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城市品牌的塑造五篇

2024-06-15

宿迁城市品牌的塑造 篇1

城市品牌是体现一个城市丰富的经济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 与其他城市相区别的独特标志。它是构成城市的各种要素之和及其在城市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实际评价, 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城市品牌是向公众推销自己的名片,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 历史久远的城市更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经营城市品牌, 应当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成功的品牌塑造能够提高市民的荣誉感、自豪感, 让每一个市民都自觉地建设城市爱护城市;城市品牌还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美誉度高的城市能大幅度提升对资金、人才、信息的吸引力, 推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塑造城市品牌的第一步是为城市品牌定位, 通过定位塑造个性化的城市品牌形象。成功的品牌定位策略在于能制造差异, 制造特色, 能使品牌从竞争中凸现出来。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个性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是城市灵魂的载体。城市定位要避免趋同, 应当依据自身的资源基础和可能性尽力追求独具特色, 与众不同。每个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产业基础各异, 而且经过代代相传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人文性格, 比如, 巴黎作为“时尚之都”, 经过了几个世纪文化和经济的积累, 从卢浮宫到香榭丽舍大街, 均成为引导世界时尚的独特标志。因此, 在确定城市定位时, 应该围绕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做文章。也就是说, 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产业等特点, 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 又要有新的创造和发挥, 从而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城市的个性越突出, 影响的范围就越广, 升值的潜力也就越大。城市品牌定位, 要突出文化因素。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 是一个城市品牌的根本。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 历史角色。这是指城市在历史上曾经扮演过什么角色, 如果这种角色非常突出, 对内留下很深刻的烙印, 对外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那么城市的某种历史角色就可能成为城市的品牌。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就是这个原因。 (2) 文化底蕴。文化既有深层次的积淀, 也有浅层次的表现, 但是只要成为文化, 它对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以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都必然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某一城市的文化特色十分显著, 那么这个城市的品牌就可能以城市文化为底蕴。如巴黎有“时尚之都”, 香港有“动感之都”的美称, 都是以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为背景的。 (3) 人文风情。城市是人的城市, 外界对某个城市的认识除了自然风光和建筑之外, 就是对人的印象, 而人从来就是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人, 必然会由于长期接触和积累而形成一定的习惯和风俗, 这就是所谓的人文风情。外界对某一城市的评价和印象, 人文风情就成了很重要的内容。所以, 人文风情也是形成城市品牌的基本要素之一。定位要考虑经济与区位因素。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经济的发展, 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则依赖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以城市名优产品和企业为基础形成的城市优势产业, 可以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如果城市的某种产品或产业在市场上占有突出优势, 这些都会成为构成城市品牌的因素, 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东莞市1978年以来, 通过发展制造业打造城市品牌, 如今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零部件加工制造基地在东莞崛起, 使东莞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IT产业大市。城市本来就是一个空间概念, 这一空间的地理特征对城市的发展或城市的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城市品牌的形成同这一城市的地理特征关联密切。连云港早期为军事要塞港, 是欧亚大陆桥的东端起点,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连云港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重要标的城市。重庆被称为“山城”, 武汉被称为“九省通”, 广州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等, 就是由城市的地理特征所决定的。塑造城市品牌需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 吸引公众参与。城市品牌是无形的, 但它实际存在于消费者的脑海, 城市品牌定位是否成功, 不仅要看其是否符合城市的特点, 更要看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只有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被消费者认可, 它才能深深根植于消费者的心中。那么, 城市的消费者是谁呢?从城市营销的角度来讲, 城市品牌的目标顾客包括国内外政府机关、投资者、旅游者和当地市民。一个城市的定位一方面要依据投资者甚至国际社会的认同来确定, 以使未来品牌形象能够体现城市规划和投资环境建设对投资者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消费者与市民对于品牌定位的接受度。利用专业机构向本地区包括海外的受众, 进行各种形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了解公众、周边城市和国际社会对城市的评价, 在此基础上得出客观而科学的结论, 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例如, 香港在开始着手城市品牌规划时, 就聘请了全球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Wirthlin Worldwide协同其他世界级专业机构组成品牌顾问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长时间的专业调查和研究, 为后来香港城市品牌的定位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分析, 城市品牌定位既要突出个性又不失包容性, 避免定义过于狭窄。城市品牌塑造的第二步, 是要在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传播。1.对内传播。重点锁定城市内部市民, 可颁布一系列有关城市形象的城市理念行为规范、视觉系统样本等, 通过市民形象培训等活动的展开, 选择城市各种名牌媒体, 如电视台、报纸、杂志等, 对城市新形象体系进行总体展示, 以突出全新的形象。定期举办各类集会, 如“城市形象宣传日”、“城市市民行为规范推广日”, 同时策划与城市形象有关的文艺演出、体育运动会, 让市民亲临其境地了解城市形象的规划, 谋求实现社会公众对城市形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和理解。还可以做一些公益活动, 借助社会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宣传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 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城市形象塑造工程进行多方位探讨, 总结经验, 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邀请海内外知名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扩大声誉。2.通过重大活动制造轰动效应。在城市品牌传播中, 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经济、文化等公关活动或事件营销活动, 提高公众对城市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的大型经济与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水平、城市文化特色及城市文化整体性的体现和象征。城市举办的任何一项面向社会各阶层公众, 尤其是由广大外部公众参加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 对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活动本身可吸引很多外部公众参加, 让公众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感受本城市的发展变化, 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认知度。另外, 活动本身还可吸引很多新闻媒体的关注, 增加本城市在媒体的曝光率。比如, 上海举办的APEC会议, 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广州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大连的国际服装节、青岛的国际啤酒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等, 都是一些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这些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3.选用城市品牌形象代言人。形象代言人已经是市场促销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城市品牌形象代言人往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沉淀, 选择与城市品牌形象比较一致的形象代言人至关重要。杭州与上海是两个气质迥然不同的城市, 他们各自选用的形象代言人也正体现出了这种不同的气质。2007年, 上海启用并非上海籍的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作为形象代言人, 体现出上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一种城市精神。4.互联网传播。互联网作为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媒体, 其传播对象面广, 信息量大, 表现手段丰富多彩, 内容种类繁多, 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趣味性与亲和力, 传播时不受时空限制, 受众可随时进入, 发布的信息还可以及时更正、完善, 而且它的受众大都是城市形象宣传的对象。因此, 每个城市都应在互联网上做好本城市的宣传网站与专题网页, 系统宣传本城市建设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与优势特征, 并及时更新、完善。另外, 还可以在一些大的门户网站的旅游与分类栏目里建立本城市的专题宣传网页, 同时建立大量的搜索引擎, 以增加浏览量, 扩大影响面。责任编辑/张守纪

宿迁城市品牌的塑造 篇2

我国经济早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向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地区都已经人格化,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它要实现GDP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等目标,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更多的发展要素。因此,创建城市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个地区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客观要求。

二、经营城市品牌

1.城市品牌的内涵

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 Lane Keller教授认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整个城市之中。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人文景观、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形成这个城市的特色,而将这种城市特色定位包装就形成城市品牌。

2.经营城市品牌的作用和意义

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无形财富,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表现。打造城市品牌可以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吸引投资者、人才、旅游者以至中央政府对城市的关注,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旅游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地位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如: 博鳌,海南琼海市的一个海边小镇,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努力营销自己,终于成为海南、中国乃至亚洲的品牌;盱眙,南京附近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城,借助“龙虾”声名鹊起,把盱眙推介了出去。这些个案都充分说明了经营城市品牌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3.经营城市品牌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延伸出来的。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经济技术等要素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某种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称谓。城市品牌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纳力和辐射力,是一种无形资产。给城市品牌定位要遵守真实性、专属性、导向性、美誉性和认同性等五性原则。经营一个城市的品牌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要做好城市总体品牌的塑造,要经过一系列的系统工作。一般来说,主要有战略规划、调查研究、形象定位、理念的形成、形象设计、推广传播等几个步骤。

三、义乌城市品牌的本质

义乌是浙江中部快速崛起的一座商贸城市,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本地户籍人口 68万,常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00多万。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义乌市,是“鸡毛换糖”故事的演绎之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城市,它孕育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庞大的商品贸易网辐射全球。当今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商贸名城——义乌,正在崛起。“义乌“已经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一张名片,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1.没有围墙的城市

根据义乌市公安局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30日,义乌市共登记在册暂住人口1114820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8.37%,外来人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义乌对外来暂住人口的称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以前的“打工者”到现在的“外来建设者”、“新义乌人”,称谓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暂住人口的“外来性”日渐消失,同时也印证了暂住人口在政治地位上获得普遍认同的客观事实。义乌强调用开放、包容、平等的人文关怀理念,善待暂住人口。一方面,坚持统盘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定位等方面,都把暂住人口当作实有人口考虑。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暂住人口参政议政,在全国首开外来人员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的先河。2002年,全市外来人员当选为镇、街级人大代表65名,市级人大代表11名;2005年江西籍打工妹姚明花当选义乌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同年有33位外来建设者被义乌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义乌还每年开展“十佳外来建设者”评比活动,鼓励暂住人口为义乌建设多作贡献,同时大力吸收暂住人口参加调解委、治保会、平安服务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共创“平安义乌”。另外,义乌降低进城门槛,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暂住人口在义乌落户,并落实市民待遇,使暂住人口在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就业、子女上学、职业介绍、劳动保护、购房、车辆上牌、领取驾照等方面享有与本地人口同等的待遇。

2.独特的发展道路

义乌作为浙江中部快速崛起的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贸城市,在历史上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基础薄弱、贫困落后的农业县。1978年底,义乌稠城、廿三里两镇的农民自发地在镇区马路两侧摆起地摊,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马路市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正确指引下,1982年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正式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近三十年来,市场五易其址、九次扩建,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义乌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5.8万个,有43个行业、1901个大类、40多万种商品,从业人员20多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市场成交额连续17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市场商品已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义乌,经批准设立的外国企业常驻办事机构1700多家,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 义乌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义乌发展经验”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3.强烈的创业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30年,“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人民,以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和义乌特点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义乌现象”。“刚正勇为”彰显了义乌人敢于开拓创新的特性。当然,创业创新精神并不是说每个义乌人都将变成企业家,而是那种存在于义乌人头脑中的创造动力。义乌人从来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们经常思考怎样做得更加经济和有效。创业创新精神是与自由精神相关的。每个义乌人都知道,要成功必须自由思考。针对目前义乌发展过程中创业激情在消退、创新精神在削弱的现象,义乌市从上到下开展了“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掀起了创业创新的新高潮。

4.国际化的商业氛围

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88家国外企业在义乌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商品已经出口到212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高达60%以上。义乌拥有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的国际物流中心及5个专业货运市场,开通250多个大中城市货运业务、5条铁路专列、20余条航线,有国内外货运经营单位6000多家,全球20强海运集团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义乌海关日出口标准集装箱高达2500个。在国际化浪潮下,国际小商品生产企业与供应商大量涌入义乌。义乌国际商贸城共有300余家境外企业入驻。年出口商品达40多万个标准集装箱,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海关。2006年10月开始,由国家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义乌小商品行情对全球小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增强了中国小商品对全球定价话语权,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四、提升义乌城市品牌的具体措施

1.坚持以市场发展为龙头,打造国际商贸名城

在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中国发展报告中,义乌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和“信用示范市场”称号。可以说,市场是义乌发展的龙头和命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兴商建市”的成功经验不动摇。此外,要明确义乌的发展定位,那就是建设国际商贸名城。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以小商品为特色,进出口贸易与内贸并重发展。“国际”是方向、“商贸”是核心、“名城”是品质。形成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商贸是义乌的基石,要围绕“买全球货、卖全球货”,实现中国小商品走向世界、世界小商品进入中国的这一重要平台。

2.促进市场展会良性互动,培育更多品牌展会

“义博会”是国内三大国际展会之一,每年都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采购商。“义博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产业集聚带来的市场群的力量,服装、袜业、饰品、拉链、毛纺、工艺品、制笔、印刷等各种优势产业,成为“义博会”发展的基础。市而优则展,义乌的展会发端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其背后是一条条与国内外市场相连的贸易大通道,而展会对市场的发展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义乌会展业应以“义博会”为龙头,带动“文博会”、“消博会”、“五金会”、“化洗会”等多个国际性专业展会共同发展,形成品牌。每个展会都是专业市场的风向标,以展促贸,不仅能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也能起到展现城市相关产业实力和形象的作用。

3.加快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义乌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义乌将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各种较高层次的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为的是吸纳更多“高人”,为义乌的发展插上腾飞之翅。为此,必须改变以往强调以学历和职称界定、引进人才的方式,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引,构筑人才高地,实现人才强市。同时要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冒尖,让优秀人才在经济上得到实惠。

4.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人居环境

文化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历史文化传承、先进文化发展、多元文化融合,构成了城市竞争的软实力,决定一个区域和谐社会构建水平。义乌要加快建设文化大市,进一步弘扬义乌精神,发挥义乌精神在创业创新中的文化支撑作用。深化学习型城市创建,构建市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加强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发展多元融合、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大力建设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构建全覆盖的文化体育设施网络,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重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工作。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培育壮大文博会。此外,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是义乌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良好的人居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热爱祖国的热情,吸引外来建设者在此安居乐业,增进市民的身心健康,增强政府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菲欧娜.吉尔摩,杜孟.中国品牌大赢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赵小明.经营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谭昆智.营销城市[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4]黄景清.城市营销100[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

[5]KEVIN LANE KELLER.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篇3

关键词: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本研究就针对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探讨优化城市文化和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给予一定支持,也为发展我国社会体系、完善我国社会结构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城市这一理念认知,由于人们不同区域的生活习惯差异和文化气息差异,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城市文化形象。在建设城市文化的过程当中,通过树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并且能够不断地完善社会体系结构,实现对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需求。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内容比较复杂,针对城市人们的理念、行为和形象进行意识形态的规划,最终形成城市文化的基础。

(一)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的重要性

建设城市文化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实际的城市文化形象品牌构建能够发现未来城市发展和进步的空间,以及主要发展方向。以青岛为例,发展港口型城市的理念和旅游文化宣传的城市品牌类型,确定了青岛作为大型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青岛作为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通过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促进了地方绿化生态的意识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1]。

(二)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轨迹

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也经历了漫长的变革,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坚毅的民族意志,也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地彰显出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魅力。我国传统的城市文化比较重视风俗人情的展示,在传统的城市文化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视对风景和府邸建设的固定文化气息。在经历了一系列破坏后,我国很多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表事物遭受了严重的侵害,由于外力的破坏而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物质及精神遗产的保留。后来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实现了城市文化建设复苏发展[2]。

二、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趋同,个性缺失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定位的趋向比较相近,导致实际的城市文化建设个性化特征缺失,影响了实际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当下我国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还仅限于模仿的模式,对于实际的文化遗产传承具有阻碍的问题。牵强的城市文化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个性方面的牵制,影响城市文化的建设进步。

(二)重物质轻人文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是精神文化,而实际的工作执行却更关注物质的建设内容,却很难升华到精神文化建设的层面,对于实际的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因素。重视城市建设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够满足实际的将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精神信念价值体现出来,才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凝聚力,促进社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促进城市和社会的长足进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3]。

(三)城市建设失调

一些城市在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关理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实际的文化品牌建设出现了贪图功名的情况,好高骛远的建设工作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的实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盲目性和浮躁心态,严重阻碍了城市文化的进步,导致城市文化建设出现了停留于表面的现象,影响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需求。

(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自信缺失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性,主要体现在品牌建设的工作体系缺乏自信心。城市文化的品牌塑造需要有准确的城市形象设计和定位,根据城市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部署,然而,一些城市在建设中,却存在缺乏自信,找不到、找不准各自优势的问题。例如,大连和青岛的城市文化建设就存在趋同化,同属为小岛地区的旅游文化影响了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在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初期都以旅游为主要策划方向。指导后期经历长久的发展筹划,青岛开始向影视和运动方向转型,而大连更加关注城市港口经济的开发。

三、未来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未来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目标,根据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地深入和优化完善,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对城市文化建设和社会体系优化的政策目标,才能够实现人们居住环境的完善需求。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元素,针对城市文化和品牌的塑造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于未来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针对影响未来我国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元素进行分析,将更加有利于科学的建设我国社会体系。下面从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套件、内容及原则等内容进行分析。

(一)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条件

城市文化的塑造条件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建设的政策根基;另外一方面是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经济基础实力,以及实际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调整,能够满足实际的城市文化建设需求。对于城市文化塑造条件的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以文化指导政策为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基础:建设城市文化品牌的关键就是文化建设的政策,政策是保障文化建设体系良好运营的基础,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政策的力量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基,应当由具备良好工作态度和先进认知的领导推进政府的组织活动运转,通过研究学者的相关理念实现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充分辅助。通过先进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实现对独特性城市文化和品牌的建设。

以文化底蕴为基础: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是特有的文化形式的总称。文化底蕴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依据,还是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底蕴不仅是城市人民的智慧与性情的体现,更是对历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反映。城市文化包括历史文化与人文氛围、民间典故与民俗风情等,是城市文化品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为文化品牌的塑造提供空间。历史名城杭州的文化魅力与白蛇传说和苏东坡等诗人的渲染,与岳飞的历史故事是分不开的。杭州自古被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耐得翁在《都城纪胜·坊巷》中写道,“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小州郡,足见行都繁盛”,生动地反映了当年杭城繁华的景象。因此,文化底蕴就如同城市文化品牌的血液一样,文化底蕴的存在使得城市有了“魂魄”。

(二)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内容

对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还能够发现,培育良好的城市独特文化理念、构建科学的城市行为规范都属于城市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的工作内容,也能够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理念的基础,能够实现对相关工作建设的优越化需求。采取科学、细致的细节设计,能够满足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工作需要,从抽象的理念当中引申出具体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实践工作内容。

培育深刻内涵,创造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理念:保证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从实际的城市文化建设理念入手,针对当下我国城市的形象进行科学的设计、构建和推广,在世界的城市建设工作过程当中进行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进而满足对文化品牌建设的需求。城市品牌的建设需要符合城市未来构建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整体城市文化品牌内涵的塑造目标,培育具有文化价值内涵的社会形象,借助城市居民的力量对城市文化的建设工作进行优化的管理。

保证科学规范、创新统一的建设行为: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主要依靠城市中生活的人,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类型及其变化趋势体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当地政府要针对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进行周密考察,从实际的城市规划入手,进行科学的制度规范,并对城市的内部形象设计及经济、体育、文化等事业的进展程度进行科学的评定,保证科学、统一地进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工作。

(三)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原则

针对城市文化的品牌塑造工作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掌握了基本的塑造原则,才能够从设计到建设,直到社会推广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市场导向原则:把握市场导向性原则,主要是将城市的文化建设工作当成生产的商品来对待,将城市文化的品牌塑造工作进行科学地对待,观察市场的导向性需求,实现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基础目标,并将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优势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通过明确城市文化的品牌建设目标,进行科学的城市品牌设计,在具体建设的过程当中进行相关工作的优化,并提升城市建设的优势和目标,促进城市发展,以得到大众认可。

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在城市建设文化品牌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不会遭到破坏;另外一方面,针对城市文化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也需要认识到开发工作进行的重要性,以保证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良好进展。保证城市文化当中已存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价值得以良好的传承,同时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进步意识进行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推广和拓展,实现城市建设的全面化发展需求。

总之,我国社会的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研究,能够了解到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和品牌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采取科学的措施给予干预,实现城市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并促进我国社会体系整体的完善和进步要求,满足社会的长久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成全,赵玉凤.基于城市品牌塑造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4,(05):77-80.

[2]何常全,郭迪润.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对南充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4,(04):1-6.

[3]赖素贞.基于文化视角的城市品牌塑造[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35-39.

作者单位:

宿迁城市品牌的塑造 篇4

菲利普・科特勒在《国家营销》中认为,一个国家,也可以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在他看来,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国家营销应当像企业营销一样,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由“国家营销”衍生而来的“城市营销”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比较明显的内涵。城市营销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某一城市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向购买者进行销售,包括一个城市的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贸易环境、投资环境、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等全方位的营销。

城市品牌的核心内涵

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即品牌究竟要带给消费者什么),是企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承诺。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城市品牌是城市地理名称在某一空间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所传递信息的总和,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感知、认知和联想,是城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市民及城市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品牌的综合。

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品牌塑造和品牌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杭州将城市定位为“休闲之都”,在成功举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每年一届的西湖博览会也有声有色,并提出了“住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发展战略。昆明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丰富着称的城市,其对外宣传也是大打旅游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使昆明出尽了风头。上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定位于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

除了上述大型城市外,更多的中小城市也积极运作城市品牌的建设,例如山西晋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山东荣成、福建石狮、广东中山和虎门等。这些城市的城市定位和品牌塑造各有特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地区的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旗舰。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中等城市,宝鸡市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现状怎样,城市品牌如何定位、如何建设、如何维护,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关系如何良性互动,是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总结的几个问题。

城市品牌定位和建设的实例分析

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近年来的城市品牌建设成就为例进行研究。

(一)城市品牌建设的优势

陕西省宝鸡市于、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20又跃居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73位,进入中国品牌经济城市行列,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又连续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作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有着非常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是国家确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带和关中城市群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结点城市。随着宝天、宝平高速的开通和宝兰、郑西铁路客运快线的建设,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环境十分优越。

宝鸡市的`重工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曾引领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潮头,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和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重心的东移,宝鸡基础工业的地位逐渐丧失。西凤酒、好猫烟、双鸥洗衣机、长岭电冰箱曾经是宝鸡人的骄傲。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宝鸡市又踏上了品牌建设的新征程。

“十五”期间,宝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实现“四市”的目标。,又提出了在西部“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建成大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的总体思路。宝鸡市坚持产业集群谋划、四大基地支撑、百亿集团引领、工业园区承载,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集中力量支持东岭集团、秦川发展、石油钢管、宝石机械、宝钛集团、宝鸡烟厂、陕汽集团、宝鸡机床、宝二发电、西凤酒厂等优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城市品牌经济。“十一五”期间,宝鸡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建筑陶瓷产业、物流产业等重点领域大力突破,加快建设成为以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石油钻械、电子仪器仪表等八大支柱产业和一批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信息化基地。高新区建设抓住自主创新这个中心环节,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207月,国家科技部将宝鸡钛谷产业集群列入全国50个产业集群试点之一,围绕钛产业服务的环境体系已在宝鸡高新区内形成。第一季度,宝鸡高新区经济增速跃居西部13个国家高新区首位。205月,高新区又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钛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研发基地,“宝鸡?中国钛谷”作为一张响亮的品牌将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以钛为主的稀有金属及合金加工、销售和研发基地。

(二)品牌建设的现状

宝鸡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全国首批技术创新示范城市,老工业基地走上了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能耗降低、效益提高的全面振兴之路。截至年底,全市共有6家企业的6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24家企业的25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在西北地区名列第一。6户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4个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殊荣,46家企业的59个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称号,在陕西省地级城市中名列第一

。获批省级著名商标50件,在西北中等城市中名列首位。众多企业的多项荣誉创造了“宝鸡制造”新的辉煌。

在商贸流通领域,宝鸡市的商圈建设曾在全国小有名气,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已形成宝鸡商场、人民商场、华通商厦、聚丰银座、天下汇等10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本土大型商场,在引进品牌商业和物业管理方面也初见成效。年4月,海航收购宝商集团22%的国有股,这一事件使宝商成为全国商业企业改制的典范。沃尔玛、人人乐等一批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也相继入驻。宝鸡在陕西商贸战略中具有突出地位,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增长24。7%,连续30年在陕西省保持第二位。但是,与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相比,宝鸡市商业企业品牌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宝鸡市城市形象的提升。业态种类偏少,市场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备,盲目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几家商场的卖场规模、营业面积普遍偏小,装修不能突出特色、品位和格调,市场定位模糊,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水平落后,销售收入、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成为宝鸡商业企业品牌建设的症结所在。2006年10月,宝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新的宝鸡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宝鸡市将构筑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城市。这个规划突出了规模、数量和格局,但对宝鸡市商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没有提及。

品牌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是商号、信誉、服务水平、店堂氛围、企业文化的综合体,是贯穿于商业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概念。近年来,通过旅游名市建设,宝鸡的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法门寺、太白山和周文化三大旅游品牌,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9个,其中4A级景区2个,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确立。以法门寺人文景区为核心,以市区石鼓山景区、高新区CBD商业街区建设为突破的旅游商贸产业建设,提升了宝鸡的文化氛围和城市形象。2008年年初,在深圳召开的中国精选旅游品牌国际推广盛会上,宝鸡和大连、厦门、拉萨等十多个城市入选亚太旅游联合会和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古典和现代在这里融合,陈仓故郡、时尚新城正在这里崛起。

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企业品牌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品牌经济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最强劲和最持续的推动力,企业品牌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地位显着,作用重大。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最响亮的名片,是城市的“CIS”。人们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快速、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知晓其企业并使用其产品。

其次,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国家税收、地方财政主要依靠企业,而企业经营的关键是品牌建设,企业产品品牌建设――企业品牌建设――企业经济效益――政府的财政收入――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城市品牌建设,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链条,处在链条关键环节的是企业品牌,它承上启下,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既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又是地方政府和广大市民的事情。

最后,企业品牌是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营销定位的基石。一个城市工商业的发达程度,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了城市品牌的定位。以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见长的城市自然首先定位于旅游观光城市,而具有一定工业规模或特色产业的城市应该综合定位,突出重点,引导企业塑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整合城市无形资产,使企业品牌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点睛之笔。

(二)品牌经济城市的推评标准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的推评标准为:拥有长远的城市品牌经济发展规划;拥有充满活力的、在城市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的品牌经济;拥有一定数量的知名品牌企业和知名品牌人物。在品牌经济城市建设中,宝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一步要做的是按照这个推评标准,高标准、高起点,细化量化品牌建设工作,形成以世界知名品牌和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为龙头,以省市名牌和著名商标为主体的多层次、宽领域的集群化品牌产业格局,逐步凸显名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使品牌经济真正成为城市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宿迁城市品牌的塑造 篇5

一、城市电视台生活类栏目的理念思考

1. 首先是服务理念。

据有关机构对现阶段的电视收视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 随着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电视受众对节目内容的“欣赏性”逐步转向“实用性”, 因此造就一批以服务为理念的电视生活类栏目, 并受到很好的社会评价。尽管各个节目服务的对象和内容不尽相同, 但目的只有一个, 用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贴近生活的特点达到观众的满意, 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服务和帮助。[1]某种程度上, 电视生活类节目的“服务精神”已经起到了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作用。

2. 第二是平民理念。

所谓平民理念就是说节目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上显示出平民化特征。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革, 人们的个体意识觉醒, 关注的重心转向自我的现实人生。因此, 此类节目的平民理念势必要对人进行关注, 在增强观众意识的同时, 也倾注了对人的关怀, 暗含了一种人文精神, 即“一种贴近生活的, 于平淡中蕴含伟大、于琐碎中体现真诚的人文主义的重塑”[2]。

3. 第三是娱乐理念。

当前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 客观上很需要在闲暇之余能够享受到轻松和快乐, 从而摆脱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所谓的娱乐理念, 就是要将节目做成一个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快乐, 或创造出某种快乐, 通过节目以艺术的形式进行表现。生活类节目侧重对“生活”的关注, 应走平实、亲切的路线, 融入娱乐性因素, 让受众在放松中会心一笑, 从而加深对节目的印象。

二、城市电视台生活类栏目的品牌塑造

1. 紧扣时代抓创新。

电视节目品牌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工程, 如何建设与巩固, 只有紧扣时代精神, 不断创新节目形态, 适应受众需求, 逐渐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个栏目除了要有好的内容题材外, 还必须有一个开局好的栏目包装。节目显现出一定的品牌效应后, 还应建立一套品牌节目创新保障制度和管理举措, 以确保品牌节目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 竞争力不断提升。

2. 风格要定位准确。

以佛山电视台的《小强热线》为例, 该节目以调查性题材为载体, 以体验式报道的方式,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该节目独特的展现形态、准确的定位模式, 成为佛山人人皆可参与的电视平台。实际上, 生活类栏目的主持人风格定位对节目的影响巨大, 特别是其着装的风格、解说话语是否有“地气”, 都关系到节目的表现力和亲和力, 让目标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认可节目的独特性, 从而成为忠诚观众。

3. 服务具有贴近性。

在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中, 谁能够更贴近观众的实际生活, 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贴近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即本土化思维是提高当地受众收视率的重要保障, 只有认真地为观众着想, 用鲜活、实用的服务贴近寻常百姓生活, 才能维持稳定的收视率。到底哪些方面能做到贴近, 有抓手, 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考虑:充分的市场调查、体现本土特色、“草根嘉宾”平民化的广泛参与、以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为目的[3], 等等。

三、城市电视台生活类栏目的发展趋势

1. 创新节目形态, 彰显服务性和人性化。

节目形态的变化是个永无止尽的课题, 需要整个节目制作团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结合前文所述, 在保证节目具有服务理念的同时, 要在节目中注意细节的表现, 突出人性化。操作到位的人性化不仅可以打动人心, 感化心灵, 更能使整个节目的播出效果达到升华[4]。

2. 维系核心受众, 挖掘生活热点聚人气。

栏目的制作团队应在相对固定的周期内做好收视分析, 如受众人群的年龄特征、性别比例、阶层或职业特征等, 围绕收视比例高的目标人群做文章, 保障收视率的稳步提升。同时, 要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聚集观众人气, 如央视1套的《今日说法》节目以活生生的案例为载体, 鼓励大众参与, 加之法律专家介入评说, 一方面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热点现象, 又能提升民众的法律素养。

摘要: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重心是要关注生活, 因此需要树立服务理念、平民理念以及娱乐理念, 以抓创新、准定位、求贴近的方式塑造品牌, 培养出一批固定的电视受众群体。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生活栏目,理念,品牌塑造

注释

1[1]张玲.“服务”——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灵魂[J].科技传播, 2013 (1) (下) .

2[2]陈兵.生活服务节目人文精神的思考——以《有话您说》栏目为例[J].记者摇篮, 2011 (4) .

3[3]苏红.“电视家宴”如何演变成“电视盛宴”——从《好管家》栏目看生活服务类栏目的贴近性[J].新闻知识, 2011 (3) .

上一篇:公共英语分层教学下一篇:小演讲