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探讨十篇

2024-06-30

双语教学探讨 篇1

教育部2001年提出:高校积极开展公共课和专业课双语教学。十年过去了, 很多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 数量虽不多, 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又提出“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其中在高等教育部分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支持学校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科学计划, 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新纲要中虽没有提及双语教学, 但间接地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创新性强、人文素质高、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才, 离不开双语教学。作者结合自己在英国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经验, 谈一谈中英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双语教授“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供大家分享。

二、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主要指中英双语教学, 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具有特殊效果和意义。

1.双语教学可丰富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理念, 促进教育改革和开放。双语教学提倡用原版教材和国外的教学方式。其语言文字原汁原味, 叙述合情合理, 注重启发性, 内容安排适合学生。这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且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 特别是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国外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 有助于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知识体系为主的教育理念, 促进教育改革。

2.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双语教学在母语环境中利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体现着人文特征。汉语是从长期的以皇权文化至上、忽略和压抑平民百姓的封建社会中发展来的, 汉语中许多词汇、句子以及书籍把过去的落后的人文文化保留下来, 并传给了我们, 渗透在衣食住行、政治和社会文化艺术中, 这是社会落后和不和谐的因素。这些词汇、句子及其生成的新词汇和新用语不理性也不科学, 表现在含义被夸大化、内容片面化、对立化、情绪化、优劣化、斗争化等。这些词汇和句子会束缚人的思想, 压制人的想象, 使人的思维空间变得窄小, 情绪不理性, 思维不灵活且没有批判性。人格特征和品质得不到发展和完善, 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与发达国家的人格特征和品质形成很大的对比和反差。与汉语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性的英语, 带有先进人文文化的英美等国家的母语。

多学习和运用英语可以让我们发现和扬弃汉语中那些带有落后的人文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词汇和句子, 批判地接受一些思想观念和做法, 使人的思维灵活有深度, 个性得以发展,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大范围开展双语教学, 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世界主流人文素质且能很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人才。

3.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以后在国内外学习、工作、考研、职称考试和国际合作等带来很多方便。

三、双语教学“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是高校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专业的必修课, 研究求微分方程近似解的差分和有限元等数值方法、稳定性、收敛性和误差分析、程序实现及数值试验。这门课是连接数学纯理论和工业应用的一个桥梁, 广泛应用在计算物理、化学、流体力学和很多工程中。数值模拟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 (理论研究、实验和数值模拟) 之一。很多工业应用软件是利用数值方法开发成的, 并且大都用英语写成。因此, 有必要用双语的形式讲授这门课,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掌握专业英语词汇, 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从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衔接上看, 这门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这时侯, 学生对于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和计算方法等课程有了很好的基础, 其中的很多概念如:导数、定积分、微分方程、插值多项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 从概念和定理上看, 微分方程数值解的难度不大, 而且, 这门课用到了很多的符号和公式, 涉及的英语词汇不多。因此, 非常适合以双语教学的形式教授这门课。

四、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双语教学“微分方程数值解”这门课中要注意如下的问题。

1.及早做好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准备。

目前, 国内的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原版教材不多, 内容和要求与国内的教学大纲不太一致, 教材价格高。直接选作教材不合适。这时, 教师要选编其中的一些章节, 补充一些国外的网站或下载一些资料作为教辅材料;或者, 把国内的汉语教材翻译成英语, 但要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并且要请国外的数学专家修改和把关。

2.教师要努力提高英语的水平, 特别是口语表达和写作。

英语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采用双语教学方式之前, 教师要做好准备。要掌握很多词汇包括数学词汇, 做到对单词的识别和反应快速;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口语和书面表达, 找机会与外籍教师和朋友交流;争取到国外生活和学习一段时间。我们国家要建国际一流大学, 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是制约大学招收国际留学生的数量、范围和层次的瓶颈。

3.双语教学要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

教师尽量用英语讲解, 对难读的英文单词教师要多读。但也不要死板, 对一些难理解概念和定理, 可用汉语讲解, 因为母语讲解容易理解且透彻。口语是练来的,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创设环境, 让学生用英语讲话。在国际会议上, 很多研究生不能顺利地讲解自己的论文, 外国专家的提问不能回答, 发音不准, 不顺畅。这些不足在教学中应注意, 加强练习。

4.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双语教学探讨 篇2

一、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

1. 双语教学初步实践成果显著, 学

生既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又获得了大量的国际前沿的专业知识。在对经济管理学院开设了双语课程的2001级全体本科生的调查研究中, 发现学生对尽快提高英语水平愿望强烈, 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2. 认真组织教学, 进一步挖掘双语教学的“教”和“学”的潜力。

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外语水平是影响双语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72.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师应具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或有副高以上职称且参加过专业英语培训的合格人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师必需使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讲授, 广泛利用非语言行为, 直观、形象生动地讲解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降低其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的开展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 目前, 开设双语教学的高校仍有部分同学不能通过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 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一些学生注重阅读和语法知识, 忽视听、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这样给双语教学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困难。研究中发现, 在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中仅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吸收所学课程, 56.7%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得较好;还有少数学生认为无法听懂和掌握所学内容, 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参与课堂讨论, 此外, 与所选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也有关。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将有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

3. 课程设置和教学措施。

(1) 确定合适的课程。双语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所有的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仅是一种教学模式, 目的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因此, 应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开展双语教学, 目前主要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坚持抓好若干重点课程, 特别是各院系的学校品牌和特色专业, 此外, 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在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管理等学科专业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可有一个过渡时期, 即由外文教材, 中文授课的简单渗透形式, 过渡到整合层次:使用外文教材, 中英文交替使用, 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 最后到双语思维层次:外语教材、外语授课和作业。

(2) 引进和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 来获取国际前沿的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强, 知识更新快, 内容丰富, 形式生动, 可读性强等优点, 同时, 使用原版教材, 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更高起点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到最新学科的前沿知识, 而且有利于教师借鉴国外现代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接触到新教育思想, 拓宽国际视野, 逐步建立和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双语教材的选用有以下方法:第一, 选用优秀、新出版的国外原版教材加以影印。第二, 将教师出国带回来的国际名牌大学的教材样书, 通过对内容的精选备课, 将教材重要内容制作CAI课件, 如本人用双语讲授《国际市场营销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时, 就采用和参阅了留学回国时所带来的国外大学教材、外文期刊、英文参考书等资料, 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领域, 收效不错。第三, 对专业基础理论性较强而教学内容更新不会太快的课程可直接购买适量的原版教材, 存放于资料室, 学生可以租用;或者, 学校选购“双语课程教材”以相对优惠价格提供给学生使用。

(3) 实施双语教学的方法。研究发现,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还有教师能否用双语讲授并进行相互解释,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讲授和讨论中,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英语和外语并用, 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其中内容讲解、外文板书比例不低于50%, 作业与考试内容的50%用英语完成。采用“外文教材, 中文讲授”称50%的授课;“外文教材, 外语讲授, 外语板书”称100%授课。实施双语教学时, 教师应在授课前“吃透”英语原版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 理清教材思路, 突出重点和难点, 明确双语教学目的:一是传授专业知识, 二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教师应从多渠道广泛收集最新信息, 对所授课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增补相关内容和最新学科知识, 对某些明白易懂和一般性问题,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 教师仅做简单介绍, 不做英文板书, 以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此外, 组织讲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很有必要, 授课教师可从不同角度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 制定出符合学生具体状况的详细合理的教学方案。双语教学的“课堂讨论”方式需决定用何种语言进行, 英汉两种语言使用比例为多少, 能够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此外, 还涉及到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掌握与合理安排。首次开设双语教学的院校应以老师讲授为主, 适当开展课堂讨论, 辅以多媒体方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双语教学的考核方法和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应避免“一次性闭卷考试”,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 并增加口试的比重,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 均可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此外, 应当建立双语教学立项制度, 拟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向所在学院提出“双语教学”授课申请, 由学院审核并组织专家试听, 经评估合格者可推荐到教务处, 对于达到要求者, 可发给双语教师资格证书。在教师被批准立项启动双语教学后, 可实施必要的监控程序, 包括校教学督导组人员随机听课, 在学期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意见调查, 并要求双语教师提交课程总结和其他必要材料, 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目前, 我校的一些院系已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 但申请双语教学立项的教师并不多, 究其原因, 除了教师本身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外, 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因此, 需加大经费投入, 资助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展, 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教师开设双语课程, 对使用外语教材、外语讲授的课程时酬金, 可定为其他课程的2倍;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中文授课的课时酬金为其他课程的1.5倍。学校也可设立“双语教学奖励基金”, 对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学院和教师给予奖励, 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培养合格师资, 提高双语教师的外语口语水平。

双语教学实施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专业精深、英语扎实、擅长英语口头表达的教师,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熟练地把握英语教材, 能多渠道收集国际前沿知识, 采用英语板书, 用英语讲授学科知识和进行课内外交流。目前, 在开展双语教学试点的课程中, 有些教师外语阅读能力较强, 也具有一定词汇量, 但外语口语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 学校应加大投入, 选拔优秀专业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加强国内外校际间交流, 实现人才共享;积极鼓励留学生回国人员开展双语教学, 注重引进那些专业功底好, 外语综合能力强的教师, 为双语教学储备师资力量。通过开设口语强化班,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进行口语培训, 或选派教师出国短期进修, 尽快提高双语教师的口语水平。

2. 改进双语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双语教学在多数高校仍处于实践阶段, 以及双语教学的自身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鉴于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有限, 教师授课时应做到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地解释专业术语, 同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完成生词查找, 弄清基本语法结构, 并提前布置课堂讨论的问题, 教师可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采取全英文或中英文交替使用解释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并用英语进行课后小结。其次, 增加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性,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采用双语来消化所学内容。在课堂上, 学生可以打断教师的讲课, 就教师所引用材料和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或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解答疑难或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回答问题, 进行课堂讨论, 完成作业和案例, 而不应过于注重学生的英语是否完美,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双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创设语言环境和不断强化“教学语言”, 利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教案, 教师可随时增补最新知识和信息, 也可将英语材料制成胶片, 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屏幕上便于学生做笔记和课堂讲授。教师还可制作个人网页, 利用电子信箱来辅导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节省大量时间, 传递更多信息, 提高授课效果。此外, 某些学科的双语教学可加大英语案例的使用比例, 通过案例引出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 增强师生间互动性, 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和英语思维方式。

3. 双语教学应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英语水平分阶段, 渐进实施。

双语教学是一项新的改革与建设工作。遵循先抓好若干重点, 再逐步推广的原则, 可重点资助部分基础较好、已经具备外语授课能力的高新技术领域及经济管理等学科专业, 实施外语教学, 作为高校双语课程示范点, 以此带动其他学科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双语教学宜选择大二、大三年级进行, 由于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两年的大学英语, 许多学生也已经通过了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 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 此外, 还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高低分成全英语授课班和英语教材、中文讲授班, 进行双语教学试点, 这样可以兼顾到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鉴于目前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差距较大, 双语教学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第一次进行双语教学的班级可以“原版教材+中文讲解”方式, 根据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到“原版教材+外文讲解”方式, 即由简单渗透层面到双语思维层面。

4. 改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尽快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变重视语法知识和阅读, 忽视听、说及写作的现状成为当务之急。为此, 应加强公共英语的教学力度, 适当增加课时数, 聘请外教授课, 整合高校现有的外语教学资源, 进行资源共享, 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教育手段, 提高外语口语水平和写作能力, 各专业可开设专业英语课, 保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较为充裕的教学资源, 多种途径创建英语学习语言环境, 同时, 加大对双语教学的经费投入和人力、物力支持, 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高校双语课程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双语 双语课程 双语教学

一、前言

双语课程与双语教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双语教学是伴随着双语现象出现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龄阶段就能掌握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本地或本国家通用的语言,熟练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间进行交流和交往。比如在有大量移民的美国,双语教学是作为一项维护民权的措施,于1968年由美国国会发起组织的,以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

应该说,双语教学形式在我国早已有之,它主要存在于一些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教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授课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杂教学的方式,是非系统和非学科性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因此,科学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中国大陆它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少分歧,有人认为双语就是强化英语教学,有人认为是强化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人认为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达成英语学习的目的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双语课程?学校为什么要开设双语课程?笔者在尝试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双语课程教学后(教学对象为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本文就诸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二、双语课程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人们可能或必须同时运用两种语言(本国语言和国外官方语言)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会话、书写等表达与交流思想情感的现象。学校双语课程从广义上来讲,指用两种语言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课程;狭义地说,学校双语课程指使用外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的嵌入式学科课程。我国的学校双语课程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外语(英语)作为课程教学语言对非语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的课程。这里,把双语课程的教学称为双语教学。

三、高校双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一)提高学生的双语素养

语言的素养指通过学习语言,具有语言的知识素养、语言的能力素养、语言的审美素养、语言的角色素养、语言的心理素养。双语素养指通过双语课程的教学,在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实现外语素养的培养。所以,开设双语课程不是简单地为了强化英语教学,也不是通过其他学科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而是使外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培养具有双语能力、交流能力、学术能力、文化展示能力的人才,这是高校双语课程应当充当的角色与定位。

(二)把握双语课程的特点

1.学科性

高校双语课程是在非语言学科中设计的,因此它必须是学科性的。外语的应用要保证学科知识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双语课程学科的选择、课程进度、学生情况等都要慎重考虑。要坚持高校双语课程的学科性,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学习外语的代价。

2.博弈性

学校双语课程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并不是进行外语课程的教学,所以区别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始终在博弈。简单而言,强调语言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强调教学语言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当服务于教学语言,只有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才能体现出该门双语课程的学科性特征。同时,他们既是合作的,又是抗衡的;既是互补的,也可能是冲突的。所以,高校开设双语课程应有充分的估计,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矛盾,才能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3.嵌入性

双语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并不是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而是嵌入在学科之内的,是学科与外语结合的产物。因此,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嵌入的位置、分量、难易,是双语课程成功的关键。

4.能动性与创造性

双语课程中的“教”“学”关系,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关系。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分体现出能动性与创造性特征。一方面,双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词汇及表述,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无形中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不同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上差异较大,稍有不慎,学生便对该门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设计到内容讲解力求新颖、简洁、富于生命力,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包括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双语课程本身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促使自己去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

5.开放性

双语课程的教材是开放的。它要为当时、当地、当事者使用,教材体式不拘一格,可吸取的素材是广泛的、多样的、灵活的;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知识的经验是不断增长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互利互勉的。

四、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鉴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还要从学科学习目标、外语学习目标和文化理解目标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双语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双语学科知识,培养基本的双语学习能力,正如专家所言:“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和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五、高校双语课程的实施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认同发展。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确立与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双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又不会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关注的重点。师生间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帮助学生即时发现问题、排除困难的措施、教师给予的赞同与认可等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学习动机,提高双语课程的学习效率;认同心理指个体先由认同进而模仿,进而采用他人价值观的心理取向。教师用娴熟的外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精辟地讲解,使学生有了一种模仿的欲望,从而增强双语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

热情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行精心地课堂设计,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克服对外语的畏惧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满怀热情地双语课程的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思维,才能提高外语的运用水平。双语教学要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与统一,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对语言能够熟练运用和轻松驾驭。

(四)重视语言文化的交融

不同的语言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断地发展变化。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社交礼仪、宗教、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带有四方语系国家的文化烙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从最初感知到逐渐接受,这样才能确保学科知识的增长河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步进行。

六、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几个因素

(一)教材及配套品种

就目前情况看,一种是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另一种是学校或地方自己编写教材。原版教材很好,因为它英语地道,原汁原味,但耗资较多,且我们的思维方式、国情、教育理念与国外不尽相同,照搬教材会缺少针对性。为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亟待开发适合国情的双语教学各学科教材和双语教学的配套品种如字典、杂志等,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师资情况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而目前双语教学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原因是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高校或专业;其次是目前的双语课程教师缺乏系统的双语课程教育、教学培训。为了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学生的接受程度

学生作为双语课程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对双语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接受及认可程度,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受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限制,许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有不小的难度,师生间的互动也受到影响。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外语基础薄弱,对双语课程怀有畏惧、排斥甚至厌学情绪。所以,多渠道、大批量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课程的对接度,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语言环境

要想真正学好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就必须提供更多的接触这种语言的时间,并且在更大范围内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语言的本质属性看,语言是思维、交际、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语言这个工具还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也就是说语言还负载着思维、思想和文化。因此,要想真正用好一种语言,仅靠双语课堂这个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如墙报、板报、英语角、外语演讲、讲座等。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英语环境的国家,由大家群策群力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英语环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英语大有裨益。

七、后记

高校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双文化的教学,多文化的教学。这种双文化或多文化的教学,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双文化或多文化的交流,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使他们更有条件融入世界文化、全球文化之中,增强他们在社会生存中的竞争力和发展力。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且它涉及的方面众多,包括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等,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它,不可盲目夸大,也不可流于形式,更要加以综合考虑,探索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方案,使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枝奇葩,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20.

[2]黄兰宁.学校双语课程[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120.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0-35.

[4]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10.

双语教学探讨 篇4

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探讨-基于我院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性文件,从20起对金融专业的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教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想法,进一步梳理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借此摸索双语教学的发展路径.

作 者:戴夏晶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经济学院,浙江,嘉兴,314001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年,卷(期):21(14)分类号:G424.1关键词:问卷调查 金融专业 双语教学

构建《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篇5

一、目的和意义

1.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由于全世界的科技论文和书籍绝大多数都是英语表述, 作为未来的机械、土建等专业的工程师应具备在第一时间里汲取世界上最新专业知识和资料的能力, 另一方面工科高校作为工程师的摇篮, 应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为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

国外未来学家曾预言, 在21世纪, 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 不是在工业中, 不是在科学技术上, 而是在高素质人才上。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迅速扩大并深入至各个领域, 培养掌握多门科学技术, 又精通英语的各类复合型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对象和方法

1.对象的选择

双语教学, 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如果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入学时已具备相当的英语学习能力, 但专业学习则是从零起步, 那么他们会较容易以英语语言学习的思维代替专业学习的思维;如果学生英语水平一般, 则要同时吸收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 学生的学习负担会很重, 很容易顾此失彼。盲目的用双语教学来要求他们, 其结果可能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 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 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实施《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对象, 是大学二年级机械系类的学生。他们具有年轻、求知欲强及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又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少数优秀学生已提前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在选择方法上是先向要上《理论力学》课程的全体学生公布消息, 让他们自由选择接受双语教学, 还是常规教学。为了因材施教, 对报名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筛选。筛选的原则是英语成绩较好, 其他学科成绩也在中上水平, 以保证选上的学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双语教学学习。

2.教材的选择

由于教学体制和内容的差异性, 我们不能照搬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 另外国外原版教材的价格比较昂贵, 学生的实际购买力不够。鉴于以上两点, 我们要积极组建编著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理论力学》双语教材团队, 在《理论力学》双语教材建设的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否定对原版教材的利用、吸收和改造;另一方面我们也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及能力编制一本适应性强, 新颖性独特, 经济性和难易程度适中的优良教材。

3.施教的方法

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结合我系自行编制的《理论力学》双语教材开展《理论力学》双语教学, 一定要坚持渐进性、互动性原则。在教学的初期, 学生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但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都会感到吃力。双语教师在此阶段一定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地解释专业术语的含义,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采用双语学习知识。深入阶段, 随着学生对专业词语和常用句型的熟悉, 逐渐扩大英语口语量, 把学生逐步引向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的轨道。加强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引导和深入, 学生已基本上适应了双语教学形式, 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 可逐步提高英语讲授的比重。为了照顾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对于难点和重点可以适当用中文进行重复, 加深学生的理解。

4.考核方法

考试用英语试题, 题量和难度与传统教学相同, 由于学生阅读英语试题的速度毕竟不及阅读中文试题的速度, 考试时间延长15%。

三、总结

通过借鉴其他院校双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经验,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1.双语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进程要求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不能因为双语教学模式的使用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安排应以学生能够很好理解专业知识为前提, 在此前提下, 对较浅显的内容以及专业术语, 可用外语教授。对于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 则可用中文详细讲解, 切不可盲目追求外语使用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后阅读原版教材和使用外语完成作业等环节实现。课堂教学以掌握专业知识为主, 以学习外语为辅。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把《理论力学》教学放在首位, 英语教学方式放在第二位, 不能片面强调课堂英语用语量, 甚至用英语满堂灌。这样就本末倒置, 把《理论力学》课等同成英语课了。

2.把教师的选择与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实施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是教师, 双语教学也是如此。打铁先要本身硬, 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 不但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 还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 具备用英语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能根据课堂反映, 及时加大或减少英语用语量。必要时, 还需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插入中文讲解。所以在《理论力学》教改开始时, 我们先由一位老教授和一位曾作过国外访问学者的中年教师实施双语教学。在取得经验后, 逐步扩大到其他中青年教师, 并对参加双语教学的青年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和口语强化, 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施教能力。

3.强化师生联系, 认真调查研究

双语教学最好的语言环境是两种语言同时存在, 教师和学生能够双向互动, 走一条“教”与“学”相适合的道路。没有学生积极参与, 双语教学是搞不好的。因此在施教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查研究学生的反映和意见, 随时调整教学进程。教师基本上每次课后都要与学生讨论“是否当堂消化”、“完成英语习题是否困难”等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在《理论力学》双语教学方面的探索仅仅是个开头, 在今后的《理论力学》双语教学改革中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胡庆江, 杨瑞静.对搞好双语教学的探讨.教学建设与改革, 2006, (2) .

[2]翁玮, 吴萍.独立院校双语教学适应性教学方法初探.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48) .

在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探讨 篇6

一、在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对外语的掌握

在美声教学中融入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提高学生掌握外语的能力。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外国歌剧、艺术歌曲的精髓, 从而进行纯正的演绎。我们知道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 是一种舶来的演唱方法。许多歌曲和歌剧都需要运用到意大利语、德语以及法语等外语来演绎。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外语演唱更加流畅和纯正, 就应该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外语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从而使学生的外文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美声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开始就采用双语的教学模式,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初期便接受到外文的熏陶, 从而适应以后的双语教学。学生接触外文的机会增多了, 无论从发音方面还是从词汇积累方面都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

2. 有利于深层了解外国歌曲

对外国歌曲进行完美的演绎, 需要对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要想高质量的演唱一首歌曲, 仅仅了解其谱子和歌词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照谱和歌词演唱的基础上, 挖掘谱子和歌词背后的潜在内涵, 对歌曲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从而将作者的创作意图、音乐思想和艺术情感表现出来。比如在演唱舒伯特的歌曲之前, 需要对作品的音乐特征和创作技法进行深入剖析, 然后再进行逐字逐句的层层分析, 以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声音技巧。因此演唱国外的艺术歌曲首先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 以深入挖掘作品的精神实质, 而只有具备专业的外语水平和音乐素养, 才能去自己阅读原版作品, 才能谈得上去深入挖掘作品和理解作品。

3. 有利于与国际音乐艺术接轨

在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 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有利于我国声乐教学与国际音乐艺术接轨。通常情况下合作培养是各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普遍模式, 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也可以使学生便多的了解世界各国音乐艺术形式及学术动态, 掌握更多的国际先进声乐知识。但是这种培养模式通常需要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 学生不仅需要在国内学习, 还需要输送到国外进行培养, 这就会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进行外语学习。如果在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模式, 就可以让学生尽早的适应外语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合作培养氛围中。另外,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步伐的不断加快, 一些国内外的美声教学机构也加强了交流的频率, 频繁举办各项学术活动, 聘请外教上课的教学形式也开始普及。这种情况下, 进行有效的双语模式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适应外语教学环境,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 也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各种大师班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当中, 无论从专业水平, 还是从外语能力上, 对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机会。

二、美声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在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应用非母语言, 来理解和表达国外原美声作品, 同时也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接触更多外文声乐作品与资料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对国外声乐作品加深了解。双语教学通常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学校可以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美声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浸入型双语教学”;另外一种是学生刚入学时, 使用母语教学, 在进行一段时间以后, 逐渐的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一部分学科的教学, 而其它学科仍然使用母语进行教学, 采用点滴渗透的方式, 使学生一点点适应双语教学。通常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还有一种教学形式是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 开始时部分或者全部使用母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 逐步转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被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我国不同于新加坡、加拿大等双语国家, 语言环境主要以汉语为重, 因此我国的这种语言环境, 决定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只能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而美声教学中也比较适合应用此种教学模式。

三、美声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

1. 选择适合美声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

美声双语教学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比较复杂的,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来讲, 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施教过程、培养过程和学习过程。在美声双语教学中,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之前提出课题, 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实际双语教学实践中,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积极的用外语来思考、陈述和回答问题。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 学生便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境来阐释经典的美声原作作品。

2. 建设强大的双语教师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在美声双语教学方面还存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不完善等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的双语美声教学人才。比如有的教师虽然对美声教学比较专业, 但却对语言拼读不够规范, 对作品内涵理解不深。这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学到表面, 而不能更深层次的去表达作品内涵等现象。因此, 现代高校双语美声教学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着手, 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 为教师提供考研活动支持, 并定期安排外籍演员和专业进行讲学;定期安排大师观摩大师班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 我们还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 对优秀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奖励, 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 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作品着手, 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教师也应该兼顾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的费用, 对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的应用要难度适中。首先从简单作品当中的简单语句开始, 认真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术语, 逐字逐句的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对其中单词的连续发音进行正确指导, 同时还要使学生对每个乐句的含义进行正确理解, 使学生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条件下, 深刻理解美声作品的音乐思想和情感内涵。为了使学生对美声双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语言生动、旋律优美的美声乐曲, 并结合课程需要,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 从而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还可适当补充一些难度适中的阅读资料, 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目前美声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 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 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需要进一步的积累和丰富。现代美声教学应该着力于开展丰富的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 从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入手, 以培养学生良好双语学习兴趣为目标, 共同将美声双语教学推向成功。■

摘要:在美声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 对于我国美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演唱外文歌曲的能力, 也促进了我国美声教育与国陆文化的接轨。本文对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双语美声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美声,教学,双语

参考文献

[1]赵薇.美声唱法双语教学的探索[J].高校论坛, 2012, 2:52~53.

[2]吴冰.试论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价值[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5:189~190.

近代物理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近代物理学,教学模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既懂专业又要具有较高英语综合素质、较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提倡在本科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 即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 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在双语教学中, 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 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 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 能够尽可能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切换, 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现在这已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战略要点。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 他们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素养尤为重要, 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其自身的素质对于他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近代物理学”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

在师范类物理专业学生所学课程中, “近代物理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它对于经典物理学的原理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 并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作为理论核心, 是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纽带, 被广泛地应用于很多领域。

在“近代物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学校的“近代物理学”是在第六学期开课, 学生处于大三阶段, 比较成熟, 在面临科技革命的挑战和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 学生对于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 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日益增强;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 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已经建立, 英语单词有了一定的积累,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3 000~4 000个基本英语词汇和系统的语法技能;已有系统的中学物理知识基础和大学物理学习阶段对有关物理概念的了解, 这些都为双语教学作了前期准备;已经学习了微积分, 数学分析过程是中英文物理教材中共同的逻辑语言和思维工具, 借助于数学推导, 会促进学生对英文表达的物理内容的理解;由于物理专业词汇以极高的重复率在课文中出现, 学生完全可以在阅读中记忆。这些优势条件也是师生建立使用英文物理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自信心的基础。

二、“近代物理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1.认真选择原版教材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 因为原版教材的英语书写流畅、用词广泛贴切, 既提供了常规近代科技英语的样本, 又含有丰富的本土人文知识的大量信息。而且英文教材的物理内容相对国内教材来讲比较浅, 着力于对概念定律的物理意义的定性分析和说明, 非常注重用生动的例子来理解物理概念,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让人感觉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 不管是国内教材还是国外英文教材, 其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别, 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结合国内物理教材, 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对比了多种教材, 最后选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Jeremy Bernstein等编著的《Modern Physics近代物理学 (改编版) 》作为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该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近代物理学的内容, 图文并茂, 语言优美;在内容的安排上, 由浅入深, 便于教与学。

2.改进现有教学手段

在“近代物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以传统的黑板板书为辅助。“近代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且与经典物理差距较大的课程, 多媒体中的FLASH动画能够将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过程等以仿真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考虑到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能力强而口语相对较差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英文课件的使用。形象生动的课件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授课的信息量, 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双语教学而言, 它又起着在中文教学中不曾有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沟通的桥梁。适当的板书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所必需的, 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板书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双语教学来说, 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 使用非母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语言的沟通, 而对中国学生来说, 外语的书面文字交流能力要比其他任何的交流手段都要强很多。另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功能强大的、集成性的信息传递媒介, 把超大容量的、形式多样的物理双语教学资源智能化地整合在一起, 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解决学生个性差异问题,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循序渐进, 逐步加大英语所占比例

双语教学的具体方式有很多种, 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 全程英语教学, 采用原版英语教材, 外语授课, 使用少量的中文解释, 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英语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都比较高。第二类, 常规双语教学, 采用原版英语教材, 中、英文结合讲授, 讲授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 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外语表达能力, 学生具备较好的外语基础。第三类, 掺入式双语教学, 采用中文教材, 以中文讲授为主, 适当掺入英文表述。部分章节采用原文教材, 以中文讲授为主, 以外文为辅, 外语的掺入量可以因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作为地处黑龙江的省属高校, 生源英语成绩差异较大, 不可能达到全英文听课的程度, 只能在常规双语教学和掺入式双语教学之间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掌握英语和汉语使用的比例是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课程学习之初, 教师应适当多用中文进行解释, 等学生对课程专业词汇比较熟悉、有了一定的英文学习习惯之后, 再逐步增加课堂英文授课的比例。要循序渐进, 切不可为了一时片面追求双语教学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起始阶段, 应采用英文板书, 以汉语为主以英语为辅来进行讲述;汉语讲述侧重于该课程的推理和逻辑关系, 而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原理、术语等则用英语讲述。学生会在耳濡目染中熟悉本门课程基本内容的英文表达方式。第二阶段采用以英语为主、以汉语为辅的教学方式。这个阶段汉语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对本门课程的难点进行诠释,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经过上两个阶段的铺垫, 如果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第三阶段便尝试着全英文授课, 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理想阶段, 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2) 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需要在物理和英文之间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第一, 物理符号的英文来历。物理中大量的物理符号其实都来源于相应的英文表达。简单的, 如力F—force, 质量m—mass, 速度v—velocity, 频率f—frequency等。其他的音译词如康普顿效应 (Compton effect) , 直接告诉学生其原始说法是最好的, 实际中也更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二, 物理学史的介绍。我们都知道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基本都是欧美的科学家, 其中很多人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在对这些物理学史做相应介绍的时候, 直接采用其相应的英文资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而且会加深他们的印象, 获取的资料也更全面, 使英语这种语言的工具真正地得以运用。第三,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外语, 物理学科中许多有影响的刊物都是用英语出版的。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物理的能力, 以便高效地获取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的最新信息, 进而能提高与国际交往的能力, 对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3) 采用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 专业内容较简单,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提醒学生使用专业词汇, 熟习专业内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对涉及到的典型表达方式进行剖析, 使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表达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 即对生疏的词汇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对词汇含义进行猜测, 培养他们用英文进行思考、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用英语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也用英语来回答, 同时课后作业题用英文的形式给出, 要求学生用英文来作答。刚刚开始时, 学生可能有些不适应, 然而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 他们会逐步适应双语教学。然后, 适当增加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加快教学速度。当学生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 可以根据课程内容, 指定一些英文文献或选讲内容, 让学生阅读, 写出阅读报告, 每讲授完一章内容之后, 布置一些讨论专题, 让学生课后阅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 要求他们在讨论课上用英语发言,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指导。

(4) 采用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为了取得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应该围绕双语教学的目的开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高校开展双语教学,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 能够运用两种语言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并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需要进行母语和外语间的自由切换, 以适应各学科科研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选用国外知名大学的优秀教材帮助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更重要的在于将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给中国高校, 即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习过程的考评, 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因此, 考核也应该以人为本, 不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 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的大小作业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要注重英语表达能力, 双管齐下。合理的考核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稳定的、性能良好的“闭环系统”。

三、双语教学需要加强的方面

双语教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 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对双语教学工作都非常重视,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与实践工作, 但到目前为止, 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 双语教学中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授课教师自身口语水平的提高;学生使用外语汲取知识的习惯、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建立良好的课程外语学习环境;先进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建立等。

“近代物理学”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开展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的研究, 必将对高校双语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洪, 唐宇, 唐孟培.浅析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

[2]阎专怀.对近代物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8) .

[3]阔永红, 石光明.双语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4) .

民办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民办高校;问题;上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科技的空前发达,社会发展逐渐呈现出知识经济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新模式。在这个新模式里,如何更好地接纳和领略来自各种文化的信息,如何提高交流和沟通的效率,渐渐成为了适者生存的必修课。而近年来涌现的双语与多语现象,充分体现了当今模式下人们对知识一体化的新适应和新展望。

双语教学在近年来逐渐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渗透到我国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各个层次的教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关于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和普及,是最易受到关注的。而对于民办高校对双语教学的开展,涉及到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更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有关民办高校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综述

通过在中华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对期刊的检索发现,搜索篇名包含“双语教学”,期刊出现最早是1983年,当时只有2篇。之后二十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且在数量上每年呈递增趋势,成倍增长。尤其以2007年至2012年六年间最为突出,平均每年高达一千篇左右的期刊量,总计6397条记录。另外,在这些结果中包含“高校”字样的有1253条记录。而再在其中检索包含“民办高校”字样的只有8条记录。

同样地,在中华知网检索2007年至2012年六年间博硕士论文题名中包含“双语教学”字样的文献,总计136个记录。其中25篇研究的是以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为对象的双语教学。再在111个记录中检索带有“高校”字样的题名,一共只有30条记录。再在30篇已得记录中进一步检索“民办”,显示0记录。也就是说,针对民办高校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至今尚未有成文的博硕士论文诞生。

综上所述,虽然涉及高校双语教学的文献已然层出不穷,也诞生已久,但有关高校双语教学这一主题的学术性论文不多,近几年内,发展的也较慢。而针对民办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的研究更为鲜有,在为数不多的几篇期刊之余,几乎尚未有这方面的博硕士论文,因此,对我国民办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研究仍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二、民办高校发展概况

(一)民办高校的内涵

民办高校,即民办高等院校的简称。本文引用河南省教育学院徐玉斌教授在《关于民办学校概念的界定》一文中的论述:“民办高等院校,系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本规定设立的实施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最贴切我们对民办高校内涵的理解,以解释这一概念。

(二)民办高校在我国的发展

早在1980年国务院就在《关于普及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文件中提出“以国家办学为主,充分调动集体、厂矿企业等方面办学的积极性。还要鼓励群众自筹经费办学”为鼓励民办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之后,民办高校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蔓延全国各地,到1999年,已有近百所。经历了20多年历史至今,民办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已经超过280万人,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3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同时,民办高校早已不再是多年前的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的“三无”院校,而是逐渐发成为注重学生兴趣需求、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注重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型院校。

三、上海地区民办高校的雙语教学

王斌华在谈到上海地区双语教育时提到“国际大都市初级阶段的基本标准”的概念:“每两天有一个国际性会议召开:40%的居民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半数市民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每天有13万旅客从天而降:每年入境游客占本地人口数的40%:平均每位居民一天赚12美元。能否确保40%的居民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直接关系到上海能否达到国际大都市初级阶段的基本标准。”

上海作为沿海发达城市的典范,充分呈现出国际交流频繁和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较高的特征。该地区几所重点高校如复旦、交大、同济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杰出成果和先驱作用,正是体现了他们对双语教学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勇于尝试。另外,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这些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推广情况,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也是具有模范性和代表性的。这些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所做的实践努力和研究成果,为上海地区民办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他们成为我国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的典范奠定了基础。

(一)主要成就

1.上海建桥学院

近几年来建桥学院一直推行国际化办学。双语教学自然成为其国际化办学进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学校喊出“每年增加2门以上双语课程,逐步增加全英语课程”的口号,积极开发双语教学。目前已开设的较成熟的双语课程包括:国际物流风险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国际经济学、商务洽谈等,以及1门全英文授课的外贸函电与进出口单证。

2.上海杉达学院

作为1992年创办的上海市属第一所民办高校,上海杉达学院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扮演了先驱角色。学校的双语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胜祥商学院,最早开始于中外合作项目。杉达学院在其与美国瑞德大学长期合作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大量开展双语乃至全英文教学。该本科专业学生前两年半在国内的学习中,除语言类、思政类和体育课外,几乎80%以上的课程均运用了英文进行授课,授课教师既包括国内教师也包括海外教师。其中,美国瑞德大学委派的外籍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国内教师采用全英或双语授课。而除了该中外合作专业外,双语教学在商学院其他本科专业(如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另外,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自2008年也开始逐步推进双语教学项目,组织年轻教师提高双语教学技能。

为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课程数量和质量外。上海杉达学院的胜祥商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双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从2007年至2012年,已成功主办了四次双语教学研讨会。研讨会除邀请校内领导外,还邀请上海地区其他本科院校具有丰富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交流经济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胜祥商学院在推动杉达学院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双语课程的教学创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上有着不容小觑的贡献。

(二)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国推行中英双语教学的目的,虽然同国外为缓解社会矛盾的政治目的不同,但依应符合加拿大学者麦凯和西格恩诠释的双语教学的三个目标,即语言目标、学术目标和社会目标。但一些学校在实施时。只重视了语言目标。即只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该学科的英文专用名词和术语,运用英语进行思维,提高英文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忽视了学术目标对于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双语教育不等同于外语教学,绝不能误将双语教学认定为传授第二语言的外语教学,只重视了它的英语能力传授过程,而忽视了它专业课程授课的本职工作。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只是出现在民办院校,也是一些公办院校在实施双语教学时的普遍问题。

2.教材选择难统一

为了保证学生既能原汁原味地习得专业知识。又能学习英语专业术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一些教师认为,应尽量选择全英文原版教材,这样符合双语教学的语言和学术目标,一举两得。而一些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考虑,提出在选择教材的难易程度方面要求较高,如果所选的教材难度高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但会影响教学进程,更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听课质量。另外,全英文教材存在成本普遍偏高的问题。于是有一些教师建议选择经国内翻译过的中文教材,或国内重新编排的双语教材,但这个建议又遭到质疑,认为其违背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初衷。

3.师资配备不完善

民办高校的师资配备素来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就拿上海杉达学院来说,初建校时。杉达学院的授课教师多来自于公办院校返聘的退休教师,之后不断调整,通过聘请大量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组建了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目前,杉达学院基本形成了以年轻教师为主力,退休返聘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团队。而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年龄较大的兼职教师虽然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几乎很少可以勝任英语口语能力要求很高的双语课。于是双语学科的开展多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年轻教师在做,他们都有在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学习过较长时间的背景,学校看中的正是他们教好的英语语言基础。然而,这些教师大多又是应届毕业生,都存在着社会实践经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他们在传授专业知识方面能否做到结合具体实践,以及在面对接受程度良莠不齐的学生的时候,能否做到应对自如,都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同时,因为教师本身经验的不足,能够开设的双语科目也十分有限,使得学校在双语课程数量的拓展方面,也存在困难。

4.学生水平不高

教学原本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活动的双方,既有教师,也有学生,因此学生问题也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我国高考录取体制所决定,目前我们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存在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较差的问题。上海杉达学院在认识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先天不足和英语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之后,以英语教学作为特色办学,猛抓学生四六级通过率。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即便通过等级考试,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仍缺乏英语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真正接受双语教学时还是遇到了困难。且近几年大量的民办高校扩招活动,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拉大了语言基础差距。

5.教学方法单一

在采访了几个在民办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后发现,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单纯讲授的模式,互动较少。有教师反映,他们原本也会以提问的方式,努力调动学生进行互动。但效果并不好。学生反而由于害怕用英文表达不好,而恐惧发言,久而久之,提问下去,无人做答,教师只好减少提问次数。实际上,双语教学若采用全英文教材,需要学生在听课前先对教材有一定的熟悉,即预习,对学生的自学要求极高。而在讲课过程中,为了令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专业知识,大多数教师会采用中英文夹杂的形式进行讲课:先用英文全程讲解,最后再用中文总结。这种方法就可能导致学生久而久之因为偷懒,只重视听最后的中文讲解,忽视前面的全部的英文授课过程,令授课教师事倍功半,使双语教学失去意义。

6.政策支持不够

双语教学探讨 篇9

案例教学法在双语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探讨了双语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实施方法,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双语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作 者:张素芳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2206刊 名:高教论坛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年,卷(期):“”(5)分类号:G640关键词:案例教学 双语教学 应用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篇1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各行各业都涉及到外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精通理论知识, 掌握操作技能, 又擅长国际通用语言, 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 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开展双语教学是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也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双语教学 (Bilingual Teaching) 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英语语言工具性、实践性的特点, 在双语课堂教学中, 努力创设适当的双语情境, 来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2 教学模式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 双语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 即浸入型双语教学 (Immersion Bilingual Teaching) 、过渡型双语教学 (Transitional Bilingual Teaching) 和保持型双语教学 (Maintenance Bilingual Teaching) 。中国的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 就是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上禁止使用汉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严格遵守这项准则。这种教学模式就称为浸入式双语教学。具体来说, 浸入式是指完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即完全沉浸在英语的教学环境之中) 。但是, 此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双语师资力量缺乏,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下, 显然不适应这种模式。过渡式是指学生进校时, 部分学科或全部学科使用汉语教学。但这只是一种过渡,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逐步转变为英语教学 (即由部分或全部地用汉语教学过渡到最后完全放弃汉语) 。此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浸入式双语教学, 因此, 高职院校采用这种模式, 也是比较困难的。保持式是指学生入校时完全使用汉语教学, 然后逐渐使用英语进行部分的教学, 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即始终保持部分学科的母语教学) 。此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在部分专业科目实施双语教学, 比较接近高职教育的现实条件, 因此, 笔者在充分借鉴保持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高职教育的一般规律, 探索出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课程, 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之一, 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强调四个“渐进”的原则:首先, 在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上遵循“渐进”的原则。主要是指双语课程不宜集中在某个学期全面铺开, 而是由少到多、连续分布在若干个学期, 其次, 在开设双语课程的难度上遵循“渐进”的原则。双语课程的开设要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 从易到难, 前导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开设做准备, 后续课程是前导课程的深化和扩展。具体做法是:先选择一些贴近实务、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重点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磨合问题, 然后再安排难度较大的课程。笔者认为第一个学期应当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并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 因而不宜开设双语课程。第一学期可以安排基础专业课和基础英语课。基础专业课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专业知识, 熟悉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基础英语课, 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使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语法知识, 扩大英语词汇量, 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从第二个学期开始, 开设一门实务性强的双语课程。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双语课程, 对后续双语课程的教学影响很大, 因此宜少不宜多。在第三至第五学期中, 每个学期开设两到三门的双语课程, 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强化双语教学的效果。

然后,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 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也要遵循“渐进”的原则。课堂使用英语的比重应逐渐增加, 反对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满堂灌。尽管双语教学是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 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一下子达到100%或几乎实现全英语教学是十分不现实的。在一堂双语课上, 教师使用的外语是否越多越好?从表面看似乎应该是这样,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 主要是看教学效果, 而且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不是看老师, 不是看老师的外语水平有多高, 外语讲得有多流利准确, 而主要是看学生, 看学生的参与度, 看学生是否能通过外语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在学科知识和外语运用能力提高上获得双丰收。因此, 在初始阶段,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基本比例为3:7。术语、口语的讲解采用英文, 基本理论传授采用英汉结合形式, 基本技能传授以汉语为主, 引用的案例视其实用性、适用性, 中英文均有。但是英文的传授要循序渐进, 逐步加大。因此双语教学中大部分案例采用了中文资料, 但是原版教材中一些通用性较强较为经典的案例, 也应该得到重视。对于较难理解的专业内容一般在用英语讲述之后再用汉语解释一遍, 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中文辅导材料和参考书。同时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使用图片、实物展示、视频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以降低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使是外方教师承担的双语课程, 也需要中方助教的“桥梁作用”。中方助教肩负的“民意官”和“翻译官”的双重角色, 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而且, 最为重要的是, 两种语言的使用不是各自为政, 而是相互交织的。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语码转换 (code switching) 。Poplack (1980) 把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分为三种:附加语码转换 (tag switching) , 如:当老师给学生解释一些复杂的句法之后, 会在英文的解释后面, 用中文问一句:“懂了吗?”句间语码转换 (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 , 如:“It arouses the suspending plot in this article, you xuannian de[suspicious]plot, and it emphasizes this point.”句内语码转换 (intro-sentential switching) , 如:“yi ge xiao duanluo de hanyu biaotiyicheng yicheng yingwen shi[A short paragraph can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follows]:slow and sorrowful, slow and sad, slow and grave.”

最后, 在双语课程开设的班级上遵循“渐进”的原则。对于语言基础薄弱的班级, 在双语课堂的教学中, 以汉语为主, 英语只占10-20%的比例。一学期中, 学生至少上交一次用英语完成的作业, 20%的考试内容为英语。对于语言基础适中的班级, 在教学中, 英语使用的比例不能低于50%, 作业中60%都要用英语完成, 考试英语的比例不能低于60%。对于语言能力较强的班级, 在教学中, 英语使用比例不能低于80%, 所有的作业与考试都要用英语完成。

3 结语

双语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循环反复、持之以恒的开展, 才能达到预期的“外语专业化、专业外语化”教学目标。因此,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充分发挥中外合作的优势, 不断探索、寻求适合我校发展的道路, 真正培养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Poplack, shana.Sometimes I’ll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 y termino en espanol:toward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J].Linguistics, 1980 (18) :581-618.

[2]Richards, J.C.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Z].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 2002.

上一篇:临奥4号下一篇:冲压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