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机智摘三篇

2024-08-22

巧用教学机智摘 篇1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机智,随机应变

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 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 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他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 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 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这时, 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 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 采取新的措施,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 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把握化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特点

化学以其抽象的思维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因此, 化学课堂教学机智除了具有一般的随机性、灵活性等特点外, 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课堂教学机智在时间上的特点。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反馈信息更多地表现在多向性思维方面, 而较少地表现在知识领域方面。在知识领域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时间处理, 可以即刻处理, 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时机再进行处理。但思维方面的信息则需及时处理, 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断层和阻塞。因此, 要求化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当然, 这里所说的及时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即时性。在特定情形下, 及时性还指在一定时间“度”内的及时性。

2. 化学课堂教学机智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随时会接受到各种信息反馈, 教师就应当根据不同的信息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做出处理。但是对化学教师来说, 尤其要注意选择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 尽可能地用化学的理念来随机处理信息, 使教学机智在内容上表现为“化学化”。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 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 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订出教学行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的一个环节,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 准确无误, 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2.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

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 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机智时机

在教学中, 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问题的内涵与外延,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或把学生的思维“聚焦”, 引向问题深处;或把学生的思维“发散”, 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去分析问题。在教学中, 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契机, 充分把握引导的时机, 则是一个化学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当然, 在很多情形下,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并不能立即作出准确的判定, 立即进行解答, 当然更不能引导探究。这时, 教师就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或发扬民主, 鼓励学生自行探索, 协作解决问题, 或在课后认真思考, 及时做出解答。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 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 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 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 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 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 应当机立断, 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

2. 变被动为主动。

巧用教学机智摘 篇2

关键词:教育机智;因势利导;亲近学生;巧妙施教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公开课会上,我听了五年级《杨氏之子》一文,虽然做课者在古诗文教学中体现出了新理念,但也暴露出了语文课堂上缺少教学机智。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朗读上断句把握不准。年轻的语文老师范读时,读的是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师范读后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读的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一样?”一生站起来脱口而出:“刚才同学的朗读和老师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这一说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被评的学生满脸羞惭地坐在那儿,老师则呆立那儿,在黑板前“挂”了好几秒钟,很不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课例不禁引发了我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一些思考。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有时是突然发生且必须当即果断解决的。教师如果缺少应变能力,不能灵活地智慧地处理这些意外情况,就很可能造成师生间的僵局,进而影响师生感情,造成教育上的被动和失败。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纳波林所说:“教师缺少了所谓的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的教师。”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历以及书中学到的教学机智与大家分享

1 善于随机应变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快速作出决定,化解矛盾。例如,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这课的生字“挤”时,我让同桌做挤的动作来理解这个字,没料到别的同学做完马上停止了活动,唯有一对同桌大概挤了十秒左右,我就盯着他两看,越看越生气本想冲他两吼一嗓子,但旁边坐着一位听课家长。“大家看看他两挤的动作对不对”。同学们的目光终于制止了这一行为。相反,如果我把课停下来,责令该生站起来,劈头盖脸教训他一顿,不但会伤其自尊,而且会给师生教与学的情绪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当教师的应该善于随机应变,这是教育机智的一种重要表现。

2 善于对症下药

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赵某某同学是我班的钉子户,上课不听讲,而且骚扰的周围的同学不得安宁,几位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简直就是瞎子戴眼镜——白搭。在一次早锻炼时间,同学们都在安安静静地跑操,只有他一人在队伍里上蹿下跳,我把他叫到我身旁,让他跟在我后面跑,解散后,我又和他玩跳绳游戏,从这以后我只要有时间就和他玩,在玩的过程中,我总他说,现在痛痛快快的玩,上课认真听讲好吗?渐渐地,我发现他有一些转变,现在升入二年级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正是由于我对学生的了解,善于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巧妙地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使该生改正了不良习惯。

3 巧用得体小幽默,亲近学生

好几年没参加学校的公开课比赛,面对济济一堂的听众,教师和学生都免不了紧张。刚开始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讲生字“坡”时,我忽然想起一个有关“坡”的笑话:有一个老师刚接一个新班。他为了方便记忆学生名字,就亲自给同学发本。他拿起一个本叫道“白肚皮”没人回应,他又接着发,直到剩最后一个,她又叫道“白肚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叫白肚皮,叫白月坡”。话音刚落,学生哈哈大笑起来,我把“白肚皮、白月坡”写在黑板让他们分析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4 借机施教,化解尴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及时地改变原定的教学方案,从而顺应学情,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我校一名优秀教师谈到自己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原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出现幻景来理解内容。但是,当学生讨论到小女孩擦然火柴看到奶奶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课文为什么说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我想应该是妈妈最疼爱自己的女儿了,妈妈哪里去了呢?”问题的提出,出乎老师的意料,因为课文对妈妈的描写很少,只在课文开始部分“小女孩穿着妈妈的拖鞋”时出现了一次。至此,课堂有些失序。但她马上意识到:“妈妈”的问题闪现着学生的思维火花,千万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教师抛开了预设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题外”话题,“是呀,小姑娘的妈妈哪去了?小女孩为什么看不到妈妈呢?”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合理的想象, “小女孩刚出生不久,妈妈就病死了。”“妈妈因不忍受爸爸的虐待而远走他乡”等等。大家的想象都道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课堂上暂时的失序,但学生在讨论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透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因失序变得更精彩了。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会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瞬间,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稍纵即逝的“细节”。让教育更有活力。

(责任编辑 张晓燕)

Abstract: Soviet educator marca even cosette said:“one of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education skill is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improvise。” So as a teacher how to appear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of unexpected stochastic control?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below,in order to achieve teaching wit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巧用教学机智 演绎精彩课堂 篇3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迎旭小学

卢慧玲

2011版《数学课标准》指出正确的数学教学观的内容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进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加以整合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充分利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才能彰显教学机智,演绎精彩课堂。

一、捕捉意外生成开发创造潜能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棒表示55的数,(每位学生只有20根小棒,此时小组学生纷纷动手,合作摆了55根小棒。)

突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袁浩不和我合作,他一直玩彩色笔!(袁浩听到同伴汇报,不但没有生气,还在窃笑。)

师;袁浩,有什么高兴事,说给同学听听,好吗? 袁浩:老师,我已经摆好了,不用与同学合作。师:是吗?能否把你的摆法给大家讲一 讲?

袁浩:我用1根彩色笔表示10,用1根小棒表示I,5根彩色笔和5根小棒合起来就是55。

师:这样摆,行吗7(学生议论开了„„)

师:袁浩摆法真有创意,其实他用了假设的方法,真了不起!你们能1 否借鉴他的方法,用手中仅有的两种彩色小棒表示出86的数?

生:我用红色的小棒l根表示10.绿色的小棒1根表示1,8根红色的小捧与6根绿色的小棒合起来就是86。

这个环节中,袁浩的独特思路,是教师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但他却能以赏识的态度,巧妙点拨,使课堂教学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教学中正是由于教师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的这一“意外”,促成了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才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的开发。

二、挖掘错误价值

突破教学难点 这是《角的度量》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师:怎么量角的大小呢? 生(齐):用量角器

师:都知道啊!那你会量吗?(众多学生:会)

师:我们先用量角器试着量一量∠1。(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1)师(巡视中)这位同学,请带着你的量角器,到前面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生:(学生投影自己的量法后,有学生小声嘲笑,老师摇头制止)我先用这个尖放到这个角上,然后看这条边(该生把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上0刻度线的一个端点重合,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

师:这个角多大呢? 生:不知道

师:(摸着学生的头,微笑着说)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这一点你做得非常棒!2 要量角的大小,她已经想到了用角来比着,真不简单,这个思路非常正确!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量角器上能找到角吗?

生:纷纷在量角器上找角„„

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教学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都能讲到“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但没有讲量角器的实质是什么,缺乏整体把握,“二合一看”等要诀看似简洁,颇得要领,其实这是我们成人的偏好,对学生来说却是不得要领的,要学生想象出这4个字背后的内涵是挺难的。执教老师之所以能创新性地成功完成“角的度量”教学,是因为他充分挖掘了学生错误量法的教育价值,机智地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使学生自悟到: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为其量角操作提供表象支持。错误在学习过程中是司空见惯的,不轻易地对学生说错,而是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暴露思维过程,修正错误,消除疑惑,正确构建新知识。

三、珍视另类声音

引发思维碰撞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开课片段: 生:尝试计算1/2+1/3 师:巡视指名板演 生1:1/2+1/3=2/5 生2:1/2+1/3=5/6 师:请你们各自讲出理由。生1:“我举例说明吧”。(他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圈,把其中一个涂上色,表示出了二分之一,接着又画了三个圈,把其中两个涂上色,表示三分之一,自信满满地对大家说:“你们看,涂色的不是五个圈中的两个吗?所以我认为1/2+1/3=2/5。”)

师: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都表示认同,咱们还是再听听生2的想法吧!生2:“我认为生1的算法没道理,我们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的还没学过,所以我觉得要把1/2和1/3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这样就好计算了。”

师:这叫“化生为熟,很好的想法”。(板书“化生为熟”这四个字)师:这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所以既有赞同生1的也有赞同生2的,究竟谁的正确,你们能想法证明自己,说服对方吗?

生3:我觉得生1有道理。比如,一个果盘里有两个水果,其中一个是苹果,占了1/2,另一个果盘里有三个水果,其中一个是苹果,占了1/3,两个果盘合起来一共有五个苹果,其中两个是苹果,占了2/5.生4:冲上讲台,在黑板上边画图边说:“这是一张饼,我第一次吃了它的1/2,第二次吃了它的1/3,两次一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画图可以看出吃了这个饼的5/6.”

1/2

+

1/3

=

5/6 生5:从生1画的图中可以发现,1/2和1/3的分数单位不一样,1/2是将两个圈当作单位“1”,1/3是将三个圈当作单位“1”。如果要将它们的单位“1”转化成六个圈,表示1/2应该涂3个,表示1/3应该涂2个,3个加4 2个等于5个,5个占6个的5/6,正确答案应是5/6.异分母分数,由于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因此不能直接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就好比2只狗加3个人能说等于5个人或5个狗吗?(全班学生都笑了,而且好多人都点头称是呢)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笔算整数加法,个位要与个位对齐,十位要与十位对齐„„笔算小数加法,强调小数点对齐,其实都是说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分数加法也是如此。例如,3+2表示3个一加2个一,等于5个一,也就是5;0.2+0.3表示2个0.1加3个0.1,等于5个0.1,也就是0.5;那3/7+2/7表示„„

生:(齐说)3个1/7加2个1/7,一共是5个1/7,也就是5/7.师:所以,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字相加。生2的解法就是把1/2和1/3的分数单位化成了相同的。

生6:生1肯定不对,因为2/5<1/2,而1/2+1/3不可能 比1/2还小。(“就是!就是!肯定不对”,好多人在吵)

生1:站起身大声说:“真的是我错了,谢谢大家!”(集体鼓掌)师:看来,通过刚才的争辩,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达成共识了,究竟该如何算呢?

生:(齐答)化成同分母,再按同分母加法计算。

师:算法1的同学讲的方法虽然不正确,但很有创见,因为这种另类加法在生活中有它的身影。

老师话音刚落,好多学生表现出若有所悟的样子,还有学生发出“噢,原来如此!”的声音。教室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正确,可能是出于模仿;但错误,却可能意味着创新。学生对错误算法的坚持,虽然影响了后面预设的教学内容,但最后,笑意却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因为珍视学生的另类声音,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呈现出共同交流、互相启发、彼此吸纳的学习图景。而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的认识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课堂呈现出未曾预约的精彩。

四、调控预设程序,彰显生命活力

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老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上有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句口诀。可是,当教师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就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接着又有几个同样的声音:“我也已经会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谁来背给大家听听。生:(异口同声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师:老师看出来了,大部分同学已经会了但还有少数同学不会或不熟,怎么办呢?

生:我们教他们。

师: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这很好!但我们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告诉他们,是吧?那现在就想想应该怎样帮助这些同学,好吗?

一时间,大部分学生开始颇有使命感地忙活起来。

几分钟的交流后,学生不但自己把五句口诀总结出来,而且方式各有特点,有的画草图,有的拿出了小棒,有的写出了连加算式„„难怪有人6 说“最好的学习是教别人学习”

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课时目标的实现也并非只有一条单轨道的运行路径,而应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的衍生,数学矛盾的化解、数学结论的内涵,进而体验数学的真情真味。此案例中,执教者面对“我已经会了!”这一意外声音,没有按照预设的方案实施教学,而是及时调控,让生教生,巧妙地变“事故”为“故事”彰显了课堂的生命活力。

可见,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被关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被鼓励的,学生的个人见解是被尊重的,学生的个人表述是被允许的,学生的创造智慧是被点亮的。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充满激情、显现智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力场所。

上一篇:台商企业论文下一篇:转速/转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