必然会进行研究设备或材料的购买, 但对于科研项目使用的设备或材料却没有归入统一的管理流程体系, 所有的设备或材料属于专买专用的管理模式, 很容易造成设备或材料的重复购买, 造成资金的浪费, 导致科研经费的超支或透支, 严重影响科研活动。

1.5 科研经费收支核算过于笼统

一般医院科研经费的收入、支出都会通过“专用基金—科研经费”的科目进行核算, 但科研经费的来源形式很多, 如财政拨款、企业赞助或医院自配等, 而科研经费的研究项目支出渠道更多, 如科研业务、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所以, 其准确的科研经费收支核算项目是细化和复杂的。但目前医院对这部分科研经费的收支核算却很笼统, 各种来源与支出项目标注并不清楚, 不同的项目课题与核算区间也没有进行准确的区分, 这样的收支核算体系很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整体管理混乱。

2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方法改进

2.1 构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项目小组间的沟通渠道

有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一定要把握好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项目小组之间的关系, 保证三者的有效沟通与信息共享。三个部门之间要定期定时地进行研究进度与经费使用方面的讨论, 每个部门要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切实加强彼此间的工作联系和密切配合, 保证经费的最大使用率。构建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项目小组间的沟通渠道, 各部门的执行负责人互相督促, 高效、合理、灵活地运用科研经费, 保证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进行。

2.2 构建计算机网络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在开支端与收支核算上都过于松散和笼统, 对于较为复杂和细化的科研经费收支具体项目可以通过构建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体系来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的经费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项目小组间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 三个部门对于科研经费的项目明细是资源共享、互相监督的,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对每一个总的科研项目及每一个大项目下的小课题都进行清晰准确地录入。财务部门可以分别针对每一个课题的经费收入及支出进行录入和结算, 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定期浏览和检查每一项课题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 而科研项目小组间的工作开展进程和经费使用状况也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极大提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效率。

2.3 构建科研经费的审计与项目整理制度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和跟踪反馈, 定期对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科研经费的项目投入与产出情况, 同时对于科研项目中每一次设备或材料购买都要专项记录, 统一管理。科研项目小组没有专款专用的权利, 每一次科研购买都要进行审计申报, 专门记录, 这样既便于有效地统一管理, 也能极大地减少设备的重复购买和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损耗。同时, 还要对医院的已结项目或小课题及时进行整理, 对超支或透支项目进行资金补充, 避免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造成更加严重的恶劣影响。

3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改进后的成效分析

通过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法改进后的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及科研项目小组等医院其他相关工作服务支持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改进后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成效情况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共设计问卷205份, 对医院主要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问卷问题的设计全部涉及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效率与具体情况方面, 共发放问卷205份, 回收问卷205份, 问卷调研有效率100%, 是一次成功的问卷调查研究。

通过对问卷问题的整理与分析, 将所得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 并对模型假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信度分析, 以信度系数在0.6~0.65为不可信, 0.65~0.7为最小可接受值, 0.7~0.8为相当好, 0.8~0.9之间为非常好, 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改进效果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8, 高于一般临界值0.8, 信度为非常好, 详见表1。

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 发现在显著性水平P=0.05时, 每个原先的问题管理部分P检验值都小于0.05, 证明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医院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认为改进后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在效率上和管理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详见表2。

注:显著性水平P=0.05。

参考文献

[1]田书墨.大学附属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4.

[2]卿颖.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4.

[3]欧阳春.国防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0.

科研成效 篇2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缓解就业压力

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与实际成果被认为是大学教育的重大缺失。以新闻专业类实践性强的学科为例, “高校对学生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媒体的期望仍有较大的差距。新闻实践教学面临着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性断裂、师资力量薄弱与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等三重困境,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构建。”[1]如何改善这一状况,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近十年相关研究的一个主题。研究者认为“就业环境要求应聘者具有多年经验和多种能力。而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为解决这一矛盾, 培养应用型人才, 弥补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的劣势,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成为新闻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2]

就新闻评论学课程而言, 作为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 笔头上的要求包括学生能够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作一篇2000字左右的时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高, 接受网络意见的可能性大。比起其他社会人群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引导, 形成偏见。面对新闻事实, 不能用文章这种更为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表达观点, 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时事, 不能超越一般网友散乱的主观化倾向的意见。落实到文字上, 有效时限内, 一篇2000字的时评对于本科生来说是存在较大困难的。通过多种方式包括抄、写、讲、练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尝试、增加案例讨论环节加强互动式教学等, 取得了一定成效, 部分同学的新闻评论文章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有些学生习作经过教师修改后比较顺利地发表到《金虎时评》等主流网络媒体平台上。

然而, 当教会了学生一般的写作技巧后, 写作教学的瓶颈会再次出现。能否超越一般技巧成为主动思考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型的能动的写作者是一个问题。《牛津高校写作指南》开篇提出, “写作一直被说成是可以学会但不能教会的”。马少华曾撰文回应这一提问, 认为, “写作能不能教”的问题, 应该换成“可以怎样帮助人学习写作。这才是写作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真实使命。”[3]大学教育能否帮助学生建构理性的评论态度与专业深入的分析技能, 这也是业界人士质疑越来越多的地方。仅在写作态度方面, 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能否通过教学让学生写作者建构审慎与节制的理性态度与公民品质, 让学生写作时不轻易被未经确证的消息和不动脑子的判断所包围, 不要动不动就不由自主地变得急躁和狂热……这些基本素养对写作的影响极大, 也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涵盖、触及的。没有一段连续时间的切磋琢磨、浸润式的影响, 要达到素质教育目标是困难的。

二、深化教学改革, 转向科研型教学

(一) 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间的矛盾

教法调整可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授课接受度, 但从根本上不能解决思维能力问题。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受制于高校具体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水平等现实因素, 就笔者个人经验而言, 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好, 但仍然不能达到教师理想中的目标。具体地说, 学生写作技巧提高了, 文章写得流畅了, 但深度不够, 立意与主旨都是比较模糊的。在民国时期, 报人张恨水的时评能够做到“以文章报国、为民众代言”, 今天读来仍不乏认同。将“易碎品”锻炼成为有价值的文字, 这种能力是长期练习的结果, 更是作者本人的思想结晶。好的新闻评论绝对不是应景之作、浅薄为文。单纯的表态如无深究之能力, 不足以写出条理清晰、辨明是非之作, 仍然不是理性的有价值的舆论。

教法调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授课接受度, 但从根本上不能解决思维能力问题。学生乃至教师从不提问, 不质疑, 没有问题。对教材没有存疑, 没有需要深究之处。对教学没有疑问, 没有需要深化之处。对专业没有探究之心, 浅表层思维, 不动笔, 不训练自己。这些其实是大学教育偏重表面技能, 偏重知识堆积, 缺乏全面培养人才的至关重要的思维训练, 缺乏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的缺失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许我们能够培养合格的写手, 但却不能塑造有思想有情怀的新闻人、社会人。这种独立思考精神的缺乏也表现在课堂上, 文科课堂应当是思想火花碰撞的世界, 提问、思考、解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没有问题是可怕的。大学生不提问, 他们的老师们就有好的问题吗?也不见得。波普尔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问题标志着思维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创新的转变。真正的教学之难, 难在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如何培育学生怎么思考、怎么提问、怎么解题。而学习之难则难在通过实践与针对性的训练不断的充实自身, 不断地思考问题并寻求解答的征途。

(二) 教学效果与教师诉求间的矛盾

近年来, 普遍性的高校不断强化科研指标的结果是教师难以在时间和精力上兼顾科研与教学。二者的时间分配涉及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 职称评定与教学效果孰轻孰重?生存现实与师道尊严竟成鱼与熊掌?如果能够通过调整二者关系更好地统筹教学与科研, 让高校教师不再被难以兼顾的窘迫所挤压, 这对释放高校教师工作压力, 提升教学水平都益处颇多。

教学时间挤占科研时间, 这是大学教师都知道的一件事。国内大学“升级战”的现实, 让高校追求科研指标理所当然。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 对科研指标的高要求, 让这个问题变得非常严峻。有研究者描述这一困境, 写道“在我国高校如何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仍是很多教师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 教师究竟该把重点放在教学还是科研上, 从当前的高校教育来看, 当然是既要科研也要教学, 然而有的教师担心, 过多时间用于科研, 没有时间备课, 从而削弱了自己的教学精力, 而有的老师在长期科研中, 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结合教学, 使课堂丰富生动。[4]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 既能搞好科研又能加强教学效果, 这个课题值得探讨。

(三) 已显现的成效与进一步设想

《科研教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一文对科研与教学结合的模式提出了一些设想:包括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结合, 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 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文献综述,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术讨论会、报告会。根据教师各自的研究特长和方向, 选取部分课程开展团队教学, 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 由最擅长的教师进行讲授, 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师资力量, 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到校进行科技讲座, 通过“学术沙龙”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把科学研究经历、科学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与智者同行, 并成为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科研项目, 特别是一些实际工程项目为本科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注入了新内容。教师通过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助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学生接触到实际课题,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化强国语境下高等教育科研教学互动研究》一文中也提到了应吸收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等方式。这种参与、合作的方式也吻合“合作学习以增进兴趣与参与”[5]的现代教育理念, 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强化教学效果。

我们的实践来自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 吸纳本科生参与, 以教师科研为指引, 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术兴趣基础上, 帮助学生拟定论文题目, 在整个立项报告——材料搜索、整理、分析——论文写作——结题总结的科研流程中, 引导学生全程参与, 面对严谨的科研规范不断成长。参与项目的学生将论文主体应用到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当中, 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选题到成稿的工作。但此类项目不能兼顾多人, 一时之间难以普及。指导完全没有经过学术训练的“新人”并不简单, 所以很多教师也不愿意触碰这样的“苦差事”。一般院校近年开展的研究方法课与毕业论文指导课程或可增加学生接受科研指导的概率。还可设置以建立数据库为目标的操作性强的项目吸纳低年级学生参与, 运用案例教学加强队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 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必要。国内案例研制与案例教学的探索目前以高效自主构建数据库模式为主,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系统化的案例库尝试, 取得初步成果, 出版了马少华、刘洪珍主编的《新闻评论案例教程》一书。很好地丰富了新闻评论课堂教学内容。

另外值得重视的一个途径是毕业论文写作, 但在时间分配上存在问题。大三下半学年要结束时才进入这一过程, 让忙于找工作、考研、准备公务员考试、出国流程的“准毕业生”分身乏术, 最后撇给指导教师了事。这无疑又给工作繁重的高校教师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也导致部分老师干脆自己动手完成论文 (联系异地学生的困难、同情学生就业压力的情感因素等) 或者得过且过。而对很多毕业生而言, 正规全面的科研指导完全成了空话。这是有违通过毕业论文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初衷的。意大利学者翁贝托·艾柯在指导论文写作的著作中提及, 在意大利, 毕业论文指导从大二学年开始, 让学生有三个夏天可以筹备资料。国内目前普遍的大四才进入毕业论文环节是否可以提前到大学三年级开始, 留出一整个学年来完成这个过程呢。[6]诚然, 科研与教学相融合,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教学, 更好地完成大学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重科研轻教学的势头愈演愈烈, 不利于人才培养。大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人事考核要有利于促使教师教好书。“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 培养好一批又一批好学生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论文不是不重要, 但不应本末倒置”。[7]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 也就是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实现的。优化教学内容, 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准确把握住高等学校教学内容优化的障碍以及怎样采取措施优化高校的教学内容, 是一项难题。本文从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理念出发, 对大学课程优化的途径及成效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科研,新闻评论

参考文献

[1]齐晓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系统性构建[J].东南传播, 2009 (11) :104.

[2]彭静.新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新闻传播, 2010 (3) :121.

[3]马少华.再次面对“写作能教吗?”[J].新闻与写作, 2010 (9) :58.

[4]李群.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浅析——以《新闻学》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53.

[5]钱民辉.教育社会学概论 (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34-235.

[6]翁贝托·艾柯 (意) .大学生如何写毕业论文[M].高俊方, 等, 译.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3:240.

试论提高中小学区域教育科研成效 篇3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是利用科学理论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进行教育科研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是近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难点,可以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创新入手: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中小学教育科研保障机制,规范教育科研的操作流程。

关键词: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效

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要做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就必须开展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育要发展,根本靠创新,而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推出一批又一批创新成果,才能为我区教育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教育品质,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科研服务,引领和推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无论是一位老师、一个学科,还是一个年级组、一所学校,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组织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教育科研,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理念、掌握教育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从而最终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要想教师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改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道路上来。”教师的研究当然应该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既是认识教育规律的重要工具,也是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工具。运用教育科研的方式,可以在实践中深入探索教育规律,切实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教育科学研究是认识教育规律的重要工具,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兴科研”。刘延东同志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推进教育理论创新的崇高使命。因此,我们万盛区教育系统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各项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区域教育科研成效。

一、建立中小学教育科研保障机制

1、建立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中小学只有建立科研管理制度,才能够从机制上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小学科研管理制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研工作所需的经费及物质上的保证。中小学在科研上的投入因校而异,但至少要保证学习和研究所用的资料费用;第二,与科研工作有关的科研学习制度。教师集体学习和共同研讨是提高教师科研整体水平和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保证学习的时间。例如,有的学校多年来坚持教研和科研日的制度,从而使教师有机会分组上研讨课并进行集体研究。其次,要注意形式多样,使教师真正能够参与其中。第三,检查考核方面的制度。具体内容涉及几个方面:一是列出考核教育科研室、教研组和教师科研工作的指标,明确工作任务;二是列出监督检查方面的要求和计划;三是明确表彰、奖励方面的内容。

2、建立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机构

(1)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上看,中小学应该设立教育科研室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这是学校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

学校教科室要负责学校科研规划的制定、相关制度的建立、有关课题的选定、各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等项工作。

教育科研室负责人要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来担任。学校中的科研骨干应该成为教育科研室的兼职人员,有些学校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聘请一些校内外专家作为学校的科研顾问,指导学校的科研工作。

(2)根据学校自身科研工作的需要,还可设立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或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

3、建立校长重视并亲自参与教育科研的制度

从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来看,一个学校是否能够开展教育科研并取得成效,关键是校长。首先,校长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把教育科研放在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地位,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使其不游离于学校工作之外。其次,校长要亲自参与制定教育科研规划。校长要通过学习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大教育背景下明确本校发展方向与现存问题,并根据学校的全局性工作制定科研规划,这样才能保证通过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的发展。再次,校长要亲身参与研究活动。亲身参与首先会使校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还会给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表率,同时为校长组织和指导学校教师提供了基础。

二、规范教育科研的操作流程

教育科研以人们的教育实践为基础,并通过它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实践服务。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基本形式,科研工作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来实现的,一切科研活动都围绕课题研究而运转。教育科研课题也称研究课题,就是教育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也有其基本的操作流程。

一般而言,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的操作流程为: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申报立项——组织开题——实施研究——成果总结——申报结题——成果推广。

其中,准备阶段包括: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申请立项、组织开题;实施研究阶段包括:对事实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和得出结论等四个部分和中期检查评估。总结阶段包括:课题研究总结:撰写好研究报告、论文等级、申请结题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效为何低下 篇4

当前,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一线教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效存在一种普遍认同:效果不佳,成效低下。郑金洲教授曾撰文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也有人批评“中小学课题研究是‘三多一少’,即课题数量多、课题经费多、参与成员多,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少”。还有人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出了深度质疑“:许多学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教育科研工作,从表面上看,教育科研在学校里是一派繁荣、硕果累累。但事实上,在这些美丽泡沫的背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又有多少呢?”总之,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效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表现

中小学教育科研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当起到先导、引领和服务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教学科研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第一,教育科研对素质教育的助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总体上层次较低,水平不高;二是中小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系统研究。这使得教育科研对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的智力支持非常有限,教育科研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

第二,教育科研对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教育科研应当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提供有效指导;但在实践中,教育科研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比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这一理念在不同学科中又该如何体现?这需要教师通过科研的方式,研究如何解读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的教学基本问题。但是,当前中小学有关课程改革的课题,不是题目太大、笼统抽象,就是缺乏学科特点和针对性,不能有效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教学矛盾和问题。

第三,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育科研的宗旨是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但真正倾情教育科研、用心研究教育问题的学校和教师并不多。一方面,许多学校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研成为装点学校门面的“花瓶”;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参与科研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把科研简单地看作是晋级评优的工具,忽视了科研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这就使得科研和教学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两张皮”现象:科研是科研,教学是教学。这样的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教育科研对师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彰显出来。教育科研在本质上具有求真、求善的功能。但许多教师对参与科研缺乏足够的热情,他们虽然具有“埋头拉车”的黄牛精神,却缺少“抬头看路”的反思意识,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点灯”,缺少智慧工作的职业境界和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则更小。

第五,教育科研对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独特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教育科研始终是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的,学校要破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就要倚重于教育科研,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和办学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牌。但许多学校只把科研当作一种摆设,既不通过科研的途径去深入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和办学优势,也不通过科研的渠道去系统地思考学校发展的未来。因此,尽管许多学校课题甚多,却始终未能找到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

第六,教育科研对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既是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科研的价值和生命力之所在。然而,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每年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可谓成千上万,围绕各类课题撰写的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更是不计其数,但真正属于创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并不多,能转化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更少,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悲哀。

原因

一是认识问题。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产生了无用论、万能论、应付论、神秘论、花瓶论、包装论等诸多怪论。这些怪论要么彻底否认教育科研的作用,要么无限夸大教育科研的作用;要么完全被动应付,要么太过重视以至作假;要么把教育科研当负担或娱乐,要么把教育科研当作追逐名利的跳板和方式。这些错误认识,既忽略了教育科研的基本价值取向,又忽视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条件,反映了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浮躁风气和学术腐败,严重偏离了教育科研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仅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而且产生了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

二是能力问题。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基本的要求有两条:一要有问题,二要懂方法。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不熟悉教育科研的程序、方法,这使得他们参与教育科研遭遇知识和方法的“瓶颈”。同时,还有许多教师对参与教育科研缺乏信心和热情,认为搞科研是专业机构或专家的事情,自己充其量是个“教书匠”,搞科研搞不出什么名堂,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教育科研的关注和投入。此外,大多数中小学教研员都是“半路出家”,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际研究能力也非常有限,其对科研的实际指导能力还比较欠缺,这也严重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实际成效。

三是管理问题。当前中小学科研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作为科研管理起始环节的立项管理,存在把关不严、指导不力、立项失范等基本问题;其次,作为科研管理关键环节的过程管理,存在过程缺失、跟踪不力、监管失度等主要问题;再者,作为科研管理保障环节的组织管理,存在科研制度不健全、人员更换频繁、引导教师不够、科研规划不准、经费投入不足、成果缺乏转化、“包工头”现象日趋严重等实际问题。可见,管理问题是导致教育科研成效低下的最重要原因,并体现在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之中。

四是评价问题。评价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如何评价课题设计、进行结题鉴定、评选研究成果等,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科研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也会直接影响到科研的实际成效。目前,教育科研在评价方面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立项认定存在把关不严、管理不善、指导不力等基本问题;二是结题鉴定存在指导不力、检测粗糙、结题走过场、结题方式欠妥等不良现象;三是成果认定存在重认定轻导向、重形式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厚度”轻“深度”、重人缘、轻实效等错误倾向。

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是提高科研成效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坚持“唱响一个主题,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三个结合”的科研指导思想。“一个主题”即教育科研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两个转变”即由重理论向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转变,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日常教研教学相结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须端正科研态度。我们既要关注立项课题的研究,更要关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常态研究,把科研当成一种教育生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问题,从学生那里获取研究动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积极实践,有效推广,教育科研的成效终会得到体现。

第二,准确定位,正确导向。准确定位是搞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不是指向新规律的发现、新理论的生成,而是获得“如何做”的实践技能,以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应倡导求实、求真、求新、求善的科研价值取向。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是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所在。

第三,找准问题,科学选题。只有找准有意义的问题,才能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如何找准有意义问题呢?问题必须是自己的、确实存在的、目前尚不知道答案且有重大科研价值和教改意义的。找准问题只是科学选题的第一步。要做到科学选题,必须注意课题研究要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要小、切口要小、步子要小,课题研究能够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题有一定新意。

第四,确立标准,完善评价。衡量教育科研成效,应当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把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发展作为衡量教师教育科研的最终标准”,引导教师把“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作为参与科研的现实追求目标。

第五,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加强科研规划,是提高科研成效的方向性保证。基层科研规划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依据学校的工作现状,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求,拟定指向区域教育重点和难点的重大课题,进行招标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和技术指导。强化科研管理,是提高科研成效的根本保障。从管理角度讲,学校既要从组织领导、人员经费、制度措施等各方面为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又要加强对学校科研工作的过程监控,从立项申请到中期检查、再到结题评审都必须全程跟踪和指导。

第六,加强培训,优化策略。加强科研培训,是提高科研成效的核心环节。在教师培训的思路、内容、方式与层次上,都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应注重研究策略的优化,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在本质上是校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研究应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第七,改进方式,改善文风。在优化研究策略的同时,我们还应倡导科研方式的多元化。众所周知,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常见、最规范的一种形式。而根据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基础和教学实际,采用课堂观察、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经验总结、教学后记、教育BLOG 等更为灵活有效的形式,往往更能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而文风也是影响科研成效的一个客观因素,提高科研成效,我们应倡导朴实的文风。

第八,甄别成果,积极推广。衡量科研成效大小,关键要看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只有那些能够改善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科研成果,才应该受到肯定和表彰,才需要进行推而广之。如果研究成果仅仅局限于结集论文、获得奖项,而不能够推广成一种经验和有效做法,那么这种研究应该说是失败的,没有实际价值。”因此,我们要善于甄别科研成果,尤其要注重科研对实践的改进和指导功能。当教育科研确实取得较大成效后,应当在一定范围内积极推广。

第九,杜绝人情,防止腐败。教育科研是一项严谨的学术研究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多,求真务实少;评价‘证实’多,‘证伪’少;听取汇报多,质询评议少;评价结果多,评析过程少;评价褒扬多,指出问题少;评价雷同多,有特色的少”等不良现象,严重地败坏了科研成果评选的社会声誉。因此,提高教育科研成效,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坚决杜绝人情,防止腐败,充分体现科研成果评选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还教育科研一片净土。

【科研成效】推荐阅读:

改造成效05-30

经营成效06-09

实际成效06-30

成效综述07-09

培养成效07-17

档案成效08-19

成效思考08-25

防控成效08-31

成效经验09-04

利用成效09-08

上一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论文下一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