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新路标三篇

2024-09-12

美术教学中的新路标 篇1

一、美术领域技能与教学

所谓领域技能, 即个体在某一领域中所具备的有助于产生各种反应的全部背景。如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美术作品的技术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 揭示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分析, 使学生对各种艺术语汇运用有所了解。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 即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结合对美术作品的欣赏, 不能为技能而技能, 其目的就是对学生视觉感受性的培养, 促使其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 为进一步创造储入能量。

然而, 具体的教学是受实践理性的制约, 通常我们很难处理好技能学习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课时量少的矛盾。所以, 一方面, 我们要把技能学习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 只有对个体发展有益的技能才是最需要的。另一方面, 要看到存在不同层次的创造, 对学生刚步入美术学习时, 创造力的培养也伴随而来, 创造性的探索已经开始, 当一个幼儿在纸上涂鸦并给涂鸦命名, 说明他已进入了初级的创造活动。

二、美术创造技能与教学

创造技能, 是对问题解决具有决定作用的方面, 包括认知风格、有效的工作方式、以及启发产生新观念方法的了解等等, 其直接影响创造的水平。想象可以说是创造技能最重要的功能, 想象可以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自学积极的有意想象, 是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如艺术构思和欣赏活动。按想象内容的创造性、新颖性, 有意想象又可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教学尽可能设置认知和逻辑的冲突, 如调换熟悉作品的色调、添加和抽去部分内容、将作品倒置过来欣赏,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对想象力的控制是创造力发生过程的主要机制之一, 它使理性和非理性保持应用的张力。无论是直觉、灵感的出现需要理性的指引, 使艺术形象蕴涵着普遍性的意义, 还是艺术形式因素的运用、视觉效果的控制, 都需要理性的参与才能使形式赋予表现性和感染力。否则, 学生不能驾驭想象, 而创造活动也不能深入下去。同时, 美术制作媒介的多样化也发展了创造的技能, 如除了用笔作画, 还可以用吹、拓、撕、塑、吸附、泼洒、拼贴以及计算机绘画等制作手段进行创作, 使学生对活动操作的偶发性产生兴趣, 各种媒介和材料的运用, 使旧观念在与新技能和媒介、材料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出新思想、新观念。在这中间,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思维方法, 如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等。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 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 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 或呈现同样的风格, 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 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 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 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 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美术创造与工作动机

如果我们把领域技能和创造技能归为智力因素, 那么创造的动机和兴趣可归为非智力因素。美术创造活动没有情感、意志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创造动机既是创造活动的原因, 又是创造过程中的驱力。激发创造动机, 就是增加诱因。可是不恰当的评价和过度奖罚, 会形成“外部动机”, 使学生的创造依赖外在刺激, 屈从于外部的控制, 这将损伤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 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 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 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 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 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 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 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 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能更好地鼓励和促进创新水平。评价的科学合理, 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 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喜悦和自豪, 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自觉性。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 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 叶子画成手, 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 反而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 差一点让这位艺术家早年夭折。

四、创造人格的培养

创造是一种开拓性的高难度的冒险活动, 要求主体不仅具有创造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还需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而健全的人格应具备以下特征:不迷信权威、敢于冒险、自信、恒心等。

1.不迷信权威。

对权威的屈从倾向是人云我云的心理根源。有些学生不相信自己的创造, 总是退缩在印刷品的模仿之中, 依附外来的观念。对此, 教师应经常剖析为学生所仰慕的作品之优劣, 破除权威的神秘外衣, 为学生建立起对任何作品都能超越的信念。

2.敢于冒险。

这是与勇敢相关的心理品质, 有些学生喜欢循规蹈矩, 只希望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给定的步骤去做, 他们总是把自己束缚在一种技能、一种题材或一种风格中, 不敢逾雷池一步。这与怕失败心理密切相关。针对这类学生, 开展一些泼洒、涂抹的游戏, 并通过想象给以命名, 以审美或旁观的态度去对待结果, 使学生体验到冒险所带来的惊喜, 认识到失败和成功都是相对的。

3.自信。

自信不同于自卑和自大, 是对自己较为客观的认识。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使其认识到美术创造中个性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以扬长避短心态来肯定自己的个性。

4.恒心。

这是与勤奋相关的心理倾向。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 碰到问题就畏难、退缩, 不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而就半途而废。一方面, 教师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关注某个问题,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另一方面, 要使他们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创造力构成要素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 这四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侧重, 但不可分割;有层次, 但没有先后。在技能学习中也有创造性的成分, 在创造中也有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意志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新路标 篇2

一、激励成功, 激发兴趣

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 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美术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 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因此, 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美术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很有效果。所谓分层, 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 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 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 同时亦可上升下降, 从而尝试多个层次, 体验多个成功,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 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又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例如:上“环境艺术———雕塑”这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 在学校的什么地方摆什么样雕塑最理想, 再与同学探讨, 最后分组和做出他们自己设计的最理想的作品。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这时, 我只起着指导和解答问题的作用。最后让学生代表解释作品创作的设想, 先让学生互评, 教师再进行小结和评价, 让每组的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而且把美术看做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 学生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倡导愉快, 激发兴趣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 由此而产生美术兴趣。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 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 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 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美术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 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 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美术教师爱学生, 就要相信学生, 要树立“无差生观”。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位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 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 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 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2) 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要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必须使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愉快过程。因此, 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直观形象展示课件、作画过程, 用立体声音效果、画面进行说明。欣赏美术作品时, 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直观的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满足需要, 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 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美术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 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将对提高美术兴趣有阻碍作用。因此, 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并加以诱导。在美术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方式常常换新, 使每节课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美术教师应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 尽量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 如:一段幽默有趣的录像, 一段优美的音乐, 一副熟悉的作品等。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 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 充分体现美术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 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发展和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鉴于初中生的特点, 学生已有一定的专项意识和爱好, 如:有的特爱卡通画、有的较爱画版画、有的喜欢到外面写生等, 因此, 满足学生的专项兴趣将带动其他美术教学内容的开展。我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练习压缩, 定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挥专长, 教师加以必要的指导。这样, 学生由于教师满足了其需要, 故在练习中不论基础还是其他都兴趣大增, 精神振作, 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四、倡导竞争, 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 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 提供竞争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组织竞赛要合理, 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 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 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比反应、比速度、比构思、比效果等。竞赛结束时, 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 表扬优胜者, 以示鼓励, 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取再赛时的胜利。

由于美术教师的特殊性、复杂性, 要做好一个美术教师, 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有高尚的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过硬的教师能力素质、宽厚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这些都将是我们美术教师追求进步的方向。而在一节美术课教学中,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时一个点头、一个注目都是对学生的激励, 都会激起学生的更大兴趣, 关键在于教师要时刻留心。只要有志于此, 就会捕捉到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长期实践, 就会运用自如, 坚持下去, 就会变难为易, 变苦为乐, 收到良好效果。

(乐清市虹桥镇一中)

摘要:新的课程, 迎来新的挑战, 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进行美术教育改革, 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影响, 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武装教育思维, 树立创新的教学核心、宗旨, 体现出学生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 有一种学中有乐, 乐中有学的感受。我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教学, 找到了成功的新路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新路标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 存在原因 解决办法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成绩,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与人才的培养。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普遍重视课文教学,而对作文教学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再加上现在的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进一步挫伤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2.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视老师批阅而不重视学生的修改。老师辛辛苦苦批改作文,但作文本发了之后,很少有人对自己的文章再去进行修改。许多错别字就一直错下去,许多表达方面的语病屡改屡犯。这样恶性循环,就造成当前作文教学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

3.许多学生热衷于所谓的写作技巧而忽视作文素材的积累。现在的学生整日忙于作业,阅读量本就少的可怜,平时还不注意积累,就连课本上许多现成的事例,写作文时也不能恰当运用。部分学生平时也搞摘抄,但他们只是从书上摘抄到本子上,而不记在心中。这样的摘抄仅仅是形式上的摘抄,写作时仍然无话可说。

4.作文题材及题目的设置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作文题材及题目往往是学生不熟悉的,而学生喜欢熟悉的题材却很少涉及,这样就造成了有话要说的不能说,无话可说的偏让说窘境,其结果可想而知。

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一是要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及生活实际。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要从学生身边入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他们有能力有兴趣说话写作,展示真实的个性,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

二是引导学生适度的借鉴和模仿。仿写优秀例文是一条通向作文成功的捷径。我想至少应该明确两点:

第一,要严格区分仿写与抄袭。和抄袭不同,仿写却是一种再创造,它在客观上能促使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有效地激励学生在不断地对比、借鉴中汲取写作养分,催促灵感的生成,完成“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过程,有助于知识积累、思想认识、语言表达以及审美取向的全面提高,是短时间内提高一个人语言和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

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鲜明的创新意识。學生在每一次仿写前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自己通过仿写这篇文章到底想从中学到什么。可以是立意,也可以是题材;可以是布局,也可以是它语言中的某些精彩生动的字词。模仿别人的作品只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手段,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体会和创新,能在吸收对方的优点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特色,在模仿当中注意了解别人用意,发现规律掌握精髓,然后逐渐灌注进自己的个性特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创新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三是引导学生注重阅读注重生活积累。首先,大量阅读经典名著,吸取其精华。只要书读多了,词语也就丰富了。学生在读书中自会悟出写作的道理,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其次,通过背诵识记大量优美的词句篇目。其实,每篇课文都有一些有生命力的句子,值得学生去积累背诵。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储备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注意积累素材,主要是生活的积累、思想认识和情感的积累。个人的生活要充实,要不断积累生活中的感受,还要注意观察自己以外的生活,观察社会,参观访问等。要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每天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联想感受,以及对各种各样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和见解,及时的记录下来,日久天长,不仅积累了素材,而且对写作水平的提高简捷有效。

四是尝试形式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和讲评。老师除了要注重作文精批细改外,也可尝试只批不改、不批只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践证明,学生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亲自动手查字典改错别字,互相讨论修改语病,这样自悟自得,提高更快。当然,在学生的评改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把握方向,切不可放任自流,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上一篇:领导者执行力下一篇:脱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